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與分類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結構與分類

生物鹼
生物鹼的定義
1. 具有氮原子的有機化合物。
2. 具有環狀結構,且氮原子位於環狀結構內。
3. 呈鹼性,一般具有生物活性。
例外:
麻黃鹼:氮原子不在環狀結構內
咖啡:不呈鹼性
胺基酸、胜肽、醯胺類化合物:一般認定不屬於生物鹼
生物鹼的分布規律

大部分分布在高等植物中。

極少數分布在低等植物,如蕨類與菌類。

同科同屬植物一般具有類似結構的生物鹼。

對一種植物而言,生物鹼會分布在植物的特
定器官。
生物鹼的分布規律

在植物體內,大多數生物鹼與有機酸結合形
成鹽類;少部份鹼性較弱者會成游離狀態。

不同植物中生物鹼的含量差異大,如金雞納
鹼於樹皮中含量達1.5 %,而長春花鹼含量
卻只有百萬分之ㄧ。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分類
生物鹼的理化性質

性狀

型態:多數為結晶形固體,少數為揮發
性或昇華性。

味道:大多數具有苦味。

顏色:大部分為無色,一部份為黃色。
生物鹼的沉澱反應
生物鹼的顯色反應
應用:生物鹼的檢識
生物鹼含量的測定
生物鹼的分離
生物鹼的分離

利用色譜法進行分離
醌類化合物
概述
一、分類
醌類化合物是中藥中一類具有醌
式結構的化學成分,主要分為苯
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種類型。
在中藥中以蒽醌及其衍生物尤為
重要。
結構與分類
一、苯醌類
苯醌類(benzoquinones)化合物分為
鄰苯醌和對苯醌兩大類。鄰苯醌結構不穩定,
故天然存在的苯醌化合物多數為對苯醌的衍
生物。
OH
O
O
1
1
6
2
5
3
4
OH
O
6
2
5
3
O
4
對苯醌
鄰苯醌
結構與分類
二、萘醌類
萘 醌 類 ( naphthoquinones ) 化 合 物 分 為 α
(1,4)、β(1,2)及amphi(2,6)三種類
型。但天然存在的大多為α-萘醌類衍生物,它
們多為橙色或橙紅色結晶,少數呈紫色。
O
8
O
1
9
2
7
3
6
5
10
O
O
O
4
O
α-(1,4)萘醌
β-(1,2)萘醌
amphi-(2,6)萘醌
結構與分類
三、菲醌類
天然菲醌(phenanthraquinone)分為鄰醌
及對醌兩種類型,例如從中藥丹參根中分得到
的多種菲醌衍生物 ,均屬於鄰菲醌類和對菲醌
類化合物。
O
O
O
O
鄰菲醌
對菲醌
四、蒽醌類
按母核的結構分為單蒽核及雙蒽核兩大類。
(一)單蒽核類
1.蒽醌及其苷類
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最為常見,由於分子形
成一共軛體系,C9、C10又處於最高氧化態,
因此比較穩定。
O
8
8a
9a
1
2
7
6
3
5
4a
10a
O
O
4
1,4,5,8位為α位
2,3,6,7位為β位
9,10位為meso位,又叫中位
(一)單蒽核類
1.蒽醌及其苷類
天然存在的蒽醌類化合物在蒽醌母核上常有
羥基、羥甲基、甲基、甲氧基和羧基取代。
它們以游離形式或與糖結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於植物體內。蒽醌苷大多為氧苷,但有的化
合物為碳苷,如蘆薈苷。根據羥基在蒽醌母
核上的分佈情況,可將羥基蒽醌衍生物分為
兩種類型。
(1)大黃素型
羥基分佈在兩側的苯環上,多數化合物呈黃色。例
如大黃中的主要蒽醌成分多屬於這一類型。
OH
O
OH
R2
R1
O
大黄酚(chrysophanol)
大黄素(emodin)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大黄酸(rhein)
R1=H
R1= OH
R1=OCH3
R1=H
R1=H
R2= CH3
R2= CH3
R2= CH3
R2=CH2OH
R2=COOH
(2)茜草素型
羥基分佈在一側的苯環上,此類化合物顏色較深,
多為橙黃色至橙紅色。例如茜草中的茜草素等化合
物即屬此型。
O
OH
R1
R2
O
R3
茜草素(alizarin)
R1=OH
羟基茜草素(purpurin)
R1=OH
伪羟基茜草素(pseudopurpurin) R1=OH
R3=OH
R2=H R3=H
R2=H R3=OH
R2=COOH
2.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蒽醌在酸性環境中被還原,可生成蒽酚及其互變
異構體—蒽酮。
O
OH
O
Sn.HCl
»¹ÔH
O
蒽醌
蒽酚
H
蒽酮
蒽酚(或蒽酮)的羥基衍生物常以游離狀態或結合狀態與相應
的羥基蒽醌共存於植物中。蒽酚(或蒽酮)衍生物一般存在於
新鮮植物中。新鮮大黃經兩年以上貯存則檢識不到蒽酚。如果
蒽酚衍生物的meso位羥基與糖縮合成苷,則性質比較穩定,只
有經過水解除去糖才能易於被氧化轉變成蒽醌衍生物。
(二)雙蒽核類
1.二蒽酮類
二蒽酮類成分可以看成是2分子蒽酮脫去一分
子氫,通過碳碳鍵結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結
合方式多為C10-C10',也有其他位置連結。
例如大黃及番瀉葉中致瀉的主要有效成分番
瀉苷A、B、C、D等皆為二蒽酮衍生物。
(二)雙蒽核類

番瀉苷A(sennoside A)的苷元A是2分子的大黃酸蒽
酮通過C10-C10'相互結合成的二蒽酮類衍生物。其
C10-C10'為反式連接。
番瀉苷B是番瀉苷A的異構體,水解和番瀉苷元B
(sennidin B),其C10-C10'為順式連接。
番瀉苷C是1分子大黃酸蒽酮與1分子蘆薈大黃素蒽酮
通過C10-C10'反式連接而形成的二蒽酮二葡萄糖苷。
番瀉苷D為番瀉苷C的異構體,C10-C10‘為順式連接。
•
四者水解後,均生成2分子葡萄糖。



glc
O
O
H
O
glc
OH
O
OH
COOH
O
O
glc
O
O
OH
OH
番泻苷C
COOH
H
H
CH2OH
O
OH
COOH
H
O
COOH
番泻苷B
H
glc
OH
COOH
O
O
O
H
H
番泻苷A
glc
O
COOH
H
glc
glc
OH
glc
O
O
CH2OH
OH
番泻苷D
二蒽酮類化合物的C10-C10'鍵與通常C-C鍵不同,易於
斷裂,生成相應的蒽酮類化合物。
如大黃及番瀉葉中含有的番瀉苷A的致瀉作用是因其在
腸內變為大黃酸蒽酮所致。
番泻苷A
OH
O
OH
+
2
COOH
大黄酸蒽酮
2glc
2.二蒽醌類
蒽醌類脫氫縮合或二蒽酮類氧化均可形成二蒽醌類。天然二
蒽醌類化合物中的兩個蒽醌環都是相同而對稱的,由於空間位阻的
相互排斥,故兩個蒽環呈反向排列,如:
天精(skyrin)
OH
O
山扁豆双醌(cassiamine)
OH
O
CH3
HO
O
CH3
OH
O
O
O
OH
H3 C
OH
OH
OH
O
OH H3C
O
OH
3.去氫二蒽酮類 中位二蒽酮再脫去1分子氫即進一步氧化,兩環
之間以雙鍵相連者稱為去氫二蒽酮。此類化合物顏色多呈暗紫紅色。
其羥基衍生物存在於自然界中,如金絲桃屬植物。
4.日照蒽酮類 去氫二蒽酮進一步氧化,α與α'位相連組成一新六
元環,其多羥基衍生物也存在于金絲桃屬植物中。
5.中位苯并二蒽酮類 這一類化合物是天然蒽衍生物中具有最高
氧化水準的結構形式,也是天然產物中高度稠合的多元環系統之一
(含8個環)。如金絲桃素(hypericin)為苯并二蒽酮衍生物,存在
于金絲桃屬某些植物中,具有抑制中樞神經及抗病毒的作用。
去氢二蒽酮
O
O
日照蒽酮
金丝桃素
OH
O
O
OH
HO
CH3
HO
CH3
O
OH
O
OH
概述
二、植物分佈
醌類在植物中的分佈非常廣泛。
1、蓼科的大黃、何首烏、虎杖。
2、茜草科的茜草。
3、豆科的決明子、番瀉葉。
4、鼠李科的鼠李。
5、百合科的蘆薈。
6、唇形科的丹參。
7、紫草科的紫草。
醌類在一些低等植物中也有存在。
生物活性
醌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是多方面的。
1、致瀉作用(番瀉葉中的番瀉苷類化合物);
2、抗菌作用(大黃中游離的羥基蒽醌類化合物);
3、止血作用(茜草中的茜草素類成分);
4、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用於治療冠心病、心肌梗塞
等( 丹參中丹參醌類);
5、其他作用(驅蟲、解痙、利尿、利膽、鎮咳、平喘
等)。
番瀉葉
Cassia angustifolia (Leguminosae)
豆科植物狹葉番瀉葉的葉部
番瀉葉
藥性:性大寒、味甘、苦 。
功能主治:瀉熱導滯,通便。
主治食物積滯,胸腹脹滿,大便秘結,
習慣性便秘。少量助消化 。
番瀉葉

主要成分
OH
O
OH
Sennoside A
Sennoside B
OH
O
Aloeemodin
Dianthrone glucoside
Rhein monoglucoside
黃酮類化合物
一、定義
1.經典的概念:指基本母核為2-苯基色
原酮(2-phenylchromone)的一系列
化合物。
2.現在黃酮類化合物是泛指兩個苯環
(A與B環)通過三個碳原子相互聯結
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的基本構造
二 、生物合成途徑
主要經由莽草酸途徑和乙酸-丙二酸途
徑,由一個桂皮醯輔酶A和三個丙二醯輔
酶A在查耳酮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查耳酮。
生成的查爾酮,再經過異構化酶的作用形
成二氫黃酮。二氫黃酮在各種酶的作用下,
經轉化而得到其他類型黃酮類化合物 。
三、主要的生理活性
1.對心血管的作用,如葛根總黃酮及葛根素
(puerarin)、銀杏葉總黃酮等具有擴張冠狀血管作
用 。蘆丁(rutin)、橙皮苷(hesperidin)、d-兒
茶素(d-catechin)等具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和異
常通透性作用,可用作毛細血管性出血的止血藥
及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輔助藥 。
2.抗菌、抗病毒作用,如黃芩苷,木犀草素苷等。
3.止咳祛痰作用,如杜鵑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
四、分佈及自然界存在形式
1. 黃酮類化合物類型多樣,分佈廣泛,最集中分佈於
被子植物中。如黃酮類以唇形科、玄參科、爵麻科、
苦苣苔科、菊科等植物中存在較多;黃酮醇類較廣
泛分佈於雙子葉植物;二氫黃酮類特別在薔薇科、
芸香科、豆科、杜鵑花科、菊科、薑科中分佈較多;
二氫黃酮醇類較普遍地存在於豆科植物中;異黃酮
類以豆科蝶形花亞科和鳶尾科植物中存在較多。在
裸子植物中也有存在,如雙黃酮類多存在松柏綱、
銀杏綱和鳳尾綱等植物中。
2. 黃酮類化合物在植物體內大部分以與糖結合成苷的
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游離形式存在。
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與分類
理化性質

性狀:大部分為無色到黃色,導入羥基
或甲氧基會使得顏色加深,甚至如花青
素會呈現紅色。

溶解性:一般黃酮類會溶於有機溶劑,
黃酮苷與花青素則會溶於水。
黃酮的提取
溶劑萃取法
鹼提取酸沉澱法
炭粉吸附法
聖約翰金絲桃
( Hypericum perforatum )
聖約翰金絲桃

主要成分
香豆素和木脂素
苯丙素類化合物概述
一、苯丙素類化合物結構特徵
苯丙素類(phenylpropanoids)是指基本母核具有
一個或幾個C6-C3單元的天然有機化合物類群,包括
簡單苯丙素類(如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醛、苯丙酸
等)、香豆素類、木脂素和木質素類、黃酮類,涵蓋
了多數的天然芳香族化合物。狹義而言,苯丙素類化
合物是指簡單苯丙素類、香豆素類、木脂素類。
二、生物合成途徑
苯丙素類化合物均由桂皮酸途徑(cinnamic acid
pathway)合成而來。生物合成的關鍵前體是對羥基桂
皮酸(p-hydroxy cinnamic acid)。
簡單苯丙素類
一、簡單苯丙素類的結構與分類
簡單苯丙素類結構上屬苯丙烷衍生物,依C3側鏈的結構變化,
可分為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醛、苯丙酸等類型。
(一)苯丙烯類
丁香揮發油的主要成分丁香酚(eugenol),八角茴香揮發油
的主要成分茴香腦,細辛、菖蒲及石菖蒲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α細辛醚(α-asarone)、β-細辛醚(β-asarone),均是苯丙烯類化
合物。
丁香酚
茴香醚
α-細辛醚
β-細辛醚
OCH3
H3CO
H3CO
HO
OCH3
H3CO
H3CO
OCH3
OCH3
(二)苯丙醇類
松柏醇(coniferol)是常見的苯丙醇類化合物,在植物體中縮合
後形成木質素。紫丁香酚苷(syringinoside)是從刺五加中得到的
苯丙醇苷,均屬苯丙醇類化合物。
(三)苯丙醛類
桂皮醛(cinnamaldehyde)是桂皮的主要成分,屬苯丙醛類。
(三)苯丙酸類
苯丙酸衍生物及其酯類,是中藥中重要的簡單苯丙素類化合物。
桂皮酸存在於桂皮中,咖啡酸(caffeic acid)存在於蒲公英中,
阿魏酸(ferulic acid)是當歸的主要成分,丹參素(danshensu)
是丹參活血化瘀的水溶性成分,均屬苯丙酸類。
CHO
COOH
HO
HO
桂皮醛
COOH
H3CO
HO
咖啡酸
阿魏酸
簡單苯丙素類衍生物還可與糖或多元醇結合,以苷或酯的
形式存在於植物中,此類化合物往往具有較強的生理活性。
如茵陳的利膽成分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金銀花的抗
菌成分3,4-二咖啡醯基奎寧酸(3,4-dicaffeoyl quinic
acid),南沙參中的酚性成分沙參苷I(shashenoside I)等。
此外,簡單苯丙酸衍生物還可經過分子間縮合形成多聚體,
如丹參的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OH
OOC
HOOC
HO
OH
OH
OH
綠原酸
香豆素
結構與分類
提取與分離
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小分子香豆素。
鹼溶酸沉法:用0.5%氫氧化鈉水溶液提取。
系統溶劑法:利用乙醚進行溶出。
色譜方法:最好不要用鹼性氧化鋁。
木脂素
結構與分類
結構與分類
結構與分類
結構與分類
結構與分類
結構與分類
結構與分類
結構與分類
萜類
萜類





概述(生合成來源)
單萜
倍半萜
二萜
二倍半萜
萜類的含義


其烴類化合物常稱為萜烯,開鏈萜烯具
有(C5H8)n通式。
萜類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類由甲戊
二羥酸(mevalonic acid,MVA)衍生
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個或2個以上異
戊二烯單位(C5單位)結構特徵的化合
物。
萜類化合物的生源途徑

經驗異戊二烯法則( empirical isoprene rule)Wallach
總結了大量此類實驗結果後,於1887年提出了異戊
二烯法則,認為萜類的碳架是由異戊二烯單位以頭尾或非頭-尾順序相連而成,都是異戊二烯的聚合體
或其衍生物。

生源異戊二烯法則( biogenetic isoprene rule)萜類化
合物的形成起源於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產
生乙酸,三分子乙酸經合成產生MVA,它經ATP作
用、再經脫羧、脫水形成焦磷酸異戊烯酯,可互變
異構化為焦磷酸γ,γ-二甲基丙烯酯。
生合成來源

以異戊二烯當單位,以頭尾相連
分類
Monoterpenoids
Sesquiterpenoids
Diterpenoids
Sesterpenoids
Triterpenoids
Carotenoids
O
2
Terpenoids生合成
Mevalonic acid
pathway
O
SCoA
O
aldol
condensation
SCoA
acetyl CoA
OH O
HOOC
SCoA
acetoacetyl CoA
NADPH
O
H
OH
O
OH
OH
OPP
MVAPP
HOOC
O
OH
O
R-mevalolactone
R-mevalonic acid(MVA)
-CO 2
-H 2O
monoterpenoids
OPP
H
H
isopentenyl PP (IPP)
isomerase
OPP
geranyl PP
OPP
dimethylallyl PP(DMAPP)
OPP
IPP
OPP
OPP
geranylgeranyl PP (GPP)
sesquiterpenoids
diterpenoids
carotenoids
triterpenoids
squalene
單萜
(一)概述
1.單萜(monoterpenoids)的基本碳架由10個碳
原子構成,即2個異戊二烯單位,是揮發油的
組成成分,多具有較強的香氣和生物活性,是
醫藥、食品及化妝品工業的重要原料。
2.一般按其結構中的碳環數目分類,可分為無
環、單環、雙環及三環等結構種類。也有依據
單萜的含氧官能團分類的。
(二)常見結構類型和重要的化合物
1.無環單萜(acyclic monoterpenoid)
(1)常見的三種類型
月桂烷型
薰衣草烷型
艾蒿烷型

①月桂烯和羅勒烯
月桂烯
羅勒烯
②牻牛兒醇和香橙醇
牻牛兒醇 香橙醇
CH2OH
H
H
CH2OH
③檸檬醛
牻牛兒醛
香橙醛
(α型檸檬醛)
CHO
H
(β型檸檬醛)
H
CHO
2.單環單萜
(monocyclic monoterpenoid)
(1)常見的三種類型
環香葉烷型
對-

卓酚酮型
O
OH
檸檬烯
薄荷酮
辣薄荷酮
桉油精
O
O
O
α-崖柏素
α-thujaplicin
O
斑蝥素
cantharidin
O
O
O
O
OH
蒎烷衍生物
α-蒎烯
β-蒎烯
γ-蒎烯
(α-pinene)(β-pinene) (γ-pinene)
芍藥苷
paeoniflorin
龍腦
borneol
樟腦
camphor
OH
glc
O
C
O
O
O
O
OH
O

芍藥苷是芍藥(Paeonia albiflora)根中的蒎烷單萜苷,在芍
藥中還有白芍藥苷(albiflorin)、新芍藥苷、苯甲醯芍藥苷
(benzylpaeoniflorin)等結構類似的苷,多具有鎮靜、鎮痛、
抗炎活性。

龍腦即中藥冰片,又稱“樟醇”,是樟腦的還原產物。龍腦
是白色片狀結晶,有昇華性。不但有發汗、興奮、鎮痙和防
止腐蝕等作用,還有顯著的抗氧功能,臨床上普遍應用的治
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良藥蘇冰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冰片。此
外,它還是香料工業的主要原料。

樟腦是最重要的萜酮之一,我國產的天然樟腦產量占世界第
一位。樟腦在醫藥上主要用做刺激劑和強心劑,還有局部刺
激作用和防腐作用,可用於神經痛、炎症及跌打損傷。
梔子苷
geniposide
COOCH3
梓醇
catalpol
OH
H
O
O
O
HOH2C
O glc
HOH2C
H
O
glc

梔子苷存在於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中,梔子苷為主要成分,與梔子的清熱瀉火
及治療腎炎水腫作用有一定的關係,且有一
定瀉下作用,其苷元京尼平(genipin)具有
顯著的促進膽汁分泌活性。

梓醇是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降血糖的
有效成分,並有較好的利尿及遲緩性瀉下作
用。
倍半萜
倍半萜類(sesquiterpenoids)的基本碳架由
15個碳原子構成,即3個異戊二烯單位,大
多與單萜類共存於植物揮發油內,是揮發
油高沸程(250℃—280℃)的主要組分,也
有低沸點的固體。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多
有較強的香氣和生物活性,倍半萜活性一
般強于單萜,是醫藥、食品、化妝品工業
的重要原料。
青蒿素
artemisinin
α-山道年
α-santonin
β-山道年
β-santonin
H
O O
OH
OH
O
H
H
O
O
O
O
OH
OH
青蒿素

青蒿素是中藥青蒿(黃花蒿)(Artemisia
annua)中分離到的具過氧結構的倍半萜內酯,
有很好的抗惡性瘧疾活性,是高效、速效、
低毒的抗瘧藥物。但它不溶于水,甚至在油
中的溶解度也不大,影響其發揮療效,為此,
將其製成青蒿酯鈉,通過臨床證明,青蒿酯
鈉具有抗瘧效價高、水溶性好等特點,目前
多種衍生物製劑已用於臨床。
山道年

α-山道年是倍半萜內酯類成分,也屬於雙環
倍半萜,存在於菊科的茴蒿中,是抗瘧的有
效成分。在茴蒿中既有α型,也有β型,但具
有驅蟲作用的只有α-山道年。它在中性溶液
中穩定,在氫氧化鈣鹼性溶液中,能形成山
道年酸鈣鹽,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加酸
酸化後,山道年酸鈣又變成山道年酸,並環
合成山道年而溶于水,可以利用此性質提取
分離山道年。
二萜
二萜類(diterpenoids)的基本碳架由20個碳
原子構成,即4個異戊二烯單位。
O
HO
O
O
O
O
O
HO
HOH2C
H
Andrographolide
HO
HOH2C
H
14-Deoxyandrographolide
O
O
O
Tanshinone I
O
Cryptotanshinone
三萜類化合物
多數三萜類(triterpenes)化合物是一類基本
母核由30個碳原子組成的萜類化合物,其
結構根據異戊二烯定則可視為六個異戊二
烯單位聚合而成,也是一類重要的中藥化
學成分。
存在形式與生理活性
存在形式:游離的三萜類化合物幾乎不溶或難溶
于水,可溶於常見的有機溶劑;三萜苷類化合物
則多數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搖後能產生大量持
久性肥皂樣泡沫,故被稱為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被稱
為酸性皂苷。
存在形式與生理活性
生理活性:三萜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
通過對三萜類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結
果顯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
病毒、降低膽固醇、殺軟體動物、抗生育等活
性。如烏蘇酸為夏枯草等植物的抗癌活性成分,
雪膽甲素是山苦瓜的抗癌活性成分。
三萜皂苷的苷元又稱皂苷元(sapogenins),常
見的皂苷元為四環三萜和五環三萜類化合物。
組成三萜皂苷的糖常見的有D-葡萄糖、D-半
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和D-半乳糖醛酸,這些糖多以低
聚糖的形式與苷元成苷,且多數為吡喃型糖
苷,但也有呋喃型糖苷。
29
30
20
12
11
25
13
9
26
1
2
10
3
5
4
23
H
H
8
21
18
22
H
14
27
7
6
24
19
17
H
28
16
H
15
HO
H
H
COOH
-乳香酸
oleanane
COOH
oleanolic acid
HO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首先由木樨科植物油橄
欖(Olea europaea,習稱齊墩果)的葉中分得。
該化合物廣泛分佈於植物界。
齊墩果酸在中草藥中有的以游離形式存在,如
青葉膽、女貞子、白花蛇舌草、柿蒂、連翹,
但大多數以與糖結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如人參、
三七、紫菀、柴胡、八月劄、木通、牛膝、楤
木等。
HO
HO
O
HO
HO
O
CH 2OH
OH
O
HO
O
O
O
HO
HO
O
O
O
OH
HO
O
H
OH
HO
O
O
O
O
H
H
H
H
强心甾
23
22
20
强心甾烯
O
23
24
O
22
20
21
O
24
O
21
H
H
H
H
海葱甾
海葱甾二烯(蟾蜍甾二烯)
人參
Panax ginseng (Araliaceae)
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
人參
藥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補脾益腎,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氣虛欲脫,脈微欲絕,食慾不振,體虛多汗,
惊悸健忘,血虛萎黃,腎虛陽萎,尿頻。
藥理:中樞神經調節,增強記憶,增強免疫,降壓,保護造血
功能,調節內分泌,降血糖,抗腫瘤,抗衰老,抗菌,
抗疲勞,強精效果 。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心氣虛症
治療冠心病
治療心律失常
治療老年病
治療陽萎早泄集精子缺少症
治療癌腫放、化療副作用
人參
• 主要成分
R2O
OH
COOGlc
GlcO
R 1O
R3
Ginsenoside Ro
R1 = glc-glc, R2 = glc-glc, R3 = H, Ginsenoside Rb1
R1 = glc, R2 = H, R3 = H, Ginsenoside Rh2
R1 = H, R2 = glc, R3 = Oglc, Ginsenoside Rg1
R1 = H, R2 = H, R3 = Oglc, Ginsenoside Rh1
C7H15CH
CHCH2C
C C
panaxynol
C
H H
C C
OH
CH2
苷類
苷類的定義
1. 又稱配醣體、甙類。
2. 組成:醣元+苷元。連結鍵稱為苷鍵。
-醣苷與b-醣苷
醣元的分類
1.單糖(monosaccharides) :不能再被簡單地水解
成更小分子的糖。如葡萄糖、鼠李糖等。
2.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由2~9個單糖聚合
而成,也稱為寡糖。如蔗糖、麥芽糖等。
3.多糖(polysaccharides): 由10個以上的單糖聚
合而成,分子量很大。其性質也大大不同於單糖
和低聚糖。如澱粉、纖維素等。
常見的醣元
常見的醣元
常見的醣元
常見的醣元:雙醣
Glc
6
1
Glc
常見的醣元:雙醣
結構與分類
一.按苷元的結構:甾苷、黃酮苷。
二.按在生物體內存在的形式:原生苷、次生苷。
三.按連接單糖的數目:單糖苷、雙糖苷。
四.按連接糖的鏈數:單糖鏈苷、雙糖鏈苷。
五.按生理活性:強心苷。
六.按苷鍵原子分類:氧苷、硫苷、氮苷、碳苷。
結構與分類:按化學結構分類
OH
HO
HO
HO
HO
O
O
O
HO
OH HO
O
OH
OH
黃酮苷
O
蒽醌苷
結構與分類:按存在狀況分類
N
C
CH2 OH
O
OH
H
C
O
HO
OH
原生苷
野櫻苷
次生苷
結構與分類:按鍵結原子分類
(一)氧苷:苷鍵原子為O,因苷元不同分:
• 醇苷:是由苷元醇羥基與糖端基羥基脫水縮合而
成。其中強心苷和皂苷是醇苷中重要類型。
強心苷
皂苷
環苷
• 酚苷:是由苷元酚羥基與糖分子端基羥基脫
水縮合而成。(自然界中以酚苷為多)
glc
OH
O
OCH3
O
O
glc
熊果苷
CH2 OH
天麻苷
COCH3
丹皮苷
glc
• 氰苷:主要指具有α-羥氰基的苷元與糖組成
的氧苷。具有水溶性,不宜結晶,易水解。
經酶水解生成的苷元不穩定,立即分解為醛
(酮)和氫氰酸。
N
C
CH2 OH
O
OH
H
C
O
HO
OH
野櫻苷
• 酯苷:苷元的羧基和糖的半羧醛羥基脫水
而成。兼具羧醛和酯的性質。易被稀酸和
稀鹼水解。
• 吲哚苷:靛苷,苷元為吲哚醇。如蓼藍
(Polygonum spp.)與菘藍(Isatis spp.)
中所存在的靛苷。
(二)硫苷:是由苷元上硫基與糖分子端基
羥基脫水縮合而成。
芥子氣
(mustard gas)
(三)氮苷:是由苷元上氮原子與糖分子的
端基碳直接相連而成。
(四)碳苷:苷元的碳原子與糖分子的端基
碳直接連接而成。
O
CH2 OH
OH
O
HO
OH
O
OH
OH
OH
理化性質

一、性狀:
固體,無定型粉末,有吸濕性,稍有苦
味,也有甜味,有些對粘膜有刺激。

二、旋光性:
一般為左旋。水解後,分解出右旋糖分
子,使混合物呈右旋。

三、溶解性:
親水性。在各類化學成分中,苷類屬於極性較
大的物質。在甲醇、乙醇、含水正丁醇中溶解
度較大。一般也可溶於熱水。糖基越多,水溶
性越大;苷元為大分子低極性,糖基少,水溶
性差。因此,當用不同極性的溶劑順次萃取時,
苷在各部分都有發現的可能。
C-苷:在水或其他溶劑中溶解度都較小。
顯色反應(Molish反應)
試劑:5%α-萘酚乙醇液,濃硫酸;
現象:兩液面之間產生紫色環,證明有糖或苷。
苷的確證:將樣品的醇溶液進行菲林試劑反應,除去
磚紅色沉澱,濾液進行Molish反應,如為陽性,則說
明存在苷類。
提取與分離

一.提取苷時,設法抑制或破壞酶的活性,防止酶水解。
方法:加入CaCO3或用甲醇、乙醇或沸水提取,並避免
與酸堿接觸,如藥材本身具有酸鹼性,可用適當方法中
和。

二.提取次生苷時,可利用發酵,酶水解,再用親脂性溶
劑提取。

三.提取苷元:徹底水解,儘量不破壞苷元結構。一般先
用酸水解,水解液中和到中性,然後用氯仿(或乙酸乙
酯、石油醚)提取苷元。也可先提總苷,再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