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 - 针灸治疗学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下载本文 - 针灸治疗学

第三章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 要

第一节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 点  明辨病证性质  突出经络辨证  注重整体观念  分清标本缓急  做到三因制宜

经络证治  经络证治是以经络学说为主要依据的辨 证论治方法。主要是根据经络的循行分 布 ( 包括经络的交接、交叉、交会 ) 、属络 脏腑、联系器官、生理功能、病候特点 等来确定疾病的经络归属,从而选择相 应的经络治疗方法。多适用于体表部位 的肌肉、关节、组织、器官的病变。

一、经络辨证  经络病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经络 病证包括经络所属的脏腑病证在内,合 称“脏腑、经络病证”;狭义的经络病 证则是指脏腑以外的肌肉、皮毛、筋脉、 骨节以及五官九窍的病证。

(一)辨证归经  辨证归经是以临床证候表现为依据的归 经形式。

( 二)辨位归经  辨位归经是直接按病变部位作为依据的 一种归经形式。  根据病痛发生的不同部位来判断是何经 的病证,这在经络辨证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环。

(三)“经络诊察”归经  “经络诊察”归经是根据经络具有诊断 疾病的作用而确立的一种归经方法。包 括经络望诊、经穴触诊、经络电测定、 知热感度测定几种形式。

1 .经络望诊  经络望诊归经法主要是通过观察经脉循 行部位在色泽、润燥及组织形态等方面 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来分析是 属于何经的病变。  脏腑有病能够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的相 应部位,出现种种特异的、可见的“经 络现象”,故可借以诊断疾病。

2 .经穴触诊  根据内脏有病会通过经脉的传导,在体 表出现各种不同 病理反应区或反应点的 原理,在一定的经络循行部位或有关腧 穴上进行触扪、按压,寻找和体验各种 阳性反应,从而判断病在何经。

( 1 )循经按压  循经按压的方法,一般用拇指指腹沿经 脉路线轻轻滑动,进行爪切、扪按,或 用拇、食二指沿经轻轻撮捏,以探索肌 肤浅层的异常反应。  循经按压所得的异常反应,可有循经疼 痛 ( 痠痛、抽痛、压痛 ) 、敏感、麻木、寒 凉、灼热或肿块、结节、条索状反应物 等等。

( 2 )穴位按压  《灵枢 · 百病始生》篇曰:“察其所痛, 以知其应。”穴位按压所得的异常反应, 有压痛、敏感、麻木、迟钝、舒适或皮 下组织隆起、结节、松软、凹陷等。

3 .经络电测定  经络电测定是利用经络测定仪测经络、 腧穴皮肤导电量(或电阻值)的变化来 分析脏腑、经络病变的一种诊断方法。

4 .知热感度测定 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左右两侧同一经穴 对灼热的感知程度大致相同。如果差异 较大,便说明该经脉气血失于平衡。

第四章 针灸配穴处方  针灸配穴处方是在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辨证立 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刺灸、补泻方 法组合而成的。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步骤。腧穴 的选取是否恰当,处方的组成是否合理,直接 关系到治疗效果。故针灸配穴处方必须在中医 学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 脉的循行分布、交叉交会和腧穴的分布、功能 及特异性,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 缓急进行严密组合。

第一节 选穴原则  选穴原则是临证选穴的基本法则,也是 配穴的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

一、局部选穴  局部选穴就是围绕受病肢体、脏腑、组 织、器官的局部取穴。  是根据每一个腧穴都能治疗局部病症这 一作用而制定的一种基本选穴方法。体 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 律。  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 限的病症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

二、邻近选穴  邻近选穴就是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接近 的范围内选穴。  偶刺法

三、远端选穴    远端选穴即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 《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远道刺”。 这种选穴方法紧密结合经脉的循行,体现了 “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特别适 用于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选穴,用于治疗头面、 五官、躯干、内脏病症。 《四总穴歌》 “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 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四、辨证选穴  根据病症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 症归属于某一脏腑或经脉,然后按经选 穴。(针对病因病机选穴)。

五、随症选穴  根据个别突出的症状选取腧穴。

第二节 配穴方法 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将具有类似治 疗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腧穴组合配 伍而成。

一、按部配穴  按部配穴是结合身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配 穴的一种形式,以充分发挥腧穴的局部 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

(一)局部配穴  对于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 症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可以采用局部 配穴法,以疏调局部的经络之气。

(二)上下配穴法  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下指下肢或腰部 以下。  将《灵枢 · 终始》篇所说“病在上者下取 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 病在足者取之腘”

(三)前后配穴法  前后配穴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 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 方法。  《黄帝内经》中称“偶刺”。

(四)左右配穴法   由于十二经脉的循行是左右对称的,有的还具 有左右交叉的特点,所以《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又提出了“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配穴方法。 与《灵枢 · 官针》所记“巨刺”、“缪刺”相类 似,故又称“交经缪刺法”。 左右配穴既可以左右交叉取 ( 左病取右或右病 取左 ) ,也可以左右对称取 ( 左右同取 ) 。

(五)三部配穴法  三部配穴法就是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 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 ( 古称“天、人、 地三才”配穴法 ) 。

二、按经配穴  按经配穴即按经脉的理论和经脉之间的 联系配穴。

(一)本经配穴  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 他脏腑、经脉时,即遵循“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选取本经脉的 腧穴配伍成方。

(二)表里经配穴  表里经配穴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 里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是根据《素 问 · 阴阳应象大论篇》 “ 从阴引阳,从阳引 阴”的理论制定的。具体方法是某一脏 腑、经脉有病,除选取本经脉的腧穴以 外,同时配以表里经有关腧穴。

(三)同名经配穴法  同名经配穴法是在同名经“同气相通” 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

(四)子母经配穴法  子母经配穴法是参照六脏六腑、十二经 脉的五行属性,根据“虚则补其母,实 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制定的配穴方法。

(五)交会经配穴法  交会经配穴法即按经脉的交叉、交会情 况来配穴。某一病变部位有数条经脉交 会或某一病症与数条交会经脉有关,都 可按此法配穴。

第三节 处方的组成  处方的组成就是选穴、配穴、针灸措施 和补泻手法的结合。

一、影响针灸处方的因素  穴有主次,术有先后 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针刺深浅不同,治疗作用有别  补泻手法不同,治疗效果有异  知达常变,随症增减腧穴

二、把握治疗时间  治疗时间  留针时间  疗程时间  间歇时间  总体治疗时间间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