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學習理念與專業課程融入20120910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服務學習理念與專業課程融入20120910

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初探
請每位老師思考後在紙上寫出對下列問題想法:



課外活動已有社區服務,為什麼還要推動服務
-學習融入專業課程?可帶來哪些學習?
「服務-學習」與「實習」的差異為何?
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需掌握哪些特質?
三人一小組,互相分享並討論三分鐘後,向全體
簡要分享五項問題的共同結論(每組三分鐘)
服務-學習理念與專業課程融入
There is something uniquely powerful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service and learning
~Jane Kendall
黃玉
目錄
一、什麼是服務-學習?與「社區服務」及
「實習」差異何在?
二、為什麼要推動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
可帶來哪些學習?
三、服務-學習課程有哪些特質?
四、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的作法
五、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經驗分享
六、服務-學習反思帶領
七、服務-學習融入課程制度化發展建議(含
夥伴關係發展)
一、什麼是服務-學習?
與「社區服務」及「實習」差
異何在?
服務-學習與相關名詞概念之區分
(Cress, 2005, p.8)
志願服務
(Volunteerism)
專業實習
(Internship)
督導見習
(Practicum)
社區服務
(Community
Service)
服務-學習
(ServiceLearning)
學生從事一些促進被服務者利益的服務
活動
學生從事於強化他們職業或生涯發展的
活動
學生在與專業領域有關的場所工作來代
替教室內的學習
學生從事於一些滿足社區需求的活動,
作為整合課程學習的一部分。
學生從事於與專業領域學習目標有關的
服務活動,並提供反思機會去連結他們
專業領域的學習。
定義
服務與學習關係的類型
(資料來源:Sigmon,1996)
1.service-LEARNING 以學習目標為主,服務成果不是重點—實習
2.SERVICE-learning 以服務成果為主,學習目標不是重點—社區服務
3.service learning 服務與學習彼此目標沒有關聯
4.SERVICE-LEARNING 服務與學習目標同等重要,對所有服務與被服務的人都
能加強其完成目標—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模式,透過有計劃安排的社
區服務活動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以完成被服務者的
目標需求,並促進服務者的學習與發展。反思(Reflection)
與互惠(Reciprocity)是服務-學習的兩個中心要素。」
(Jacoby, 1996)
服務-學習教學理論與應用

經驗學習觀點
經驗學習觀點


透過具體行動與反思學習
依據學生不同學習型態安排服務工作
社會正義觀點(Social Justice Perspective)的服務-學習
成份
傳統方式
新的方式
服務關係:
提供者/接受者
服務中的夥伴關係
目標:
為學生
為夥伴雙方
結果:
為學生
為夥伴雙方
服務成就:
學生的進步
成效靠彼此一起完成
反思進行方式:
學生自己或分享給老師及其他
同學。
雙方一起進行省思,一起透
過寫作、分享,彼此溝通。
服務著重在:
補救表面的需求
針對表面需求也探究根本造
成原因
由誰來設計服務: 服務提供者
雙方
服務結果評量:
主要是學生的經驗,偶爾包含
服務機構的意見。
不僅是學生、機構的經驗,
也包括被服務夥伴的經驗。
後續追縱:
很少作,即使作也著重在學生
日後的成長及繼續參與服務
繼續作後續追蹤,著重雙方
日後的成長與改變
(資料來源:Wiechman, 1996)
服務-學習是--


一種哲學
一種教學法
一種方案
從服務中學習模式
(cress, 2005, p.8)
(Learning-through-Serving Model)
教師
學生
學習
(反思 )
課程內容
(課程)
社區經驗
(服務 )
二、為什麼要推動服務-學習
融入專業課程?可帶來哪些
學習?
現代與後現代典範的轉移(Kochner,1995)
工業社會觀點
後工業社會觀點
穩定(Stability)
改變(Change)
討論(Discussion)
對話(Dialogue)
平衡(Balance)
不平衡(Disequilibrium)
確定(Certainty)
不確定(Uncertainty)
控制的(Controlled)
混亂的(Chaotic)
永久的(Permanent)
暫時的(Temporary)
說(Talk)
聽(Listen)
現代與後現代典範的轉移(Kochner,1995)
工業社會觀點
後工業社會觀點
在地或全球(Local or global) 在地與全球(Local and
global)
知道(Known)
不知道(Unknown)
分享知識(Share
information)
階層(Hierarchy)
創造知識(Create
Knowledge)
網路(Web)
安全的(Safe)
危險的(Dangerous)
錢及底線(Money and
bottom line)
學校各單位(Division of the
University)
價值與願景(Values and
vision
學習社群(Communities of
learning)
現代與後現代典範的轉移(Kochner,1995)
工業社會觀點
後工業社會觀點
教(Teaching)
學(learning)
聽(Hearing)
思考(Thinking)
解釋(Explaining)
試探(Exploring)
保護(Protecting)
連結(Connecting)
提供者(Providers)
夥伴(Partners)
個人(Individual)
協同(Collaboration)
合約(Contract)
信任(Trust)
現代與後現代典範的轉移(Kochner,1995)
工業社會觀點
後工業社會觀點
技能發展(Skill development) 個人發展(Personal
development)
在教室內學(Learning in the 任何地方學(Learning in
classroom)
everywhere)
接受(Receiving)
反思(Reflecting)
被錢驅使(Diving by dollars) 心靈之航(Sailing with soul)
批判分析(Critical analysis)
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八0後青年(商業週刊1198)
主管怎麼想…
八0後員工怎麼想…
遇到問題就逃跑,受挫力
超低
工作是讓自己快樂的方式之
一,如果這裡讓我痛苦,我
為何要忍受?
我是對我的事業生涯忠誠,
不是對你的公司忠誠,有更
好的舞台,我當然要走!
玩遊戲都可以先試驗,再修
正,你沒讓我「打怪」,怎
麼知道我不行?我怎麼學習?
一天到晚跳槽,加薪也留
不住人
明明很資淺,卻嫌舞台不
夠大
開會意見一大堆,服從性
很低
網路既有的經驗知識那麼多,
可能你這東西是死胡同,難
道我要照做?
討厭加班,總說工作生活
要平衡
我的人生,不是只能靠工作
成就來定義。我還需要發展
其他的身分
電腦螢幕不是Facebook就
是MSN
就像你抽菸、需要休息一樣,
而且許多工作的合作線索,
我也是在Facebook 上找到
的啊!
給任務,順序和交代的都
不一樣
你有好好的跟我溝通過,你
認為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嗎?
總說上班要彈性、能不能不 重點是能否把事情做完?有
打卡
了電腦、手機,隨時能工作,
為何要到公司「表演」工作
給你看?
工作環境要好玩,做事卻沒 好玩,才能讓我們樂在工作、
效率
忘掉時間,這樣,做事怎麼
會沒效率?
稍有一點成就,就想快速升 跟玩遊戲一樣,打到怪,就
遷
立刻晉級,這樣才公平。誰
有實力就是老大,管你是老
頭還是小孩?
如何面對史上最難管的一群人

先瞭解三大新邏輯:目標認同、快速回饋、興
趣成績單
(命令無效!要他們動起來,真誠及時回饋比錢更有效)

以共創(Co-creative)取代上下管理
(位階無用!共創遊戲規則,有實力者才是老大。我們
應該是只有職稱之差,沒有職位之差,大家都是平
等的)

從小處將權杖交給他們
(權威退位!適時放下權杖,成果可能超乎想像)
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目標

美國哈佛大學前校長 Derek Bok 建議大學教
育應培育學生表達能力、思辨能力、道德推
理能力、履行公民責任能力、迎接多元文化
生活能力、迎接全球化社會能力、廣泛的興
趣及就業能力(Bok, 2006/2008,張善楠譯)

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的五個目標,希望學生畢
業後能夠:(一)獨自探索世界;(二)建
立對知識的好奇;(三)具備探尋與解決問
題的能力;(四)能把尋求到的解決方法與
他人溝通;(五)培養創造力,用嶄新方法
看問題(李雪莉、彭昱融,2008)
CAS大學生學習發展成果
(The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 CAS, 2009)

一、知識的獲取、建構、統整與應用





從一些專業領域瞭解知識
連結知識到其他知識、觀念與經驗
建構知識
將知識關連到真實生活中
二、認知複雜化




批判思考
反思思考
有效推理
創意
CAS大學生學習發展成果
(The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 CAS, 2009)

三、自我內在發展





真實的自我評價、自我瞭解與自我尊重
認同的發展
對倫理與誠正的承諾
靈性的覺知
四、人際能力




與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互賴
協同合作
有效的領導
CAS大學生學習發展成果
(The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 CAS, 2009)

五、人道主義與公民投入





瞭解並欣賞文化與人的差異
全球視野
社會責任
公民責任感
六、實作能力




追求目標、
科技能力、
管理生涯發展、
維持身心健康、
有效的溝通
管理個人事務
展現專業化
生活在有目的且滿意的生活中
社會改變模式的領導發展 (Astin, 1996;HERI,1996)
(Social Change Model of Leadership Development)
團體價值(group values)
•協同 合作
(collaboration)
•共同目標
(common purpose)
•以禮相爭
(controversy
with civility)
•自我覺知
(consciousness
of self)
•言行一致
(congruence)
•承諾
(commitment)
個人價值 (individual values)
改變Chang
• 公民責任
(citizenship)
社會/社區價值(society/community values)
高等教育新趨勢:
連結公共服務的學術




Scholarship of Research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Scholarship of Engagement
「連結公共服務的學術」其目的不在於否
定傳統的學術價值,而是更加擴大,深植
高等教育應培育出能投入公共服務公民的
可能性。~引自Boyer(1990)
連結公共服務的學術

Barker(2004)歸納提出「連結公共服務
的學術」有三個發展趨勢:(一)學術不
再只是獨立於社會應用和公共參與的某一
領域專業知識;(二)學術從強調價值中
立、客觀性和效能標準的知識,走向投入
處理政治和社會的價值導向問題;(三)
高等教育文化應發展全面性的影響,學術
生產可與公共議題和公共參與整合。
連結公共服務的學術


National Review Board for the Scholarship of
Engagement定義「連結公共服務的學術」為:「
教師有系統地符合學校宗旨與目標,連結學術相
關工作,透過教學、研究和服務整合社區需求」
(Campus Compact, 2007: 9)
Ward(2003)和Holland(1997)認為連結公共
服務的校園應為「大學校長和行政人員皆承諾參
與社區,教師在教學和研究上結合社區促進學生
參與公共服務」
連結公共服務的學術
教師連結公共服務:
 進行以社區為基研究(研究取向)
 開設服務-學習課程(教學取向)
 從事專業性公共服務(服務取向)
連結公共服務的學術

英國史崔克萊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教授Lain McNicoll與獨立
顧問Ursula Kelly建議,將「社會價值
」(對社會的真實貢獻)列為大學社會貢
獻指標之一
(國科會國際科技合作簡訊網 –科技簡訊 2012.3.4.)
服務-學習與青年的關係
青年角色的轉變:
 資源使用者---資源提供者
 被動觀察者----主動學習者
 服務消費者----服務製造者
 無助者-----社會改變中的領導者
服務-學習與高等教育的關係





服務-學習能帶給學生更高品質的學習
服務-學習能提供學生實踐參與社會事務機
會,而有助於未來公民的準備
服務-學習能為學生未來生涯作更好的準備
服務-學習可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服務-學習有助於學校及社區關係的發展
服務-學習帶來的學習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 Learning」(Eyler & Giles;1999)
 個人與人際的發展
 了解與應用知識
 批判思考能力的發展及觀念轉變
 公民能力的培養
修課學生的心聲
1)
2)
3)
服務中最大的快樂…(建立友誼、幫助人、
被需要、工作中有樂趣、被服務人有進步)
服務中最大的學習…(包容力、尊重不同、
服務對象了解與服務技能增進、應變能力、
反 思與追求社會正義、社會議題)
服務中最主要的挫折與痛苦…(不知如何接
近、時間壓力、期望過高、無力感、認知不
足、服務場所人員不舒服、分離的處理)
服務-學習帶來的學習
黃世雄( 2010)對96學年度第二學期致理技術學院
「生態環境保育」通識教育課程學生之研究:
 在「楊黃認知發展量表」二元思考認知發展階段,
選讀服務學習融入通識教育之學生與選讀服務學
習未融入通識教育之學生無差異
 在「楊黃認知發展量表」多元相對及抉擇實踐認
知發展階段,選讀服務學習融入通識教育之學生
優於選讀服務學習未融入通識教育之學生
服務-學習帶來的學習
黃世雄( 2010)對98學年度第二學期致理技術學院14門
具服務學習內涵課程四百多名學生之研究:


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之學生在「田納西自
我概念量表」,生理、家庭、道德倫理、社
會、心理、學業工作六項概念呈顯著正成長
服務學習融入通識課程之學生在「田納西自
我概念量表」,生理、道德倫理、心理三項
概念呈顯著正成長
課程的服務-學習
(Academic Service-Learning)
課程的服務-學習能強化課程主題學習





特定課程內容學習
一般課程學習,如: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技巧等
學習如何學習,如:學習成為主動學習者、學習成
為獨立學習者、學習如何從經驗中達成學習、學習
如何應用所學於真實世界、學習如何整合知識與經
驗等
社區學習,指僅能從社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如:
學習社區中特殊的部落或族群、學習特殊的社會議
題等
人際學習目標,是所有學習者必須達成的重要目標
課程的服務-學習能達到
目的性的公民學習目標






課程主題學習,協助學生了解並準備參與社區情境
民主的公民學習,協助學生參與社區情境,成為具
公民素養的優質現代公民
多元學習,協助學生參與多元社區,學習多元文化
政治學習,協助學生參與社區工作,從中學習政治
相關事務
領導能力之學習,協助學生在社區中學習領導議題
人際互動之學習
與社區關
連且有意
義的社區
服務
強化課業
學習
目的性公
民學習
社區服務
是
否
否
課程的服
務-學習
是
是
是
實習
是
是
否
服務-學習是後現代新興教學法


在知識持續變動的後現代,老師「如何教」比「教什
麼」更重要,在學習路上,老師角色必須調整,不再
是單向傳遞知識的人,而是與學生ㄧ同探索、建構知
識學習的夥伴。
Butin(2005)認為「服務-學習是自我消費(selfconsuming)、自我反思(self-reflective)的教學法,
將服務-學習視為一種文本(text),學生可以不斷閱
讀課堂內多元差異的經驗,服務-學習有助提供學生
直接的場域和回饋,服務-學習強調的是反思過程、
強調自我實踐與探究的重要性。
服務-學習是後現代新興教學法


服務-學習讓學生從實際社區參與中學習同理、包容、尊
重多元、為弱勢族群增能發聲、體現社會正義、學習公
民參與;從服務者與被服務者、或是學生、老師或社區
間,去看服務-學習中隱微或彰顯的權力關係;透過實踐
去檢視知識與應用的關係,服務-學習瓦解常識性、自然
性的文化認知,賦予嶄新的意涵,綜合言之,服務-學習
是後現代的批判教育式教學法
「服務-學習」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創造生命意義與
多元能力的學習;對「社區」而言,是一種互惠的問題
解決與成長;對「老師」而言,則是一種行動反思的經
驗教學
傳統式教學與批判教育式教學比較(邱筱琪整理,2011)
服務-學習與批判教育學之關係




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Learning-based),強調教學
關係中,追求「轉化」與「解放」,反對「傳遞」與「
支配」
肯定、同理、增能個體與被壓迫者(學生或被服務對象
),以追求社會正義為焦點(Social Justice Focused)
教師/學生、服務者/被服務者雙方互惠(Reciprocity)
,彼此是教導者也是學習者
尊重多元差異(Diversity),讓不同的人都能充分應用
能力,發揮多元智慧
協同(Collaboration)學校與社區,教師是轉化型知識
份子與反思實踐者,透過具體行動重建公民社會
三、服務-學習課程有哪些特
質?
服務-學習課程的特質





協同合作 (Collaboration)
互惠 (Reciprocity)
多元差異 (Diversity)
以學習為基礎 (Learning-Based)-經驗學
習透過反思達成學習
社會正義為焦點 (Social Justice
Focus)-從傳統慈善觀點走向社會改變、社
會正義追求
協同合作範例:服務合約
1)
2)
3)
4)
5)

服務機構名稱、地點、機構任務與目標
你(妳)要完成的工作(活動)
期待工作成果及對服務機構的貢獻
預期學習目標
督導與評量
合約內容經與服務機構督導者商量後訂定,並經自己
及督導者簽名認定,服務情形將定期於課堂分享。服
務日誌請保存,於期末隨社區服務卷宗一起附上,服
務日誌並可有助於期末綜合報告之撰寫。社區服務參
與將由督導者與任課老師一起評量。
協同合作範例:服務機構配合事項








服務機構及服務工作介紹。
協助安排服務工作,完成服務合約。
服務所需知能之定向訓練與指導。
協助推薦與服務對象有關的書籍,供學生研讀。
服務中之督導並請與校內課程老師保持密切聯繫,
建議可於服務機構中安排與被服務人或機構督導
進行團體反思。
期末服務反思與成果分享之參與。
期末有關服務表現之評量。
期末服務時數證明之開列。
協同合作、互惠、社會正義範例:
社會正義觀點(Social Justice Perspective)的服務-學習
成份
傳統方式
新的方式
服務關係:
提供者/接受者
服務中的夥伴關係
目標:
為學生
為夥伴雙方
結果:
為學生
為夥伴雙方
服務成就:
學生的進步
成效靠彼此一起完成
反思進行方式:
學生自己或分享給老師及其他
同學。
雙方一起進行省思,一起透
過寫作、分享,彼此溝通。
服務著重在:
補救表面的需求
針對表面需求也探究根本造
成原因
由誰來設計服務: 服務提供者
雙方
服務結果評量:
主要是學生的經驗,偶爾包含
服務機構的意見。
不僅是學生、機構的經驗,
也包括被服務夥伴的經驗。
後續追縱:
很少作,即使作也著重在學生
日後的成長及繼續參與服務
繼續作後續追蹤,著重雙方
日後的成長與改變
(資料來源:Wiechman, 1996)
協同合作、互惠範例:社區服務指導(一)
1)
2)
3)
4)
社區服務是本課程學習非常重要的部分,每位同學於本學期中
必須於相關機構持續至少36小時的服務。在您選擇服務-學習機
構,開始服務工作前,願提供以下的一些建議,請謹記在心:
請選擇一個與您個人成長經驗較不同的服務機構,會帶給您較
大的挑戰與成長。
大部分的服務時間,請從事直接服務(direct service),如直
接接觸被服務的對象,而非間接服務(indirect service),如
宣導、募款等。
大部分的服務時間,請用於”做”而非”看”或”觀察”。
請利用這個服務機會來擴展自己的視野。請每週紀錄您的服務
日誌,本課程定時於課堂中提供結構化省思活動,幫助您先省
思,整理自己的服務-學習經驗。
社區服務指導(二)
5)
6)
7)
8)
只有心意還不夠,一定要有行動,請將被您服務的
人放入您服務工作的最重要位置。
請在 最短時間去認識您服務的機構,請多閱讀服務
機構的一些資料,以儘速了 解被服務的對象與問題。
請依自己興趣、時間及機構的需求,共同訂定服務
合約。要尊重自己對機構及被服務者的承諾,彼此
在平等基礎上,秉持協同合作、互惠、多元差異、
學習及社會正義的特質,幫助自己及被服務者一起
學習、成長。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要了解並尊重服務機構的目
標、政策及規範。要參加定向或其他在職訓練,如
果服務時間必須更動,請通知您的機構督導。並提
供代替時間,要禮貌對待被服務人,並尊重他們的
尊嚴,如有任何困難與問題,可與機構督導或任課
老師聯繫。
協同合作、互惠範例:期末綜合報告


本綜合報告主要在幫助你(妳)將一學期課堂內研
讀、討論及課外服務參與予以分析、反思及統整。
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1 )你完成的服務工作及帶給你的主要學習為何?
( 2 )經 過 課程 學 習及 實 際服 務 參與 後 ,你 對 社區
(community)及服務(service)的定義?以及對
它們與學習(learning)的關係?
(3)你從課堂學習及服務參與中,發現的新論題與問
題有哪些?
期末綜合報告
(4)你對服務-學習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關係
的看法?
(5)你個人未來在生活上及工作上對服務-學習是
否已做出哪些承諾?
(6)你認為台灣未來在中等教育中發展服務-學習
的主要問題為何?
(7)最後,寫一封信給服務機構督導,簡述一學期
服務參與的學習所得,並提出對機構的感謝、感
想與建議(此封信將轉寄給服務機構督導)。
以學習為基礎範例:服務日誌撰寫指導

1)
2)
3)
服務日誌提供您一個將服務經驗對自己產生意義的對話
機會,也提供您省思自己經驗,組織自己思考,並連接
社區服務與課堂學習。日誌可帶給您新的思考、情感,
它不僅是文字寫作而已,更需深入的觀察、分析、批判
與思考。下面提供一些方向,作為您每週撰寫日誌的參
考:
What (什麼)-- 我今天作了什麼?看見了什麼?聽到了
什麼?接觸了什麼?
So What(所以,什麼) – 我的所見所聞帶給我什麼感
想與思考?我學習到了什麼?對我有什麼意義?服務過
程中,我產生了什麼新問題?
Now What (現在,什麼)--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
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我能
做什麼?對我看社區服務及社會正義有什麼影響與改變?
以學習為基礎範例:服務對象選讀專書報告



請選擇一本與你(妳)服務對象或機構有關的書籍來研讀。
書摘內容應包括下列內容:

書名、作者

全書主要討論的主題與內容(如此書為較早期之出版品,亦可加入
此主題之最新資料)

讀完這本書,帶給你(妳)對此主題的新感想及新問題

這本書主題與你(妳)服務對象(機構)的關係及如何幫助你(妳
瞭解服務-學習

根據你(妳)的瞭解及分析,你(妳)將如何應用在你(妳)服務
的對象及機構
課堂報告亦應包括以上各點,每組報告30分鐘,討論20分鐘。因課堂上
其它人並沒有看過這本書,或並不熟悉這個主題,請提供每人一份簡單
報告說明。
社會正義為焦點範例:解構刻板印象(一)

寫下你從雜誌、報紙、電影、電視、和廣播上
所看到和聽到對你服務對象的報導並回答下列
問題:


這些圖像對你所服務對象群體,如何表現出刻板
印象?
在媒體中,關於這群體的刻板印象是如何被強化
?媒體是如何負面的描寫他們?
解構刻板印象(二)

在媒體中,關於這群體的刻板印象是如何被質
疑?媒體是如何正向的描寫他們?

這些圖像如何和你的服務群體經驗有關聯?他
們有何不同?當你看著這些圖像,它們有幫助
你看到服務對象的臉孔嗎?還是它們模糊了這
些臉孔?
服務-學習價值發展模式架構
發展變項
探索階段
澄清階段
理解階段
活化階段
內化階段
1方式
團體
團體
團體/個
人
團體/個
人
個人
2情境
間接
(Indirect),
非直接(Nondirect)
間接/直
接/非直
接
間接/直
接
間接/直
接
間接/直
接
一次
短期
參與數次
活動或數
個機構
長期參與
固定團體
持續
長期參與
活動、機
構、議題
持續
終身關注
的議題
持續
終身追求
社會正義
參與
承諾
1頻率
時間
服務-學習價值發展模式架構
發展變項
探索階段
澄清階段
理解階段
活化階段
內化階段
行為
1動機
參與有誘因的活
動
團體友誼與
認同感
參與活動機
構、議題
倡導議題
提升價值感
2結果
覺得舒適與滿足
團體隸屬感
瞭解活動機
構、議題
改變生活型
態
生活在自己的
價值中
1挑戰
突破進入參與圈
多重選擇與
團體的動力
多元挑戰及
突破團體
質疑權威回
應同儕反應
持續生活在自
己價值中
2支持
無威脅、結構化
的活動
團體的認同、
固定的活動
服務協調者、
督導與志工
同儕、被服
務者及志工
團體內心的和
平
目標轉移
從個別到團體
平衡
從團體到機構、
議題或
活動
慈善.....................社會正義
(資料來源:Delve,Mintz&Stewart,1990, pp.12-13)
從活動、機構或
議題到社區
從社區到社會
服務-學習價值發展的不同階段

很多事情都是新鮮的, 新的體驗、知識、朋
友…這些就是我最寶貴的資產

每個國家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及生活方式,
我們不應用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來強迫他們接受
我們的生活方式,試著以他們的角度來看待事
情…從旁來幫助他們,對他們的意義才能長遠

在馬拉威真正體會到服務學習的真義,我們看
似在服務,其實是不斷的從被服務者身上學習
到本身所不足的地方
(摘自「那年夏天,我們走出教室—非洲、愛滋、7+1」,2008)
服務-學習價值發展五階段之方案設計類型
價值發
展階段
服
務
學
習
方
案
設
計
類
型
探索
澄清
理解
活化
內化
單次或短期
的服務-學習
持續性的課外活
方案
動服務-學習方
案
與課程結
合的服務學習方案
密集式的
服務-學習
方案
密集式的
服務-學習
方案
慈善
社會正義
四、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
的作法
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的作法



現有的專業課程納入服務-學習內涵,多授予一學分
(如:計算機程式設計、企業管理、行銷學、建築
學、法律學、心理學、社會學、多元文化等)
現有專業課程無法增加學分,但將服務-學習內涵納
入並列為完成課程作業的必要規定
通識教育課程納入服務-學習內涵或多授予一學分(
如:國文、英文、歷史與文化、科技與人文、領導
發展、大學入門、生命教育、人生哲學、現代公民
、性別教育、生涯規劃、休閒與生活、自然與環境
、法律與生活、個人投資理財、藝術鑑賞、運動與
健康等)
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的作法
將服務-學習內涵納入各專業領域畢業必須完
成的規定
(如:教育學程學生畢業前必須裡辦一次教育
?
史懷哲營隊、資訊系學生畢業前必須為教育
優先區學生辦理一次資訊營等)
 研究方法或專題研究課程納入服務-學習內涵
(如:以解決社區問題為基礎的行動研究)
 實習課程納入服務-學習內涵
(如:教育實習、醫護實習、各專業領域實習
等)

有效服務-學習課程之要素










讓參與服務者從事負責任及挑戰性的公益行動
提供服務者對實際服務經驗結構化的批判反思機會
為所有涉入服務-學習者指出明確的服務-學習目標
讓被服務者來定義他們需要的服務
澄清每一個涉入服務-學習的個人與組織的責任
透過不斷溝通、改變來協調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雙方的
需求
期許真實、主動與持久的組織承諾
包含定向訓練、指導、監督、支持、肯定及評量以達
到服務-學習目標
確保服務的時間適當、有彈性並符合所有涉入者利益
由多元差異背景的人共同參與為多元差異背景的人服
務
服務-學習課程教學設計原理
(一)準備階段:1.了解被服務者需求;2.與
被服務者共同擬訂計畫;3.為學生安排服務
所需訓練;4.為所有涉入服務-學習者指出
明確的服務-學習目標;
(二)服務階段:1.依據課程目標安排學生適
合的社區服務;2.讓學生接觸與學生不同背
景的服務對象;3.提供學生多元選擇服務學習機構的機會;4.依據學生不同性別、人
格類型、身心發展、認知發展程度、專長領
域安排服務內容;5.指導學生服務過程中遵
守志工倫理;
服務-學習課程教學設計原理
(三)反思階段:1.服務前、服務中及服務後皆
進行服務反思;2.從自我了解、服務對象、
團隊合作、專業領域知識應用與公民責任等
方向引導學生反思;3.設計結構化反思活動,
如:撰寫服務日誌、小組討論、研究報告、
研讀服務對象有關書籍等;
(四)慶賀階段:1.期末邀請被服務機構一起分
享學習與成長成果,協助彼此互惠增能;2.
肯定服務成果,提供獎勵措施,激發持續服
務的承諾;3.針對服務-學習進行質化或量化
評量;4.邀請被服務機構參與學生服務評量,
提供回饋給被服務機構。
服務-學習課程教學原則




課程學分的給予著重於「學習」,
而不是「服務」
建立學習目標
建立選擇服務機構準則
提供有效的學習策略
服務-學習課程教學原則





指導學生從社區中學習
形塑社區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成為
?
主動學習者
重新思考教師教學的角色
接納學生多元的學習差異
重視社區責任在課程的定位
五、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
經驗分享
【服務學習活動設計與實施】
課程資料經驗分享







課程大綱
服務合約
社區服務指導
服務日誌撰寫指導
選讀專書報告
期末綜合省思
期末評量
課程大綱

目標: 認識服務學習理念、實施與問題;從社區服務實
做中經驗服務學習;學習服務學習方案之設計

進度:
課程簡介、服務初探;服務機構介紹與選擇;
進入機構服務(與課堂上課隔週交替);服務學習基本理
念;志工服務影片與專書研讀心得分享、期初服務分享
與反思(繳交期初心得);服務機構對象選讀專書報告;
服務學習方案設計、期中服務分享與反思(繳交期中心
得);服務學習網站資源介紹、方案設計分享;期末服務
分享與綜合報告;邀請機構期末慶賀與評量(繳交社區服
務卷宗)
課程大綱

評量:

服務機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疾
課堂服務反思分享20% 、志工專書與服務對象
專書10% 、服務學習方案設計30% 、社區服務參與及服
務卷宗40%
病)、立心慈善基金會(弱勢與外配兒童)、聖若瑟失
智老人養護中心(失智老人)、荒野保護學會(環境保
育)、人安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街友)
服務前反思
服務初探





何謂社區、社群(Community)?
何謂服務(Service)?
我曾有過的社區服務經驗?
我這次將服務的社區是….
我期待這次服務帶給我的學習是….
服務機構配合事項








服務機構及服務工作介紹。
協助安排服務工作,完成服務合約。
服務所需知能之定向訓練與指導。
協助推薦與服務對象有關的書籍,供學生研讀。
服務中之督導並請與校內課程老師保持密切聯繫,
建議可於服務機構中安排與被服務人或機構督導
進行團體反思。
期末服務反思與成果分享之參與。
期末有關服務表現之評量。
期末服務時數證明之開列。
組長配合事項





聯絡各機構督導,可能拜訪的時間
聯絡所有組員共同的時間,一起去拜訪機構,安
排連絡工作,完成服務合約,並安排後續的定向
訓練與指導
服務安排妥當後,打出名冊電子檔,列出所有組
員的姓名、電話、e-mail及服務時間,自己留存
一份,交機構督導一份,交黃玉老師一份
常與組員及機構督導保持聯繫,有任何情況或困
難、建議,請與黃玉老師聯絡
請提醒同學注意安全,服務時間初期最好結伴而
行,謝謝
服務合約
1)
2)
3)
4)
5)

服務機構名稱、地點、機構任務與目標
你(妳)要完成的工作(活動)
期待工作成果及對服務機構的貢獻
預期學習目標
督導與評量
合約內容經與服務機構督導者商量後訂定,並經自己
及督導者簽名認定,服務情形將定期於課堂分享。服
務日誌請保存,於期末隨社區服務卷宗一起附上,服
務日誌並可有助於期末綜合報告之撰寫。社區服務參
與將由督導者與任課老師一起評量。
社區服務指導(1)
1)
2)
3)
4)
社區服務是本課程學習非常重要的部分,每位同學於本學期中
必須於相關機構持續至少36小時的服務。在您選擇服務-學習機
構,開始服務工作前,願提供以下的一些建議,請謹記在心:
請選擇一個與您個人成長經驗較不同的服務機構,會帶給您較
大的挑戰與成長。
大部分的服務時間,請從事直接服務(direct service),如直
接接觸被服務的對象,而非間接服務(indirect service),如
宣導、募款等。
大部分的服務時間,請用於”做”而非”看”或”觀察”。
請利用這個服務機會來擴展自己的視野。請每週紀錄您的服務
日誌,本課程定時於課堂中提供結構化省思活動,幫助您先省
思,整理自己的服務-學習經驗。
社區服務指導(2)
5)
6)
7)
8)
只有心意還不夠,一定要有行動,請將被您服務的
人放入您服務工作的最重要位置。
請在 最短時間去認識您服務的機構,請多閱讀服務
機構的一些資料,以儘速了 解被服務的對象與問題。
請依自己興趣、時間及機構的需求,共同訂定服務
合約。要尊重自己對機構及被服務者的承諾,彼此
在平等基礎上,秉持協同合作、互惠、多元差異、
學習及社會正義的特質,幫助自己及被服務者一起
學習、成長。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要了解並尊重服務機構的目
標、政策及規範。要參加定向或其他在職訓練,如
果服務時間必須更動,請通知您的機構督導。並提
供代替時間,要禮貌對待被服務人,並尊重他們的
尊嚴,如有任何困難與問題,可與機構督導或任課
老師聯繫。
服務中反思
服務日誌撰寫指導

1)
2)
3)
服務日誌提供您一個將服務經驗對自己產生意義的對話
機會,也提供您省思自己經驗,組織自己思考,並連接
社區服務與課堂學習。日誌可帶給您新的思考、情感,
它不僅是文字寫作而已,更需深入的觀察、分析、批判
與思考。下面提供一些方向,作為您每週撰寫日誌的參
考:
What (什麼)-- 我今天作了什麼?看見了什麼?聽到了
什麼?接觸了什麼?
So What(所以,什麼) – 我的所見所聞帶給我什麼感
想與思考?我學習到了什麼?對我有什麼意義?服務過
程中,我產生了什麼新問題?
Now What (現在,什麼)--這些經驗對我看事情、看世
界、看自己有什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我能
做什麼?對我看社區服務及社會正義有什麼影響與改變?
志工服務選讀專書報告(一)

請選擇一本與志工服務有關的書籍來研讀。
建議書單:





周靈芝譯(2000)。解放兒童。台北:大塊文化。
連加恩(2004)。愛呆西非連加恩:攝氏45度下的
小醫生手記。台北:圓神。
沈芯菱(2006)。100萬的願望。台北:圓神。
中原大學「友、愛、資」數位服務團、張清媛
(2008)。那年夏天,我們走出教室—非洲、愛滋、
7+1。台北:天下遠見。
汪芸譯(2000)。志工企業家-提昇人類社會的力
量。台北:天下遠見。
志工服務選讀專書報告(二)

書摘內容應包括下列內容:
(1)書名、作者
(2)全書主要的主題與內容
(3)讀完這本書,帶給你(妳)對志工服務的新感想及
新問題
(4)根據你(妳)對志工服務的新感想及新問題,你
(妳)將如何應用在你(妳)這學期的服務工作中

課堂報告亦應包括以上各點,閱讀同一本書的人組成
一小組,每組報告20分鐘,討論10分鐘。因課堂上其
它人並沒有看過這本書,或並不熟悉這個主題,請提
供每人一份簡單報告說明。
服務對象選讀專書報告



請選擇一本與你(妳)服務對象或機構有關的書籍來研讀。
書摘內容應包括下列內容:

書名、作者

全書主要討論的主題與內容(如此書為較早期之出版品,亦可加入
此主題之最新資料)

讀完這本書,帶給你(妳)對此主題的新感想及新問題

這本書主題與你(妳)服務對象(機構)的關係及如何幫助你(妳
瞭解服務-學習

根據你(妳)的瞭解及分析,你(妳)將如何應用在你(妳)服務
的對象及機構
課堂報告亦應包括以上各點,每組報告30分鐘,討論20分鐘。因課堂上
其它人並沒有看過這本書,或並不熟悉這個主題,請提供每人一份簡單
報告說明。
各種類型服務(一)






為社會為政治奮鬥
社區服務
個人的隨緣善舉
宗教團體的善行
政府支助的慈善行動
為國服務
各種類型服務(二)
個人的服務經驗(或你所知道的服務範例)
 滿足感
(付出與回報、道德目標、自我肯定、堅定
不移耐心、助成功一臂之力)
 風險
(倦怠與聽天由命、憤世嫉俗、失望、無力
感、化危機為轉機)

服務-學習的心情告白






需求感
快樂
滿足感
自我肯定
學習
生氣 (憤怒)






倦怠
害怕
失望
懊惱
無力感
化危機為轉機
(復原力)
解構刻板印象(一)

寫下你從雜誌、報紙、電影、電視、和廣播上
所看到和聽到對你服務對象的報導並回答下列
問題:


這些圖像對你所服務對象群體,如何表現出刻板
印象?
在媒體中,關於這群體的刻板印象是如何被強化
?媒體是如何負面的描寫他們?
解構刻板印象(二)

在媒體中,關於這群體的刻板印象是如何被質
疑?媒體是如何正向的描寫他們?

這些圖像如何和你的服務群體經驗有關聯?他
們有何不同?當你看著這些圖像,它們有幫助
你看到服務對象的臉孔嗎?還是它們模糊了這
些臉孔?
個人服務學習觀點轉換紀錄






情況描述
我原先的看法
與原先看法不同的新發現
新看法
比較被服務人、服務機構及社會一般人的看
法
我可能的新作法及日後應用
服務後反思
山的另一邊




透過這次服務中的學習,妳(你)對自己學習
到什麼?
對妳(你)的社區學習到什麼?
哪些主修專業領域有關的新知識,妳(你)可
以用來滿足社區需求?
服務-學習經驗如何幫助你覺知與社區的連結及
做為一個公民?
服務的未來承諾




家庭生活(Family Life)
職業生活(Professional Life)
精神(靈性)生活(Spiritual Life)
公共生活(Public Life)
期末綜合報告


本綜合報告主要在幫助你(妳)將一學期課堂內研
讀、討論及課外服務參與予以分析、反思及統整。
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1 )你完成的服務工作及帶給你的主要學習為何?
(自我成長、專業知能、公民責任)
( 2 )經 過 課程 學 習及 實 際服 務 參與 後 ,你 對 社區
(community)及服務(service)的定義?以及對
它們與學習(learning)的關係?
(3)你從課堂學習及服務參與中,發現的新論題與問
題有哪些?
期末綜合報告
(4)你對服務-學習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關係
的看法?
(5)你個人未來在生活上及工作上對服務-學習是
否已做出哪些承諾?
(6)你認為台灣未來在中等教育中發展服務-學習
的主要問題為何?
(7)最後,寫一封信給服務機構督導,簡述一學期
服務參與的學習所得,並提出對機構的感謝、感
想與建議(此封信將轉寄給服務機構督導)。
期末評量
服務機構參與評量表
學生姓名:
日期:
服務機構:
電話:
評量人:
請簽名)
非常好
1.完成預定學習(工作)目標
5 4 3
2.工作中與被服務人之間的互動
5 4 3
3.對服務機構目標(工作)達成的貢獻
5 4 3
4.遵守時間
5 4 3
5.可信賴度
5 4 3
6.學習精神表現
5 4 3
7.整體服務表現
5 4 3
8.其它的評論或建議
~ ~ 謝謝 ~ ~
非常不好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範例
(教育部補助智慧生活跨領域基礎課程與服務學習課程計畫100.2)
 聖約翰科技大學「新眷村智慧科技美學與行銷服務學習計畫」
(文化創意與行銷課程、商業套裝軟體課程)
 高苑科技大學「富麗慢活溫泉小鎮-文化觀光與養生保健服務
學習之姿區重建體驗計畫」(文化創意產業商品開發課程、觀
光資源課程)
 勤益科技大學「結合藝術與科技於老人智慧生活與照護服務學
習計畫」(綠色照護課程、智慧辨識與生活科技課程)
 實踐大學「智慧生活與社會服務服務學習計畫」(社會服務與
物資銀行課程、老人社會工作專題課程)
 逢甲大學「智慧生活與社區環境塑造服務學習計畫」(社區發
展專題研究課程、住宅健診課程)
六、服務-學習反思帶領
反思的意義

反思(reflection)的字根來自於拉丁字
reflectere,意指「倒回(to bend back)」
,像鏡子反映實體的影像一般,是思索潛藏在
實際體驗中意義的過程。而有意義的反思,應
從過去的經驗開始,經驗是反思的主體,反思
是為了賦予經驗意義,並學習、發展新的了解
和評價,以及重新再實作的方法。
反思的功能
在服務-學習中我們做的所有事,
每一個連續地協助我將所學的連結在一起,
當我正在做時,
我並不知道每分鐘學了什麼,
但當我必須把它們全部連結在一起且認真思
考時,我想它幫助我了解
真正發生了什麼 ---Eyler & Giles
經驗學習模式
服務-學習實施與過程與反思
服務-學習週期與反思

服務前反思



服務中反思




確認計畫
規劃與準備
有意義的服務經驗
觀察
分析
服務後反思


新理解
新應用
服務前反思範例

服務初探





何謂社區、社群(Community)?
何謂服務(Service)?
我曾有過的社區服務經驗?
我這次將服務的社區是….
我期待這次服務帶給我的學習是….
服務中反思範例
服務-學習的心情告白






需求感
快樂
滿足感
自我肯定
學習
生氣 (憤怒)






倦怠
害怕
失望
懊惱
無力感
化危機為轉機
(復原力)
服務後反思範例
山的另一邊




透過這次服務中的學習,妳(你)對自己學習
到什麼?
對妳(你)的社區學習到什麼?
哪些主修專業領域有關的新知識,妳(你)可
以用來滿足社區需求?
服務-學習經驗如何幫助你覺知與社區的連結及
做為一個公民?
有效服務-學習課程反思





連接 (Connection)
連續 (Continuity)
關連脈絡 (Context)
挑戰 (Challenge)
輔導 (Coaching)
服務-學習課程反思的內容





事件(event)
自我(self)
他人(others)
服務(service)
社會議題(social issue)
服務-學習課程反思的方法




口頭述說(speaking)
書寫(writing)
活動(activities)
多媒體(multimedia)
反思的方式
成功反思經驗的建議(一)





尋找安靜的時刻
專注在這時刻
透過經驗中所有的線索進行精確的觀察
釐清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努力聚焦在你所反思的經驗上
成功反思經驗的建議(二)




允許自己融入情緒
超越自己與個人觀點
使用過去的經驗連結現在情況
意識到在融入情境後又從情境跳脫出來成為
超然觀點之間的張力
反思計劃檢核表






服務學習開始、期中、結束時,規劃什麼反思活
動。
什麼是適於學生需要的反思活動?
用什麼不同的方式以符應學生不同的學習型態?
如何整合學術專業的技術和內容?
如何經營支持反思的班級氣氛?
反思活動的主題(事件、自我、他人、服務、社
會議題、公民資質)是否與課程的目標一致?
如何從服務-學習促進觀點轉化

轉化學習

Mezirow(1981)認為:觀點轉化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是「一種
解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於
心理社會文化假設的結構,如何及為何
限制她們看待自己與其有關的事物,逐
漸產生批判性地觀察,並進行結構的重
組,以產生更具包容性、區辨性與整合
性的經驗觀點,且根據此新觀點來付諸
行動」
如何從服務-學習促進觀點轉化
黃富順(2002)歸納轉化學習本質:
 質疑原有的觀點是轉化學習的起點
 批判反思是促進觀點學習的主要動力
 觀點轉化學習即是解放的學習
如何從服務-學習促進觀點轉化

轉化學習的歷程










Mezirow (1991, 2009)
失去方向感的兩難困境
重新檢驗自己原有的價值信念
對認識的、社會文化的、心理的假設進行批判性評估
了解個人的不滿和他人類似經驗相比照,逐漸從傳統社
會中分離
開創新的角色、關係和行動
規畫行動的計畫
學習執行計畫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盡力嘗試新的角色
在新的角色和關係中建立能力和自信
以新的觀點做為重建個人方式的基礎
如何從服務-學習促進觀點轉化

轉化學習的歷程




黃富順(2002)
發現問題: 發現原有觀點中的限制
反思問題:檢視限制觀點的因素為何
解決問題:除去限制觀點的因素,並群
找有效的資源,以進行觀點的重組
付諸行動:以新的觀點作為詮釋新經驗
與處事行動之依據
如何從服務-學習促進觀點轉化

轉化學習在教學上的運用
營造安全、信賴、有情感支持、可進行反思
與批判的學習氣氛
 採用促進觀點轉化的教學策略
(一)師生共同經歷
(二)鼓勵學生明確認知相互尊重的價值、安
全、關懷傾聽和看見差異的意願
(三)當認知到不同後,讓學生實際處於平等
情境,分享經驗、深入連結

如何從服務-學習促進觀點轉化
(四)鼓勵反思對話,讓學生公開自我表達「事情的情
況是…」
(五)幫助學生確認自己的支持社群,以分享價值觀和
面臨的挑戰
(六)提供學生與社會團體和組織共同反思的機會,以
激勵學生並服務的更好
(七)提供有創意的經驗學習機會(例如:田野調查、
見習、實習),從實際困難中,鼓勵學生批判性反
思並促進行動
(八)提供學生處理兩難問題的機會,以挑戰學生既有
觀念,促進學生反思個人生活 (Daloz, 2000)
文化間敏感度發展模式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Bennett & Bennett,2004)
否定
自我
防衛
縮小
接受
適應
統整
(Denial) (Defense) (Minimization) (Acceptance) (Adaptation) (Integration)
服務-學習課程多元文化觀點轉換歷程
賦予適當的挑戰
提供轉換的支持
透過直接服務拓展生命經驗
閱讀與反思啟發多元思考與激勵自我
結構化反思挑戰理所當然觀點
機構督導引導與回饋協助突破服務困境
課堂教學設計擴展經驗與學習
視而不見
侷限觀點
質疑現狀
習以為常
的刻板印象
初相遇震
驚、衝擊與
害怕
產生疑問
心情交織矛
盾與挫折
看見能力的
展現
服務前既
期待又怕受
傷害
無形鴻溝
難跨越
不知如何
協助
跳脫框架
覺
察
更敏感覺察自
己
因瞭解而同理
體會被迫邊緣
化的無奈
家庭、成長背景、過去服務經驗、主修專長、
宗教信仰影響服務經驗
(林佩縈,2009)
轉化學習式教學觀點
(一)透過批判反思促進學生觀點轉化
(二)幫助學生從慈善走向社會正義
(三)有助於改善社會問題
(四)歷經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付諸行動
四歷程
七、服務-學習融入課程制度
化發展建議(含夥伴關係發
展)
服務-學習課程制度化發展建議




影響因素
學校組織與課程模式
老師開課意願與教學
學生參與態度及學習成效
夥伴關係發展與成長
100年技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績優學校審查項目

學校推動之廣度與深度(40%)

指定專責單位辦理(學校推動本業務之組織架構及專責單
位等)
實施方式多元化及普及化程度(個別開設或整合方式;正
式、非正式或潛在課程等)
訂定具服務學習內涵課程之具體相關規定(包括學習目標
、實施方式、學分數等評量方式等)
課程宣導程度
訂定績優人員(行政人員、教師、學生)之相關獎勵制度
課程之管理模式、檢討等
課程模式永續發展程度






100年技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績優學校審查項目

課程學習成效評量(35%)

學生修課人數、比率
具服務學習內涵之課程數、教材研發數
訂定具體指標或相關規定,評量學生課程學習成效
訂定具體指標或相關規定,評量服務機構合作夥伴
關係
學生的反思安排(從其中獲得的學習與成長)




100年技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績優學校審查項目

校內外資源運用情形(25%)

學校辦理各項服務學習訓練或活動等(含服務機構
校內各單位之配合程度(含經費)
相關配套措施(如工讀金、獎學金等)
服務機構與服務內容多元化程度



促進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的成果因素
Abes,Jackson & Jones (2002) 調查全美500位教師發現促
使教師運用服務學習的成果因素(outcome)有:
(一)增進教師對教材的瞭解
(二)增進學生個人發展
(三)增進學生對社會問題的瞭解
(四)提供社區有益的服務
(五)提供大學- 社區夥伴關係發展
促進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的動機因素
Hammond (1994)調查Michigan250位運用服務-學習教學法
的教師,發現提升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的動機包括:
(一)帶來與教材更多的連結
(二)鼓勵自我導向學習
(三)增進教學效果
(四)增進學生對教育的滿意度
(五)經驗教育的有效形式
阻礙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的因素







Banerjee & Hausafus (2007)調查全美368位教師發現潛
在阻礙運用服務-學習教學的因素包括:時間、經費;
回饋機制(reward structure);個人有效運用服務-學習
的能力;學校和社區推行的成果。不運用服務學習教學
法的理由為:
認為會花費許多時間,無法兼顧其他專業責任
認為與任教課程無關
預料與社區合作會有很多麻煩事發生
不知如何有效運用服務-學習
預料會花費很多經費
沒有那麼多時間準備課程
無助於教師個人升等
促進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的資源因素
促使教師運用服務-學習教學法的有效支持與協助
資源優先序分別為:
(一)同事的建議
(二)專業組織 /研討會
(三)專業期刊/發表
(四)校內的教學發展(faculty development)方案
(五)教師同儕指導(mentoring)方案
(六)教師教學手冊
台灣情況:研究告訴我們什麼?


邱筱琪 (2012)。連結學術與公共服務:影響大學校院教
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因素與教學取向之研究。台灣師大
公領所博士論文。
樣本:技職校院(468人/876人)
北:明新、台北、德明、健行、萬能、長庚、龍華、
元培、景文、致理、崇右、中華、桃園創新、
台北城市、東南
中:育達商業、朝陽、中臺、台中、亞太創意
南:南臺、台南應用、雲林、中華醫事、中洲、輔英、
虎尾
東:蘭陽
影響技職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之個人因素
排序
題目內容
平均數
1
認同服務-學習理念
3.25
2
妨礙學術研究
3.11
2
學生安全考量
3.11
4
具備服務-學習基本專業知能
3.04
5
促進學生學習
2.99
6
經費
2.94
7
增進教學效果
2.85
8
授課內涵之相關性
2.80
9
尋找社區機構之難易度
2.79
10
課程花費時間
2.74
11
專業領域之相關性
2.71
12
以往或現在志願服務經驗
2.62
13
學生成績評量複雜度
2.41
14
增進學術研究
2.28
15
有無升等壓力考量
2.01
16
性別角色
1.65
17
宗教信仰
1.62
影響技職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之學校因素
排序
題目內容
平均數
學校有專責的行政人員提供協助(例如:
1
協助聯繫服務機構、簽訂服務-學習合約
3.26
等)
2
學校教師認同服務-學習精神
3.22
3
學校有專責單位推動服務-學習課程
3.20
3
學校重視學生的實作或做中學理念
3.20
5
學生支持服務-學習課程
3.12
6
學校提供服務-學習課程教學助理
3.09
7
學校建立服務-學習課程相關法規
3.07
7
學校重視與社區建立關係
3.07
9
學校文化尊重教師教學自主
3.04
10
學校將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納入教師
評鑑指標
3.02
11
學校服務-學習開課之行政程序複雜度
3.00
12
學校將教學創新納入教師評鑑指標
2.99
13
學校鼓勵教師協同合作
2.96
影響技職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之學校因素(續)
排序
題目內容
平均數
14
學校提供教師課程獎補助經費
2.93
15
系上(單位)提供相關的行政資源
2.92
16
學校提供服務-學習教師經驗交流機會
2.90
17
學校領導階層(例如:校長、院長、系主
任等)的支持
2.86
17
學校提供教師服務-學習課程開課相關培
訓
2.86
19
學校提供服務-學習課程相關教材
2.82
20
任教科系(單位)的鼓勵
2.75
21
被學校指定或邀請開課
2.73
22
學校鼓勵結合服務-學習進行學術研究
2.70
23
學校宗旨(例如:研究型、教學型、宗教
型、醫護型、社區型等)
2.22
24
學校類型(例如:一般大學、技專校院等)
2.05
技職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之教學哲學
排
序
題目內容
平均數
1
教師應於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
3.58
2
知識是透過經驗建構的
3.39
3
服務-學習課程能培養學生具備公民素養
3.36
4
知識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建構的
3.33
5
3.27
8
教師是社會行動的實踐者
服務-學習課程透過實作,使學生有機會去體驗疑惑或
兩難困境
透過疑惑與兩難困境的反思,服務-學習能帶給學生對
問題或事物的新看法
觀念的轉變,會促使學生付諸行動
9
教師應投入公共服務
3.23
10 服務-學習能活化教學
3.22
5
5
3.27
3.27
3.26
技職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之教學哲學(續)
排
序
題目內容
平均數
11 服務-學習能幫助學生了解知識如何應用及其實用價值
12 服務-學習課程能幫助社區發展
3.20
13 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學習者
服務-學習能幫助學生從單純給予愛心走向追求社會正
13
義
15 服務-學習課程中師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
3.18
15 服務-學習能引發學生公民參與的行動
17 服務-學習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3.12
18 學生具有批判思考能力
2.98
3.19
3.18
3.12
3.06
技職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之教學設計
排
序
題目內容
平均數
1
肯定學生服務成果,激發持續服務的承諾
3.25
2
指導學生服務過程中遵守志工倫理
3.24
3
服務前、服務中及服務後皆進行服務反思
3.23
4
期末舉辦成果發表
3.20
5
8
服務前了解被服務對象之需求
3.16
從自我了解、服務對象、團隊合作、專業領域知識應用、
3.15
公民責任等至少二方向引導學生反思
設計結構化反思活動
3.12
為被服務社區及學生指出明確的服務-學習目標
3.11
8
讓學生有機會為不同背景的對象服務
6
7
10 依據課程目標安排學生適合的社區服務
3.11
3.10
技職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之教學設計(續)
排
序
題目內容
平均數
11 為學生安排服務所需訓練
12 針對服務-學習課程進行質性或量化評量
3.08
13 提供學生多元選擇服務-學習機構的機會
2.99
14 與被服務機構共同擬定服務計畫
邀請被服務機構參與學生服務評量,並提供回饋給被服務
15
機構
期末能邀請被服務機構或被服務者一起分享學習與成長
16
成果,協助彼此互惠增能
2.97
17 考量學生不同專長領域安排服務內容
18 考量學生不同身心發展階段安排服務內容
2.85
19 考量學生不同認知發展階段安排服務內容
20 考量學生不同性別安排服務內容
2.71
21 考量學生不同人格類型安排服務內容
2.59
3.01
2.95
2.91
2.79
2.62
服務-學習課程制度化發展建議
ㄧ、建立組織與課程模式上
 配合學校及社區使命與資源選擇服務-學
習課程模式(如:研究型、教學型、宗
教型、社區型),可結合大學入門、領
導學程、生命教育、品德教育、環境教
育或書院教育,基礎服務要結合大學生
發展理論與環境教育
服務-學習課程制度化發展建議




成立專門負責單位,組織設計足以發揮
統籌、協調與整合功能
設計有效的教師參與和獎勵制度(教學與
研究)
大學校可成立院級單位整合推動跨系所
服務-學習課程
提供教師足夠的支援及建立支持服務學
習的政策
服務-學習課程制度化發展建議




落實課程審查與輔導
分別發展服務-學習行政人員倫理守則,
教師倫理守則,學生倫理守則,服務機
構倫理守則
定期評量、研究與改進
與他校交流、合作建立區域夥伴關係
服務-學習課程制度化發展建議
二、鼓勵教師開課意願與教學上




提供教學助理制度
製作網頁促進交流,並建立教師教學網絡
與同儕指導制度
深化教師大學教學(結合大學生發展理論)、
批判教育式教學與轉化式學習教學之知能
獎勵教學結合研究
服務-學習課程制度化發展建議
三、促進學生參與及學習成效上





評量主要是根據「服務經驗中的學習」,而不
是「服務」本身
教學上建立具體的評量指標
量化與質化(服務卷宗)資料同時收集並分析
學生、課程教師、機構協調者、機構督導分別
評量
訂定獎勵制度,鼓勵老師、學生一起投入學習
成效評量與研究
香港嶺南大學服務-學習的評量指標
ㄧ、主修課程內容有關的知識
(如:法律與人權,社會
問題與改變等)
二、溝通能力 (如:清楚表達想法,聆聽別人想法)
三、組織能力 (如:領導能力展現,有效規劃、安排能力)
四、社交(人際)能力 (如:人際關係、適應能力、自信、社
交技巧)
五、問題解決能力
(如:知道問題核心、以創意思考有效解
決問題)
六、研究能力 (如:研究方法、蒐集資料)
(分1-10等第)
 分別對學生(前、後測)、課程老師、機構協調
者、機構督導(期中、期末)做量化評量,也另
外做質性訪談。
服務-學習課程制度化發展建議
四、教師投身公共服務與研究上


獎勵結合專業從事公共服務
鼓勵並獎勵從傳統學術研究走向以社區為
基的研究(Community-based Reaserch)
傳統學術研究與以社區為基研究之比較
傳統學術研究
以社區為基的研究
研究目的
專業領域知識的增進
貢獻給特定社區的改進;
社會改變、社會正義
研究問題來源
專業領域中理論擴展或實
證
社區定義的問題或資訊需
求
誰設計及進行研究 受過訓練的研究人員,可
能透過付費助理的協助
受過訓練的研究人員、學
生及協同關係中的社區人
員
研究者角色
外界專家
協同者、夥伴與學習者
社區的角色
以社區為實驗室進行研究, 協同者、夥伴與學習者
或社區根本沒有角色
學生的角色
無或作為研究助理
研究者與接受研究 短期、工作導向、分離的
的參與者的關係
資料來源:Strand. etal.(2003, p.9)
長期、多面向的、連結的
長期、多面向的、連結的
傳統學術研究
以社區為基的研究
研究價值的測量
被學術同儕接受(如: 對社區夥伴的有用性與對社會
刊出研究結果)
改變的貢獻
選擇資料收集方
法的標準
服從嚴格、客觀、
研究者掌握的標準;
偏好量化及實證取
向
收集可能有用的資訊,對經驗
知識具敏感度,服從嚴格及可
取得的標準;對研究取向的變
化與混合採開放態度
研究受惠者
學術研究者
學術研究者,學生,社區
資料所有權
學術研究者
社區
報告方式
寫作報告
變化很大,可能採用多元及創
新方式(如:錄影帶、電影、
敘說寫作)
傳播方法
學術會議上報告,
期刊上出版
任何及所有形式可能產生影響
結果的論壇:傳播媒體,公共
會議,非正式社區所在,立法
院及其他
資料來源:Strand. etal.(2003, p.9)
五、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發展上

建立協同、互惠、永續的社區─學校夥伴關
係
時間
一次的服務學習活動
深
度
與
複
雜
度
短期的定點服務
持續的定點服務並建立彼此關係
核心夥伴關係並形成互賴
轉化型夥伴關係
且共同創造工作與知識
服務學習夥伴關係類型
資料來源:出自Enos & Morton (2003)
大學與機構建立夥伴關係的基本認知
(胡憶蓓)

服務學習與志願服務的差異

大學服務學習學生與社會一般志工不同

不切實際的期待,會造成很大的挫折感

先行了解,再仔細評估與決定

機構可以拒絕學校;學校亦可篩選機構
大一學生與一般志工的差異(一)
大一學生
被迫
服務動機
(學校強制性課程)
被動、不積極、
服務態度
配合度較低
以學習為目的,
服務目的
累積經驗
一般志工
自願
主動、積極、
配合度高
以回饋為目的,
貢獻時間能力
大一學生與一般志工的差異(二)
服
務
時
間
大一學生
一般志工
配合學校期程
短期服務(學期制),
寒暑假多無法配合
外地生多,少長期留下
大一學生活動多,服務時
間必須配合學生的行程。
若與學校長期合作,事前
規劃妥當,固定人力遞補
期程,則不致影響計畫。
配合機構期程
長期服務,不分寒暑假
多為當地社區居民
較能配合機構穩定之排
班時間
因個人因素,有時夭折率
高,機構較無掌控權,若
志工中途離開,可能會因
此影響計畫之進行
大一學生與一般志工的差異(三)
服
務
內
容
大一學生
一般志工
多為群體行動
學生比較喜歡做有興趣的
工作
醫院服務:學生較害怕與
人互動,寧做行政工作
圖書館服務:學生可帶領
活動、提供具活力的服務
學生的彈性、可塑性、創
意與活力皆較佳,服務內
容可較多元
多為個人志工
既是主動服務,基本上
什麼都做,不太挑剔
醫院年長志工喜歡與人
互動,不喜歡靜態行政
工作
圖書館年長志工喜歡靜
態行政工作
年長志工做事認知有一
定模式,喜好固定,變
化不大
大一學生與一般志工的差異(四)
服
務
內
容
大一學生
一般志工
學生只能從事非專業性
服務,所以,服務內容
較輕鬆簡單、彈性、自
由、易勝任,不致影響
機構重大業務進展
專業志工:機構賦予重
任、培訓時間長、督導
擔心多,機構重大業務
倚重之人
大一學生與一般志工的差異(五)
培
訓
課
程
大一學生
一般志工
由大學提供基礎訓練
機構提供職前訓練與業務
說明
其他培訓課程則因學生時
間有限、意願不高、加上
外地生多,較無其他培訓
學生品質較不易控制,因
為個別差異大,又沒有接
受機構長期的培訓制度
專業志工由機構提供長
期培訓
社區一般事務性的個人
志工,喜歡幫忙做事,
但有人不喜歡上課,額
外花時間接受長期培訓
的意願不見得高
志工品質較易控制,因
為機構可以視狀況加以
拒絕
機構帶領學生應具備的認知與態度









學生服務僅輔助功能,非取代人力與業務
了解學生特質,接納與包容他們
給予學生學習與體驗的機會
多付予耐心、愛心、與教導
善用學生特質的附加價值
不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學生
督導要有陪伴的態度,支持他們
機構與督導是co-educator
若無法配合或負擔過重,機構不要勉強合作
大學對合作機構應具備的認知與態度

清楚表達與溝通學校的理念和做法

體諒機構人力資源的缺乏與需求,盡量滿足機構真
實的需求

思考學生是去服務、還是被服務?去幫助,還是去
叨擾?

不斷地教育學生,不可將學生丟給機構就不管了

學校要簡化機構必須額外負擔的學校行政作業

行政人員態度積極熱忱、努力協助機構解決合作過
程中遇到的問題
p.155
如何建立學校、機構、服務學生
三者良好的夥伴關係 (陳昭明)

服務與學習目標並重,讓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期望和目標
都能達成-黃玉(2000)
特質
1.協同合作-一起努力共享成果
2.互惠-雙方既是教導者也是學習者
3.多元-多元的經驗挑戰彼此刻板印象
4.以學習為基礎-設定具體學習目標,透過服務來達到
目標
5.以社會正義為焦點-服務與被服務者為平等互惠的夥
伴關係
如何建立學校、機構、服務學生
三者良好的夥伴關係
 與社區夥伴建立關係的方法
1.瞭解社區的需求
2.破除對社區的刻版印象
3.與社區一起工作(work
with)
如何建立學校、機構、服務學生
三者良好的夥伴關係
 社區機構的責任(與學校的共識)
1.服務前讓學生認識服務對象
2.瞭解學生特質、專長與專業
背景
3.按學生狀況安排合適的服務
內容
4.引導學生反思
5.接納批判與挑戰
服務學習的迷思
服務了,學生自然而然會獲得學習?
與社區夥伴一起反思(Reflection)
初階
1.活動優缺點陳述及檢討
2.我看到或聽到什麼?
3.我與社區(被服務者)互動的感覺
4.我獲得了什麼?我有什麼改變?
進階~需考量機構實際狀況
1.被服務者的生活經驗或文化價值與我有何不同?
2.若我是被服務者,我希望怎麼樣……..
3.挑戰『專業』與『權威』
4.社會議題的討論
對服務學習的迴響
 透過服務學習的反思,重新找回服務的
核心價值
 透過夥伴關係的建立,共同創造服務新
思維
 尊重彼此立場與目標,以溝通化解合作
中的歧見
成功的社區─學校夥伴關係十原則
(Strand…,etal., 2003)
一、進入夥伴關係
社區與學校夥伴彼此能
(ㄧ)有一個共享的世界觀
(二)達成目標與策略的共識
(三)彼此互信、互重
成功的社區─學校夥伴關係十原則
(Strand…,etal., 2003)
二、執行夥伴關係
社區與學校夥伴彼此能
(四)共享權力
(五)清楚溝通與小心傾聽
(六)了解並重視彼此
(七)保持彈性
成功的社區─學校夥伴關係十原則
(Strand…,etal., 2003)
三、夥伴關係的結果
社區與學校夥伴彼此能
(八)滿足彼此的興趣與需求
(九)使它們組織的能力增強
(十)形成長期廣泛的社會觀點
學校宗旨、組織因素與社區投入層次
關係表
(Holland, 2006)
層次一:
低度關聯
層次二:
中度關聯
層次三:
高度關聯
層次四:
完全關聯
學校宗旨
內容未提及 社區投入是學
與社區關係 校培育公民目
標的一部份
社區投入是學
校課程的面向
社區投入是學校的中
心與特色
學校領導層
級(包含校
長、副校長
、三長及委
員會)
未將社區投
入列入學校
發展第一優
先;僅使用
一般觀點來
定義社區
支持特定或短
期的社區投入
計畫,並將社
區參與部分列
入課業學習和
研究中
學校領導層級支持長
期性的社區投入計畫
,並注視社區資源的
投入
對於教師投入
社區服務有明
確的定義、制
度和教學/研究
獎勵計劃
將以社區為基礎的研
究和教學列入教師聘
任及獎勵的必備條件
從經濟觀點考
量上,視學校
為整個社區的
資產
教師聘任與 對教師投入 重視社區投入
社區服務持 的部份,並將
升遷制度
擔任志工紀錄
傳統觀點
列入教師檔案
中
學校宗旨、組織因素與社區投入層次
關係表
(Holland, 2006)
層次一:
低度關聯
層次二:
中度關聯
層次三:
高度關聯
層次四:
完全關聯
組織結
構與經
費來源
校內無專責單
位負責社區投
入或志工計畫
有專責單位,但 各種不同的組織
僅負責志工/社
或中心分工負責
;無固定經費預
區服務計畫
算
具有固定經費預
算運作的專責組
織負責建立與社
區的夥伴關係和
廣泛的師生參與
活動
學生投
入及課
程
學生課外活動
部分投入
學校有專責單位 提供學生實習和
負責志工活動和 服務-學習課程
學生領導的發展
服務-學習和以
社區為基礎的學
習課程,強調學
生的學習目標
教師投
入
視社區服務為
傳統的校園責
任,較少科際
間整合
鼓勵教師從事社 資深教師進行與
社區相關的研究
區志工
;少數教師教授
服務-學習課程
支持以社區為基
礎的研究和科際
間的整合
學校宗旨、組織因素與社區投入層次
關係表
(Holland, 2006)
層次一:
低度關聯
層次二:
中度關聯
層次三:
高度關聯
層次四:
完全關聯
社區參與學校
相關研究與教
學計畫和評估
,以發展永續
的夥伴關係
社區投入
少數的個人或 社區僅與學校
團體投入
部分單位合作
社區與學校透過
服務-學習方案
或特定補助計畫
建立積極的夥伴
關係
外部溝通
與募款
不強調社區投 以學生或校友
的典範故事建
入
立夥伴關係
強調對學校財務 社區投入納入
及公共角色的重 學校募款目標
、補助計畫和
要性
學校預算中
服務-學習各面向夥伴關係發展





學生事務與學術事務建立夥伴關係
大學間建立夥伴關係
與中小學建立夥伴關係
與企業/組織建立夥伴關係
與國際機構建立夥伴關係
夥伴關係發展原則(Ramalry, 2000)
(一)夥伴關係的建立應考量彼此組織歷史、能力地位、文
化、使命、期待與挑戰等因素。
(二)理想的夥伴關係應結合學校的專業課程特色目標和
社區的資產與需求。
(三)社區無法於短時間內完全符合學校的預期效益,通
常學校應先符合社區的需求。
(四)學校若非全面性地參與,並提供完整的資源與支持
系統,服務-學習的涉入層面將僅侷限於個人或部分
團體,而無法發揮足以改變社區的影響效果。
(五)服務-學習的成效必須有賴學校進行相關研究,若一
般大學沒有足夠的研究能力,則建議發展與課程結合
的服務-學習模式。
夥伴關係發展原則
(Ramalry, 2000)
(六)學校與社區的協同合作必須透過,面對面溝通互動並運用
新方法,以促進彼此的夥伴關係。
(七)規模較小的社區機構應與學校建立有效率的協同模式,以
避免無法負荷學校的需求與期待。
(八)初期協同合作的積極與熱誠,會隨時間而疲乏,學校與社
區間應不斷發展與更新協同模式。
(九)社區間的夥伴關係深受文化因素影響,因此必須傾聽與參
考所有涉入者的意見和觀點。
聽完演講,您要如何在自己的學校
或課程跨出第一部~

我將運用專業課程融入服務學習的初步構想與問題交流?
最後要說的是~

「服務-學習」課程的開授幫助我走出學術象牙塔
,看見外面世界的寬廣與多元;也讓我彎下腰來
貼近社會底層,學會同理與社會正義

學生服務經驗的反思與分享,讓我認識「學習」
的真義,並從他們身上增進自己的學習

放下學者身段,服務的社區機構分擔了我的教學
責任;放下老師權威,學生教會我看到真實的社
會
最後要說的是~

在知識持續變動的時代,老師「如何教」比「教什
麼」更重要;學習路上,老師不再是單向傳遞知識
的人,而是與學生一同探索學習的伙伴

課程的「服務-學習」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創造
生命意義與多元能力的學習;對「社區」而言,是
一種互惠的問題解決與成長;對「老師」而言,則
是一種行動反思的經驗教學

「課程的服務-學習」是協助大學教師達成新世紀高
等教育目標與扮演建構知識伙伴角色的最佳途徑
服務-學習之路攜手行

你的服務就像一朵花,會為下一階段播下種子,我們不
必期待看見下一階段開花結果,但別人會見證那開花的
時刻----Sue Drucker

藉由服務,我找到了接納我的社區,找到了有意義的公
民精神,也找到了尋覓多時的人生方向----歐巴馬

True reflection leads to action ,and action will
constitute an authentic praxis,only when its
consequences become the object of critical reflection…
Otherwise, action is pure activism----Paulo Freire
「唯有親自投入服務並深刻反思的人,
才知道如何設計有效的服務-學習方案」
服務-學習同道上
共同努力~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