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淄博职业学院基本情况 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格局

• 教职工 1400 人。其中正高职称 60 人,副高职称 360 人,博士硕 士 396 人。 • 设 19 个系部, 70 个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商为特色,工、 商、医、艺、外语、社会事业等专业门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要求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 26000 人。 • 资产总额达到 17 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价值 1.4

亿元,馆藏 图书 120 余万册。 • 投资 3000 余万元,建设了千兆网的数字化校园。 •形成了以工为主,商为特色;工商管医多科相融;产学一体技脉 相联;依托大园区,对接产业链的良好办学格局。

国家示范校建设优秀单位,成果丰硕

• 2010年百所国家示范校建设优秀单位 • 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 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6个 • 国家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主编教材13部 • 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品牌、特色专 业10个,省精品课程32门; • 省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以上科研技术成果奖41项,省级以 上课题157项 • 获国家、省市级荣誉表彰80余项,2008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媒体报道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先后多次报 道学院基本情况,中国教育部2011年1月6日第三版对我院进行了报道, 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观摩团视察我院,姜大明省长听取我院 发展情况的汇报。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团队的发展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 经过六年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教师:44名 教师:10名 硕士以上:1名 2004 年 2010 年 教授:1名 硕士:21名 教授:4名 大专专业:5个 大专专业:1个 学生:2200名 学生:45名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近五年主要成果

目录 1 2 3 4 5

引言 工学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要处理好的问题 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典型案例分析

引言 工 学 结 合

?

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 “将课堂 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 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 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 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 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 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这种办 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 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 性、开放性、职业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本质: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工学结合内涵认识不足

(1)未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工学结合的内涵。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然会带来学校管理模式、教 学体系的全面变革,对专职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工作量加大, 教学成本提高,所以 , 管理部门和教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抵触 情绪,多于敷衍。 (3)多数企业不把顶岗实习看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平台, 而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利用学生顶岗实习来牟取利益。

一、工学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 2、实践工学结合过程简单化

(1)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实践操作中存在简单化、机械化 和随意化倾向,最终难以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目 标。 (2)校方简单地根据教学计划把学生推向企业,企业被动 地接受。 学校: 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 教材建设等不能设计出符合教学需求的合作项目,只是一味的 迎合企业的需求,这样的合作为教学为学生带来的收益微乎其 微。 企业:只考虑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对于这些岗位是否符 合学校教学计划,是否符合学生发展要求,却并没有经过仔细 衡量,使学生的实习成为企业流水线上的廉价工人。

一、工学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 3、校企合作双方地位不对等

( 1)校企双方的追求目标不同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 体现的是教育性和公益性。 企业:以追求市场效益与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追求的是 生产和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企业在合作动机上和合作过程中 都以赢利作为根本出发点,体现的是功利性。 (2)学校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离顶岗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 培训。 企业:花费一段时间来进行培养,学生将来不一定为企业服务。 学校: 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缺乏谈判筹码,难以使企业接受 或履行学校提出的相关合作要求,致使校企合作中的诸多目标不 能够实现。

二、工学结合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多赢”是工学结合顺利开展的前提

工学结合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在工学结合过程中, 企业、学生是工学结合的主体,而学校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 教师是具体的管理者。要多赢就必须满足工学结合参与各方的 利益,如果有一方的利益受到较大损害,工学结合就很难持续 开展下去,特别是只有当企业尝到了甜头,校企合作才会进入 良性循环。 第一,学校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为了保证工学结合能达 到预期的目的,学校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 , 制订一整套完 整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并认真仔细挑选合作伙伴,否则工 学结合很可能流于形式。

二、工学结合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多赢”是工学结合顺利开展的前提

第二,企业是工学结合的承担方, 没有企业的支持, 工学结 合就无法组织实施。企业主要关心经济效益, 同时也会关心学生 到企业就业, 当然优秀企业还会关心社会效益。 第三, 学生是工学结合的对象,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工学 结合就不可能取得预定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 发现学生不仅关 心个人收入, 还关心自己能力的提高和企业能给自己将来多大的 的发展空间。 第四, 教师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 、 管理者, 是教学质量的保 证者。一方面关心学生素质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是否会下降, 另 一方面也关心自身利益。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协调、控制。从实施 效果看, 采用导师制效果比较明显。

二、工学结合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2、规范化的管理是工学结合取得实效的保障

工学结合要取得实效, 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化的管理体系。这套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工学结合学生任务书、 指导书, 教师指导手册, 考核制度,安全责任制度, 课程教学 大纲,退回学生处理规定, 住宿管理规定等内容。制度的设计 应主要由学校负责, 企业参与。考核制度是一根指挥棒, 直接 影响学生的行为。但对学生的考核必须以企业为主, 学校为辅。 学生在工学结合时要求完成的工作有:实习周记、实习总结。 实习合格学生颁发企业经历资格证书 。

二、工学结合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3、实习待遇是推进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纽带

实习待遇是工学结合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纽带, 尽管学生 实习的目的是尽早了解社会,熟悉企业生产环境,掌握企业先进 技术,解决书本上难以实现的实践问题,但是,学生在参加工学 结合时关心的还有同工同酬以及实习期间的生活等问题,,为今 后在企业就业做铺垫 。

4、工学结合,学做是根本

工学结合一是要求学生“做中学”, 学会做事, 二是在做 事中学会做人, 三是要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将来带着问题学理 论,四是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 。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1、专业基本情况(以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2004年首次招生(普通高职和对口高职) 2005年被确定为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院级重点专业 2006年被确定为山东省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重点剖析专业 ,优秀 2007年入选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中央财政重点 支持的建设专业,优秀 2010年被评选为山东省品牌专业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2、专业设置和定位 (1)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主要内容:产业背景调研、企业需求调研、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调研、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研、职业标准调研、 人才市场调研等。 专业调研分析:专业服务面向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等。 见附件:专业调研表 专业调研表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2)培养目标和规格

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明确。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 要,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以PLC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为主线,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 维修电工(中级及以上)岗位操作能力,面向淄博市及周边地 区化工、医药、建材、装备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能胜任电气 控制系统及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管理工作的高 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规格 明确,适应现实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 看重素质,即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 ★ 须有强项,即专业特长; ★ 强调实战能力; ★ 需要较强的合作精神。

四、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3、 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及运行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 依据对电气行业相关岗位对应的工作领域内容和要求深入调 研,进行社会背景分析和人才需求分析,经由专任教师提炼学习 领域课程、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共同商讨人才培养规格和构建 课程体系,然后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 规格和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开发主要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由行 动领域内容确定学习领域,设计思路举例如下: (1)人才需求调研; (2)对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3)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形成行动领域; (4)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 (5)职业能力的分析; (6)知识领域的分析。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1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行业 企业的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主要分为三大类:低压电器控制设备、 生产线控制设备、工业控制网络设备及系统。 分析三大类控制设备,主控设备采用PLC的控制系统占工业应用 的主流,其次DCS与现场总线在大型的控制系统中也有具体的应用, 对于控制系统来说,都是由主控设备、检测机构、执行机构等环节 构成,主控设备占有主导地位。针对三大类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岗位 和维护维修岗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2” --行业企业的 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的运 行岗位和维护维修岗位; “1”--以PLC技术应用能 力培养为主线;“3”- 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 合、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 训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 业岗位相结合。 1~2 学期 人文素质 模块 基本能力 模块 3 学期 低压电器控制设备 及系统的运行、 维护维修 4 学期 工业控制设备及系统 的运行、维护维修 5 学期 生产线的控制设备 及系统的运行、维 护维修 6 学期 顶岗实 习、职业 能力提升

PLC

小规模控制 单元 电气设备装配单元 工厂供配电单元

PLC

中规模控制 单元 电气控制单元 传感器与测量单元 虚拟实训与生产性 实训相结合 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PLC

专业实习 单元 生产线维修实习 以

PLC

技术应用 能力培养为主线 集中实践 单元 电气控制 设备及系 统的运行 岗位和维 护维修岗 位 顶岗实习 与就业岗 位相结合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4、 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体系设置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 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 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 ●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 )的任职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且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 目标; ● 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 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据专业调研情况及相关职业标准,以实现行业企业的电气控制 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岗位和维护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分 析岗位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确定本专业的 38 项典型工作任务。 1、常用电工仪表使用 2、常用电工工具使用 3、A/D、D/A模块检测及更换 4、电源模块的检测及更换 5、接触器、继电器的故障检测及更换 6、光电开关、按点开关故障检测 7、配电屏的装配 8、开关柜的装配 9、电子识图与绘图 10、元器件选择与质检 11、电路板的制作 12、电子装接 13、整机调试 14、产品检测 15、电力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 16、高压配电柜的运行与维护 17、低压配电柜的运行与维护 18、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19、电缆故障的检测 20、电力系统的操作规程 21、电力系统的安全防范 22.PLC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23.PLC程序阅读 24.PLC主机的检测及更换 25.PLC和变频器的配合使用 26.PLC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 27.PLC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连接 28.动力电机的运行维护 29.自动生产线控制器的运行维护 30.控制电机的运行维护 31.自动生产线检测部件的运行维护 32.传感器的维护 33.热电偶的检测及更换 34.热电偶执行机构的检测及更换 35.压力传感器的故障检测及更换 36.温控仪的故障检测及修理 37、总控设备的使用 38、总控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认 知 及 职 业 成 长 规 律 常用电工仪表使用 配电屏的装配 ……..

电子识图与绘图 元器件选择与质检 ………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 高压配电柜的运行与维护 滚筒电机拆装与维护 大型球蘑机电机拆装与维 护 …… 翻坯机、进出窑机 PLC 程 序的拷贝 翻坯机、进出窑机 PLC 主 机的检测及更换 ……… 常用电气控制线 路的制作与维修 电子产品制作与 检修 供配电系统的运 行与维护 PLC 的控制设备 故障检修 电机拆装与调速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本专业38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7个行动领域,按照以工作过 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将7个行动领域转换为11个学 习领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建材行业电 气设备及控 制系统的运 行 / 维护维 修 团结协作能力 艰苦创业能力 社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 常用电工仪表使用 常用电工工具使用 配电屏的装配 开关柜的装配 ……..

元器件选择与质检 电路板的制作 变压器运行与维护 高压配电柜的运行 翻坯机、进出窑机 PLC 程 序的拷贝 进出窑机 PLC 主机的检测 及更换 ……… 维护 …… 总控系统的运行与 管理

+

专业能力 行动领域 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制 作与维修 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 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 护 PLC 的 控制 设 备故 障 检 修 电机拆装与调速 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修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运 行与管理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运行与 管理 ………

+

学习领域 基础学习领域 电工电子技术 机械与电气制图 电气设备装配技术 电子产品制作 工厂供配电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 电机控制技术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 单片机控制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修 DCS 与现场总线 拓展学习领域 自主学习能力 分析运用能力 拓展能力 高技能 应用型 人才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二)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是从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去考虑,以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所需项目、 任务、素质为基础,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将基于工作岗位的 任务、项目,贯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并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 穿始终。 课程开发流程 内容 情境

1

情境

2

情境

3

情境

4

情境

5

情境

6

情境

7

情境

8

学习领域 电工电子技术 常 用 电 工 工 具 和 电 工 仪 表 的 使用 照 明 电 路 的 安 装 与 更 新 电动机接 线与供配 电 监控报警 电路的分 析、安装 与调试 简 易 直 流 稳 压 电 源 电 路 的 分 析 、 安 装 与调试 数 字 电 子 抢 答 器 的 设 计 与 制 作 数 字 电 压 表 的 设 计 与制作 数 字 录 音 机 的 设 计 与 制作 可编程控制器技 术及应用 电 动 机 的 运转控制 抢 答 器 的控制 运料小车 的运行控 制 循环灯控 制 恒 水 供 水 系 统 的 设 计 步 进 电 机 的控制 网 络 通 讯 的 控 制 和 实现 电梯控 制实现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三)课程标准文本格式解读

1.课程标准验收内容及要点 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其它部分可根据教学要求增加。 课程标准附表。 课程标准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四)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是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学与教” 问题的一整套系统化方法,要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 动性和建构性,设计的核心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情境” 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学习成果与评 价”设计。 教学设计附表: 教学设计 方案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5、 实施保障机制

保障 机制

校企合作平台 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条件 教学资源 机制与制度保障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校企合作平台:

★ 与行业企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主要负责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工作; ★ 合作企业能够为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 运行、维护维修的顶岗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 ★ 建立校企间定期交流制度,让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 企业精神进入校园(如,海尔集团); ★ 建立校企之间的人才共同培养和共享机制。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团队建设      合作是团队力量之根本。知识经济时代,单靠个人能力不能应付错综复杂的信息,需 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帮助他人,才能把工作做好。要明确分工,精诚团结,学会协作 ,学会分享。 目标是团队向上的出发点。只有树立正确的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才能提高 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要明确,要有完成的期限,要有明确的衡量方法,要切合实际 并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 有效沟通,和谐共处。沟通可以避免误解,要学会聆听,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互信任,维护领导,团结同事,通力合作取得惊人的团队绩效。例如,牙签鱼与鳄 鱼。 打造学习型团队。要自主不断的学习,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意识, 同时要学会交流成功经验,提高群体智商,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例如,老鼠觅食, 大象充电,雉鸡练习飞行。 发挥好团队带头人的带头作用。一个团队领导是整个团队的灵魂,他的领导魅力直接 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要公正和以身作则,把权利下放给员工,把有限 的精力集中用于关系团队发展的大事上,做到有效激励员工,让员工了解自己工作的 价值,同时,要用人之所长,让合适的人坐在合适的位子,优势互补,打出团队组合 拳。例如,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命名”奖励。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团队建设:

★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团队具有专业教师22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 专业骨干教师6人;人文素养课教师11人;来自于企业的一线兼职教师22人。 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100%。 ★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业 培训12人次;专业教师完成企业实践锻炼34人次;22人次教师取得职业资 格证书。 ★ 团队成员专业涵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子专业、电力专业、计算 机控制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本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被评选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2名省级教 学名师。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 : 投资1600余万元,建立了2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 投 资365万元引进日本SMT贴片机生产线,为企业加工产品,建立了集教学、培 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实训开 出率达到100% 。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教学条件:

校外实训条件: 拥有烟台富山东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集团、 青岛澳柯玛集团、山东思达电气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齐 鲁制药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 ( 烟台 ) 工业园、山 东汇能电气有限公司、山东信通电器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稳 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65 家,基本满足了学生实践教学、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和 教师下厂锻炼等需要。 注意: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一定首选具有一定大的规模和实力,保证 学生能够接触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典型工作任务, 重点考虑上市企业、世界500 强以及专业对口的企业。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教学条件:

人文素养教学条件: 人文素养课程教师一般由校内人文素养课教师、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和 校外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德育专家等组成。 对人文素质课教师的要求: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人格素养, 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具备团队能力、项目能力和沟通能力,有较强的人格 魅力和感召力。 人文素养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应具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 质、身心素质、创新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教学条件:

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教学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 行业企业信息 课程资源 素材资源 人文素养教学资源等

设计

资源库建设的技术路线图

制作 集成 资源素材 内容管理平台 应用 资源建设 标准规范 测试反馈 专业资源网站 资源上传 教学资源 库建设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机制和制度保障:

建立了一套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 益。 (一)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制度先行,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我院,为保障“四 个融为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的落地,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建立了与之配套的保障机制,即“三级管理、三级预算、年度绩效考核” 机制。 (二)科学的质量保障机制 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组织机构,突出持续性、全程性监控特点, 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实施“社会、学院、系部、学生” 四方监控,“学院、系部、学生”三级评价,“用人单位、教师、家长、 学生”多向反馈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机制和制度保障:

(三)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1)健全管理制度和提供实践氛围,加强校内外专业实习和顶岗实 习管理,出台了《淄博职业学院加强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场所建设的指导 意见》、《淄博职业学院教学规范》、《淄博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 法》等制度文件。 (2)健全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专 家与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健全《淄博职业学院专业带头人 及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暂行办法》等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3)为实现对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过程考核,引导教师采用过程考 核的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人事改革,资源管理,激励保障机制等。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 6 毕业条件

本专业的学生在全学程修完本方案所有课程,达到学分、证书规定 要求外,还要对毕业生进行综合评价,即对每位毕业生在毕业前或实习 前均要进行专业综合评价。综合知识评价,主要考核其从事职业岗位工 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综合能力评价,主要考核 其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主要考核其思 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等。综合评价原 则上由专业教学团队成员集体进行评价,可结合平时表现、课程综合成 绩、现场技能操作、完成指定综合项目等形式进行。 附件:毕业生考核办法 毕业生考 核办法

三、工学结合下的专业建设成效

近年来,我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从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入手,逐步形成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多证制” 等多种培养模式,加速了学院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完成正常教学的同时,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及 第二课堂活动,以赛促学 , 多次获国家、省级奖,学生带薪顶岗实习, 强化学生实习管理,做到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各专业学生未 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 毕业后学生以优秀的品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很 快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专家、骨干和领导,有的自主创业,多人获 得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尤其是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被企业抢 购,毕业后直接走向科研、管理工作岗位。连续4年,毕业生供不应 求,就业率达100%。 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专升本的入学考试,升学率 高。

典型案例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教育 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重要 保证,是组织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和安排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 依据,是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育人环境建设的前提。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框架 人才培养 方案框架 人才培养 方案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