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減廢(Reduce)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6. 減廢(Reduce)

湯建業 (6B)
2006年
都市固體廢物的來源
• 家居-包括住戶及各類院舍。由住宅大廈、公共垃圾桶、
街道、本港海域及郊野公園收集的廢物亦列入家居廢物。
• 商業-包括商店、食肆、酒店、辦公室及私人屋苑街
市。
• 工業-涵蓋所有工業活動產生的廢物,但不包括建築及
化工活動產生的廢物。
香港堆填的利與弊
好處:方便快捷。因大部份廢物都未經分類,
便運去堆填區,可節省分類時間。
壞處: 出現堆填土地枯竭的問題 。
垃圾在腐爛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及氯化
氫氣,導致空氣污染 。
垃圾滲出的液體對堆填區附近的水系
如溝渠、河川、地下水、海洋造成污染 。
用完即棄的消費文化
• 香港的廢物量隨著經濟的起飛而每年持續
遞增。人們的經濟條件提高,消費購物成
為生活的一部份 。
• 市民大量購買和使用即用即棄的木筷,餐
具,反映市民日漸注目衛生。
• 膠袋和紙張佔了家居廢物極大比例,這反
映香港人的生活模式首要講求方便。
如何減少廢物的產生
• 使用較少物品甚或避免使用某些物料
• 接受處理香港廢物所須要的財務負擔,並
願意承擔廢物處置的費用 透過「生產者責
任計劃」推動商界參與,促進源頭回收及
減少廢物
• 透過廢物分類這簡單的步驟,將廢物分為
可再用物料及必須棄置的物料
• 透過再用、回收和循環再造,以及使用廢
物處理技術,減低香港堆填區的負荷。
市民的責任
• 選購一些包裝較簡單的產品
• 減少購買以用完即棄盛器裝載的外賣食物
• 改用耐用的餐具,避免使用發泡膠盒、紙杯及軟木
筷子等餐具
• 使用充電池取代一般不可充電電池,並回收廢充電
池
• 將自己不用的玩具、衣物,送給慈善團體或有需要
的人,以免浪費
• 減少使用膠袋
• 節約用紙。
• 還有自備循環再用的購物袋
• 而棄置的廢紙、金屬及塑膠則應分類回收
• 舊書簿送往循環再造
工商界的責任
•
•
•
•
避免產生廢物和減少廢物量
收集可回收的物料,循環再造
選購或生產含再造物料的產品
食物製造商、食肆要減少使用即棄性
容器和餐具
• 如無法避免使用即棄性容器,可以考
慮採用可降解容器
社區的責任
• 應為居民提供廢物分類回收筒
• 回收筒按顏色分類,藍色收集廢紙、黃色
收集鋁罐、啡色收集塑膠樽。
• 應在每套回收筒旁放置垃圾筒,讓居民能
同時把不能回收的垃圾放進垃圾筒。
• 在當眼處張貼海報,宣傳廢物分類的訊息。
• 定時收集回收筒內的可再造物料,以避免
回收筒滿溢。
• 保持回收筒清潔衛生及正常運作
政府的角色
• 政府應進一步鼓勵固體廢物回收及再造
• 立法執行「生產者責任計劃」
• 政府應物色其他廢物處理方法,減少棄置
於堆填區的固體廢物量。
• 政府應立法直接徵收都市固體廢物處理費,
鼓勵家庭住戶及商界減少廢物量。
• 政府應檢討現行的廢物管理機制。
廢物再循環的重要性
•
•
•
•
•
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產生的污染
降低資源損耗率
降低對堆填區的需求
降低對廢物處理的初始成本和營運成本
通過再循環活動,令市民認識妥善棄置廢物,
節省天然資源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香港的廢物循環
• 主要分類包括紙張,塑膠和金屬
• 其他則有玻璃,木材,輪胎和紡織品
• 香港的廢物循環己達成相當高的發展,
回收的物料主要用於出口,如廢紙,鋁罐
和其他形式的金屬。
政府努力的成果
• 成立減少廢物委員會,由商業團體,環保組織,學者
及環保專家組成,旨尋求在減少本港廢物生產量的
良策。
• 食物環境衛生署以及康樂文化事務署在大約200
個公共場所設立回收箱,回收廢紙,鋁罐和膠樽。
• 漁濃自然護理署在超過100個郊野公園,設立大約
300個回收桶,回收鋁罐,膠樽。
• 為本地回收再造業提供支援,以業界可負擔的租金
價格,批出合適土地供建設廢物回收再造廠之用。
香港推行廢物循環的限制
• 廢物回收及處理的費用高昂
• 香港以小型住宅單位為主,對廢物回收存有
很大限制
• 有些回收物料如輪胎,紡織品,玻璃等價錢便
宜,市場需求低,限制了回收再造業的發展
• 公眾的環保意識不高
• 有關減少廢物產生的提倡仍不足夠
香港應實行廢物收費
•
•
•
•
•
•
符合「污染者自付」原則
長遠而言可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可創造直接的經濟誘因去避免和減少廢物。
改變市民棄置廢物的習慣 ,仔細思考如何避免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我們必須承擔責任, 避免和減少都市固體廢物,為香港的環境盡一分力
現有堆填區空間將於未來6至10年內飽和 ,實行收費可減少棄置於堆填
區的固體廢物量 ,延長堆填區的使用壽命。
• 堆填區營運費高昂,2004年便達到4.32億元 ,實行廢物收費可減少政府
財政負擔
• 堆填區棄置禁令則可防止有價值、可回收及不穩定的都市固體廢物進
入堆填區,減輕長遠的環境負擔
• 生產者責任計劃強調分擔責任,創造更大誘因促使公眾回收廢物循環
再造,為本地回收業注入活力,使業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