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 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 和框架-筒体结构等。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等构件组 成承重体系的房屋。 特点:平面布置灵活,易满足建筑物内大空间的要求 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层数一般在十层以下。 4.1震害及其分析 4.1.1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 (1)平面布置不当产生的震害 建筑平面布置不规则------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 -------扭转效应-------破坏严重(尤其是角柱) (2)竖向不规则产生的震害 竖向的质量或刚度有突变------突变处应力集中,形成 薄弱层------较大的塑性变形-------结构破坏、甚至倒塌  4.1.1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 (3)防震缝处碰撞 防震缝两侧结构单元 的振动特性不同-----发生不同形式的振动 ----防震缝缝宽不够 或构造不当------发生 碰撞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1)框架柱的震害 A.长柱的破坏-----弯压破坏 破坏一般发生在柱的上下两端, 特别是柱顶 柱顶周围有水平裂缝、斜裂缝或 交叉裂缝。重者混凝土压碎崩落, 柱内箍筋拉断,纵筋压曲成灯笼状。 柱底破坏与柱顶相似,由于箍筋 较柱顶密,震害相对柱顶较轻。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B、短柱------剪切破坏 短柱: H/b 短柱刚度大,易产生剪切破坏 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C、角柱 由于双向受弯、受剪,加上扭转作用,震害比 内柱重。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2)框架梁的破坏------弯剪破坏 震害多发生于梁端。 地震作用下梁端纵向钢筋 屈服,出现上下贯通的垂直裂 缝和交叉裂缝。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3)框架梁柱节点的震害 节点核心区产生对角 方向的斜裂缝或交叉斜裂 缝,混凝土剪碎剥落。 节点内箍筋很少或无箍筋 时,柱纵向钢筋压曲外鼓。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4)填充墙的震害 砌体填充墙刚度 大而承载力低,首先 承受地震作用而遭破 坏。一般7度即出现裂 缝,8度和8度以上地 震作用下,裂缝明显 增加,甚至部分倒塌, 一般是上轻下重。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1 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 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 适用于不同的房屋高度 《抗震规范》规定:乙、丙和丁类建筑的框架结构和 框架-抗震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 60 烈 度 554525 甲类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专门研究。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 60 烈 度 554525 注意事项: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 屋顶部分); 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 措施; 3.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在Ⅳ场地的构,使用的最大高 度应适当降低(一般降低20%左右)。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2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高宽比  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 造成基础转动------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 体稳定)  倾覆力矩大-----在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构件屈 服破坏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有下列特点: 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 地震作用与烈度、场地等有关,从经济角度考虑, 对不同烈度、场地的结构的抗震要求可以有明显的差别。 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 主、次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差别。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抗震要求越高。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 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构件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的标准。 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及构 件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共分四个等级。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烈 结 构 类 型 框架 结构 高度(m) ≤ 30 >30 ≤ 30 >30 ≤ 30 >30 ≤ 25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 框架 -抗 震墙 结构 度 高度(m) 框架 抗震墙 三 二 一 一 ≤ 60 >60 ≤ 60 >60 ≤ 60 >60 ≤ 50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一 一 一 三 二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注意事项: 1.此表适用于丙类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 甲、乙、丁类建筑应按抗震设防标准中的抗震措施所要 求的设防烈度按上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 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 应降低; 3.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 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4、当框架-抗震墙结构有足够的抗震墙时,其框架部分是 次要抗侧力构件,可按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确定 抗震等级。否则按框架结构确定等级。 区分标准是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大于 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5、与主楼相连的群房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 等级, 且主楼结构在群房屋面部位的上下各一层要适 当加强抗震等级 4.2.4结构布置一般要求 (1)对楼盖的刚度要求 楼盖的刚度大-----能满足水平地震作用传递和分配的要 求 --------假定楼盖水平刚度无穷大 抗震墙的最大间距要求: 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满足下表要求: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结构 现浇、叠合梁扳 装配式楼盖 6、7度  4  3 8度 9度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4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 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 和框架-筒体结构等。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等构件组 成承重体系的房屋。 特点:平面布置灵活,易满足建筑物内大空间的要求 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层数一般在十层以下。 4.1震害及其分析 4.1.1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 (1)平面布置不当产生的震害 建筑平面布置不规则------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 -------扭转效应-------破坏严重(尤其是角柱) (2)竖向不规则产生的震害 竖向的质量或刚度有突变------突变处应力集中,形成 薄弱层------较大的塑性变形-------结构破坏、甚至倒塌  4.1.1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 (3)防震缝处碰撞 防震缝两侧结构单元 的振动特性不同-----发生不同形式的振动 ----防震缝缝宽不够 或构造不当------发生 碰撞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1)框架柱的震害 A.长柱的破坏-----弯压破坏 破坏一般发生在柱的上下两端, 特别是柱顶 柱顶周围有水平裂缝、斜裂缝或 交叉裂缝。重者混凝土压碎崩落, 柱内箍筋拉断,纵筋压曲成灯笼状。 柱底破坏与柱顶相似,由于箍筋 较柱顶密,震害相对柱顶较轻。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B、短柱------剪切破坏 短柱: H/b 短柱刚度大,易产生剪切破坏 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C、角柱 由于双向受弯、受剪,加上扭转作用,震害比 内柱重。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2)框架梁的破坏------弯剪破坏 震害多发生于梁端。 地震作用下梁端纵向钢筋 屈服,出现上下贯通的垂直裂 缝和交叉裂缝。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3)框架梁柱节点的震害 节点核心区产生对角 方向的斜裂缝或交叉斜裂 缝,混凝土剪碎剥落。 节点内箍筋很少或无箍筋 时,柱纵向钢筋压曲外鼓。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4)填充墙的震害 砌体填充墙刚度 大而承载力低,首先 承受地震作用而遭破 坏。一般7度即出现裂 缝,8度和8度以上地 震作用下,裂缝明显 增加,甚至部分倒塌, 一般是上轻下重。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1 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 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 适用于不同的房屋高度 《抗震规范》规定:乙、丙和丁类建筑的框架结构和 框架-抗震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 60 烈 度 554525 甲类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专门研究。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 60 烈 度 554525 注意事项: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 屋顶部分); 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 措施; 3.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在Ⅳ场地的构,使用的最大高 度应适当降低(一般降低20%左右)。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2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高宽比  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 造成基础转动------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 体稳定)  倾覆力矩大-----在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构件屈 服破坏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有下列特点: 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 地震作用与烈度、场地等有关,从经济角度考虑, 对不同烈度、场地的结构的抗震要求可以有明显的差别。 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 主、次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差别。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抗震要求越高。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 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构件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的标准。 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及构 件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共分四个等级。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烈 结 构 类 型 框架 结构 高度(m) ≤ 30 >30 ≤ 30 >30 ≤ 30 >30 ≤ 25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 框架 -抗 震墙 结构 度 高度(m) 框架 抗震墙 三 二 一 一 ≤ 60 >60 ≤ 60 >60 ≤ 60 >60 ≤ 50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一 一 一 一 三 二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注意事项: 1.此表适用于丙类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 甲、乙、丁类建筑应按抗震设防标准中的抗震措施所要 求的设防烈度按上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 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 应降低; 3.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 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4、当框架-抗震墙结构有足够的抗震墙时,其框架部分是 次要抗侧力构件,可按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确定 抗震等级。否则按框架结构确定等级。 区分标准是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大于 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5、与主楼相连的群房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 等级, 且主楼结构在群房屋面部位的上下各一层要适 当加强抗震等级 4.2.4结构布置一般要求 (1)对楼盖的刚度要求 楼盖的刚度大-----能满足水平地震作用传递和分配的要 求 --------假定楼盖水平刚度无穷大 抗震墙的最大间距要求: 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满足下表要求: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结构 现浇、叠合梁扳 装配式楼盖 6、7度  4  3 8度 9度 

Slide 1

4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
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
和框架-筒体结构等。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钢筋混凝土梁和柱等构件组
成承重体系的房屋。
特点:平面布置灵活,易满足建筑物内大空间的要求
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层数一般在十层以下。


Slide 2

4.1震害及其分析
4.1.1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
(1)平面布置不当产生的震害
建筑平面布置不规则------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
-------扭转效应-------破坏严重(尤其是角柱)
(2)竖向不规则产生的震害
竖向的质量或刚度有突变------突变处应力集中,形成
薄弱层------较大的塑性变形-------结构破坏、甚至倒塌



Slide 3

4.1.1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
(3)防震缝处碰撞
防震缝两侧结构单元
的振动特性不同-----发生不同形式的振动
----防震缝缝宽不够
或构造不当------发生
碰撞


Slide 4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1)框架柱的震害
A.长柱的破坏-----弯压破坏
破坏一般发生在柱的上下两端,
特别是柱顶
柱顶周围有水平裂缝、斜裂缝或
交叉裂缝。重者混凝土压碎崩落,
柱内箍筋拉断,纵筋压曲成灯笼状。
柱底破坏与柱顶相似,由于箍筋
较柱顶密,震害相对柱顶较轻。


Slide 5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B、短柱------剪切破坏
短柱: H/b<4的柱,H:柱高; b:柱截面高度
短柱刚度大,易产生剪切破坏




Slide 6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C、角柱
由于双向受弯、受剪,加上扭转作用,震害比
内柱重。


Slide 7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2)框架梁的破坏------弯剪破坏
震害多发生于梁端。
地震作用下梁端纵向钢筋
屈服,出现上下贯通的垂直裂
缝和交叉裂缝。


Slide 8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3)框架梁柱节点的震害
节点核心区产生对角
方向的斜裂缝或交叉斜裂
缝,混凝土剪碎剥落。
节点内箍筋很少或无箍筋
时,柱纵向钢筋压曲外鼓。


Slide 9

4.1.2结构构件的震害
(4)填充墙的震害

砌体填充墙刚度
大而承载力低,首先
承受地震作用而遭破
坏。一般7度即出现裂
缝,8度和8度以上地
震作用下,裂缝明显
增加,甚至部分倒塌,
一般是上轻下重。


Slide 10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1 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
不同类型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侧移刚度,
适用于不同的房屋高度
《抗震规范》规定:乙、丙和丁类建筑的框架结构和
框架-抗震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

6
60
130





7
55
120

8
45
100

9
25
50

甲类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专门研究。


Slide 11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结构

6
60
130





7
55
120

8
45
100

9
25
50

注意事项: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
屋顶部分);
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
措施;
3.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在Ⅳ场地的构,使用的最大高
度应适当降低(一般降低20%左右)。


Slide 12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2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高宽比


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

造成基础转动------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
体稳定)
 倾覆力矩大-----在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构件屈
服破坏


Slide 13

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有下列特点:
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
地震作用与烈度、场地等有关,从经济角度考虑,
对不同烈度、场地的结构的抗震要求可以有明显的差别。
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

主、次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差别。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抗震要求越高。


Slide 14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构件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的标准。
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及构
件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共分四个等级。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结 构 类 型
框架
结构

6

7

8

9

高度(m)

≤ 30

>30

≤ 30

>30

≤ 30

>30

≤ 25

框架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

框架
-抗
震墙
结构



高度(m)

框架
抗震墙









≤ 60

>60

≤ 60

>60

≤ 60

>60

≤ 50


























Slide 15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注意事项:
1.此表适用于丙类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
甲、乙、丁类建筑应按抗震设防标准中的抗震措施所要
求的设防烈度按上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
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
应降低;
3.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
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Slide 16

4.2.3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4、当框架-抗震墙结构有足够的抗震墙时,其框架部分是
次要抗侧力构件,可按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确定
抗震等级。否则按框架结构确定等级。
区分标准是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大于
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5、与主楼相连的群房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
等级, 且主楼结构在群房屋面部位的上下各一层要适
当加强抗震等级


Slide 17

4.2.4结构布置一般要求
(1)对楼盖的刚度要求
楼盖的刚度大-----能满足水平地震作用传递和分配的要
求 --------假定楼盖水平刚度无穷大
抗震墙的最大间距要求:
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满足下表要求: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结构
现浇、叠合梁扳
装配式楼盖

6、7度

4
3

8度

9度

3
 2.5

2
不宜采用

抗震墙之间的楼、屋盖有较大开洞时,长宽比还应减小。
当超过上述要求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的变形影响。


Slide 18

4.2.4结构布置一般要求
(2)对框架结构的布置要求
①宜双向设置承重框架;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②框架梁和柱的中线应尽可能重合在同一平面内,两者间
的偏心距不宜超过柱宽的1/4
③楼梯间、电梯间不宜设置在结构单元的两端及拐角处。
④框架结构沿高度不宜突变;局部突出屋顶的部分应采用
框架承重
⑤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等原则进行延性框架的设计。
⑥合理考虑砌体填充墙的设置


Slide 19

4.2.4结构布置一般要求
⑦抗撞墙的布置
8、9度设防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防震缝两侧的结构,
当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防震缝两侧
房屋的尽端设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

高度、刚度相差较大

层高不同


Slide 20

4.2.4结构布置一般要求


每一侧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
的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

•内力应按考虑和不考虑抗撞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按不利情况取值。
•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


Slide 21

4.2.4结构布置一般要求
(3)框架-抗震墙的布置要求
1、抗震墙布置的基本原则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宜沿主轴方向双向布置,
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抗震墙宜相连,互为翼
墙,以提高其刚度和承载能力。
抗震墙的一般布置原则是“均匀、分散、对称、周边”。

2、抗震墙布置位置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宜布置在竖向荷载较大处,
平面形状变化处和楼梯间、电梯间等。
房屋较长时,纵向抗震墙不易设置在端开间。


Slide 22

4.2.4结构布置一般要求
3、抗震墙与柱中线宜重合,当不能重合时,柱中线与抗
震墙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4、抗震墙应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的位置,开洞口时
应上下对齐,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联肢墙的洞口不
应采用弱连系梁。
5、抗震墙的布置宜适当多增加片数,避免每片墙的刚度
太大
6、抗震墙宜贯通全高,沿竖向截面不宜由较大突变,以
保证结构竖向的刚度基本均匀。


Slide 23

4.2.4结构布置一般要求
(4)、抗震墙的边框梁、柱
抗震墙的端部钢筋配置在柱截面内。
框架梁应保留,当无法设置明梁时应设置暗梁。
暗梁的高度、纵筋、箍筋与明梁相同,配置在
墙身内。


Slide 24

4.3框架结构抗震计算
4.3.1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地震作用的确定原则:
一般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
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框架结构
承担。
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底部剪力法


Slide 25

4.3.1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4.3.1.1结构自振周期
对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
----------顶点位移法

T1  1.7 0

u

u ——将重力荷载代表值Gi水平作用在各质点上,
按弹性方法求得的结构顶点位移

 0 ——考虑填充墙对结构刚度和质量影响的自振周期
的修正系数,一般取0.6~0.8


Slide 26

4.3.1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4.3.1.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一般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n
第i层层间剪力:
Vi   F j
j i

同时,结构各楼层的最小层间剪力应满足:
n

Vi    G j
j i

λ——剪力系数,见表3.12
主要是考虑长周期结构地震影响系数下降较快,由此计算
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


Slide 27

4.3.1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4.3.1.3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常用方法——D值法
(1)计算各柱的侧移刚度
(2)计算各柱分配到的地震剪力
(3)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
(4)计算各柱的柱端弯矩
(5)计算各梁的梁端弯矩
(6)计算各梁的梁端剪力
(7)计算各柱的轴力


Slide 28

4.3.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计算方法:
(1)分层法
(2)二次弯矩分配法
 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弯
矩调幅,一般降低梁端负弯矩
现浇框架,调幅系数可取0.8~0.9
装配整体式框架,可取0.7~0.8
相应的跨中弯矩应增加
 一般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活荷载满布
此时,梁的跨中弯矩可根据具体情况,乘以1.1~1.2的
放大系数


Slide 29

4.3.3内力组合
在框架抗震设计时,一般应考虑以下两种基本组合。
(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
S  1.2SGE  1.3SEhk  R /  RE
SGE — —相应于水平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标准值;

SEh —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标准值。

(2)竖向荷载效应组合,包括全部恒荷载与活荷载的组合
S  1.2 S Gk  1.4 S Qk  R

取上述最不利情况作为截面设计用的内力设计值。


Slide 30

4.3.4框架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
框架抗震设计一般原则:
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良好的变形能力
合理的破坏机制
------延性框架结构
------应合理地设计梁、柱构件和节点区,防止构件
过早发生脆性破坏,控制构件破坏先后顺序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
固”


Slide 31

4.3.4.1框架梁截面抗震验算
框架梁抗震设计的设计原则: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锚固”
1)、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并使塑性铰具有较好的
延性和耗能能力
2)、应防止梁端截面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即梁形成
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
3)、妥善解决梁筋锚固问题


Slide 32

4.3.4.1框架梁截面抗震验算
(1)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正截面验算:

S  R /  RE

(2)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1)计算梁端剪力设计值
为了避免梁在弯曲破坏前发生剪切破坏,应按‘强剪弱弯’
的原则调整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即应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
的剪力值


Slide 33

4.3.4.1框架梁截面抗震验算
一、二、三级框架

Vb  Vb
ln

M bl  M br
 VGb
ln

---梁的净跨;

VGb ---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
用标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

M bl、M br --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
弯矩设计值;

Vb

---梁的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3,二级为1.2,三级为1.1。


Slide 34

4.3.4.1框架梁截面抗震验算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l
r
M bua
 M bua
Vb  1.1
 VGb
ln

l
r
M bua
、M bua
---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
实配钢筋面积(考虑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
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值;


Slide 35

4.3.4.1框架梁截面抗震验算
2)梁截面尺寸限制
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之比,即: V f bh
c

0

剪压比过大,混凝土会过早发生斜压破坏,箍筋不能充分
发挥作用,它对构件的变形能力也有显著影响。
因此应限制梁端截面的剪压比:
跨高比大于2.5

V 

1

 RE

跨高比等于或小于2.5 V 

(0.2 f c bh0 )

1

 RE

(0.15 f c bh0 )


Slide 36

4.3.4.1框架梁截面抗震验算
3)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试验表明: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有
所下降
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框架梁
Asv 
1 
Vb 
h0 
 0.42 f t bh0  1.25 f yv
 RE 
s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
Vb 

A
1  1.05

f t bh0  f yv sv h0 

 RE    1
s



Slide 37

4.3.4.2框架柱截面抗震验算
框架柱抗震设计的设计原则: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1)避免或推迟柱端出现塑性铰以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
2)在弯曲破坏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
力;
3)控制柱的轴压比,以保证柱的延性
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Slide 38

4.3.4.2框架柱截面抗震验算
(1)柱弯矩设计值的调整
抗震规范规定: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
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外,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
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M

c

 c  M b

 M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 M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c

c

b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1.4,二级为1.2,三级为1.1。


Slide 39

4.3.4.2框架柱截面抗震验算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M
M

bua

c

 1.2 M bua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考
虑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
值之和;

为了不使框架底层柱过早出现塑性铰,规范规定:一、
二、三级框架底层柱底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
乘以增大系数1.5、1.25、1.15。


Slide 40

4.3.4.2框架柱截面抗震验算
(2)柱端剪力设计值调整
一、二、三级框架柱
Vc  Vc

M ct  M cb
Hn

t
b
M cua
 M cua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Vc  1.2
Hn
H n ---柱的净高;

b
M ct、M c--分别为柱上、下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t
b
M cua
、M cua
---分别为偏心受压柱的上、下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

钢筋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

Vc ---梁的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4,二级为1.2,三级为1.1。


Slide 41

4.3.4.2框架柱截面抗震验算
(3)柱截面尺寸限制
同梁,当剪压比较大时,将降低箍筋的抗剪效果,应
限制柱端截面剪压比:

剪跨比大于2时:

V 

剪跨比不大于2时:

V 

1

 RE
1

 RE

(0.2 f c bh0 )
(0.15 f c bh0 )

剪跨比的表达式:   M c Vc h0
对框架结构的中间层可按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有效高度之比计算
Mc为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取上、下端弯矩较大值


Slide 42

4.3.4.2框架柱截面抗震验算
(4)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偏压构件:
Asv
1  1.05

f
bh

f
h

0
.
056
N


t
0
yv
0
 RE    1
s

偏拉构件:

V

V 


A
1  1.05

f t bh0  f yv sv h0  0.2 N 

 RE    1
s


--计算剪跨比,当框架柱的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时,可取
λ=Hn/2h0,当λ>3时,取λ=3;当λ<1时,取λ=1


Slide 43

4.4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4.4.1框架梁
(1)梁截面尺寸的要求
1)若梁宽高比过小,梁截面抗剪能力下降,侧向稳定性
不易保证,不利于形成梁铰型破坏机制
2)梁宽度过小,不利于梁对节点核心区的约束
3)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过小,易产生脆性的剪切破
坏,降低梁的延性
截面尺寸的要求:
梁宽≥200mm;
粱的高宽比≤4;

梁宽/柱宽≥1/2
粱净跨/截面高≥4


Slide 44

4.4.1框架梁
(2)梁内纵筋配置
考虑:梁端塑性铰的形成及其转动能力(延性)
1)限制梁端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或相对受
压区高度;
2)配置适当的受压钢筋

具体,框架梁的纵向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a)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梁端截面最大配筋率应使梁端截面的受压区相对
高度应满足:
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Slide 45

4.4.1框架梁
b)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配筋量的比值,一级不应
小于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c)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 2 Φ 14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
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d)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规范要求:
梁中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

跨中

一、二级

0.4和80ft/fy的最大值

0.3和65ft/fy的最大值

三、四级

0.3和65ft/fy的最大值

0.25和55ft/fy的最大值


Slide 46

4.4.1框架梁
e)梁内纵筋的直径要求:
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筋直径,不宜大
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
 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筋所在位置柱截面边长的
1/20
(3)梁内纵筋的锚固和连接

试验表明:在反复地震作用下,钢筋和混凝土之间
的粘结作用较单调加载时有所降低,

抗震设计时的锚固和连接应更严格


Slide 47

4.4.1框架梁
a)纵筋最小锚固长度
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  1.15la
三级抗震等级:

laE  1.05la

四级抗震等级:

laE  1.0la

b)纵筋的连接
一级抗震等级: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二、三级抗震等级: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用焊接接头
或搭接接头
受力钢筋连接接头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受力筋搭接长度: l  l
lE

a


Slide 48

4.4.1框架梁
(4)梁内箍筋
1)在梁端塑性铰区范围内必须设置密封式箍筋
增加对混凝土的约束;提高梁端塑性铰的变形能力
试验表明:梁端塑性铰分布范围约为梁高的1.0~1.5倍
2)箍筋间距应加以限制
防止纵筋过早压屈
试验表明:箍筋间距小于6d~8d时,混凝土压溃之前受
压钢筋一般不致屈服
3)箍筋未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
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以保证箍筋在混凝土中的锚


Slide 49

4.4.1框架柱
(1)柱的截面尺寸
1)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
宜小于350mm
2)柱截面长边和短边的边长不宜大于3
3)柱剪跨比宜大于2,圆柱截面可按等面积的方形截面进
行计算,以避免形成易发生脆性破坏的短柱
(2)柱轴压比限制
轴压比: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
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Slide 50

4.4.1框架柱
(2)柱轴压比限制

n  N / f c Ac
轴压比大小是影响柱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的重要因素
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加而减小
柱轴压比限制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剪力墙

抗震等级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Slide 51

4.4.1框架柱
(3)柱内纵筋配置
1)宜对称布置;
2)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下表采用。
类别
中柱和边柱
角柱和框支柱

抗震等级








1.0
1.2

0.8
1.0

0.7
0.9

0.6
0.8

4)柱的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5)一级且剪跨比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1.2%。


Slide 52

4.4.1框架柱
(4)柱内纵筋锚固和连接:同梁
(5)柱内箍筋
1)柱箍筋加密范围
 一般层柱,加密区设置于柱端,加密区长度取截面高
度、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
 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
500mm


Slide 53

4.4.1框架柱
对下列情况,柱箍筋应全高加密
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
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
 框支柱
 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
2)加密区箍筋间距和直径
3)箍筋形式和箍筋肢距
4)箍筋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
5)加密区箍筋配置


Slide 54

本章重点
1.名词解释
剪压比、轴压比、延性框架、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2.抗震等级的划分
3. 各类结构体系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的限制
4.如何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
5.如何提高梁的延性
6.为什么要限制轴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