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拓荒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离开这个摇篮,和开发宇宙提供了 可能。如今,无人太空探测器已经着访了太阳系所有行星,也探测了彗星、小行星带和柯 依伯带,深空探测遍及整个太阳系,并且向广袤的宇宙挺进。 1 太空吸引力 航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建立太空基地成为可能。丰富的太空资源成为各航天大国进行 太空探索的动力。特别是在地球资源越来越枯竭的今天,月球以及其它星球已经成为航天 大国的追逐的目标。 人类迟早要离开地球,飞向太空,首先是太阳系内星体。人类除了已经到过月球,正 在准备登陆火星,还在频频探测“土星-泰坦”的行星-卫星 系统,因为” 泰坦”是太阳系 中唯一实际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2009年美国发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用于寻找宇宙里的 “宜居星体带” 。2011年2 月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报道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经发现54颗可能支持生命的” 类地行星”。 2 大国竞争 太空成就是衡量科学、工程和国防力量的标志。大国把夺取空间优势作为航天领域的 首要任务,以确保其航天大国地位。谁能有效地利用太空,谁将享受到更大的繁荣和安全。 因此,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美国在先落后于苏联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和苏联进 行了一场冷战时期没有硝烟的“太空赛”。 在深空探测方面,美苏也展开激烈竞争,1961年2月12日,苏联首先发射了” 金 星”1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穿越金星。1962年8月27日美国也向金星发射了”水手”2 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越金星。 如今,美国无人探测器几乎着访了整个太阳系。 ► (点击换页)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航天拓荒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离开这个摇篮,和开发宇宙提供了 可能。如今,无人太空探测器已经着访了太阳系所有行星,也探测了彗星、小行星带和柯 依伯带,深空探测遍及整个太阳系,并且向广袤的宇宙挺进。 1 太空吸引力 航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建立太空基地成为可能。丰富的太空资源成为各航天大国进行 太空探索的动力。特别是在地球资源越来越枯竭的今天,月球以及其它星球已经成为航天 大国的追逐的目标。 人类迟早要离开地球,飞向太空,首先是太阳系内星体。人类除了已经到过月球,正 在准备登陆火星,还在频频探测“土星-泰坦”的行星-卫星 系统,因为” 泰坦”是太阳系 中唯一实际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2009年美国发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用于寻找宇宙里的 “宜居星体带” 。2011年2 月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报道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经发现54颗可能支持生命的” 类地行星”。 2 大国竞争 太空成就是衡量科学、工程和国防力量的标志。大国把夺取空间优势作为航天领域的 首要任务,以确保其航天大国地位。谁能有效地利用太空,谁将享受到更大的繁荣和安全。 因此,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美国在先落后于苏联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和苏联进 行了一场冷战时期没有硝烟的“太空赛”。 在深空探测方面,美苏也展开激烈竞争,1961年2月12日,苏联首先发射了” 金 星”1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穿越金星。1962年8月27日美国也向金星发射了”水手”2 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越金星。 如今,美国无人探测器几乎着访了整个太阳系。 ► (点击换页)

航天拓荒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离开这个摇篮,和开发宇宙提供了
可能。如今,无人太空探测器已经着访了太阳系所有行星,也探测了彗星、小行星带和柯
依伯带,深空探测遍及整个太阳系,并且向广袤的宇宙挺进。
1 太空吸引力
航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建立太空基地成为可能。丰富的太空资源成为各航天大国进行
太空探索的动力。特别是在地球资源越来越枯竭的今天,月球以及其它星球已经成为航天
大国的追逐的目标。
人类迟早要离开地球,飞向太空,首先是太阳系内星体。人类除了已经到过月球,正
在准备登陆火星,还在频频探测“土星-泰坦”的行星-卫星 系统,因为” 泰坦”是太阳系
中唯一实际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2009年美国发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用于寻找宇宙里的 “宜居星体带” 。2011年2
月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报道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经发现54颗可能支持生命的” 类地行星”。
2 大国竞争
太空成就是衡量科学、工程和国防力量的标志。大国把夺取空间优势作为航天领域的
首要任务,以确保其航天大国地位。谁能有效地利用太空,谁将享受到更大的繁荣和安全。
因此,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美国在先落后于苏联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和苏联进
行了一场冷战时期没有硝烟的“太空赛”。
在深空探测方面,美苏也展开激烈竞争,1961年2月12日,苏联首先发射了” 金
星”1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穿越金星。1962年8月27日美国也向金星发射了”水手”2
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越金星。 如今,美国无人探测器几乎着访了整个太阳系。
►
(点击换页)
航天拓荒
在深空探测方面,美苏也展开激烈竞争,1961年2月12日,苏联首先发射了” 金
星”1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穿越金星。1962年8月27日美国也向金星发射了”水手”2
号深空无人探测器,成功越金星。 如今,美国无人探测器几乎着访了整个太阳系。
现在航天技术业已成熟,航天技术不再是美苏/美俄两个航天超级大国的专利,欧洲
空间局、中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国也已加入航天活动俱乐部。
3 太空合作
航天工程,特别是载人航天投资浩大,虽然美国在“太空赛”中树立了王者地位,但
是庞大的经费开支也使金元美国感到力不从心。1970年代末“太空赛”谢幕,美苏两个超
级大国开始探索太空合作。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是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航天合作计划。1993年12月,以美国为首
的“自由”号空间站合作伙伴正式邀请俄罗斯加盟,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参与国际空间
站建设的有美国、俄罗斯、欧空局11个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荷兰、
西班牙、丹麦、挪威、瑞典和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1997年加入)等16个国家。
在深空探测方面,美国也表现了合作的意愿,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格瑞芬在接
见德国之声记者马耶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想重返月球,我们希望它将是一个国际性的
计划。我们希望在重返月球方面也能够进行合作。
宇宙探索是人类的伟大事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参加,宇宙探索力量才会更强大,
良好的合作也会增强国际间的相互信任。在全球化不断加深、人口日益增长,地球资源日
渐枯竭的今天,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探索和开发浩瀚无际的宇宙新天地。
苏联”史泼尼克”1号-首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1 – 4 October 1957 –,First Earth orbiter )
”史泼尼克”1号
(Sputnik 1)
”史泼尼克”1号是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
的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从拜努
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以每小时
29,000千米的速度脱离地球引力,成
为第一个进入外层空间的人造物体,
在外层空间它以20.005至40.002兆赫
的频率向地球发送无线电波信号,并
可由业余无线电用户所接收。信号发
送一直持续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
为电池用尽而中断。1958年初,史泼
尼克1号失去动力,脱离其工作轨道
并坠入大气层。在其工作寿命中,共
围绕地球运转了六千万千米。
苏联”史泼尼克” 2号-首次搭载动物
(Sputnik 2 – 3 November 1957 – Earth orbiter, first animal in orbit)
”史泼尼克” 2号是1957年11月3日苏
联发射的的第二个进入轨道的人造地
球卫星,它搭载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
该人造地球卫星是一个4米高的锥形
体,底部直径为2米。它包含几台无
线电发射机,遥测系统,编程单元,
再生和温度控制系统,科学仪器。一
个单独的密封舱承载莱卡。两个光度
计,用于测量太阳辐射(紫外线和X
射线辐射)和宇宙射线。
”史泼尼克” 2号和搭载的动物狗莱卡
(Sputnik 2- first animal in orbit)
苏联月球1号-首次飞越月球
(Luna 1 – 2 January 1959 – First lunar flyby)
月球1号是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星
际探测器。1959年1月2日,月球1号
在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顺利升空,
随即离开地球轨道。这使它成为人类
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摆脱地球引力场的
航天器。1959年1月4日,月球1号掠
过月球,距月球5995公里。
月球1号的最终命运是成为了第一个
人造行星,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为
450天。
月球1号(Luna 1)
苏联月球2号-首次在月球表面硬着陆
(Luna 2 – 12 September 1959 – First lunar impact)
月球2号是苏联于1959年9月12日
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是世
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表面硬着陆的
航天器。1959年9月14日,月球2
号在月球上墜毀。
月球2号的探测结果表明,月球
没有磁场,周围没有像范艾伦辐
射带一样的辐射带。
在月球2号上携带了两枚刻有苏
联国徽的装饰物。1959年9月15
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把一枚
这种装饰物的复制品送给了美国
总统艾森豪威尔。
月球2号(Luna 2)
苏联月球3号-首次拍得月球背面照片
(Luna 3 – 4 October 1959 – Lunar flyby; First images of far side of Moon)
月球3号是苏联1959年10月4日发
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
上第一个拍得月球背面照片的航
天器。1959年10月7日,月球3号
在飞过月球背面时发回了29帧图
象,覆盖了月球背面70%的面积。
在获得这些图像之后,苏联天文
学家对月球背面的地貌进行了命
名。月球3号后来成为一颗地球
卫星。
月球3号(Luna 3)
苏联东方一号-人类第一艘成功载人飞船
(Vostok 1 – 12 April 1961 – First manned Earth orbiter)
东方1号是人类首次进行载人太空飞
行任务,1961年4月12日从拜科努
尔发射场升空。轨道远地点327 公
里,近地点169公里,轨道周期
89.34 分,轨道倾角64.95°,共飞
行108分钟。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
个进入外太空的航天员,亦是第一
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东方一号是
由谢尔盖•科罗廖夫与克里姆•阿利
耶维奇•克里莫夫设计。
东方一号(Vostok 1)飞船和
航天员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 )
美国水手2号-首次成功接近其他行星,成功飞越金星
(Mariner 2 – 27 August 1962 – First successful planetary encounter, First successful Venus flyby)
水手2号(Mariner 2)
水手2号探测器是美国1962年8月27
日发射,该探测器成功飞掠金星,
从而成为人类第一个接近其他行星
的空间探测器。经历了108天、2亿
9千万公里的飞行之后,水手2号在
12月14日接近金星并拍摄了红外及
微波波段照片。
水手2号有直径100厘米六边机体,
和太阳能电池板、多种仪表和天线
连接。水手2上有两个辐射计、陨石
传感器、太阳能等离子体传感器、
带电粒子传感器和一个磁强计。这
些仪器用于测量金星表面,以及金
星大气温度分布。
水手2号主要任务是接收探测器从金
星附近的通信,并测量这个星球的
辐射温度。第二个目标是测量行星
际磁场和带电粒子环境。
水手2号测得太阳风的带电粒子,其
中包括一些简短的太阳耀斑,以及
来自太阳系外的宇宙射线。1962年
12月14日,水手2号辐射计扫描了
金星,表明金星有冷云和极热的表
面。
美国水手4号-第一个成功飞越火星
(Mariner 4 – 28 November 1964 – First Mars flyby)
水手4号发射于1964年11月28日。
第一次成功飞越火星,对火星进行
科学观测,传回第一张火星表面的
照片,大大改变科学界对火星上的
生命的看法。水手4号其他任务是
测量火星附近的行星际空间粒子,
和提供星际飞行经验和知识。
1967年12月21日,与水手4号通信
结束。
水手4号(Mariner4)
苏联金星3号-首次成功着落金星
(Venera 3 – 16 November 1965 – Venus lander (contact lost) – First spacecraft to reach
another planet's surface, First Venus impact)
金星3号于1965年11月16日从哈萨
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是
人类第一个成功着落金星的探测器。
金星3号有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科
学仪器、电力源、还有一只机械手
臂以及金星3号计划的纪念章。
1966年3月1日,金星3在金星背面
硬着陆,成为第一个降落在另一个
星球的探测器。但是金星3号的通
信系统在发回这个星球的任何信息
之前已经失效。
金星3号(Venera 3)
苏联月球9号-首次在月球上软着陆
(Luna 9 – 31 January 1966 – First lunar lander)
月球9号(Luna 9)
月球9号是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
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
球上成功实现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
并把电视画面传输到地球。
登陆舱重99公斤,使用登陆袋对付
22公里/每小时冲击速度。它用一
个密封的容器装载无线电设备、一
个程序定时装置、热控制系统、科
学仪器、电源、和一个电视系统。
辐射检测器是唯一携带的科学仪器,
测得每天30 毫拉德的剂量。月球9
号最重要的发现是月面可以支持着
陆器的重量,不会沉入月球尘埃。
与航天器的最后一次接触是在1966
年2月6日。
苏联月球10号-人类第一个环绕月球飞行的飞行器
(Luna 10 – 31 March 1966 – First lunar orbiter)
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发射,4
月3日进入月球350×1,000公里的
椭圆轨道。对月球赤道倾角为
71.9° 。1966年5月30日无线电信
号中断前,月球10号由电池供电提
供月球轨道飞行和数据传输。
月球10号携带科学仪器包括γ-射线
光谱仪、三轴磁力计、陨石检测器、
辐射仪器和太阳能等离子体研究设
备。
月神10在月球轨道进行了广泛研究,
最重要发现是首先证明月球上有
“质量瘤”地区,即某处具有比周
边地方更强的引力。这一发现有利
于以后探测器的月球轨道设计。
月球10号(Luna 10)
苏联金星4号-首次成功传回金星大气层科学数据
(Venera 4 – 12 June 1967 – First Venus atmospheric probe)
金星4号(Venera 4)
金星4号于1967年6月12日发射,是
第二台成功到达金星大气层的探测
器,也是首次成功传回金星大气层
科学资讯的探测器
金星4号是第一个另一星球环境就地
分析探测器,也是第一个着陆另一
行星的探测器。金星4号第一次提
供金星大气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它
主要是二氧化碳,带有百分之几的
氮,和百分之一以下的氧气和水蒸
汽。探测器检测到弱磁场和无辐射
场。外部大气层含有很少的氢,没
有氧原子。探测器发出的首次直接
测量证明金星是非常热的,大气远
比预期的稠密,金星很久以前就失
去了它的水源。
苏联探测器5号-生物首次成功飞掠月球并返回地球。
(Zond 5 – 15 September 1968 – First lunar flyby and return to Earth)
探测器5号(Zond 5)
探测器5号是月球探测器,于1968
年9月15日发射。后来成功飞掠月
球并返回地球,携带的海龟等生物
是第一个环绕其他星体的生物。
探测器5号是苏联载人月球飞越的无
人版本。从地球停泊轨道出发,在
月球飞越时进行科学研究 。
探测器5号于1968年9月18日绕月球
飞行,最近距离1950公里。探测器
5号在90000公里远拍摄了地球的高
质量照片。飞行有效载荷包括2只
俄罗斯陆龟、酒苍蝇、膳食蠕虫、
植物、种子、细菌和其他生命物质。
1968年9月22日,再入舱进入地球
大气层,飘落在印度洋,成功被苏
联回收船回收。生物有效载荷完整
无损,探测器5证明生物月球飞越
并安全返回地球是可能的。探测器
5 再入舱设计为载人登月飞船的压
力。探测器5返回舱展示在俄罗斯
RKK ENERGIYA博物馆。
美国阿波罗8号-首次载人绕月球飞行
(Apollo 8 – 21 December 1968 – First manned lunar orbiter)
阿波罗8号是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第
二次载人飞行任务,执行此任务的
航天员分别为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
指令舱驾驶员詹姆斯·洛威尔以及登
月舱驾驶员威廉·安德斯。阿波罗8
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地轨道,并
绕月球飞行的太空任务。阿波罗8
号同时还是土星5号火箭(月球火
箭)的第一次载人发射。
阿波罗8号于1968年12月21日发射
后,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
达月球,并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
小时。三位航天员在月球轨道向地
球作了电视直播。这次转播创造了
当时世界范围内电视收视人数的纪
录。
阿波罗8(Apollo 8 )
美国阿波罗11号-人类首次登月并带回月球样品安全返回地球
(Apollo 11 – 16 July 1969 – First manned lunar landing and first successful sample return mission)
阿波罗11号是美国阿波罗计划
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
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
任务的航天员分别为指令长阿
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
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
兹·奥尔德林。1969年7月20日,
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首
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11号(Apollo 11 spacecraft.
服务舱SM: Service Module;
指令舱CM: Command Module,Columbia;
登月舱LM: Lunar Module, Eagle)
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美国
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5月
25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会在
1970年以前“把一个航天员送
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
的目标。
苏联金星7号-第一个着陆于其他行星表面的人造探测器
(Venera 7 – 17 August 1970 – First Venus lander)
金星7号发射于1970年8月17日,主
要用以研究金星大气与金星的其它
现象。1970年12月15日降落金星,
利用空气阻力刹车,将金星舱体释
放。前35分钟传回一些科学数据,
之后的25分钟传回微弱讯号。金星
7号成为第一台着陆于其他行星表
面的人造探测器。
金星(Veneras 3, 4, 5, 6, 7, & 8)
苏联月球16号-人类第一个实现在月球上自动取样并送回地球
(Luna 16 – 12 September 1970 – First robotic lunar sample return)
月球16号(Luna 16)
月球16号是苏联第三代月球探测器,
它是人类第一个实现在月球上自动
取样并送回地球的探测器。它在阿
波罗11号成功完成任务1年多以后
用无人仪器将月壤带回地球。
月球16号包括相连的上升级和下降
级,上升级在下降级的上面,是一
个小气缸,带一个圆形的顶部。在
返回舱里有一个圆柱形密封的土壤
样品容器,
下降级是一个圆筒体,带四个突起
支腿、油箱、着陆雷达和一个双下
降发动机复合体。下降级作为上升
级发射台。
航天器下降级配备了电视摄像机、
辐射和温度监测器、电信设备、和
一个有钻机的伸缩臂,用于收集月
球土壤样品。
苏联月球17号-将人类第一辆月球车成功送上月球
(Luna 17/Lunokhod 1 – 10 November 1970 – First lunar rover )
月球17号属于苏联第三代月球探测器,
发射于1970年11月10日,主要任务
是将月球车1号送上月球表面。
月球车1号是世界上第一辆成功运行
的遥控月球车。质量约为756千克,
高1.35米,长2.2米,宽1.6米。1970
年11月17日到达月球,一直工作至
1971年10月4日。
月球车分为仪器舱和自动行走底盘两
部分。由可展开的圆形太阳能电池和
蓄电池联合供电。
自动行走底盘依靠8只包裹着金属丝
的辐条轮行动。这些车轮直径为51
厘米且相互独立,只要有两个车轮工
作,月球车1号就能实现行走。
月球17号(Luna 17 )
月球车1号 (Lunokhod 1)
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人类第一个空间站
(Salyut 1 – 19 April 1971 – First space station)
联盟11号飞船与礼炮1号空间站对接
礼炮1号是苏联首个空间站,也是人
类第一个空间站,于1971年4月19
日发射升空。苏联曾想由联盟10号
飞船运送航天员进入礼炮1号空间
站,由于泊接机件问题,联盟10号
并没有成功。随后,苏联派出第二
艘太空船联盟11号与空间站对接,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逗留了23天。可
惜,在联盟11号返回地球的时候,
返回舱的均压均衡阀过早开启,3
位太空人因此而身亡。后来,1971
年10月11日礼炮1号在大气层中烧
毁。
美国水手9号–第一个火星轨道器
(Mariner 9 – 30 May 1971 – First Mars orbiter)
水手9号是美国火星探测器,于
1971年5月30日发射,并于同一年
11月14日抵达火星,成为第一个环
绕除了地球以外第一颗行星的太空
船——小幅度领先苏联的火星2号
及火星3号,它们都在一个月之内
抵达火星。经过几个月的沙尘暴后
它终于传回令人惊讶的火星地表清
晰照片。
水手9号任务期间送回7329张图像,
任务结束于1972年10月。
水手9号(Mariner 9)
苏联火星2号探测器-首次撞击火星
(Mars 2 – 19 May 1971 – Mars orbiter and attempted lander; First Mars impact)
火星车 (Mars Prop-M Rover)
火星2号轨道飞行器(Mars 2 Orbiter)
着陆器 (Mars 2 Lander)
火星2号是与火星3号完全相同,均包
括了一个轨道飞行器和一个着陆器,
着陆器装载了一辆4.5公斤的火星车。
火星2号于1971年5月19日发射。
探测器升空时,轨道飞行器重3440千
克,着陆器重1210千克。机体高4.1
米,宽2米(太阳能板展开时,宽度
为5.9米)。这是第一个在火星表面
着陆的人造探测器,但着陆器在降落
时坠毁在火星表面,因此没有获取任
何探测数据和图像。轨道器则一直工
作到1972年
苏联火星3号-首个火星着陆器和首个火星大气探测器
(Mars 3 – 28 May 1971 – Mars orbiter, First Mars lander (lost contact after 14.5s) and First Mars
atmospheric probe)
火星3号火星轨道器(Mars 3 Orbiter)
火星3号是苏联在1971年5月28
日发射的探测船,1971年12月
成功登陆火星地面,首次探测
火星大气,但是14.5秒后失去
联系。火星3号与火星2号是同
一系列的探测船,都拥有1组轨
道船与着陆器。
火星3号比火星2 晚9天发射。
两个探测器是相同的航天器。
火星2在火星表面硬降落后,火
星3成为火星上实现软着陆的第
一艘飞船。
火星3号尺寸:高4.1米,宽2米,
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宽5.9米。
美国阿波罗15号-两位航天员首次在月球上驾驶月球车
(Apollo 15 – 26 July 1971 – Manned lunar landing; First manned lunar rover)
阿波罗15号飞于月球轨道
阿波罗月球车(Lunar Roving Vehicle
from Apollo 15 on the moon in 1971)
阿波罗15号是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九次
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四次成功登月任务。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和登
月舱驾驶员詹姆斯·艾尔文(James Irwin)
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天,在登月舱外的时
间总共18.5 小时。两位航天员驾驶历史
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
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他们一共
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
与此同时,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莱德·沃
尔登(Alfred Worden)留在指令舱中环
绕月球,使用全景相机、加玛射线光分计、
绘图相机、激光高度、质谱仪以及任务后
发射的子卫星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了详细
的研究
月球车是美国1971年到1972年阿波罗登
月计划(15,16,17)在月球上的用的
电池供电的四轮月球车。
月球车由阿波罗登月舱运到月球,在月球
表面摊开后,可以携带一个或两个航天员、
航天员设备和月球样品。至今有三辆月球
车留在月球表面。
美国先驱者10号-首次飞越木星
(Pioneer 10 – 3 March 1972 – First Jupiter flyby)
先驱者10号(Pioneer 10)和问候镀金铝板
先驱者10号是美国1972年3月2日发射的
探测器,用于研究小行星带、木星周围
环境、太阳风、宇宙射线以及太阳系与
太阳圈内最远能够到达的地方。它是人
类史上第一个安然通过火星与木星之间
有如地雷般危险的小行星带,以及第一
个拜访木星的航天器。1985年6月13日,
飞越海王星,当时速度高达14公里/每
秒,创下了有史以来人造物体最快的速
度。由于它本身电力的限制以及对地球
距离过于遥远而导致2003年1月23日之
后失去联系。
先驱者者10号曾是离地球最远的飞行器,
在最后一次与之联系时,先驱者10号距
离地球122.3亿公里。这一纪录,一直
保持到1998年2月17日,那天,旅行者
1号与太阳的距离和先驱者10号相同
(都是69.419AU地球到太阳距离)。
因为旅行者1号速度的优势(每年大约
多飞行1.016 AU),与太阳的距离超过
了先驱者10号。
和先驱者11号一样,先驱者10号携带了
一块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问候的镀金铝
板,板上表明我们在银河系的位置。
美国先驱者11号-首次飞越土星
(Pioneer 11 – 5 April 1973 – Jupiter flyby and First Saturn flyby)
先驱者11号是美国第二个用来研究木星
和外太阳系的空间探测器,于1973年4
月6日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探测器以
两个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RTG)作为
能源。
先驱者11号是研究土星和它的光环的第
一个探测器。与先驱者10号不同的是,
先驱者11号不仅拜访木星。它还用木星
的强大引力去改变它的轨道飞向土星。
它靠近土星后,就顺着它的逃离轨道离
开太阳系。
先驱者(Pioneer 10-11)
美国水手10号-首次飞越水星
(Mariner 10 – 4 November 1973 – Venus flyby and First Mercury flyby)
水手10号(Mariner 10)
水手10号发射于1973年11月3日,
用飞越方式探测水星与金星,它是
第一个探测过水星的探测器。其后
美国在2004年发射信使号探测器于
2011年抵达水星进行探测。
水手10号比水手9号约晚两年发射,
是水手项目最后一个探测器(水手
11和12被转入旅行者项目,命名为
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
水手10号任务之一目是测量水星的
环境,大气,地表和星体特征,并
对金星进行类似的探测。任务之二
是在星际介质中进行实验,并获得
双行星重力协助的经验。
苏联金星9号-第一个成功环绕金星并首次成功从金星表面传回科学数据
(Venera 9 – 8 June 1975 – First Venus orbiter and lander; First images from surface of Venus)
金星9号(Venera 9)轨道器
金星9号着陆器(Venera_9_lander)
金星9号是苏联在1975年6月8日发
射的金星探测器,包含一个轨道环
绕器与一个着陆器,重量约4,396
千克。它是第一个成功环绕金星飞
行的轨道器、和第一个成功从金星
表面传回科学数据的着陆器探测器。
轨道倾角:29.5°
远拱点:19.51 RV
拱点:1.26 RV
轨道周期:48.3 小时
美国海盗1号-首次成功登陆火星,首次获得火星表面照片
(Viking 1 – 20 August 1975 – Mars orbiter and lander; First lander returning data and First pictures from
Martian surface)
海盗1号是美国海盗计划中两艘飞往火
星中的第一个探测器。海盗1号包括火
星轨道器和着陆器。海盗1号于1975年8
月20日升空,1976年6月19日进入火星
轨道。着陆器在7月20日从轨道卫星分
离,成功登陆,成为首个成功登陆火星
的探测器。轨道卫星在1977年2月近距
离接近火星卫星火卫一。
海盗号轨道卫星
西德和美国太阳神号(A 和 B)-太阳神B创造了在水星的轨道内离太阳0.29天文单位的近距离记录
(Helios-B – 15 January 1976 – Solar observations, Closest solar approach (0.29 AU))
太阳神-A和太阳神-B位于日心轨道,
是用于研究太阳活动的两个姊妹探测
器,由西德和美国联合研制,分别于
1974年12月10日和1976年1月15日
从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
射升空。
太阳神号由于创造了人类的最大速度
记录(252,792公里/小时)而令世人
瞩目。太阳神B比太阳神A 更靠近太
阳,并于1976年4月17日创造了0.29
天文单位的近距离记录,这刚好在水
星的轨道之内。太阳神号在1980年
代初完成了它们的主要任务,直到
1985年它们还在朝地球传输数据。
当前太阳神号探测器已经不再工作了,
但仍停留在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
太阳神号探测器(Helios A / Helios B)
美国旅行者2号-第一艘造访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航天器
(Voyager 2 – 20 August 1977 – Jupiter/Saturn/first Uranus/first Neptune flyby)
旅行者(voyager2和1)
旅行者2号( voyager2)
旅行者2号(Voyager 2)发射于1977年8
月20日,它与其姊妹船旅行者1号基本
上设计相同。不同的是旅行者2号循一
个较慢的飞行轨迹,使它能够保持在黄
道平面(即太阳系众行星的轨道水平
面),借此在1981年透过土星的引力加
速飞往天王星和海王星。正因如此,它
没有像它的姊妹船旅行者1号一样能够
如此靠近土卫六。但它因此而成为第一
艘造访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航天器,完成
了利用这个176年一遇的行星几何排阵
而造访四颗行星的机会。
旅行者2号被认为是从地球发射的航天
器中最多产的一个航天器。皆因在美国
宇航局对其后的伽利略号和卡西尼-惠
更斯号等计划上收紧花费之下,它仍能
以强大的摄影机及大量的科学仪器造访
四颗行星及其卫星。
美国旅行者1号-飞行最远的人造物体,已经离开太阳系,2012年距离为120多天文单位。
(Voyager 1 – 5 September 1977 – Jupiter/Saturn flyby, Furthest human-made object – currently (2012)
over 120 AU )
旅行者号(Voyager)
太阳系 (Solar_System )
旅行者1号于1977年9月5日发射,它曾到访过
木星及土星。现时,它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
飞行器。它的飞行速度比现时任何人造航天
器都快,它主要受惠于几次引力加速。在
1979年经过木星系统、1980年经过土星系统
之后,它的主要任务结束于1980年11月20日。
它是第一个提供木星、土星以及其卫星详细
照片的探测器。
截至2012年2月10日为止,旅行者1号离太阳
179.1亿公里(119.4天文单位),进入了日鞘,
即介乎太阳系与星际物质之间的终端震波区
域。如果旅行者1号最终在离开日球层顶后仍
能有效运作,科学家们将有机会首次量度到
星际物质的实际情况。依据现时的位置,航
天器发出的讯号需要13个小时以上才能抵达
它的控制中心-喷气推进实验室。旅行者1号
已经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成为了一个星际航
天器。
旅行者1号现在任务已变为探测太阳风顶,以
及对太阳风进行粒子测量。两个探测器都是
以三块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作为动力来源。
这些发电机目前已经大大超出了起先的设计
寿命,一般认为它们在2020年之前,仍然可
提供足够的电力令航天器与地球联系。2012
年6月17日,NASA公布,经过35年的飞行,旅
行者1号已经离开太阳系,成为首个离开太阳
系的人造天体。此外,科学家说核电池能够
保证它继续工作至2025年。一旦电池耗尽,
“旅行者1号”将继续向银河系中心前进,再
也不会向地球发回数据了。
美国/欧洲空间局的国际彗星探测器/国际日地探测器3号-第一个访问彗星的航天器
(ISEE-3 – 12 August 1978 – Solar wind investigations; later redesignated International
Cometary Explorer )
国际彗星探测器/国际日地探测器3号(ICE (ISEE-3))
国际日地探测器3(isee-3)/国际彗星探测器(ICE)
国际彗星探测器(ICE)原来称为国际
日地探测器3(ISEE-3)。1978年8月
12日发射。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
天 研究组织(ESRO)/欧洲空间局
( ESA)的国际日/地管理(ISEE)合
作项目的一部分,以研究地球的磁场和
太阳风之间的相互作用。该项目使用了
三个航天器,一个母/女对(ISEE1和
ISEE2)和一个太阳中心航天器(ISEE3,
后更名为国际彗星探测器ICE)。
ISEE3是放置在晕轨道的地/日拉格朗日
点之一(L1)的第一个航天器,后来改
名为国际彗星探测器ICE,被送去访问
贾可比尼 - 金纳彗星(Giacobini-Zinner
Comet)。
1985年9月11日,国际彗星探测器飞经
贾可比尼-秦诺彗星的等离子体彗尾,
距离彗星核约7800公里,成为第一个访
问彗星的航天器。1986年3月底国际彗
星探测器飞越哈雷彗星彗尾,离哈雷彗
星核28 万公里。
欧洲空间局乔托号-以596公里的最近距离通过哈雷彗星的核心
(Giotto – 2 July 1985 – Comet Halley flyby)
乔托号(Giotto)是一艘欧洲空间
局发射的太空船,主要任务是探测
哈雷彗星。乔托号发射于 1985年7
月2日,1986年3月13日成功以596
公里的近距离通过哈雷彗星的核心,
1992年7月10日飞越(GriggSkjellerup格里格 - 斯基勒鲁普),
任务结束于1992年7月23日。
乔托号(Giotto)
美国伽利略号-发现首个属于小行星的卫星
(Galileo – 18 October 1989 – Venus flyby, first Asteroid flyby, first Asteroid moon discovery,
first Jupiter orbiter/atmospheric probe )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Galileo)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Galileo – Mission to Jupiter)
伽利略号是美国用于研究木星及其
卫星的探测器。于1989年10月18
日由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运送升
空,于1995年12月7日接近木星。
伽利略号是首个围绕木星公转,对
木星大气作出探测的航天器。在前
往木星的旅程中,它发现了首个属
于小行星的卫星。
由于燃料的消耗,且在发射前并未
通过无菌处理,为了避免与木卫二
碰撞造成污染,伽利略号被安排撞
向木星摧毁,它于2003年9月21日
以每秒50公里的速度坠落木星大气
层,结束它长达14年的任务。
美国会合-舒梅克号-第1艘登陆小行星的探测器。
(NEAR Shoemaker – 17 February 1996 – Eros orbiter, first near-Earth asteroid flyby, first
asteroid orbit and first asteroid landing)
会合-舒梅克号(Near 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 - Shoemaker)
发射于1996年2月17日,主要目标
是用1年多时间研究爱神星,并传
回爱神星内部构造、组成、矿物学、
质量分布及磁场等数据。次要目标
则包括研究风化层的特性、小行星
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小行星表面
可能出现的地质活动(例如尘埃或
气体)及小行星的自转状态。这些
数据将帮助科学家理解小行星的普
遍特征,陨石和彗星之间的关系及
太阳系早期的情况。会合-舒梅克号
也是第1艘登陆小行星的探测器。
会合-舒梅克号结构(NEAR Shoemaker)
美国火星探路者-首次向行星成功运送火星车索杰纳
(Mars Pathfinder – 4 December 1996 – Mars lander and first planetary rover)
火星探路者(Mars_Pathfinder)
索杰纳号火星车(Sojourner rover on Mars on sol 22)
火星探路者于1996年12月4日发射,
是历史上第3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
它携带轮式索杰纳号火星车,是人类
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车。比1976
年”海盗”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晚
20多年。由于无线电信号从地球到
火星要10 分钟,科学家无法实时控
制火星车。为了躲避路障,”索杰纳
号”使用了一些自动设备。
火星探路者着陆火星后,着陆器打开,
火星车进行多次实验。用一系列的科
学仪器分析火星大气,气候,地质和
岩石和土壤的组成。
美国欧洲空间局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土卫六探测器-第1个土星轨道器和第1个土
星卫星泰坦着陆器
(Cassini–Huygens – 15 October 1997 – First Saturn orbiter and first outer planet lander )
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
(Cassini–Huygenst)
卡西尼-惠更斯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
局、欧洲空间局和意大利航天局的合作
项目,主要任务是对土星系统进行空间
探测。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是
人类迄今为止发射的规模最大、复杂程
度最高的行星探测器。卡西尼任务是环
绕土星飞行。惠更斯号探测器是卡西尼
号携带的子探测器,其任务是深入土卫
六的大气层,对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
进行实地考察。
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于1997年10月
15日发射,2004年07月1日进入土星轨
道。” 惠更斯”号探测器于2004年12
月25日和“卡西尼”土星轨道器分离,
2005年1月14日到达土星卫星泰坦,然
后下降到泰坦大气,着陆到泰坦表面,
向地球发回泰坦的信息。
卡西尼号轨道器由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
建造和管理。惠更斯号探测器由欧洲空
间局建造。意大利航天局则为卡西尼号
提供了用于通讯的高增益天线。来自世
界各地总共超过200位科学家参与研究
收集到的数据。
国际空间站-世界最大的空间合作项目
(20 November 1998 –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国际空间站由六个国际太空机构合作建
造,他们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
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
发机构、加拿大航天局、欧洲空间局、
巴西航天局。国际空间站的主要功能是
作为微重力环境下研究实验室,研究领
域包括生物学、人类生物学、物理学、
天文学、地理学等。自从2000年11月2
日之后,国际空间站上就保持至少两名
乘员至今。
国际空间站质量400多吨,运行于距离
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由于大气
阻力和重新启动等因素的影响,空间站
的实际高度会发生数公里的漂移。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部件
国际空间站,“奋进”号航天飞机摄于2011年5月30日 曙光号功能货舱由俄罗斯发射升空。最
初负责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之间运输的是
(The ISS seen from Space Shuttle Endeavour
联盟号飞船、进步号货运飞船及航天飞
on 30 May 2011)
机。目前国际空间站大部分实验设施已
经投入使用。
国际空间站将在2020年后结束使命,脱
离轨道,直接坠入大海。
美国星尘号-首次完成从彗星采样并返回地球
(Stardust – 7 February 1999 – First comet coma sample return – returned 15 January 2006)
星尘号 (Stardust )
星尘号(Stardust )
星尘号于1999年2月7日发射升空。
主要任务是从维尔特2号彗星的彗
发收集灰尘样本,以及宇宙尘埃样
品,并带回地球进行分析。2004年
1月2日飞越维尔特2号彗星。在飞
往维尔特2号彗星途中,该探测器
还飞越和研究小行星5535
Annefrank。2006年1月15日样品返
回舱返回地球,在美国犹他州着陆。
主要任务顺利完成。
该探测器于2011年2月15日又飞掠
坦普尔一号彗星。星尘号于2011年
3月24日停止工作。
美国起源号探测器-首次太阳风粒子样品采集返回地球
(Genesis – 8 August 2001 – First solar wind sample return)
起源号(Genesis spacecraft)
起源号探测器2001年8月8日发射,主要
目的是搜集太阳风粒子,以解开有关太阳
系的起源和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起源号探测器的主要装备是5个六边形的
硅化玻璃盘,作为太阳风粒子的采集板,
每个10厘米大小,由高纯度的蓝宝石、
金刚石镶嵌而成,并有硅和金涂层。发射
后能够对准太阳风吹来的方向,在探测到
太阳表面喷发的时候打开,以捕捉太阳风
物质。
起源号探测器大部分时间工作在离地球
150万公里的L1拉格朗日点附近,这里位
于地球磁层之外,避免了地球磁场对太阳
风粒子的污染。
2004年9月8日起源号探测器返回舱返回
地球大气层。返回舱以320公里/小时的速
度坠落在犹他州的沙漠上,变形损坏,一
半撞入地面并裂开,后来科学家们对搜集
到的标本进行检查后认为太阳风粒子样品
基本保存完好。
欧洲空间局火星快车号卫星/小猎犬2号登陆器-欧洲空间局的首个行星探测计划
(Mars Express/Beagle 2 – 1 June 2003 – Mars orbiter/lander (lander failure))
火星快车号卫星/小猎犬2号登陆器
(Mars Express/Beagle 2)
小猎犬2号登陆器(Beagle 2 Lander)
火星快车发射于2003年6月1日,是
欧洲空间局的首个火星探测计划。
火星快车包括两部份:火星快车卫
星与小猎犬2号登陆器,不过小猎
犬2号后来失去联系,任务失败。
小猎犬2号着陆器执行外空生物学和
地球化学研究。虽然小猎犬2号未
能安全降落火星表面,但是轨道器
成功地进行科学测量,自2004年初
以来,高分辨率成像和矿物学测绘,
地下结构的永久冻土带雷达探测,
大气环流和组成的精确测定,研究
大气,行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
由于有价值的科学回报和高度灵活
的任务,火星快车又扩展了5 个扩
展任务,直到2014年。
日本隼鸟号探测器-首次小行星样本采集并送回地球
(Hayabusa (Muses-C) – 9 May 2003 – Asteroid lander and First sample return from asteroid)
隼鸟号探测器(Hayabusa probe)
隼鸟号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的小行星探测器。这项计划的主要目
的是将隼鸟号探测器送往小行星
25143(又名“糸川”;Itokawa),
采集小行星样本并将采集到的样本送
回地球。
隼鸟号于2003年5月9日发射,原定
2007年6月返回地球,由于怀疑探测
器的燃料泄漏,延后3年,于2010年
6月13日返回地球,本体于大气层烧
毁,而含样本的隔热容器与本体分离
后在澳大利亚内地着陆。
隼鸟号在宇宙中旅行了七年,穿越了
约六十亿公里的路程。这是人类第一
次对地球有威胁性的小行星,进行物
质搜集的研究,也是第一个把小行星
物质带回地球的任务。
美国信使号-首个水星轨道器
(MESSENGER – 3 August 2004 – First Mercury orbiter (achieved orbit 18 March 2011))
信使号是美国在2004年8月3日发射
的水星探测卫星,2011年3月18日
进入水星轨道。信使号目的是研究
水星表面的化学成分、地理环境、
磁场、地质年代、核心的状态及大
小、自转轴的运动情况、散逸层及
磁场的分布等。
信使号( MESSENGER).
信使号是1975年水手10号任务30年
之后人类来首次近距离探测水星。
信使号具有的解析能力已大为改善,
上面装置的照相机分辨率达18米,
远高于水手10号的1.6公里分辨率。
信使号是一个水星环绕轨道器,用
一年多时间探测整个水星表面,而
水手10号只是一个水星飞越任务,
只能够观察到半个水星。
美国深度撞击号-首次彗星撞击
(Deep Impact – 12 January 2005 – First comet impact)
深度撞击号 (Deep Impact)
深度撞击号是美国的彗星探测器,设
计用于研究坦普尔1号彗星核心的成
分。探测器于2005年1月12日发射,
同年7月3日释放撞击器,并于2005
年7月4日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
彗核,地球在8分钟后接收到撞击事
件的发生。
此前针对彗星的太空任务,如乔托号
和星尘号都是飞掠任务,仅仅进行拍
摄和远距离彗核探测。深度撞击号是
第一个激起彗星表面物质的探测任务。
在主要探测任务结束后,深度撞击号
被用于研究地外行星和哈特雷2号彗
星。
美国新视野号-将首次飞越冥王星/卡戎卫星和柯伊伯带
(New Horizons – 19 January 2006 – First Pluto/Charon and Kuiper Belt flyby (expected
arrival 14 July 2015))
新视野号科学平台设备图
(New Horizons)
新视野号目前正在飞往矮行星冥王星,
它将是第一艘飞越和研究冥王星和它
的卫星,卡戎、尼克斯和许德拉的空
间探测器。NASA可能还会批准它飞
越另一个或更多个柯伊伯带天体。
新视野号发射于2006年1月19日,直
接进入地球和太阳逃逸轨道,在最后
关闭发动机时相对于地球的速度是
16.26公里/秒。因此,它是有史以来
最高的发射速度离开地球的人造物体。
它在2007年2月28日飞越木星,
2008年6月8日飞越土星,2011年3
月18日飞越天王星,预计在2015年7
月14日抵达冥王星,然后继续进入
柯伊伯带。
截止2012年2月11日,新视野号距冥
王星不到10天文单位,而离地球已
超过20个天文单位。
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火星着陆器和最大的火星车(上)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Curiosity Rover) – 26 November 2011 – large Mars 900 kg Rover
(landed 6 August 2012))
火星科学实验室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 Mars lander and large rover)
(1-巡航系统; 2-外壳; 3-吊降火箭; 4-探测器 (好奇号火星车);
5-隔热盾)
好奇号火星车(Curiosity Rover)
火星科学实验室是火星探测器,于2011年11
月26日发射,并在2012年8月6日使搭载的好
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预计运作至少一
个火星年(约2个地球年)。它将调查火星以
前或现在维持生命的可能性。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发射十余次火星探
测器,6次实现火星着陆。“好奇”号是第7
次实现火星着落,。“好奇”号是第三代火星
车,电力来源不再是太阳能,而是“放射性
同位素热发电机”。第一代的“索杰纳”火
星车只有一台微波炉大小,第二代火星车
“勇气”号和“机遇”号高 1.5米,宽 2.3米,
长 1.6米,好奇号比2004年登陆的机遇号和
勇气号重五倍,长两倍,重1吨,携带着10套
科学仪器。
“好奇”号登陆火星的过程中,最惊险的历程
当属进入火星大气层、下降、然后着陆。在
短短7分钟内,“好奇”号时速将由约2万公
里下降至零,由于难度高、风险大,美国航
天局称之为“恐怖7分钟”。
早期火星登陆器均包裹在气囊内“砸”在火星
表面。这种着陆方式对“勇气”号和“机遇”
号等个头较小、重量较轻的探测器来说还行
得通。不过,“好奇”号重近1吨,是“勇气”
号和“机遇”号的5倍多,老方法已不适用。
因此,科学家只能另寻他途。火星大气层比
较稀薄,如果没有外力相助,单靠火星大气
的摩擦阻力最多只能使“好奇”号时速由约2
万公里降至大约1600公里。选择可以制动降
落的“天空起重机”无疑可以解决降速问题。
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火星着陆器和最大的火星车(下)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Curiosity Rover) – 26 November 2011 – large Mars 900 kg Rover
(landed 6 August 2012))
着陆过程复杂:
切入:“好奇”号进入火星大气层的切
入点距着陆点高度约为131公里,切入时速度
约为每秒5.9公里。进入火星大气层之前,飞
行器隔热罩上安装的小型发动机点火,调整
飞行器姿态,将隔热盾正对前方。
下降:切入大气层后,飞行器与火星大气
层发生剧烈摩擦时获得升力。降落伞在飞船
距火星表面约11公里时启动,“天空起重机”
上安装的8台反冲推进发动机同时启动,进入
有动力的缓慢下降阶段。
“天空起重机”帮助好奇号火星车着陆
着陆:当反冲推进发动机将“天空起重机”
和“好奇”号组合体的速度降至大约每秒
0.75米之后,几根缆绳伸出,将“好奇”号
从“天空起重机”中吊出,悬挂在下方。此
时,“天空起重机”和“好奇”号组合体距
火星表面已经很近。随着组合体的进一步下
降,缆绳不断被拉长,“好奇”号火星车的
轮子和抗震系统在触地时立刻启动,缆绳会
被立即自动切断,“天空起重机”随后在距
离“好奇”号一定安全距离范围内着陆。
附录1:太阳系(Solar system)
太阳系(Solar system)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
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包括8
颗行星、5颗矮行星,至少165颗已
知的卫星,和数以亿计的小天体构成
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彗星和星际
尘埃。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
盘面、太阳圈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
特云。
8颗行星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5
颗矮行星指小行星带内最大的天体谷
神星,海王星外的冥王星,柯伊伯带
内的最大天体鸟神星与妊神星,和属
于黄道离散盘面的阋神星。矮行星也
会有卫星。
附录2:太阳系边缘
(Solar system edge)
1998年11月17日,“旅行者”1号超过了“先驱者” 10号,成为距离地球最遥远的人造天体,那
时离地球69.419 AU (1.03849×1010 公里)。“旅行者”1号是目前保持与地球通讯的最遥远空间
探测器。科学家们预计2012-2015年之间“旅行者” 1号跨越太阳风层顶。
“旅行者” 1和深空网间还在正常接收指令和发送数据。它将是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探测器,
和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2011年8月2日“旅行者” 1离太阳大约117.8436天文单位(1.762915
×1010公里)。
2007年8月30日,旅行者”2号通过终端激波层进入日鞘。截至2011年8月2日,“旅行者”2号
飞行速度为15.464公里/秒,离太阳96.0322天文单位(1.436621×1010 公里)。
结束
(END)!
编译(Compiled by):江怡穗(Yisui Jiang)
音乐(Music):梦中的唐古拉
(Dream Tanggula)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