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Download ReportTranscript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lide 1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4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5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6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7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8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9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0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1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2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3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4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5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6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7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8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9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0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1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2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3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4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5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6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7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8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9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0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1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2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3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4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5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6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7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8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9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0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1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2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3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4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5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6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7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8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19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0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1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2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3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4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5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6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7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8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29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0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1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2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
Slide 33
腦部受損患者
康復成功要素
麥潔儀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腦受損/中風的康復過程
康復的目標是甚麼?
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幫助患者盡量回復
到病前的生活。
學習新的方法,恢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回復至保持自我照顧能力。
復康療程的目的是:
幫助患者重新適應,並堅強地面對中風後
的生活。
盡量運用資源,例如復康器具或社區資源
等。
是否每個人的康復都一樣呢?
每個人的康復程度都
不同,這亦視乎患者
腦部受損的程度;患
者及照顧者應衡量患
者能做到的事及正面
地面對康復過程,不
應與他人作出比較。
腦受損/中風後的一般進度
24小時後:很多病人完全好轉,但必須迅速
檢查引發原因及進行預防。
一周以後:倘恢復良好,則只屬輕度中風。
兩周以後:對輕病者恢復前景有較確切的掌
握。
一般人的誤解:
一般人相信三個月後,透過訓練,受損
的身體部份應已達到最盡程度的康復。
腦受損/中風
1年/ 2年後仍然有進步
腦
受
損
腦
細
胞
死
亡
仍
生不
存停
腦發
細芽
胞
後備腦細胞
復康療程分為:
醫院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復康團隊
物理治療師
醫生
謢士
心理醫生
營養師
職業治療師
病人
家人
語言治療師
社工
物理治療的角力
1.
2.
3.
4.
訓練肢體控制
練力運動
平衡訓練
功能訓練
包括:轉身、站立、轉移、走路、上落樓梯
5. 手部運動
6. 止痛 例如:肩周炎
出院後 家居運動
出院時狀態
14% 完全康復
25-50% 部份康復
Holmqvist et al. Stroke 1998;29:591-598
出院時狀態
患手
影響自我照顧
患腳
行路障礙
家居運動
1. 練力
2. 功能訓練
3. 耐力訓練
4. 平衡訓練
5. 手功能訓練
耐力訓練
行路時需要很用力
普通人 1.5-2 倍
活動能力低
心肺功能差
Macko et al. (1997, 2001), Eldar and Marincel (2000)
耐力訓練
Davis et al. 1999
N=5
N=4 (control)
Potempa et al. 1995
N=19
N=23 (control)
Macko et al. 2001
N=21
單車
10 星期
單車
10 星期
步行機
6 個月
用氧度
14%
10%
運動量
43%
39%
Exercise type
Intensity
步行距離
11%
速度
18%
耐力訓練
走路,上落樓梯
需要注意運動量
遇上問題要請教物理治療師
1 fall
18%
19%
12%
2 falls
Teasell et al. (2002)
容易引起骨折
Sze et al. (2001)
家居安全
屋內光線充足
不要太多雜物
保持廁所地面乾爽
安裝適當扶手
安全使用助行器
手部運動
研究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因為
習慣不使用患手,引致漸漸失去
患手功能。
強制手部運動:
收起好手
訓練患手
2 星期
(Taub 1993, 1999, Milter 1999, Wolf 1989, Van der Lee 1999 )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Taub 1993)
完成手功能時間
手功能
2年後
2星期強制手部運動
後發現:
受損腦部負責控制母
指活動的範圍,比運
動前擴大了,其細胞
亦比運動前的更為活
躍。
Liepert et al. Neurosci Lett 1998;250:5-8
手
部
運
動
手部運動
手部運動
成功因素
充滿推動力
不斷學習及嘗試
家人支持及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