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221033431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0103221033431

家庭治疗
整体脉络:
一、了解“困扰”的真相
二、尝试解决:有效性
三、特殊隐藏动力
一、了解“困扰”的真相
1、收集
困扰
2、了解对方的
真实需求
3、
解读
1、收集



















1、自控力差
2、知错不改
3、胆小
4、受欺负,不善于保护自己
5、打人
6、撒谎
7、拿大人钱
8、性萌芽的担心
9、自私
10、磨蹭拖延
11、心理承受力低
12、和妈妈很粘
13、依赖
14、孩子和老人长大,才回来所带来的问题
15、害羞内向不合群
16、没主见,容易受被人影响
17、爱哭闹,乱发脾气
18、懒惰
19、玩危险的东西
2、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
1)了解个体防御:
压抑、投射、反向形成(助人者反转成求助者、控制者反转成无助者、
优越者反转成自卑者)、与攻击者认同、助人者情结
了解防御的肢体表达(下一张)
2)了解人性:三个自我状态不同的需求,动机的复杂性,污染状态的
“误解游戏”
3)了解自己的需求:三个自我的需求的外显,分清你我的边界
4)误解是常态,不断澄清的过程(靠向“成人”方向)
真实意图:返回
 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和喜欢的人打交道
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7%来自于语言(仅指文字),38%来
自于声音(其中包括语音、音调以及其他声音),剩下的55%则来自于
无声的肢体语言。
 规则:一致性
 重要部位:
1)手:双手紧握、手掌(露出、上下、握手、触碰)、尖塔形、
手支头、说谎信号
2)手臂:握拳、抓握、大拇指、喝饮料
3)腿:晃动、四字腿、女性姿势
4)脚:脚尖、伸出
5)面孔:眉毛、目光、点头、眼睛(向右上看的撒谎信号)
面孔分析
3、解读“困扰”:
1)三类困扰:
内在父母弱化:承担承受力、责任感、关心、自控等
内在成人弱化:解决能力
内在儿童强化:脆弱、胆怯、逃避、不计后果等
2)现场解读,分享感受
二、尝试解决:有效性
1、接纳:有条件与无条件地爱
2、激发小成人:答案在孩子那
解决
3、信任:判断承受伤害可能,先行开始
4、强化与弱化:种子的生根发芽过程
1、接纳:有条件与无条件
1)对孩子的接纳很重要的,这个接纳更多的是体现
对孩子不那么好的一面的接纳,把出现的这些视为
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体验。
2)我们对孩子的不接纳往往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不
接纳。
心理学上有一个小技巧就是照镜子,照镜子被看作是人类体验自我的重要时刻。
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直视镜中自己的眼睛,说:
我接受你,接受你有成功,还有失败,接受你也会犯错,不论怎样,我都会一
直喜欢你。
2、激发小成人:答案在孩子那
1、思维图(下一张),分享
2、三种不同的“给与”的结果:
 给与我所需要的:精神父母
 给与孩子所需要的
 不给与与“另类给与:激发”
第二项限
第三项限
第一项限
第四项限
返回
3、信任:和大人的安全感相关
判断承受伤害可能,先行开始。
体验与分享
4、强化与弱化:种子的生根发芽
安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需求,若得不到满足,人
甚至会活不下去,因此通过安抚的给与也可以控制或压
抑他人。婴儿会以各种行为来测试是否可以得到安抚,
当某一种行为得到安抚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再因此
而得到安抚的话,以后就会更常出现这种行为。借着这
种方式,安抚加强了行为。
父母会把原来可以无限提供的安抚转化成供应不足
,且要付出高代价才能得到。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父母这
么做是为了能控制小孩,借着教导小孩安抚并不容易得
到,父母就能成为安抚的独裁者,由于小孩知道安抚是
生存所必须的,就学到要照着父母的要求来做。
4、强化与弱化:分享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安抚的给与,然后分享感受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小练习:一个人练习向别人要求安
抚,另外的人则提供所要求的安抚,在真诚愿意给的时
候给,如果不愿意给则对要求的人说“我现在不想给你
这个安抚。”不需要做任何解释。时间到的时候,分享
刚才的体验。
4、强化与弱化:现实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很可能会以为人们都会寻求正面的
安抚,而避开负面的安抚,事实上,我们的经验却是:
任何形式的安抚都比没有安抚要好。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是这样做的:让幼猴们一出生即离开母猴
,并且将它们分成三组: 一组是给它们一个替代的“铁丝妈妈”;
一组是给它们替代的“布妈妈”;令一组则将之完全隔离。 十二个
月以后,将它们与那些以正常方式长大的小猴子放在一起,结果被
隔离长大的猴子充满了惊惶和冷淡。长达十二个月没有刺激与接触
,使得这些猴子没有办法恢复正常。显然的,有又冷又硬的铁丝妈
妈比完全没有与妈妈接触来得好!
举例:困扰现象:孩子总玩危险
的东西,比如玩火。
解决方案一、妈妈来玩火,孩子来灭火。
这是为什么呢?在这个困扰中的孩子,看起来像是不那
么考虑后果,“儿童”性很强,如果妈妈选择指责、试
图控制孩子,那么很有可能会更强化孩子的“儿童”性
,“结果”和妈妈想要的就会背道而驰。在这里,建议
妈妈扮演了“小孩”,是激发了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经验”,而且孩子会有信心和成就感的体验,这会
强化孩子的“负责任意识”。
解决方案二、妈妈和孩子玩“双赢”游戏
妈妈可以向孩子直接表达:你玩火,妈妈很担心,就会
说你,然后你也会不高兴,咱们两个人都很难受。如果
我强迫你,不让你玩,我不担心了,可你会不开心,那
我就单赢了,如果你随便玩,我即使担心,你也不管我
,那你就单赢了,有什么玩法可以让我们双赢,让我们
都好受些呢?启发寻找既往曾经带来双赢的“例外好感
觉”的游戏 。
解决方案三、妈妈对孩子的行为要进行“选择性强化”
妈妈: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不知道玩火很危险吗?
孩子:我知道,我会注意的。
妈妈:你知道什么?!等发生火灾就晚了!
……
在这里,妈妈强化了孩子的“不懂事”、“不负责任”。
如果选择强化另外的部分,结果会不同。
妈妈:我发现你在玩火时很小心啊!
孩子:是啊,我知道小心,我还知道怎么灭火呢!
……
在这里,面对同样的情况,妈妈选择强化了孩子的“小
心”、“会解决问题”。
解决方案四、妈妈看到的只是事实的一部分
比如这个妈妈平日经常会不开心,孩子玩火的刺激可能
使妈妈的情绪多一个发泄的出口;
另一个事实的侧面可能是孩子在用各种方式来获取妈妈
的注意,也许妈妈平日对孩子情感的关注很少,不要以
为只要给孩子吃喝穿衣的照顾就是关注了,情感关注的
饥饿来得更厉害,情感的忽视往往会使孩子采取特别的
方式才能吸引妈妈的注意,玩火可能只是沟通的邀请策
略之一。
事实的多个部分往往会呈现各种信息
解决方案五、妈妈让父亲多和孩子互动,多玩一些游戏。
在这样困扰的家庭里,看起来似乎父亲的作用是弱化的
。父亲也许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在家,也许父亲在家,
只是父亲的作用(比如承担责任)在这个家庭中显得弱
势,也许父母已离异,各种现实的原因使这个家庭的“
父性角色”弱化,妈妈对丈夫的认同感较低,父母之间
的关系对孩子影响很大,这个弱化的父亲形象会进入孩
子的内心里,孩子的“自控力”会明显降低,所以建议
妈妈弱化一些,强化父亲和孩子的互动,把这种“有责
任感的、有能力解决问题的父亲角色”引入孩子的世界
里。
三、特殊隐藏动力:
1)伤害自己或他人
2)重组家庭的子女与
父母的对抗关系
3)孩子的成瘾性:
强势妈妈(对另一方强烈不满)
羞辱感
4)亲子关系:越位
回顾、答疑
从困扰入手,进行多种解决的尝试
感谢大家的陪伴
联系我:
13552646210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