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023006182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0120619023006182

学习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一
次代表大会精神
主讲人 胡序杭
2月25日-28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黄坤明同志代表十届市委会作了《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
市——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而奋斗》的
报告。
一、大会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
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动员全市广
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市,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
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而努力奋斗。
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是立足新阶段
新形势对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传承和拓展,体现了物
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富民与强市、个体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着眼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定位,顺应全市人
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审视杭
州发展,瞄准先进、追赶先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
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必须以自身优势彰显特色,优化
山水园林城市的自然形态,强化“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功能,
凸显东方文化的精神品格;必须以共建共享激发全市人民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
感,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现代化
国际化大都市,把杭州建设成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充满
活力、富有魅力的东方品质之城,成为生活富裕、精神富有、
城乡融合、社会文明的幸福和谐杭州,让这座“世界最美丽华
贵之天城”继续闪耀于世界东方,不断放射出时代光芒。
背景材料
“一基地四中心”:高
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
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
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
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六个“更加注重”
建设“三城三区”
建设“三城三区”,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
谐杭州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
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更加注重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型城市。
更加注重和谐发展,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示范区。
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
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人文法治示范区。
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和安居乐业
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法治示范区,既是实现“打
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
也是党代会主题的生动体现。
二、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很不平凡
的五年。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
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施“六大战
略”,破解“七难问题”,全面推进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
满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谱写了杭州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背景材料
六大战略 指2008年杭州市委十届四
次全会确定的“城市国际化”、“工业
兴市”、“服务业优先”、“软实力提
升”、“环境立市”、“民主民生”战
略。
七难问题 指“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
“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
“行路停车难”、“办事难”、“清洁
卫生难”问题。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7011.8亿
元,五年年均增长11.5%;财政总收入达1488.92亿元,地方
财政收入达785.1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4倍和1.6倍。
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3+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
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3∶47.4∶49.3,十大产
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西湖、
千岛湖、西溪湿地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湖国际博览
会、世界休闲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动漫节等展会的影响力进一
步扩大,杭州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老城区“退二进
三”、“优二兴三”步伐加快,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水
平提高,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扎实推
进,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建
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
值的比重达2.85%,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大幅提升。
背景材料
“3+1”现代产业体系:2008年,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要通过
五至十年的努力,建立一个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杭州特色,制造与创造相互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文化、
人才互为支撑,以创新性、知识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为
主要特征的“3+1”现代产业体系。
“退二进三”是指杭州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
三产业。“退二”就是对市区以及附近重污染、能耗大、效益差的工业企
业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分时段进行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
“优二兴三”是指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杭州、青岛、沈
阳等16个城市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试点。
试点要求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健全创新体系、
集聚创新资源、突出效益效率、着眼引领示范,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模式,
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形成若干区域创新发展
增长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奠
定基础。
青山湖科技城即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主要承担
省科创基地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及产业化。
青山湖科技城规划范围东至临安与余杭行政界限,南
至自然山体,西至锦城街道,北至中苕溪,总面积约115平
方公里。
根据规划,未来的青山湖,将形成“两城夹一湖”的
格局。一湖即为青山湖片区,以蓄洪功能、生态涵养等功
能为主,将发展成融度假休闲、人居、文创、科研等多种
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片区。两城为锦城片区和青山片区。锦
城片区为临安的城市中心,是以行政、居住、商业、文化
教育功能为主导的综合片区。青山片区的定位则是以省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科技创新基地为载体,发展成为集先
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科创文教、人居及公共服务于
一体的城市新区。
杭州未来科技城:2011年4月,国家将杭州未来科技城
与北京未来科技城、天津滨海科技城、武汉东湖科技城,并
列为央企集中建设的四大人才基地。此举意在借鉴改革开放
初期建经济特区的经验,将其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
引领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代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最高
水平的“人才特区”。
杭州未来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对引进
人才的支持力度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能以此加大推进浙江
省在集聚转型发展急需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力度。
根据《关于在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
新园)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高地的意见》,国际一流的创
业创新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一旦落户该科技城,将得到总额不
低于1000万元支持;国内一流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及其团队,
将得到总额不低于500万元支持。杭州未来科技城党工委、管
委会于2011年12月31日挂牌成立。
杭州未来科技城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规划
面积113平方公里。
海创园建设一年多来,已经引进海外高层
次人才121名,落户项目69个,成功申报国家
千人计划1名,省千人计划11名。
为做大创业平台,海创园眼下已投入60亿
元巨资做优园区环境,新建道路40公里,完成
绿化65万平方米;1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和18万
平方米科创中心正在抓紧实施之中,400余套
人才房装修完毕。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扎实推进“民生十项工
程”,深入破解“七难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2011年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065元,全市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245元。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
(村)创建活动,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86%。深化
拓展“春风行动”,社会帮扶救助机制不断完善。
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城乡统筹、全民共享”的基
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性住房
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六房并举”的体系逐步完
善。“五位一体”大公交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全
球最大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杭州连续八年被评
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背景材料
六房并举——杭州保障性住房由六种类别组成:
廉租住房。由政府通过货币补贴、实物配租、公房租金减免等方式,
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而提供的保障性租赁房。
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
售价格,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的保障性住房。
限价商品房。杭州的限价房目前特指拆迁安置房,涵盖了城市居民拆
迁安置房和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两大类,安置标准按照政府相关规定执
行,房价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定。
公共租赁房。由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及租赁
对象,以租赁方式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包括现有用于解
决两个“夹心层”的租赁房和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才公寓、外来务工人员公
寓。
危改房。指对老旧小区中一些结构简易、配套不全、设施破旧的住宅
建筑进行修缮、翻建、改扩建、维修,使之满足安全使用,改善基本生活
条件的住房。
人才专项房。解决九大门类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住房难”问题,将
人才专项用房建设纳入市保障性住房体系。
“五位一体”大公交体系:公交车、出租车、公
共自行车、水上巴士、地铁。
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推出公
共自行车出行系统,解决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问题。
从最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
公共自行车发展到现在2674个服务
点、60600辆公共自行车,从原先日
均租用量2607人次到如今的23万人
次。
在“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将
完善公共自行车布点规划,免费单
车达9万辆,公共服务点达3500个。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坚持“保老城、建新城”、“两疏散、
三集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
河道、中山路、南宋皇城大遗址等综保工程取得重要成果,
“四大改善工程”顺利实施,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城市快速路
网建设等全面推进,钱江新城核心区建成,主城区品位和综
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萧山、余杭加快融入主城区,“三副六
组团”建设力度加大,大江东新城、奥体博览城等新城建设势
头良好,良渚遗址、超山、湘湖等综保工程深入实施,城市
发展从以西湖为中心向以钱塘江为轴线转变。城乡区域统筹
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市、区两级对五县
(市)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区县(市)协作和“联乡结村”
活动不断深化,“交通西进”、“旅游西进”带动效应明显,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基
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庆春路过江隧道建成通车,地铁一期、
萧山机场二期、“五线一桥一枢纽”、钱江通道、之江大桥、
九堡大桥、江东出海码头等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以“一绕十射”
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杭州作为长三角综合交通
枢纽的地位更加突出。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活动成效明显,
“数字城管”不断拓展,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背景材料
“两疏散、三集中”指疏散老城区建筑和人口,降低老城
区建筑和人口密度,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
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下沙副城、江南副城、
临平副城集中 。
“四大改善工程”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危旧房改善、
庭院改善和背街小巷改善。
“一主三副六组团” 一主:主城;
三副城:江南副城、临平副城、下沙副城;
六组团:临浦组团、瓜沥组团、义蓬组团、塘栖组团、
余杭组团、良渚组团。前3个在萧山区、后3个在余杭区。
从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
构转变。
大江东新城位于萧山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
域,处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的
核心位置,规划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包括江
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和前进工业园区。
大江东新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组团或副城,
而是杭州的“浦东”,是杭州市委“沿江开发、
跨江发展”的一个重要部署,是杭州现代工业
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城市发展的重
要功能模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
所在。大江东新城将成为集现代产业、综合服
务、高端城市和一流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
化新城。
杭州奥体博览城建设,是事关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
目之一,是提高杭州市民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是杭州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工程”,是加快滨江新城和钱江
世纪城建设的“先导性工程”,是杭州从“西湖时代”向
“钱塘江时代”迈进的“标志性工程”,是杭州市“十二五”
城市建设发展的“亮点工程”。建设杭州奥体博览城,对于
提高杭州市民的体育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经济生活品
质、环境生活品质都具有重大意义。
奥体博览城总面积为583.89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302
万平方米,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两部分。其中核心区154.37
公顷,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辐射区429.52公顷,建筑面积
1032万平方米。按功能划分,杭州奥体博览城核心区划分为
体育竞技场馆功能的杭州奥体中心、会展服务场馆功能的杭
州国际博览中心、酒店商务办公功能的超高层双塔和地铁上
盖物业。
建成后的奥体博览城,将与钱江新城核心区“日月同辉”
等标志性建筑群隔江相望、南北呼应,不仅可以承办洲际性、
全国性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还将成为以体育、博览为特色,
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购物、美食、演艺等功能于一
体的钱江南岸“新地标”。
核心区鸟瞰
主体育场
会展中心
城市之门
体育游泳馆
网球中心
综合训练馆
联乡结村:从2007年起杭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
展了“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简称“联乡结
村”)活动,即由市、县两级组织企业、单位结对乡
镇、村,实行市、县联动,参与相关乡镇、村的新
农村建设。“联乡结村”这种以帮扶为核心内容的
活动具有独特的运作机理,即以公共产品作为“联
结”项目载体,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创新活动内容
方式,四两拨千斤放大了“联结”活动的规模效应。
“五线一桥一枢纽”:沪杭客专、杭黄客专 、
宁杭客专、杭甬客专、杭长客专、钱江铁路新桥和
杭州东站枢纽。
“一绕十射”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杭州绕
高速公路;沪杭、杭甬、杭浦、杭金衢、杭宁、杭
徽、杭新景、杭绍甬、杭长、申嘉湖杭等高速公路。
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用信
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
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
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数字城管把像井盖、
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
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
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
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执法人员利用移
动执法终端记录事件并通过GPS定位系统定位事件地
点,发回指挥中心,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
并把问题解决掉。
杭州市于2005年10月份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
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十个数字城管试点城市(区)之一,
于2006年3月建成运行。同年8月27日在全国率先通
过住建部验收,杭州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数字
城管城市。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
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认真做好新形
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不懈推进理论武装工
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扎
实开展“我们的价值观”等主题实践活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扎实推进学习型城
市建设,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进一
步提升。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杭州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面加
强,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个项目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九大文化惠民工
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艺精
品不断涌现,3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
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创意产业成长为支
柱性产业,“中国动漫之都”品牌初步打响。
背景材料: “虚功实干”,以有形制度培育无形价值
观
2011年初,杭州启动了“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虚功实
干”、精心“播种”,以有形的制度,培育无形的价值观,以切实有效的
“硬举措”,完成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软任务”。
通过广泛征集各界群众意见,杭州给2011年每个月都定下一个核心
价值观的“主题关键词”:“民生、礼仪、诚信、感恩、奉献、关爱、信
仰、责任、科学、爱国、创新、和谐”,并制定详细方案,每个月围绕
“主题关键词”组织举办“三个一”:每月举行一次互动讨论,召开主题
研讨会、座谈会或报告会,专家学者与群众面对面开展讨论,推动主流观
点、专家学者见解和人民群众声音的交流交融;每月举行一次主题实践活
动,围绕当月主题关键词的内涵,组织市民以活动促主题深化,以深化主
题扩大活动成效。
这些“主题词”与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和社会主义新道德密切相关:
比如5月有劳动节,主题词是“奉献”;7月有党的生日,主题词是“信
仰”。这12个“主题词”贯穿全年,既便于理解和记忆,也能通过群众的
广泛参与日常的行为规范,让这些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植根于每个人的心
田。
杭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上的高屋建瓴和实践上的落地生根相
结合,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创设
各种价值观建设载体,在各领域、各层次、各群体广泛而深
入的互动交流中扩大社会认同、增进社会共识,强化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推动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化、大众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共同
参与、共同建设的生动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创新
了社会管理,促进了社会和谐,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是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
让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既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追求,
也外化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社会普遍遵循、具
体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背景材料
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杭州荣获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面加强,
2011年6月24日晚,中国西湖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
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1年,亚太文创协会推出的《2011两岸城市
文化竞争力调查报告》中,杭州仅次于上海、北京,
成为文化竞争力排名第三的城市。在第六届“创意
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上,杭州与澳大
利亚悉尼市共同获得全球文化产业领军城市“创意
示范奖”,成为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在最近正式公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
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中国国际动漫节成为了国家
“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重点扶持的文化交易平台。
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扎实推进教育、科技、
卫生、体育强市建设,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名校集
团化办学、城乡中小学互助共同体建设步伐加快,
学前教育“1+4”政策创新推出,十五年优质教育
覆盖面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杭师大“创
一流”迈出坚实步伐,杭州教育竞争力居全国城市
前列。“四改联动”深入实施,8家市属新医院建
设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国
家卫生城市复评,国家健康城市试点不断深化,平
均期望寿命达80.67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
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在杭成功举办。构建和谐劳动关
系取得积极成效。“平安杭州”建设不断深化,社
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杭州成为中国最具安全感城
市之一。
四改联动:杭州市为解决“看病难”
的问题,同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药品
生产流通体制.医疗保险体制和医疗救
助体制四项改革,这四项改革互动呼应,
被称之为“四改联动”。
8家市属新医院建设:市第二人民
医院、市中医院丁桥分院、市儿童医院、
下沙医院、市妇女医院、市第十医院、
滨江医院、之江医院。
生态环境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全国生态
文明建设试点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生态型城
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64.56%,半
山、西山列入国家森林公园,杭州荣获国家森
林城市称号。水源地保护和重点流域治理力度
加大,“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程
全面展开,西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节能减排扎实有效,“十一五”期间单位地区
生产总值能耗降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化
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七格污水处理厂
三期投入使用,污水、废物处理能力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省级综合配套
改革试点,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民营经济不
断壮大,我市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数量连续九
年居全国城市首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综合考评机制日益完善,“两家两中心”投入运营,
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金融创新发展。开
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取得重大突破,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服务外包快速发展,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国内合作交流进一步加
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杭州都市圈建设扎实
推进,内资引进成绩巨大,援藏、援疆、对口帮扶、
山海协作等工作务实开展,圆满完成援川任务。
民主政治实现新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
上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
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同民
主党派合作共事得到新加强,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
发展壮大。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地方外事等
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
作用进一步发挥。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基层民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不断扩大。“五五”普法成效明显,公正司法得到加
强,“法治杭州”建设迈出新步伐。国防动员和后备
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杭州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
连冠”。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
活动成效显著。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基层党组织
和党员的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
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力度加大,干部培养锻炼渠道进一步
拓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十项重点改革项目试
点任务分类推进,“两轮推荐、两轮票决”、跨部门竞岗交
流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不断推进,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
价机制逐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力度加大,“一报
告两评议”全面覆盖,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片组户民情联系、区
域化统筹服务”机制基本形成,“领头雁工程”深入实施,
“公推直选”、民主听证等党内基层民主制度有效落实,非
公企业党建走在前列,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快
形成。“廉洁杭州”建设取得新成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进一步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
防控机制建设全面推开,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成效明显,
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一批违纪违法案
件得到坚决查处,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基层党风廉政建
设不断加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
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自主创
新能力还不够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区域发展协调性有待增
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改革攻坚力度亟需加大;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
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差距,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
新挑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思想
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
能力不足,基层党组织建设仍有薄弱环节;个
别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产生极坏影响,反腐倡廉
任务艰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关键是始终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解放
思想、勇于创新,善于把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与杭州实际紧
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思想的不断解放推动事业的
不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
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好中求快、
转型发展,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
的统一;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增活力,以
开放拓空间,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增
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城带
乡、以工补农,区县(市)联动、共同繁荣,形成城乡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
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牢
牢把握,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
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城
乡一体化、城市国际化为主抓手,着力建设学习型城
市、创新型城市、生态型城市,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示
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人文法治示范区,全面推进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
设,把“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全面建成
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征程,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而
努力奋斗。
背景材料
省委“八八战略”:2003年,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发挥‘八
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重大部署,简称“八八战略”,具体内
容为——
一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
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三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
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五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化浙江”。
六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
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
新的增长点。
七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
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八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 2007年,浙
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
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个人、企
业和其他各类组织的创业再创业,全面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党
建工作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以全民创业、全面创
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人民收入水平持续
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全省
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努力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和全面创新型省份,加快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浙江。
全面实施 “六大战略”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
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富民强市、
社会和谐主旨,紧扣城乡一体化、
城市国际化主抓手,全面实施民生
优先、环境立市、创新强市、实业
兴市、文化引领、开放带动“六大
战略”。
今后五年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力争提前一年实现全
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16年全市生产
总值达到1.3万亿元,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
到13.54万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
长1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服
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规模以
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36.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到3.05%;城市化率达到80%;五年新增城镇就业85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
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
平均期望寿命达81岁左右。
四、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
必须善于把战略目标、战略思路转化为创新实
践,着力建设“三城三区”。
1.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建设学
习型城市。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根本目的和动力。我们既要着眼于人们现实的
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
的提高,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引导全市人民
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努力实现经
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今后五年,杭州将推动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构
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服务体系。
为此,杭州将建开放大学,也就
是打造一个以杭州广播电视大学为
基础,逐步整合成人高等教育资源
和培训资源而形成的开放型学习平
台。
杭州将继续支持杭州师范大学
“创一流”。
2.更加注重创新发展,着力建
设创新型城市。创新是发展的不竭
动力。我们要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
精神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环节,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
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杭州市目
前存在着经济转型升级不够快,服务业
发展水平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
待进一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等
问题。因此,要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引领的“三二一”
产业结构。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扩大内需
战略方针,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四
大建设”,打造“一基地四中心”,推动经
济发展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向主要依靠科技
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
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
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传
统优势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双管齐
下”,推动产业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
约发展,加快建立以服务经济为引领、十大
产业为主体、创新为动力的杭州特色现代产
业体系。
发展十大产业 促进转型升级
站在“十二五”起跑线上,杭州市委、市政府
审时度势,综合考虑创新趋势、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和杭州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
性新兴产业中,选出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广的十
大产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转型升级的重
要抓手,全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
洲地区区域规划》里,杭州被定位为高技术产业基
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提出发展十
大产业,是响应国务院对杭州“一基地四中心”的
发展定位、抢抓历史机遇的必然选择。
十大产业中,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
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是杭州市现代服务
业中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物联
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是杭州市战
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领域。发展十大产业,
有利于发挥杭州市产业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
集中力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十大产业代表着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模
式,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少、综合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等特征。发展十
大产业,可以有效地突破日益紧张的资源、空
间、环境等制约,实现杭州市经济发展的可持
续性。
发展十大产业已成为杭州发挥自身优势、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2011年,杭州十
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010.4亿元,同比增长
13.6%,高于全市生产总值3.5个百分点,占全
市生产总值比重约43%。杭州市提出,今年该
市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将力争
提高到45%左右,确保十大产业增加值增速高
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3个百分点左右,新增主
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收入在50
亿至100亿元的企业10家,重点推进50个重点
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区县(市)两
级财政要集中200亿元资金用于扶持十大产业
发展。
背景材料:2015年,现代服务业将成为
杭州“首位经济”
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创造“绿色GDP”,还能解决和扩大劳动就业。
作为经济大市、资源小市,杭州市近年来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和上海、重庆、青岛、西安、广州及成都等7个城市被国家科技
部列入第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试点单位,试点期限为2011
年10月至2014年6月。
针对示范城市的打造,杭州市提出建设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新型产业
体系 ,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首位经济、优势经济,建成国际重要的旅游休
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到
2015年,我市现代服务业要初步形成“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足特色、
做强地位”的格局,建成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
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左右,现
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2%,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
务、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优势更加突出。
同时,引进共建科技创新载体达到115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达到22个,
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总数达到40家以上。
提升杭州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
中最为强劲的“发动
机”,是杭州经济的中
流砥柱和持续发展的依
托。
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以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导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
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进一
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品牌战略,增强
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提高
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
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提高建筑业的
整体竞争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纺织丝绸。重点发展替代进口面料、高档真丝绸、新一代
化纤产品、名牌女装、服饰用品、产业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
织品,努力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优先发展乘用车,积极发展中高档大中型
客车,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强自主开发和品牌打造,
提高国际竞争力。
轻工食品。积极发展智能化、个性化和环保型
的家居电器、厨卫电器、影音电器等家电新产品;
大力发展方便食品、绿色食品、新型功能食品和海
洋生物食品;大力发展包装工业,推进亚包中心制
造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高档纸板、工业技术配套
用纸和特种纸,提升塑料、印刷、文体用品和工艺
美术制品。
精细化工。重点发展有机硅、高等级子午线轮
胎、高档染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培育信息化
学品、生物化学品、工业表面活性剂、纳米新化工
材料等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
建材。重点发展环保、绿色、节能型建筑陶瓷、
玻璃、钢结构、新型墙体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高档装饰材料。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充分利用杭州现有和潜在优势,积极引导人才、技术、
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
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
现代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等,打造“互联
网经济强市”和“物联网经济高地”,使杭州成为重要的新
一代信息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轨
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建设长三角重要的高端装备
制造业基地。
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包括创新药物、生物疫苗、
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积极培育生物农业、生物服务、生
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建成浙江省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重要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新光源产业、低碳技术的研究
与应用、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环保材料、节能关键技术
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形成具备较
强的国际及区域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
水能的发电装备制造和新型电池、生物质能等,建成国内重
要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化基地。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光通信材料、纳
米材料、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形成一批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
件,突破并掌握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建成国内新能源
汽车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同时,积极发挥杭州海洋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推进陆海
联动,加快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涉
海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水综合利用等。
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杭州制造业的重要特色与优势,也是
杭州经济保持领先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把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技术
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家级开发区科技示范、
产业引领和功能辐射作用,推动省级开发区提升扩
容,加大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力度,优化
产业集聚环境,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
向拓展,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
体系完整、环境友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重点提升杭州装备制造、萧山纺织化纤、余杭家纺、
富阳造纸、建德精细化工五个省级产业集群和临安
先进装备、桐庐发电设备、淳安食品饮料等一批市
级产业集群。
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
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大型机电成套设备、精密模
具等机械制造业;高新开发区重点发展系统集成、
数字控制技术和新能源装备;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重点发展轻工机械、环保节能设备、专用工程机械
设备等工业设备制造业。三大国家级开发区要率先
由制造功能为主逐步向综合服务功能为主转变,打
造省内领先、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先进技术装备研
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大江东区域:包括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
和江东市本级区块,是杭州市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主
平台之一。其中江东工业园区(含市本级区块)以数
控机床、仪器仪表、节能环保装备以及食品加工设
备和包装设备等为发展重点;临江工业园区重点发
展节能环保装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等产品。
加快构建产业集聚区
统筹规划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重点加快大江东
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两大省级产业集聚
区建设,形成东西呼应、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
开发结构,成为杭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两翼。
提升发展现有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优化空间布
局,完善功能配套,提高产出率。规划建设一批市级
产业集聚区,打造新的增长点。强化产业集聚区的政
策要素保障,建立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重点保障建
设用地需求,加大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重点配置环境容量指标,加快交通、信息、供水、供
热、供电、生态等重大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增强集聚区发展的支撑能力。
科技创新十大平台
1.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
3.青山湖科技城
4.大江东创新基地
5.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中国美术学院国家科技园
7.浙江省大学科技园
8.新加坡科技园
9.余杭创新基地
10.富阳银湖科创园
3、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着力
建设生态型城市。生态是杭州最具
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
略资源。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
施环境立市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让城市镶嵌在青山绿水之
中,让人们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背景材料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2009年,国家
环保部将杭州、贵阳、中山、承德等12个城市
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要求
试点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着
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以生态文明的理念
和要求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坚
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达、生活富
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基本
要求,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全国低碳城市试点: 2010年,国家
发改委将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
南、天津、重庆、杭州、深圳等五省八
市列为全国低碳省份、低碳城市试点之
一。
要求试点省、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
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
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
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六条生态带” :涉及杭州市区和上游钱
塘江水源保护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2203平
方公里。其中,杭州市区涉及上城、下城、
拱墅、西湖、江干、滨江、萧山、余杭等八
个城区(含钱塘江水面及其他主要水体)的
部分区域,面积约2149平方公里;水源保护
区涉及富阳市范围内的水源保护区(渔山、
里山、灵桥、富阳等镇的临江地区),面积
54平方公里。
六条生态带分别是:西北部生态带、西南
部生态带、南部生态带、东南部生态带、东
部生态带、北部生态带。
建设六条生态带,除了谋求更好的生态环境之外,建设
这六条生态带,还将在“一主三副六组团”之间,形成一种
自然生态上的连接和过渡,从而促进构建“山-水-城-林-田”
的景观安全格局,落实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市建设规
划的目标要求。
西北部生态带南以02省道为界,由绕城公路五常段向北
延伸至良渚镇,北以宣杭铁路为界;西南部生态带北以02省
道为界,沿天目山路向东延伸至西湖东侧,东南方向由钱塘
江沿岸往东延伸至钱塘江大桥;南部生态带东以03省道和浙
赣铁路为界,向北延伸至滨长路,钱塘江沿岸由富春至浦沿
街道;东南部生态带西以03省道和浙赣铁路为界,北以杭甬
高速公路为界;东部生态带南以杭甬高速公路为界,西南以
复兴大桥钱塘江沿岸为界,北以杭州湾为界;北部生态带西
以宣杭铁路为界,东南向沿绕城公路和沪杭公路往下沙钱塘
江滨江地区延伸,东北向则沿京杭运河和320国道延伸。
未来的城市发展遭受资源环境的刚
性制约,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减少的影
响进一步加大,局部的人与自然矛盾将
更加尖锐。
根据有关资料,若把生态环境作为
发展资本来计算,杭州市的总资本结构
中,自然资本占20.4%,约占总资本的五
分之一,而且主城区自然资本相对贫瘠。
杭州要摆脱自然资源制约,提高生态承
载能力,就必须科学地对待人与自然的
矛盾,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背景材料:努力建设“六位一体”低碳城市
近年来,杭州市着力建设低碳城市,建立
低碳规划、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在内的强有
力推进机制,并形成了“六位一体”打造低
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
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的良好局面。
实施PM2.5和霾天气监测并向社会公布,
深入开展灰霾天气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机动
车尾气、施工扬尘、工业废气治理,改善城
市空气质量。
从3月起,杭州将向社会公布PM2.5灰霾天
气的监测结果。
打造生态杭州的具体抓手——十大工程
1.“三江两岸”工程:统一规划、分段实施,扎实推进
三江两岸景观带建设,保护好“三江两岸”自然生态和古建
筑,努力把“三江两岸”打造成为一条富民带和生态带。
“三江两岸”的主干流总长约231公里,并包括浦阳江、
兰江、大源溪、分水江等主要支流。“三江两岸”沿线可视
范围,上游起于淳安千岛湖,下游止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和大江东新城,沿线涉及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
西湖区(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上城区、江干区、杭
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新城)、杭州滨江区、萧山区等行
政区域。
“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其最终将在江两岸
和环千岛湖建设绿道共716公里。这将是首条国家滨水景观
道。
2.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绕城公路范围内1公里以
上291条河道综合整治,加快绕城外区域河道整治,市区河道
水质摘掉劣五类帽子。大力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
3.大气污染整治工程:深化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建
设施工扬尘治理,加快机动车尾气治理,开展居民区油烟整
治,实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
数占90%以上,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4.噪声整治工程:加强对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
工和社会生活(房屋装修、娱乐活动)等噪声监控与治理。加
强对中高考等特殊时期的噪声监管。
5.绿色交通工程:推广清洁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天然气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达到2万辆以上,市区
环保型公交车比例达到15%。加快“免费单车”服务系统建设。
居民绿色出行比例达到35%。
6.清洁能源工程:积极推广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生
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扩大天然气供气
区域,推进燃煤热电厂天然气改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全
市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例达到21%。
7.废弃物再生利用工程:建设杭州天子岭生活垃圾循环
经济产业园区、废旧电器电子回收处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
分类投放收集转运示范工程、五县(市)生活垃圾处置工程等。
8.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工程: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
的生态化改造,达到国家级生态工业生态园区建设要求。
50%以上市级特色工业功能区完成生态化改造。
9.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大力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
用,推广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大力提倡科学使用农药化
肥,实施沃土工程,推广平衡配方施肥和生态种养模式,扩
大禁养区。
10.生态文化工程: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规范,
发布杭州市生态文明公约,发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和森林
公园、湿地公园、遗址公园、植物园等在培育生态文化的作
用。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率达到90%,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环保
公益性活动的比例达到100%。
4.更加注重和谐发展,着力打造安
居乐业示范区。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
共同心愿,是幸福和谐杭州的生动体现。
我们要坚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
理、提升社会文明“三位一体”,深入
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深化“民生十项工
程”,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
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
果惠及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实现个
体幸福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未来五年,杭州还将新建1750万平方米的
保障性住房。
滨江医院、下沙医院、之江医院、妇女医
院、儿童医院、市十医院、市中医院丁桥分院、
市二医院(扩建)等8家市属医院也将加快进
度,尽快投入使用。
同时杭州将努力探索一条民生优先、服务
为先、基层在先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建立健全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维护群
众合法权益。争创全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示范
城市。
5.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城
乡统筹示范区。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是杭
州发展的战略抉择,是富民惠民的重大
举措。我们要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
推进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
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一体化,
加快形成“市区-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的
网络化、组团式城镇体系,建设网络化
大都市,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
新格局。
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已不仅仅是简单的
“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而是以“全市一
盘棋”的思想,在城与乡之间找到全面合作、
联动发展的路径,实现城乡的双兴共赢。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的需要,这是杭州根据市情和当前发展形势
做出的正确决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进展,
将直接影响未来五年杭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目标的实现。
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突出重点” 要求
下,杭州已经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城市建设
重心向“三副六组团”、县(市)城、中心
镇特别是新城转移,将大大提升杭州主城区
的综合服务功能,强化周边新城的承载能力。
由杭州市财政统筹安排,在原有预算内各
类专项资金及增幅不变的前提下,每年新增
1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五县(市)发展。
各城区每年也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对口协
作县(市)。参与结对的城区乡镇(街道)
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资金用于所结对乡镇
项目建设。
城乡统筹示范区 五县(市)成杭州发展
“新蓝海”
以后,杭州乡村和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从村到城,
也会越来越方便。
今后五年,临金高速、千黄高速、杭州都市圈环线,将
快马加鞭地进行建设;建成“三纵五横”快速路网;2012年
底,杭甬高铁(杭州至宁波铁路客运专线)、杭宁高铁(杭
州至南京铁路客运专线)计划通车;2014年7月,杭长高铁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计划开通。
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开通运营的同时,地
铁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将开建,届时,
杭州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200公里。
6、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着力
打造人文法治示范区。文化是城
市的灵魂,民主法制建设是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我们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
向,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
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和
“法治杭州”建设,提升城市文
化软实力和法治化水平,提高社
会文明程度。
背景材料: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
2012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
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
杭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
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
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全面实施文化建设
“八项工程” :文化引领工程、文化研
究工程 、文化精品工程 、文化设施工
程 、文化创意工程 、文化传播工程、
文化人才工程、文化素质工程。
重点发展八大文化创意产业
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
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业,
构建杭州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群。
加快发展八大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
业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
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
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形成创新能力强、
产业规模大、文化品位高、产业特色鲜明、创业环
境一流、专业人才聚集、知名品牌众多、产权保护
严密、公共服务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努力打
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五、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办好杭州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以改革创
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
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
导水平,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提供坚强
保证。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科学理论武装。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
发展能力。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
和战斗力。
4.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各级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5.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保持党的先进性、
纯洁性。
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杭州科学
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
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会议总结了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任务,提出了建设
“三城三区”的战略部署和“打造东方
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奋斗
目标,是对杭城定位的传承、拓展和未
来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体现出物质追
求和精神追求、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
为杭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