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風景名勝簡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台灣各風景名勝簡介

台灣各風景名勝簡介
導遊 賴延昌 (LAI YEN CHANG )
連絡電話:0916906532
TAIPEI 101 TOWER, 樓高101層,總高
度為508公尺,佔地面積為9,159坪
(30,278平方公尺),樓地板總面積高達
114,659坪。包含辦公大樓、購物中心和
觀景台三大部份,並於2004年經世界高
樓協會認證為「世界最高建築物」、
「世界最高使用樓層」以及「世界最高
屋頂高度」等世界紀錄。
台北101大樓由國際建築名師李祖原精心
設計構思,並且將中國風水的元素納入
大樓外觀設計中。造型呈向上開展之花
開富貴狀,同時以每八層樓自成一個結
構單元為一斗(日進斗金,聚寶之意),
共有八個斗,符合中國人的吉祥數字
「八八」(發發)之意,大樓外觀層層
相疊,宛如勁竹柔韌有餘,節節高昇。
由日本TOSHIBA設計製造,名列金氏紀錄,
世界最快速的兩部流線型恆壓車廂電梯,每分
鐘速度高達1010公尺,相當於時速60公里,
僅僅37秒就可從五樓直達382.2公尺高的89樓
觀景台。
台北101大樓的風阻尼器一共設置三座,其中
世界上最大、最重,也是唯一外露、開放參觀
的風阻尼器,位於89樓觀景台內,其直徑5.5
公尺,由41層12.5公分厚的鋼板焊接而成,本
體淨重660公噸,造價一億三千兩百萬元。另
兩座裝置於尖塔中間。
士林官邸由福林入口進入,首先映入眼
簾的,即是一片整建後綠意盎然的草皮,
其周圍列植有細葉欖仁、大王椰子、龍
柏及左右對稱花壇,進入園區後即可看
到塗上墨綠色油漆的老總統座車專用停
車場、以及警衛人員的營房。正館是為
老總統夫婦居住20餘年的兩層樓公館,
是士林官邸最核心的一棟建築,亦是最
具神秘感的建築物。由於暫未對外開放,
因此遊客僅能隔著圍籬看到正館外觀,
藉以想像一下老總統與夫人居住其間的
情景。在屋外庭園精心佈置各種奇花異
卉,有假山、有噴泉、有池塘,環境清
靜優雅,是為老總統於國家政事之餘,
餵魚自娛、靜思的地方。
凱歌堂興建於民國1949年,是棟
外觀樸實無華,內部陳設簡單的
建築,是過去老總統夫婦作禮拜
的地方,由周聯華牧師主持禮拜
至今,前面首排有四個位子就是
蔣公與夫人和重要外賓的坐位。
當年參加禮拜者,均是黨政要員
及重要國外貴賓,現在仍來作禮
拜者有孫運璿夫婦等。為開放給
更多市民使用,由台北市政府民
政局舉辦的市民聯合婚禮,亦多
假凱歌堂舉行。
玫瑰園區,設栽植畦70多個,種有20種玫瑰品種,3,000多
株,盛開期在每年的3月至5月間,縯紛的色彩,襲人的香氣
是蔣夫人以前最喜歡散步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在每畦兩端,
種有老總統最愛的梅花,象徵夫婦兩人相隨之意。
西式庭園係以噴水池為中心,花壇、樹籬、園路均成左右幾
何型對稱,園區內種植有各種美麗花卉及優型樹,是為巴洛
克風格的庭園。中式庭園在西式庭園西側,是民國55年為慶
祝老總統80歲生日而建造的;有假山泉石、曲池及拱橋,靠
南端有個八角型涼亭,全區以曲折小徑貫穿,小徑通幽,恰
與西式庭園成對比。
蔣中正於1975年4月5日逝世後,行政院於當
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籌建
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北市杭州南路以西、
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
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對外徵件。經徵件
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的設計者楊卓
成的設計,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破土、
1977年11月動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並
於4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4月5日起對外開放
參觀。配合開館工作,行政院於1980年3月1
日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籌備處」,7月1日
正式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台北
市政府。
1986年,中正紀念堂改隸教育部管理,並完成組織
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民主進步黨執政期間,教育部在2007年3月2日將國
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改制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
館」,但此舉引發合法與否的爭議。中國國民黨於
2008年5月20日重新執政後,行政院在2008年8月
21日的院會中,正式通過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
館組織規程》,並於同日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
處的組織編制,中正紀念堂的法定地位再次恢復。
中正紀念堂園區全區面積達250,000平方公尺,除
了高70公尺的主建築外,還有國家戲劇院、國家音
樂廳(合稱「兩廳院」),以及主建築前的瞻仰大
道、中央藝文廣場(亦稱自由廣場)、園區環外迴
廊、中式庭園(光華池及雲漢池)等。
中正紀念堂設計時,即隱含豐富的象徵語彙。外表
以藍、白2色為主,象徵中華民國國徽中的「青天白
日」,紀念堂平面為方形格局,象徵蔣中正的「中
正」,坐東面西,遙望大陸。仿效北京天壇的流璃
瓦八角攢尖頂代表八德,而隱藏其中的人形象徵天
人合一。紀念堂正面共有花崗石84階、大廳階梯5
階,合計89階,表示蔣中正享年89歲。台階中間為
中華民國國徽圖案的「御路」,在中國傳統建築上,
只用於宮殿或廟堂。正堂上層青銅大門高16公尺,
重達75噸,其上則有大型藻井,其中為青天白日十
二道光芒的國徽。蔣中正銅像位於正堂後方,高達
6.3公尺,重21.25噸。銅像後方牆壁則懸掛有「民
主、倫理、科學」字樣,以及「生活的目的在於增
進全體人類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
繼起之生命」等等的蔣中正生前語錄。過去曾有三
軍儀仗隊常態守護,而每整點的交接,亦為重要景
點之一。
中正紀念堂牌樓,面對中山南路及國家圖書館(前身
為國立中央圖書館),高30公尺,是台北市區內最大
的牌樓。牌樓之上的牌匾題字原為「大中至正」,故
此牌樓也被稱為「大中至正門」;2007年12月8日之
後,被更換為「自由廣場」四字。牌匾更換期間,曾
引發反對者與支持者的對峙與衝突。該牌坊規制是
「五間六柱十一樓」規格,與古代帝王陵寢前「神路」
建築的牌樓相同,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最高等級,氣
勢磅礡。每逢國家慶典,牌樓前都會擺設數十幅大型
中華民國國旗。昔日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為歐
陽詢體,由秦孝儀指定,出處是王陽明的傳習錄:
「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由於未落款,官方也從未
說明出處,二十多年來民眾皆不知為何人所題,甚至
謠傳為蔣中正親筆。
直至2007年牌樓存廢爭議時,書法家楊家麟
出面表示原字係由棍棒、鐵絲縛以麻繩沾紅
土水而寫成。而當時召募書法家時即規定需
以歐陽體書寫、不得落款,且需配合八卦時
辰當場揮毫。「大忠門」、「大孝門」等亦
出其手。2007年12月7日,在民進黨政府的
主導之下,「大中至正」四字一一卸除。
2007年12月8日,改由新鑄的為王羲之體
「自由廣場」四字取代。台灣民主紀念館在
2008年8月21日被撤除後,牌樓之上的牌匾
題字是否將再改回「大中至正」四字則尚無
定見。
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因應戰禍而
於1949年後陸續將華夏文物運至台灣,中華
民國政府亦於1965年在台灣士林外雙溪成立
新址,也就是現今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址,同
時,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國立故宮博物
院外雙溪新館館設也定名為『中山博物院』,
國際上通常另稱國立故宮博物院為台北故宮,
以與位於中國的北京故宮區別。
目前國立故宮博物院總共館藏約65萬餘件文
物,館內收藏品除了原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
外也包括1933年在中國南京成立的中央博物
館文物,此外更包括館方遷台後自行購置與
受贈的文物。
台北故宮整體院區以中國宮殿式建築建造,
左右兩旁為中國式庭園造景『至德園』、
『至善園』,另設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目前故宮博物院主要展覽區分別為第一展覽
區(正館)與第二展覽區(圖書文獻大樓),
分別用以展覽國內、外常展與特展,希望大
家可以親臨故宮體驗一場文化與藝文的典藏
之旅。
1970年代的國父紀念館,館內湖區面積比現
在大。國父紀念館園區被忠孝東路、仁愛路、
光復南路與逸仙路所包圍。該地在日治時代
被預定作為公園用地,為眾多臺北市戰前規
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為紀念孫文之偉大
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中華民
國政府於1964年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1965
年,蔣中正總統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經
公開徵圖,由名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之圖樣
獲得入選,後又在外型上加強中國建築的特
色而修正設計。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全
部面積共三萬五千坪。1975年蔣中正病逝,
喪禮在此舉行。
國父紀念館原先是隸屬於臺北市政府,1986
年七月改隸教育部,併合並臺灣第一位女建
築師修澤蘭設計的位於陽明山的中山樓,機
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名為“國
立國父紀念館”。國父紀念館的本體建築為
唐朝風格,線條簡鏈,結合傳統與現代。主
要特色為其飛簷,與正面入口。該本體建築
未完全仿古,例如並未採用斗拱,以小梁取
代簷椽。屋頂也放棄傳統瓦頂,而使用釉面。
該建築曾獲美國教育部“最佳建築獎”獎勵。
2005年在臺北市政府舉辦之市民票選“北市
十大建築”活動中,獲選第六名。前五名是
臺北101大樓(民營)、美麗華摩天輪(民
營)、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總統府。
 入口大廳的國父銅像,本體高5.8米,總高8.9米,
重16.7噸,為美術家陳一帆教授作品。銅像前方由
國軍“三軍儀隊”站崗保衛,每小時執行衛兵交接
儀式,成為臺北觀光的重要景觀,近年來中國大陸
人士來台交流,多安排臺北故宮博物院與此地參觀。
由於當年設計材料老化等因素,該館本體建築屋頂
長年有漏水問題。近年臺灣政府投下鉅資招標,以
樹脂塗料改善,漏水問題得以解決,且得以試行
“屋頂雨水收集再利用”計畫。
國父紀念館內除了中山藝廊外,主要廳室為
大會堂。大會堂面積2,800平米,座席35排共
2,600席。在臺北小巨蛋完工前,是北市最大
室內集會場所。中正紀念堂的國家戲劇院與
國家音樂廳完工前,大會堂為國內最大型的
室內國家級表演場地。場地座位有35排,
2,572席,提供各界人士及演藝團體演出高水
準的芭蕾舞、戲劇、音樂等節目;並做為重
要慶期及大型頒獎典禮之用。臺灣電視電影
最高榮譽金鐘獎與金馬獎頒獎晚會曾多次在
此舉行。直到今日,大會堂仍時常接受民間
進行戲劇、音樂等表演活動。
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
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
由於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
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
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
狀岩、壺穴、溶蝕盤等綿延
羅列的奇特景觀。風景區分
三大區:第一區女王頭、仙
女鞋、乳石等,第二區豆腐
岩、龍頭石等
風景區分三大區:第一區女王頭、仙女鞋、
乳石等,第二區豆腐岩、龍頭石等,第三區
海蝕壺穴、海狗石等,適合作地質教學的田
野調查課程。
林添楨塑像是紀念其當年捨身救人的英勇事
蹟。野柳風景區隸屬於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
風景區,有提供義務解說員,免費為遊客提
供知性導覽解說服務,需事先預約,詳情請
洽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如果你到台北玩,就一定不能錯過台北的西門町!!
自從日本人治台時期以來,西門町就已被列為全台
灣最熱門的娛樂地點。不管老少,人人只要一有空,
就一定會來到西門町 吃熱呼呼的阿宗麵線,喝道
地的珍珠奶茶,玩盡所有的大頭貼機,和樂於各樣
各式的購物享受!在不同文化下的影響,西門町融
合了日式,美式,中式的風格,聚集了五花八門的
店面,也因此吸引各各新鮮人類的到來。
這裡有適合走龐克調調的年輕人的紋身街,有吸
引小孩子的可愛精品萬年大樓,喜愛紅包場的中
年人士,和家家戶戶都必看的電影戲院!擁擠在
人潮裡,你會看到所有台灣最道地最有名的小吃
攤位!滷味,牛肉麵,鹹酥雞,糖葫蘆...玲瑯滿
目,讓你不僅品嚐視覺餐宴,肚子也要填的滿滿
的!西門町已化為年輕人表現自我風格的中心。
在這你可看到各種有形有色的穿著,從夢幻
cosplay到獨特的街頭舞者。只要你看到
的,路旁的商店,就一定會有賣!不只這些,週
末期間你也有機會看到一些亞洲最紅的明星宣傳
活動!不管人,事,地,西門町都是全台灣最流
行之焦點,千萬不能錯過!
日月潭是由玉山和阿里
山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
被譽為臺灣的“天池",
湖面周圍三十三公里,以
拉魯島(光華島)為界,北
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
如月鉤,故而得名,它海拔
748公尺,水深24-30米,
水域面積達827公頃,
環湖一周約28公里,為臺
灣最大的"半人工"湖泊
(因為發電需要),比杭
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
日月潭除了優美的景色,日月潭還擁有三件“世界之小”,
這裏的拉魯島(舊稱光華島)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只有8平方公
尺;島上本來有個月老廟現移到附近的龍鳳宮,周圍景點還包
括文武廟(供奉關聖帝君與孔子)慈恩塔(蔣介石為了紀念母親
王太夫人所建。建於海拔954米的山上,塔頂正好是海拔
1000米。可由此覽日月潭全景)玄光寺(民國44年,從日本迎唐
代高僧玄奘的舍利子暫放,後來民國54玄奘寺落成才移過去)
這裏的邵族人是高山族中人數最少的一支,只有283人,(台
灣原住民最少的一族)此外日月潭還擁有世界上最小的燈塔,
它只有4米高。
為了保留拉魯島的原始生態,該島不允許遊客登島。
只能在旁邊的浮木棧道行走.如果男生與邵族女生通
婚的話生一個小孩,政府補助6萬元,日月潭盛產兩種
魚,奇力魚與曲腰魚(蔣介石很喜歡吃故又稱總統魚).
拉魯島周圍可以看到許多的浮田(也可以種些蔬菜),
奇力魚都會在浮田底部產卵在日月潭周圍還可以看
到很多船屋,門前還有傳統的四手網,現在也有出租供
遊客住宿,捕魚方法就是晚上將網子的四個角沉入水
中(網的中間有個燈火用來吸引魚兒靠近)
奇力魚與邵族的關係,一如飛魚之於雅美族,
牠們是邵族人重要食物來源,主要捕獲季節
為春夏二季,進入秋冬後,奇力魚因躲入較
深水域較難捕抓。由於體積不大,一般以油
炸做法最普遍,是日月潭地區各飯店的一道
名菜;而邵族人主要用來鹽漬,成為傳統小吃。
「水沙連」一名的由來乃係分佈於彰化地方
山邊的平埔原住民 Arikun,對該方面內山生
番之地稱 Tualihen或 Soalian,〈早期,它泛
指內山原住民棲息地的意思〉,譯音為「沙
連」。該地因有日月潭之湖水,而加添「水」
字,而稱之。
 中台禪寺位於南投縣埔
里鎮一新里,由惟覺老
和尚住持,於民國83年
創建,目前在全省有80
多家分院,並且定期舉
辦神修活動;中台禪寺
規模龐大外觀融中西工
法,寺頂高聳壯觀,更
是讓信眾們讚嘆,中台
禪寺整個新建築乍看下
彷佛金字塔形態,實為
佛教建築另一鉅作。
中台禪寺自民國83年創建後,又於西元1994年至2000年開
始重新規劃改建,今日的中台禪寺建築外觀莊嚴宏偉,惟
覺老和尚與名建築師李祖原居士對於中台禪寺的建築內涵
融合了中西工法,並且運用『直了成佛』的頓悟法門『因
次第盡』的漸修精神,還有古代叢林的風格,將藝術、學
術、宗教和文化融為一體,卻不失禪宗的風格,令人為之
讚嘆;中台禪寺除了建築令人讚賞,硬體設備也相當完善,
有禪堂、四天王殿、菩薩殿、三世佛殿、講堂、知客室、
大寮、齋堂讓信眾參拜、使用。
四天王為守護佛法的神明,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及『北方多聞天
王』,神像手中分別拿著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
法器;四天王殿為中台禪寺主體的殿堂,『彌勒菩薩』供
奉於殿堂中央,彌勒菩薩的背後有身著甲冑、合掌擎劍的
『韋馱菩薩』,而四大天王像則分鎮在殿堂四周,神像皆
以山西黑花崗雕製;四天王像高度約12公尺,重達100多噸,
四天王的金剛嚴肅的眼神令人為之震懾。
中台禪寺的大雄寶殿位於主體建築
的二樓,從四天王殿直上階梯即可
到達,大雄寶殿即是佛教叢林道場
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一尊由印度紅
花崗岩雕琢而成的釋迦牟尼佛鎮坐
於殿堂中央,中台禪寺大雄寶殿整
體的空間設計以紅、灰為主色,侍
立兩旁的多聞阿難尊者與苦行迦葉
尊者代表著修行的精神。
中台禪寺的地藏殿供奉著大願地藏
王菩薩,神像以巴西白玉雕刻成,
坐於刻著六道圖相的蓮台,這六道
圖騰以浮雕呈現,整座背牆恭刻著
以噴砂電腦科技所浮雕完成的『地
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全文共計
10000多字,規模堪稱台灣最大,
實為令人驚嘆。
阿里山森林鐵路為台灣迄今僅有的兩條仍處
於營運狀態的高山森林鐵路之一(另一條是
太平山森林鐵路),完工於1914年,興建時主
要用途是輸送阿里山林場產出之木材。1963
年林場砍伐業務結束後,客運與觀光成為該
鐵路的主要功能。
其路線包括一條起點為嘉義市嘉義車站、終
點為嘉義縣阿里山鄉阿里山車站的主線,以
及眾多遍佈於阿里山區的木材搬運支線所構
成。今日開放客運的部分,包括主線、一條
早期搬運支線「眠月線」(921震災中損毀,
至今仍在維修中)及一條為方便遊客觀賞日
出而修築的「祝山線」。
<阿里山的日出>
祝山日出的地點與時間一年四季都不盡相同,
夏至的日出時間是約清晨5時,日出地點是郡
大山與秀姑巒山之間。冬至日出時間則是清
晨7時,地點在玉山主峰南側。春分與秋分的
日出時間是清晨6時,日出地點是秀姑巒山與
玉山北北峰之間
「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阿里山森林鐵路旁一
棵樹齡達到三千餘年的紅檜。該樹木為日本人
小笠原富二郎於1906年11月發現,被尊稱為
「神木」。發現時樹高53公尺,樹齡達三千年
以上,樹幹在距地面一公尺半高處的直徑是4公
尺66公分,樹幹接者地面處的週圍達23公尺,
材積達五百立方公尺,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
成為聞名中外的台灣地標之一。1997年7月1日,
神木本身因連日大雨,根部腐朽嚴重,一半的
樹身迸裂傾倒在森林鐵路上,壓壞了鐵軌。在
經過專家評估後,認為有安全之虞。1998年6
月29日,林務局正式放倒神木,阿里山神木也
因此走入歷史,傾倒的樹身就此橫置於原地,
成為遺蹟,供人瞻仰。
在阿里山神木傾倒之後,嘉
義縣政府及阿里山風景區管
理處整理出園區內38株神木
出來,開闢「巨木群棧道」,
以參觀阿里山神木群的新景
點,且在2006年9到11月間
進行網路票選活動,選出其
中位於香林國小旁的光武檜
為二代神木,並被當時的嘉
義縣長改名為「阿里山香林
神木」。位於阿里山森林遊
樂區慈雲寺旁,胸圍12.3公
尺、樹高45公尺、樹齡
2,300年
阿里山的櫻花1903年日本人在阿里山試種櫻花,
因為氣候合適,造就了阿里山櫻花的美景。每年2
至4月間是阿里山的賞花季。而阿里山地區內的櫻
花以吉野櫻數量最為龐大,多達1,900多株。其次
為台灣山櫻花,約1,780株,而八重櫻也有上千株。
以花期順序而言,阿里山的櫻花以台灣山櫻花花期
最早,從每年年初到3月間盛開,而3月起,千島
櫻開始盛開,而為數最多的吉野櫻自3月中旬起開
始綻放,3月底進入盛開期,而之後接著開花的是
富士櫻及八重櫻。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以沼平火車站為出發點,
經過姊妹潭、永結同心、受鎮宮(三月初三玄
天上帝生日前後,會有枯球螺紋蝶飛到神像
鬍鬚上,好像來跟神明祝壽)、千歲檜、香林
神木、樹靈塔、三代木、象鼻木,約2.6公里
俯瞰沼平公園在沼平車站旁,本來是阿里山中
正村居民建立的一個伐木村落,隨著遊客增長,
成為早期的商店街,然而1976年冬天發生森林
大火,燒掉了一百多戶民宅和整個沼平商圈
(故阿里山商店街後來搬到別處),之後由林
務局重新修整規劃出沼平公園。
沼平公園標高2274公尺,佔地廣大,種植許多
的高山植物,更是阿里山賞櫻景點中視野最遼
闊的地方。園內最高點可以遠眺阿里山山景,
園區內有一座梅園,栽植了許多櫻花種類,包
含吉野櫻、八重櫻、山櫻花,此外還有垂絲海
棠、山茶花、繡球花、森式杜鵑、黃馨...等其
他花種。
姊妹潭的是二個大小不同的相近湖泊,姐潭
湖區有一座以檜木為基座的相思亭,而姐妹
潭週圍有長180公尺的環潭步道。其名稱由來
是相傳有一對原住民姐妹同時愛上一名男子,
但因彼此不願傷害姐妹間的情誼,卻割捨不
下相思之情,因此兩姐妹分投姐潭及妹潭殉
情,故後人附會而稱之為姐妹潭。其中姊潭
約1600坪,妹潭約200坪,夏季為滿水期,
冬季則為枯水期。
三代木指的是一棵三代同株的
老樹所形成的奇景。第一代的
老紅檜生長了一千五百年之後
枯死,主幹橫陳於地表。經過
了兩百五十年之後,由於苔蘚
覆蓋樹幹表層,形成保濕面,
且倒塌後,上方的天空裸露,
提供充裕的陽光,使得第二代
種的樹苗得以在上面存活,藉
著枯樹為養分,生長茁莊。三
百年之後,第二代木經過漫長
的歲月榮枯演化,逐漸根老殼
空,再度萌發新苗,即為今日
所見的第三代木。
高山茶生長的地區以海拔1000~1500公尺為主,阿
里山鄉地區放眼望去,片片的茶園散布在群山之間,
茶與茶葉商店亦密佈在阿里山公路(台十八線公路)
兩旁,高山茶葉成為阿里山鄉及其接鄰的竹崎、番
路等鄉的主要山區作物。
阿里山高山茶主要散佈於嘉義縣阿里山山脈海拔
1000 公尺 ~1500 公尺之間和北回歸線 附近約五十
公里以內的山區,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
罩,平均日照短,導致茶樹芽葉所含兒茶素類等苦
澀成分降低,而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之
成分含量提高,且芽葉柔軟,葉肉厚,果膠質含量
高,因此高山茶具有色澤翠綠鮮豔,滋味甜美,香
氣淡雅,水色蜜綠顯黃及耐沖泡等特色。
<金萱茶、青心烏龍茶>
主產於隙頂、巃頭一帶。一般遊客認識的阿里山高山
茶,通常是指海拔一千公尺以上所產製的半球型茶葉,
市面上則俗稱為烏龍茶。高山上因氣候炎涼,早晚雲
霧籠罩,平均日照短,茶樹芽葉苦澀成份降低。在茶
湯裡便呈現甘味,充滿淡雅香氣,且耐沖泡。
隙頂地區是阿里山高山茶的主要產區。重要山頭隙
頂山,因而又名「茶林山」,原本即是原生茶樹林立
的地方。日據末年,嘉義農校勘察團行經隙頂,看見
茶林山佈滿原生茶樹,就曾召集當地士紳,研究推廣
種植蒔茶。
青心烏龍茶是一個極具有歷史,並且被廣泛
種植的品種。過去還有種仔、軟枝烏龍等別
名。金萱茶是台茶十二號系統代號2027,經
過四十多年的選育後,在1981年命名的新品
種。
<珠露茶>
「珠露」是阿里山石桌地區茶農為烏龍茶自創
的品牌,由於石桌位於海拔一千三百公尺左
右,經常雲霧瀰漫,十分適合茶葉生長,再
配合茶農精良的製茶手藝,珠露茶的品質普
遍受到好評,市價平均每台斤一千兩百元的
茶葉就已具有相當水準。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茶區
茶區
高度
茶種
=============================================
龍美、隙頂地區
1200
烏龍、金萱
石棹地區
1200-1500
珠露、金萱
奮起湖地區
1200-1500
珠露、金萱
樂野地區
1400
珠露、金萱
太和、樟樹湖地區
1200
烏龍、金萱
光華地區
1000
烏龍、金萱
梅山、太平地區
1000
烏龍、金萱
瑞里地區
1200
龍珠
達邦、里佳地區
1200
烏龍
豐山地區
1000
烏龍
山美地區
1000
烏龍
茶山地區
1200
烏龍
來吉地區
1000
烏龍
蓮池潭(舊稱蓮花潭)位於臺灣高雄市半屏山之南,
龜山之北,是高雄市左營區區內最大的湖泊,潭面
面積約42公頃,源於高屏溪。1686年鳳山知縣楊芳
聲建文廟時, 以蓮池潭為泮池,在池中栽植蓮花點
綴。每值炎夏,荷花盛開,清香四溢,乃有「蓮池
潭」之名,而「泮水荷香」列為鳳山八景之一。清
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再對
蓮池潭濬修。現因湖畔半屏山特殊造型與龍虎塔遠
近倒映水中,而以蓮潭夕照聞名。道光22年(1842
年),當時的知縣曹瑾與鄉紳鄭蘭等人,對蓮池潭
在加以擴建,並開闢圳路引潭水灌溉四周的農田千
餘甲,使興隆里成為豐衣足食的富裕之城。鳳山縣
志載:「 蓮池潭,在縣城興隆里北門外,潭修日廣,
荷花滿沼,香聞數里,今為文廟泮池。 」
鳳山縣采訪冊則記載:「 蓮花潭,舊志作蓮
池潭,俗稱蓮陂潭,在興隆里,縣西北十五
里,周十里許,中有活泉,為聖廟泮池;每
逢荷花盛開,香聞數里,昔人目為八景之一。
蓮花潭西岸廟宇林立,500公尺內擁有20餘座
寺廟,由北而南的景點分別有孔廟、北極玄
天上帝、啟明堂、春秋閣、五里亭、龍虎塔
等。而在2009年世界運動會,蓮池潭被獲選
為此次世運23個比賽場館之一,因此在2008
年起進行拷潭工程和周邊美化工程,將會進
行輕艇水球、滑水和龍舟比賽。
龍虎塔:塔高七層,潭水
上立有龍虎兩孿生閣樓,
樓前各有龍虎塑像,遊
客可以身為道,由龍口
進,虎口出,取其吉祥
之意。塔身與岸邊有九
曲橋銜接,與潭面相互
對應。龍塔內畫有中國
的二十四孝子插圖,虎
塔則畫有十二賢士及玉
皇大帝三十六宮將圖。
北極亭:供奉北極玄天上
帝,立在蓮池潭岸邊,
為左營元帝廟與豐榖宮
所有,號稱是東南亞最
高水上神像,相傳乃是
奉玄天上帝降旨乩童所
建。廟宇高72公尺,為
水泥灌漿塑製,手執的
七星寶劍長38.5公尺,
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入口處以峰壑及噴泉造
景襯托,以拱橋連接神
像,而祭祀道場及寺廟
辦公室就在神像座下。
春秋閣:建於民國42年(1953年),為兩
座中國宮殿式樓閣,春秋閣名稱取自春
閣及秋閣之合稱,各為四層八角,綠瓦
黃牆,宛如寶塔,古色古香的塔影倒映
水中。各有九曲橋相通,又稱「春秋御
閣」,係為紀念武聖關公而建。春秋閣
的前端有一尊騎龍觀音,地方相傳觀音
菩薩曾騎龍在雲端現身,指示信徒要依
其現身之形態建造聖像在春閣與秋閣之
間,故有現在的騎龍觀音聖像。
六合夜市的前身為大港埔夜市,原本為聚集
於台灣高雄市區大港埔空地上的小吃攤,興
起於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名列高
雄最具代表性的夜市。高雄市政府於1987年
起,每天傍晚六時至清晨二時規劃六合夜市
為行人徒步區,從此六合夜市開始邁入國際
知名的觀光夜市。六合夜市位於高雄市新興
區六合二路,範圍自中山路至自立路,全長
約380公尺,是高雄市東西橫貫、交通要道之
一,目前攤位超過170個,包括小吃、服飾及
各項娛樂攤位。六合夜市北接高雄火車站、
南臨中正商圈、東接婚紗業區、西有建國國
小學區,是高雄市區民眾品嚐小吃、宵夜的
聚集地。
1987年時規劃為夜間行人
徒步區,近年來高雄市市
政府更將自立路到中山路
之間的六合二路路段,以
彩色瀝青重新打造鋪面,
以區隔行人徒步區。六合
路知名小吃非常多,其中
不乏經營二、三十年的老
店,包括筒仔米糕、台南
擔仔麵為三十年的老字號,
而另外燒烤之家的煙燻烤
肉及民生街的濃厚青草茶
則是營業歷史超過四十年。
西子灣位於高雄市西側,在清
朝初年期間,名為『洋路灣』、
『洋子灣』,又名為『斜灣』
(在閩南語的諧音引申下(斜仔
灣);西子灣北靠萬壽山,南臨
旗津半島,距市中心車程約20
分鐘,原本是一處以海水浴場
及天然珊瑚礁聞名的灣澳,後
經高雄市政府陸續開發,規化
成一個完善的風景區,西子夕
照為台灣八大勝景之一;民國
69年更在此地建立了全國僅有
的一所海濱大學-中山大學,
使西子灣更添加了幾許的文化
氣息。
西子灣風景區內除中山大學外,尚包括西子灣海
水浴場、海濱公園和蔣公紀念館;自西子灣入口
的停車場,可遠眺高雄港,由此可到中山大學的
入校車輛管理站,站旁有一條蜿蜒的囝山道,通
往半山腰的十八王公廟及史蹟文物陳列館;西子
灣海水浴場極富熱帶氣息,高聳蒼翠的椰樹和潔
白的沙灘,日落西沉,躺在樹林下享受涼風徐徐
吹來,令人心曠神怡,是高雄市民弄潮的天堂。
西子灣是一處以夕陽美景及天然礁石聞名的灣澳。
這裡的夕陽是高雄八景之一,每當夜幕低垂時,,
漁船燈火閃爍其間及晚霞的照耀下,將大海點綴
成海天一色的美景,常可見一對對情侶在此互道
情愫,是約會的好地方。
史蹟文物陳列館原為舊英國領事館遺址,號
稱是全台灣第一棟洋樓;西元1860年北京條
約開放了台灣包括打狗、安平、淡水、雞籠
四個港口,英國率先在台設立領事館,至
1864年英領事館自淡水遷至打狗,次年英商
天利洋行建竣此館,1867年英國向商行承租
設立領事館,因此該館建立時間應該比淡水
紅毛城還要早;史蹟文物陳列館於74年修建
後即開放參觀,陳列館衣山坡而建,是國內
二級古蹟,陳列有人文及地理歷史背景及其
他台灣文物史料、古今景觀照片、建築模型、
打狗抗日的砲戰圖。
位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
在11號省道往台東152K處,
右轉約50公尺處路旁,有一
條農業灌溉溝渠,順著水溝,
蜿蜒向上流去,這就是「水
往上流」奇觀。是因為旁邊
的景物傾斜度大於路面,而
造成彷彿流水由低處往高處
流的視覺假象,讓人產生錯
覺,遊客到此,不妨去瞧瞧,
並好好證實一番。
目前由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該處設
有休憩中心、停車場,並立有「奇觀」兩字
石碑,是東海岸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東北方的三仙台,是由離
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所構成,島上奇石分布,
其中有三塊巨大的岩石,傳說八仙中的呂洞
賓、李鐵拐、何仙姑曾登臨此島而得名。三
仙台的地質屬於都巒山集塊岩,原來是一處
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斷了岬角頸部,而成
了離岸島。
過去想參訪三仙台的遊客只能利用退潮時,涉水而
過,民國76年,完成了八拱跨海步橋(橋總長.320公
尺共有320階梯),波浪造型,宛如一條巨龍伏臥海
上,銜接三仙台和本島,已是東海岸的著名地標。
三仙台全島面積約22公頃,最高點海拔約77公尺。
島的四周珊瑚礁環繞,由於強烈的風化和海蝕作用,
讓島上除了仙劍峽、合歡洞等與三仙台故事有關的
天然奇景外,並且散布著海蝕溝、壼穴、海蝕柱、
海蝕凹壁等海蝕景觀,登島遊覽頗富尋幽訪勝之趣。
生態景觀豐富的三仙台,因人為干擾少,島上處處
可見林投、台灣海棗、白水木、濱刀豆等濱海植物,
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並被列為自然保
護區。島的南端到基翬一帶海域,有美麗的珊瑚礁
和熱帶魚群,是花東海岸線海底景觀最美的地方。
太魯閣國家公園最有名的景觀應是從太魯閣口到天祥
那段大理石峽谷了,它不但是臺灣最壯觀的景觀之一,
同時也被認定為世界級的自然襲產地。外國人到臺灣
最想去拜訪的兩個地方,一個是故宮博物院典藏的珍
貴中國歷代文物,另一就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令人為
之驚歎的太魯閣大理石峽谷。
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75年11月,整座公園包
含了花蓮、南投、台中三個縣,全區以太魯閣峽谷、
立霧溪流域及中橫公路東段沿線為主體,並涵蓋南湖
中央尖連峰、奇萊連峰、歡山群、太魯閣大山、清水
斷崖、三棧流域。範圍東起清水斷崖,西迄合歡西峰,
南及奇萊山主峰,北至南湖大山,面積達九萬二千公
項。其雄偉壯觀的景色,可稱得上是世界級的景點。
太魯閣峽谷的形成是自然界很多的巧合,首先是在
臺灣島還未誕生的三億年前,一片深廣的海洋像盆
子般堆積了厚厚一層的碳酸鈣與海洋生物遺骸,經
過千萬年長期累積與堆積的同時,沈積物進行固結、
膠合與硬化,形成大理石的前身石灰岩。石灰岩形
成後繼續被上層的堆積物覆蓋並埋入很深的地下,
受到地熱及上層堆積物的壓力雙重影響,石灰岩有
如熔融般開始變質成又叫大理石的變質石灰岩。接
著造山運動把深埋地底的大理石推出海面,並不斷
的向上抬升,再加上位於亞熱帶的臺灣有著豐沛的
雨量,形成山在快速的上升(平均每年約上升○‧五
公分),河水則持續的侵蝕切割,數百萬年來河流
巨大的侵蝕力量已沖刷去一萬多公尺的岩層,比臺
灣最高峰玉山還要高很多,當立霧溪切過太魯閣這
片厚厚的大理石岩層時,因大理石膠結緊密、沒有
剝離而等不易崩落的特性,於是便形成垂直的峭壁
緊逼河道的太魯閣大理石峽谷。
切割形成太魯閣大理石峽谷的立霧溪,流域
面積約占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三分之二,
因上游有黃金礦脈,西班牙人、葡萄牙人、
日本人都曾來此探採黃金,故又有黃金河之
稱,因上游的崇山峻嶺開採不易最後都放棄
了,目前雖知其蘊藏量頗為豐富,但卻因位
處深山不具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為了維護
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的完整,國家公園並不允
許商人前來開採,將留給我們的後代子孫永
世享用。
深窄的峽谷原本並無路可通行,甚壯麗美景也不為
人知,直到三百多年前泰雅人從霧社翻過中央山脈
來到立霧溪流域定居,但也只能在高高的崖壁上方
行走打獵從高處俯瞰。接著日本人為了採金沿著立
霧溪在崖壁上鑿出一條只有一個人能走的路,九曲
洞這段深窄壁立的峽谷才得以為世人一睹其真面貌,
但也僅只於少數的工程人員與探險者。或為了國防
或為了交通運輸,四十幾年前中橫公路終於闢建開
通,大眾可以乘坐車趨直入欣賞峽谷美景。我們今
天可以坐著車子欣賞這舉世聞名的太魯閣大理石峽
谷,可得感謝那些流血流汗的築路人。
中橫公路沿著立霧溪而築,有時公路在溪的左邊,
有時又跑到溪的右邊,一會兒穿過橋樑,一會兒又
進入山洞,先是開闊的山谷地,不久便是深窄的峽
谷,好幾百公尺的垂直大理石壁,一線天的峽谷,
峰迴水轉的曲流,清澈見底的溪流,滾滾的水瀑與
巨石....,每一處景觀都令人驚歎,這就是世界級的
太魯閣大理石峽谷。
九曲洞步道原本是中橫公路舊道,為疏解中橫公路
交通及讓遊客便於欣賞峽谷景觀,維護遊客安全,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擬定人車分道計畫。民國85
年九曲洞隧道開通,讓車輛行駛隧道,原中橫路段
則改成人行步道,使遊客能在沒有車輛的干擾下,
悠閒地欣賞太魯閣峽谷景色。
九曲洞隧道全長1220公尺,是中橫公路最長的隧道。
全長二公里的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
路段,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
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
令人讚嘆震懾。除了峽谷之外,大理石岩壁上的斷
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
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九曲洞步道路面
寬闊平緩是一條大眾化的遊憩步道,和戶外地質教
室。
九曲洞步道中途山壁上所刻有梁寒操先生所提「九
曲蟠龍」四個行書大字,此處正好位於兩隧道相接
的透空處,透過臨溪的洞口可欣賞西側的峽谷景觀,
向東則緊鄰峽谷最窄的一線天,初估一線天峽谷的
寬度僅約十餘公尺,兩岸岩壁逼近,幾乎讓人有伸
手可抵對岸的錯覺,而也正因這樣的地形,在此也
可明顯感受到上升氣流的現象。
九曲洞對岸有一條小溪注入立霧溪,陡急的溪水沖蝕大理
石壁,在山壁上跳躍翻滾,而大理石山壁也被水切出一道
彎曲而狹窄的峽谷,從外觀上看來,有一巨大的大理石佇
立在一旁,狀似越過急流的鯉魚,因此有人將此地取名為
「鯉躍龍門」。事實上這條小溪是「科蘭溪」,科蘭溪切
過大理石壁,儼然已成為一個小型的太魯閣峽谷,從這裡
可以看出太魯閣峽谷形成過程中的樣貌,若溪水長年不歇,
在久遠的歲月之後,將形成另一個大理石峽谷
九曲洞步道還有黃杰將軍所題「如腸之迴,
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其局。」步道東
口對岸則有「幽谷煙聲」四字。除九曲洞之
外,中橫其他地點亦有許多壁刻題字,也是
太魯閣峽谷的另一項人文特色。
駛出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折轉南向的立霧溪
谷峭崖邊階,建有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的
長春祠,祠旁溪溝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
為「長春瀑布」,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地標。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12位榮民
靈位,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
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一幅秀麗
的國畫圖像。
長春祠周圍具環形步道,可飽覽峽谷及曲流
風光,祠後有一石梯,高380階,可通往觀音
洞,而祠下方的飛瀑,是由於河水不斷的撞
擊、掏挖坡腳,使邊坡呈平行的方式後退。
民國76年溪溝峭壁崩坍,落石擊毀祠旁涼亭,
十年後才再度整建通置及亭閣,恢復入祠參
觀。祠後峭壁闢有階道,循階上觀音洞、太
魯閣樓、鐘樓、再過一吊橋可至禪光寺,俗
稱為「天堂步道」。禪光寺側溪谷內呈葫蘆
狀,而叫「葫蘆谷」。
燕子口的洞穴有兩種,一種是地下水的出口,地下
水在飽和的狀態時,便會從岩縫中滲出,久而久之
就將岩石裂縫溶蝕成一個個的「溶穴」,大雨過後,
有時還可觀察到一條一條水柱從岩洞中湧出,這即
是「湧泉」。另一種形成的原因是立霧溪水侵蝕出
來的。立霧溪在發育的過程中,湍急的溪水有時受
到阻礙便形成漩渦,漩渦水流帶動河沙,不斷淘蝕
岩壁,經長久的歲月後就形成壺穴地形。至於如何
分辨這兩種洞穴呢?一般而言,經立霧溪水淘蝕所
形成的壺穴,開口幾乎都朝向上游;而地下水溶蝕
而成的溶穴,其開口大致都是朝向下游。
從燕子口往西行約三百公尺處的靳珩橋,橋跨立霧
溪支流魯丹溪。民國47年中橫公路闢建期間,靳珩
段長巡視橋樑工程時,被地震落石擊中所站的木板橋,
因此墜入溪谷不幸殉職。後人為紀念他,除將新建的
橋取名為靳珩橋,並在橋旁建靳珩公園,公園中有他
的塑像,亦有經國先生所撰立的碑文。靳珩公園為魯
丹溪及立霧溪交會處的高地,最高點上立有一尖柱狀
之公路局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以茲紀念中橫
公路施工期間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
從靳珩公園觀景平台朝立霧溪對岸望去,有一巨大的大理岩
突出於立霧溪中,仔細觀察巨石,儼然是人像的側面,眼凹、
鼻樑、下巴、酒窩都清晰可辨,加上上方稀疏著生的植物,
二者搭配一看則像是戴著羽冠的印地安人,維妙維肖,著實
令人稱奇。這並非石雕家所創作,而是立霧溪水歷經久遠的
歲月所雕琢出來的。立霧溪水有如雕刀般,在立霧溪中創作
出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
北迴歸線位於北緯23.5度,它是
太陽直射地球的北界;換言之,
夏至時太陽沿著此緯度線東昇西
落,(六月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時,
在臺灣的嘉義水上鄉與花蓮的瑞
穗鄉與豐濱鄉,所看到的太陽,
就在頭上正中,不偏不差(立竿
不見影奇景);因為嘉義與花蓮
兩地,都是在北迴歸線上的市鎮,
所以有這種現象。北迴歸線以北
為亞熱帶氣候,以南為熱帶氣候。
本省只有嘉義縣一座與花蓮縣兩
座有設立北迴歸線紀念碑。經擴
大規劃,成為公園式的景點,遊
客經此,感受一下溫熱分界、景
物異同。
地球的水氣循環,像是三道甜甜圈,分界線正好是
南、北回歸線,所以在南、北回歸線上的土地,若
無高山擋住水氣,產生地形雨,否則註定成為沙漠,
島嶼更是不在話下,平坦的島嶼如澎湖,就是沙漠
列嶼。由於太陽通過北迴歸線時,陽光直射地面,
當太平洋高氣壓籠罩台灣上空時,高溫潮濕是其特
性。台灣若沒有中央山脈,就沒有辦法保住淡水,
就會像南、北迴歸線上的島嶼,成為沙漠島,如果
您不信,拿一張世界地圖,或地球儀,順著南、北
迴歸線走下去,澳洲大沙漠、戈壁大沙漠、中東大
沙漠、非洲大沙漠,都在迴歸線上。雖然在赤道一
年到頭都是夏日,可是赤道的水氣旺盛、對流強烈,
全年多雨,形成雨林帶而不會形成沙漠;靠近兩極
地帶,則有冰峰覆蓋,也有保水功效。
北回歸線顧名思義「回歸線」,意思就是太陽直射地
球最遠的地方─緯度北緯23.5度所以當夏季時,太陽直
射北回歸線,北半球較冷,反之如此。
在夏至這一天,太陽光將會直射在北半球的某個位置,
我們就將直射的這一個位置定義為北回歸線,同樣的
道理,我們可以在冬至這一天定義出南回歸線
台灣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有
嘉義縣→東石鄉、朴子市、太保市、水上鄉
嘉義市→中埔鄉、番路鄉、阿里山鄉
高雄縣→桃源鄉
花蓮縣→卓溪鄉、瑞穗鄉、玉里鄉、長濱鄉、豐濱鄉
嘉義與花蓮北迴歸線經過本島的部份:由西向東為
1.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漁港南端
2.嘉義縣布袋鄉
3.嘉義縣朴子市
4.嘉義市南端
5.嘉義縣水上鄉下寮村...(紀念碑所在地)
6.嘉義縣番路鄉-吳鳳紀念園南端
7.嘉義縣邦達鄉
8.高雄縣桃源鄉玉山國家公園-玉山南峰北端
9.南投縣信義鄉最南端
10.花蓮縣卓溪鄉-情人谷附近
11.花蓮縣瑞穗鄉-舞鶴附近...(紀念碑所在地)
12.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海濱...(紀念碑所在地)
**北迴歸線也有經過澎湖海域喔!
這是我對陸客來台景點介紹
如果疏漏之處 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EMAIL: [email protected]
賴延昌 謹致 200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