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_多元文化的省思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w1_多元文化的省思

多元文化的省思
黃心雅教授
2010/09/16
課程網站
網址: http://www.general.nsysu.edu.tw/gehs/gehs56
快速連結
中山大學首頁學術單位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計畫
1. 討論區架構完成後, 請同學以姓名至討論區註冊,
發表課堂討論結果,發起延伸之相關討論。
2. 請同學時常注意最新消息之公告, 多利用本課程
網站資源學習並於討論區分享想法。
什麼是「文化」?
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



種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
文化相對主義 (cultural relativism)
文化多元主義 (cultural pluralism)




Randolph Bourne, “Trans-National America” (1916)
Horrace Meyer Kallen, “Democracy versus the
Melting Pot”
Mosaic
Salad Bowl
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批判
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批判
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批判

多元文化主義對待每個在地文化就如同殖民者
對待被殖民者. 多元文化主義隱含了高高在上
的歐洲中心主義. 為一種被拒認的, 顛倒的, 自
我指涉的種族主義. 多元文化主義對他者的特
殊性所表現的尊重其實正是標舉自己優越性的
形式.
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批判

多元文化主義之所以包容他者, 是因為這個他
者還是被排除在外面的他者, 只是具有一些前
現代生態學智慧以及迷人儀式等經過處理的他
者—一旦人們遇上了真正的他者以及他者規範
的特定實踐方式, 包容就消失了.
哈瑪星故事地圖



1908年,日人於打狗築港,因為疏浚航道,同時
也利用淤泥填築海埔新生地,所以產生了新市街,
包括新濱町、濱町等地,而當時在打狗驛(新濱
町打狗停車場),也就是今天的高雄港站,有兩
條濱海鐵路通往商港、漁港和漁市場,日人稱為
濱線(Hamasen),卻被當地居民用台語音譯成哈
瑪星,這是哈瑪星名字的由來。
1912年「哈瑪星」新生地正式出現。
1927年,日本人在哨船頭街開鑿了哨船頭運河。
現代化與進步女神
1906年(明治39年)的哈瑪星
尚是汪洋一片與魚塭
http://jonyao1978.pixnet.net/blog/post/22569075
日治時期哈瑪星地圖
http://jonyao1978.pixnet.net/blog/post/22569075
今日哈瑪星地圖+日治時期建物
今日哈瑪星地圖
1910年代俯瞰已成形的哈瑪星,
這是當時高雄海運的中心
故事地圖
故事地圖─王家祥 《我住在哈瑪星的漁人碼頭 》
故事地圖─王家祥 《我住在哈瑪星的漁人碼頭 》
故事地圖─王家祥 《我住在哈瑪星的漁人碼頭 》
故事地圖─彩虹眷村
討論問題
1.就你所知,台灣這塊地域涵蘊多少文化? 而
你的身分認同屬於哪一文化? 試述你對該文
化的了解與實踐。
2.文化鎔爐與沙拉拼盤的概念有何差異?這兩
種概念或是多元文化主義有何值得思考批判
之處?
3.在形塑個人文化認同時, 你認為外來/他者文
化扮演何種角色?
至駁二路線圖
中山大學
駁二空間配置圖
集合地點—C5倉庫外藝術廣場
點名時間—1:50 PM
駁二藝術特區官網: http://pier-2.khcc.gov.tw/content/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