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婴宁》
蒲松龄
蒲松龄履历表
•
•
•
•
•
•
•
•
•
中文名:蒲松龄
出生地:山东淄博
代表作品:《聊斋志异》
出生日期:1640年
逝世日期:1715年
字:留仙,一字剑臣
号: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自称:异史氏
家族阶级: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 人生经历:19岁应童子试,
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
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
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
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
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
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
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
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
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
正月病逝,享年76岁。
• 著作: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
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
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
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
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
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
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
《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
《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
200万言。
《聊斋志异》
•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
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
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
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
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
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
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
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
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作品主题&写作特点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在“聊
斋”书房中,他写下了许多花妖狐魅的奇
异故事,故取名《聊斋志异》。 《聊斋
志异》与传统的同类小说不同,其目的不
在张扬神鬼迷信,更不是消闲之作。蒲松
龄是为抒发和消除自己内心郁积的悲愤和
不平而创作的。他在这部小说集中,就将
《聊斋志异》称为一部“孤愤之书”,并
感叹道,“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应该
指出的是,蒲松龄在书中所寄托的“孤愤”
并不只是他个人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而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压迫,反剥削
的要求,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恨和对美好
生活的热切向往。
•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
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
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
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
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
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
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纪念馆《聊斋志
异》中,写的是一些花妖狐魅的故事,充
满了奇思异想。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
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
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
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
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
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
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
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
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
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
鬼唱诗。”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
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
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
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
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
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
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
(部)。
《婴宁》
“婴宁”似出于《庄子·大宗师》,其中有所谓“撄宁”,指“撄而后
宁”,即经困扰而后达成合乎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
男女主人公:王生,婴宁
• 小话婴宁(故事简介):王子服是一位不谙世事的书家子弟被家人宠爱 正月十五
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子服游玩见一女郎<婴宁>带着婢女手拿一只梅花子服看呆了 婴宁对婢女说此人目光灼灼像
贼婴宁把花扔在地上笑着走了 子服拾起花失落的回家把花放在枕下不食不语日渐消瘦和尚医师都无法挽救 吴生来
劝慰他得知了子服的病由答应给他找到那女子子服开颜 但吴生四处寻找没有踪迹于是欺骗子服那人是他的表妹正等
人聘定子服眉宇间尽是笑意 子服问那女子住处吴生哄骗他说西南山 子服病情好转每天期待着吴生带给他好消息吴
生无影 子服一怒偷偷离家朝南山走去巧巧地找到了那女子家 子服在门外徘徊一天直到日落一位老妇人把他迎进 婴
宁嘻嘻哈哈的进来 子服无语注视着婴宁无暇去看别的地方婢说目光灼灼似贼的样子没变 婴宁大笑说要去看碧桃花
走出 妇人留子服住几日告诉他屋后有小园读书 子服第二天来到园中见婴宁在树上婴宁狂笑一失手跌落下来止笑 子
服扶婴宁暗中捏她手腕婴宁又笑 子服等他笑完拿出枯黄的梅花给婴宁看婴宁以为他喜欢花 子服说喜欢拈花之人婴
宁不懂子服怨怪婴宁的傻但不能让她领悟 子服家人来找他夫人答应他把婴宁带走 吴生知道后怀疑婴宁是狐妖所生
去婴宁家看已成荒山 婴宁和子服成亲婴宁的笑让人喜爱 婴宁爱花攀在架上摘花赏玩西邻青年看出神 婴宁指墙底笑
着下了架 少年晚上来到那个地方看到婴宁而不久却变作枯木 少年夜里死去老父告到官府说婴宁为妖 县官仰慕王生
才气反而责难老父 王母怪婴宁喜笑过度婴宁从此不笑却并不悲戚 一日婴宁哭着对张生说自己是狐生母亲离开时将
自己托给鬼母二人相依 婴宁希望子服能为老母和姨父合葬子服同意 夜里鬼母来王生梦中道谢每年寒食节夫妻都为
墓地拜扫 一年后婴宁生一儿子在人在襁褓中就不惧怕生人见人就笑很有母亲风范
•
婴宁是蒲松龄理想中人物,但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人物。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鲁迅评《聊斋》语),是当时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活人,艺术反映中真实
的艺术典型,即使在现代,也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存在;正相反,《红楼梦》脂
评说得好:“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
“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
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
和美处。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
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
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
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蒲松龄
只能根据生活,根据生活给予的理想来塑造人物。他的杰出才能正表现在婴宁
的复杂性上。婴宁形象的复杂性正是作家忠实于生活的创作方法的胜利。说婴
宁的“缺陷”应去除,不但是求全之毁,更是脱离历史实际的要求。
•
婴宁除了这件“缺德事”外,更有一次值得注意的悲
啼——哭求丈夫为母迁葬的。这悲啼是我们了解婴宁
性格复杂的原因,认识婴宁天真狡黠之间关系的钥匙。
我们容易被婴宁的笑声所迷惑,但她其实不仅是个天
真娇憨的姑娘,只把生活看成是欢乐,更是深沉早熟
的姑娘。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
段。
•
她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
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
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
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婴宁是位岁月雕成的“笑面人”。
她独居幽谷,披萝带荔,仍然拂不去社会中尔虞我诈
的尘埃,不得不罩上“笑”的面纱。这可见社会摧残人
性的力量是多么无孔不入,多么强大。这正是其性格
产生的社会根源,婴宁天真狡黠的出发点。
•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
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婴宁
对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式震撼人心的内心独
白。一部《聊斋》中的善最主要的正是“孝”。孝是贯串于
《聊斋》始终的,是至高无上的。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
生受父母的遗弃,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
无靠生涯。鬼母收留,正是相濡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
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栖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
才在姨兄王子服前明骂似贼、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
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
“背他人何得背老母”,以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正是这
一点孝情,成为婴宁一切言行的指南。农民身处穷僻尤其
重视劳动,非只为继承香烟重视男子;婴宁想以弱女代男
的理想正是当时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也正
是对当时农村中迫于生计溺弃女婴的批判。这是婴宁形象
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课后习题
一 请就上述三种解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个人觉得婴宁这个角色本身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作者蒲松龄是想描绘一个不谙世事,笑靥如花的纯
真少女形象,另一方面蒲松龄又不能自抑地把自身想脱离封建桎梏,传统道德束缚的愿望寄予在婴
宁这个角色当中,于是有了墙下之“黠”这一情节的加入。但从文学创造的角度来说,创作固然如
此,角色的性格难以逃脱地受到坐着本身经历和期望的影响,因此这种矛盾的存在是在情理之中的。
二 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婴宁“笑”的音容姿态的。
答: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而去”。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
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荐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
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
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
罢”;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
“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
就的一“笑”,却使任务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更者,也正是这一“笑”,仿佛一把尖刀,
直插入了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
三 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围绕着婴宁的鲜花的?这些笔墨艺术效果如何。
答:花与笑,是婴宁的两大爱好。小说中对笑与不笑的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
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转变。对鲜花的描写,一方面推动着情节发展,
一方面衬托主人公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初见王生时,婴宁手中拈着一
枝梅花。喜好清幽而不浓艳的梅花,表明她安于僻野、不事浮华的品格。
她住的院子“桃杏尤繁”,见王生时,俯首自簪的也是一朵杏花。雪白
清淡的杏花喻示她纯净自然的品格。她喜爱的海棠花与碧桃花也都清香
宜人。嫁到王家后,她仍“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甚至背着丈夫典
卖金银首饰,用以购买上好的花种。几个月后,庭阶、篱笆、厕所,到
处都是花草。经过她的打扮,这个庭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令爱花的
婴宁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庭院的木香架引起与邻人的风波,并进而改变
了她的性格,使故事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这是鲜花描写在象征婴宁性
格之外的另一个作用。
小组成员
•
•
•
•
PPT制作: 李冰 姬雨柔 王卓琦
讲解:姬雨柔
拍摄&剪辑:骆莎莉
表演:鄢锦华——婴宁
刘伟娟——王子服
赵瑞——吴生
赵彧——王母
李小溪——鬼母
骆莎莉——小荣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