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语法系统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三章语法系统

第三章 语法系统
一、语法的性质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三、语法单位和语法规则
四、语法分析
一、语法的性质
1.语法的内涵

“语法”这个术语一般有两个意思。语法的第一个意思是指语言的结
构规则。它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之中,是独立于任何人的意志之外的千
秋万代的语言运用的积淀,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是不依人的意志
转移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语法”“英语语法”等。

语法的另一个意思是指研究语法结构的语法学或语法理论,是人脑
(通常是语音学家的头脑)对于语言规则的抽象合概括。它是主观对
客观的反映,是客观对于主观的投射,是主观合客观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有“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现代语法”,
“形式语法”、“功能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等。
2.语法的抽象性、递归性、稳定性和民
族性
(1)抽象性
 又叫概括性。语法的抽象性特点,是指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每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无数语言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有限的语
法规则是从无数具体词的构成、变化、组合的事实中抽象出来
的。词法给词以变化规则,但不是指具体的词,句法给句子以
造句规则,也不是指具体的句子。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概括
了大量的具体话语的共同特征,而舍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 抽象的语法规则叫做"类"(type),它是从言语交际中的具
体的"例"(token)概括出来的。
2.语法的抽象性、递归性、稳定性和民
族性
(2)递归性
 “递归性”是数学和数理逻辑的一个基本术语。它被引入到语
言学中,指的是“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的新语句
和无限长(在理论上可能的)的句子”的功能。
 例如,“张大嫂买了一盆花”这句话,我们可以把“张大嫂”
换成“李大嫂”“张大妈”“王大爷”等等,生成无限的新句
子。也可以在张大嫂前面加上定语“漂亮的”,“隔壁的”,
“李四家的”等等,只要人的记忆力允许,可以加上无数个定
语,从而生成无限长的句子。语法的这种性质又叫做生成性,
也有人解释为“有限规则的无限应用”。
2.语法的抽象性、递归性、稳定性和民
族性
(3)稳定性
 语法的稳定性特点,是指语法变化非常缓慢。在语言诸要素中,
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二者的变化比语音和其他词汇的
变化要缓慢得多,也稳固得多。语法是比基本词汇更稳定的语言
基础。语法规则是语言中根深蒂固的东西,不轻易发生改变。各
种语言的语法范畴和表达方式是该语言类型的重要标志。
2.语法的抽象性、递归性、稳定性和民
族性
(4)民族性
 语法的民族性指的是一种语言的语法在结构规则上
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也即是说,各
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和语法体系。我们对
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有不同之处。
例如,汉语说“两本书”,而英语则说“two
books”,两者词序相同,但是英语没有量词。汉
语说“一个女孩”,法语则说 “une fille
chinoise”,法语不但没有量词,而且,二者词序
也和汉语有所不同,并且,法语的冠词、名词、形
容词等都有阴性、阳性的区别,汉语中则没有。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
(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指语法成分中表达语法意义的物质外壳或外部标志
的部分。如汉语普通话动词后辅助词“了”是语法成分。它一方面
具有语法意义――完成,一方面具有读作[l]的读音成分。这读音成
分是作为表达“完成”语法意义的物质外壳或外部标志的,它就是
辅助词“了”的语法形式。
(2)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语法手段是表达语法意义
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概括成的类别,也即构成语法形式的方式。
常见的语法手段有附加、语音交替(也称内部屈析)、重叠、重音、
异根、辅助词(虚词)、词序、语调等几种。
2.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1)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这种意
义只有在语法单位的组合中才能表达出来。如英语“He
reads”中的“reads”除了具有“读”这个词汇意义外,还表
达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的语法意义。汉语“我下了课就去”
中的“了”表达动作完成的语法意义。
(2)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概括而形成
的语法意义类别。
每一种语法范畴必须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对立的同一性质
的语法意义构成。只有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才能进一步综合概
括构成语法范畴,同一性质的词汇意义不能构成语法范畴。
三、语法单位及语法规则
1.各级语法单位
(1)语素
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 汉语大多是一个汉字标记一个语素,但也有两个或几个汉
字标记一个语素的。
 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给语素分出不同的类别:
第一,按语素的构词能力的不同,可以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
语素、不自由语素三种。
第二,按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词根、词缀、词尾
三类。
(2)词
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要把语素同词区别开来,
要看是否能够独立运用。何谓“独立运用”?首先,能够单独
成句,用来回答问题,就是独立运用。实词都属于这种情况。
其次,有些语言片段,虽不能单独成句,不能用来回答问题,
但它们在句子中并不是别的词的一部分,这也是独立运用,这
样的语言片段也是词。虚词、叹词、象声词(叹词、象声词能单
独成句,但不能用来回答问题)都属于这种情况。
 有的语素在某种情况下单独成词,在另一种情况下和其他语素
组合成词。例如,“羊”和“肉”可各自单独成词,而把它们
结合在一起,则是一个词。英语“black”(黑的)、“board”(木
板)可各自单独成词,而结合在一起则成一个词:
blackboard(黑板)。
(3)词组
 词组就是由实词和实词组成的、大于词而小于句子
的、在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的语法单位。
 词和词组都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它们之间
的联系是:词是词组的构成成分,词组是词构成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词组虽可独立运用,但不是“最
小”的单位;词则是既能“独立运用”,又是“最
小”的单位。
(4)句子
 句子是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具有一定语调的交
际的基本单位。
 语素、词、词组是语言的静态单位、备用单位;
句子是语言的动态单位、使用单位。
 按结构分类,句子可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
单句和复句。
 按语气或功能分类,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
祈使句、感叹句。
2.语法规则
(1)组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
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什么样的语法能够和单位组合,
以什么方式组合。例如,在汉语中,一个名词可以和一个动词组合,
如果名词在前,动词在后,则形成主谓结构:如“我说”“你
听”“他来”“你走”等等,如果动词在前,名词在后,则可以形成
动宾结构,如“卖书”“买菜”“做饭”等等。
(2)聚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也就是
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同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功能上相同,能够相互
替换。例如,“我说”中的“我”可以替换成“你”“张三”“李四”
等等,但是一般不能替换成“白菜”“萝卜”“花生”等等(除非在
童话或寓言故事中)。这样,“你”“张三”“李四”就能归为一类。
3.词法和句法
(1)词法
 包括词的构造、变化和分类等。
 构词法也叫造词法,是创造新词的方法。构词法大致可分
为复合法、派生法、叠音法、拟音法、比拟法、词义分化
法、缩略法等七种。
 根据词干的组成情况,词的主要结构类型有三种:
第一,单纯词:是词干由一个词根构成的词。
第二,复合词:是词干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词。
第三,派生词:是词干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
(2)句法
 句法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等。
 词组直接成分之间的基本结构关系主要有主谓、述宾、述
补、偏正、联合几种 。
 根据结构关系对句子划分出来的类型是句子类型简称句型。
 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句子的数目都是无限的,但是句子的类
型却是有限的。句型是从众多的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结
构模式。
 句型是语法研究和句子理解的重要内容。语法研究的主要
任务之一是研究句子构造和运用的规律,建立句型系统。
句子理解、句法分析,对词、短语等语法单位以及句子成
分的分析,关键之一也是为了确定句子的类型。
四、语法分析
 1.语法分析的内涵
 句法结构的一般性特点主要是线条性和层次性,这是句法结
构普遍具有的特点。线条性是指任何句法结构都是语言符号
的线性排列,具体而言,就是指句法结构都是由词按线性原
则组合而成的。层次性是说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虽然在外
在形式(语音、文字)上是线性的,但从词与词的结构关系
上我们又能看出,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是有紧有疏、有先
有后的。除非这个句法结构是由简单成分构成的。如“太
高”、“起航”等,其他句法结构都具有层次性。
 理解了句法结构的特点,我们就能对句法结构进行科学分析,
找出句法结构形式与句法结构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语义与
句法结构形式的关系。
2.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
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
(1)基本原则
①句子分析就是分析一个句子(单句)的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②词与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短语中只有联合短语和
主谓短语可以直接充当句子成分。
③主语和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和
状语是附加成分。
④偏正短语要先找出其中的中心语,述宾短语或述补短语要
先找出其中的谓语中心词。
(2)分析过程
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将句子分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找出全句的主要成
分——主语和谓语;再看谓语由哪种动词充当,以及后面跟着的宾语
和补语;在主语部分找出附加在主语前面的定语,在谓语部分找出附
加在谓语前的状语。
例如分析“未来几十年里,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第一步:找出主要成分
未来几十年里,我们生活的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第二步:找出次要成分
未来几十年里,我们生活的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第三步:找出附加成分
[未来几十年里],(我们生活)的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
(短缺)问题。
(3)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作用
 ①显示意义之间的逻辑关系
 句子成分分析法规定句子成分和词相对应,注意寻找句子成分
和词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因而能够直接反映句子成分所表示的
意义之间的逻辑关系。
 ②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
 使用句子成分分析法,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很快就能分析出句
子的主干和枝叶,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发
现和纠正语法错误,常用的“紧缩法”就是从这种方法演变而
来的。
 ③有利于句型归纳。
 经过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分析之后,句子的格局就比较清楚,因
此有利于归纳汉语的句型系统。
(4)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 ①应用范围有限
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只能用来分析句子成分,
无法分析合成词的内部构造;只能用来分析单句,无法分析复
句。
 ②忽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使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出来的只
是平面上的结构,并非句法结构的真正层次。例如:

A 坑 挖 浅 了。

|主||_ 谓___|
|述<补_ |

B 坑 挖 深 了。
|主||_ 谓__|
|述<补_|
(4)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 两个个句子都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从句子成分来
看,都是“主语+谓语+补语”的结构,但是:
 A句表示动作完成了,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 B句既可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达到预期目的(坑的深度达到
了事先的要求),也可以表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坑的深度
超出了事先的要求)。
 因此,按照句子成分分析法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构,但却表示不
同的意义,原因就在于内部构造层次的差别。
 ③缺乏“关系”观念
 在句子中,每个词语虽然都按照六大成分对号入座,但是都是
孤立的个体,不讲究词语之间的关系,致使多个定语、宾语或
补语出现在一个层面上。
(4)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

④语义理解容易偏差
句子成分分析法强调中心词,把修饰成分看作附加成分,使得语义理
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



例如:
她把衣服洗干净了。
她不同意这样做。
问题的核心可以归结为自尊心问题。

第一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他洗了”,表意不清;

第二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她同意这样做。”意思相反;

第三句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核心归结为问题”,意思不明确。
2.层次分析方法
 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
(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
次分析的方法。
 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
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
(1)基本分析原则
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
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
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
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
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
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 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
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
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

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
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
析方法。
(2)分析过程

主要包括两个步骤:1,切分结构层次,2,确定结构关系。
例如:
他 去年 去 了 一趟 美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谓关
系
|___||_________________| 状中关系
|___________| |___| 述宾关系
|____| |___|
述补关系



分。
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①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
②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
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
(3)层次分析法的图解表示
 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 ①切分法
 切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作为一个整
体,从大到小,逐层切分。例如:


申奥 成功 有助于 中国 的 改革 与 开放。
|_ 主 __| |______ 谓 ________________|
|主| |谓| |_述_ |______ 宾___________|
|__ 定_)_ 中_______|
|联+合|
(3)层次分析法的图解表示
 ②组合法
 组合法是把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切分到单词,然后从小到大,
依次组合起来。
 例如:
他 弟弟 在 北京 念 大学

|__定中__| |__介宾__| |__述宾__|
|
|______状 中_______|
|__________主 谓_____________|
(3)层次分析法的图解表示
 ③树形图
 树形图是把有关的结构分析用竖线和斜线连接起来,从而显示
出句法单位内部的结构关系。

 例如:
S
/
\
主语
谓语
/ \
/ \
偏
正
述 宾
|
|
|
|
取暖 设备 出现 故障
(4)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 层次分析法能够揭示句法单位组合的层次关系,符合语言结构
的客观规律,从而有效地分化某些歧义结构。
例如:
A 衣 服 洗 干净 了。
B 坑 挖 浅 了。
|__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

C1 坑 挖 深 了。
|_||_____|
|___||_|
C2 坑 挖 深 了。
|_| |____|
|_||__|
 上述由“名词+动词+形容词”组合成的三个句子,采用层次
分析法可以分清其内部的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有效地分化类
似“坑挖深了”的歧义结构。
(5)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
 层次分析法无法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深层语义关系。
 例如:
鸡不 吃了

|_||________| 主谓关系
|_| |_| 状中关系
 “鸡不吃了”的内部层次关系只有一种,但既可以理解为“鸡
不吃食了”,也可以理解为“不吃鸡肉了”。又如“鲁迅的书”
既可以指“鲁迅的藏书”、也可以指“鲁迅的著作”。
 这些歧义结构的内部层次关系相同,但隐性的深层语义关系不
同,使用层次分析法无法有效地化解这些歧义。
3.变换分析方法
 变化分析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考察两种句
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变换规则的分析方法。 变换分析着眼于句
法结构的外部分析,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的
联系。

例如:
A、台上坐着主席团
B、台上演着梆子戏
 两个例句包含的词类相同(处所名词+动词+助词+名词),排
列顺序相同,内部层次关系相同,但是A句表示静态意义(台
上有主席团)、B句表示动态意义(梆子戏正在上演)。
 A句可以变换为“主席团坐在台上”。类似的例子如:
门口站着人—→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人—→
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
画挂在墙上
 B句可以变换为“台上正在演梆子戏”。类似的例子如:
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
操场上放着电
影—→操场上正在放电影
教室里上着课—→教室里正在上课
隔壁打着电
话—→隔壁正在打电话
 通过变换分析,内部层次关系相同的“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演着梆子戏”就被区别开来,
4.语义特征分析
 语义特征分析是分析和概括同一句式中处于相同位置上的词所
共有的语义特征的分析方法。例如:
 A类:
 B类:
他赠了幅国画给我—→他赠给了我一幅国画
学校奖了三千元给他—→学校奖给了他三千元
我买了斤香蕉给他—→*我买给了他一斤香蕉
我要了个名额给他—→*我要给了他一个名额
 A类句子与B类句子都是连谓句,内部层次结构相同,但表达
的语义不同:
 A类句子包含两个动作,但说的是同一件事情(“赠国画”和
“给我”是国画由他转移到我的过程)。
 B类句子也包含两个动作,但说的彼此分离的两件事情(“我
买了斤香蕉”和“给他”互相分离的两个过程)。
 A类句子与B类句子的不同关键在于动词语义特征上的差别。
 A类句子中的“赠、奖”具有“给予”的语义特征,而没有
“取得”的语义特征。B类句子中的动词“买、要”具有“取
得”的语义特征,而没有“给予”的语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