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語句是必然的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分析語句是必然的

文字取材: 陶國障
分析語句︰紅屋是紅色的。
綜合語句︰香港有人口六百萬。
分析語句和綜合語句是一對比的區分,又簡稱
“析合區分”。分析語句就是分析地真的語句
。凡“原則上我們只要通過語句的內部分析,
而不需參考任何經驗的就可斷定它的真假值”
的語句。
例如以下的語句︰
紅屋是紅色的
王老五是未結婚的男性。
今天下雨並且今天沒有下雨。
我們暸解以上語句的內容就會知道它們的真假值。
“紅屋是紅色的”和“王老五是未婚的男性”一定是
真的,因為語句中的主詞︰“紅屋”、“王老五”已
經包含著它們的謂詞︰“紅色的”、“未結婚的男
性”,因此不假待於經驗的考察,直接透過語句內部
的內容就可決定它們的真值。至於“今天下雨並且今
天沒有下雨”,它是必然地假的,因為語句自相矛盾。
凡矛盾句都是必然地假句,所以也不需倚待經驗的考
察也知道它必然是假的。
依以上的解釋,分析語句精確地可區分為三類︰
主謂式的分析語句,例如︰紅屋是紅色的。
重語複句式的分析語句,例如︰王老五即是未結婚的
男性。
矛盾式的分析語句,例如︰今天下雨並且今天不下雨。
它們同屬於分析語句,是因為語句的值都是必然的。
另一類語句稱為綜合語句。綜合語句是“不能僅
僅透過語句內部的分析來決定它的真假值”,即
“需透過經驗的觀察從而驗證它的真假值”的句
子,例如以下的語句︰
太陽從東方昇起。
人是會死的。
香港有人口一千萬。
前兩者我們稱為綜合地真的語句,我們透過經驗
考察知道這語句所表達的內容,符合客觀世界的
事態,所以是經過經驗考察然後知道它們是真的。
“香港有人口一千萬”是綜合地假的語句,因為
語句所陳述的內容並不符合香港的人口情況。
析合區分主要是對應著我們的知識樣態。人
類的知識有些是涉及經驗,有些是不涉及經
驗的。凡涉及經驗的知識,用語句表現出來
就是綜合語句。另一些不涉及經驗的知識則
是由我們的理性內部推演而成,不假待於外
在的經驗世界,例如數學﹑幾何學或者邏輯
命題的推論只是理性內部的推演,透過一種
“重語複句”(Tautology) 的方式推演而成。
所謂“重語複句”就是語句內部的演繹,不
增加任何新的內容。
總括分析語句與綜合語句的分別,我們可以得出三種
對立的性質︰
一﹑分析語句是先驗的 (a priori) 而綜合語句則是後
驗的 (posteriori)。
分析語句的真假值既然不需要倚待經驗考察來決定它
的真假值,所以它的真假值是獨立於經驗。“紅屋是
紅色的”的語句中“紅屋”和“紅色的”雖然涉及經
驗,但單單就它的語法結構來看,此語句其實符合
“AB是 A”的形式結構。我們從AB的主詞自然可以
分析出A或B的知識,所以不須倚待經驗,我們稱之為
先驗。綜合語句中的主詞並非包含著它的謂詞,所以
我們要知道主詞和謂詞連結後的關係是真或是假的,
就必須倚待經驗的考查,我們稱之為後驗。
二﹑分析語句是必然的 (necessary),而綜合語句是適
然的(contingent)。
分析語句透過語句內部的分析就可知道語句的真假
值。這種真假值是必然地真或者必然地假。
相對而言,綜合語句的真假值卻不是必然的,因為
它的真假值不是由語句內部所決定,而是需要參考
經驗事實,而經驗事實是透過歸納的方式綜合為我
們的經驗知識。這種經驗知識只能概然地真而不能
必然地真 (參考下文),所以經驗知識所表現出來的
綜合語句也沒有辦法說得上必然地真,只是適然地
真。所謂適然地真是指暫時地真﹑偶然地真。
分析語句︰紅屋是紅色的。
綜合語句︰香港有人口六百萬。
分析語句和綜合語句是一對比的區分,又簡稱“
析合區分”。分析語句就是分析地真的語句。凡
“原則上我們只要通過語句的內部分析,而不需
參考任何經驗的就可斷定它的真假值”的語句。
三﹑分析語句是沒有實質內容的,而綜合語句
則對世界有所說。
分析語句不是對世界有所陳說,它只是理性內
部的推演運轉,所以我們稱這種運轉為“重語
複句”。例如“紅屋是紅色的”,它並不告訴
我們有關“紅屋”的經驗資料,它只著重陳述
出“AB是 A”的語法結構,這語法結構純粹是
一種形式,沒所謂實質的經驗內容。
在綜合語句中,它的謂詞的內容是超出了
主詞,那超出的部分就是對世界有所說。
例如“香港有人口六百萬”“人口六百萬
”(謂詞) 的知識內容並不能從“香港”這
主詞中分析出來,而必須從實際的事態中
驗證。語句內容的驗證既涉及經驗世界,
就必須對經驗世界有所陳述,所以就有了
實質的內容。
應用邏輯概念
亞里土多德開創邏輯學,後來在中古時代有所發展
,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稱為傳統邏輯,或者
工具學。傳統邏輯是以概念論開始,認為概念是思
考反省之基礎。由概念進至命題,乃至推論,層次
井然。近代分析哲學學派,或者語言哲學學派著重
對語言之分析,以語言問題才是知識論的首要問題
,思考方法無異為語言分析。雖然分析學派對分析
問題﹑釐清語意,有所貢獻;但分析的結果是破而
無立,對道德﹑藝術,乃至宗教等價值領域,皆無
正面的安立,實為可惜。
我們認為思考方法不應等值為分析哲學
。雖然,思考方法可借鑑於分析哲學,
但仍應有自己確定的範圍。傳統邏輯對
思考的訓練有顯著的效益,雖然近代符
號邏輯發展迅速,仍不能代替其應用性
,故此我們仍然贊成以傳統邏輯的規模
,作思考訓練。
形式邏輯分為傳統邏輯和符號邏輯。
傳統邏輯就是亞里士多德所創立之邏輯,其中著重推
論關係,內中的邏輯推論分為間接推論和直接推論。
間接推論就是三段論﹑假然推論及析取推論等,而直
接推論則是 AEIO 命題間的換質與換位。
至於符號邏輯,則是近代邏輯的飛躍發展,其高度抽
象而精密的形式推演,較傳統邏輯進步甚多。符號邏
輯的體系甚多,但總其發展,大體不過三個系統︰一
是邏輯代數 (algebra of logic),二是羅素的真值涵蘊
系統 (truth – functional logic),三是路易士的嚴格
涵蘊系統 (system of strict implication)。
傳統邏輯與符號邏輯各有難易。傳統邏輯因為
著重應用,故較多牽連,頭緒多,所以難。符
號邏輯比較單純,僅是形式符號間的推演,但
由於它的形式化,與實際相隔較遠,所以不習
慣於抽象思考的,又覺其難。近人都喜歡直接
從符號邏輯入手,好像傳統邏輯再無價值,實
有偏廢。就思考訓練的效益而言,仍應先暸解
傳統邏輯,然後可以終始條理,步步落實。
本書引介的邏輯應用概念,作用是輔助
我們在思考中,釐清主要的邏輯概念,
辨明問題的關鍵論點,達到思考方法的
第一步要求。其中邏輯概念的收集,不
可能窮盡完整,實在也不需要完整化,
大家可以舉一反三,發揮思考的靈活性。
本書沒有介紹方法論﹑形式邏輯和謬誤
分析,原因是這方面的著述甚多,甚易
找到,故無須重複。
邏輯是什麼﹖
邏輯是譯白 (logic) 這個字,原本有語言﹑規律等
意義,現代則引伸為規律﹑條理或者方法的意思,
不過這些都不是邏輯的基本意義。邏輯主要是研
究論證的推演關係,嚴格一些說是考察論證的對
確性,而對確性 (validity) 是一些邏輯性質和邏輯
關係,表示論證中的前提涵蘊著結論。
邏輯是先驗的,表示獨立於經驗,它只是研究論
證間的推演形式關係,而不涉及任何經驗內容。
由於許多書本專門討論傳統邏輯和符號邏輯,所
以我們不打算引介邏輯的推論形式,只從語理分
析的角度,引介開始一些時常應用到的邏輯概念。
邏輯中的應用概念,大都與日常生活的思考分析
有關。例如“可能性”﹑“概然性”﹑“必要條
件”﹑“充分條件”等等,在日常的思考論辯中
都會使用到。不過日常的使用,往往有欠精確。
比如我們說︰“我可能會升職。”其中的“可能”
就相當含糊;究竟是邏輯上的可能性,還是事實
上的概然性呢﹖
因此,邏輯的應用概念,著重釐清這些日常用語
的界限,作為開發精確思考的預備。
推論︰A大於B,B大於C,∴ A大於C。
推理︰一個人在森林迷路,飢寒交迫,於是他想
找些果子充飢。有些果子的顏色非常鮮艷,另一
些顏色則比較暗淡,於是他訴諸過去的經驗,知
道顏色鮮艷的果子較有可能有毒性,所以他選擇
了顏色暗淡的果子來吃。
邏輯是講求推論,而日常生活中,則講求推理以
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將推理和推論小心分開
活動過程。
邏輯所研究的是推論的對確與否,推論是前提
過渡至結論的演繹關係,所以本身不涉及任何
經驗內容,純粹是形式性的,例如︰A 大於 B
,B 大於 C,因此推論出 A 大於 C,就是一個
形式的論證,至於A ﹑B 或 C 的內容是什麼,
不是我們關心的對象。
而推理則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作用是思考或
者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在具體的思考活動中
,往往是憑著直覺﹑信念或者本未倒置,夾雜
著與問題不相干的心理成素,所以推論是一種
精確的形式推演過程,而推理則是涉及經驗概
念的心理。
必要條件︰沒有空氣,則人不能生存。
充分條件︰有漢堡包就能夠吃飽。
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是傳統邏輯講求命題的主謂關係而
引生出的。
傳統邏輯將命題分為A﹑E﹑I﹑O四類。每種命題都是由
主詞和謂詞構成。例如A命題中“凡人會死”,“人”
就是主詞,“會死”就是謂詞,如果僅從命題的外延方
面考慮主詞和謂詞,在類的層面是否包含和不包含的關
係,就可以得出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來。
本來這種關係一共有八種,但在日常生活中有
效運用的只有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所以我們
在此只介紹此兩種。
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亦可以表述事物之間的因
果性,假如有 AB 兩項事件,它們是有因果關
係的,我們就可以把它們區分為必要和充分的
關係。
所謂必要的關係,A 不成立則跟著 B 亦不成立。
至於充分關係,即,A 成立,B 跟著成立。
為著方便我們記憶,我們將它們化成簡易
的口訣︰
必要條件︰無 A 則無 B。
充分條件︰有 A 則有 B。
只要我們記著這些口訣,就很容易在應用
中活學活用。
我們試考察以下一些例子,分析它們是必
要條件或充分條件。
例一︰空氣是生存的什麼條件﹖
我們首先考慮有了空氣就可以生存嗎﹖答案
是不﹗因為僅僅有空氣而沒有食物﹑陽光﹑
水,我們仍不能夠生存。所以空氣不是生存
的充分條件。再換一個角度,沒有空氣我們
會否就不能生存呢﹗答案是對的,因為人類
沒有空氣 (指一般成分的大氣),人就不能夠
生存。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空氣是
生存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例二︰吃漢堡包是吃飽的什麼條件﹖
我們首先考察沒有漢堡包就會否不能吃飽 (沒
有 A 就沒有 B) 呢﹖答案是不。因為我們沒有
漢堡包吃,可以吃飯﹑意粉或其他食物,所以
漢堡包不是吃飽的必要條件。再換一個角度,
有漢堡包就能夠吃飽嗎﹖答案是對的。漢堡包
當然可以充分地令我們吃飽。
所以漢堡包是吃飽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
我們應該留意,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頂目必須採取
一般意義 (general sense),而不能採取特殊的癖義。例
如“空氣”是指一般正常大氣下的空氣成分,而非氮
氣或者氫氣,否則不能說空氣是生存的必要條件。漢
堡包也是指我們能在快餐店所能買的食物,而不是塑
膠玩具的漢堡包或特別細小的漢堡包。
假如大家明白如何分辨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試考察
以下各例子。
水是滅火的什麼條件﹖
紙是書寫的什麼條件﹖
電力是煮飯的什麼條件﹖
假如 A 成立則 B 成立。而且 B 成立則 A 成立,
這種情況我們稱為充分而必要條件。例︰合法車
牌是合法駕駛的充分而必要條件。因為合法車牌
就可以駕駛,而沒有合法的車牌就不可以合法地
駕駛。
技術上可能︰人類將於2001年登陸火星。
技術上不可能︰還沒有人在8秒內跑完一百公尺。
原則上可能︰設計一艘超光速太空船。
原則上不可能︰劃出一個圓的三角形。
邏輯上的可能性,就是原則上的可能性。其定
義是︰“並不矛盾”。只要一件事情不違反邏
輯規律的話,則它總是不矛盾,因而是可能的
。比如設計一艘超光速的太空船,並不是邏輯
地不可能,因為這並不矛盾。不過,邏輯上的
可能性,只是我們純粹思辨的構造,因此不涉
及具體的現實情況。在現實的世界中,一些事
情是很有機會發生,而另一些事情卻絕少發生
,我們如何分判它們呢﹖
“原則上可能”與“技術上可能”就是用來分別
純粹思辨和現實境況的可能性,凡是純粹思辨構
想的可能性,稱之為“原則上可能”或者“原則
上不可能”。這種可能性只訴諸矛盾原則。至於
在現實上能夠實現的稱為“技術上可能”;而仍
未能夠實現的則稱之為“技術上不可能”。凡是
技術上可能的,是指人類所掌握的技術與方法所
在可實現的範圍之內,而技術上不可能則反是。
比如登陸月球一事,我們已經掌握了科技技術,
並且登陸了月球,所以技術上可能的。但愛滋病
的免疫問題,則尚未辦到,因此愛滋病的免疫在
當前來說,是技術上不可能的。
至於“原則上的可能性”,我們通常從反面界定
這種可能性。一件事情的實現如果不違反矛盾的話,
則它是原則上可能的。原則上可能的就是邏輯上可
能的。比如設計一套隱形裝備,到目前仍是技術上
不可能;不過從邏輯的角度考慮,此事情的可能性
並不矛盾,所以就是原則上可能的。
反之,要求我們理解︰“這是粉筆並且這不是粉筆
”,就不是原則上可能的,因為這是矛盾的。凡矛
盾的,都是不能理解的。當然,原則上可能的,技
術上不一定可能。而凡是原則上的不可能的,一定
是經驗上不可能,經驗上不可能的,一定是技術上
不可能的。在技術上可能的層面,我們用“概然性
”來估量其可能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