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謀攻
孫武
全國:讓敵國完整地降服。
一
全,使動用法:
「使……全」。
• 孫子曰:
大凡用兵的指導原則,
• 凡用兵之法,
使敵國完整地歸順是上策,
• 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毀敵國就次一等;
•
•
•
•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
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一
五人為伍,
百人為卒,
五百人為旅,
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諸侯最少一軍,
最多三軍。
一
• 是故百戰百勝,
• 非善之善者也;
因此,百戰百勝,
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 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經過交戰而能使敵人屈
服,
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 善之善者也。
二
•
•
•
•
•
•
故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
為不得已。
用兵的上策是粉碎敵人的謀略,
其次是瓦解敵人的聯盟,
再次是直接進攻敵人的軍隊,
最下策是攻城。
攻城的辦法,
是不得已才採取的。
•
•
•
•
•
•
修櫓、轒轀,
具器械,
三月而後成;
距闉,
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 殺士三分之一,
• 而城不拔者,
• 此攻之災也。
製造大盾牌和轒轀車,
並準備其他攻城器械,
要幾個月才能完成;
構築用來攻城的土山,
又要幾個月才能完工。
將帥控制不住自己的忿怒情緒,
驅使士卒像螞蟻一樣爬梯攻城,
士卒傷亡了三分之一,
而城池還是攻不下來,
這就是攻城帶來的災難。
三
故善用兵者,
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必以全爭於天下,
故兵不頓,
而利可全,
此謀攻之法也。
善於用兵的人,
能使敵人屈服而不靠交戰,
奪取敵人的城池而不靠硬攻,
滅亡敵人的國家而不靠久戰。
必須用「全勝」的戰略爭勝於
天下,
全,指己方無損失而敵方完
這樣,軍隊不致疲憊受挫,
整地降服。
又能取得完整的戰果。
這就是謀劃攻戰的法則。
四
•
•
•
•
故用兵之法,
十則圍之,
五則攻之,
倍則分之,
• 敵則能戰之,
•
•
•
•
少則能逃之,
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
大敵之擒也。
用兵的原則是,
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包圍敵人;
有五倍於敵的兵力就進攻敵人;
有多出敵人一倍的兵力,
就要設法使敵人的兵力分散;
有與敵人相當的兵力,就要根據情
況決定能否開戰;
兵力少於敵人,就要考慮撤退;
實力不如敵人,就要避免決戰。
弱小的軍隊一旦硬拚,
就會成為強敵的俘虜。
五
• 夫將者,
• 國之輔也。
• 輔周則國必強,
• 輔隙則國必弱。
將帥
是國君的輔佐。
輔助的人思考周密,國家就必定
強盛;
輔佐的人有缺陷,國家就必定衰
弱。
六
•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
三:
•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
而謂之進,
• 不知軍之不可以退
而謂之退,
• 是謂縻軍;
國君之所以會貽誤軍事
的情況有三種:
不懂得軍隊不可以前進
而命令它前進,
不懂得軍隊不可以後退
而命令它後退,
這叫做束縛軍隊;
六
不知三軍之事, 不懂得軍隊的內部事務,
任:指對軍事行
而干預軍中行政,
而同三軍之政者,
動的指揮、調度
就會使將士迷惑;
則軍士惑矣;
不懂得軍事上的權謀,
不知三軍之權,
而干涉軍中指揮,
而同三軍之任,
就會使將士疑慮。
則軍士疑矣。
三軍既惑且疑, 軍隊既迷惑又疑慮,
則諸侯之難至矣, 那麼諸侯列國乘機進犯的災難就臨
頭了。
• 是謂亂軍引勝。 這就叫做自己攪亂軍隊,導致敵人
的勝利。
•
•
•
•
•
•
•
•
七
預知勝利有五個方面:
• 故知勝有五:
懂得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在什
• 知可以戰
麼情況下不可以打的,能取得勝
與不可以戰者勝
利;
• 識眾寡之用者勝,
懂得兵力多和兵力少分別是怎樣
用法的,能取得勝利;
• 上下同欲者勝, 全軍上下同心協力的,能取得勝
利;
• 以虞待不虞者勝, 用自己有準備之軍去對付沒有準
備之敵的,能取得勝利;
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國君不加以牽
•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制的,能取得勝利。
這五項,就是預知勝利的普遍規
•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律。
八
•
•
•
•
•
•
•
故曰:
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
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
每戰必殆。
所以說,
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
經歷百戰都不會有危險;
不了解敵人,而了解自己,
那麼有可能勝利也可能失敗;
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
那麼每次作戰都必定有危險。
一
•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
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二
• 故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
為不得已。
• 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
距闉,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
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三
• 故善用兵者,
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 必以全爭於天下,
故兵不頓,而利可全,
此謀攻之法也
四
• 故用兵之法,
十則圍之,
五則攻之,
倍則分之,
• 敵則能戰之,
少則能逃之,
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五
• 夫將者,國之輔也。
輔周則國必強,
輔隙則國必弱。
六
•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
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
是謂縻軍;
•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
則軍士惑矣;
• 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
則軍士疑矣。
• 三軍既惑且疑,
則諸侯之難至矣,
是謂亂軍引勝。
七
• 故知勝有五: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識眾寡之用者勝,
上下同欲者勝,
以虞待不虞者勝,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八
• 故曰: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