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曲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总需求曲线

第六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三):AD-AS模型
问题的提出: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数学模型中,
1、s=s(y)
2、i=i(r)
3、s=I
4、L
=L1+L2= L1 (y) + L2 (r)
5、M/P= m= m1 + m2
6、m=L
储蓄函数
投资函数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1
由1、2、3可求得产品市场均衡假设下的IS曲线,为:
a  e 1 β
a  e  dr
r

y,或 : y 
d
d
1 β
由4、5、6可求得货币市场均衡假设下的LM曲线,为:
k
m 
k
1 M 
r y ,
 亦 即 r y  

h
h 
h
h P 
h
m 
1 M
h 
或 :y  r  ,
 r
亦即y  
k
k 
k P k 
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即可得两市场同时均衡时y与r的关系。
2
问题:
▲由IS-LM曲线推出的是作为短期国民收入需求方面的y,仅仅
受到意愿中的支出约束,仅仅基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经济运行实践中,y作为短期国民收入还应当受到生产要素供给
约束。
▲模型中的m=M/P中的M、P均为常量,现实中P是为变量。
3
本章设计
为常量的假定,将两市场同时均衡时y与r的
关系转变为y与P的关系(称总需求曲线);
2、在国民收入需求模型讨论的基础上,引入短期供给函数,并
定义N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W 
W 
NS    Nd  
y  f (N, K )
P
P
1、取消价格水平P

以两个公式为基础推导作为国民收入供给方面的变量P与y的依
存关系(称总供给曲线);
3、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联立,推出在P为变量的情况下,在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三个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下国
民收入y与P的关系。
问:此时y与P的关系是短期还是长期?
4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AD
Aggregate Demand)及其构成
1、总需求含义: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⑴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
⑵总需求是IS-LM均衡意义下的需求。
⑶由总支出的构成可知,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经济社
会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构成。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
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它经济变量在既
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2、总需求受很多变量影响:价格水平(物价)、人们的收入、
对未来的预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总需求与这些变量之间
是相关关系。但在初级版的教材中,我们只将其理解成为y与P的
一元线性相关关系。
5
3、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描述在产品市场
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
合。
⑴曲线上的任一点描述总需求达到IS=LM均衡时,一国总产出
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
⑵表明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6
二、总需求函数的推导(从IS-LM模型中推出)
IS : r 
  e 1 
d

d
k
m
y; LM : r  y 
h
h
因为m=M/P,若P≠1,将IS曲线代入LM为:
  e 1 
d

d
k
1 M
y  y   , 进一步整理得
h
h P
 a  e M   k 1  
y 

/ 

hP   h
d 
 d
7
h  a  e
Md
y

dk  h 1    dk  h 1    P
ha  e 
令 
dk  h1   
d

dk  h1   
AD 曲线 y   
M
P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Y与P成反向关系
8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根据IS-LM图型)
总需求取决于实际货币
供给(M/P)
均衡总产出为y1时,价
r%
r1
E1
LM(P1)
E2
r2
IS
格水平为P1,可得点D1
(P1,y1)
均衡总产出为y2时,价
格水平为P2,可得点D2
(P2,y2)……
连接点D1、D2……;可
LM(P2)
y1
P
P1
y2
y
D1
D2
P2
得到总需求曲线。
y1
y2
y
9
三、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进一步说明
可分解成四种情况讨论:
⑴
价格变化引起利率变化从而引起总需求(总产出)变化:
P↗货币的名义需求↗,如果货币供给M不变r↗ i(r)↘  y↘;
这一现象被称为利率效应
⑵价格变化引起资产余额变化从而引起总需求(总产出)变化:
P↗居民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对贫穷↘消费水平↘ y↘;
这一现象被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⑶价格变化引起税收变化从而引起总需求(总产出)变化:
P↗个人名义收入↗个人所得税纳税档次↗消费支出↘ y↘;
这一现象称为所得税效应
⑷价格变化引起汇率变化从而引起总需求(总产出)变化:
P↘r↘国内投资收益率↘向国外投资 i(r)↗本币供给↗、本
币币值↘净出口nx ↗ y↗ ;这一现象被称为汇率效应
10
四、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移动是指物价水平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化对需求总量的影响。
(一)移动的类型
1、AD曲线水平移动。如同科技进步、收入分配等其他原因导
致总产出变化,这些因素共同构成AD曲线移动的外生变量,并通
过(6.3b)式中第1项的参数体现出来,影响AD曲线的水平移动。

AD 曲线 y   
M
P
h  a  e
Md
y

dk  h 1    dk  h 1    P
2、AD曲线旋转移动。相关因素影响AD曲线斜率变化,导致AD
曲线旋转移动。当M不变时,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
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则越敏感。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
要因素是(6.3b)式中第2项的d、k、h、β等参数。
11
(二)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曲线水平移动的影响
增加g、tr等政府支出,
减税,IS右移。
r
r2
r1
E2
E1
IS2
M、P不变,由y=c+i+g、
L1=kY,必有利率升高,
收入增加。与LM曲线在
E2点形成新均衡,
LM(P1)
IS1
y1
P
P1
y2
y
D2
D1
价格为外生变量,相
同价格下,收入增加后
必有AD曲线右移。
y1
y2
y
12
(三)扩张性货币政策对AD曲线水平移动的影响
r
增加货币供应量M,LM r0
曲线右移。
r1
L、P不变,有利率r下
降,(资本外流、汇率下
降、NX增加)收入增加。
与IS曲线在E1点形成新均
P
衡,
P0
LM0
E0
LM1
E1
IS1
y0
y1
y
E1
E0
价格为外生变量,相同
价格下,收入增加后必有
AD曲线右移。
y0
y1
y
13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基于IS-LM模型(短期需求均衡条件)下的y的决
定。经济运行中还应当考虑产出的要素供给这样的假设条件,还
要讨论短期供给均衡条件下的y的决定。
总供给(AS)曲线是由宏观生产函数与代表劳动市场均衡的两个
方程引出的。为此,先要有一些预备知识。
一总供给函数
(一)宏观生产函数的含义与表达式
1、基本理解: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总量投入与总产出的依存关系。
假定一个社会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
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则其表达式为: y=f(N,K)
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
资本的存量;技术水平没有被明确地表示出来(这里可以理解为
系数1)。上式表明经济社会的总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
和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
14
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含义与表达式:
出于从最简单的问题研究起的考虑,一般将K作外生变量处理,
于是有短期生产函数:
上式表明:
y  f (N, K )
⑴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的产出y取决
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N。
⑵由于技术水平既定,必有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
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于是有宏观生产函数图形
图6-4。。
15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图形
y
y  f (N, K )
y*
y0
O
图6-4
N*
N0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N
图中,N*为充分就业量,y*为潜在产量,当N达到充分就的N*
时,相应的产量为 y*。。
16
3、长期宏观生产函数的含义与表达式:
如果
中涉及到的资本、劳动、技术三个变量都可以改变,则长
期生产函数可用公式 表示出来。
y*  f ( N *, K *)
为各期的资本存量,
技术水平的变化体现在劳动强化或者资本强化之中,而没有被明
确被表示出来;y*为各期的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式中,N*为各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K*
目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主要局限于短期生产函数。从短期生产函
数式又可以看出,y取决于N。那么,N又取决于什么呢?
N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情况不同。本教材只对最简单的劳动市
场——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进行讨论。
17
(二)劳动市场均衡与均衡就业量N的决定
1、完全竞争劳动市场描述:
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都很多,
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要素供求双方具有完全信息,
要素可以充分地自由流动。
2、劳动的市场需求函数
⑴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业主雇工原则——“劳动的边际产品=实际
工资” ;或者“劳动的边际产品产品价值=名义工资”。因为只有
在这一点上,雇主才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18
情况分析
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品>实际工资,由短期总供给函数

y  f N , K,有
f W
f
 ,或者 P 
W
N P
N
雇主每增加一名雇工收益也相应有增加;
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品<实际工资,有
f W

N P
,或者 P 
f
W
N
雇主每增加一名雇工收益也相应有减少;
如果劳动的边际产品=实际工资,有
f W
f
 ,P
W
N P
N
雇主每增加一名雇工收益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总收益最大化。
19
⑵劳动的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以Nd表示劳动的需求
量,W表示货币工资,P表示价格水平,W/P为实际工资,则
dy
0
dNd
W
Nd  Nd ( )
P
(
(
(
W
)
P
W
)0
P
W
)1
P
O
W
Nd  Nd ( )
P
N0
N1
N
20
3、劳动的市场供给函数
⑴完全竞争劳动市场劳动供给的原则:劳动的边际负效用=
工资的边际正效用
⑵劳动的市场供给函数:当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是一个定值时,
劳动市场的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以Ns表示劳动的供给
量,W表示货币工资,P表示价格水平, W/P为实际工资,则
W
Ns  Ns ( )
P
dy
0
dNs
(
W
)
P
(
W
)1
P
(
W
)0
P
O
W
Ns  Ns ( )
P
N0
N1
N
21
4、劳动的市场均衡与N的决定
以Nd表示劳动的需求量,
以Ns表示劳动的供给量,
W表示货币工资,P表示
价格水平,则在价格和工
资具有完全伸缩性的完全
竞争中,劳动市场的均衡
条件是
此时,产量始终等于潜
在产量。
W
W
Nd ( )  Ns ( )
P
P
W/P
Nd  Nd (
W
)
P
(W/P)1
Ns  Ns (
W
)
P
E0
(W/P)0
N1
N0
N2
N
劳动市场均衡
而在短期内,价格和货币工资并不具有完全伸缩性,当价格和货
币工资具有粘性时,实际工资不会迅速下降,市场机制不能自动
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生活中存在失业。
22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处于均衡状态的劳动供给就是充分
就业状态;将劳动就业水平的N和既定资本存量K代入 y  f ( N , K )
中,消除N,就立刻得出短期生产函数y值;即可以将y与N的关
系转化得出y与P的关系,由此推出总供给曲线。
因为没有既定的短期生产函数,故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理论
曲线
23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形
根据货币工资W与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
分为三种总供给曲线:常规、古典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一)短期常规总供给曲线
假设:当产量增加时,货币 P
工资W滞后于价格水平P的
变化,短期常规总供给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C
C
O
y
常规总供给曲线
24
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解释
⑴粘性工资模型。即工资变动具有相对滞后性。因为工资等常
常是几年一签定,在合同期内难以变动。此时,企业产品价格P
越高,工人的实际工资越低,雇主的生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自然会全力提升总产量。
P
第二象限表示名义工资W1
下的W/P曲线;
AS
W1
K
P2
第三象限表示劳动需求曲
线
②
W/P
W1/P1
第四象限表示总产量曲线
Nd
第一象限表示总供给曲线
P↑→Nd ↑→ y ↑→ AS ↑
顺序②→③→④→①
③
W2/P2
P1
J
O
y1
①
y
y2
N
④
1
N
2

y  f N, K

N
图6-8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导
出
25
⑵工人错觉模型。
a在劳动市场上,劳动需求量取决于实际工资。而劳动供给量取
决于工人预期的实际工资;
b预期的实际工资
是实际工资与变量
P/Pe的乘积;
W/Pe=(W/P)×(P/Pe)
c工人不能完全预期
价格水平的变化,当
P>Pe时, P/Pe>1,
工人预期实际工次增
加,就业量增加,有
y↗ 。
图6-9 工人错觉模型中劳动市场的均衡
26
P
第二象限表示名义工资W1
下的W/P曲线;
W2
W1
A
第三象限表示劳动需求曲
线与供给曲线均衡变化
第四象限表示总产量曲线
第一象限表示总供给曲线
P↑→Nd ↑→ y ↑→ AS ↑
顺序②→③→④→①
AS
②
K
P2
①
P1
J
B
W/P
W1/P1
Nd
③
y1
W2/P2
y
y2
N1
④
E1
E2
N1s
N2s
N2

y  f N, K

N
图6-10 工人错觉模型中短期供给曲线的导出
27
3.不完全信息模型
不完全信息模型假设,经济中每一个生产者生产单一产品并消
费许多产品。他们密切关注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但对自己所
消费的产品价格关注并不密切。由于信息不完全,他们有时混淆
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当物价总水平变动(比
如上升)时,他观察到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也在上升,并且
认为相对价格也在上升,于是会生产更多,导致物价水平与总产
出之间在短期的正相关关系。
28
(二)古典总供给曲线——极端情形之一
1.定义: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
的总供给曲线。
2、假设:⑴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⑵货币工资W随价格水平P的变化而
瞬即变化,没有时滞。⑶在其他因素
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工资水平迅速而
及时的变动,可以使劳动市场处于充
分就业状态,⑷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
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
P
AS
垂线,
位置不
确定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29
(三)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极端情形之二
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图形:水平线。
2、假设:当总产量(从而
国民收入)增加时,货币工资
W不随总产出的变化而变化,
不能进行调整。
3、曲线特点:
⑴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P
P1
AS
P0
E0
E1
前,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
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
⑵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f之
后,不论价格水平高到何种程
度,国民收入不会增长。
y0
yf y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30
(四)三种总供给曲线的综合
P
C
P0
B
P1
O
A
y1
yf
y
图6-13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综合
31
AA:古典总供给曲线
P
A
C
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CC:常规总供给曲线
CC曲线越是接近于BB线,
W和P被假设的调节速度越
慢;CC曲线越是接近于AA
线,W和P被假设的调节速
度越快
B
B
E
C
A
yf
y
总供给曲线的综合
32
(五)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一,自然人和人为的灾祸。
•第二,技术变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
•第四,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
33
三、长期总供给曲线
1.定义:当经济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只是短期总供给极端状态,实质是长期
总供给曲线
2、特征:
P
AS
垂线,位置
不确定
⑴长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无
关。
⑵旨在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只能使价格水
平变动,并不能对产量发生影
响。
yf
y
长期总供给曲线
34
第三节 AD-AS模型的政策分析
一、凯恩斯AD-AS模型的政策效果
我们的目标是要获得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在总供给曲线处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区域时,扩张性的宏观经
济政策将使产量增加,失业率下降。
P
P0
AD
AD′
E
E′
AS
yf
y
O
y0
图6-14 凯恩斯区域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5
二、古典AD-AS模型的政策效果
(一)古典AD-AS模型的财政政策及其挤出效应
1、在总供给曲线处于古
典供给曲线区域时,增加需
求的财政政策不能增加产出,
只能造成物价上涨。
•2、财政政策挤出效应
•g、tr↗AD↗
•AS不能增加P↗ L1↗
•m不变时 r↗ c、i ↘
P′
AS
E′
P
E0
P
AD′
AD
O
yf
y
图6-16 古典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6
用IS—LM模型对此挤出效应进行说明
r
ASL
IS'
IS
r2
LM'
LM
E"
E'
r1
O
E
yf
y1
y
图6-17 古典情形下的挤出效应
需要注意:古典总供给曲线时的完全挤出效应是因为总供给
不能增加而引起的,而IS-LM模型分析的完全挤出效应是因
为总需求不能增加而引起的
37
(二)古典AD-AS模型的货币政策及其货币中性
P
1、在总供给曲线处
于古典供给曲线区域
时,扩张的货币政策
不能增加产出,只能
造成物价上涨。
ASL
P′
E′
P
E
E″
AD′
AD
O
yf
y1
图6-18 古典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8
三、常规短期AD-AS模型的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
在总供给曲线处
于常规总供给曲线
区域时,扩张性财
政政策将使总需求
增加、均衡国民收
入增加,价格水平
将提高。
39
(二)货币政策效果
在总供给曲线处于常规总供给曲线区域时,扩张性货币政
策将使总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国民收入增加;紧缩性货币
政策将使总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国民收入减少。
40
第四节 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短期的宏观经济目标:
P
LAS
SAS
AD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当AD-LAS-SAS相交于E
时,yE就会等于充分就业
的水平yf ,此时经济中不
存在失业。
P0
O
E
yE=yf
y
图6-20 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41
二、经济萧条、经济高涨、经济滞胀
投资等减少,AD左移至E点。
P
y<yf:经济萧条。经济中存
在失业。
宜采用扩张性政策促使AD
P′
右移
投资等增加,AD右移至E′
y ′>yf:经济过热。经济中
出现通货膨胀。
宜采用紧缩性政策促使AD
左移
P
AS
E′
E
E″
AD′
AD″
AD
O
y
yf y′
y
经济萧条与经济高涨的总供求模型
42
进一步说明
图6-22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43
设总供给曲线y=2000+p、总需求曲线y=2400-p
(1)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左移10%,求新均衡点。比较之。
(3)如果总供给曲线左移10%,求新均衡点。比较之。
解:(1)联立方程组:
y=2000+p、y=2400-p
得y=2200,p=200
(
2)总需求左移,指的是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左移。即2400
减少了10%,为2160。
新的总需求曲线y=2160-p。
(3)总供给左移,指的是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左移。即

2000减少了10%,为1800。
联立方程组,得y=2080,p=80
新的总需求曲线y=1800+p。
总需求减少后,价格下降,收入减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联立方程组,得y=2100,p=300
总供给减少后,价格提高,收入减少。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44
本章小结
一、要点归结
1、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个别产品的数量和价
格相类似,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整个社会的产量和价
格水平。
2、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需方面的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3、总供给曲线表示社会供给方面的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4、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取决于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
P之间的调整速度。
5、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之间的调整速度很慢,
甚至根本不能进行调整。古典学派认为调整速度很快,甚至能够
立即调整。
6、在一般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位于古典和凯恩斯这两个极端
之间。
7、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总产量y和价格水平P。
45
二、数学形式的小结
以数学方程的形式对过去的全部宏观理论进行总结,数学形式
的总结可能便于我们掌握过去学习过内容的轮廓。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存在着四个方程: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r)+g=s(y-t)+t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1(y)+L2(r)
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f(Nd)=W/P,
h(Ns)=W/P
(1)
(2)
(3)
总量生产函数:y=y(N,K)
(4)
由⑴与⑵消去r,可得y与P的关系,这一关系即为总需求曲线;
由⑶与⑷消去N,可得另一个y与P的关系,这一关系即为总供
给曲线;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可以决定供求均衡时的y
与P 的数值。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