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生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 - 民生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第二章 電腦網路的構成
講師 駱宏順
民生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2010.11.08
說明流程
2-1 網路簡介
2-8 認識通訊協定
2-2 網路組成架構簡介
2-9 有線區域網路
2-3 區域網路連結模式
2-10 網路連線裝置
2-4 承載訊號與傳輸方式
2-11 無線傳通訊輸
2-5 連線傳輸技術
2-12 無線區域網路通訊標準
2-6 網路傳輸媒介
2-13 行動通訊系統
2-7 網路參考模型
備註:可依進度點選小節
2-1 網路簡介
網路的目的本來就是在於交換訊息與資料之
用,透過電話網路,就可以與他人進行語音
聯絡、傳真訊息等等。
3
區域網路
是一種最小規模的網路連線方式,可以只包
含兩或三部彼此連線而共享資源的個人電腦
,它也可以包含數百部不同種類的電腦。
區域網路示意圖
4
都會網路
是一個較大型的網路,將一些小型的區域網
路使用了橋接器、路由器等裝置連接而成為
較大型的區域網路。
5
廣域網路
連接無數個區域網路與都會網路,可能是都
市與都市、國家與國家,甚至於全球間的聯
繫。
廣域網路示意圖
6
2-2網路組成架構簡介
伺服器型網路
伺服器型網路不僅包含電腦節點,也包含一部中
央電腦,並具有當作共享儲存設備的高容量硬碟
。
採用伺服器型網路,各伺服器會有專門
管理的資源
7
對等型網路
優點
簡單且設置成本便宜,只要具備網路線與網路卡
,就可以將電腦彼此連結為一個網路,最常見的
應用就是分享印表機了。
缺點
維護不易,只能使用於小型網路中,如果今日印
表機從A電腦移至B電腦,則先前透過網路使用這
台印表機的其它電腦,就必須重新設定才可以再
使用這台印表機。
8
對等型網路結構示意圖
9
2-3 區域網路連結模式
匯流排式拓樸
優點
如果要在網路中加入或移除電腦裝置都很方便,所使用
的材料也頗為便宜,而且比任何網路拓樸都使用比較少
的纜線適用於剛起步的小型辦公室網路來使用。
缺點
維護不易,如果某段線路有問題,整個網路就無法使用
,且需逐段檢查以找出發生問題線段並加以更換。
10
匯流排式拓樸
11
星狀拓樸
在星狀拓樸中,個別的電腦會使用各自的線
路連接至一台中間連接裝置,這個裝置通常
是集線器(Hub),所有的節點被連接至集線
器並透過它進行溝通。
星狀拓樸示意圖
12
環狀拓樸
環狀拓樸一般較不常見,使用環狀拓樸的網
路主要有IBM的「符記環」(Token Ring)網
路,符記環網路使用「符記」(token)來進行
資料的傳遞。
優點
是網路上的每台電腦都處於平等的地位,
缺點
是當網路上的任一台電腦或線路故障,其它電腦部會受
到影響。
13
環狀網路示意圖
14
網狀拓樸
由於每個裝置至少與其它兩個裝置進行連接
,所以網狀拓樸的網路會具備有較高的容錯
能力,也就是如果此條線路不通,還可以用
另外的路徑來傳送資料。
但網狀拓樸的成本較高,要連接兩台以上的
裝置也較為複雜,所以建置不易,一般還是
很少看到網狀拓樸的應用。
15
網狀拓樸示意圖
16
2-4 承載訊號與傳輸方式
通常資料的承載訊號可分成「數位」與「類
比」兩種。「數位」就如同電腦中階段性的
高低訊號,而「類比」則是一種連續性的自
然界訊號(如同人類的聲音訊號)。如下圖所示
:
17
單工傳輸
在單工傳輸模式(Simplex Transmission
Mode)的環境中,發送端是做為傳送資料的工
作,而接收端就只能做接收資料的工作。
單工傳輸模式只能遵循著一種方向來進行資
料傳送。
例如一般廣播系統中,電波發射器只能做發
射訊號動作,而收音機就只能做接收訊號的
動作一樣。
18
半雙工傳輸
在半雙工傳輸模式(Half-duplex Transmission)
的環境中,發送端與接收端一次只能做一種
傳輸動作,當發送端在進行資料傳輸時,接
收端便不能做傳送動作。
例如一般市面上火腿族所用的無線電就是一
種半雙工的傳輸設備。
19
全雙工傳輸
在全雙工傳輸(Full-duplex Transmission) 環
境中,發送端與接收端可同時做傳送與接收
的動作。
例如日常生活上,電話就是最常見的全雙工
傳輸設備,當我們在向對方發話的同時,對
方也能夠同步發話給我們。
20
頻寬與寬頻簡介(1)
「頻寬」
以每秒能夠傳輸資料量的多寡來表示資料的傳輸
速率,計算的單位則是用每秒多少位元來計算,
也就是一般所見的「bps」(bits per second)。
數據機的傳輸速率單位如下:
21
頻寬與寬頻簡介(2)
寬頻(Broadband)
在傳輸媒介上可同時傳送數個頻道資料的傳輸方
式,已就是讓許多節點同時共用一條線路,好比
是多線道路的高速公路,汽車可以同時平行前進
一樣,例如 ISDN(整合式服務數位網路)、ADSL(
非對偁數位用戶專線)等,都屬於寬頻傳輸。
22
2-5 連線傳輸技術
電路交換
由於所建立的線路為兩個主機獨自擁有,因此不
會有資料擁塞的問題。
如果兩個主機一直要使用此連線,那這個線路就
會一直由它們所擁有,不過在建立兩端的連線時
會多花上一點時間,而且無法讓其他節點使用正
在連線的線路,另外費用也較貴,連線時間也較
緩慢。
23
訊息交換
以「先儲存再發送」(Store and Forward)
的方式進行。
當資料傳送到每一節點時,還會進行錯誤檢
查,傳輸錯誤率低。
缺點是傳送速度也慢,需要較大空間來存放
等待的資料,另外即時性較低,重新傳送機
率高,較不適用於大型網路。
24
封包交換
是一種結合電路交換與訊息交換優點的交換
方式,利用電腦儲存及「前導傳送」(Store
and Forward)的功用,將所傳送的資料分為
若干「封包」(packet)。
優點
節省傳送時間,並可增加線路的使用率。對遠距
離且短時間的傳送,分封交換網路是一種高效率
與可靠度的網路。
缺點
是由於封包傳送順序不一,需要花費封包重組的
成本。
25
2-6 網路傳輸媒介
同軸電纜
是由內外兩層導體構成,所使用的材質通常是銅
導體,內層導體為了避免斷裂常會以多蕊的銅導
體集結而成,而外層導體形成網狀圍繞內層導體
,因此具有遮蔽的效應,可以減低電磁方面的干
擾,兩層導體之間以絕緣體加以隔絕,最外層則
為塑膠套:
同軸電纜外部與內部構造圖
26
雙絞線
將導線成對絞在一起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雜訊
(Noise)干擾與串音(Crosstalk)現象。
藉由兩條導線相互絞在一起,則可以降低外
部電磁場的干擾(並無法完全消除此干擾)
,絞繞的次數越多,抗干擾的效果越好,但
相對地成本也會較高。
雙絞線外觀圖
RJ-11與RJ-45接頭外觀圖
27
光纖電纜(1)
傳遞原理是當光線在介質密度比外界低的玻
璃纖維中傳遞時,如果入射的角度大於某個
角度(臨界角),就會發生全反射的現象,
也就是光線會完全在線路中傳遞,而不會折
射至外界,如下圖所示:
光纖剖面圖
28
光纖電纜(2)
光纖的傳輸速率極快,其最高速率可達2Gbps
,所以其應用主要是在高速網路上,例如
100BaseFX高速乙太網路、「非同步傳輸模
式」網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光纖分散式介面」(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FDDI)、海底電
纜等高速網路上。
29
2-7 網路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
30
OSI參考模型(1)
應用層
在這一層中運作的就是我們平常接觸的網路通訊
軟體,例如瀏覽器、檔案傳輸軟體、電子郵件軟
體等,它的目的在於建立使用者與下層通訊協定
的溝通橋樑,並與連線的另一方相對應的軟體進
行資料傳遞。
通常這一層的軟體都採取所謂的主從模式。
31
OSI參考模型(2)
表現層
主要功能是讓各工作站間資料格式能一致,包含
字碼的轉換、編碼與解碼、資料格式的轉換等。
例如全球資訊網中有文字、各種圖片、甚至聲音
、影像等資料,而表現層顧就是負責訂定連線雙
方共同的資料展示方式,例如文字編碼、圖片格
式、視訊檔案的開啟等等。
32
OSI參考模型(3)
會議層
是在於建立起連線雙方應用程式互相溝通的方式
,例如何時表示要求連線、何時該終止連線、發
送何種訊號時表示接下來要傳送檔案,也就是建
立和管理接收端與發送端之間的連線對談形式。
例如在連線遊戲時,就不能發生客戶端按一下方
向鍵表示要移動遊戲中的人物1格,伺服端卻認為
這是要移動人物10格,這就是會議層中應該實作
的規範。
33
OSI參考模型(4)
傳輸層
主要工作是提供網路層與會談層一個可靠且有效
率的傳輸服務,例如TCP、UDP都是此層的通訊
協定。
傳輸層所負責的任務就是將網路上所接收到的資
料,分配(傳輸)給相對應的軟體,例如將網頁
相關資料傳送給瀏覽器,或是將電子郵件傳送給
郵件軟體,而這層也負責包裝上層的應用程式資
料,指定接收的另一方該由哪一個軟體接收此資
料並進行處理。
34
OSI參考模型(5)
網路層
是負責解讀IP位址並決定資料要傳送給哪一個主
機,如果是在同一個區域網路中,就會直接傳送
給網路內的主機,如果不是在同一個網路內,就
會將資料交給路由器,並由它來決定資料傳送的
路徑,而目的網路的最後一個路由器再直接將資
料傳送給目的主機。
35
OSI參考模型(6)
資料連結層
由於IP位址只是邏輯上的位址,而真正的網路是
以實際的硬體裝置來連結,實體的位址與邏輯的
位址這中間轉換的工作是由資料連結層負責這項
工作,它可以透過「位址解析協定」(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來取得網路裝置的「
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MAC位址是網路裝置的實體
位址,像是網路卡就是直燒錄在EEPROM上的網
路卡卡號。
36
OSI參考模型(7)
實體層
是OSI模型的第一層,所處理的是真正的電子訊
號,主要的作用是定義是實際定義網路資訊傳輸
時的實體規格,包含了連線方式、傳輸媒介、訊
號轉換等等,也就是對數據機、集線器、連接線
與傳輸方式等加以規定。例如我們常見的「集線
器」(Hub),也都是屬於典型的實體層設備。
37
2-8 認識通訊協定
TCP協定
TCP的資料傳送是以「位元組流」來進行傳送,
資料的傳送具有「雙向性」。
建立連線之後,任何一端都可以進行發送與接收
資料,而它也具備流量控制的功能,雙方都具有
調整流量的機制,可以依據網路狀況來適時調整
。
38
IP協定
是TCP/IP協定中的運作核心,存在DoD網路
模型的「網路層」(network layer),也是構成
網際網路的基礎,是一個「非連接式」
(Connectionless)傳輸,主要是負責主機間網
路封包的定址與路由,並將封包(packet)從來
源處送到目的地。
IP協定可以完全發揮網路層的功用,並完成IP
封包的傳送、切割與重組。也就是說可接受
從傳輸所送來的訊息,再切割、包裝成大小
合適IP封包,然後再往連結層傳送。
39
UDP協定
對於一些小型但頻率高的資料傳輸,這些工
作都會耗掉相當的網路資源。
UDP則是一種非連接型的傳輸協定,他允許
在完全不理會資料是否傳送至目的地的情況
進行傳送,當然這種傳輸協定就比較不可靠
。
不過它適用於廣播式的通訊,也就是UDP還
具備有一對多資料傳送的優點,這是TCP一
對一連線所沒有。
40
ARP協定
是在『探測』封包內加入此IP擁有者的要求,
然後針對網路上所有的實體位址進行廣播
(Broadcast)。
一旦擁有此IP的電腦收到封包時,就會回覆對
方,告訴自己的實體位址。
「位址解析協定」會有一份對照清單,用來
記錄IP與實體位址,因此無須每次都要送出探
測封包來找尋實體位址。
41
ICMP協定
「網際網路控制訊息協定」(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
是用來偵測網路狀態的協定,主要是用來報
告網路上的錯誤狀況,可以產生與IP相關的測
試封包,例如Ping指令是傳送一個ICMP封包
給某部主機,以偵測該主機的狀態。
42
2-9 有線區域網路
乙太網路(1)
是目前最普遍的區域網路存取標準,通常用於匯
流排型或星型拓樸。
由於它具備有傳輸速度快、相關設備組件便宜與
架設簡單等特性,使得中小企業或學校的辦公室
中,大部份都是採用此種架構來建立區域網路。
43
乙太網路(2)
乙太網路架構圖
44
乙太網路(3)
乙太網路起源於1976年全錄公司將乙太網路
正式轉為實際的產品,1979年Xerox、DEC、
Intel三家公司試圖將10-Mbps Ethernet規格交
由IEEE協會(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制定成標準
。常見的三種規格如下:
45
乙太網路(4)
高速乙太網路
1995年IEEE 正式通過802.3u規格定義了高速乙
太網路(Fast Ethernet),將10Mpbs的乙太網路
提昇為100Mbps。常見的兩種規格如下:
46
乙太網路(5)
超高速乙太網路
1995年IEEE開始研究傳輸速率可達1000Mpbs的
乙太網路標準,並於1996年正式成立802.3z小組
著手制定超高速乙太網路標準。
1998年6月底IEEE 802.3z標準委員會通過傳輸速
率高達1Gigabit(即1000Mbps)的超高速乙太網
路。
47
記號環網路
由IBM 在1980年代所發展的區域網路技術,
網路相關資訊則規範於IEEE 802.5標準中,
它的存取速度有4Mbps與16Mbps兩種。
標準傳輸速度為4Mbps。
利用記號傳遞(Token Passing) 來做媒介存取
控制,傳送資料時毋須做碰撞偵測動作,不
過傳送資料之前,電腦必須先取得記號封包
。
48
光纖分散式資料介面網路
是由ANSI與ISO於1990年代所制定的標準,
採用分離式雙環狀網路架構與環狀網路的結
構,不過是一種具備有「兩個環」的環狀網
路,也就是一個為「主環」與另一個為「次
環」。
可預留一個備份線路以防不時之需,即光纖
式網路,傳輸速率為100Mbps,主要是用來
作為骨幹網路或高性能的區域網路。
49
ATM網路
它可以同時傳送聲音、影像與一般性資料等
內容,並且在OSI模型中屬於資料連結層的通
訊協定。
ATM網路主要應用於骨幹網路連結其它的區
域網路,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架構成區域網路
或連結公眾網路來使用。
50
2-10網路連線裝置
中繼器(1)
為了讓訊號能夠傳送更長的距離,可以使用中繼
器(repeater)來再生訊號,其可以將衰減的電
位訊號予以模擬放大,然後再傳送至下一個網段
中,不過由於是根據原來衰減過的訊號加以模擬
放大,與原訊號相比就有失真的情況,如果經過
長距離多次放大之後,訊號就會變得無法辨識了
,所以通常使用中繼器來進行再生訊號的話,所
使用的中繼器最多不超過三台。
51
中繼器(2)
中繼器可以將訊號重新整理再傳送
52
集線器
主要使用於星狀網路中,用來連接網路上不
同的電腦裝置,集線器可以分為「被動式集
線器」與「主動式集線器」,被動式集線器
單純地用來連接電腦裝置,而主動式集線器
尚具備有中繼器的功能,可以將訊號再生後
再傳送至網路上。
集線器
53
橋接器
橋接器是在OSI模型的實體層與資料連結層運
作,除了具備中繼器或集線器的功能外,也
還有「訊框」(Frame)過濾的功能,也就是
有過濾資料封包的能力。
橋接器可以連接兩個相同類型但通訊協定不
同的網路,並藉由位址表(MAC位址)判斷與過
濾是否要傳送到另一子網路,是則通過橋接
器,不是則加以阻止,如此就可減少網路負
載與改善網路效能。
54
交換器(1)
交換器具有橋接器過濾封包的功能,所以若
不屬於另一個網段上的封包,則會過濾不予
通過。
所以若有一個電腦裝置連接至交換器,它將
會擁有該條線路上所有的頻寬,連接至交換
器上的電腦可以是伺服器,或是一整個區域
網路,通常為了提高伺服器的存取效率,會
將伺服器直連接至交換器上,而將其它個別
的網路以集線器連接後,再連接至交換器。
55
交換器(2)
交換器使用示意圖
56
路由器
又稱「路徑選擇器」,是屬於OSI模型網路層
中運作的裝置。
它可以過濾網路上的資料封包,且將資料封
包依照大小、緩急來選擇最佳傳送路徑,以
將封包傳送給指定的裝置。
除了具備中繼器、集線器、橋接器功能外,
它還具有「尋徑」(Routing)的功能。
路由器可在不同網路拓樸中選擇最佳封包路俓
57
閘道器(1)
閘道器可以運作於OSI模型的七個階層,所以
它可以處理不同格式的資料封包,並進行通
訊協定轉換的動作。
不論網路系統使用何種廠牌、硬體或軟體,
只要閘道器有支援都可以順利連接與轉換。
因此可以使用閘道器來連接不同通訊協定的
網路系統。
58
閘道器(2)
閘道器可轉換不同網路拓樸的協定與資料格式
59
2-11 無線通訊傳輸
光學傳輸(1)
以目前所知道的傳輸媒介中,光的傳播速率是最
快的。因此在無線通訊技術中,便利用光的特性
來進行資料的傳送,以提升資料傳輸的效率。目
前採用「光」方式來作為傳輸媒體的光線,有「
紅外線」(Infrared)與「雷射」(Laser)兩種
:
60
光學傳輸(2)
紅外線(Infrared,IR)
紅外線傳輸乃是採取「點對點」(peer to peer)
的傳輸架構,其傳輸速率在9.6KBPS~4MBPS範
圍間。另外它的傳輸距離在1.5公尺以內,而且兩
設備(節點)間訊號的接收角度必須控制在±15度
內。
紅外線適合筆記型電腦間的傳輸
61
光學傳輸(3)
雷射光(Laser)
雷射光較一般光線不同之處在於它會先將光線集
中成為「束狀」,然後再投射到目的地。
除了本身所具備的能量較強外,同時也不會產生
「漫射」的情形。
在光學無線網路傳輸的安全機制中,雷射就遠比
紅外線來的強,而且傳輸距離也較紅外線遠。
62
無線電波傳輸
無線電波的「頻帶」(Band)在每一個國家
中都屬於相當珍貴的資源,通常會有相當嚴
格的使用管制。
不過依照國際慣例,一般會將2.4~2.4835
GHz的頻率範圍,定訂為「公用頻帶」區,
而不加以管制,以提供給國家內的工業、醫
療、科技等方面來使用。
而無線網路通訊中所使用的頻帶,也同樣是
這個開放的「公用頻帶」範圍。
63
2-12 無線區域網路通訊標準
802.11a
採用一種多載波調變技術,稱為「正交分頻多工
技術」(Orthot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工作於5GHz頻段上,最
大傳輸速率可達54Mbps,傳輸距離約50公尺,而
802.11a優勢在於傳輸速率快且受干擾少,但價格
相對較高。
64
802.11g
802.11g標準結合了目前現有802.11a與
802.11b標準的精華,在2.4G頻段使用OFDM
調製技術,使數據傳輸速率最高提升到54
Mbps的傳輸速率。
802.11g穩定的效能與54Mbps的傳輸速率已
經成為無線區域網路的一項新標準,而且在
成本價格逐漸滑落的情況下,目前已成為無
線區域網路的主流產品。
65
802.11n
IEEE 802.11n是一項新的無線網路技術,除
了可以加快連線速度,更可以傳送更遠的距
離。
其資料傳輸速度估計將達540Mbit/s,此項新
標準比802.11g快上10倍左右,許多廠商寄望
802.11n能成為數位家庭中主要的無線網路技
術,並做為數位影音串流的應用。
66
藍芽技術
主要支援「點對點」(point-to-point)及「點
對多點」(point-to-multi points) 的連結方
式,它使用2.4GHz頻帶,目前傳輸距離大約
有10公尺,每秒傳輸速度約為1Mbps,預估
未來可達12Mbps。
67
2-13 行動通訊系統
AMPS
是北美第一代行動電話系統,採類比式訊號傳輸
,即是第一代類比式的行動通話系統。
類比式行動電話的缺點是通話品質差、服務種類
少、沒有安全措施、門號容量少等。
在國內,類比式行動電話系統已經正式走入歷史
,例如早期耳熟能詳的「黑金剛」大哥大,原本
090開頭的使用者將自動升級為0910的門號系統
。
68
GSM
是屬於無線電波的一種,因此必須在頻帶上
工作,由於各個國家所使用的GSM系統規格
上會有不同,因此GSM通常被使用在三種頻
帶上-900MHz、1800MHz、1900MHz。
GSM通訊系統的訊號傳送方式與傳統的有線
電話一樣,是屬於一種「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 式的傳輸技術。
69
GPRS
GPRS採用的無線調變標準、頻帶、結構、跳
頻規則及「分時多重擷取技術」(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都與GSM
相同,但是GPRS允許兩端線路在封包轉移的
模式下發送或接收資料,而不需要經由電路
交換的方式傳遞資料。
70
3G/3.5G/3.75G/4G
3G
主要目的是透過大幅提升數據資料傳輸速度,並
採用與Internet相同的IP技術,將無線通訊與網際
網路等多媒體通訊結合的新一代通訊系統。
除了2G時代原有的語音與非語音數據服務,還多
了網頁瀏覽、電話會議、視訊電話、傳送或下載
資料等多媒體動態影像傳輸。
71
3G/3.5G/3.75G/4G
3.5G
主要用來加快用戶端設備(User Equipment, UE)
的下行傳輸速率,如今全球都在推行HSDPA,例
如3G基地台軟體升級成支援3.5G、HSDPA功能
擴充卡、支援HSDPA的新款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內
建HSDPA等。
如果上網的地方未支援3.5G無線網路,3.5G無線
網路還會自動轉換為3G或GPRS無線網路。
72
3G/3.5G/3.75G/4G
3.75G
由於HSDPA 上傳速度不足(只有 384Kb/s),後來
又開發了高速上行分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HSUPA)的技術,又稱3.75G,
其上傳速度達 5.76Mb/s,3.75G提供了雙向視訊
或網路電話更佳傳輸速率的頻寬環境。
73
3G/3.5G/3.75G/4G
4G
是指行動電話系統的第四代,它的願景是希望建
構完備的高速無線通訊系統,但目前尚未有確切
規格的概念,不過由於Intel大力推動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微波存取全球互通)技術,因此受到手
機大廠及電信業者的支持,最有可能成為日後4G
技術的主流。
74
WAP
主要用來制定在無線通訊設備上一種執行
Internet網路存取服務的開放標準。
有點類似HTTP對於Internet的協定,但WAP
最主要是針對無線通訊設備所開發,因為無
線通訊設備的頻寬相當有限,而且螢幕也較
小。
75
本章結束
Q&A討論時間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