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血液和淋巴显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十六章血液和淋巴显像

第十六章
血液和淋巴显像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庞华 李少林
李思进
第一节
骨髓显像
Bone Marrow Imaging
一、显像原理
 在正常及大多数的病理情况下,红骨髓中
的造血细胞与网状内皮细胞的分布是一致
的。
 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活性与骨髓造血功
能的强弱是 相平行的。
 网状内皮细胞能吞噬经静脉注射进入人体
内的放射性胶体颗粒,从而使骨髓显像,
因此,也就间接地观察了全身红骨髓的分
布和造血功能的变化。
可用单核吞噬细胞显像(胶体显像)间
接观察红骨髓的分布和功能状态。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1.【原理和方法】 1.2. 方法
1.2. 方法
常用的骨髓显像剂 每次用量及方法
99mTc-硫胶体
99mTc-Phytate
113mIn-胶体
每次用量为:
370-550MBq
(10-15mCi)。
静脉注射后30分进行前
位和后位显像。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2.【正常所见】
2.1.主要为中轴骨
显影
中轴骨:
椎体、胸骨、 骨盆、
颅骨显影明显
外周骨:
只有肱骨和 股骨的
近心端1/3显影
2.【正常所见】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2.【正常所见】
2.2. 图像两侧对称
以中轴线为界,
左右两侧放射性
基本对称
肝、脾聚集的放
射性胶体多,左
右两侧显 影
明显
2.【正常所见】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2.【正常所见】
2.3.远端骨髓无明显显影
四肢骨的远端
2/3无影像
儿童期例外,
可有四肢远
端的影像。
2.【正常所见】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3.1.中央骨髓、外周骨髓
显影不良或不显影
全身骨髓量普遍减低
(如骨髓纤维化)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造血功能不良)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3.2. 中央骨髓不显影,
而远端骨髓显影
此种情况又称为
“外周骨髓扩张”
表示中央骨髓受抑制,
外周骨髓代偿性增生。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3.3. 局部放射性增高或降低
增高:表示局部骨髓
造血功能增高
降低:表示局部骨髓
造血功能降低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3.4. 骨髓显影不良
而髓外其他部位显影
为一种代偿现象,提示有髓
外造血。 表现为中轴骨髓
及外周骨髓显影不好,而肝
脾等髓外组织放射增高,比
如:PV、骨髓纤维化的晚
期会出现这种情况。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4.1.1.再障:
根据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和活性水平
骨髓影像分为五种类型
A. 荒芜型
B.抑制型
C. 灶Ⅰ型
D. 灶Ⅱ型
E. 正常型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4.1.1.A 荒芜型
再障
全身骨髓不显影,表现全身骨髓造血功能弥漫性
重度抑制,临床上属重度,发病急骤,病程短,疗效不
好,预后极差。
4.1.1.B 抑制型
全身骨髓的分布和活性低于正常,此类病人往往
再障
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或活检失败,并对常规治疗效果
差,预后不佳。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再 C. 灶Ⅰ型
障
在全身造血功能不同程度抑制的骨髓中
出现局限明确的岛状显影灶,灶内活性明显
高于周围骨髓组织,主要见于慢性再障,常
规治疗效果有效,预后较好。
再 D .灶Ⅱ型
障
在长骨外周的黄骨髓中出现节段性灶显
影,最常见于胫骨干中段,分布对称,形
如镜像,活性较高,治疗效果好,预后好。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4.1.1.再障
E. 正常型
少数再障病人骨髓显像可表现为全
身骨髓的分布和活性接近正常,这类患
者临床症状较轻,骨髓细胞呈增生性贫
血,治疗效果好,预后较佳。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4.1.2.白血病
白血病的骨髓影像呈多样灶表现,
与其类型化疗与否等情况有关,多数见
外周扩张,中心骨髓抑制,中心骨髓抑
制的程度与病情平行。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4.1.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PV是以红细胞和血量绝对值明显增高,骨髓各系统
造血系统显著增生,尢以红系增生明显的血液病。
骨髓像:
早 期 表现正常。
进行期 表现为中心骨髓活性 正常,同时
有外周骨髓显像及脾肿大。
晚 期 中心骨髓及外周骨髓均不显示,
出现髓外造血。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 2. 选择骨穿、活检的最佳部位
骨穿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临床上常出现病理诊断与临床不符,
主要原因是活检时取样不当,本法
可提供最有代表性活检部位,减少
盲目性。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3. 骨髓栓塞的诊断
骨髓栓塞常见于镰状细胞贫血,约有50%的镰状细胞
贫血者并发骨髓栓塞,表现为骨痛、关节痛、肿胀。
急性期
X线摄片无显示,而骨髓显像可见缺损区,
其周围放射性增高,并伴外周扩张。
缓解期
经治疗栓塞解除,栓塞部位由骨髓细胞植
入而恢复功能,原缺损区有放射性分布。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4.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判断
早于骨骼显像出现异常,
表现股骨头放射性明显低
于对侧。
如双侧显影正常,则可排
除早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4.【临床应用】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5.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表现为病变区域多个放射性缺
损区,有外周扩展。
骨髓显像较骨显像诊断此病的
阳性率高。
第二节 脾显像
一、原理
脾显像(spleen imaging)是利用脾的单核
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放射性胶体颗粒或选择性摄取
并吞噬变形红细胞的功能,静脉注射放射性胶体
或标记的变形红细胞,它们被脾的单核吞噬细胞
吞噬而浓聚于脾,使脾显影。
二、显像剂
脾显像所用显像剂分为两大类:
1. 放射性胶体
2. 放射性非胶体类
主要有 99mTc-热
变性红细胞(denatured RBC,DRBC)
和111In-血小板。
三、图像分析
正常影像:
1.动脉灌注显像:静脉注射显像剂后约8~10 s腹主动
脉显影,随即双肾和脾显影,再经12~18 s后出现肝影。
2.静态显像:后位像见脾影呈椭圆形或逗点状,也有
呈三角形或分叶状;左侧位呈椭圆形或逗点状;左前斜多
呈椭圆形或香蕉形。前位脾影下缘不超过肋弓。脾的大小
常以后位像度量,纵径约9 cm,横径约6 cm。一般认为纵
径大于12 cm,横径大于8 cm者为增大。后位像脾影较前位
清晰,显像剂分布均匀,脾上端和内侧脾门凹陷处显像剂
分布略稀疏。(图12-4)
POST
LL
ANT
图12-4 正常脾显像
四、临床应用
1. 判断脾的位置、大小及脾发育异常(无脾、多
脾、副脾)的诊断。
2. 左上腹肿块的鉴别诊断。
3. 脾内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4. 脾外伤和脾梗死的诊断。
5.自体脾移植后的监测。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第 三 节
淋 巴 显 像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1.【原理】
淋巴显像的原理是借助于
淋巴系统对放射性颗粒的
运输、沉积和吞噬作用来
完成的,利用ECT显像,
即获得淋巴结和淋巴管造
影像。
1.【原理】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
第三节 淋巴显像
2.【方法】
2.1. 显像剂
①放射性胶体物质
99mTc-植酸盐
②99mTc-脂质体 (99mTc-liposome)
③非胶体颗粒的高分子化合物
(99mTc-右旋糖苷)
2.【方法】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2.2.方法
皮下及组织间隙注射;
选几个点,如下肢选用1.2.3.趾
间,必要时减轻疼痛可加用普鲁卡
因,每个点用74-185MBq,体积 以
0.1-0.2mm为最好,两侧注射的剂
量要一致。
2.方法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3.【正常所见】
3.【正常所见】
特点:不同部位的淋巴结都有自己的形态,但正常变异较大,
尽管有变异,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3.1.影像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
3.2.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
3.3.左右两侧淋巴结和淋巴链基本对称。
3.4.淋巴结内的放射性强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3.5.淋巴链影像连贯,无固定的中断现象。
3.6.正常情况下,可见到肝显影。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3.【正常所见】
3.1. 影像清晰,放射性
分布均匀。
3.2 形态呈圆形或卵圆
形。
3.3 .左右两侧淋巴结和
淋巴链基本对称。
3.4 .淋巴结内的放射性
强度随距离增加而
减弱。
3.5 .淋巴链影像连贯,
无固定的中断现象。
3.6. 正常情况下,可见
到肝显影。
3.【正常所见】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4.【异常类型】
4.1. 一处或多处淋
巴结影增大,放
射性增高,此多
为恶性淋巴瘤的
瘤体。
4.【异常类型】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4.【异常类型】
4.2. 一处或多处淋
巴结影像缺失或放
射性明显减低:提
示该处有转移瘤的
存在(如宫颈癌的
淋巴结的转移)。
4.【异常类型】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4.【异常类型】
4.3. 淋巴结长时间不
显影或淋巴链中断伴
远端的放射性滞留,
或出现侧支,或肝脏
不显影,皆提示淋巴
系有严重梗阻。
4.【异常类型】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5.【临床意义及评价】
5.1. 淋巴瘤的辅助诊断
淋巴显像呈一处
或多处淋巴结影
像增大或放射性
明显增高。
5.【临床意义及评价】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5.【临床意义及评价】
5.2. 恶性肿瘤有无转移
临床上常见的淋巴显像分为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显像
5.2.1上半身淋巴显像
了解胸骨旁、腋窝的淋巴结
及其引流,常适用于检查乳
癌有无淋巴结的转移:以协
助术前的分期及手术治疗方
案的选择,以及放射治疗照
射野的确定及其预后的判断。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5.【临床意义及评价】
5.2.2. 下半身的淋巴显像
适合检查盆腔内肿
瘤(宫颈癌、卵巢
癌、膀胱癌及前列
腺癌等都是淋巴显
像的适应证)。
5.【临床意义及评价】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三节 淋巴显像
5.【临床意义及评价】
5.【临床意义及评价】
5.3.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栓塞
栓塞如是完全性的,
最常见是寄生虫或肿瘤栓
子所致的严重梗阻,行淋
巴显像可以了解栓塞的程
度和部位,以决定手术取
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