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章导语
本章目录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章重点
思考问题

开始学习
本章导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
代表着当代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向。本章主要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应用、发展及组成与分类,并对了
局域网、Internet应用及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Go Back
本章目录
6.1
6.2
6.3
6.4
计算机网络概述
局域网及组网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网络安全与防护
Go Back
本章重点
• 网络的基础知识
• 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服务
• 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Go Back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
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如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
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
•
•
•
资源共享
信息交流
均衡负荷与分布式处理
综合信息服务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 组成
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主要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
个部分组成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 分类
① 按通信距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
局域网(LAN)是指在一个较小地理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互连在一起的通信
网络,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子网,通常局限在几千米的范围内。在局域网中数据传输
速率高,可达0.1 Mb/s~100 Mb/s。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城域网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是一种大型的LAN,又称为城市地区网络。它以
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其传输速率为100 Mb/s或更主高。覆盖范围为5 km ~ 100 km,
城域网是城市通信的主干网,它充当不同的局域网之间通信的桥梁,并向外连入广域
网。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广域网(WAN)所覆盖的范围为几十公里至几千公里。广域网可以覆盖一个国家、地
区甚至几个洲。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一般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
交换网,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达到资源共享和互通信息。在
广域网中,数据传送速率比局域网低,一般小于100 Kb/s。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②
按网络拓扑结构:星形网、环形网、总线型网等
计算
计算机
计算机 N+1
计算机 1
计算机 N
计算机 2
环型网
计算机
集线器
计算机
计算机 4
计算机 3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星型
环型
总线型
星型: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处理方便;缺点是可靠性比较差。
环型:优点是网络管理简单,通信设备和线路较为节省。
总线型:系统可靠性高,是目前局域网中最普遍采用的形式。
计算机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③ 按传输介质:有线网和无线网。有线网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
网、和光纤网。
•
双绞线(Twisted Pair):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可传输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双绞线通常有非屏蔽式和屏蔽式两种。
•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抗干扰能力强,连接较简单,中、高档局
域网广泛采用。又分为基带方式和宽带方式两种。
•
光缆(optical fiber cable): 光缆不受外界电磁场的影响,几乎具有无
限制的带宽。是一种十分理想的传输介质,但目前它的价格还比较
昂贵。
•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无线通信主要用于广域网的通信,
包括地面微波通信、卫星微波通信、红外通信和激光通信。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4. 网络协议
在通信过程中,双方对通信的各种约定称为通信控制规程或协议。协议通常由3
部分组成:一是语义部分,用于决定双方对话的类型;二是语法部分,用于
决定双方对话的格式;三是变换规则,用于决定通信双方的应答关系。
• ISO/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制
定的OSI模型由7层组成,ISO/OSI仅是一个
参考模型,并非标准。
• IEEE802网络协议:局部网络协议的一
种标准,是最为流行的标准。标准比较简
单,只覆盖OSI模型的最低两层。
• TCP/IP协议:是为美国 APPA网设计的,
目的是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在共同
网络环境下运行。Internet上的计算机均
要求采用TCP/IP协议。
主机 A
应用层
协议
主机 B
应用层
表示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传输介质
中间
节点
OSI模型
传输介质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TCP/I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因特网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
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TCP/IP是互联
网的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在数据传送中,
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两个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传递的信息被划分成若
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TCP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的信息,再将
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发送上网。在接受端,一个TCP软件包收集信封,抽
出数据,按发送前的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TCP将会要求重发。
因此,TCP/IP在互联网中几乎可以无差错地传送数据。对普通用户来说,并
不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整个结构,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与世界各地
进行网络通信。
6.2 局域网及组网
1. 局域网的概念与分类
•
概念
局域网是指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的通信网络。局域网的主要
特点是高数据传输率、短距离和低误码率。
最有代表性的局域网产品是以太网(Ethernet)。
• 分类

局部区域网(LAN)

高速局部网(HSLN)

计算机交换机(CBX)
6.2 局域网及组网
2. 局域网使用的设备
局域网一般由服务器、工作站、传输介质、连接设备(例如网卡或集线器
等)、网络软件等组成。
1、服务器:一台功能强大的计
算机。
2、工作站:一般的计算机。
3、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
缆等。
4、网络连接设备:网卡、集线
器等。
5、与广域网相连接的设备:调
制解调器等。
6.2 局域网及组网
•
局域网的两种工作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一台能够提供和管理可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Server),而能够使用服
务器上的可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称为客户机(Client)。服务器需要运行某一种
网络操作系统,通常有多台客户机连接到同一台服务器上,它们除了能运行
自己的应用程序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服务器的服务。
在这种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网络中,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或者被关闭,整个网络
将无法正常运行。
对等模式
对等模式的网络中不使用服务器来管理网络共享资源,在这种网络系统中,所
有的计算机都处于平等地位,一台微机既可以作为服务器,又可以作为客户
机。
6.2 局域网及组网
3.访问局域网资源
• 将文件夹和磁盘设置为共享
共享文件夹和磁盘是指网络上其
它用户可以访问的计算机上的文件
夹和磁盘文件。通过对文件夹和磁
盘共享属性的设置,使得用户计算
机上的资源可以被网络上其它用户
使用。
6.2 局域网及组网
•
访问局域网上的其它计算机
网络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资源共享。在Windows XP中,可以通过使用
“网上邻居”,查看目前已经登录网络的所有计算机,并使用网
络中的共享资源。
• 映射网络驱动器
映射网络驱动器是指将本地计
算机的驱动器号分配给网络
计算机或文件夹。这样可以
如同使用本地资源一样方便
地使用它了。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1.Internet概述
Internet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主干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
我国一般翻译为因特网或国际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使用路由器将分布
在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规模不一的计算机网络通过TCP/IP协议互联起来,
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开放的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
所有采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可以加入Internet实现信息共享和互相通
信。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
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
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
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
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
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
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
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
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
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
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
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
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
最主要的应用。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第一封从中国发出的电子邮件(CNNIC)“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1987年9月20日从北京向海外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
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这封电子邮件是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网ITAPAC设在北京的PAD机,经由意大利
ITAPAC和德国 DATEX-P分组网,实现了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连接,通信速率最初为300bps。这也预
示着,互联网时代悄然叩响了中国的大门。
发出这封邮件的是德国的维纳·措恩教授。他当时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任教。1987年9
月,措恩教授在北京出席一个科技研讨会。经过一番调试后,他将北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卡尔
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实现了计算机联结。9月20日,他起草了这封电子邮件,并与中国的王运丰教授
一起署名后发出,成功地传到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台计算机上。帮助中国跨入互联网门槛的措恩教授回
忆说:"第一个回信的是一名美国计算机教授,后来,回信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措恩教授被称为“德国互联网之父”。1984年8月2日,经过他的努力,德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他
本人也发出了德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为此,措恩教授于2006年获得德国总统亲自颁发的联邦十字勋章。
措恩教授回忆说,最初想实现德中两国间计算机互联只是出于一个很单纯的想法:为了方便与中国同行
的沟通与交流。措恩教授说,当时,从德国寄信到中国至少要8天时间,而电话、电报极其昂贵。"
在帮助中国成功接入国际互联网后,措恩教授继续为中国的互联网添砖加瓦。1990年11月28日,经
中国方面授权,措恩教授为中国注册了.cn国际域名,并把域名服务器架设在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系
统。这个域名服务器直到1994年才移交给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措恩教授帮助中国首次接入到国际互联网
并发出中国第一封跨国电子邮件时,并未意识到其划时代意义。他说:"当时我知道这是件大事,但从
未想到互联网能发展到今天这种状态。"
Internet信息服务方式
基本概念
1.
2.
3.
4.
5.
6.
IP地址
子网及子网掩码
网关地址
域名及域名服务
WWW、HTML、FTP、HTTP和超链接
URL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① IP地址
人们为了通信的方便给每一台计算机都事先分配一个类似我们日常
生活中的电话号码一样的标识地址,该标识地址就是IP地址。目前全球
广泛应用的IP协议是4.0版本,记为IPv4。 IP地址共有32位二进制数,一
般以4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的数字又用十进制表示,即每个字节的数的
范围是0~255,且每个数字之间用点隔开, IP地址的结构为:
根据网络规模,IP地址分为A到E共5类。其中A、B、C类称为基本类,
用于主机地址,D类和E类留作特殊用途。
从Internet的发展规模和网络传输速率来看,现在IPv4已很不适用,最
主要的问题是32位的IP地址不够用。目前,IP协议的6.0版本即IPv6已经开
始应用。IPv6主要特点是地址为128位,地址空间相当大,扩展了地址层
次结构,支持无状态和有状态两种地址自动配置的方式,使得网络的管
理更加方便和快捷。IPv6技术的网络是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方向。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② 子网及子网掩码
子网是指在一个IP地址上生成的逻辑网络,它使用源于单个IP地址的IP寻址方案。把
一个网络分成多个子网,要求每个子网使用不同的网络ID。通过把主机号(主机ID)分成两
个部分,就为每个子网生成惟一的网络ID。一部分用于标识作为惟一网络的子网,另一部
分用于标识子网中的主机,这样原来的IP地址结构变成以下 三层结构: 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以节省IP地址。
网络地址部分
子网地址部分
主机地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它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ID和主机ID,以将
网络分割为多个子网;判断目的主机的IP地址是在本局域网还是在远程网。在TCP/IP网络
上的每一个主机都要求有子网掩码。这样当TCP/IP网络上的主机相互通信时,就可用子网
掩码来判断这些主机是否在相同的网络段内。在TCP/IP中通过子网掩码来表明本网是如何
划分子网的。
A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为255.0.0.0,
B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为255.255.0.0,
C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③
网关地址
默认网关地址指定了本地子网中的路由器的IP地址。网关实质上是一
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
④ 域名及域名服务
IP地址不容易记忆,而且容易输入错误,所以人类喜欢使用名字作为
地址,因而提出了字符型的名字标识,将二进制的IP地址转换成字符型
地址,即域名地址,简称域名(Domain Name)。当用户使用主机域名
进行通信时,必须首先将其映射成IP地址,这个过程叫域名解析。
域名由字母、数字和连字符组成,开头和结尾必须是字母或数字,最
长不超过63个字符,不区分大小写,完整的域名总长度不超过255个字符。
实际使用中,每个域名长度一般小于8个字符。
DNS域名系统是以层次树状结构进行管理的。在域名中,最右边的一
段称为顶域名,常用作国家或地区的代码(对于美国来说,通常省略了国
家名)或行业领域。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⑤WWW、HTML、FTP、HTTP和超链接
WWW:World Wide Web,译为万维网、全球信息网,简称Web或3W。
HTML:Hyper text Mark Language,是一种超文本标记语言。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文件传输协议。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超文本传输协议。
WWW中文名称万维网,是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
议(HTTP)为基础的服务。它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客户
机连接到互联网的无数计算机上,使其成为点对点访问,WWW上的每页
称为Web页,用户只要输入某个Web页的资源地址即可访问该页,用户
用来访问时使用的程序我们称为Web浏览器软件,最常用的一种浏览器
就是Internet Explorer。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⑥ URL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意思为统一资源定位器。
WWW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了统一资源定位符URL。通过这种定位就
可以对资源进行存取、更新、替换和查找等各种操作,并可在浏览器上
实现WWW、E-mail、FTP、新闻组等多种服务。
<URL的访问方式>://<主机> <端口>/<路径>
• HTTP的URL格式为:http∥主机[:端口号]/文件路径和文件名,如
“http://www.xisu.edu.cn/index.htm”通过WWW访问xisu.edu.cn的主页。
• FTP的URL格式为:ftp:∥[用户名[:口令]@]主机/路径/文件名,如
“ftp:∥ftp.xisu.edu.cn/software/”通过FTP连接来获得software下的资
源。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3. 服务方式
•
WWW
中文名称万维网,是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
基础的的服务。它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
电子邮件(E-mail)
E-mail是从一台计算机上的用户向另一台计算机的用户发送信息的一种方式。该
信息由一组标题行与信息体组成,前者告诉计算机系统把信息传给谁,后者
则可以包含任何文本、文件甚至图片和声音。只要知道对方的E-mail地址,
用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接收和转发信件,还可以同时向多个用户传送信
件。电子邮件的统一格式地址为:
用户名@邮箱所在的主机域名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 文件传送(FTP)
FTP是用于以交互方式访问远程计算机的文件目录并与之交换文件的一种
方式。用这种方式可直接进行文字和非文字信息的双向传送,非文字
信息包括计算机程序、图像、照片、音乐、录像等。
• 远程登录(Telnet)
该服务用于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远程登录,用户可以把
一台终端变成另一台主机的远程终端,从而使用该主机系统允许外部
用户使用的任何资源。
• 网络寻呼机(ICQ)
首先需要安装网络寻呼机软件、申请服务号码、添加网络好友,然后通
过软件登录到ICQ网络服务器上,这样就可以和你的在线朋友进行即
时地发消息、传文件等。这种服务笔电子邮件的存储转发机制要快捷。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IP电话
是利用互联网的“存储——转发”机制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
计算机与电话之间的通信。
•Intranet
将Internet的概念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办公事务中形成企业内部
网,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有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交互式通信,支持对
Internet的访问,电子交易、管理信息系统等。
思考:我们经常
的上网操作都分
别属于Internet
的哪种服务?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4. 浏览器的使用
浏览器(Browser)是用户通向WWW的桥梁和获取WWW信息的窗口。常
用的浏览器有Microsoft 公司的IE(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Netscape公司的Netscape浏览器(Navigator/Communicator),sun公
司的HotJava,腾讯公司的腾讯Explorer等。
⑴ 浏览器的启动和退出
⑵ 浏览器的简单使用
•
基本功能介绍
•
脱机浏览
•
Web的搜索
•
保存和打印网页、图片
⑶设置浏览器选项
⑷ 收藏夹的使用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5. 电子邮件的收发
电子邮件E-mail是因特网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服务。电子邮件是以电子方式存放
在计算机中,称为报文(Message)。计算机网络传送报文的方式与普通邮
电系统传递信件的方式类似,采用的是存储转发方式。
• 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
在向邮件服务器中发送邮件时,使用的协议有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和通用Internet邮件扩充协议(MIME,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而从邮件服务器中读取邮件
时,使用邮局协议POP(Post Office Protocol)。
• 信箱地址及其格式
电子邮件地址的一般格式为:<用户标识>@<主机域名>。
• 电子邮件的格式
一封完整的电子邮件都有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信头和信体。
6.3 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 电子邮件的撰写和发送
电子邮件的撰写和发送
添加附件
• 电子邮件的查找和阅读
电子邮件的查找和阅读
附件的收取
• 电子邮件的回复和转发
回复邮件
转发邮件
6.4 网络安全与防护
1. 安全威胁
2. 面临的安全攻击
•
•
•
•
•
•
•
•
•
•
•
•
•
•
•
伪装
非法连接
非授权访问
拒绝服务
抵赖
信息泄露
通信量分析
无效的信息流
篡改或破坏数据
推断或演绎信息
非法篡改程序
中断
截取
修改
捏造
信息源
(a)正常流动
(b)中断
(c)截取
(d)修改
(e)捏造
信息目的
6.4 网络安全与防护
3.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
ISO提供了以下5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服务。
•
身份认证
•
访问控制
•
数据保密
•
数据完整性
•
防止否认
6.4 网络安全与防护
4.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标准DES
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DES)1977年被美国政府采
用,作为商业和非保密信息的加密标准被广泛采用。算法较复杂,但易
于实现。用硬件和软件实现起来都比较容易,尤其是用硬件实现使该算
法的速度快。
•公开密钥加密算法RSA
RSA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安全和认证领域,如Web服务器和浏览器
信息安全、E-mail的安全和认证、对远程登录的安全保证和各种电子信用
卡系统等。
6.4 网络安全与防护
5.网络防火墙(Firewall)
•防火墙的概念
防火墙是加强因特网与内联网(Intranet)或内联网与外联网之间安
全防范的1个或1组系统。具体来说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
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
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
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防火
墙是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控制策略的系统,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
,或两者的结合。
•防火墙的功能
⑴ 过滤掉不安全服务和非法用户。
⑵ 控制对特殊站点的访问。
⑶ 提供监视因特网安全和预警的方便端点。
6.4 网络安全与防护
•防火墙安全控制模型
⑴ 禁止没有被列为允许的访问。
⑵ 允许没有被列为禁止的访问。
•防火墙的分类
按照防火墙技术,可根据防范的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包过滤、
应用级网关和代理服务器等几大类型;
按照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可分为屏蔽路由器、双穴主机网关、被屏蔽主
机网关和被屏蔽子网等
6.4 网络安全与防护
• 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进行破坏,
使得电脑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电脑硬盘损坏。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⑴ 传染性;
⑴ 系统引导病毒;
⑵ 破坏性;
⑵ 文件型病毒;
⑶ 隐蔽性;
⑶ 复合型病毒;
⑷ 潜伏性。
⑷ 宏病毒。
常见计算机病毒介绍
6.4 网络安全与防护
•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⑴ 管理上的预防
⑵ 用技术手段预防
• 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目前病毒的破坏力越来越强,几乎所有的软、硬件故障都可能与病毒有
牵连,所以当操作时发现计算机有异常情况时,首先应怀疑的就是病
毒发作。而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一次全面的
清查。目前我国病毒的清查技术已经成熟。已出现一些世界领先水平
的杀毒软件,如瑞星杀毒软件、KV3000、KILL2000、金山毒霸等。
6.4 网络安全与防护
•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⑴ 人为的无意失误
⑵ 人为的恶意攻击
① 来自黑客的攻击
② 来自计算机病毒
⑶ 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 防范和控制的主要措施
⑴ 采取技术性措施
⑵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⑶ 加强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7.2 网络知识产权
1.
•
知识产权与网络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基于人们对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
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专有性
”、“地域性”和“时间性”。
• 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知识产权就是由数字网络发展引起的或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
网络知识产权除了传统知识产权的内涵外,又包括数据库,计算机
软件,多媒体,网络域名,数字化作品以及电子版权等。
2. 国际互联网条约
3. 合理利用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
4. 网络知识开放与共享
6.4 网络安全与防护
1. 网络文化特征
• 网络文化的含义
• 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从现阶段看来,网络文化具有以下六个重要特征:
⑴ 以高科技作为基础。
⑵ 传受空间成为虚拟。
⑶ 传受双方具有交互性。
⑷ 开放和没有中心的全球性。
⑸ 个体的自主性充分表达。
⑹ 人的创造性被高度激发。
2. 国家有关计算机安全的法律法规
3. 网络用户行为规范
4. 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思考问题
• 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你认为“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
Go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