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新春習作*U專題習作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中四新春習作*U專題習作

Slide 1

╰☆




Slide 2

•(1)印象主義介紹
•(2)莫內介紹
•(3)塞尚介紹
•(4)影響及感想
•(5)組員


Slide 3

• 印象主義是什麼?
• 重視「光」和「色」的變化,融入自然,尋求閃爍的美麗,這正是「印象主義」。
• 印象主義重視光和色彩的變化他們認為一件物體會隨光線的變化而不斷的變色、變形。所
描寫的對象物本身並不太重要,光線在物體上面所顯示的變化,及陰影底下的微妙色彩,
才是他們繪畫所要表現的題材。
• 新的色彩觀
• 印象派由科學分析得知綠、橙、紫為光學的三原色,而不是過去畫家認為的紅、黃、藍。
印象派的畫家看黑不是黑,看白不是白,他們認為黑是深紫、深綠、靛青三色調成。而太
陽光是白色還是黃色那要依當時的時間而定,不同太陽光照在不同顏色的物體上,自然顯
現不同的顏色出來。
• 「光」與「色」的表現
• 早期的畫家,在作畫時常忽略了「光」與「色」的問題。現實的東西不是單純的原色,人
們實際看到的,是由光線所變化的顏色。而物體的形在視覺上也會因「光」而變化,因此
眼睛可直接見其變化的形象,才是應該描繪的。
由以上的想法所發展出來的繪畫概念稱為「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印象派的畫家們強
調光的輝煌、色的亮度及純度,並如眼睛所見地去畫,重視視覺印象。印象派的畫不考究
蘊藏的意義,只強調光和色彩交融而成的美。他們捕捉陽光照射物體的剎那現象,表現陽
光變化帶給物體的色彩變化。唯有在陽光下才能給予物體這種微妙的光線變化,因此畫家
們把畫架移至戶外寫生,題材亦幾乎為風景畫,使得以它為中心的初期印象派畫家又被稱
為外光派。


Slide 4

•西元1853年霍斯曼開始重建巴黎時,印象派畫家
都還很年輕,當中最年的莫內和畢沙羅才二十多
歲,最小一輩的卡列伯特才五歲。他們與新巴黎
一起成長、茁壯。除莫內、卡薩特兩人外,其餘
的人在萬國博覽會舉行時,都恭逢其盛。博覽會
展出28位不同國籍畫家的作品,其中以法國畫
家安格爾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最多。新生代的畫
家也藉此見識不同的繪畫流派,與當時學院派大
相異逕的庫爾貝,為了挑戰傳統,其作品在寫實
主義廳中單獨展出。


Slide 5

• 十九世紀末,印象派的藝術家們大多活躍於巴黎,
熱衷於描繪中產階級在都會中的種種現實生活。
• 畫家們的作品描繪了巴黎的各個角落:畫家工作
室的巴堤諾區、塞納河上的橋、煎餅磨坊、羅浮
宮、咖啡館、歌劇院、紅磨坊以及舉行世界博覽
會的工業宮。
• 此外,巴黎郊區明媢的風光,如楓丹白露的森林、
布列塔尼、諾曼地、普羅旺斯的海岸等,他們的
藝術在倫敦與紐約也佔有一席之地,更是繪畫的
題材。


Slide 6


Slide 7

• 莫內是法國畫家, 1860 年代晚期至 1870 年代早期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的創立者之一,而且只有他一人終其一生都堅持印象主義
的原則和目標,也是唯一在生前贏得大眾認可的印象主義畫家。他少年時代
所畫的諷刺漫畫就已具備了驚人的形似能力,直到他早期的印象主義繪畫還
保留著這項特質,使他和十九世紀中葉風景畫家的朦朧概括迥然不同。他的
風景畫完全以主題的視覺經驗感知為首要的考慮,忽視傳統的概念﹝構圖、
題材、潤飾等﹞。
• 莫內曾說:「試著忘卻你眼前的一切,不論它是一株樹,或是一片田野;只
要想像這兒是一個小方塊的藍,這兒是長方形的粉紅,這兒是長條紋的黃色,
並照你認為的去畫便是…。」他 1870 年代的作品便是以這種不加琢磨的手
法來呈現視覺經驗中片段的紊亂素材:雜陳的彩色筆觸同時襲向眼睛,因視
覺的混合作用而成為炫目的幻影。
• 晚期的一些作品﹝約 1890 年以後的白楊樹“Poplars”、盧昂主教堂“Rouen
Cathedral”、乾草堆“Haystacks”等﹞側重於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
幻無窮的外觀。因而油彩記錄下來的,不是所見物體的本身,而是觀照的過
程。水是一個迷人的題材,像霧靄一般,它為所見的物象創出現成的視覺抽
象化。對稱的倒影成為不斷出現的構圖手法,強調印象主義技法扁平的表面
特質。莫內身後影響力最大的即這些作品的規模和簡略的手法。


Slide 8

•1840年出生於巴黎,1859年到瑞士畫院學畫。
•1860年間與巴齊爾、雷諾瓦、希斯里專注於戶外寫生,
然後認識了馬奈並且進入巴黎藝壇。
•1870年普法戰爭時避居倫敦,結識了藝商人杜杭-休
爾。
•1971年回到巴黎後搬到亞金圖。
•1874年參加印象派首次聯展。1883年搬到吉凡尼開始
系列性的作品。1886年杜杭-休爾在紐約為莫內在巴
黎的貝地特畫廊展出成功。
•1890年他眼睛發生重問題後仍繼續繪畫,直至1926年
去世。
•出生於西元1840年,剛從哈弗港回到出生地巴黎時,
是位小有名氣的諷刺漫畫家,不久就成了這群印象派
畫家的領袖。


Slide 9

• 克勞德.莫內的一生(1840-1926)
• 莫內是一個非常喜愛戶外陽光的人,他的一雙眼睛也提供他最佳的觀察能力。
• 莫內是巴黎人,年輕時一直住在哈佛爾。最初,他是一名諷刺畫家,當時他僅把
這種漫畫活動看做是一個消遣.但不久後接到很多稿件的預定,他便決定每幅畫
像酌收二十法朗的報酬。十七歲時,他的作品被一位裱畫商人掛在店舖裏,店裏
也同時掛了布丹的風景作品,對莫內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機緣。因為愛到布
丹的啟發,他始開始嘗試到戶外寫生。四年之後,布丹又介紹他認識了尤因根德。
• 十九歲,莫內回到巴黎繼續學業,在瑞士學院習畫期間認識了畢沙羅。後來在家
人堅持下又進了夏爾.葛利爾畫室,於是和巴吉爾、雷諾瓦、希斯里等人一起組
成了一個堅強的團體。
• 莫內帶領眾人到楓丹白露森林畫畫,在此地也遇見了一些巴比松畫派的畫家。
1862年到1864年間,他喜歡完全在室外作畫,並和布丹、巴吉爾等到哈佛爾和翁
天勒寫生。1873年,他搬到阿戎堆,並建立一個漂流在塞納河上的流動工作室,
與雷諾瓦和馬奈一起畫畫。
• 1874年,正是由於他在獨立畫家展覽中展出那幅印象.日出,印象主義才因而得
名。他一直不停地站在印象主義的第一線上,追求似,「驚源一暼」的瞬間效果,
他的系列作品足以證明這個企圖。
• 1879年,妻子卡蜜兒去世,還遺留下兩個孩子,莫內愈發埋頭工作以逃避現實。
1883年,他搬到吉維尼與第二任妻子奧雪黛同住。
• 漸漸解除經濟上的困難之後,莫內才開始稍稍體會出生命的榮耀。
• 他在吉維〔尸建造了一個非常迷人的花園,幾乎可以比美他的作品!他在花園的
池塘裏栽植了一整片美極的睡蓮,並以此園為題畫了無數幅傑作。在這睡蓮中,
莫內向我們展示了他崇高天賦,以一種爆炸性的色彩詮釋了這一片奇景。
• 莫內逝世於1926年,當時眼睛已經全盲了!


Slide 10



莫內 (Claude Monet) 專門描寫大氣與光的色彩變化,因太陽光線照耀而微妙變化的
色調而表現其瞬間之形象,強調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自己所感覺到的。難怪近代寫實
主義之父 — 高培爾 (Gustave Dourbet) 在看莫內作畫時不解的問: 「為什麼不畫?」
莫內說:「我在等太陽。」高培爾說﹕「你可以先畫背景啊!?」莫內卻不同意。可見印
象派的畫將作畫的層次變廣,變深。光不是白色,影子也不黑,他們都是內藏色彩的,
用這個角度看世界是多麼的色彩繽紛啊!

• 每幅畫特別強調補色的對比,且筆觸是用短筆觸一筆筆塗上,而不是傳統的細抹精描。
畫面近看是粗糙,稍遠來看卻生動地發出閃爍的光輝,和明朗的色彩,充滿著燦爛的
生機。令人看了覺得賞心悅目、易於理解,而感到輕鬆愉快。
• 題材的改變
• 印象派畫家們把表現身邊的都市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為自己的課題,反對以宗教神
話為主題的保守作風。 印象派的畫家提倡走出戶外,直接在陽光下寫生,突破過去只
畫宮庭建築、貴族肖像、英雄事跡等題材的限制,任何事物都能將它轉化到畫布上。
舉凡群眾、火車、舞蹈、音樂會、咖啡館、山丘、田園、帆船等,都成為印象派畫家
感覺美好的題材。
• 當時古典主義,浪漫派相繼落沒。西洋的繪畫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中葉,都走寫實的
路子,當這種寫實技巧達到頂點之後 ,使得畫家對此失去了興趣。印象派的畫家們了
解照相術的發明及普及,在走寫實路線已無前途。
• 1874年,巴黎的一群不受學院派拘束的先進畫家(莫內、塞尚、秀拉、雷諾亞、高更,
及馬奈),開了一次畫展。莫內畫了一幅《日出 ‧印象》令當時參觀的人大為吃驚。其
中有一批評家說:「這一群畫家並不是在描畫自然, 實在說,只是描寫那曖昧,無意
義的印象。」當時的美術記者勒魯瓦 (Louis Leroy) 更在報導中嘲笑他們的畫如同畫
名「印象」一樣,作畫只憑印象,因此稱這派的人為「印象派」。
• http://home.ied.edu.hk/~s0048133/content_main.htm


Slide 11



莫內極力營造一種效果,表現橙色
陽光反射在水波上形成閃爍的景色。
跳動的筆觸表現了跳躍的光線、變
的幻的色彩、流動的水波和空氣的
透明感,這一切都源自對自然的新
鮮感和畫家的衝動。這是日出時的
景象,就因為它有即興式速寫的意
味,所以並未立即受到當時人的認
同。
• 莫內這幅畫是描繪一個橘紅色的太
陽正緩緩昇起,水面有三艘小艇,其
中一艘僅能模糊的看出來,幾條線
條表示波浪,完全沒有過份的誇張,
但卻把細節簡化、單純化了,使我
們的想像,能逃開過份的贅述誇飾。
看到太陽掙扎著想要穿出濃霧,我
們的想像開 始被挑動,就好像莫內
被挑動的心一樣。


Slide 12

• 一八七四年,莫內在阿戎
堆購得了一小艇,可以乘
坐其中隨心所欲地作畫、
生活,順便到任何地方遊
覽。趁此機會,他不斷研
究光線和它在水裏不同時
刻的變化。
• 在這幅阿戎堆橋裏面,河
水占據了整個畫面三分之
二的面積,輪廓線消失了,
形體也更為流暢地表現出
來。顏色成為畫中唯一比
較具體的元素。


Slide 13



莫内的這幅畫畫得是對現代人生活
方式產生重大影響的1878年的巴黎
世博會。這屆世博會上,隆重推出
了貝爾的電話,以及愛迪生的留聲
機。莫内見到蒙特戈依街上為慶祝
世博會的舉辦,四處張燈結綵,紅
白藍三色旗淹沒視野,便用顫動的
筆觸留下了那一瞬的印象。真分不
清,究竟是巴黎的街道在狂歡,還
是紅白藍三色在畫布上狂歡。可見
世博會在當時人們心中位置是何等
的重要。巴黎蒙特戈依街道是一條
怎樣的街道呢?我們僅僅看到了滿
街上飄動的國旗,似乎聽到旗幟在
颯颯作響。這是巴黎召開世界博覽
會時的慶祝。莫内在一個陽臺上作
油畫寫生,但是他沒有如同照相一
樣畫出真實,只是更恰當地恢復他
對於現實的印象,將感覺落到了畫
布上,也把世博會的魅力瞬間凝固
了。


Slide 14


Slide 15

• 保羅.塞尚的一生(1839-1906)
• 塞尚出生在南部的普羅旺斯省,個性粗獷、執拗,是個不屈在教育體制和輿論之下的
人。
• 儘管他曾參加了兩次印象派的展出,但與竇加一樣,都屬於這個團體的邊緣人物。他
並不反對被別人當做印象主義畫家,相反地,他自己還認為:「我要讓印象主義成為
一種更生動的藝術!」但是,他的技法、繪畫的精神和主題都明顯地與這個運動愈離
愈遠。他的筆法較嚴酷、厚重,常用顏色表現出一片大面積的畫面,與他猛烈,尖鋭
的個性不謀而合。
• 塞尚出生在普羅旺斯──埃克斯,他在那裏度過弓青少年時期,並在學校裏結識了左
拉。後來兩都到達巴黎,一位夢想著成為畫家,一住想當作家。但他習畫初期非那麼
順利,塞尚申請了巴黎的美術學院學,在那裏認識了畢沙羅。
• 塞尚很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一種符當時現況的獨特藝術。1873年到1874年間,塞
尚和畢沙羅一起工作,畢沙羅便竭力鼓舞他使用明亮的色彩,他也開始嘗試作風景畫。
同時,以這幅自縊者之屋參加了第一次印象派的獨立畫展。
• 幸虧他父親遺留下可觀的財產,才使塞尚不至於受到生活的壓迫,但一直要到他晚年
時期才真正成名。
• 或許因塞尚強烈的個性,造成其畫面趨向結實和構造性的風格。1900年以後的立體主
義和野獸派畫家都尊塞尚為先驅人物。


Slide 16

• 保羅·塞尚 (Paul Cezanne,1839-1906)
• 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
造,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在可以被當成二十世紀探索繪畫先知的十九世紀畫家中,從成就和影響來說,
最有意義的乃是塞尚。他是一個很少為人理解的孤獨者。他終生奮鬥不息,
為用顏料來表現他的藝術本質的觀念而鬥爭。這些觀念扎根於西方繪畫的偉
大傳統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屬於藝術中最革命的觀念之列。

• 塞尚說過要「使印象主義成為象博物館的藝術一樣鞏固的東西」,被文藝復
興所激發出的這句議論常被引用又屢遭非難。
塞尚在他的作品中,所尋找的就是真實,即繪畫的真實。由於他逐漸感到,
他的源泉必須是自然、人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的事物,而不是昔日的
故事和神話。他希望,把這些源泉裡出來的東西轉換成繪畫的新真實。
塞尚的成熟見解,是以他的方式經過了長期痛苦思考、研究和實踐之後才達
到的。在他的後期生活中,用語言怎麼也講不清楚這種理論見解。他的成功,
也許更多地是通過在畫布上的發現,即通過在畫上所畫的大自然的片斷取得
的,而不是靠在博物館裡所做的研究。


Slide 17



《埃斯泰克的海灣》由於有大量的複製品而到處
可見,但要認識到當時這幅畫是多麼革命,那就
困難了。這幅畫的空間,沒有象文藝復興或巴洛
克的風格那樣,退縮進一種無限深遠的透視中去。
前景中的建築物聚攏在一起,緊緊靠近觀者。建
築物簡化成立方體,側立面的色彩提得很亮。堅
持凡是與畫面平行的、呈正面化的色彩形狀都具
有同一性,凡與畫面垂直的色彩形狀則不然,因
而使建築物突出了。前景的建築物和房前屋後的
樹木是以赭色、黃色、桔紅色和綠色構成的,當
它們從眼前變得愈來愈小時,可在清晰度上簡直
沒有差別。雖然前景的房子、屋頂、煙囪和樹木
等要素,都可以辨別得一清二楚,但卻難以想像
它們是存在於自然空間的物體。假如我們想找一
下圍繞著房子和煙囪等實體的空間和空氣,我們
就會發現,空的空間是根本不存在的。前景房子
右邊的那些樹,在深度上應當離房子稍遠些,而
實際上,樹就在房子旁邊,樹是用斑駁的色彩形
狀來表現的。塞尚希望用色彩重新創造自然,他
認為,素描是正確使用色彩的結果。在《埃斯泰
克的海灣》中,輪廓線就是兩個色塊的匯合處。
既然這些色彩在明度或者色相對比上實際發生了
變化,所以它的邊緣也就完全限定了。然而,這
種限定的特點,傾向於把色塊統一和連接成一體,
而不像傳統的素描手法中,將色塊分開。在此畫
的構圖中,塞尚的知覺概念的直覺認識是明顯的,
修拉曾在科學的教科書裡勤奮地研究過這些概念。
對塞尚來說,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發現眼睛是連
續而同時地觀看一個景色,這就給予繪畫的結構
構成以深刻的含意。


Slide 18



毋庸置疑,塞尚是二十世紀立體主義和抽像繪畫之父。但是,即使在他生
命之末,也從未有過任何想完全脫離現實的願望。當他說起「錐體、圓柱體
和球體」的時候,也沒有把這些幾何形狀當做最終結果,也不想把風景或靜
物最後加以抽像。抽像對於他是一個方法、一個中間站,在這裡,他剝去了
他所看到的無關緊要的枝節問題,旨在重建作為獨立繪畫的自然景致。所以,
最終的結果,就很容易地從原始的母題中辨認出來,對於這些景致所進行的
大量拍照可以得到證明。但是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繪畫除了各個部分具有
獨到的真實以外,它是一種類似。
《埃斯泰克的海灣》的中景部分是海灣,這是一片強烈濃重的色塊,各
種各樣的藍色,從畫布的這端延展到另一端,建立起經過細緻融合的筆觸。
海灣的後面,是一排蜿蜒起伏的小山,山的上空是淡淡的、柔和和藍天,裡
面只加了一些極淡的玫瑰紅筆觸,像是落日的餘輝。藝術家在畫的邊緣切斷
了空間,這種切斷空間的手法具有否定在深度中消退幻覺的效果。海灣的藍
色,甚至比前景的褐色和紅色更強烈地表現自己,結果空間變得模稜兩可又
相類似。我們必須把它當做深度中的全景畫來理解,同時又把它當做在畫表
面上搞色形排列組合來理解。
儘管塞尚有過不停的鬥爭和猶豫不決以及不滿意的時候,但在這一件作
品中他要幹的事無疑是取得了輝煌的成功,這是毫無疑問的。塞尚這所以能
夠建立一個新的繪畫概念,並對二十世紀繪畫的行程發生了六十多年的影響,
乃是靠了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和瞬間幻象,以及古代大師們的訓練和堅實的
結構,更重要的是靠了他那觀察自然的強烈而敏感的知覺。


Slide 19



1890年以後,塞尚的筆觸變大,
更具有抽像表現性。輪廓線也變得
更破碎、更鬆弛。色彩飄浮在物體
上,以保持獨立於對像之外的自身
的特徵。這些傾向,導致了他臨終
前幾年的那些奇妙的自由繪畫。
《聖·維克多山》就是這樣一類繪畫
的傑作之一。筆觸在這裡起了優秀
交響樂團裡獨奏家的作用。每個筆
觸都根據自身的作用,很得當存在
於畫面之中,但又服從於整體的和
諧。這幅畫裡既有結構又有抒情味,
人們可以看到,藝術家達到了古典
主義和浪漫主義、結構和色彩、自
然和繪畫的綜合。它屬於文藝復興
和巴洛克風景畫的偉大傳統,然而,
又像眼睛所看到的那樣,它又被看
成是個人知覺的極大積累。畫家將
這些分解成抽像的成分,重新組織
成新型的繪畫的真實。


Slide 20



塞尚是那樣一心一意地獻身於風景、肖像
和靜物各個主題,世界上的藝術家很少有人
能比得上他對藝術史的貢獻。為了理解這個
事實,就有必要弄懂他的主題所包含的共同
問題。他參予了所有主題的再創造,或景色、
物體和人物的再現。在《靜物蘋果籃子》以
及其它許多靜物中,塞尚在表現上所獲得的
成功甚至超過了巴爾扎克的言語描述。對於
塞尚來說,如同其他的前輩和後輩藝術家一
樣,靜物的魅力顯然在於,它所涉及的主題,
也像風景或被畫者那樣是可以刻劃和能夠掌
握的。塞尚仔細地安排了傾斜的蘋果籃子和
酒瓶,把另外一些蘋果隨便地散落在桌布形
成的山峰之間,將盛有步糕點的盤子放在桌
子後部,垂直地看也是桌子的一個頂點,在
做完這些之後,他只是看個不停,一直看到
所有這些要素相互之間開始形成某種關係為
止,這些關係就是最後的繪畫基礎。這些蘋
果使塞尚著了迷,這是因為散開物體的三度
立體形式是最難控制的,也是難融匯進畫面
的更大整體中。為了達到目標,同時又保持
單個物體的特徵,他用小而偏平的筆觸來調
整那些圓形,使之變形或放鬆或打破輪廓線,
從而在物體之間建立起空間的緊密關係,並
且把它們當成色塊統一起來。


Slide 21

• 塞尚讓酒瓶偏出了垂直線,弄扁並歪曲了盤子的透視,錯動了桌布下
桌子邊緣的方向,這樣,在保持真正面貌的幻覺的同時,他就把靜物
從它原來的環境中轉移到繪畫形式中的新環境裡來了。在這個新環境
裡,不是物體的關係,而是存在於物體之間並相互作用的緊密關係,
變成為有意義的視覺體驗。畫完此畫七十年之後的今天,當我們來看
這幅畫的時候,仍然難以用語言來表達這一切微妙的東西,塞尚就是
通過這些東西取得了他的最後成果的。不過,我們現在能在不同的水
平上領悟到他所達到的美了。他是繪畫史上的一位偉大的造型者,偉
大的色彩家和明察秋毫的觀察家,也是一位思緒極為敏捷的人。
• 這幅靜物像他的許多靜物一樣,也可以說是幅風景。赭色的前景、淡
藍的背景、桌布的「雪峰」以及散落在場景之中的蘋果的偶然秩序,
所有這些都使我們聯想起《埃斯泰克的海灣》或《聖·維克多山》的
許多景色。他的人物習作,像《玩牌者》的各種稿本,使人想到他在
繪畫中追求厚重、封閉的建築感。在《穿紅背心的男孩》中,包圍著
空間的裝飾簾子亦是如此。


Slide 22













莫內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
的大畫家,而印象派(Impressionnisme)名稱的由來,就是
從莫內的一幅油畫標題「日出-印象」中的「印象」
一詞而來。印象主義可說是歐洲繪畫史的一次大革命,
對近代繪畫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印象主義畫家吸取當時科學上的光學理論,認為色是在
光的照射下而產生的,在不同時間、環境、氣候等客觀
條件下,受不同光的變化而有各種不同色彩。透過寫生
,發現過去一般不被注意的色彩現象,從而在繪畫色彩上
引起了重大的革新。

• 塞尚
• 他告訴人們,如何在大自然裏找出圓錐、球形和圓柱的結構,指出實驗性的新方向,
這 些到最後就演變成了立體主義。雖然他已死去;但他對後世的影響有增無減,地位
獨特。如今,他是眾所公認接通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兩種極端的 一座主要橋樑。


Slide 23

阿釆:
完成這個報告後,使我認識到克勞德.莫內繪畫的風格,
他的日出.印象被人批評後,也沒有影響他對繪畫的興趣,
我很欣賞他,也知道了關於其他畫家的資料、作品。也籍
著參觀藝術館和借閱書籍而可以欣賞到其他畫家的畫作,
也使我大飽眼福。
阿恩:
做完這份報告後,我能夠認識到更多有關塞尚的資料,不
像以前根本不知那些派系的有什麼的畫家。我能夠更進一
步得知印象主義,有什麼的畫家(以塞尚、莫內、雷諾瓦、
馬奈為主)、更進一步認識他們的作品,所以做這一次報
告令我對視覺美術科的歷史認識增加了不少。更影響我更
加喜歡視覺美術科。


Slide 24


Slide 25

攝影:主題(紅色新年)
• (最少10張4R相 可以用數碼相機)
專題習作:主題:印象主義{歷史,特點,代
表畫家,時代的意義-啟發?影響?
一. 參觀藝術館(尖沙咀)
二. 專題報告
三. 以印象派的風格繪畫一幅(題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