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运动损伤的处理
《运动损伤》
《大学体育》理论
陈志强
主要内容
一、体育概念与本质
二、人的生命活力
三、运动损伤概述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三)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
四)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五)运动损伤的预防
四、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五、运动损伤的急救---心肺复苏
六、常见运动损伤
一、体育概念与本质
1.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是指以身体活动
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
1)概念: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
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
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
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
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2)广义概念: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
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
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
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
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
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3)狭义概念: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
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
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
个重要方面。
4)其含义可解释为:
(1)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
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
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
(2)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
种活动,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
武术、登山、射击、滑冰、滑雪、举重、
摔跤、击剑和自行车等各种项目。
5)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
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
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
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
质。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体
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2.体育的本质
1)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
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2)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
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
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
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具有自然的和
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
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
二、人的生命活力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
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
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
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
(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生命个体通
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
人的生命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所表现的生命活
力是不尽相同的,但其总体变化趋势是:
时期
婴儿
年龄
小于1
周岁
生命
活力
增长
幼儿
1-3
增长
儿童
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4-12
1318
19-39
40-59
60以上
增长
增长下降
下降
下降—
死亡
增长
年龄
生命
活力
40-1 1-3
12
1
2
5
1218
9
18-23- 23-2525
30
10
9
3040
4059
60-死
亡
7
5
0
12
10
8
6
4
2
0
0-1
1-3
4-12
12-18 18-23- 23-25- 30-40
25
30
生命活力
40-59 60-死亡
三、运动损伤概述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
1.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
发生的损伤。
2.运动损伤的特点:运动损伤不同于一般
的工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它与
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术、战术动作特点密切
相关,常有些运动损伤以其运动项目冠名,
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
等损伤。
3.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运动训练水平、
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4.掌握运动损伤理论的意义:了解和掌握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治疗效果、
康复时间等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运
动损伤,也为改善运动条件,改进教学和
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了科学依据
与指导。
5.运动损伤产生的不良影响:运动损伤不仅影响
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同时不能
参加正常的锻炼、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
提高,缩短了运动员的寿命。严重者还可以使人
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造成不良的社
会影响和心理影响。
6.对运动损伤所采取的态度:是预防为主,抓早
抓小(抓损伤的早期症状,抓思想麻痹的倾向、
苗头),积极治疗、练治结合,总结经验。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受伤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
伤,骨与骨骺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
内脏损伤等。
2.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类
1)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
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
折等。
2)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
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挫伤、
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3.按伤后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
1)轻度伤:受伤后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
练。
2)中度伤:受伤后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
练,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
3)重度伤:受伤后完全不能训练。
4.按损伤的病理分类
1)急性损伤
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
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2)慢性损伤
按病因可分为两类:1)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
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2)劳损伤:由于局部运
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
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
病程迁延较长。
5.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1)运动技术伤:与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
密切相关的伤损。如,网球肘、投掷肘、
跳跃膝等,多为局部组织过劳伤。
2)非运动技术伤:多为运动中意外伤,如
挫伤、骨折、擦伤、韧带扭伤等。
三)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
运动技术伤的发病多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
不同,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即各项运动
有其不同的损伤好发部位及其专项多发伤
病。例如,体操运动员的跟腱断裂、羽毛
球运动员的椎板疲劳骨折等。其他运动项
目也是如此,尤其是慢性损伤。究其规律
多是由运动项目与人体两方面所存在的潜
在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一,运动项目及其技战术动作对人体的特殊要求;
其二,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解剖生
理弱点。这两个方面潜在因素在运动中是客观潜伏存
在的,并不一定直接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但是在两
个致伤条件其中之一存在的前提下,就会发生作用而
导致损伤的发生。两个致伤条件是:①技术动作错误、
不合理、不正确,违反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规律,
从而导致运动损伤发生,此时多为急性损伤;②人体
某个部位局部运动损伤负荷长期过重,超出该组织所
承受的最大程度,而逐渐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导致
慢性损伤。
认识了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自觉地再教学、训
练中,有意识地引导两个潜在因素向有利的方面转
化,以期达到积极预防运动技术损伤发生的目的。
因此,提出四项克服运动损伤潜在因素的措施:
其一,应加强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
其二,平日应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例如,为预防
膝部损伤、髌骨老损,就应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
其三,不断地改进技术动作,使之更加完善、合理,这样既
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又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例如,
教授投掷动作时,要向学生强调肘一定要高于肩,肩关节外
展角度大于120°,这样可以避免肩袖的挤压伤;
其四,在进行专项运动技术训练时,应注意合理安排好局部
运动,坚决克服、避免“单打一”的练习形式,如铁饼运动
员易患髌骨软骨病,训练中就应避免过多、集中地练习膝半
蹲发力的专项与辅助练习。
四)运动损伤的直接因素
造成运动损伤的两个潜在因素是矛盾对
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也是客观存
在的。它们的存在仅能说明运动中具有发生
损伤的可能,并不一定导致损伤的发生,以
下介绍促使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
1.思想因素
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锻炼参加者对预防运动损
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无防伤观念,存在一些
错误片面的认识,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
伤不过是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甚至将预防运
动损伤的科学态度与勇敢、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对立起来。因此,在教学、训练中不能积极地采取
各种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也不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总结经验。
少数男性青少年生活经验不多,思想麻痹,缺少防
伤观念,运动中好胜心强,好奇心大,心血来潮,
忘乎所以,常盲目、冒失地从事力所不及的运动动
作,导致运动损伤;
一些女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胆小、害羞、畏难,做
动作时恐惧、犹豫、紧张,也会造成动作失误而受
伤。
2.运动训练水平不够
大量体育实践证明,运动员运动训练水平不够是引起运动损伤
的一个很重要的直接因素。
运动训练一般包括身体素质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
练、心理素质及意志品质培养、自我保护能力训练。
例如,短跑运动员如果腰部及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在疾跑练习
中很易发生肌肉拉伤。
专项技术水平不高也很易导致运动损伤;初学技术动作,动作
要领掌握不好,动作错误就会引起运动损伤;初学篮球、排球
运动的人常见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韧带扭伤就是这个原因。
战略战术水平培养不够而致伤较少,因为它是通过个人技术来
体现出来的,易被忽视,如长跑运动中由于体力支配不当,而
引起的过度紧张与损伤等。
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坚毅果敢的意志思想品质常是获胜的保
证,而这方面的欠缺又常是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如有的体操
运动员临场紧张、失常,“脱保”时紧张失手而摔伤等。
综上所诉,任何一种训练,从生理学角度讲,都是一种条件反
射联系的建立过程,要积极预防损伤,就要平日做好身体的全
面训练。
3.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运动实践证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不但不能提高运动成绩,反而会引发
运动损伤。
1)局部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
长期局部运动负荷过大,以致超出了人体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在这种
情况下训练,人体组织结构或因过度摩擦、挤压,或因过度牵拉,引起微
细损伤积累,导致慢性损伤。如:肌肉劳损、髌骨劳损、疲劳性骨膜炎等。
2)连续的大运动负荷训练
一段时期连续做大运动负荷训练缺乏节奏,引起疲劳的积累,表现为过度
疲劳。致使身体机能下降,运动能力降低,动作不灵活,协调能力差,全
身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3)一次运动量过大
持续长时间剧烈运动,身体能量消耗过大,血糖降低,出现急性重度疲
劳。此时,可以引起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破坏,身体运动能力显著下降,注
意力减退,防御反应迟钝,这些是易引起运动损伤的条件。往往会发生严
重的急性运动损伤。
4)违法体育卫生原则
(1)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部充分;
(2)带伤参加锻炼;
(3)长期的寒冷潮湿刺激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5)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组织安排不当
6)场地设备、气象条件不良
五)运动损伤的预防
1.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促进健
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如果在体育锻炼中,忽视运动损伤的预防
工作,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就可能发生各种伤害事故。因此,积极预
防运动损伤对全民健身活动、体育教学和
运动训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注意加强预防伤害观念的教育,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
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安排不足,不能达到促进人体运动能力提高的目的;
运动负荷过大,超出人体能承受的负荷,不仅使运动系统的局
部负荷过重,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致使全身身体机能
下降,,协调能力降低,注意力、警觉反应都减弱,从而容易
发生损伤。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在教学、锻炼和比赛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
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植物神经的惰
性。提高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
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利于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
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准备活动的时间与负荷:一般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好。
4)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提高其
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如:为了预
防膝部的损伤,就要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练习,用
以稳定膝关节。
5)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人,均应定
期进行体格检查。参加重大比赛的前后,要进行
身体补充检查和复查,以观察体育锻炼、比赛前
后的身体机能变化。对体检不合格者,则不允许
参加比赛,伤病初愈的人参加体育锻炼和训练时,
应取得医生的同意。
四、运动损伤的处理
软组织是指肌肉、肌腱、腱鞘、韧带、神
经、血管、关节囊、软骨等。发生在这些
组织的损伤称为软组织损伤。根据损伤后
皮肤、粘膜是否有创口和外界相通,分为
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两大类。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粘
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
出或有血液自创口流出。这类损伤的处理
原则是及时止血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
先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
伤、切伤、刺伤和撕裂伤。
1.擦伤
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组织被擦破出
血或有组织液渗出。创伤较浅、面积小的擦伤,可
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创口周围75﹪的酒精消毒,
局部擦以汞或紫药水,无须包扎,让其暴露在空气
中待干后即可。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关节
附近的擦伤,一般也不用暴露疗法,因为干裂易影
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感染,也易波及关节。因此,
关节附近的擦伤经消毒处理后,多采用消炎软膏搽
抹,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创口中若有煤渣、细
砂等异物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可用
消毒的硬毛刷子将异物刷净,创口可用双氧水、创
口周围用75﹪的酒精消毒,然后用凡士林纱条覆盖
创口,并包扎。若创口较深、污染较重时,应注射
破伤风抗毒血清(T.A.T),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2.撕裂伤
撕裂伤中,以头部皮肤撕裂伤最为多见,
如篮球运动中,眉弓被对方肘碰撞而引起
眉际皮肤撕裂等。若撕裂创伤口较小,经
消毒处理后,用粘膏或创可贴粘合即可。
撕裂创口较大,则须止血,缝合创口。若
伤情和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
清,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3.刺伤和切伤
田径运动中被钉鞋或标枪刺伤,冬季滑冰
时被冰刀切伤,其处理方法基本上与撕裂
伤相同。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
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这种损伤在体育中最为多见。
1.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挫伤
由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位使该处及皮
下组织或器官受损,如运动中互相冲撞、被踢打
或身体某部位碰击在器械上等。轻者仅是皮下组
织(如肌肉、韧带等)挫伤,重者(如头、胸、
腹部和睾丸挫伤)常因某些器官的损伤而合并休
克。体育运动中较常见的是股四头肌和小腿前部
挫伤。
2)肌肉、肌腱拉伤
由于肌肉主动猛烈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
所承担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超过了肌
肉本身固有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
伤。拉伤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腱交界处或腱
的附着处。由于致伤力的大小和作用性质
不同,可引起肌肉、肌腱部分纤维断裂、
完全断裂或微细损伤的积累,除肌肉本身
的拉伤外,常可同时合并肌肉周围的辅助
结构如筋膜、腱鞘和滑囊损伤。
3)关节韧带扭伤
由间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
发上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轻者发生韧
带部分纤维的断裂,重者则韧带纤维完全
断裂,引起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同时
合并关节囊、滑膜和软组织的损伤。
4)滑囊炎
滑囊是结缔组织构成的密封小囊,囊内有
少量滑液多位于关节附近,介于肌肉或肌
腱附着处于骨隆起之间,可减轻肌肉、肌
腱与骨之间的摩擦。因受到外力的直接撞
击使囊壁受到损伤而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
或因局部活动过多囊壁受到反磨损而发生
慢性损伤。
5)肌腱腱鞘炎
腱鞘是两层纤维膜构成的长形密封小管,
套在肌腱周围,腱鞘的内层覆盖在肌腱的
表面,外层附在周围的韧带及骨面上,两
层之间有少量滑液可减少肌腱活动时与周
围结构间的摩擦。由于肌肉反复收缩,使
牵拉的肌腱与腱鞘不断摩擦,引起肌腱腱
鞘的创伤性炎症。由于局部鞘管壁逐渐增
厚,管腔变窄,有时肌腱渐呈梭形膨大,
形成狭窄性腱鞘炎。
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病理过程
软组织损伤的恢复缓慢,若处理不当,常
可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为了做到处
理正确,对其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应有一
定了解。这种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即可
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急性损伤
常因一次较大暴力作用所致,发病教急,病程较短,
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及体征都较明显。当人体某部
受到一次较大暴力作用后,局部组织细胞遭到破坏,
发生组织撕裂或断裂,组织内的小血管也因此破裂、
出血,出现组织内血肿。出血停止后,即出现反应
性炎症。此时,坏死组织被蛋白溶解酶所分解,其
分解产物使局部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的通透
性增高。因此,血液中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等,
透过血管壁形成渗出液。同时,伤后淋巴管发生损
伤性阻塞,淋巴循环发生障碍,渗出液不能由淋巴
管及时运走。因此,局部除了血肿外,还形成水肿。
这种肿胀产生了压迫和牵扯性刺激,使局部疼痛进
一步加剧。反应在外表上,则出现损伤早期的局部
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等一系列急性炎症的症
状。
伤后4—6h,血肿和渗出开始凝结,形成凝
块。伤后24 h左右,创口周围开始形成主
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所组成
的肉芽组织,逐渐地伸入到凝块中并开始
将其吸收。同时,渗出的白细胞逐渐将坏
死组织清理,邻近健康细胞发生分裂产生
新的细胞和组织,以代替那块缺损的细胞
和组织,使受到破坏的组织得以逐渐修复。
损伤组织的愈合是由组织再生来实现的。再
生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原来的组织完
全相同,称为完全再生,若缺损的组织不能
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来修补,而由
肉芽组织代替,则称不完全再生或称瘢痕修
复。
损伤组织能否完全再生,首先决定于组织本
身再生能力的弱强和损伤的严重程度。人体
内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差异较大,如结缔组
织、小血管及骨的再生能力较强,软骨的再
生能力最差。此外,组织再生能力的弱强,
还与伤员的全身或局部血液供应有关,全身
或局部血液供应都较好,则组织再生能力就
较强。反之,则再生能力就较差。
治疗过程中采用各种合理的治疗措施,以
改善伤员的全身和局部状况,可以提高损
伤组织的再生能力,有利于组织的完全再
生,减少粘连与瘢痕的形成。如果伤后处
理不当,血肿和渗出液不能迅速地吸收,
则可能发生粘连与瘢痕的形成过多,不仅
不具有原组织的功能,而且可产生瘢痕收
缩,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轻者出现
酸胀麻痛或无力等后遗症装,重者则出现
关节僵直,运动功能明显受限。
2)慢性损伤
由于急性损伤后处理不当而转变为慢性损伤,或因局部长
期负荷过渡引起组织劳损,即由微细的小损伤逐渐积累而
成。
劳损发病过程缓慢,其病理变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
个阶段。
1.早期
由于局部长期负荷过渡,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组织内部
合成与分解失去平衡,组织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化学结
构发生改变,但在组织形态上尚无明显变化。此期的伤员
多无不良感觉,或仅有局部酸胀感,因而常被忽视,若能
及时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或改善局部状况,损伤可以很快
恢复。
2.中期
组织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化学结构长期遭到破坏,
组织营养失调,发生变性和增生。此期的伤员有局部酸胀、
疼痛,但准备活动后症状常可消失,运动结束后症状又出
现。外表检查时,可发现伤部组织弹性较差,有硬结或发
硬、变厚等。
3.晚期
局部小血管发生类脂变样,管腔变窄,影响血液循环,
造成局部缺血。若血管损害较重或产生血栓,血流被阻断,
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此期伤员的疼痛加重,局部温度下
降,有发凉感。
3.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1)急性损伤
1.早期
早期是指伤后24—48H内。此期病理变化的主要特
点是组织撕裂或断裂后出现水肿,发生反应性炎症。临床
上表现为损伤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性障碍。因此,
该期的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及减轻炎症。
处理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或数种并用。
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这种方法应在伤后立刻
使用,有制动、止血、止痛及防止或减轻肿胀的作用。冷
敷一般使用氯乙烷或冰袋,然后用适当厚度的棉花或海绵
置于伤部,立即用绑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24H后拆除包
扎固定,根据伤情再作进一步处理。
外敷新伤药常可达到消肿、止痛和减轻炎症的效果。
此外,若伤后疼痛较剧烈可服用止痛药。如局部红肿显著,
可同时服用清热、活血、化瘀的中药。
2.中期
中期是指伤后24—48H以后。此期病理变化
和修复过程的主要特点是肉芽(由新生薄壁的毛细
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
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
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为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
织。)组织已经形成,凝块正在被吸收,坏死组织
逐渐被清除,组织正在修复。临床上,急性炎症已
逐渐消退,但仍有淤血和肿胀,因此,该期的处理
原则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再生
修复,防止粘连形成。治疗方法有理疗、按摩、针
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
中草药等,可以选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热疗
和按摩在此期的治疗极为重要,按摩手法应从轻到
重,从损伤周围到损伤局部,损伤局部的前几次按
摩较轻易防发生骨化性肌炎。
3.晚期
损伤组织已基本修复,但可能有瘢痕
(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
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和粘连形
成,临床上,肿胀和疼痛已经消失,但功能
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到微痛、酸胀和
无力,个别严重者出现伤部僵硬或运动功能
受限。因此,该期的处理原则是恢复和增强
肌肉、关节的功能。若有瘢痕和粘连应设法
软化或分离,以促进功能的恢复。治疗方法
以按摩、理疗和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
及中草药的熏洗等。
上述三期的辩证施治适用于较严重的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倘若损伤较轻,
病程短修复快,可把中、后期的治疗方法
合并使用,把活血生新和功能恢复结合起
来。
2)慢性损伤
主要是改善伤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
织的新陈代谢,合理地安排局部的负担量。
治疗方法与急性损伤的中、后期的治疗方
法大致相同。
五、运动损伤的急救---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指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
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员
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
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因此,临
床上将二者合称为心肺复苏术。
在一些体育运动的严重意外事故中,
如溺水、外伤性休克等可能出现呼吸或心
跳骤停,如不及时抢救,病员会很快死亡。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是心脏复苏初期
最主要的措施。
1.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借助人工方法来维持机体的气体交换,
以改善病员乏氧状态,并排出二氧化碳,为恢复病
员自主呼吸创造条件。
人工呼吸的方法很多,现介绍最常用的口对口
的人工呼吸法,此方法简便、易学、有效。其操作
方法:使病员仰卧,松开领口、裤带和胸腹部衣服,
清除口腔内异物,把患者口打开盖上一块纱布。急
救者一手掌尺侧置于病人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其
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以免气体外溢。另
一手托起患者下颌,掌根部轻压环状软骨,使其间
接压迫食道,以防吹入的空气进入胃内。然后深吸
气,张嘴去套住病人的嘴,并紧贴住往里吹气。吹
气完后立即松开捏住鼻孔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
气按16—18次/分频率进行,直到患者恢复呼吸为
止。
2.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按压胸骨下端而间接地压迫左右
心室腔,使血流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从而建立有效
的大小循环,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使病人仰卧在硬板床或平整
的地上,急救者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的中、下三
分之一交界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于其手背上,肘关节
伸直,充分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
有节奏带有冲击性地垂直按压胸骨,使之下陷34cm(儿童相对要轻一些)。每次按压后随即迅速抬手,
使胸部复位,以利于心脏舒张。速率为60—80次/分,
儿童稍快些。
操作过程中,如能摸到颈动脉搏动,上肢血压达
60mmhg以上,口唇颜色较前红润或呼吸逐渐恢复,
瞳孔缩小,则为按压有效,应操作至自主心跳出现为
止。
对呼吸心跳均停止的病人,应同时进
行上述两种急救措施,最好由两人配合进
行,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胸外心脏按
压,两者操作频率之比为1:4。
进行心肺复苏时,急救一经开始,就
要连续进行,不能间断,直至到伤员恢复
自主呼吸、心跳或确诊死亡为止。在抢救
的同时,应迅速派人拨打120急救电话,请
医生来处理。
溺水——心肺复苏处理
1.病因
溺水是常因未掌握游泳技术而误入深水或因肌肉痉挛等原因
所引起的。发生溺水时,水经口、鼻进入肺内,引起呼吸道阻塞,
又因冷水或吸入时的刺激引起反射性的咽喉部痉挛,使空气不能
进出肺脏,于是引起窒息。同时,患者不断地挣扎又使窒息加重,
造成机体缺氧。时间长了,可因缺氧而危及生命。
2.征象
溺水者因窒息,全身缺氧而出现发绀现象,面部肿胀,结膜
充血,口鼻充满泡沫,肢体冰冷、昏迷,因胃内积水而上腹部胀
大,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3.处理
发生溺水时,必须立即就地抢救,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请医生来处理。
溺水者救出后,立即打开口腔,清除口、鼻的分泌物和其它
异物,并松开裤带、领扣和衣服,迅速倒水(但时间不易太长,
避免延误抢救时间),然后迅速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则
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直到病人恢
复自主呼吸、心跳或者确定死亡(真死亡)为止。
与此同时等待急救中心或医院的医生来处理。
心肺复苏——视频网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3OTg4M
jQ=.html
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205/6668
9a44-f4f8-4f63-a7ec7af2731c918b.shtml?spm=0.0.0.44.AfwIy9&
file=66689a44-f4f8-4f63-a7ec7af2731c918b.shtml (白领“过劳死”与制
度挤压息息相关)
六、常见运动损伤
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
1.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
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
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
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
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
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
复性锻炼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
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
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
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
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
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
复性锻炼
3.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
晕、虚、筋疲力尽。
预防:教练或练习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处理:离开热的地方,宽衣、湿衣。清醒
后给他慢喝些水、注意观察,病人当天不
要多运动.
4.运动疲劳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
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
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
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
合。
处理:调整锻炼计划,运动量,循序渐进、进行
系统训练、全面训练 。
5.重力休克
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
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
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
贫血。
预防:强度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止运动。
处理:让患者平卧、脚垫高、头低于脚,
从小腿顺大腿按摩。
6.运动腹痛
原因1: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痉挛(准备活动不够,肺透气低,
运动与呼吸不协调)
原因3:胃肠痉挛(运动前吃得过饱、饭后过早运
动,空腹或喝水太多)
预防:运动前健康检查,合理安排运动饮食,吃
饭前后1小时运动,不空腹、喝水太多运动
处理: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调整运动呼吸
节奏、手按疼痛部位,实在不行停止运动
口服减痉挛药物(阿托品、十滴水)。
7.半月瓣症
原因:半月瓣症一般由过度膝部动作、跑
步,造成的,半月瓣症常会有"咔"的响声。
预防:减少过多的膝部动作、减少转体、
跳等的撞击动作,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
8.腰肌劳损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如:仰卧起坐时不
屈腿),急于求成运动而疲劳损伤
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不急于求成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9.颈椎疾病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如:仰卧起坐时不
抱颈),颈部运动过多而疲劳损伤
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颈部运动不
要过多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澡。
10.胫骨膜炎
表现:胫骨前骨膜与骨有剥离的感觉,产
生疲劳、酸痛。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地面不平等,小腿
的肌肉发展不平衡,突然的压力
预防: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如:不要长
时间的连续跳跃动作、上下踏板动作)
处理:注意全面锻炼、练习后要放松、休
息、按摩、热水洗,做伸展练习减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