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立體彩繪高二丙25號許羽婷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街頭立體彩繪高二丙25號許羽婷

街頭立體彩繪
3D立體街頭繪畫的現代創始人-KURT WENNER
Kurt Wenner 生於美國密西根(Michigan)安娜堡(Ann Arbor)的藝術
家,他的立體街頭繪畫作品散佈世界各地三十多個國家。他原本在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和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學
習藝術,後來Wenner為NASA繪製科幻太空概念圖。他一直好奇為
什麼20世紀的人互畫會跟500年前的人差這麼多,不久之後,1982年
時他就跑到義大利,學習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繪圖技法。
Wenner說:「因為,我想要畫的更好。」他想要學習西方美術的根
源,於是直接到羅馬臨摹跟學習大師的作品,並且四處旅行取經。在
臨摹的過程中,他將自己抽離20世紀的美術概念直接探索古老的技
巧跟觀念。對傳統藝術型態的再發現與把這些觀念重新傳達給現代的
世人,變成他的創作核心理念之一。探索不被人重視的藝術的同時,
他對風格主義跟古典裝飾風有了興趣(風格主義一詞很常被用以形容
在文藝復興晚期(1550年-1580年)出現的一種潮流,這個潮流在當
時藉由瘦長的形式、誇大的風格、不平衡的姿勢來描繪人類和動物,
以此產生戲劇化和強而有力的影像。
Kurt Wenner 為 了 湊 足 旅 費 跟 學 費 , 因 緣 際 會 之 下 , 他 成 為
「Madonnaro」(或 稱Madonnari)一邊在街頭塗鴉,一邊賺點小錢。
Madonnaro這個詞發源於中世紀的義大利,是對在街頭用粉筆畫聖母
像或是其他聖像的藝術家的稱呼。有一些遊方藝人跟著教會的節慶一
個城鎮一個城鎮的走過、畫過(幾乎都是聖像)。這時候還不會把透視
法用上街頭粉筆塗鴉,只是用很簡單的藝術,不分教派的表達對上帝
的崇敬(而不是用塗鴉宣示地盤)。為了表示對這些藝術家在地上畫出
的美麗畫像一點心意,也是對聖像、上帝的崇敬,有時候村人會給藝
術家一些錢、或是一些麵包、橄欖油、或是起司。一直以來,這種街
頭塗鴉的形式在義大利都很盛行,但是到了20世紀因為戰爭帶來的混
亂和社會的巨變使得人們逐漸淡忘了這藝術,藝術家也較少進行這種
藝術創作。Wenner說:「到1970年代之前,大家早認為這是個日幕
西垂的藝術型態了。」1972年在義大利的Grazie di Curtatone舉辦了
I Madonnari International Street Painting Festival。目前,世界
各地也辦著不少類似的藝術節。
Kurt Wenner第一次接觸街頭塗鴉(Madonnari),是他某天在街
頭看別人畫畫時,那位街頭藝人跟他解釋了街頭塗鴉的來歷。
那位街頭藝術家在看了Wenner的臨摹畫之後,請他為他未完成
的作品稍微接手畫一下一個天使的頭部,好讓他去吃頓午餐。
Wenner接過粉筆,就這樣踏上了這條塗鴉之路。
1984 年 , Wenner 創 造 出 了 立 體 街 頭 繪 畫
(Anamorphic/Illusionistic street painting)。仿古的技巧運用
在街頭藝術裡也較易被接受。他所運用到的透視法,早有不少
歐洲藝術大師為了在天花板壁畫上製造出高聳入雲的建築物或
是懸浮的人物的視覺效果用過了,尤其是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
Wenner則是用這樣的技法在一定的角度觀看的話,會有突出
地表上或是墜入地表下的視覺效果(同時運用雕塑跟建築的技巧
)。他的選材則是大多來自神話、寓言、文學、或是劇作。即使
群眾一時之間無法聯想起是哪一個故事,但是如果可以引發起
人的興致跟好奇心,那就夠了。Wenner是這樣認為的:他希
望他的作品能夠邀請觀眾一起加入,作品不再被畫框侷限住,
也希望藝術作品可以改變存在的空間的氣氛,也一直抱持著能
夠讓被忽略的老概念再度被發現、改頭換面、然後跟更多人分
享的理念持續創作下去。
當教宗若望 ‧保祿二世
到 義 大 利 曼 扥 瓦
(Mantua) 時 , 委 託
Kurt Wenner製作一幅
最 後 審 判 的 畫 。
Wenner 召 集歐 洲頂 尖
的30名街頭塗鴉藝人,
在 Wenner 的 指 揮 下 總
共花了10天完成了這幅
巨作。教宗也為這幅作
品簽名,算是正式承認
街頭塗鴉是門神聖的藝
術。
<Dies Irae>
為Absolut Vodka所做的廣告<Absolut Wenner>
Wenner參加時代廣場100
週年慶,並在那邊留下一幅
巨作。在創作的一個禮拜之
中,每天<早安美國>的新聞
中都會追蹤他的最新畫作進
度。
Good Morning American in New York
人行道上的畢卡索-JULIAN BEEVER
Julian Beever,英國人,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在人行道上用
粉筆作畫,到現在已超過十餘年,地點也已布及世界各地,在
英國、法國、德國、墨西哥、波蘭…等國家都可以看到他的作
品。其實在街頭用粉筆作畫原本是義大利的傳統藝術形式,早
在十六七世紀出現,到20世紀逐漸被遺忘。但Julian Beever加
入新元素,將它又再次發揚光大。此外,他還有Pavement
Picasso的稱號。不過,街頭立體畫只是他的副業,壁畫、傑出
大師的油畫複製、拼貼畫才是他的主業。
JULIAN BEEVER的作畫過程


在作畫之前,首先第一步要做的事,就像那些建築師一樣,把
創意畫在一張紙上, 再透過相機的鏡頭去觀看。
因為相機的視野廣角較大,可以使原本的物體影像失真,創造
出一種光學的錯覺。也因為只用一隻眼睛去看,它會使我們的
大腦對距離的判斷力降低,進而去相信那些我們本來不會相信
的東西。一旦開始了之後,Beever會不停的從相機中去抓取適
當的角度,直至整件作品的完成。
在作畫的過程中,
Julian Beever用了凳子
當作他的輔助工具,這
樣一來,他就不用直接
跪在地板上,凳子可以
幫助分散那些對身體的
物理性壓力。
平均而言一幅作品要花三天的時間,而過程中若是遇到下雨,
一切的辛苦就白費了。而粉筆畫無法永久的保存,會隨著時間
慢慢的消失,這也是一大問題,所以每當作品完成後,Beever
會用他的相機拍攝下來,路過的觀眾也會,這樣一來,就可以
永久的保存了。
立體彩繪的原理
讓一個二維的平面畫看起來有三維的立體空間,Beever所使用
的手法一般稱為anamorphosis(扭曲的遠近法)(詳見後面的原理
解釋),運用了陰影、光學幻覺、投射,再加上必須從某一個特
定的角度、用鏡子反射或透過多面體……等非常規的視覺定律,
營造出了這樣一種的藝術風格,又稱為Trompe-I'oeil,這個法
語詞的意思是“to trick the eye”。




Julian Beever的草稿,是由兩個角度所結合。
第一個角度,是原本人行地磚的透視,在繪畫中的專有名詞叫
做”一點透視”,就是人的目光會因為東西擺放角度的不同而有
所變形,但如果是看直線的話,在視覺上,會覺得好像集中在
遠方的一點。以草圖為例,長長的街道因為距離越遠看起來就
越窄,然後這些磁磚的分界線連接起來的直線,看起來就像集
中在遠方的那一點了。
第二個角度是平面的角度,就是物體距離眼睛不遠,呈現完整
平面的角度。像草圖中的貓跟中國舞獅,就是以平面的角度面
對著觀眾。
計算好兩者比例後,就可以到街上作畫了,也因此他的畫只有
某一個角度看起來是正常的,從其他地方會覺得怪怪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為了慶祝中國新年,Julian Beever在伯明罕市的中國城街道上,畫了長
達三公尺的中國代表性動物來慶祝這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