農業概論〜 作物蟲害及防治概論 柯俊成 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農業概論〜 作物蟲害及防治概論 柯俊成 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

農業概論〜
作物蟲害及防治概論
柯俊成
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台大昆蟲標本館之歷史典故與研究
作物蟲害及防治概論
•
•
•
•
•
•
•
應用昆蟲學
農林昆蟲
一、昆蟲的益害以及為害
二、蟲害防治概論
三、害蟲管理的技術 (tactics)
四、害蟲管理的制定
五、結語
應用昆蟲學
研究昆蟲與人、畜、
農作物及其產品等一
切與人類經濟利益有
關的昆蟲的科學
有益資源昆蟲的利用、
蠶學和養蜂學
農業昆蟲學、
森林昆蟲學
醫學昆蟲學、
都市昆蟲學
經濟昆蟲學
農林昆蟲
農業昆蟲學
森林昆蟲學
台灣農藥市場之分類 (2005年)
價格: 以出廠價計算
一、昆蟲的益害以及為害
• 在眾多的昆蟲中,和人類有直接害、益
關係者雖僅佔少數,但仍為生態系中重
要成員。在維繫生態平衡中,昆蟲實有
其不可替代之地位。
一、昆蟲的益害以及為害
• 如水棲昆蟲為食蟲性魚類之重要食餌,而陸棲
昆蟲則為多種食蟲性鳥類、兩棲類及爬蟲類等
之獵物,訪花性昆蟲又為顯花植物之蟲媒;腐
食性昆蟲以衰弱木、老朽木為食物而促進森林
中之新陳代謝,淘汰更新,對腐爛植物體,落
葉之分解還原作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又糞食
性、屍食性昆蟲則對動物排泄物、屍體之搬運
分解有不可忽視之作用。珍稀及大型美麗之蝶
蛾與甲蟲等為極重要之觀光資源,蟬、螽蟴、
蟋蟀等之鳴聲亦可吸引人們聆聽。
昆蟲有多少種?
• 全世界有1000萬種(有學名的約100萬種)
• 現在每年約有1000個新種
• 鞘翅目〜35萬種(象鼻蟲科有6萬多種)
鱗翅目〜20萬種
膜翅目及雙翅目〜15萬種
• 不僅種類多,同一種的個體數量也很多
Numbers of species recorded up to 1970
Animal groups
Mammalia
Aves
Reptilia
Amphibia
Pisces
Tunicata
Echinodermata
Mollusca
Coelenterata
Arthropoda** (insects only)
Arthropoda* (excluding insects)
Vermes
Protozoa
No. of species
4,500
8,600
6,300
2,500
21,000
1,600
6,000
45,000
9,600
790,000 (74.24%)
96,000
41,000
32,000
(Simon, 1983)
一、昆蟲的益害以及為害
• 昆蟲依其行為及取食偏好性的不同,為
害農作物的部位也略有差異,害蟲對農
作物的為害部位分為根、莖 (樹幹、枝
條)、葉、花及果實。害蟲為害農作物的
方式,可分為直接為害及間接為害:
一、昆蟲的益害以及為害
直接為害
昆蟲利用口器取食或
產卵管將卵產在植物組織內
所造成的傷害。
一、昆蟲的益害以及為害
間接為害
因分泌物或攜帶植物病原菌
造成植物生病者,如蚜蟲、
木蝨、介殼蟲等昆蟲
分泌蜜露導致煤煙病、
木瓜輪點毒素病、
柑桔黃龍病等,
間接造成的傷害。
木蝨
粉蝨
蚜蟲
介殼蟲
二、蟲害防治概論
•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二)害蟲管理的策略 (strategies)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早期害蟲防治是採用一種或幾種可以 增
加害蟲死亡率為重點的防治措施,很少
考慮到各種防治措施間相互作用的影響。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40 年代 DDT、BHC、有機磷劑等化學藥
劑相繼問世後,由於其廣效、速效、成
本低廉、使用簡單等優點,認為化學防
治是解決害蟲問題的唯一有效方法,傳
統防治方法自此被忽略。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直至 60 年代,因長期使用化學農藥,引
起害蟲對農藥產生抗性,害蟲天敵及授
粉昆蟲被大量毒殺,促使害蟲再猖獗,
次要害蟲崛起的後果,同時毒效持久的
農藥也因殘毒累積造成環境污染等一系
列不良的副作用後,人類才體認到依賴
單一的藥劑防治是不好的。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於是生態學的理論再度受到關心並應用,
將生物防治引入與化學防治結合來防治
害蟲的方法,稱之為 “綜合防治
(integrated control)”。隨後幾年,各種防
治技術如抗蟲品種、輪作、間作、田間
衛生等也被應用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蟲害管理 (pest management)” 認為害蟲
防治應著重在“管理 (management)”而
不是“治理 (control)”,也就是說,過去
害蟲防治是以 “殺死” 害蟲為主要目標,
現在則以 “保護作物” 為目標,不再
以 “趕盡殺絕” 標的害蟲為唯一保護作
物的方法。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害蟲管理就技術上來看,是以生態學原
理為基礎,也就是在採用各種防治技術
管理目標害蟲時,必須考慮自然制衡的
因子,目標是在降低害蟲族群的豐量,
使族群變動在經濟為害水平 (economic
injury level,簡稱 EIL) 之下,並以維持
農業生態系的穩定,永續經營農業生產
為終極目標。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在經濟層面上,管理的目的必須達到高
產量、高品質及低風險的要求。由於害
蟲管理是整合運用各種防治技術來管理
害蟲,又稱之為 “整合性害物管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簡稱 IPM)”。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害蟲族群密度長期是維持在一定密度上
下變動,當族群密度到達足以為害寄主
植物,導致經濟損失時的最低密度,稱
為經濟為害水平 (EIL)
(一)害蟲管理觀念的演變
• 為了避免害蟲族群密度增加至經濟為害
水平而必須採取防治措施時的族群密度
臨界值,稱之為經濟為害限界(ET)
(二)害蟲管理的策略 (strategies)
1. 任何防治措施都不用做
2. 減少害蟲族群豐量
3. 減少作物受害敏感度
4. 結合策略
任何防治措施都不用做
• 害蟲族群密度在經濟限界以下時,可以
不必採取任何防治措施,藉由自然制衡
的力量予以控制即可。
經濟為害水平、 經濟為害限界與
害蟲管理策略
三、害蟲管理的技術 (tactics)
•
•
•
•
•
•
•
(一)農業防治
(二)物理防治
(三)化學防治
(四)生物防治
(五)費洛蒙、誘引劑誘殺防治
(六)不育性昆蟲防治
(七)法規防治
三、害蟲管理的技術
農業防治
IPM
綜合防治
害蟲管理的基礎與架構
(一)農業防治
• 運用農事上各種耕種操作技術,造成不適於害
蟲猖獗發生的環境,以減少害蟲族群豐量的方
法。
• 例如:田間衛生、耕作操作、輪作、間作或混
植、施肥、除草、修枝去葉等。
(一)農業防治
(二)物理防治
• 指利用對害蟲有影響的物理因子、人工及機械
等防治的方法。
• 例如:手捕、網捕、燈光誘捕、陷阱誘集法、
黏附法、保護包裝 (如套袋、網室栽培)等。
(二)物理防治
(二)物理防治
(三)化學防治
• 利用殺蟲劑來達到降低害蟲族群密度的
方法。
• 是使用最普遍、最能被廣為接受的防治
技術。
(四)生物防治
• 利用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來控制害蟲
族群的密度。
(四)生物防治
• 廣義的生物防治包括捕食性及寄生性天
敵、病原微生物、線蟲等。
• 狹義是指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敵防治
害蟲的方法。
(四)生物防治
感染黑殭菌的蟲體
甜菜夜蛾
玉米螟
紅胸葉蟲
(五)費洛蒙、誘引劑誘殺防治
• 性費洛蒙通常由雌性個體產生,用來引
誘同種的雄性個體,如鱗翅目昆蟲。
(五)費洛蒙、誘引劑誘殺防治
• 誘引劑是利用合成的化合物來引誘操縱
害蟲的行為,例如甲基丁香油為誘引劑,
可誘引雄性東方果實蠅;蛋白質水解物
可誘引害蟲趨前取食。
(五)費洛蒙、誘引劑誘殺防治
(六)不育性昆蟲防治
• 利用物理方法如X-ray、Co-60等照射昆蟲使其
產生不孕,或利用不育性藥劑餵食昆蟲使其不
孕,再將不孕的蟲體釋放於田間,與田間的蟲
體交尾,交尾後的雌蟲無法產生正常有效的受
精卵,繁衍子代的機會因而中斷,致田間害蟲
族群的密度降低,達到防治的目的。
(七)法規防治
• 指藉法令規章協助防治害蟲的方法。
• 植物檢疫為法規防治主要的部分,依據國家法
規對植物及其產品實行檢驗和處理,以防治病、
蟲、草、鼠等有害生物因人為的傳播而蔓延,
目的是作預防性的限制。
(八)綜合防治
• 利用現成或已有的防治方法,包括農業防治、
物理防治、法規防治、不育技術、生物防治、
及化學防治等不同的防治方法互相配合來作防
治害蟲的一種策略。
四、害蟲管理的制定
• 在進行害蟲管理時必須以農業生態系整
體性的考量為出發點,亦即以生態學為
基礎,以經濟利益為目標,綜合應用適
當的防治技術於一農業生態系統中,抑
制或調節主要害蟲族群於一經濟容許限
度之下。
四、害蟲管理的制定
• 害蟲管理體系中所應用的各種防治技術
必需建築在取樣技術、族群動態與經濟
為害限界三者基礎上。
圖2. 害蟲管理的基礎與架構
五、結語
• 害蟲的問題是生態問題之一,因此
必須以生態學的原理為基礎,以經
濟利益為目標,綜合應用各種防治
技術或方法來防治害蟲,減少作物
生產的經濟損失。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