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05白芷

白
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历史】
始载于《本经》,中品。“吴地尤
多。根长尺余,粗细不等,白色”。
【来源】
伞形科植物
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f.
杭白芷
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
【产地】
白
芷
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称禹白芷,15%
产于河北安国、定县者习称祁白芷。10%
杭白芷
产于浙江杭州、余姚者称杭白芷,5%
产于 四川遂宁、达县者习称川白芷。70%
为全国的四大白芷,另外还有茶白芷(湘白芷)产于湖
南茶陵地区。
川白芷产量最大,约占四大商品白芷产量的70%,质量
最好。杭白芷历史悠久。
【采收加工】
栽培1-2年后,于秋末冬初地上部分枯萎时挖
取根茎或根,除去茎叶及细支根,刮去外皮,大
者纵切成块,小者切片,烘干或阴干。
杭白芷加5%石灰拌匀,使石灰均匀粘附于根
表面 ,再晒干或烘干。
【植物形态】
(1)白芷 多年生草本,高
1~2.5m。主根圆柱形,有分枝,
外皮黄褐色。茎和叶鞘,常紫
红色,有纵沟纹。茎下部叶羽
状分裂,有长柄,茎上部叶具
囊状鞘。复伞形花序,总苞片
无或1~2,鞘状;花白色。双
悬果椭圆形,分果具5棱,侧棱
翅状,无毛。
(2)杭白芷
植株较白芷矮,茎
及叶鞘多黄绿色,花黄
白色。主根上部近方形
或类方形,灰棕色,皮
孔样突起明显。
【性状鉴别】
(1)白芷 根长圆锥形,长7~24cm,
直径1.5~2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
色,较光滑,有多数皮孔样横向突
起散生,习称“疙瘩丁”。并有支
根痕,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硬
而重,断面类白色,粉性,皮部有
多数棕色油点(油管),形成层环
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三分之一。
气香,味辛、微苦。
(2)杭白芷 根圆锥形,长10~
20cm,直径2~2.5cm。上部粗
大,略具四棱,皮孔样突起较
大,长0.5~1cm,于四棱处尤多,
略排成四纵行。断面形成层环
类方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二
分之一。
以粗壮、体重、质坚实、色白、粉性足、
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
白芷 1)根横切面类圆
形。2)木栓层为多列木栓
细胞。3)皮层窄,偶有油
管分布。4)韧皮部宽广;
筛管群略呈径向排列;油管
较多,内含黄棕色分泌物;
5)形成层圆环状。6)木质
部略呈圆形,导管束2~4分
叉,导管径向排列;7)木
射线较宽。
杭白芷 根横切面类方形,形成层和木质部略
呈方形,射线较多,导管稀疏排列。
粉末:黄白色。
①淀粉粒单粒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20μm,脐点
十字状、裂缝状、点状、三叉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约
可见;复粒由2~8(~12)分粒组成。
②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圆簇状或类圆形,
直径6~18μm。
③网纹、螺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9~104μm,具缘纹
孔横向延长成梯状排列。
④油管多已破碎,分泌细胞含淡黄棕色分泌物。油管
碎片旁的细胞中淀粉粒溶化后留有网格样痕迹。
此外,木栓细胞壁薄,木化。
【理化鉴别】
香豆素类的鉴别:乙醚提取液于滤纸上,之
紫外灯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香豆素类的异羟胯酸铁反应:乙醚提取液加
7%盐酸羟胺的甲醇溶液2-3滴和20%氢氧化钾的甲
醇溶液2-3滴,摇匀,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
盐酸调节至pH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
滴,显紫红色。
【成分】
挥发油:主成分为榄香烯、十八醛等。
香豆素衍生物: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
比克白芷素、氧化前胡素。
杭白芷含香柑内酯,而白芷则不含此成分。
白芷素具有扩张管状血管的作用。
【功效】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
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
肿痛。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欧前胡素(C16H14O4)不得少
于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