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作評量特質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實作評量特質

實作評量
 特質、意義與目的
 優缺點
 類型
 實施步驟與評量準則
 蒐集與紀錄資料的方法
 評分工具的編製
 誤差來源
1
 信度與效度的提升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參與者角色的改變
 在評量過程中改變學生被動的角色為
主動參與者
 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
心的教師評量方式
 促進家長在評量過程中扮演更積極的
角色
2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特質
 強調實際生活的表現
 著重較高層次的思考與問題解決技巧
 重視學生學習的個別差異
 促進學生自我決定與負責
 講求評分、標準與人員的多元性
 評分以人為判斷為主
 強化溝通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3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特質(續)
 兼重評量的結果與歷程
 著重統整化、全方位、多樣化的評量
 強調專業化、目標化的評量
 強調教學與評量的統合
4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意義
 具相當評量專業素養的教師,編擬與
學習結果應用情境類似的模擬測驗情
境,讓學生表現所知、所能的學習結
果
 包括文章寫作、科學實驗、語言表達、
解決問題等,兼顧知道與做的過程與
結果
5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目的
 評量學習者將知識、理解等轉化為行
動的能力
 強調學習者善用有用的技能與知識,
讓學習者經由計畫、建構及表達原始
反應來評定學習結果
 弭補傳統紙筆測驗的不足
6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優點
 可以同時評量認知、技能及情意方面
的教學目標
 能力的直接測量
 可以評估過程與成果
 可以隱藏在課業中
 可以評估感情和社會技巧
7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缺點
 實施耗時耗力
 測驗情境控制困難
 計分不易客觀
 不利於易焦慮學生
8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類型
 紙筆表現—強調在模擬情境中應用知
識技能的評量方式
 辨認測驗—由各種不同真實程度測驗
情境組合而成的評量方式
 結構化表現測驗—在標準且有控制的
情境下進行,且測量表現的情境則是
具有結構性的
9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類型(續)
 模擬表現—為配合或替代真實情境中
的表現,以全部或局部模擬真實情境
的評量方式
 工作樣本—學習者在控制良好的情境
下,表現出所要測量的真時技能
 實習
10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實施步驟
 決定要測驗什麼
 確立實作評量的目的
 發展並確認可觀察的實作評量標準
 提供引發和觀察適當的實作表現情境
 選擇計分和評定方法
 設計評量的內容
11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實施步驟(續)
 指出計分的特別項目
 陳述測驗的規則,製作使用說明
 計分或評量實作表現
 評量後的處理
12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評量準則
 時間
 人員(自評、互評、集體、教師、….)
 設備
 程序
 計分標準(努力分數、期望分數)
 評量後處理(家長簽名、加註評語、引導學
生檢討、檢討教材教法、實施補救教學)
 工作的先備知識及參考資料等
13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蒐集與紀錄資料的方法
 系統的觀察與軼事紀錄方法
 檢核表
 評定量表
 數字型
 圖表型
 描述型
 檔案紀錄
 口語評量
14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評分工具的編製
 討論決定評量時應包含的向度
 參考實例,檢查重要向度有否遺漏
 整合所列出的向度(邏輯性、結構化)
 明確定義每一歸類後的向度
 發展量尺以描述受評對象在每一向度之精
熟水準
15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評分工具的編製(續)
 使用評分工具前先進行工具的分析與
查驗
 試用評分工具並加以修正
 公布評分工具,必要時應詳加說明
16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實作評量的誤差來源
 偏見
 月暈效應
 評量次數過少
17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提升信度
 訂定可具體觀察的評分標準
 對評分者施以適當訓練
 二至三位評分者
 避免題數太少
18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
提升效度
 客觀評估並避免主觀期待
 察覺個人人格特質與經驗
 避免評量誤差
 選擇適當難度的行為標準
 教導並給與學生練習實作標準的機會
 觀察評量時立即紀錄
19
台北科大 技職所 曾淑惠
201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