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檔 - 大學通識課程資訊素養與倫理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簡報檔 - 大學通識課程資訊素養與倫理

資訊社會的意涵與特質
單元簡介
• 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
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的興起,更加速了
資訊社會的形成與發展。
• 網路社會是資訊社會中的一個子項,專指
由網際網路形成的社會,本單元旨在介紹
資訊科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
單元目標
•
•
•
•
•
能夠瞭解資訊社會的形成
能夠瞭解資訊社會的經濟體制
能夠瞭解網路資訊社會的特性
能夠瞭解網路對資訊社會的影響
能夠瞭解資訊科技帶給資訊社會的未預期
影響
• 能夠注意到資訊社會議題的重要性
• 能夠認同資訊社會課程的必要性
單元大綱
• 資訊社會的意涵與特質
– 資訊社會的形成
– 資訊社會的經濟體制
– 網路資訊社會的特性
– 網路對資訊社會的影響
– 資訊科技帶給資訊社會的未預期影響
資訊社會的形成
• 資訊科技(特別是網際網路應用),已成為現代
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 資訊科技的研發為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建設
– 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之一
社會
個人
網路加速資訊社會的形成與發展 豐富的資訊,可在任何時間、空間
中瀏覽
經濟體制逐步成為知識經濟
生活、工作、學習更為便利、豐富
文化交流與商務活動不再侷限單 人際網絡更為擴大
一國家或地區
教育/學習可跨越時間空間與年齡
身份限制
新的公共領域,對國家權力帶來
新的挑戰
短片 -- 「寬頻匯流網路」
Wireless Broadband Network
想一想
• 你的生活中,有甚麼狀況會使用到網際網
路?
• 如果沒有電腦與網路,你的生活會出現任
何不便嗎?
網際網路與台灣網路的發展
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
• 網際網路的發展,最早被應用在軍事用途上
– 美國國防部出於冷戰時資訊流通的考慮
– 1960年建立了以軍事用途的ARPANET
• 網際網路傳播資訊,需建立一套共通的語言
– 1974年ARPANET的科學家提出TCP/IP協議
– 定義網路上傳送訊息的方法
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
• 1969.10/2…美國兩台個別電腦連接在一起
,世界走向的網路時代。
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
• 1969.10/2…美國兩台個別電腦連接在一起,世界
走向的網路時代。
• 2008…全球已有超過1.5億人連上網。
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
• 1969.10/2…美國兩台個別電腦連接在一起,世界走向的
網路時代。
• 1986…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學之間互聯的骨幹網路
NSFNET。
• 1994…NSFNET轉為商業運營,開放於做商業用途,讓一
般民眾也可使用。
• 1996…Internet一詞廣泛流通,即現今的網際網路。
• 1989…瑞士CERN工作的科學家Tim Berners-Lee設計了
HTML、HTTP、URL、主機(server)與瀏覽器架構,並稱
此計畫為World Wide Web,是一個全球化的超文本
(hypertext)系統。
• 2008…全球已有超過1.5億人連上網。
台灣網路的發展
• 1986…教育部電算中心執行「加強大專校院教授
研究服務計畫」,於八所國立大學設立教學研究
終端工作站,我國最早學術網路之雛形。
• 1987…BITNet國際學術網路連接日本,再轉接至
美國,是第一條提供 email、FTP、Newsgroups
等功能之國際學術網路。
• 1990…電算中心開始規劃建立以 TCP/IP 為平台
之台灣學術網路TANet,1991年連上全球的
Internet。
TANet國際連線後,驅動校園網路建設之快速發展
 例如中文化軟體、BBS、Gopher、News、FTP等。
 初期網路應用快速成長擴散,使校園網路應用蔚為風潮。
台灣網路的發展
• 1994…行政院 NII (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小組成立,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國
內資訊網路的建設與資訊科技的創新應用,產生了
HiNet。
• 1996…立法院通過電信三法,促成了電信自由化改
革。隨後電子化政府啟動及教育部開始推動中小學
網路。
• 1998…tw域名開始收費,網路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網路使用人口快速增加。
• 2009.01/3…台灣地區上網人口已突破1580萬,上網
率為68.94%,12歲以上之上網率為70.95%。
台灣網路的發展 - 小結
• 網際網路自1960年代從軍事用途到學術、
商業用途,已廣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各層
面中。
• Web從1989至今,不只連接了世界上的文
件,也成為一個人際網絡系統。
• 網際網路以及各種應用,改變了人類的資
訊傳遞方式與生活型態
• 可預見未來資訊科技及網路技術持續發展
,改變我們的社會與生活。
想一想
• 網際網路的產生,對你的生活造成了哪些
影響?有哪些正面影響或負面影響?
參考答案:
• 正面影響:溝通更便利(即時通訊軟體)、
生活更便利(網路購物)…
• 負面影響:沈迷於網路、網購被詐騙、垃圾
郵件氾濫…
資訊社會的基本概念
• 人類社會中主要經濟生產的模式發展
何謂資訊社會
• 資訊社會,即資訊成為主要生產、消費與交易的
目的
– 社會與經濟活動也集中在資訊的創造、處理與
傳播。
• 管理大師彼德杜拉克1965年提出知識經濟的概念
– 知識將取代土地、勞動、機器設備等成為最重
要的生產要素。
– 1997年杜拉克更直接提出知識工作者將成為社
會主流的說法。
資料來源:王梅玲(無日期)
何謂資訊社會
• 現今資訊大量儲存在網際網路中,且透過網路快
速的流傳、處理與產生。
• 世界各地人們經由網際網路頻繁的溝通;大量的
經濟活動與文化傳遞都在網路世界中發生。
資料來源:王梅玲(無日期)
何謂資訊社會學
• 早期學者強調科技的發展,忽視社會脈絡
與技術發展的關連性。
• Rob Kling (1996)與幾位學者專家提出
「資訊社會學」一詞,希望將資訊科技置
於動態社會脈絡中來檢視其發展。
– 探討資訊科技不能脫離真實的社會環境來討論
– 資訊社會學所關注的正是提供資訊技術發展基
礎的社會脈絡
資料來源:Rob Kling紀念專輯(2003)
何謂資訊社會學
• 資訊社會學主要研究目的:
– 幫助人們有效描繪出可改善人類工作及生活的
資訊科技,了解一個新的技術社會化的現象。
– 探討資訊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及其對人們所處
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
資料來源:Rob Kling紀念專輯(2003)
何謂資訊社會學 – 小結
• 我們的社會逐漸進入「資訊社會」的新紀元。
• 隨著線上社群、人際關係等網路文化現象的形
成,虛擬世界逐漸成為一個與真實世界相對但
交融的場域。
• 網際網路成為最重要的應用,並帶來生活便利
與衝擊。
– 各新興商業模式不斷創新
– 人與人的溝通聯繫更為方便。
想一想
• 資訊社會與農業社會、工業社會有什麼不
同? 提示:
• 資訊社會中的「資訊」成為一項可販賣的商品。
• 可連結至 「資訊社會基本概念」進行複習。
資訊社會的經濟體制—知識經濟
何謂知識經濟
• 資訊社會以知識的生產、研發為主要經濟動力,形
成所謂的「知識經濟」。
• 「知識經濟」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首創。
– 知識經濟,是一種將知識資源的擁有、配置、產
生和使用,視為最重要生產因素的經濟型態。
– 像是知識活動及其產物,或相關資訊服務等,都
可提高生產量的經濟能源。
• 資訊社會中各種資訊內容、傳散與流動價值也逐漸
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環境要素。
知識經濟的特質
資料來源:賴景昌、林國仕(2004)
資訊量的快速增加
資訊量的快速增加
• 知識是人類最重要的資產
• 早期資訊與知識增加速度並不快,人們常處在渴
望知道更多資訊與知識的狀態下。
– 19th…每五十年較以往增加一倍資訊
– 20th中…每十年增加一倍
– 20th末…每三到五年增加一倍
• 網際網路出現後,資訊供應量極端且快速地增加
,知識形成的週期也相對變短。
• 1961至1981年,人類所累積的知識量是過去二千
年來的總和。
資訊量的快速增加
• 1903…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發明的滑翔機
飛了37公尺
• 1927…林白(Charles
Lindbergh)駕著單引擎
飛機「聖路易精神號」
飛越大西洋
• 1969.07…人類登上月球
 知識的累積與科技的進
步速度驚人
想一想
• 你是否會覺得當你要找一筆資料時,搜尋
引擎常常會跑出幾千幾萬筆的資料?這時
你會怎麼做?
生產方式的改變
生產方式的改變
 有彈性的專殊化(flexible specialization)
• 小規模的生產,能更靈活地根據市場需求
,進行研發與修改,滿足市場的需要,也
符合成本效益。
生產方式的改變
• 以往科技業公司的研發部,只要能設計出
一套軟體,就可上市。
生產方式的改變
• 現今的科技業,大多轉為小規模生產,研發部區
分成幾個研究團隊,會根據市場需求,研發符合
市場需求的軟體,以競爭的方式決定這一期推出
的產品。
生產方式的改變
• 小量而有彈性的生產模式,雖對研發部門是種壓
力,但更能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生產品質,符合
成本效益。
產業結構的改變
•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變革,大眾對於知識、資訊技
術服務的需求大幅增加,產業結構隨之改變。
產業結構的改變
• 提供知識、資訊、技術服務的新型服務業類型與
人數增加,傳統製造業相對減少許多。
產業結構的改變
• 以前的農業可能只是農民們將採收的農產品以面對面
的方式販售出去。
產業結構的改變
•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現今的農產品,可在市場或超
商陳列販售。
產業結構的改變
• 農產品也可透過網際網路,在網路上接受訂單,透過
宅配,送貨到府。
• 農產經銷也需電腦及資訊系統相關的工作人員。
財富分配方式改變
• 知識經濟型態與社會中,能夠擁有知識就相當
於擁有財富,這與以前擁有土地、資本的人即
擁有財富有些不同。
財富分配方式改變
• 舉例來說
– 發明家藉著發明,替人們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且賺
得不少財富。
– 例如生物晶片的發明,把檢測病毒或細菌的時間大
大縮短,造福了無數病患。
我國的知識經濟推動
• 1990…行政院「知識經濟發展方案」,提出推廣資
訊科技與網際網路應用:
– 縮小知識差距,全民共用知識經濟成果、建構網際網
路應用之基礎建設
– 檢討教育體系、加強勞動階層之資訊教育,避免企業
轉型時造成結構性失業問題
• 1991…行政院宣佈當年為「知識經濟推動元年」,
宣示我國「以知識立國」的決心:
– 全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
– 建構能適應知識經濟,全民共享福祉的新社會
• 2001…「全國經濟發展會議」提出建設環島光纖網
路系統,以及調整教育政策、增加教師在職進修機
會,以提昇國內人力素質,加速產業升級。
想一想
• 以前人只要在年輕時,學得一技之長,就
可終生有飯吃,而且可以傳給下一代;你
覺得在知識經濟時代,你可以擁有一些固
定的專業知識而能終生受用嗎?
• 如果你覺得不行,那麼該如何讓自己的知
識、常識時時更新呢?
參考答案:
時時閱讀瀏覽、在職進修、
終身學習…
參考資料:張維安(2004a, 2004b)
資訊社會的特性
參考資料:張維安(2004a, 2004b)
全球化與在地化並存
• 全球的資訊(文化、政治、經濟與藝術)透過網路
網路連結起來:
– 不出門可知天下事、天涯
若比鄰的「地球村」概念
– 全球化的視野與資訊環境
– 可更重視在地環境
全世界知識作為後盾、
擁有全球化的視野,可
觀察別人的想法或見解,
來反思在地的社會制度、生活習性、觀念作法等。
全球化與在地化並存
全球化與在地化並存
• 國外旅行,反省我們在地的文化與行為。
– 不在古蹟上刻「到此一遊」的字樣
– 不在宗聖地大聲喧嘩
– 嫌市容太醜
透過網路看世界各地網友提供的影片,思考可提供具有本
地特色、個人獨特意念的影片與全世界分享。
想一想
• 最近網路上流行很多KUSO的影片,你是否也看
過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將搞怪的影片PO上網呢?
• 這些創意和我國KUSO的影片是否有不同呢?
– 例如:他們覺得好笑的影片,其實你覺得並不是那麼
好笑。
• 如果現在要你拍攝一分鐘的短片放到全球影音平
台上,主要是讓全球的網友認識你的生活及你所
生活的城市特色,你會以什麼議題為主軸呢?
參考答案:
例如,夜市小吃、城市特色建築(101)、台
灣的大學生活、個性書店、各地廟會…
資訊豐富性
• 網際網路是訊息寶庫,人類過去舊有的知識,可
以數位方式儲存在網路空間中(例如數位典藏)
。
• 新網路資訊驚人速度累積,種類繁多,鉅細無靡
。
• 網路搜尋引擎快速進展,有任何問題時,只需輸
入合適的關鍵字,就可得到相關的資訊。
資訊豐富性
• 生活在網路資訊社會,如不連上網路,恐怕很快
就會資訊落後,而跟不上其他人進步的腳步。
資訊豐富性
• 做為一個生活在網路資訊社會中的人,如果不連
上網路,恐怕很快就會資訊落後,而跟不上其他
人進步的腳步了。
想一想
• 當你想要尋找以下資料的時候,哪些可以利用網
際網路呢?
□學術論文全文(全國博碩士論文網)
□最新工作職缺(人力銀行網)
□半夜牙痛怎麼處理(知識+、BBS牙齒版)
□資訊社會的定義(google學術搜尋網頁)
□教授連絡電話(學校系所網頁)
□大學聯考時間(大學招生委員會網站)
□蜜袋鼯飼養方法(BBS寵物版、知識+、寵物網站)
□學校餐廳最新推出的套餐好吃嗎(校內BBS討論版)
使用平等性
• 使用網路豐富的資訊,理論上人人平等:
– 任何人只要能連上網,都可瀏覽公開資訊,不因性
別、身份、地位、種族、所在地區而異。
– 差別在於資訊技能,及搜尋、整理、驗證、使用、
生產資訊能力。
使用平等性
• 網際網路作為終生學習場域,學習不再侷限於
特定機構(如學校、圖書館)或上課、開放時
間。
 自我學習
• 世界上仍有部份人口或地區無法輕易上網,與
網路豐富的資訊隔絕。
 數位落差(資訊社會所必須承擔的風險之一)
想一想
• 你跟Bill Gates用同一組關鍵字(例如墨西
哥的某度假勝地)來查資料,你覺得搜尋
引擎會因為使用者身份地位的差異,讓你
跟Bill Gates找到的資料不一樣嗎?
參考答案
• 應該是不會有差異。
• 在搜尋引擎查找資料,不會因為身份不同而給予
的資料量不同,除非Bill Gates有自己專屬、付費
的資料庫,不然用同一個免費開放的資料庫的搜
尋引擎查找資料,是不會有差異的。
• 可能產生的差異是因為頻寬的不同,如果Bill
Gates是用光纖網路,你是用一般的頻寬,那麼
Bill Gates可能會比你快找到資料。
• 當然,如果Bill Gates的資訊能力比你強,本來就
比你會找資料,會下對的關鍵字,當然找到的資
料量可能會有所不同。
匿名性
• 以「代名」或「化名」進行網路活動,是網路最
大的特性之一,也是最吸引人之處。
• 多數大眾媒體(廣播、電視、報紙、雜誌)與個
人媒體(書信、電話),很少有機會能以代名或
不留名的方式進行。
• 網路社會高度容忍匿名的特性,讓許多活動都能
以暱稱的方式進行。
匿名性
• 匿名性也是「網路是一個雙面刃」的最好註解
– 有些人以為可以不受現實禮俗約束,愛說什麼、
愛做什麼都可以
– 甚至藉匿名性進行詐騙、犯罪,嚴重危害網路社
會的信任機制與安全度
想一想
• 現在有很多網站都需要使用者註冊,才能使用
網站上的功能,你會因此註冊嗎?為什麼?
• 你在申請帳號時,會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嗎?
• 在網站上與人交換意見時,你知道對方的身份
嗎?
• 有些網站會要求填寫真實姓名與資料,你知道
背後的原因嗎?
想一想
案例
• 雙方都以為匿名進行的行為沒有人會知道,結
有位女生上網援交,以為匿名沒有人會知道。結
果男女的真實身份都被大家知道了,網路真的
是匿名的嗎?
果一個男網友也以匿名為屏障,騙了這位女網友。
女網友將經過PO上網,許多網友便幫她找欺騙
她的男網友;不到一天的時間,他就被找到了,
連真實姓名、上班地點都被查的一清二楚。
高度互動性
高度互動性
• 訊息部分
– 「超文本」形式、節點(例如網頁)連接
– 欲搜尋資訊在連接的節點中跳躍、互動訊息無止境
– 瀏覽時需作選擇、網路立即回應
• 人際部分
–
–
–
–
–
網路也是人際的網絡
可藉由參與討論區、網路社群增加人際互動機會
互動者不限地區或階級
互動時間不限於白天晚上
互動方式可同步(雙方同時在線上,例如MSN)、
非同步的(雙方上線時間不同,例如email)
– 互動訊息可文字、視訊呈現
想一想
• 你常用什麼搜尋引擎在蒐尋網路資訊呢?會不
會偶而有「迷失」的感覺?一下子因為看到別
的有趣訊息,忘記原來的目的?
• 對於網路回應慢了一點,例如一個網頁要load
很久,你會不會有些不耐煩,甚至以為當機了
?
• 你平常用哪一種人際網路工具與朋友聯絡呢?
你覺得這些工具有沒有幫助或維繫你與他們的
互動?
資訊科技對資訊社會的影響
網路顛覆社會經濟與生產結構
• 資訊網路化,急速且全面顛覆社會經濟與
生產結構
• 電子商務的興起改變商業活動過程
• 過去需要大量人力金錢統合各地物資的過
程,現在得以快速即時的透過網路達成。
網路顛覆社會經濟與生產結構
網路顛覆社會經濟與生產結構
網路顛覆社會經濟與生產結構
 網路一旦建立,生產與供貨系統就變得更
有效率。
網路顛覆社會經濟與生產結構
想一想
• 團購為什麼會成為網路消費的特有消費行
為呢?
參考答案:
團購是藉由B2C及C2C的方式,所產生的一種網路
上特有的消費行為,主購和商家採用B2C的方式交
易,主購跟團購團體原則用C2C的方式交易,在這
兩種交易過程中,團購團體因為大量採購,可節
省運費及拿到折扣,商家則可獲得大筆訂單。網
路的特性讓這樣的消費模式可以進行。
人們可用網路進行時間與空間的轉移
• 運用電腦和網路科技,可進行時間及空間
的轉移,以虛擬的自我延伸達到收放自如
的機動性。
– 可以將寫到一半的作業放在隨身碟中,不管到
哪裡,只要有腦,就可以工作;
– 將資料放在網路硬碟中,只要有網路連線,也
可繼續做功課。
人們可用網路進行時間與空間的轉移
• 虛擬團隊、虛擬辦公室的合作工作型態在
各行各業中越來越普遍。
– 許多跨國公司,都會將
客服專線設在人力較便
宜的國家。
– 例如:在美國,電信公
司不會在美國本土租一
個辦公室讓客服人員到
此上班,而是透過網路
科技直接將辦公室設在
印度。
人們可用網路進行時間與空間的轉移
• 辦理系上營隊
系上要辦理一個給高中生的營隊,架設網路平台供高中生報名。
人們可用網路進行時間與空間的轉移
邀請外來講師,不必親自登門拜訪,透過email往返確定演講內容與時間。
人們可用網路進行時間與空間的轉移
營隊開始前,把營隊的上課生活資訊、家長同意住宿的同意書
放在網站中,供學員下載。
人們可用網路進行時間與空間的轉移
營隊進行時,將活動照片、學員作品隨時放在網站中。
人們可用網路進行時間與空間的轉移
營隊結束後,發行電子報給學員、以email繼續聯絡。
人們可用網路進行時間與空間的轉移
• 系學會省去許多人力、物力成本,而且讓活動更
有效率。
想一想
• 還有哪些產業運用到這種網路分工的概念?
• 有需求的時候才生產,是不是比較具有經濟
效益呢?
網路活動成為人們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
• 日常生活的許多事情都可透過網路完成,依賴網路
的便捷與其豐富資訊已經成為現代人普遍且重要的
生活習慣之一。
網路活動成為人們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
• 以往很多活動,都可能有面對面(現場)、電話
、網路多軌並行。
網路活動成為人們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
• 現在越來越多活動,只能透過網路進行;也就是
網路替代了原有方式,成為唯一的方式。
– 大學學測推薦申請入學、以指考成績填寫志願、大
學開學前的選課等。
網路活動成為人們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
– 學期末的課程反應問卷、
為環保不印出紙本,要學
生直接在網路上填答。
– 老師要求學生用e-mail交
報告等,都以網路進行,
取代原有繳交方式。
想一想
• 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活動,不能實行卻可以
用網路來進行?
參考答案
現實生活媽媽不准我養寵物,在網路上可以養;
可以透過網路訂購國外的書籍或衣物;可以在網
路上跟網友們共同合作,完成一本百科全書…
• 請舉例日常生活中會在網路上做哪些活動
,且已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參考答案
例如:寫部落格、使用網路書
店買書…等等。
人們在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穿梭
• 網路科技帶給資訊社會的一個主要影響是同時擁
有二個世界:
人們在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穿梭
• 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大部分是融合的
人們在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穿梭
• 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大部分是融合的
人們在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穿梭
• 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有時候卻是分離的
人們在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穿梭
• 現實生活中有一個名字,登記在國家的管理機制(
例如戶政)中,通常一生沿用、各處適用,連接到
我們的其他生理象徵(例如性別、年紀)或學經歷
• 在網路世界中也有名字,但可能有很多個,運用在
不同的活動中,與真實生理象徵不見得連接,且通
常可以輕易改換。
人們在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穿梭
• 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可能還會互相干涉,
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 只發展網路世界的人際關係,可能會忽略了現
實世界的人際關係(家人等)
– 過度沈浸在網路世界中(例如玩線上遊戲),
也有可能會忽略了現實世界的要求(學業、工
作等)
人們在現實世界與網路世界穿梭
– 花過多時間在網路世界中,也可能會讓我們生活
作息失調(如運動、睡眠等),影響身體健康
 需分清楚現實世界和網路世界在制度、文化、身
份、規範上的差異
想一想
• 我們通常稱網路世界為虛擬(virtual),對應
我們日常的現實世界(real),你覺得這樣的
二分好嗎?
參考答案
Virtual這個字,長久以來被我們翻譯成
「虛擬」,意指不真實的、虛假的,可
能有誤導之嫌,因為在網路世界裡的活
動或生活,大部分都是真真實實的。
想一想
• 最近常有人指稱每天不出門、靠網路解決日
常生活所需的人為「宅男」、「宅女」,這
樣的指稱適當嗎?
• 資訊社會中宅男、宅女的社會現象,是資訊
科技帶來好的影響,還是不好的影響呢?
資訊社會讓「公共領域」的概念得以部分實現
• 網路具有豐富的資訊、高動的互動性、匿
名性、且使用者沒有階級差異等特質。
• 網路除了讓個人充分的發展,是否有可能
成為一個「公共領域」?
資訊社會讓「公共領域」的概念得以部分實現
• 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資訊社會,凝聚具有共同興
趣的個人、提供多元發聲園地,提供了人們闡述
個人理念、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及理性溝通辯論的
管道。
– 例如:Web2.0的技術成熟,BBS、網路論壇、
討論區及部落格等平台
• 1960年代以來社會學界提出的公共領域理想,至
今仍未能完全實現,但網路資訊科技卻似乎可部
份實現或更接近公共領域的理想。
想一想
• 你有沒有積極參與過網路上公共議題的討
論?
– 例如國家層級的某條高速公路該不該興建、某
個建設該不該進行?
– 地方層級的學校宿網要不要在半夜12點以後管
制、校園可不可以禁止用P2P等?
• 網友在網路上的言論會不會、有沒有影響
政策的擬定?你能舉例嗎?
資訊社會讓「公共資訊」更為公開且重要
• 例如,一些開放式軟體資源成品,如Apache HTTP Server,
網路通訊協定Internet Protocol、瀏覽器 Mozilla Firefox,以
及作業系統GNU/Linux。
資訊社會讓「公共資訊」更為公開且重要
• 公共資訊具有「非獨享」、「不可排他」的特性
。
• 公共資訊的分享與傳播能增進社會的便利性,帶
動更創新的思考與發明。
• 資訊科技讓人類社會結構跨越了時間、空間的距
離
• 資訊科技的發展,讓更多的公共資訊得以整理、
保存、流通與參考,使得資訊自由公開取得與知
識的共享創造,成為資訊社會的新價值。
想一想
• 搜尋網友對某家餐廳的評價時,你覺得這
些評論都是理性評論嗎?(消費者真的吃
過那家餐廳,並將自己真實感受po上網)
或是有可能其實是商家本身或競爭對手給
的評價呢?
資訊科技帶給資訊社會的非預期影響
• 網路科技的發展,帶給人類生活許多便利
• 網路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多人可輕易連
上網際網路。
資訊科技帶給資訊社會的非預期影響
• 資訊科技帶給資訊社會的非預期影響
資訊品質不確定
資訊品質不確定
• 因缺乏集中化的管理以及數位內容易修改的特性,
造成網路資訊的品質可能參差不齊。
 資訊社會公民不可或缺的素養:培養個人選擇與判
斷資訊品質(辨別資訊的可信度、掌握資訊的正確
性)的能力。
想一想
• 你有沒有看到某則網路資訊,就全盤相信
,然後發現這則資訊是謠言或不可信的經
驗?
參考答案
例如,收到朋友轉寄的信,信中要大家
烤肉的時候不要戴隱形眼鏡,不然有可
能會灼傷眼睛,後來看新聞才發現那是
網路謠言。
網路犯罪增加
• 網路犯罪二種類型:
網路犯罪增加
• 網路犯罪的嚴重性不一
想一想
• 在網路犯罪日益普遍、嚴重的情形下,每
個網路使用者該如何自保呢?
參考答案
不輕易透露個人真實資料,不輕易點不
知名的網站,定期掃毒、更換密碼、備
份資料,如果有碰到匯款轉帳等金融狀
況,要再三確認…
監視與隱私之拉扯
• 雖然網路是匿名的,但是網路上的所有活動
都有紀錄可循。
• 一般的網路使用者可能因此喪失了隱私,包
括瀏覽了什麼網站、購買了什麼商品與誰聯
絡等。
• 如果這些個人資料被有心人士利用,作為犯
罪之用,後果不堪設想。
監視與隱私之拉扯
• 與隱私相關的,是國家機制或私人企業監控,造
成我們生活在「電子眼」的環境,時時要「保持
微笑」。
想一想
• 你覺得你的email信箱的信件、msn的對話
都受到嚴密的保護嗎?有沒有可能你的信
箱及對話其實很容易被有心人士知道?
• 如果你的email內容隨時都可能被信箱業者
看見,你覺得應該要如何保護我們的私人
電子資料呢?
國家權力與國界的解構
• 資訊社會的形成,對傳統國家運作,產生
了很大的挑戰。
• 傳統國家的統治,是以法制訂律,配合規
範、習俗等來規定人們何者可做,何者不
可做。
• 網路打破傳統國際間的關係,以及國家統
治的運作方式。
• 網路資訊無國界,賦予個人極大的搜尋、
傳遞資訊的自由度。
國家權力與國界的解構
• 舉例來說
– 有些國家允許色情產業的存在,有些不允許。
– 有些業者將色情網站架設在對色情管制較不嚴
格的國家,以規避自己國家的法規,遊走在法
律邊緣。
– 透過國際法的規範,在網路上架設兒童色情網
站在各個國家都是違法的。
– 有些控管政治思想(例如西藏問題)或宗教社
團(如法輪功)的地區,要如何管控網路科技
傳播相關的訊息?
– 新加坡、中國對網路內容的嚴格管控能夠做到
滴水不漏、能維持多久呢?
國家權力與國界的解構
• 網際網路的興起,可直接投書到政府各單位的email
信箱(如總統府信箱、市民信箱),或在部落格發表
自己對事件的看法。
國家權力與國界的解構
• 網路穿透國界
– 以前要去其他國家
收集資訊,要帶著
護照得到當地政府
的同意(簽證)才
能通過海關進入。
– 在網路上,只要彈指之間就可去該國政府或相
關網站尋找資訊。
• 網路興起,使國界模糊化、對國家權力的挑戰,都
是在推展網路科技應用時,未預期的影響。
想一想
• 政府可以封鎖他們覺得會危害國家利益的網
站嗎?
– 例如:信仰回教的國家,封鎖其他宗教的網站
,讓其人民只接受到一種宗教資訊?
• 網路上的權力展現有哪些方式?
提示
封鎖IP、版主砍文。
數位落差與機會
• 許多人認為透過資訊科技的發展,讓人們都能公
平自由的使用科技、取得資訊,因此各種隔閡都
將被打破,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 第一層的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與機會
• 第二層的數位落差:
資訊素養的差異
– 個人不同層次線上技能造成的差異
– 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科技工具的不平等、使用自
主權的不平等、技能上的不平等。
• 第三層數位落差:
– 藉由資訊科技參與公共事務的差異
接近「公共領域」概念
第一層數位落差
• 縮短第一層數位落差
– 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資訊教育
– 全國各級學校皆設有電腦教室
– 補助偏鄉地區之上網費用
– 成立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
DOC)
第二層數位落差
• 縮短第二層數位落差
– 推行資訊素養教育
– 提倡自由軟體
– 增加公共資訊
– 推行電子化政府
第三層數位落差
• 縮短第三層數位落差
– 鼓勵公民透過網路提供意見、形成輿論
– 參與公共政策的擬定
想一想
• 你家裡的人,或是你認識的人當中,有沒
有還不會用電腦、上網路的人,為什麼?
結語
結語
資訊社會讓「公共領域」的概念得以實現,讓「公共資訊」更
為公開且重要。
結語
• 要讓資訊科技將社會型塑成什麼樣子?
• 要融入我們生活多少,如何避免科技帶來
的負面影響,而將正面影響發揮到最大?
課後作業
•
請描述你所嚮往的資訊社會與生活藍圖。
– 例如可以從食衣住行育樂、政治經濟社會等
層面發想
•
請同學規劃一個「數位落差志工團隊」,
幫助縮減城鄉學童的數位落差。
– 例如:可以從組織成員、活動、資金、成效
面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