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
1、工作-闲暇决策(Work-Leisure Decision)
假设:个人必须对自己的时间在工作(“市场活动”)和闲暇
(“非市场活动”)之间的分配做出决策。

工作是有报酬的。

闲暇是指各种没有报酬的活动,包括:

教育

休闲

家务劳动
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描述了产生
某种既定总效用水平的
收入与闲暇的各种组合。
每
日
收
入
0
每日闲暇小时数
24
24
每日工作小时数
0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 负斜率(Negative Slope)
 曲线向下倾斜表明闲暇的“增加”必然带来收入的
“减少”,以便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
 凸向原点(Convex to Origin)
 在闲暇时间较少时,个人愿意用较多的收入换取闲
暇时间。
 在闲暇时间较多时,个人只愿意用较少的收入换取
闲暇时间。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A、边际替代率(MRS)是指用
于补偿1单位(1小时)闲暇而
必须放弃的收入量。
B、当拥有3小时闲暇(21小时
用于工作)时,如果再换取1小
时额外的闲暇,必须放弃4单位
的收入。
C、当拥有8小时闲暇(16小时
用于工作)时,如果再换取1小
时额外的闲暇,只要放弃1单位
的收入。
D、边际替代率(MRS)随着无
差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而减小。
无差异曲线图(Indifference Curve Map)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
曲线,表示更高的效用水
平。
B、收入和闲暇的组合y3l3
比y2l2的效用水平要高,
因此更受到偏爱。
C、个人将会通过努力以
达到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
线,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
“工作狂”(workaholic)轻视
“闲暇爱好者”(leisure lover)
闲暇而看重工作(收入),只愿
看重闲暇而轻视工作(收入),
意放弃非常少量的收入以换取闲
愿意放弃较多的收入以换取闲暇,
暇,因而有较为平坦的无差异曲
因而有较为陡直的无差异曲线。
线。
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形成的原因
 个性与爱好差异
 职业差别
 正效用较多的工作容易产生“工作狂”;
 负效用较多的工作容易产生“闲暇爱好者”
 个人的具体情况
 孩子较多的母亲容易是“闲暇爱好者”;
 经济负担重的人容易是“工作狂”。
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
A、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既
定工资率的条件下,个
人可能获得的收入和闲
暇的所有组合。
B、工资率决定了每一条
预算线的斜率,随着工
资率的上升,预算线从
右原点顺时针方向向外
扩展。
A、收入和闲暇的效用最大化组合
点在预算线和最高可达到的无差异
曲线的切点处(u1)。
B、在效用最大化的切点处,无差
异曲线斜率(边际替代率)等于工
资率(预算线的斜率)。
C、b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大于工
资率,例如,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
4单位收入=1单位闲暇,而工资率
是2单位收入=1单位闲暇,这就意
味着他放弃2单位收入能够给他带
来相当于4单位收入的满足,因此
在该点放弃收入而选择闲暇就显得
有利可图,因此他会从b点向u1点
移动,直至交换无利可图为止。
D、a1点的情况正好相反。
效用最大化(Utility Maximization)
A、从u1移至u2再到u3,
表示收入(工作)增加而
闲暇减少;
B、但是从u3移到u4再到
u5,却是工资提高导致越
来越少的劳动时间。
C、上述两个结果,造成
向后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D、向后折弯的劳动供给
曲线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向后折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Backward Bending
Labor Supply Curve )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 收入效应
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工
作时间变化。

闲暇是正常商品(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随之增
加的物品),所以收入增加会导致“购买”更多的
闲暇,从而使工作时间减少。

工资率上升,意味着收入也随之增加,因此使
得工作时间趋于缩短。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 替代效应
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因为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起
的愿意工作时间的变化。

工资率上升,也提升了闲暇的相对价格。

因为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价格昂贵时购买数
量也随之减少),所以 工资率上升,促使人们减少
消费闲暇,而增加工作时间。

所以,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将导致人们愿意工
作更长时间。
净效应(Net Effect)
 工资率提高的情况下:

如果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那么工作时间将增加;

如果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那么工作时间将减少。
 工资率降低的情况下:

如果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那么工作时间将减少;

如果替代效用﹤收入效应,那么工作时间将增加。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A、垂直距离Hn表示非劳动收入量,
非劳动收入增加使个人从曲线I1移
动到I2,但工资率(闲暇和收入的
相对价格)保持不变,个人在u2’获
得与u2相同的效用。从u1移动到u2
可以衡量收入效应。
B、直线nW’反映的是最初的工资
率(同样反映在HW1上),而HW2
反映的是新的较高工资率。沿着曲
线I2从u2’移动到u2,反映的就是替
代效应。
C、收入效应是h1h2’,替代效应是
h2’h2,两者的净效应是h1h2,表明
此例中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工作时
间相应增加。
向后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原理

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使得工作时
间延长;而当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的提高
反而使得工作时间缩短。
 工资率较低时,替代效应居于主导地位

点u1和u2位于无差异曲线相对平
坦的部分,个人愿意放弃较多量的闲
暇以换取新增收入,这意味着替代效
应足够大,超过了收入效应。
 工资率较高时,收入效应居于主导地位

点u4和u5位于无差异曲线较为陡
峭的部分,个人只肯放弃少量闲暇以
换取新增收入,这意味着替代效应小,
而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反映劳动供给曲线的经验证据
 男性劳动供给曲线向后轻微弯曲
工资率提高10%将使男性劳动供给量减少大约1%~2%(Borjas,Heckman:1978)
 女性劳动者供给曲线斜率递增
工资率提高10%将使女性的工作时间增加10%(Keely,1986)
 成年男性中的大多数人都从事全职工作,而且做家务相对较少。对男性而言,纯
闲暇和劳动力市场工作不具有较大的替代性,工资率提高的结果是较小的替代效应,
从而供给曲线向后轻微弯曲。(男性是在市场工作和纯闲暇之间使用时间)
 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比男性小很多,而且女性承担了大量的兼职工作。对于
许多已婚女性而言,家庭工作和劳动力市场工作具有很大的替代性,工资率提高的结
果是带来较高的替代效应,从而供给曲线的斜率递增。(女性是在市场工作、家务劳
动和纯闲暇三者之间使用时间)
劳动供给弹性(Elasticity of Labor Supply)
 劳动供给弹性
劳动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工资率变化的百分比。
Elasticity
=
of Labor Supply
% Change in
quantity of labor supplied
% Change in
the wage rate
劳动供给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无穷大:完全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大于1:富有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为负值: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部分。
2、工作-闲暇模型的应用与扩展(Applying and
Expanding the Model)
非劳动收入(None-Labor Income)
A、当工资率为10美元/小时,收
入和闲暇的最优点为U1(工作8
小时)。
B、如果这个人每天能够获得一
笔60美元的非劳动收入,预算约
束线将向上平移。
C、平移后收入和闲暇的最优点
为U2(工作7小时)。
D、非劳动收入的存在,仅仅带
来收入效应,使得工作时间一定
缩短。
A、如果一个人挣钱能力较差(WN较为平
坦),或者有较高的非劳动收入(HN),
或者对闲暇有比较高的估价(陡峭的无差
异曲线),他都有可能成为非劳动参与者。
B、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挣钱能力强
(HW’),或者没有非劳动收入,或者对
闲暇时间估价不高(较为平坦的无差异曲
线),他很可能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
(U2)。
C、保留工资(Reservation Wage)是劳
动者最低可能接受的工资;低于该工资,
个人将决定不参加劳动。
D、到达退休年龄的工人很可能成为非劳
动参与者(由于存在非劳动收入【退休金】
HN);那些认为非劳动市场时间(上大学
或养育孩子)有很大边际效用的人很可能
成为非劳动参与者;不工作的机会成本越
高(工资率越高),越有可能成为劳动参
与者。
非劳动参与者(Non-Participants)
工作过度(Over-Employment)
A、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一
定的情况下,如果某人自由选择工
作时间,他的最优点在U1(工作6
小时)。
B、如果标准工作时间是8小时
(U2),那么这个人必须选择点
U2。
C、在U2,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
率大于工资率,这个人会觉得工作
过度(over-employed )。
D、感觉工作过度的人,一般会通
过缺勤加以补偿。
工作不足(Under-Employment)
A、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某人自由选
择工作时间,他的最优点在U1
(工作14小时)。
B、如果标准工作时间是8小时
(U2),那么这个人必须选择点
U2。
C、在U2,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
代率小于工资率,这个人会觉得
工作不足(under-employed )。
D、感觉工作不足的人,一般会
通过兼职加以补偿。
A、工人的预算约束线是HW,他的最优工
作时间是Hh1,假设Hh1是标准工作时间。
B、假设这时雇主支付更多的报酬,预算
约束线为Hu1P,最优点将移动到较高的无
差异曲线I2上的u2,工人将选择加班h1h2
小时,日工资将是u2h2。
C、作一条预算约束线HW’,经过u2,在
同样的工作时间Hh2内,它将与Hu1P产生
同样的收入;但是,此时的最优点将移动
到u3,工人会觉得工作Hh2是工作过度。
D、所以,与产生相同日薪的,在相同的
工作时间内小时工资率不变的工资方案相
比,超时工作的额外工资率将给工人增加
工作时间提供更大的激励。
额外报酬
3、贝克尔的模型:时间分配( Becker’s Model:
The Allocation of Time )
工作-闲暇模型的变化(Changes to Work-Leisure Model)
 工作-闲暇模型可以从家庭角度和时间的多种用途角度进行拓展。

家庭角度(Household perspective)

贝克尔把家庭作为决策的基本单位;

家庭成员之间的决策相互影响。
例如,妻子是否工作就取决于丈夫的就业情况。

时间的多种用途(Multiple uses of time)

家庭生产出具有效用的“商品”,这些“商品”是由家庭把市场购买的
物品与时间要素结合在一起生产出来的。

时间的三种用途:
劳动力市场时间(获得收入以购买市场物品);
家庭生产时间;
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消费时间。
例如,一份晚餐需要通过提供劳动市场时间获得收入以购买食品,需要
家庭生产时间进行烹饪,需要消费时间进行享用。

时间的利用是彼此竞争的。例如,如果夫妻双方都在劳动力市场工作,
那么对于家庭而言,家庭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就会变少。
商品的特征(Commodity Characteristics)
 时间密集型商品( Time-intensive commodities )
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一小部分从市场上购买的物品。
例如,观看日落。
 物品密集型商品( Goods-intensive commodities )
需要大量从市场上购买的物品和少量的时间。
例如,在快餐店进餐。
 随着劳动力市场工资率提高(时间因而变得昂贵),家庭将放
弃使用时间密集型商品而倾向于更多消费物品密集型商品,以获得
更多时间用于劳动力市场工作。
家庭选择(Household Choices)
 家庭成员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分配使用各自的时间。

如果某个家庭成员去劳动力市场上工作比在家庭从事家务劳
动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应该选择到劳动力市场上去工作。

社会化(社会做出的角色界定)使很多女性在在家庭生产方
面具有比较优势。
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经常受到歧视,即使她与丈夫的其他条
件(如教育、经验)都一样,许多丈夫仍然比妻子赚得更多。

历史地看,比较优势原理使得丈夫在劳动力市场上花费更多
时间,而妻子主要在家从事非市场工作。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Income and Substitution Effects)
 贝克尔的收入效应(Becker income effect)
工资率提高,对应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家庭将获得更多收入,因而消费的大
多数物品将增加。
因为消费新增加物品需要时间,因此工作时间将下降。
 贝克尔的替代效应(Becker substitution effect)

工资率提高,将使工作时间增加。

家庭将以从市场购买物品替代在家里生产某些“商品”,因此家庭生产
所用的时间将减少。
例如,频繁光顾餐馆,而较少在家里做饭。

家庭消费将逐渐从时间密集型商品转移到物品密集型商品。
例如,乘飞机旅游而非坐火车去。
4、劳动参与率:定义与测量( Participation
Rates: Defined and Measured)
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or
潜在劳动力(Potential Labor Force)
【美国】16岁及以上人口中减去被制度限制不可能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
实际劳动力( actual labor force )
就业人口+失业但一直在寻找工作
2007年2月美国的劳动力参与率
=
LFPR
152,784,000
× 100% = 66.2%
230,8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