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投 影 特 性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y O 左视 y Y 主视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长 O X 高 主视图长、 高 俯视图长、 宽 左视图高、 宽 高 V 长 (3 )视图的度量性 H 宽 长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宽 长 宽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投 影 特 性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y O 左视 y Y 主视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长 O X 高 主视图长、 高 俯视图长、 宽 左视图高、 宽 高 V 长 (3 )视图的度量性 H 宽 长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宽 长 宽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Slide 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2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3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4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5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6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7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8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9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0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1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8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29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30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31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32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33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34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35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36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


Slide 137

项目三
模具零件形体
认知及绘制
1

专题一 正投影法初识
一、投影法分类

画透视图

中心投影法
投影方法

画斜轴测图
斜角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直角投影法(正投影法)
画工程图样
及正轴测图
2

中心投影法
投射中心
投射线

物体位置改
变,投影大
小也改变

物体

投影
投影面

思考: 1 在中心投影下,投影能否反映物体的真实大小?
2 当物体沿投影面的法线方向移动时,其投影大小变不变?
3 中心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3

中心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投射中心、物体、投影面三者之间的相对
距离对投影的大小有影响。
度量性较差

4

平行投影法
且投
垂射
直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直角(正)投影法

且投
倾射
斜线
于互
投相
影平
面行
斜角投影法

思考:
1 沿投影方向移动物体,其正投影的大小变不变?
2 物体的投影有否可能反映某一个面的实形?
3 正投影能否满足绘制工程图样的要求?

5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度量性较好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6

平面和直线的投影特点
V

V

1、物体上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的投
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线段的
投影反映其实长。
2、物体上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
的投影成为一点。
3、物体上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的投
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倾斜于投影面
的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

7

二、 多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和投影规律
1 、 单一正投影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8

9

三个投影

10

2、三视图的形成
规定 : V面保持不动,H面向下向后
绕OX轴旋转900,W面向右向后绕OZ
轴旋转900。

俯视

z

Z

V

x
X

0

y

O

左视
y
Y

主视

11

X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向;Y方向作为度量物体宽
度的方向;Z方向作为度量物体高度的方向。

Z



O

X



主视图长、

俯视图长、

左视图高、




V



(3 )视图的度量性

H




视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

12

Y

3、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视图就是将物体向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图形。
主视图 —— 实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 实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 实体的侧面投影



1)视图的概念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13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Z

V




下 后

X






O



后 下










14

Y






















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15

4、三视图的绘制
• 将物体自然放平,一般使主要表面与投影
面平行或垂直,进而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

• 整体和局部都要符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的轮廓
线用虚线绘制,当虚线与实线重合时画实
线
• 特别应注意俯、左视图宽相等和前、后方
位关系
16

例1 由物体的立体图画三视图

Y1



Y2

Y2




17

线型

例2 画三视图

2
要注意宽相等

3
1

虚线
要画
18

19

20

专题二、平面体及点、线、面分析
一、体的投影
表面仅由平面围成的
基本体  平面体

表面包含曲面的
基本体  曲面体
构成该几何体的所有表面投影的总和
21

1 . 基本体的构形
(1)棱柱

正五棱柱可视为由正五边形底面ABCDE沿
其法线方向平移指定距离H所形成

22

(2)棱锥

四棱锥可视为由四边形底面ABCD沿其
法线方向向公共顶点S过渡所形成

23

(3)圆柱

圆柱可视为由四边形AA1O1O绕与OO1
重合的中心线旋转360°所形成;使圆形底
面沿其法线方向平移,也可形成圆柱。

24

(4)圆锥
圆锥面可视为由三角形SAO绕与SO重合的中心线旋转
360°所形成。

(5)圆球
圆球可视为由半圆形的轮廓绕与其直径OO1重合的中心
25
线旋转360°所形成。

(6)圆环
圆环可以看成是以圆为母线,绕与圆在同一平
面内,但不通过圆心的轴线旋转而成。

26

二、平面体的投影
1.棱柱
底边

侧棱面

底面

棱线
27

2 .棱锥
s"

s'

锥顶

a'

b'

a

c' a"(c")

b"

c

s
b

棱锥的棱线
相交于锥顶
28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V

a
A

Z
a

a

W

a
X

O

YW

a
点A的水平投影 ——a
点A的正面投影 ——a
点A的侧面投影 ——a

a

H

YH
29

重影点的投影
d(c)

a
b

A

C

D
B

a(b)

c
d
30

[例题2] 已知点A在点B之前5毫米,之上9毫米,之右8
毫米,求点A的投影。
a

9

a

5

8

a

31

四、直线的投影
A

C
B

D

a
b
c(d)

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特殊情况下为一点。
32

1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一、特殊位置直线
1. 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1) 水平线
(2) 正平线
(3) 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1) 铅垂线
(2) 正垂线
(3) 侧垂线

二、一般位置直线

33

(1) 水平线
a

z
a

b

a

b

b
A



a


B

O

X

b

a

YW





a
b
投影特性:1.ab OX ; ab OYW
2. ab=AB
3.反映、 角的真实大小

b

YH

34

(2)正平线

Z
b

b

b



a

B

 
A

a

b

a

a

b

X

a

a



YW

O

b
YH

投影特性: 1. ab  OX ; a b OZ
2. a b=AB
3. 反映、角的真实大小

35

(3)侧平线

a

a

Z

a


a

A
b



b



O

X



b

YW

a
b

a
B
b

b

投影特性: 1. ab OZ ; ab  OYH
2. ab =AB
3.反映 、 角的真实大小

YH

36

(4)铅垂线
a
A

Z

a

a

b

a

b

b

X

YW

O

b
B
a(b)

a(b)

投影特性:1. a b 积聚 成一点
2. a bOX ; a b  OYW
3. a b = a b = AB

YH

37

(5)正垂线

(a )b

ab

z

a

b

a

A
B

b

X

YW

O

a
a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X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8

(6)侧垂线
a

a

b

Z

a (b)

b
ab

A

X

B

a
a

YW

O

b

投影特性: 1. ab 积聚 成一点
2. ab  OYH ; ab OZ
3. ab = ab =AB

b
YH

39

(7)一般位置直线

Z

b

a

b
B

b

a

 

a

X

O


A
a

b
Y

b
b

a
a
Y

投影特性:1. a b、 ab、a b均小于实长
2. a b、ab、a b均倾斜于投影轴
3.不反映  、  、 实角

40

2 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a) 立体图
41

[例] 如图a,分别求作三棱锥的三条棱线SA、SB、SC一的点D、E、
F的另二面投影并连成直线。
•空间分析:

a)
42

解题过程

b) 作点D、E、F的投影

c) 运用定比分点求E点的投影

图 求作直线上的点投影
43

3 . 直线与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 间 情 况



d'
b'



Z

d'

b'

投 影 特 性

影 图

d ''
b ''




c'
a'

X
c
d

b

b'





d

b

YH
d'

b'

d'

Z

k

k



YW

c

a

a

线

a ''

O





c ''

c'

a'

d ''
k

b ''

c'
c'

K

a'

a'

O

X

线

a '' c ''

YW

相交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相交,其交点符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a

a
c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c

k
b

d

k
b

b'

b'

c'

c'
d'
1

a'

2

d

YH

Z
c ''

(1)
d'

1

b ''

44
2

d ''

c'

K

a'



c

k

(续)

d

k
b


b'

d'

c'b'

c'

c'

b ''

a'

c

a'

1

a'

O

2

d

b'





K

a'

Ca

1 3

c

线

D

4

2

c'

k
b

c

b'
B

Xc '

X
c

b

a
c'

2

a'

a


Z

YH

c ''
1

a ''

X


b'

d'

a'

1

d

(1)

d'

2

O

a
1

c

b

YW

YW

YH

4 (3 )
1

b'

d

3

( 3 )相
重交
影两
点直
的线
可的
见所
性有
要同
根面据投它影们都另相外交的,投其影交来点判符
断合。点 的 投 影 规 律 , 且 具 有
定比性。

O

b

k

2

b ''

4
a ''
2
a '' c '' 1

c ''
b ' b ''

c

d

c'

O

3

a

bd

a

a'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d ''

dk''

ca
' ' 1 (2 ) 4

a'
c'

d'

k

d'

ZZ

d'

b'

d'

k

YH

YH



平行两直线的所有同
面投影都互相平行,且具
有定比性。

( 2) 交 叉 两 直 线 所 有 同
面投影可能都相交,但相
交处是重影点而不是交点。

d

b

d

线

YWYW

b

b

d

b

d ''

a '' a ''

c

ca
c

2

O

1

a

c '' 1

d'

c'

a'

XX a

2

a



投 影 特 性

b ''
c '' d ''

Z

d'

2 (b1' )

d 图

YH

Z

b'

d'



合点的投影规律,且具有
定比性。

c

b
空 间 情 况



YW

a

a

线

a '' c ''

O

X







线

a'

b ''
2

d ''

YW

( 1) 交 叉 两 直 线 的 某 个
投影可能会出现平行,但
不会三个投影都平行。

45

[例] 如图6所示,补出四棱锥棱线上的E、F、G的另两面投影,并
判别直线EF、FG与棱线SA、SB、SC、AB、BC的相对位置。
•空间分析:

46

解题过程
两直线

关系

平行
BC 交叉

AB

理由
且共面

EF SA

相交

交点为 E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交叉

AB

交叉

BC

平行

SA

交叉

SB

相交

交点为 F

SC

相交

交点为 G

FG

图 判断直线的相对位置

无交点且不平行

且共面
无交点且不平行

47

五、 平面与投影体系的关系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简称一般面)
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仅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特殊位置平面

(⊥V:正垂面;⊥H:铅垂面;⊥W: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V:正平面;∥H:水平面;∥W:侧平面)

a) 立体图

b) 三视图
图 平面的分类与倾角

c)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48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
Z

X

0

YW

YH
Z

0

X

YW

YH
Z

X

0

YW

YH

49

表2.9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

Z

S

0

X

YW

YH
Z

P
X

0

YW

YH

Z

X

0

YW

YH

50

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1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2

表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续)

53

在棱柱表面取点

a'

a"

A

已知a′,求a、a"

a

54

在棱锥表面上取点
s"

s'

k"

k'
K

a'

b'

c'

a"(c")

b"

c

a
s

k
已知k′,求k、k"

b
55

专题三、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线、面的投影

1 . 圆柱
O

O
对V面的侧
影轮廓线

对W面的侧
影轮廓线

56

2 . 圆锥

s'

s"

S

s
对V面的
轮廓线

对W面的
轮廓线

轮廓线投影
的对应关系
圆锥面投影
可见性判断
57

3 . 圆球
O
a'

O

c"

b

58

在圆柱表面上取点
O

m'

( m" )

M

O
已知m′求m ,m"

m
59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素线法)
s'

S

s"

( m')
m"

M
m

s

已知m,求m′,m"
60

在圆锥表面上取点(辅助圆法)
s'

S

s"

m'
m"

M

s
S

已知m ′ ,求m,m"
m

61

在球表面上取点
O
N

(n" )

n'

O
已知n′ ,求n,n"

n
62

专题四、切割体及相贯体的投影分析
一、平面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断面

截平面

截交线

截交线与截断面
63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其
形状取决于平面体的形状及截平面相对平面体的截
切位置。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是一个多边形,它的顶点是平
面立体的棱线或底边与截平面的交点。截交线的每
条边是截平面与棱面的交线。
 共有性:截交线既属于截平面,又属于立体表面。
求截交线的实质是求两平面的交线

64

二、平面截切体的画图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⒈ 求截交线的两种方法:
★ 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棱线法。
★ 求各棱面与截平面的交线→棱面法。
⒉ 求截交线的步骤:
确定截交
★ 空间及投影分析
线的形状
☆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分别求出截平面与棱面的交
线,并连接成多边形。

确定截交线
的投影特性
65

例1、求如图所示三棱锥被正垂面所截切,求作截交线的水平
投影和侧面投影。
s”
s’
具体步骤如下:
Pv
3’
3”
(1) 求Pv与s’a’、s’b’、
2’
2”
s’c’的交点1’、2’、3’为
截平面与各棱线的交点
1’
Ⅰ、Ⅱ、Ⅲ的正面投影。
1”

a’

1

c’

b’

s
2

c”

a”

3

b” (2) 根据线上取点的方
法,求出1、2、3和1”、
2”、3”。
(3) 连接各点的同面投
影即等截交线的三个投
影。
(4) 补全棱线的投影。

图3-20 平面与三棱锥相交

66

例2 求做立体被截切后的投影

1”

1’

2’
3’(4’)

4”

3”

4
2

1

3

67

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4)

1
4

1





2

3





4



1

3





2



2

3

★ 空间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

投影分析
交线的形状?

几个棱面相交?
截交线在俯、
★ 求截交线
左视图上的形
★ 分析棱线的投影
状?

★ 检查 尤其注意检查截
交线投影的类似性

68

棱线法!
我们采用的是
哪种解题方法?

69

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2)

2
1



2



1

注意:
三面共点: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
Ⅰ、Ⅱ两点分别
绘制截交线。当平面体只
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
同时位于三个面
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
上。
线后再取局部。

70

71

72

例6 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

1”

1’
2’(3’)

3”

2”

5”

4”

4’(5’)
6’(7’)

6”

7”

6

7

73

例 7: 求八棱柱被平面P截切后的俯视图。
4≡5

P

2≡3≡6≡7

1≡8
8

5
7

6 3


2







8

7

4

1







5
6

3
1

4

截交线的投影
检查截交
分析棱线的
截交线的形状?
求截交线
特性?
投影
线的投影

2

74

75

一、回转体截切的基本形式
截交线

截平面

截平面

截交线

76

截交线的性质:
 截交线是截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
 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回转体表面的形状及
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的相对位置。
 截交线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

77

三、求平面与回转体的截交线的一般步骤
⒈ 空间及投影分析
☆ 分析回转体的形状以及截平面与回转体轴线
的相对位置,以便确定截交线的形状。
☆ 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明确截交
线的投影特性,如积聚性、类似性等。找出
截交线的已知投影,予见未知投影。

⒉ 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当截交线的投影为非圆曲线时,其作图步骤为:
☆ 先找特殊点,补充中间点。
☆ 将各点光滑地连接起来,并判断截交线的可
见性。
78

(一) 圆柱体的截切
截平面与圆柱面的截交线的形状取决于截
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
PV

PV
PV

P

P

P

垂直


倾斜
椭圆

平行
两平行直线

79

例1、如图所示,圆柱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4’

3’

5”

5’
6”

7”

(7)’

2’

8”

1’
8

7

由于平面与圆柱的
具体步骤如下:
轴线斜交,因此截交线为一
4”
(2)再作出适当数量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
(4)补全侧面投影中
椭圆。截交线的正面投影重
(3)将这些点的投影
3” 影为一直线,水平投影与圆
的一般点。
特殊点。
的转向轮廓线。
依次光滑的连接起来。
柱面的投影重影为圆。侧面
2”
1”
投影可根据圆柱表面取点的
方法求出。

6





5

1






2

4
3
平面与圆柱相交






80

比较不同角度的正垂面截交圆柱所得的截交线的投影。

﹥45°

﹤45°

=45°

平面与圆柱相交
81

例2:求左视图
虚实分界点

82

83

在形状较为复杂的机件上,有时会见到由平面与曲面立
体相交而形成的具有缺口的曲面立体和穿孔的曲面立体,只
要逐个作出各个截平面与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并画出截平面
之间的交线,就可以作出这些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84

例2、 补画被挖切后立体的投影 。
分 析:
该立体是在圆柱
筒的上部开出一个方槽后
形成的 。构成方槽的平
面为垂直于轴线的水平P
和两个平行于轴线的侧平
面Q 。它们与圆柱体和孔
的表面都有交线,平面P
与圆柱的交线为圆弧,平
面Q与圆柱的交线为直线,
平面P和Q彼此相交于直
线段。
平面与圆柱相交
85

作图步骤如下:
(1)先作出完整基本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2)然后作出槽口三面投影图。
( 3) 作出穿孔的三面投影图。

Q

P

平面与圆柱相交

86

例3:求左视图

同一立体被多个
平面截切,要逐个截
平面进行截交线的分
析和作图。


解题步骤:







★空间及投影分析
截平面与体的相对位置
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求截交线
★分析圆柱体轮廓素线的投影
87

88

例4:求左视图









89

90

已知圆柱截切后的两面投影,求作其W面投影
3’ (10)’
2’ (11)’

11’’

2’’

1’

7’

3’’

(10)’’

1’’
(8)’ 6’

8’’

9’’

7’’

5’’

6’’

(9)’ 5’

(8) 11
10 (9)

1
(7)

3 (5)
(6) 2

91

92

(二)圆锥体的截切
平面截切圆锥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93

平面与圆锥相交

例1、如图所示,圆锥被正垂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
另外两个投影。
此种截交线为一
椭圆。由于圆锥前后对称,
故椭圆也前后对称。椭圆的
长轴为截平面与圆锥前后对
称面的交线——正平线,椭
圆的短轴是垂直与长轴的正
垂线。




正垂线


正平线

平面与圆柱相交
94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作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
(2)再作一般点。

5’6’
3’4’

2’

6”

2”
5”
3”

4”

7’8’

(4)补全侧面转向轮廓线。

7”

8”

1’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即得
截交线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1”

8

4


6




2

1
7

3 5
平面与圆锥相交

正垂线


正平线
95

96

例2、如图所示,圆锥被水平面截切,求出截交线的另外两个
投影。
3’

2’
1’ 5” 4”
(4’) (5’)

3”

2”

1”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再求一般点。
(3)依次光滑连接各点。

5
5

4
4

3

3

2

1

2

1

平面与圆锥相交
97

例3:求圆锥被截切后的正面投影.
分析:截交线的正面投影为双曲线.
作图:
1 求特殊点。
最高点
最低点
2 求一般点。
3 连线。

98

99

100

例1:求半球体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两个侧平面截圆球的
水平面截圆球的截交线
截交线的投影,在侧视
的投影,在俯视图上为
图上为部分圆弧,在俯
部分圆弧,在侧视图上
视图上积聚为直线。
积聚为直线。

101

102

例3、如图所示,球被正垂面截切,求截交线的水平投影。
具体步骤如下:

(1)先求特殊点。

(2)确定截交线与转向轮廓线的交点。
(3)依次连接各点的水平投影。
2’
3’4’

3’4’

5’
1’ 6’

6

5

5’
1’ 6’

6

4

1

2’

2
3

4

1
5

2

2

4

3

3
1

平面与球相交

103

例:求作顶尖的俯视图






● ●

● ●


















首先分析复合回转体由哪些基本回转体组成
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然后分别求出这些基本回
转体的截交线,并依次将其连接。
104

105

两基本体的集合

由两基本体集合构成的几何体称“相贯体”;
两基本体边界面的交集称“相贯线”。
106

二、相贯体的投影及分析
1 . 相贯体的集合构形

相对位置相同的两基本体分别进行并、交、差
集合构形,生成形状不同的相贯体,但它们的相贯
线形态一致。
107

108

2 . 相贯体的投影
求相贯体的投影,实质是求相贯线的投影。
求相贯线投影时,应注意分析参与集合构形的两
基本体边界面的性质及其相对位置,明确相贯线
的构成及形态,相贯线的性质不同,求相贯线投
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平面体的相贯线
(2)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平面体和回转体的
相贯线
(3)参与集合构形的基本体为两回转体的相贯线
109

相贯线
110

111

例题5 求两圆柱的相贯线
a'

a"
b" d"
e"

b'
e'

d'

解题步骤

c"

c'

1 分析 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和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
面取点法求共有点;
2 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A、
B、 C;
3 求出若干个一般点D、E;

4 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
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
性;

y

5 整理轮廓线。

y

y

b

y

a

d

c

e
112

(a) 两外表相交

(b)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c) 两内表面相

图3-41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13

114

115

例3:补全主视图




























★ 外形交线
◆ 两外表面相贯
◆ 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相贯







★ 内形交线
◆ 两内表面相贯
116

小 结:

无轮是两外表面相贯,
还是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相贯,或者两内表面相贯,
求相贯线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样的。
117

简单结构十一

118

专题五、形体轴测投影的绘制
1.轴测图的形成及分类
 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它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
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a) 正投影图
图4.1

b) 轴测投影图

正投影图与轴测投影图

119

2.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 轴测图的形成
斜轴测图
轴测轴

wcg

1

正轴测图
1

轴测轴

1

1
1

1

1

1

轴测投影面
轴测投影面

a) 正轴测图

b) 斜轴测图
图4.2 轴测投影的形成

120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YOZ、∠XOZ称为轴间角。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OX、OY、OZ上的线段与坐标轴O1X1、
O1Y1、O1Z1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分别用p1、q1、r1表示,称为
沿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2.轴测图的投影规律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值,
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物体上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在轴测图的长度等于沿
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与该线段长度的乘积。
121

3.轴测图的分类
正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斜轴测图:指轴测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的轴测图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
正二轴测图
正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
斜二轴测图
斜三轴测图

(p1=q1=r1)
(p1=r1≠q1 p1=q1≠r1 p1≠q1=r1)
(p1≠q1≠r1)

122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正等轴测图

a) 正投影图

b) 物体绕O1Z1轴旋转45° c) 物体绕O1X1轴旋转35°16′
图4.3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123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1)轴间角∠XOY=∠YOZ=∠XOZ=120°
(2)轴向伸缩系数 p1=q1=r1 ≈0.82
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p=q=r=1
120

120

30

30

120

a)

b)

c)

d)

图4.4 正等轴测图的特点
a)正等测轴测轴 ; b) 视图; c) 采用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d) 采用简化轴向伸缩系数绘出的正等测

124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4.1] 根据投影图求作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a) 投影图

b) 画出四棱台底

c) 画出四棱台顶面

d) 整理、加深

图4 .5 运用坐标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125

[例4.2] 根据三视图画立体的正等轴测图。

b)

c)

d)

e)

a)

图4.6 运用方箱法画正等轴测图举例
a) 题图; b) 画长方体; c) 切割中间部分;

d) 切割斜角;

e) 整理、加深
126

3. 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画轴测轴OX、OY ,作菱形EFGH。
(2)作菱形两钝角的顶点E、G与其两对边中点的连线ED、EC和
GA、GB(亦为菱形各边的中垂线),交于1、2两点。
(3)分别以G 、E、1、2为圆心,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G

C

D

F

H
B

A

C

D

O
X

Y

O

1

H

X

b)

2

E

C

D

O

H
F

B

A

E

a)

G

G

Y

c)

2

1

F

B

A

Y

E

d)

图4.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一)
127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a)平行于H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H面,则OZ为椭圆短轴,即E、G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E、
G分别与C、D 和A、B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E、G、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b)平行于V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V面,则OY为椭圆短轴,即B、D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B、
D分别与A、G 和E、C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B、D、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29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c)平行于W面的圆
(1)作轴测轴OX、OY、OZ,在各轴上取圆的真实半径,得A、B、C、D、
E、G六点。

(2)圆平行于W平面,则OX为椭圆短轴,即A、C为两大圆弧的圆心。将
A、C分别与B、G 和D、E相连,所得到的1、2点即为两小圆弧的圆心。
(3)分别以A、C、 1、2为圆心,画对应段的圆弧,即完成作图。

G
D

C

B
A
E
图4.8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之二)

130

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a) 圆柱

b) 圆台

图4.9 圆柱和圆台的正等轴测图
131

3.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

a) 平板的视图

b) 求作圆心及切点,并画圆弧

c) 整理、加深

图4.10 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132

4. 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3] 根据视图,画出该立体的正
等轴测图。
图4.11 组合体的视图

a) 画轴测轴及底板

b) 画支承板

c) 画支承板的半圆柱面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3

d) 画三角形肋板及底板圆角

e) 画三个圆孔

f) 整理、加深

图4.12 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34

二、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 .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斜二测

(d)

a)

b)

图4.13

c)

e)

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及特点

a) 视图; b)斜二测的形成过程; c) 斜二测轴测轴及轴向伸缩系数;
d) 斜二测作图特点;

e) 斜二测

135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例4.4] 求作立体的轴测图

a) 题图

b) 作斜二测轴测轴

c) 画立体前表面的轴测图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6

d) 画立体后表面的轴测图

e) 整理、加深

图4.14 组合体的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