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焓变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化学反应的焓变

王泰山
化学反应的焓变:

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
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焓变: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
放的热量。
符号: ΔH
单位:kJ/mol
【严格定义:焓变是在恒温恒压下,体系只作体积
功(膨胀功),不做其它功(如电功)的变化过
程中的热效应。】
放热反应 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物
质
的
能
量
反应进行所需的最低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放出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进程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进行所需的最低能量
物
质
的
能
量
生成物总能量
吸收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反应进程
吸热反应:
反应物总键能 > 生成物总键能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
ΔH > 0
放热反应:
反应物总键能 < 生成物总键能
ΔH < 0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
许多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一般规律
1、常见放热反应:
不需要条件能够自发进行,或撤离条件后仍能自
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
如:
燃烧反应
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生成沉淀、气体、水的复分解反应
强+强
弱+弱的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一般规律
2、常见吸热反应:
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加热、电解)才能发生,而且撤
离条件后不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吸热反应.
如:
大多数分解反应
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铵盐与固体碱之间的反应
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一般规律
3、强酸、强碱溶于水会放出热量,盐结晶
时一般会放出热量;盐的溶解多数是吸热的,
少数是放热的。
4、熔化、汽化是吸热的;
凝固、液化是放热的。
弱酸、弱碱电离是吸热的。
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P5 37
36
重点1 热化学方程式
 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
N2H4(g) + O2(g) = N2(g) + 2H2O(g)
ΔH= -534.4 kJ/mol
1、 因为反应热和反应条件、温度、压强、反应物和
生产物的物态有关,这些条件都要注明。s、l、g、
aq 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
2 、热效应ΔH 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3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简单分数
4、 同一反应,热化学计量数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不同时, △H也不同.
书“问题解决”2
实质:

化学反应实质: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实质:旧化学键断裂
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
量不同。
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问题解决1
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
测量
P5 34
 重点2
ΔH的计算 ——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
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
相同的。”
表明:反应的焓变,只和反应的起始态和终态
有关,而和途径无关。
1.有些反应热难测,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来;
2.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加加减减,取其代数和
(线性组合)
盖斯定律
由反应物A转变为生成物B可以有两条途径:
1、由A直接生成B,反应热为Q1
2、由A生成X,反应热为Q2;
再由X生成B,反应热为Q3
则:Q1=Q2+Q3
书;练习31,6 , 18
能源的充分利用
1、标准燃烧热:在101kPa的压强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 完全燃烧:指物质中含有的氮元素转化为
N2(g),氢元素转化为H2O(l),碳元素转化
为CO2(g)。
练习29
2、热值:在101kPa的压强下,1g物质完全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书上讨论题
随堂练习四
11、根据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 H2O(g);△H = - 241.8 kJ·mol-1
②C(s) + O2(g) == CO2(g);△H = - 393.5 kJ·mol-1
③C(s) + H2O(g) == CO(g) + H2(g) △H =+ 131 kJ·mol-1
则C燃烧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1
2C(s)+O2(g)== 2CO(g);△H = - 221.6 kJ·mol
。
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CO(g)+O2(g)== 2CO2(g);△H = - 565.4 kJ·mol-1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
D.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
5、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
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
中。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填
“大于”、“小于”、“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
能量。
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迅速溶解;烧杯中析出
晶体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放热,Ca(OH)2在水中的溶解
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
7.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变成碳碳双键是吸热
反应,大约需要117~125 kJ/mol的热量,但1,3
D
-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反
应热为23.4 kJ/mol。以上事实表明
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
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
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8、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
C
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9、(2002年上海春季考题)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
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
B
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A
C
氯化钠
固体氢氧化钠
B 固体硝酸铵
D 生石灰
4、1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表示该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B
)
A.2H2(g)+O2(g)== 2H2O(l); △H=-142.9 kJ·mol-1
B.2H2(g)+ O2(g)== 2H2O(l);△H=-571.6 kJ·mol-1
C.2H2 + O2 == 2H2O;
△H=-571.6 kJ·mol-1
D.2H2(g)+ O2(g)== 2H2O(l);△H=+571.6 kJ·mol-1
5、已知1克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时,需吸收
2.718 kJ热量,则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的热化学
方程式可表示为
。
N2(g)+ 3H2(g)== 2NH3(g);△H=-92.4 kJ·mol-1
6、3 g红热的炭和水蒸气充分反应,生成CO和H2,吸
收32.8 kJ热,其热化学方程式是
。
C(s)+ H2O(g)== CO(g)+ H2(g);△H=+131.2 kJ·mol-1
7、(04年京浙理综)已知25℃、101kPa下,石墨、
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
C ( 金 刚 石 ) +O2 ( g ) =CO2 ( g ) ;△H= 395.41kJ/mol
(A)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
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
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
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
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9、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2H2(g)+5/2 O2(g) == 2CO2(g)+ H2O(l);△H=
-1300 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有10 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的能 量
B.有1 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的能量
C.有2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D.有8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10、相对分子质量为117.5的固态易燃物质(NxHyClz
Ow)1.88 g,可以自身发生爆炸,其结果生成0.432 g
水,358.4 mL氯化氢,448 mL O2 和若干克氮气(体积
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同时释放24 kJ的热量。试回
答:
(1)此易燃物的化学式是
;
(2)点燃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
(3)若将其溶于水中,水溶液呈
性,原因是
(1)NH4ClO4
(2)4NH4ClO4(s)=2N2(g)+5O2(g)+4HCl(g)+6H2O(l);ΔH
=-6000 kJ/mol
11.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G·H·Hess)从大量的
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
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盖
斯定律。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
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
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 Y kJ/mol,则1mol C与O2 反
应生成CO的反应热△H为
A.-Y kJ/mol
C.-(5X-0.5Y) kJ/mol
B.-(10X-Y) kJ/mol
D.+(10X-Y) kJ/mol
12.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反应时N2O4 为氧化剂,
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N2(g)+2O2(g)=N2O4(g);△H=+8.7kJ/mol
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
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N2H4(g)+N2O4(g)=3N2(g)+4H2O(g);△H=-542.7kJ/mol
B.2N2H4(g)+N2O4(g)=3N2(g)+4H2O(g);△H=-1059.3kJ/mol
C.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kJ/mol
D.N2H4(g)+N2O4(g)=N2(g)+2H2O(g);△H=-1076.7kJ/mol
1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
热量多
B. 由C(石墨)= C(金刚石);△H = +1.90 kJ·mol-1可知,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稀溶液中,H+(aq)+ OH-(aq)= H2O(l);△H =
-57.3 kJ·mol-1 ,若将含0.5 mol H2SO4 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 kJ
D. 在101 kPa时,2 g 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
= 2H2O(l);△H = -285.8 kJ·mol-1
⑵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
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
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
高能量的过渡态。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
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 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
;
NO2(g)+CO(g)= CO2(g)+ NO(g);ΔH = - 234 kJ / mol
⑶ 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
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
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
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
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
能量发生变化。请在图Ⅱ中
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
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
量变化示意图;
图Ⅱ
⑷ 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与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
1 mol 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
能数据: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378.0 kJ/mol,白磷完
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Ⅲ所示,则上表中X
= 433.75
。
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
1、半径越小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即键能越大
不能
)_______(填“能”或“不能”)
不能
2、非金属性越强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能否从数据找出一些规律
,
请 与相同原子结合时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共价
写
出
一
条
:
_
键,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
KJ·mol-1
试 330
预测
C - Br 键 的 键 能 范 围 ____<C - Br 键 能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