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正義定義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社會正義定義

人與環境II:
人與社會
兒童生命教育
邱美文 博士
綱要
前言
社會正義作為人性價值與責任
社會正義中的關懷倫理
社會關懷中的社會問題
社會關懷實踐社會正義
「世界倫理」的需要
價值現象學的倫理思考
個人修行與社會正義不可相互化的
體現在社會實踐的倫理思考
塊狀引述
前言
1/4
羅爾斯( Rawls,2001 )將正義定義為
「公平」( fairness,或作公正 ),社會
正義即是社會公平。
社會正義關注的主題是社會的基本結構,
包含政治制度與社經設計對個人平等權利
的保障。
前言
2/4
阿德勒的觀點實際上是師承西方正義觀念
先驅柏拉圖《理想國》、亞里斯多德、奧古
斯丁等自然主義正義論者,他們共同肯定自
然正義的存在。
現代社會正義的觀念源自十七世紀西方人
文主義的思想,視個人為社會的最終基本單
位,主張個人自由、保障個人生存與發展、
肯定自我尊嚴。根據此一社會共同信念,強
調以法治為本、保障個人平等權益與社會公
益。
前言
3/4
社會正義判斷是價值體系的問題,社會
中的正義或不義源自社會群體或個人依其
價值體系為參照標準所作的社會評價,亦
屬個人知覺範疇。
社會正義實踐的相對性經常引發持續爭
議,例如對特種考生的加分措施或比例保
障、國中小學教師免稅措施等。
社會正義儘管為一絕對性概念,其實施
卻有賴於平衡取捨。
前言
4/4
社會正義的主題既是權利與義務分配的
正義(此分配正義不可錯解為平均主義),
多元社會評價機制有助於排除分配決策的
壟斷。
廣義的社會評價機制即是「民間社會力
量」。民間社會力量「不僅是對不平不滿
現象所發生的求變的吶喊,更是尋找新社
會秩序的一種有意識動力。」
社會正義作為
人性價值與責任
1/2
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 Maslow,1970 )提出
需求層次論( need hierarchy ),認為四項
基本需求(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統
攝於「自我實現」需求。
就正義而言,倘若個人缺乏正義的動機與實
踐,將形成不安全感、憤怒、犬儒與不信任
等後設病態( metapathologies ),馬斯洛將
它名之為一種「動機疾病」( motivation
disease 。
社會正義作為
人性價值與責任
2/2
阿德勒指出自然道德律要求兩項正義責任:
(1)行善與避免行惡,也就是正義待人。(2)
關注社區的共同善與一般福祉。
綜合馬斯洛與阿德勒的觀點:正義的實踐
需以社會興趣為基礎,其中心特徵便是強
烈關注他人的平等福祉。社會興趣是個人
追尋自我實現的自然結果,同時也是生命
教育中値得積極培養的特質。
社會正義中
的關懷倫理
1/3
阿德勒的正義觀念強調關注社區的共同善
與一般福祉,將其視為個人與社會追求幸福
時所應履行的正義與責任。
諾丁所提倡的是以人際關係為核心,情意
導向的關懷倫理學,主張「將關懷實踐放入
政治﹝社會﹞的脈絡中去發揮其道德力量」。
社會正義中
的關懷倫理
2/3
崇托的理論體系是一種鉅觀的關懷倫理學,崇托認為關
懷有行動與歷程,不僅止於人格情操的表現;是文化的、
生活的複雜網路的產物,亦不限於人際活動。
完整的關懷圖像包含四個步驟和面向:
(1)關心( care about ):注意到他人有需求應被滿足。
(2)照料( take care of ):承擔滿足需求的責任並決
定回應方法。
(3)關懷( care-giving ):身體力行的直接行動,大部
分需施者和受者的接觸。
(4)受關懷( care-receiving ):關懷者對關懷行動的
回應,以檢視需求是否被滿足。
社會正義中
的關懷倫理
3/3
在社會關懷倫理的教育層面,曾煥棠提
出「正視社會問題」、「針對問題進行討
論與反省」、「維持社會正義應有的作為」
三個步驟。
營造一個平等尊重的學習環境,提供多
元文化課程的體驗,也將有助於培養學生
社會正義與社會關懷知能。
社會關懷中的社會問題
1/2
社會問題可以被定義為:社會中影響
個人與社會福祉的情況,其認定係透
過一集體界定的程式,且與社會組織
和社會變遷相關。
價值的失落,使得現代化與工業化原
本內涵之可能問題更形惡化。
社會關懷中的社會問題
2/2
社會人權問題:貧窮、性別歧視、老人人權與弱
勢族群。
1.依據內政部統計指標顯示,民國九十一年台灣
低收入戶戶數合計七萬戶,占總戶數比例為
1.02%,為歷年新高。
2.兩性平權問題近來為社會與教育關注的議題。
3.台灣人口老化指數由七十年的13.95%劇增至九
十年42.33%。
4.依據嚴格的標準檢驗,在台灣真正可以稱之為
弱勢族群的大概只有原住民。
社會關懷實踐社會正義
1/2
狄更斯在《雙城記》寫到:「這是最光
明的時代,也是最黑暗的時代;這是最明
治的時代,也是最愚昧的時代;這是充滿
生機的春天,也是了無生氣的寒冬。」刻
劃同一時代截然相對而並存的社會現象,
遙遠年代的暮鼓晨鐘依然思之真切。
社會關懷實踐社會正義
2/2
近期台灣社會建立在「志工台灣」新典範
的同時,也誠懇面對社會內部的冷漠問題。
意識到現代生活疏離的危機嚴重阻礙和諧
與信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與國際扶輪社
發起「反冷漠活動」,呼籲將尊重生命、
服務利他的觀念轉換為生活實踐。
「世界倫理」的需要
對話的時代:「世界倫理」的需要
孔漢思:隨著世界彼此交流日益快速,我們人類面
臨一種「對話的時代」。
一九九三,芝加哥「世界宗教會」,《世界倫理宣
言》:在人類許多宗教與倫理傳統之中,都可以找
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理。
倫理指令:
(1)對於非暴力的文化與尊敬生命的承諾。
(2)對於團結的文化與公正經濟秩序的承諾。
(3)對於寬容的文化與真實的生活的承諾。
(4)對於平等權利文化與男女間的夥伴關係的承諾。
價值現象學的倫理思考
「價值現象學」:直接根據價值觀本身的語義與思
想進行演繹或批判,「價值學的思考方式」。
採用現象學方法,分析一種價值觀在文化中體驗的
一致性現象,根據該現象來思考或批判價值觀本身,
此即為「價值現象學的思考方式」。
網路時代,「價值學」「言論自由」。
「價值現象學」,實踐言論自由的網路社會,成為
墮落腐化的八卦謠言深淵。
網路太自由。極端限制自由的中共政權,無法防止
建造違反專制政權的網路社會。
網路提供最豐富多元的世界,合則來不合則去,臭
味相投的收容所。
個人修行與社會正義
不可相互化的
「價值現象學」的思考方式便可以發現,
當今與我們切身相關的東方文化,有根本
的思考方式之限制,導致我們縱使有最好
的倫理原則,卻可能產生極端失去社會公
義的現象。這種現象稱之為「個人修行與
社會正義彼此化約」,相對地,在此提出
「個人修行與社會正義不可相互化約」的
倫理思考原則,來指出面對現代化社會應
有的自覺。
1/2
個人修行與社會正義
不可相互化的
2/2
作為一種傳統中國文化道德「孝道」,在儒
家的修行觀底下暴露了「把社會正義化約成
個人修行」的矛盾。
「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這是一條個人
修行與社會正義不能相互化的公理。
東方文化最大的社會問題,正是「期待聖人
解決社會問題」這種違反現代社會民主制衡
原則的思想,造成假聖人之名專制暴力之實
的惡質社會層出不窮。
體現在社會實踐的
倫理思考
韋柏<政治作為一種志業>,闡述「意圖倫理」
與「責任倫理」社會實踐態度。
現實生活中善因常不可預期地造成惡果。
「意圖倫理」:根據一個正確純潔的意念進行行
動,即使產生了惡果,那是整個社會的愚昧所要
負的責任。「責任倫理」:善因造成惡果列入自
己的責任範圍,在行動中會積極考慮避免善因成
惡果的危害。
「世界倫理」,了解現代「多元化」、「自由」、
「平等」與「開放」是當前的普遍價值。
塊狀引述:
1/2
漫談網路文化-如何保障一個網路虛擬社群的品質?
有深度內容的網路討論區特點:
第一是要有人氣型的寫手群。
第二是參與回應的討論區大眾要有一定的言論
取向。
討論區常產生問題:
第一,人氣型寫手寫久了、寫累了,「被掏空、
耗竭了」;
第二,「修行主義」的態度,使討論區發生以
下的情況:
塊狀引述
2/2
漫談網路文化-如何保障一個網路虛擬社群的品質?
「修行主義」的態度:
1. 看到人氣很旺的寫手,就很想「測試看看他是
不是高手」。
2. 出現攻擊寫手的社會現象,基於「修行主義態
度」不想跟那種人一樣沒水準,往往寫手就選擇
「忍下來」、「不理他」。
3. 出現攻擊寫手的現象時,最危險的是討論區的
其他大眾。
4. 由於這種大眾現象,造成即使有別的目的的發
文者或「網路小白」上來胡說八道,寫手們也不
敢出面批判錯誤的資訊了。
Question?
地點:幼保館4F(22-0406)
電話:07-7310606 *6021
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