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情境七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及其应用技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7情境七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及其应用技术

精品课件系列
学习情境七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及其应用技术
•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
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吗?
Contents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特点
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微生物与保护的关系及其相关应用技术
精品课件系列
马尔代夫
2012年5月山东日照附近海域出现大面积赤潮
项目一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特点
一、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
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互相作用、互相储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
学功能单位;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
成的整体系统。
 生态系统:
生产者:植物、微生物
消费者:动物、植物、微生物
分解者:微生物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面进行生命活
动的有机圈。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意义:
开发新的微生物资源
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理论基础
发挥微生物在工、农、医药、环保方
面的有益作用
二、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微生物生态系统是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组
成的整体系统。
1、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环境条件的不同
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任一因素的变化都会
导致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改变。
2、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在外界环境的压力下保持自身的生存
(2)对外界环境压力具有抵抗性和修补能力
(3)外界环境因子出现周期性循环时,微生物生
态系统也会出现周期性.
环境多次连续与强力的冲击——?
优势种的影响
单向性因素的影响
一个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可用整个微
生物群落的 DNA 的异源性表示,从样品中获得
整个微生物群落的总 DNA ,代表了这个群落的
总基因库。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种的多样性关系密切
3、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适应与演替性:
适应性:一是原有的微生物类群可诱导
产生新的酶或酶系;二是使原来数量很少
和竞争力弱的类群发育成新的优势种群。
演替性:复杂有机物的分解
环境因素的改变
——优势种群的出现有明显的时序性
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成员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微生物是物质与能量的储存者
微生物是生物进化中的先锋种类
项目二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水体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
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人及动物体上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一、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来源:天然存在于土壤中的;动植物排泄物或腐烂
后进入的(腐生菌、寄生菌)
大部分对人类有益,极少数可致病。
(一)、土壤具有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切营
养物质和适宜的生活条件,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
基。
1.水分充足
2.营养丰富,酸碱度、渗透压适宜
3.氧气
4.温度
(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1. 种类分布
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异养种类较多
2. 垂直分布
5-22cm 数量最多,逐渐减少, 2m深处几
个/克
3. 数量和种类随季节而变化
4. 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是那些对新鲜有机物
质不很敏感、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
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变
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较小的
那些微生物。 如革兰氏阳性球菌类、色杆
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枝杆菌、放线
菌、青霉、曲霉、丛霉等。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是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很为
敏感,在有新鲜动植物残体存在时可爆发性地旺
盛发育,而在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
物区系 。包括各类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酵母
菌、以及芽孢杆菌、链霉菌、根霉 、曲霉、木霉、
镰刀霉等。发酵性微生物区系的数量变幅很大。
因此在土壤中有新鲜有机残体时,发酵性微生物
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残体被分解后,发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一) 淡水中的微生物
1. 来源: 土壤、雨水
2. 数量和种类:
贫营养细菌(oligotrophic bacteria)
兼性贫营养细菌
富营养细菌:硫细菌、铁细菌、色杆菌属、
微球菌属
3. 水体中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营养、温度、溶解氧
(二)海水中的微生物
1. 特点:嗜冷、嗜盐或耐盐、耐压
2. 海洋微生物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
海洋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海洋微生物资源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少养、干燥、紫外线——不适宜微生物生
长
1. 微生物的暂时存在场所
2. 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 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
空气传播的疾病:结核、流感、“非典”
4. 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
 空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主要取决于下层地面或水面的微
生物状况并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密切相关。一般是陆地上
空>海洋,城市上空>农村,近地面空气>高空空气。农
村的畜厩、 城市的街道、医院和宿舍区的空气所含的微
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 。——注意空气消毒
四、正常人体及动物体上的微生物
1. 人体微生态中微生物的数量
眼睛: 1g
鼻腔: 10g
口腔: 20g
皮肤: 200g
肺: 20g
肠道: 1000g
生殖道: 20 g
总量:1271g
正常菌群:指存在于健康人体和动物体各部
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
的微生物种群。胃内较少
(个/g)
回肠
结肠 直肠或粪便
双歧杆菌
104
107
1010
拟杆菌
103
108
1010
肠杆菌
103
106
106
肠球菌
107
乳杆菌
104
2. 微生态的作用
1) 建立菌群屏障
2)产生抑菌物质
3)降低肠道pH
4) 促进消化吸收:合成多种维生素
5) 提高免疫、抗突变、排毒、激活免疫细胞
的活性
3. 微生态平衡的变化
出生一周: 各种微生物在肠道迅速繁殖
一周至一月: 双歧杆菌优势
老年期: 双歧杆菌 随年龄迅速下降
4. 微生态制剂
调整宿主微生态平衡
达到治疗和保健作用,微生态调节剂
活菌制剂
益生元:有益菌生长刺激因子
合生剂:兼有两种成分
五、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1、农产品上的微生物——霉变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B1:30ppm
镰孢霉(Fusarium)毒素 T2
2、食品上的微生物——引起中毒或其他严重疾病。
加工过程注意卫生
贮藏条件控制
加防腐剂
3、药物上的微生物:原材料(如原料和水)、环境(如空
气)、仪器设备、生产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或卫生不
佳)、包装、运输、贮藏等各方面。
六、极端环境微生物(extremophiles)
1. 嗜热菌(Thermophiles)
2. 嗜冷菌(Psychrophiles)
3. 嗜酸菌(Acidophiles)
4. 嗜碱菌(Basophlies, alkalophiles)
5. 嗜盐菌(Halophiles )
6. 嗜压菌( Barophiles )
7. 抗辐射的微生物
各类微生物群的生长上限温度
项目三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一、 微生物与碳素循环
 碳素循环包括
CO2的固定和
CO2的再生。
二、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1)固氮作用:化学固氮与生物固氮,固氮微
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
2)氨化作用:异养菌分解作用
3)硝化作用:化能自养菌
4)同化作用:异养菌吸收
5)反硝化作用:化能异养菌无氧呼吸
三、微生物与硫素循环
1、脱硫作用:生物体中的含硫有机物被微生
物降解成硫化氢的过程。
可分解含氮肥有机物的氨化微生物均可
分解之。
2、硫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硫化氢、
土壤中的元素硫或硫的其他不完全氧化物
被氧化生成硫酸的过程。
硫细菌(硫杆菌属、丝状硫细菌、绿硫
细菌及古细菌中的极端嗜热菌等)
3、反硫化作用:硫酸盐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
物还原成硫化氢的过程。
由硫酸还原细菌启动。
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
无机磷的同化: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对磷的吸收
有机磷的矿化:许多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含有植
酸酶、磷酸酶等。
不溶性磷的溶解:分解产生硝酸、硫酸和有机酸
微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 互生:可分可合 合比分好
2. 共生:难舍难分
3. 寄生:损人利己
4. 拮抗:势不两立
互生
二者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
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
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二者
不形成共生组织(生命整体)的关系。“可分
可合,合比分好”
1)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 纤维素分解细菌
←→固氮菌
2)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
3)人体肠道正常菌群
共生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
作,彼此分离就不能很好地生活。
地衣就是微生物间共生的典型例子,
它是真菌和蓝细菌或藻类的共生体。
在地衣中,藻类和蓝细菌进行光合作
用合成有机物,作为真菌生长繁殖所
需的碳源,而真菌则起保护光合微生
物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真菌还能
向光合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和运输无
机营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共生体,是微生物与植
物共生的又一典型。由于彼此双赢,所以称为互惠共生。
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而豆
科植物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长,同时,还为根
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的生长条件。★
许多真菌能在一些植物根上发育,菌丝体包围在根面或
侵入根内,形成了两者的共生体,称为菌根。一些植物,
例如兰科植物的种子若无菌根菌的共生就无法发育,杜
鹃科植物的幼苗若无菌根菌的共生就不能存活。※
微生物与动物互惠共生的例子也很多,例如,牛、羊、
鹿、骆驼等反刍动物,吃的草料为它们胃中的微生物提
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但这些动物本身却不能分解纤维
素,食草动物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将其分解成糖,
并被其它菌转化成有机酸,最后经氧化,成为动物的主
要能量来源。 →
☆
★
拮抗
拮抗是指一种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某种
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其它微生物
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
在制造泡菜、青储饲料时,乳酸杆菌产生大量乳
酸,导致环境变酸,即pH值的下降,抑制了其它
微生物的生长,这属于非特异性的拮抗作用。
而可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则能够抑制甚至杀死
其它微生物,例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一
些革兰氏阳性细菌,链霉菌产生的制霉菌素能够
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等,这些属于特异性的拮抗关
系。
寄生
指的是小型生物生活在较大型的生物体内或
体表,从后者获得营养,进行生长、繁殖,
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例如动、植物体表或体内的病毒,以及一
些寄生性细菌、真菌等即是如此。寄生于
人和有益动物或者经济作物体表或体内,
危害寄主的生长及繁殖,固然是有害的,
但如果寄生于有害生物体内,对人类有利,
则可加以利用,例如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
防治农业害虫等。
项目四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及其相关应用技术
环境污染: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外来
有害物质的影响或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
的自净能力,打破了正常的生态平衡,对
人畜健康、工业、农业、水产业等造成严
重危害。
环境污染物:排入大气、水域和土壤,引起
环境污染、对人和环境有不利影响的物质.
无毒有机物:纤维素、淀粉、蛋白质、脂类
有毒有机物:苯酚、多环芳烃、多氯联苯、

有机农药等
无毒无机物:酸、碱、无机盐、氮、磷等
有毒无机物:各类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
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污染物降解: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微生物在生
物降解过程中占首要地位。
1、微生物对农药等有毒污染物的降解:有机氯、
有机磷、有机氮、有机硫农药等,主要由微生物
降解。
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1)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有机物都可以被微
生物降解
(2) 人工合成有机物很难被降解或不被降解
农药的降解
2、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转化
微生物一方面可以改变重金属在环境中
的存在的状态从而改变其毒性;另一方面微
生物直接和间接的作用除去重金属。
3、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
据统计每年约有109吨石油进入水体和
土壤。目前已构建出石油降解的“超级微生
物”。
4、微生物对放射性物质的处理
二、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原理:利用不同生理生化性能的微生物类群间
的相互配合而进行的一种物质循环过程。
(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细菌、微型动物与其他的微生
物加上废水中的悬浮物等类杂质混杂在一起,
形成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
状体。
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三、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数据
的过程,包括:环境分析、物理测定、生
物监测。
(1)粪便污染指示菌——大肠菌群(与大肠
杆菌相似,好氧及兼性厌氧G- ,可48hr 发
酵乳糖产酸产气)。
Escherichia、Citrobacter(柠檬酸杆菌属)
Enterbacter(肠杆菌属)、 Klebsiella
(克雷伯氏菌属)
测定方法:滤膜法, 发酵法
大肠菌群数:个/L水
大肠菌群值:检出1个大肠杆菌最小体积
大肠菌群值=1000/大肠菌群数
饮用水卫生标准:低于 3个/L
2、水体污染指示生物
3、致突变物与致癌物的微生物学检测
Ames 实验: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组氨酸缺陷型发生回复突变.
基本培养基,涂布接种
无菌滤纸片+待测物质
根据滤纸片周围菌生长情况进行判断
4、发光细菌检测法
非致病G-兼性厌氧细菌:培养时发出蓝绿色
可见光。接触污染物时发光强度减弱。
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hosphoreum)、
培养至对数期
菌悬液+待测溶液保温光度计检测
思考题
P24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