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社會性昆蟲?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何謂社會性昆蟲?

花間的小動物~~昆蟲篇
—蜜蜂和胡蜂
配合課程:生活課程
教學者:蔡靜惠
何謂社會性昆蟲?
有三大特徵:
一.成蟲世代的重疊現象
二.協同育幼的方式
大量供糧 V.S 漸進供糧
三.生殖階級的存在
1.后:產卵的雌蟲
2.工:后以外的雌蟲
3.雄蟲:只負責與后交配
何謂社會性昆蟲?



◎三者皆備,稱為完全社會性昆蟲
(eusocial insects)
◎不具此三種特性,稱為獨居性昆蟲
◎某些社會性昆蟲兼具獨居及社會兩種習
性,並在不同時期交替表現,稱為次級的獨
居性(secondarily solitary)
壹.蜜蜂
一.蜜蜂在生態學上的分類
動物界
有膜一般的透明
的翅膀,它包括
各種蜂和螞蟻。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膜翅目
廣腰亞目
細腰亞目
錐尾類
針尾類
蜜蜂總科
胡蜂總科
蜜蜂科
蜜蜂屬
青蜂總科
壹.蜜蜂
 二.蜜蜂分類

自1981 年起中國、德國、馬來西亞及印尼
等國的分類學家,經過長期的野外觀察、研
究,並針對其形態學、地理學、遺傳學、分
子生物學等方面研究分析,目前,世界上公
認蜜蜂屬內包含有九 個獨立的種類,依序介
紹如下:
二.蜜蜂分類之一~大蜜蜂



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及中國
南方 的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
又稱為巨形印度蜜蜂、印度大蜂
(giant honey bee; large honey bee)。
體長15~19mm,前翅黑褐色並有光澤,身體
表面除了腹部1~3 節背板覆蓋短而密的橘紅
色絨毛,其餘部分覆蓋黑褐色短毛。
二.蜜蜂分類之二~黑大蜜蜂



分布於尼泊爾,不丹、印度北部、緬甸北
部及中國的雲南、四川、廣西、西藏等地 區。
又稱為岩壁蜂、岩蜂(rock bee)、喜馬排蜂
或大排蜂
體長16~20mm,2腹部除了各節有明顯的白色絨
毛環之外,其餘皆為黑色絨毛所覆蓋。蜂巢受
胡蜂攻擊時,巢脾上的個體會集體振翅發
出聲響,且個體震動幅度呈波浪狀舞動,
以達防禦之目的
二.蜜蜂分類之三~小蜜蜂



小蜜蜂分布的東方界限在印尼
最西到伊朗東部及阿拉伯半島
南方的阿曼(Dutton and
Simpson,
1977)
又稱為矮蜜蜂、印度小蜂(dwarf honey
bee;little honey bee)。
體長8~9mm,頭胸部黑色,腹部第一、二節
為暗紅色,其餘為黑白條紋相間之絨毛所覆
蓋。築巢地點在海拔900m 以下的灌木叢或
雜草叢中,以單巢脾為巢。
二.蜜蜂分類之三~小蜜蜂
小蜜蜂的巢建於樹枝上的結構
附著於垂直壁上的結構
附著於平面時下垂巢的結構
二.蜜蜂分類之四~黑小蜜蜂



分布於印度東部、印尼蘇
拉維西島、菲律賓及中國
的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區。
又稱為小排蜂或黑色小蜜蜂。
體型與小蜜蜂相似,而腹部背板第一、二節
之毛色為黑色,與小蜜蜂的暗紅色不同,護
巢力強,受驚擾時會追擊目標到30~40公尺
以外。
二.蜜蜂分類之五~東方蜜蜂




東方蜜蜂的適應溫度範圍較大,分布地區較廣,原
產地東方的界限自日本,西方到伊朗的東部,Morse
(1978)認為蒙古地區也有東方蜜蜂。
又稱為東方蜂、東洋蜂(eastern honey bee)。通
常Apis cerena 與Apis indica 視為同種,因而也
稱為印度蜂,我國學者稱之為中國蜂、中華蜜蜂,
或更簡稱為中蜂。
東方蜜蜂可依其體型大小及體色細分為:中蜂
(Apis cerana cerane)、印度蜂(Apis cerana
indica)、喜馬拉雅蜂(Apis cerana himalaya)、
日本蜂(Apis cerana japonica)四個類群。
習性上,東方蜂有野生、半野生或人為飼養,野生
蜂群多棲息於森林的樹洞、岩洞或土穴中,蜂巢由
數個巢脾所組成,巢脾垂直地面。
二.蜜蜂分類之五~東方蜜蜂
二.蜜蜂分類之六~西方蜜蜂



原產於歐洲、亞洲西部及非洲地區(不含沙漠地
區),向東分布可達伊朗的西部及波斯灣,伊朗境
內的沙漠及山脈是天然的界線,使西方蜜蜂無法越
界。地中海東岸與高加索之間地帶的西方蜜蜂,體
型較大。
又稱為西方蜂、西洋蜂(western honey bee)。西
方蜜蜂有三十個以上的亞種。全世界的西方蜜蜂分
為三群:近東群、熱帶非洲群、地中海群。
早期我國由國外引進的蜂種大多數來自義大利品種,
因而多以義大利蜂稱呼 。
二.蜜蜂分類之六~西方蜜蜂
義大利蜂
二.蜜蜂分類之七~沙巴蜂


分布於馬來西亞沙巴州與
婆羅洲、印尼蘇門達臘島,棲息於海拔700m 以
下之土穴中。
習性與東方蜜蜂相似,蜂王與雄蜂的體色比工
蜂更深暗,胸部毛色隨階級的差異而不同,工
蜂為淺橘紅色,蜂王為金色,而雄蜂為灰色。
二.蜜蜂分類之八~綠努蜂


分佈於馬來西亞沙巴州及婆羅州等地,棲息
於海拔1,700m 以上之地區,多選擇土穴或
粗樹枝上築巢。
經由分生親緣相關技術,最近從東方蜜蜂分
離出來,血緣與印尼蜂最接近,但是翅脈相
與東方蜜蜂近似,外部型態與沙巴蜂差異明
顯。
二.蜜蜂分類之九~印尼蜂
 分布於印尼蘇拉維西島南部、民達那峨、
桑吉群島等區域,常於洞穴中築巢。
 形態較東方蜜蜂大,上唇基部與足部略
帶黃色。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
蜜蜂成蜂的體表,由數百片幾丁質的硬片構
成,硬片上有許多濃密的毛。這些硬片稱
為外骨骼,能夠保護內部構造、防止水分
散失、內部的突起提供肌肉附著,並藉著
外骨骼及肌肉的結構,使蜜蜂能夠運動。
身體分為三個部分,即是頭部、胸部及腹部,
各部之間皆有節間膜相連。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
螫針為產卵管,後方連有毒囊,
也是自衛武器。當螫針刺入體
內後,繼續抽動30-60分鐘,
並放出毒液,蜜蜂在失去蜂針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特徵










體長8~20毫米(mm)
身體為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
頭與胸幾乎同樣寬
觸角膝狀
複眼橢圓形,多具有2顆單眼有毛
口器嚼吸式,具有咀嚼、舔吮及吸收的綜合功能,
稱之為「咀嚼式口器」
後足為攜花粉
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
鎖
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
腹末有螫針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
胃蜜
胃
毒針
花
粉
團
蠟
腺
毒囊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內部構造

消化系統、排泄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神經
系統、感覺系統、生殖系統等。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頭部






觸角:膝狀
基部第一節較粗長,第二節起
以不同角度連結,狀似膝關節
轉彎處
口器:咀嚼式
兼具咀嚼和吸食之用途。大顎
和上唇為咀嚼式結構,小顎和
下唇為吸食狀
單眼:構造較簡單,是輔助的
視覺器官,能辨別明暗,數目
在0~3顆之間
複眼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胸部



胸部可分成前胸、中胸、後胸三胸節,在頭
部和前胸交接處,也有將頸部分別獨立出來
的說法。
每一胸節由背板、側板、腹板組合而成。各
胸節的側板、腹板間,著生一對腳(共3對)
在中胸及後胸的背板、側板間,著生一對翅
膀(共2對)。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腳

由數節構成,最靠近身體是基節,往外則是轉節、
腿節、脛節、胕節和爪。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腳

蜜蜂的工蜂後足又名攜粉足,後足 (a)外表面的花粉籃,
以及推花粉進籃中的壓粉器 , (b)內表面有梳及耙,
可在壓花粉之前把花粉集中到壓粉器中
蚹節又分為數節,接
近脛節的第一節是蚹
節基節。最後一節是
端蚹節,端蚹節上有
一對爪。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翅
蜂的前、後翅連結一起,後翅的
前緣有一排勾刺,可以勾住前
翅
 膜翅
 翅膀為膜質狀,一般前翅比後
翅大上許多。
 平衡棍
 雙翅目昆蟲,後翅退化,成為
細小不具飛行功能之平衡棍
三.蜜蜂的身體構造~腹



腹部一般較為柔軟,為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
所所在,約有十節。
最末端之處,有些昆蟲的肛門孔和生殖孔相
合,形成泄殖孔。
雌性的產卵器各異,有的細長、有的如鋸齒、
有的則變為螫針。
四.蜂群組織

蜂
后
產
卵
蜂群組織
受
精
卵
未
受
精
卵
女王蜂
工蜂
雄蜂
在王台哺育,
一直吃著蜂王
乳
在工蜂房哺育,
只能食物"蜂糧"
食用三天蜂王乳,
第四天改食蜂蜜
與花粉混合
在雄蜂房哺育,只
能食用三天蜂王乳,
第四天改食蜂蜜與
花粉混合食物"蜂
糧"
四.蜂群組織~蜂后



專司產卵,繁殖後代之職責。
女王蜂產卵量相當驚人,如遇產卵盛期,每分鐘
約可產下一個卵,一天中約可產1500~2000個卵
以上。
所分泌的【蜂王質-費洛蒙】可控制工蜂的生理與行
為,使蜂群維持正常,並抑制工蜂卵巢發育。
四.蜂群組織~蜂后








發情期,蜂后會飛到空中去尋找他的愛侶,同時發出一種引
誘雄蜂的氣味。
這時就有很多的雄蜂追求他,蜂后也扭扭作態的盡力飛翔,
來吊雄蜂胃口。
受青睞的雄蜂,必須為愛犧牲,雄蜂的整個生殖器脫落於女
王蜂的生殖器內。
於是蜂后就帶著一顆興奮的心情飛回了巢中
大多數的蜂后只交配一次即可達成終生的受精任務
產卵最旺是第一、二年,直至體內精子用完時只能產下未受
精卵。
雖蜂后的壽命長達7年,但養蜂者常在二年內就換蜂后
同時羽化的女王蜂經由戰鬥篩選出最強壯也是唯一存活的真
正女王蜂
四.蜂群組織~蜂后
 分封:


分封的出發:等到新蜂王蛹封蓋即將要出蛹
的時候,老蜂王就率領一部份工蜂,出外找
新巢的地方,這叫第一封。
分封的續發:假如蜂數仍眾多,工蜂就會守
護其他王台,等待第二個新蜂王,於是第一
個新蜂王又會外出,叫做第二封。依此類推。
四.蜂群組織~工蜂
 主司尋找蜜源、傳達信號、採集花粉及花蜜
等食物、釀造蜂蜜、防衛蜂巢、清理及整理
蜂巢、分泌蜜蠟、製造及修築蜂巢、保持巢
內溫度(必要時鼓動雙翅使蜂巢的空氣流通)、
飼養雄蜂及蜂后、育幼幼蟲。
 工蜂的數量決定於蜂群的興盛與否。
 三種蜂中,體型最小,身長約只有1.3公分,
卻負擔最多工作
 壽命分兩類,過冬型工蜂可活六個月至一
年,非過冬型工蜂只有幾週或一個月的生
命
四.蜂群組織~工蜂








工蜂是生殖器官發育不全的雌性蜂,負責產卵以外一切巢內及巢外
的工作。
幼蜂孵化後的3天內負責清理蜂巢為清潔蜂
3~13天內,開始餵飼蜂王、工蜂及雄蜂幼蟲為管家蜂
羽化l2~18天後,蜜蜂開始泌蠟建築蜂巢為建築蜂
羽化15天後負責守衛蜂巢的工作為守衛蜂;工蜂羽化21天前在巢內
工作為內勤蜂
21天後失去泌蠟功能為外勤蜂,平均每隻蜜蜂可出勤一百餘次
必要時6~7日齡的工蜂亦可出巢採集,老齡蜂重新泌蠟築巢及泌漿
育幼。
在長期無蜂王情形下,工蜂由其他工蜂餵飼王漿後,其生殖器官會
發育而產下未受精卵,孵化後發育成雄蜂。工蜂的壽命在採集期為
1~2個月,冬季為3~5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
四.蜂群組織~工蜂




1-3日齡,身體柔弱,負責清掃蜂巢
4-5日齡,餵食老熟幼蟲
6-13日齡,餵食較年輕的幼蟲
13-20日齡,的巢內工作為清除巢箱.移出死
蜂殘屑.堆儲花粉、花蜜
四.蜂群組織~工蜂




工蜂的舞蹈語言
圓形舞:來表達近處的食物
顫抖舞(DAVA):工蜂與其他個體接觸的時,目的
是在培養蜂后
搖擺舞:來表達較遠的食物
四.蜂群組織~工蜂
四.蜂群組織~雄蜂



雄蜂從卵至成蟲共需24天。雄蜂出房7天後試飛,
8~14天性器官發育成熟後即與蜂王交配。
當春天將結束時,雄蜂就要為「交配」而忙碌,當
交配完成後,雄蜂的腹部就會破裂而死去,其壽命
為4~5個月。
雄蜂平日雖然不事生產,但是糧食的消耗量卻很大,
平時多在蜜脾上採食蜂蜜,繁殖時期工蜂會飼餵花
粉、蜂糧等營養豐富的飼料,但在雄蜂完成與蜂王
交配工作,且遇到蜜源缺乏時期,工蜂就不讓雄蜂
吃貯蜜,並會把雄蜂趕出巢外, 因此,雄蜂是否被
驅趕出蜂巢,可說是蜜源和蜂巢內飼料豐缺的信號。
四.蜂群組織~雄蜂
羽化的雄蜂,它
的巢室多集中在
蜂巢的邊緣地帶
雄蜂終日無所
事事,只知向
工蜂乞食
四.蜂群組織~雄蜂
秋冬缺糧,雄
蜂會被趕出蜂
巢
被趕出的雄蜂
會餓死在野地
裡
貳.社會性胡蜂
一.胡蜂在生態學上的分類
動物界
有膜一般的透明
的翅膀,它包括
各種蜂和螞蟻。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膜翅目
廣腰亞目
細腰亞目
針尾類
錐尾類
蜜蜂總科
胡蜂總科
蜜蜂科
胡蜂科
蜜蜂屬
胡蜂亞科
青蜂總科
馬蜂亞科
螺贏蜂科
長腳蜂科
二. 台灣七大虎頭蜂

1.威氏虎頭蜂(深山虎頭蜂)

學名:Vespa wilemani

分布:分布於中、高海拔15002,500公尺地區。

特徵:頭、胸部為暗紅褐色;腹
部以黑色為主,腹部背板第一、
二、三緣有黃色帶紋,第四節背
板金黃色,帶為重要特徵。腹部
腹面第二、三、四節有黃色斑紋。

習性:蜂巢築造在高樹枝幹上,
具有很厚的罩殼。
二. 台灣七大虎頭蜂

2、姬虎頭蜂

學名:Vexpa ducalis(Vespa
tropica)

別名:雙金環虎頭蜂;黑尾胡
蜂。

分布:主要分布於低、中海拔
500-1,500公尺地區,高海拔
零星分佈。

特徵:腹部每一、二腹節為暗
黃色、並有一黑色環帶,第二
腹節隻環帶分成三段,第三腹
節以後為黑色。因此也稱黑尾
虎頭蜂,體型第二大的虎頭蜂。
二. 台灣七大虎頭蜂

3、擬大虎頭蜂

學名:Vespa analis
別名:正虎頭蜂(台語);
小型虎頭蜂。
分布:主要分布於中海拔
1,000-2,000公尺地區,
高、低海拔都有分布。
特徵:外形酷似中華大虎
頭蜂,但是體型較小,腹
部暗黑褐色,末端節呈黃
色。
習性:蜂巢有4~6片巢脾。
工蜂通常對人類騷擾行動
無攻擊反應。




二. 台灣七大虎頭蜂






4、黃腰虎頭蜂
學名:Vespa affinis(V.
formossana)
別名:三節仔(台語);黑尾虎
頭蜂;
分布:主要分布於海拔1,000公
尺以下地區,也是都市或市郊最
常見的種類。
特徵:腹部第一、二節為金黃色,
後半部其餘名節為黑色。極易辨
認。
習性:台灣最常見的虎頭蜂,對
人類的威脅不如黃腳虎頭蜂和黑
腹虎頭蜂。
二. 台灣七大虎頭蜂





5、黃跗虎頭蜂
學名:Vespa velutina
別名:花腳仔(台語);
黃腳虎頭蜂
分布:分布於中海拔
1,000-2,000公尺的山
區,高、低海拔都普遍
分布。
特徵:體表有絨毛,腳
跗節明顥的淺黃色。因
此有黃腳虎頭蜂及赤尾
虎頭蜂的別名。
二. 台灣七大虎頭蜂






6、中華大虎頭蜂
學名:Vespa manderinia
別名:大土蜂(台語);
台灣大虎頭蜂;中國大虎
頭蜂;
分布:主要分布於中海拔
1,000-2,000公尺山區,高、
低海拔零星分布。
特徵:體表絨毛較少;頭
部淺黃褐色;每一腹節後
緣都有黃色環紋,末端數
節呈黃色。是世界上體型
最大的虎頭蜂。
習性:築巢於地下,工蜂
極富攻擊性,毒刺會導致
持續的劇痛。
二. 台灣七大虎頭蜂






7、黑絨虎頭蜂
學名:Vespa basalis
別名:黑腹虎頭蜂
分布:主要分布於中海拔
1,000-2,000公尺山區。
特徵:體表密生絨毛;胸
部背板紅黑色;腹部深黑
色。
習性:最初築巢於地下或
接近地面處,後來遷移到
較高的位置築巢。蜂巢體
積是全台最大的,15片巢
脾4萬多個蜂室,工蜂性情
凶暴會攻擊蜂巢20公尺”
任何移動的東西”,就連
水牛都不放過。
郭及葉(1987)虎頭蜂的攻擊分級表
虎頭蜂種類
攻擊性分級
黑腹虎頭蜂
1
距離多遠有攻擊
行為
5公尺
中華大虎頭蜂
2
2-5公尺
黃腳虎頭蜂
2
2-5公尺
黃腰虎頭蜂
3
0.3-2公尺
擬大虎頭蜂
3
0.3-2公尺
姬虎頭蜂
4
0.3公尺
威氏虎頭蜂
5
觸蜂巢才有攻擊
行為
三.胡蜂的身體構造

馬蜂亞科與胡蜂亞科的工蜂,都具有強力的螫刺—退
化的產卵管,再加上胸腹間的縮縊讓此昆蟲可以隨意
連續的注射毒液。
三.胡蜂的身體構造
四.胡蜂組織與分工
建立新聚落的后所產生的第一批子代都是工蜂。當他們
羽化後,蜂后隨即停止覓食,而完全專注於生產。在最
後的季節晚期,雌蜂會從比產生工蜂的蜂室大的蜂室中
產生出來。
 工胡蜂的工作包括:
1.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分配給幼蟲,把碳水化合物豐
富的食物分配給成蜂。
2.清潔蜂室並丟棄死亡的幼蜂。
3.搧動翅以幫助巢中的通風及空氣調節。
4.看守巢口以防衛巢。
5.在外搜尋水、含糖的流體及昆蟲獵物。
6.咀嚼木漿做成紙質來營造擴大及修補蜂室及內外巢
壁。

四.胡蜂組織與分工




行為現象:
初羽化的工蜂待在巢內幫忙建築與分配食物。
然後是出外覓尋期,木漿收集、補食及蒐集
液態資源。
年紀大的蜂主要是負責防禦外敵。
五.胡蜂的哺育
 絕大部分的針尾類
群獵捕昆蟲或蜘蛛
供作幼蟲的食物。
胡蜂類
Brachygastra屬會
在巢內儲存花蜜供
成蟲的儲糧。
 由於幼蟲仍是肉食
性,成蟲會嚼碎獵
物以肉泥哺育幼蟲。
雙斑長腳蜂正啣著食
物要餵食它的幼蟲
六.胡蜂的築巢


新群體之建立發生在春
季,雌蜂在秋天離開母
聚落,隨即交配,冬天
靜止(冬眠??)。當春天
來時,溫度上升,新后
甦醒。
在季節末,雄蜂及雌蜂
產生。當蜂后衰老死亡,
而雌蜂離巢後,群體迅
速崩潰,潛在蜂后與雄
蜂在巢外交配。
六.胡蜂的築巢
六.胡蜂的築巢

蜂巢的區別:
胡蜂的蜂巢是懸吊式的,外層有巢蓋
 蜜蜂的蜂巢是水平向上13度(防止蜂蜜外流)

動動腦










1.蜂群生殖階級分成哪三種?
答:蜂后.工蜂.雄蜂
2.蜜蜂蜂后分泌的何種物質可控制工蜂的生理與行為,
使蜂群維持正常,並抑制工蜂卵巢發育?
答:「蜂王質—費洛蒙」
3.蜜蜂的口器與觸角各為何種?
答:咀嚼式口器,膝狀觸角
4.台灣最凶暴的虎頭蜂是哪一種?
答:黑絨虎頭蜂(又稱黑腹虎頭蜂)
5.胡蜂和蜜蜂的蜂巢區別為何?
答:胡蜂的蜂巢是懸吊式的,外層有巢蓋;蜜蜂的蜂巢
是水平向上13度(防止蜂蜜外流)
THE END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