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史基本知识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三章地史基本知识

摘要
地层就
象一页
页记录
地质历
史的史
册,其
岩石特
征和其
中含有
的化石
就象书
页中记
载的文
字,描
绘了地
质历史
的沧桑
变迁。
第三章 地史基本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古生物的基本知识;地质年代
与地层单位的划分、地层划分
对比的依据与方法步骤。
第一节 地层划分
一、古生物及地层
1.古生物及化石的概念
古生物:指地质历史中生存过的生物,一般以第四纪全
新世开始作为划分 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的时间界限。
化石: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遗体化石:是指生物的硬体保存下来,而且大部分经
历过石化作用(在特殊条件下,少量生物的软体也能
保存下来),称为遗体化石;
遗迹化石:是被保存在岩石中的生物活动的痕迹或遗
物,称为遗迹化石。
2.古生物的分类
古生物种类繁多,
如何分类?
和现代生物一样,首先把古生物分为动物
和植物两大界,然后以各生物之间的亲缘
关系为主要依据,在每一个界内再由大到
小依次划分为门、纲、目、科、属、种等
不同级别的单位。
生
物
演
化
的
特
点

统一性

不可逆性

阶段性
(一)、古植物
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要比动物早,一般
可分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菌类、
藻类为低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高等植物。
1.低等植物
菌类
藻类
出现时代
构造
形态
类型
地质意义
叠
层
石
的
形
态
类
型
叠
层
石
的
基
本
形
态
层
状
柱
状
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弱,
多属潮间带上部的产物。
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强,
多为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上部
的产物。
2.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可划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
物三个门类。
蕨类植物以孢子繁殖;裸子植物以种子繁殖,但
种子外面无果实包裹;被子植物成熟的种子被果
实包裹。
各类
古植
物
地史时期的植物界的演化?
苔藓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二)、古动物






原生动物:在地史时期中,最原始的动物是由单细胞组
成,称为原生动物。
由原生动物演化出多细胞动物,进而由低级向高级发
展。
最低级的多细胞动物是海绵动物,它既无组织,也无器
官,营水生底栖固着生活。
当发展到腔肠动物时,它们的身体已经具有了组织和器
官,如水母、珊瑚等。
而后它们分二支演化,一支由腔肠动物逐渐演化到腕足
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而另一支演进到脊索动
物、最终成为脊椎动物。
在脊椎动物中,又是从鱼类,经过两栖类、爬行类,而
发展到哺乳类。
海绵
珊瑚
腕足类
腹足类
三叶虫
出现时代
构造
形态
类型
地质意义
各类古生物
生命进化史
二、地层
(一)、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1.地层的概念
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地质时间内所形成
的一套岩层,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 一套地层可以由一种岩层组成,也可以由几种
岩层所组成;
 地层是地壳发展历史的物质记录 。
2.地层叠覆律
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是自下而上逐层叠置起
来的,形成了老者在下,新者在上,下伏地
层比上覆地层老的自然顺序。这一规律称为
“地层叠覆律”或“地层层序律”。

地层叠覆律说明地层除了具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外,
还具有时间顺序的涵义。在未经过强烈地壳运动而发生倒
转的情况下,地层一直保持着上新下老的正常顺序。
(二)、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
1.地质年代单位

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在地层研究和古生物化石研
究的基础上,根据生物演化的阶段性、不可逆性和
统一性,把地质年代划分为宙、代、纪、世、期、
时等若干时间单位。
其中“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时间单位,
“期”是大区域性的时间单位,“时”是一个地方
性的时间单位。
2.同位素地质年代

在20世纪早期,一些学者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固定衰
变周期的特点,来测定某些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矿物(岩石)的
形成时代——同位素年龄。

岩石同位素年龄的测定提供了各地质时代距现在的具体时间
和各时代单位的定量时间长度,称为同位素地质年代。

同位素地质年代一般以百万年(Ma)为单位。
3、地质时代系统
熟记地质年代表!
(三)、地层的单位

《国际地层指南》(1976)提出:“地层有多少种属
性,就可以划分出多少种地层单位”。

常用的地层单位有三类: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
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
1.岩石地层单位




群:可是一大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因受构造
扰动无法重建原始顺序的地层。群的岩层厚度一
般为几百米至几千米。群内不允许有重要的间断
或不整合存在。
组:厚度由几米到几百米。在古地理环境稳定均
一的地区,组的分布范围较广,而在古地理环境
复杂多变的地区其分布范围就较为局限。
段:据岩石特征,一个组常可分若干段,如嫩江
组分五段,沙河街组分四段等。
层: 最低级的岩石地层单位,是指组内或段内
一个明显的特殊单位层
2.生物地层单位
组合带:指所含的化石或其中某一类化石,
从整体来看,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并以此
区别于相邻地层的生物组合。
 延限带:指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其整个延续
范围内所代表的地层体。
 顶峰带:指某些化石种、属最繁盛的一段地
层。它既不包括前期这些化石虽已出现但数
量不多时的地层,也不包括后期数量稀少时
的地层。

3.年代地层单位






宇:指在宙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对应于地球历
史中划分出的宙。
界:一个界代表在一个代的时间内形成的全部地
层。
系: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全部地层。
统: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全部地层,统
名一般是在系名前增加早、中、晚字样。
阶:统的进一步划分,一个统可分二至六个阶。
阶名用地名命名。
带:最小的年代地层单位。根据生物的种或属的
延限带建立,以化石的种、属名命名。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
地层剖面划分示意图
2.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1)岩石地层学方法
岩性法
标志层法
沉积旋回法
岩
石
地
层
学
方
法
对
比
地
层
利
用
沉
积
旋
回
对
比
地
层
2)生物地层学方法
含不同化石的两地层通过化石混合来进行对比示意图
3) 地球物理
学方法

地球物理的方法较多,如地震,测
井等。其中测井方法具有低成本、
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油田
地层和油层对比。
电性对比示意图
小结
主要介绍了古生物的基本知
识、地层的概念;地质年代与
地层单位的划分、地层划分对
比的依据与方法步骤。
作业:
1.三叶虫、笔石等古动物的特
征和生存的地质时代?
2.常见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特征
和生存的地质时期?
3.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是如何
划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有哪
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节 年代地层表
一、年代地层单位及地质年代单位概念

年代地层单位——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地层
总体的名称,是超越地区性具体差异的抽象
概括。
 如:白垩系代表白垩纪这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地层总和。不同地
区的白垩系的岩性、厚度、化石分布状况等可有很大差异。但所
代表的时间长度必须是相等的,其上下界面必须是等时面。
 因这种地层划分是以地质时代为标准,所以称为年代地层单位。
 确定和对比年代地层的基本方法是生物地层学方法。还可以利用
同位素年龄、地磁倒转时间表等方法。
 根据生物门类(纲、目、科、属、种)的演化阶段,地层可划分
为大小不同的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等。
 阶——根据地层中标准化石和化石组
合,划分的年代地层单位。
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年代地层单位。
 阶与阶之间的生物在属和种的范围内有显著差异。
 阶以地名命名,如华北地区上寒武统根据三叶虫的种
类划分为崮山阶、长山阶、凤山阶。
 统——根据地层中生物化石在科、目
上的 变化划分的年代地层单位。
 比阶高一级的年代地层单位。
 统与统之间的生物在科、目范围内有显著的变化 。
 全球性的年代地层单位。一个统包括数目不等的阶。
 统的名称冠以下、上或下、中、上字样。如下寒武统、
中寒武统、上寒武统。
 系——比统高一级的年代地层单位。
 一个系分为2—3个统。系之间生物在目、纲范围内变化。
如泥盆系鱼纲发展,石炭系两栖纲发展。
 一般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
性特征等命名,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等。
 界——根据生物门的演化阶段所划分的
单位。
 如中生界——爬行类;新生界——哺乳动物。
 界以象征生物发展阶段的古生、中生和新生等命名。一
个界包括2—3甚至6个系。
 宇——最高级的年代地层单位叫宇。
 根据生物的出现、最低硬壳化石带及较高级动物的大量
出现,把全部地层分为3个宇,即太古宇、元古宇和显
生宇。显生宇包括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二、 地质时代单位

地质时代单位——从年代地层单位概括抽
象出来的时间概念。
 宙——形成一个宇的地层所占的时间;
 代——形成一个界的地层所占的时间;
 纪——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
 世——形成一个统的地层所占的时间;
 期——形成一个阶的地层所占的时间。
地层分类系统表
地层符号
 宇——两个大写字母表示。
 冥古宇(Hadean)
HD
 太古宇(Archaean)
AR
 元古宇(Proterzoic)
PT
 显生宇(Phanerozoic) PH
 界——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
个小写。
 古生界(Paleozoic)
 中生界(Mesozoic)
 新生界(Cenozoic)
Pz
Mz
Cz
 系——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 志留系(Silurian)
S
 泥盆系(Devonian)
D
 统——在系的符号右下角加阿拉伯数字1、
2或1、2、3字样,分别代表下统和上统,
或下统、中统和上统。
 阶 、群、组、段——阶名的第一个字母
或两个字母,放在统的符号之后(小写
正体)。
 群下太古界密云群 Ar1m
组

段——未作统一规定。
第三节 地壳演化简史
一、前古生代
(一)、前古生代的概念及划分
前寒武纪又称前古生代,指寒武纪或
古生代以前即距今5.7亿年以前的地质时
代,是地球历史最早的地质阶段。
前寒武纪划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
(二)、太古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缺氧的气圈及水体
薄弱的地壳和频繁的岩浆活动
岩石变质很深
海洋占绝对优势
陆核形成
原始生命萌芽
构造运动
(三)、中国太古代的地层及矿产
主要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构成华北地台的基底。
可分为三带:
北带:宁夏吉兰泰,到冀东燕山,东延至吉林及辽东
地区。
中带:吕梁山、太行山和鲁西地区。
南带:关中、豫西、大别山、安徽淮阳地区,分称太
华群、登封群、大别群等。

太古宙地层中以铁矿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 鞍山的鞍山群中含磁铁石英岩,品位较低,层位稳定,
储量大,常构成大型及特大型铁矿床——鞍山式铁矿。
此外,本溪、密云、冀东迁西、吕梁等大铁矿,均产于
太古宙地层中。

(四)、元古代的一般地史特征

从缺氧气圈到贫氧气圈
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
由陆核到原地台和古地台

(五)、中国元古代的地层及主要矿产

形成了:北方华北原地台、南方扬子原地台,西
部塔里木原地台。

北方稳定、南方活动的特征,一直延续到古生代。

中国元古宙的矿产:

铁矿

锰矿

其他


(六)、震旦纪世界大地构造格局
震旦纪,大陆壳形成为稳定——古地台。
古地台基底岩石都是变质岩,如各种片麻
岩、角闪岩、混合岩、片岩、千枚岩、大
理岩、石英岩等,穿插着各种侵入体。
古地台有的部分构成地盾部分;但大部
分发育了稳定类型的盖层。

震旦纪全世界形成的古地台


(七)、中国震旦纪、震旦纪大冰期。
我国震旦纪冰期遗迹,最早在湖北宜昌
南沱发现的南沱冰碛层。之后,在滇、湘、
黔、鄂、赣、皖、豫、甘、宁、新等省区
都相继发现。
二、早古生代

(一)、早古生代的划分
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
寒武纪:(Є)6(5.7)亿年~ 5.1亿年前。——
寒武系。
奥陶纪:(O)5.1亿年~4.39亿年前。——奥陶系。
志留纪:(S) 4.39亿年~4.09亿年前。——志留
系。



(二)、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动物界第一次大发展
寒武系,以大量三叶虫突然出现为标志。
其次为腕足类动物;

其他无脊椎动物。

原始鱼类

奥陶纪开始,主要是志留纪,出现了淡水
原始的鱼类无颌类(脊椎动物)。

植物界
寒武、奥陶纪都是以海生藻类为主;志留纪,
出现半陆生的裸蕨植物,也意味即将进入一个
新的时代。
奥陶纪时的海洋
奥陶系中的角石

(三)、加里东运动及其对大地构造演化的影响

广义加里东运动:发生在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

狭义加里东运动:指志留纪后期的构造运动。

加里东构造阶段:早古生代这一时期。
世界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变
 前寒武纪末,世界出现多个古陆,各古陆
为地槽分隔。
 古生代初期

北半球的古陆:
南半球的古陆:
北美和俄罗斯古陆间被古大西洋分割。

志留纪末期
加里东运动使古大西洋逐渐变窄,形成加里东
褶皱带,从而使北美板块与欧洲板块对接,初
步形成劳亚大陆,并导致古大西洋关闭。

(四)、下古
生界

(五)、早古生界的矿产

磷(磷块岩)矿

石膏

石灰岩

此外,祁连山一带的铜矿。南部的下寒武
统地层中往往含有“石煤”层,其中还常
含有稀有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具有更大价
值。
三、晚古生代

(一)、晚古生代的划分
泥盆纪:距今4.09—3.62亿年——泥盆系
(D)。
石炭纪:距今3.62—2.90亿年——石炭系
(C)。
二叠纪:距今2.90—2.50亿年——二叠系
(P)。
(二)、晚古生代的生物界
 植物界第一次大发展——蕨类时代。

石炭纪景观
树干化石
动物界两次大飞跃
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 动物从水中——陆上
 晚古生代的生物集群灭绝


(三)、海西运动及其对大地构造演化的影响
 海西运动——晚古生代的,特别是石炭二叠纪的地壳
运动,也称华力西运动。
 海西构造阶段——晚古生代可以称为海西构造阶段。
 晚古生代,一方面在活动着的地槽中进行着巨厚的沉
积;另一方面许多地台上沉积,形成上古生界盖层。
大陆拼接、扩大,形成联合古陆,陆块从分散趋向集
中。

(四)、上古生界(以华北为重点)及石
炭—二叠纪大冰期

上古生界总的特点:
陆相地层和海陆交互相地层相对增多,而海相
地层相对减少。
陆生植物化石大量出现;
含煤地层广布。

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
华北地区(包括东北南部)上古生界只有中、
上石炭统和二叠系。

总厚度一般为数百米——一千四、五百米,
比较稳定。

各地岩相变化不大。

(五)、晚古生代的矿产

铁矿

锰矿

铝土矿

煤

金属矿产
四、中生代

(一)、中生代的划分
三叠纪:距今2.50—2.08亿年——三叠系
(T)。
侏罗纪:距今2.08—1.35亿年——侏罗系(J)。
白垩纪:距今1.35—0.65亿年——白垩系
(K)。
(二)、中生代的生物界
 裸子植物时代
 爬行动物时代
 恐龙灭绝


(三)、印支运动和太平洋运动及其对大
地构造氧化的影响

中生代的构造运动——老阿尔卑斯运动,
又称太平洋运动,相当于中国的燕山运动;
发生于三叠纪中、晚期的运动,称为印支
运动。

(四)、我国东部的中生界

结束南海北陆,形成大陆环境

燕山期由南北分异转为东西分异

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
西部古生代褶皱带强烈上升
(五)、中生代的矿产
 金属矿产
 沉积型金属矿产
 能源矿产
煤
 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
 岩盐和石膏
 四川盆地——有名的井盐产地

五、新生代

(一)、新生代的划分

(二)、新生代的生物界

被子植物始现于早白垩世晚期,到早第三
纪极度繁盛,木为主以乔,种类和数量都
大量增加。由于纬度、气候各地不同,植
物分区现象明显。

新生代动物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生代
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衰退,在中生代始
现的哺乳动物迅速发展。
接近现代的生物界
 植物界基本上由现生属组成,并有大量现
生种。
 无脊椎动物,有大量属种是现生属种。
 哺乳动物,大多数早第三纪的特有门类如
有袋类、肉齿类,奇蹄目和偶蹄目中的一
些种相继绝灭。哺乳动物:固定体温、胎
生。

马的演化图
始祖象
猛犸象

(三)、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对大地构造演化的影
响

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称新阿尔卑斯运动,又称喜马拉雅运动,
简称喜山运动。

喜马拉雅运动中,许多大陆上断裂,形成拗陷盆
地;东非大断裂继续发展,并有玄武岩喷发;印
度、格陵兰及西北欧等都有玄武岩喷发。中国东
部差异性升降和裂隙式玄武岩喷发活动都很强烈。

(四)、华
北的第三系
和第四系及
第四系大冰
期

华北平原地层综合剖面说明:
①第三纪形成盆地,总体以沉降占优势,沉积
物以湖相细碎屑物质为主;
②湖盆多次与海水沟通(海水内泛)和中断,
咸水或半咸水和淡水沉积及生物组合成有规律
的变化;
③反映气候有周期性变化,有时干热,形成石
膏、盐及红色岩层;有时潮湿,形成暗色岩及
煤线、油页岩、石油等,沙河街组为主要生、
储油层;
④随着断裂发育,有多次玄武岩喷发活动。

第四纪大冰期

大冰期冰川分布
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交替。
冰期划分与对比
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第四纪冰期划分为恭兹、民
德、里斯、玉木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
中国第四纪冰川划分为鄱阳、大姑、庐山、大
理4个冰期。

(五)、人类的出现和演化
人类出现
 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重大事件,也是生
物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
古猿——中新世和上新世 。
直立人(猿人)——早更新世。
早期智人(古人)——属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
新世早期。
晚期智人(新人)——晚更新世后期 。
古猿
思考题:
1、说出从老到新的地质年代名称。
2、给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开始的绝对年代。
3、角度不整合意味着什么地质事件的发生?
4、角度不整合与假整合、整合接触的区别在哪里?
5、地质学家利用化石的什么特征来确定地层形成
的时期?
6、地球形成早期的物质记录为何在地壳中很难找
到或找不到?
7、大地构造运动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表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