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1 測量實習I 第四章 平面上各點高程差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3 逐差水準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測量中所稱之高程,依據其基準而有不同的定 義。一般會預先測定一水準面,作為高程測量之基 準面,稱為水準基面;此面上各點之高程值均為 零。一般以多次、長時間觀測所得之平均海水面作 為水準基面,再由此水準基面以高精度之直接水準 測量引測至水準點上,即為一般所稱之高程。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利用水準儀、水準尺,直接測定水平視準線(十字絲橫絲)讀定立於各點上 整置直立水準尺上之讀數,藉由其讀數差值可求得各點間之高程差,若其中有已 知高程點位即可計算出各點位之高程,如圖4-1所示。 圖4-1 水準測量原理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2 如上圖各點之讀數為 、 程差為(後視-前視) (前視)、 (後視),A、B兩點各與C點之高 C點與A點高差 公式4-1 C點與B點高差 公式4-2 C點高程 則A、B兩點高程為 、 A點高程 公式4-3 B點高程 公式4-4 4-3 逐差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由高程已知點,經由水準儀觀測前後視水準尺可求得任何未知點高 程,但若是未知點與已知點相距甚遠或其高差過大無法經一次觀測求得其高程, 則須經由中間點(轉點,Turning point)過渡引測至未知點,此即為水準線測 量。因其逐次測量各點間之高程差求得未知點高程故又稱逐差水準測量。 如圖4-2所示,已知點A高程 ,今欲求D點高程因相距甚遠中間設1、2兩轉點, 測量時由A點出發分別測得A1點、12點及2D點間之高差, 、 、 ,計算時由A點高程加上各點間高差即可求得D點高程 圖4-2 逐差水準測量示意圖 公式4-5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C151 測量實習I 第四章 平面上各點高程差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3 逐差水準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測量中所稱之高程,依據其基準而有不同的定 義。一般會預先測定一水準面,作為高程測量之基 準面,稱為水準基面;此面上各點之高程值均為 零。一般以多次、長時間觀測所得之平均海水面作 為水準基面,再由此水準基面以高精度之直接水準 測量引測至水準點上,即為一般所稱之高程。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利用水準儀、水準尺,直接測定水平視準線(十字絲橫絲)讀定立於各點上 整置直立水準尺上之讀數,藉由其讀數差值可求得各點間之高程差,若其中有已 知高程點位即可計算出各點位之高程,如圖4-1所示。 圖4-1 水準測量原理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2 如上圖各點之讀數為 、 程差為(後視-前視) (前視)、 (後視),A、B兩點各與C點之高 C點與A點高差 公式4-1 C點與B點高差 公式4-2 C點高程 則A、B兩點高程為 、 A點高程 公式4-3 B點高程 公式4-4 4-3 逐差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由高程已知點,經由水準儀觀測前後視水準尺可求得任何未知點高 程,但若是未知點與已知點相距甚遠或其高差過大無法經一次觀測求得其高程, 則須經由中間點(轉點,Turning point)過渡引測至未知點,此即為水準線測 量。因其逐次測量各點間之高程差求得未知點高程故又稱逐差水準測量。 如圖4-2所示,已知點A高程 ,今欲求D點高程因相距甚遠中間設1、2兩轉點, 測量時由A點出發分別測得A1點、12點及2D點間之高差, 、 、 ,計算時由A點高程加上各點間高差即可求得D點高程 圖4-2 逐差水準測量示意圖 公式4-5

Slide 1

C151

測量實習I
第四章 平面上各點高程差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3 逐差水準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測量中所稱之高程,依據其基準而有不同的定
義。一般會預先測定一水準面,作為高程測量之基
準面,稱為水準基面;此面上各點之高程值均為
零。一般以多次、長時間觀測所得之平均海水面作
為水準基面,再由此水準基面以高精度之直接水準
測量引測至水準點上,即為一般所稱之高程。

2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利用水準儀、水準尺,直接測定水平視準線(十字絲橫絲)讀定立於各點上
整置直立水準尺上之讀數,藉由其讀數差值可求得各點間之高程差,若其中有已
知高程點位即可計算出各點位之高程,如圖4-1所示。

圖4-1 水準測量原理

3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2

如上圖各點之讀數為 、
程差為(後視-前視)

(前視)、

(後視),A、B兩點各與C點之高

C點與A點高差
公式4-1
C點與B點高差
公式4-2
C點高程

則A、B兩點高程為



A點高程
公式4-3
B點高程
公式4-4

4

4-3

逐差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由高程已知點,經由水準儀觀測前後視水準尺可求得任何未知點高
程,但若是未知點與已知點相距甚遠或其高差過大無法經一次觀測求得其高程,
則須經由中間點(轉點,Turning point)過渡引測至未知點,此即為水準線測
量。因其逐次測量各點間之高程差求得未知點高程故又稱逐差水準測量。
如圖4-2所示,已知點A高程 ,今欲求D點高程因相距甚遠中間設1、2兩轉點,
測量時由A點出發分別測得A1點、12點及2D點間之高差, 、

,計算時由A點高程加上各點間高差即可求得D點高程

圖4-2 逐差水準測量示意圖

公式4-5
5


Slide 2

C151

測量實習I
第四章 平面上各點高程差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3 逐差水準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測量中所稱之高程,依據其基準而有不同的定
義。一般會預先測定一水準面,作為高程測量之基
準面,稱為水準基面;此面上各點之高程值均為
零。一般以多次、長時間觀測所得之平均海水面作
為水準基面,再由此水準基面以高精度之直接水準
測量引測至水準點上,即為一般所稱之高程。

2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利用水準儀、水準尺,直接測定水平視準線(十字絲橫絲)讀定立於各點上
整置直立水準尺上之讀數,藉由其讀數差值可求得各點間之高程差,若其中有已
知高程點位即可計算出各點位之高程,如圖4-1所示。

圖4-1 水準測量原理

3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2

如上圖各點之讀數為 、
程差為(後視-前視)

(前視)、

(後視),A、B兩點各與C點之高

C點與A點高差
公式4-1
C點與B點高差
公式4-2
C點高程

則A、B兩點高程為



A點高程
公式4-3
B點高程
公式4-4

4

4-3

逐差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由高程已知點,經由水準儀觀測前後視水準尺可求得任何未知點高
程,但若是未知點與已知點相距甚遠或其高差過大無法經一次觀測求得其高程,
則須經由中間點(轉點,Turning point)過渡引測至未知點,此即為水準線測
量。因其逐次測量各點間之高程差求得未知點高程故又稱逐差水準測量。
如圖4-2所示,已知點A高程 ,今欲求D點高程因相距甚遠中間設1、2兩轉點,
測量時由A點出發分別測得A1點、12點及2D點間之高差, 、

,計算時由A點高程加上各點間高差即可求得D點高程

圖4-2 逐差水準測量示意圖

公式4-5
5


Slide 3

C151

測量實習I
第四章 平面上各點高程差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3 逐差水準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測量中所稱之高程,依據其基準而有不同的定
義。一般會預先測定一水準面,作為高程測量之基
準面,稱為水準基面;此面上各點之高程值均為
零。一般以多次、長時間觀測所得之平均海水面作
為水準基面,再由此水準基面以高精度之直接水準
測量引測至水準點上,即為一般所稱之高程。

2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利用水準儀、水準尺,直接測定水平視準線(十字絲橫絲)讀定立於各點上
整置直立水準尺上之讀數,藉由其讀數差值可求得各點間之高程差,若其中有已
知高程點位即可計算出各點位之高程,如圖4-1所示。

圖4-1 水準測量原理

3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2

如上圖各點之讀數為 、
程差為(後視-前視)

(前視)、

(後視),A、B兩點各與C點之高

C點與A點高差
公式4-1
C點與B點高差
公式4-2
C點高程

則A、B兩點高程為



A點高程
公式4-3
B點高程
公式4-4

4

4-3

逐差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由高程已知點,經由水準儀觀測前後視水準尺可求得任何未知點高
程,但若是未知點與已知點相距甚遠或其高差過大無法經一次觀測求得其高程,
則須經由中間點(轉點,Turning point)過渡引測至未知點,此即為水準線測
量。因其逐次測量各點間之高程差求得未知點高程故又稱逐差水準測量。
如圖4-2所示,已知點A高程 ,今欲求D點高程因相距甚遠中間設1、2兩轉點,
測量時由A點出發分別測得A1點、12點及2D點間之高差, 、

,計算時由A點高程加上各點間高差即可求得D點高程

圖4-2 逐差水準測量示意圖

公式4-5
5


Slide 4

C151

測量實習I
第四章 平面上各點高程差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3 逐差水準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測量中所稱之高程,依據其基準而有不同的定
義。一般會預先測定一水準面,作為高程測量之基
準面,稱為水準基面;此面上各點之高程值均為
零。一般以多次、長時間觀測所得之平均海水面作
為水準基面,再由此水準基面以高精度之直接水準
測量引測至水準點上,即為一般所稱之高程。

2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利用水準儀、水準尺,直接測定水平視準線(十字絲橫絲)讀定立於各點上
整置直立水準尺上之讀數,藉由其讀數差值可求得各點間之高程差,若其中有已
知高程點位即可計算出各點位之高程,如圖4-1所示。

圖4-1 水準測量原理

3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2

如上圖各點之讀數為 、
程差為(後視-前視)

(前視)、

(後視),A、B兩點各與C點之高

C點與A點高差
公式4-1
C點與B點高差
公式4-2
C點高程

則A、B兩點高程為



A點高程
公式4-3
B點高程
公式4-4

4

4-3

逐差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由高程已知點,經由水準儀觀測前後視水準尺可求得任何未知點高
程,但若是未知點與已知點相距甚遠或其高差過大無法經一次觀測求得其高程,
則須經由中間點(轉點,Turning point)過渡引測至未知點,此即為水準線測
量。因其逐次測量各點間之高程差求得未知點高程故又稱逐差水準測量。
如圖4-2所示,已知點A高程 ,今欲求D點高程因相距甚遠中間設1、2兩轉點,
測量時由A點出發分別測得A1點、12點及2D點間之高差, 、

,計算時由A點高程加上各點間高差即可求得D點高程

圖4-2 逐差水準測量示意圖

公式4-5
5


Slide 5

C151

測量實習I
第四章 平面上各點高程差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3 逐差水準測量

4-1

高程的定義

測量中所稱之高程,依據其基準而有不同的定
義。一般會預先測定一水準面,作為高程測量之基
準面,稱為水準基面;此面上各點之高程值均為
零。一般以多次、長時間觀測所得之平均海水面作
為水準基面,再由此水準基面以高精度之直接水準
測量引測至水準點上,即為一般所稱之高程。

2

4-2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利用水準儀、水準尺,直接測定水平視準線(十字絲橫絲)讀定立於各點上
整置直立水準尺上之讀數,藉由其讀數差值可求得各點間之高程差,若其中有已
知高程點位即可計算出各點位之高程,如圖4-1所示。

圖4-1 水準測量原理

3

直接水準測量原理

4-2

如上圖各點之讀數為 、
程差為(後視-前視)

(前視)、

(後視),A、B兩點各與C點之高

C點與A點高差
公式4-1
C點與B點高差
公式4-2
C點高程

則A、B兩點高程為



A點高程
公式4-3
B點高程
公式4-4

4

4-3

逐差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由高程已知點,經由水準儀觀測前後視水準尺可求得任何未知點高
程,但若是未知點與已知點相距甚遠或其高差過大無法經一次觀測求得其高程,
則須經由中間點(轉點,Turning point)過渡引測至未知點,此即為水準線測
量。因其逐次測量各點間之高程差求得未知點高程故又稱逐差水準測量。
如圖4-2所示,已知點A高程 ,今欲求D點高程因相距甚遠中間設1、2兩轉點,
測量時由A點出發分別測得A1點、12點及2D點間之高差, 、

,計算時由A點高程加上各點間高差即可求得D點高程

圖4-2 逐差水準測量示意圖

公式4-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