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蒸发器

第三章
制冷系统及辅助设备
制冷系统及辅助设备
第三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系统
放热
高压高温液体
冷凝器
高压高温气体
压缩机
节流阀
低压低温液体
低压低温气体
吸热
蒸发器
增加辅助设备的原因
• 目的:使系统高效可靠、安全地运转
•
在制冷系统中加入一些辅助设备
•
•
• 措施
•
•
油分离设备
空气分离设备
润滑油系统
增设一些辅助系统
分离和排除不凝性气体系统
对各个设备或整个系统进行调节与控制
增加安全保护、放气、放油等操作(可自控)
氨系统
直流供液系统
R134a系统
重力供液系统
泵供液系统
3.1.1直流供液系统的典型流程
直流供液系统 是指制冷剂通过膨胀阀,不经其他设备直接供给蒸
发器的制冷系统,又称直接膨胀供液系统。
制冷剂的循环路线如下:
压缩机(1)→油分离器(2)
→冷凝器(3)→贮液器(4)
→节流阀组(6、7、8)
→蒸发器(5)
→氨汽过滤器(9)
→压缩机(1)
直流供液制冷剂(氨)流程图
制冷剂的循环图为:
压缩机(1)→油分离器(2)
→冷凝器(3)
→干燥过滤器(4)
→回热交换器(5)
→节流阀组(8、9、7)
→蒸发器(6)
→回热交换器(5)
→压缩机(1)
直流供液制冷剂(R134a)流程图
• R134a系统与图3-1的氨系统相比,有两点不同。
• (1)制冷系统采用回热循环,设有回热交换器。在R134a
系统中采用回热循环不仅可以避免湿压缩,还可以增大系
统的制冷量及制冷系数。
• (2)由于水在R134a中溶解度很小,故在节流阀前设有干
燥过滤器,以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防止水分在节流阀处
因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而结冰。
3.1.2 重力供液系统
重力供液系统是指液体靠重力作用给蒸发器供液的制冷剂系统。
特点:
增设了液体分离器。
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好;多台
蒸发器供液均匀;由于蒸发
器管,内有一定流速,可以
使蒸发器中润滑油返回低压
循环贮液桶,便于集中排放
重力供液制冷剂(氨)流程图
。缺点是泵要消耗功率,一
般多耗1.0%~1.5%的能量
。
1-压缩机;2-油分离器;3-卧式壳管冷凝器;
4-贮液器;5-调节站;6-浮球膨胀阀;
7-手动节流阀;8-液体过滤器;9-液体分离器;
10-蒸发器;11-氨汽过滤器
液体分离器
注意:系统中的液体分离器要超过
蒸发器一定高度,使液体分离器与
蒸发器之间的静液压力差足以克服
制冷剂的流动阻力。一般情况,液
体分离器中液面高出蒸发器最上一
层管0.5~2.0m。
正常使用时,阀V1、V3开启,V2、V4关闭。
经液体分离器分离下来的液体流入排液桶中
。当排液桶中液位达到最高液位时,关闭阀
V1、V3,开启阀V2、V4。这时排液桶中的液
体进入制冷剂系统中。
机房液体分离器管路系统
1-液体分离器;2-排液桶
3.1.3 泵供液系统
泵供液系统是依靠泵的机械力对蒸发器系统进行供液的制冷剂系统。目前
大中型冷库、国内的人工冰场都采用这种系统。
低压循环贮液桶起汽液
分离作用和储存低压制冷
剂液体的作用。因此,有
时也用液体分离器和贮液
器组合来取代。氨泵的供
液量通常是蒸发器蒸发量
的3~6倍。
低压循环贮液桶
氨泵供液的制冷剂流程图
高压贮液器
储液器
液体分离器
过滤器和干燥器
分油器
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安全设备
低压循环贮液器
排液桶
1、贮液器
高压贮氨器的
容积计算:

Vr  3600 m R 

注:在小型系统中,其容
氨贮液器
积应能容纳整个系统的
制冷剂!
2、 液体分离器
氨分离器的选择原则:
分离器内蒸气上升速度不超过
0.5 m/s。
氨液分离器
氟利昂制冷机发生回液的原因:
(1)膨胀阀或毛细管选择不当,温包安装不
当。
(2)系统充注制冷剂太多。
(3)停止运转时,制冷剂通过毛细管进入压
缩机。
(4)热泵机组制冷循环转换,或制冷机组进
行热汽除霜时,蒸发器中未蒸发的液体返回
压缩机等。
氨液分离器
3、过滤器和干燥器
作用:过滤器是从液体或气体中除去固体杂质的设备。
安装位置:装在节流装置、自动阀门、压缩机、润滑油泵、氨泵等设备
前,以防止固体杂质堵塞阀孔或损坏机件。
氟里昂液体过滤器
氨气过滤器
干燥过滤器
4、润滑油分离设备和系统
油分离器分离油的办法有:
1、利用气流的方向改变和速度变慢,使质量较大的润滑油分离出来;
2、利用过滤、阻挡的作用分离油;
3、利用冷却作用使雾状的润滑油凝结成油滴,再分离下来;利用旋转气
流的离心作用分离油滴。
分类:洗涤式 、填料式 、离心式 、过滤式
(a)洗涤式油分离器(b)填料式油分离器(c)离心式油分离器(d)过滤式油分离器

放油操作的步骤:

(1)把集油器抽空;

(2)将油移入集油器中;

(3)分离油中的氨;

(4)放油。
集油器
氨的放油系统
5、不凝性气体分离器与系统
存在不凝性气体的危害:
分离不凝性气体的原理:
(1)使导致冷凝温度升高。
对不凝性气体与制冷剂的混合
(2)压缩机的排汽压力升高。
(3)使压缩机的排汽温度升高。
(4)腐蚀性增强。
气体在高压下进行冷却,使
其中低沸点的制冷剂蒸气大
部分被冷凝成液体,使混合
气体中不凝性气体的含量增
氨制冷剂系统用的不凝性气体分
加,从而在放气时减少制冷
离器有两种结构——盘管式(立
剂损失。
式)和四套管式(卧式)。空调
用的R22等制冷系统一般不设空气
分离器。
6、安全设备
主要安全设备有:安全阀、熔塞等
系数C
制冷剂
微启式弹簧安全阀
熔塞
C
高压
侧
低压
侧
R13
5
5
R22、
R502、
R717
8
11
制冷剂管路设计是指管路布置、管路走向和坡度的确定、管件
配置及管径确定。制冷剂管路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整个制
冷系统(制冷机)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维修的合理性。而管径
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管内的流速、压力降及管路系统的造价;而
压力降又会影响到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功率消耗。
制冷剂管路的管径大多是根据允许压力降来确定。
1、制冷剂管路的阻力
与流体的流速、密度、
沿程阻力
粘度、管长、管径和管
壁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管路的阻力
局部阻力
与局部阻碍形状、流速、
密度等因素有关。
各种阀门和管件的当量长度(m)
2、R22制冷剂管路的管径确定
编制条件:
在吸汽管允许压力降相
当于饱和温度差的压差,
排汽管、高压液体管允
许压力降相当于饱和温
度差0.5℃的压差,以及
节流阀前温度为40℃条件
下编制的。
R22吸汽管线算图
实际吸汽管的压力降
比排汽管的大。吸汽
管路的压力降对系统
的制冷量及性能系数
的影响比排汽管要大。
R22排汽管与高压液体管线算图
从贮液器(或冷凝器)到膨胀阀的高
压液体管的压力降不影响系统的制
冷量。但要求其压力降不致引起膨
胀阀前产生闪发蒸气,否则会影响
膨胀阀的正常工作。当蒸发器高于
贮液器时,应把高差作压力降,这
时应加大过冷度,防止闪发蒸气。
由节流阀到蒸发器的管路是低压液体管,
管内是汽液两相流动,阻力大大增加。但
此管一般很短,一般可按膨胀阀出口管径
或蒸发器入口管径选用。
冷凝器到贮液器的泄液管
3、制冷剂管路的设计原则
• ①按既定的制冷剂系统流程配置管路系统,以使系统按所要求的
循环、预期的效果运行。
• ②保证压缩机运行安全,如不发生回液,压缩机不发生失油现象
等。
• ③管路系统走向力求合理,尽量减小阻力,尤其应优先考虑减少
吸汽管路的阻力;阀门配置合理,便于操作和维修。
• ④根据制冷剂特点选用管材、阀门及仪表。氨系统禁用铜管及铜
合金材料。氟利昂系统常采用铜管,大型系统采用无缝钢管。正
确选择各种管路的管径。
(1)R22等氟利昂管路的设计原则
设计管路时,应注意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返回压缩机,同时又应防止大量油液涌入
压缩机而发生液击现象。
1)吸汽管
吸汽管路的水平管应有朝向压
缩机的0.01坡度。上升管应保证
有一定速度,以携带润滑油一起
流动。如果按允许压力降确定的
立管管径,其速度小于图中数值
时,则可减小立管管径,而增大
水平管的管径,这样既满足了回
油速度的要求,而又不增大管路
的压力降。
氟利昂上升立管的最低速度
当负荷变到全负荷的
25%以下时,应采用
双立管布置
变负荷系统中的双上升立管
当蒸发器在压缩机上
部时,采用图3-26的
连接方式。
图3-26蒸发器在压缩机上部时的吸汽管布置
2)排汽管
排汽管应有0.01的坡度,
坡向油分离器或冷凝器。
上升立管要求有一定流
速,以保证制冷剂携带
油流动。
在负荷变化较大的系统中,
上升立管可采用双立管
连接方式。
油弯的设置
3)泄液管
泄液管应保证液体流动通
畅,冷凝器中不存液体。
水平管应有0.02的坡度,
坡向贮液器。管内流速在
满负荷时,不应超过0.5
m/s。当冷凝器与贮液器
之间设有平衡管时,管内
流速不超过0.75 m/s。
泄液管的连接方式
4)贮液器到膨胀阀的高压液体管
•
高压液体管的设计除了注意选择合适的管径,保证膨胀阀有一
定的工作压力差,以使蒸发器得到正常供液外,应着重注意避免
产生闪发蒸气。
•
产生闪发蒸气的原因有:过冷度太小;阻力太大或上升管过长;
环境温度过高等。因此,对于R134a、R123,应当尽量采用回热循
环,或将液体管与吸汽管绑在一起,以增大过冷度。R22系统中,
若液体管路过长时,也宜采用回热循环。液体管路处在较高环境
温度下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5)低压液体管
低压液体管主要应保证
各蒸发器或各通路供液
均匀。
多台蒸发器宜分别采用
膨胀阀供液。如合用一
只膨胀阀供液时,应通
多台蒸发器的低压液体管的连接
过液体分配器分配液。
1-膨胀阀;2-分配器;3-蒸发器
• 由制冷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机构等设备组成的制冷系
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设备必须互相匹配,互相适应。一个
稳定工作的系统,当其中任一设备的某一参数改变时,必然会影
响其他设备和整个系统的工作。因此,在制冷系统运行中,必须
对各个设备或整个系统进行调节与控制,使其按我们的要求进行
工作。调节的目的首先是使蒸发器的制冷量与冷负荷相适应;而
节流机构、压缩机等设备的工作必须与蒸发器相适应。调节可以
由管理人员手动操作实现,也可以由全自动控制或半自动控制来
实现。此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工作,系统还需有
安全保护、放气、放油等操作,这些功能也都可以通过自动控制
来实现。本节将简单介绍制冷系统常用的一些自控设备、自控方
案和运行中故障的分析。
电磁阀
主阀
压力调节阀
主阀-导阀组
止回阀
水量调节阀
1、温度控制器
温度控制器工作原理图
2、压力控制器
KD型高低压力控制器
温控器
压力控制器
3、压差控制器
JC3.5型压差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图
4、浮球液位控制器
UQK-40型浮球液位控制器结构图
蒸发器调节的首要任务是调节蒸发器的制冷量适应负荷的变化,以维
持被冷却物温度一定。除此之外,对蒸发器的调节还包括对蒸发器
的供液量、蒸发压力(温度)的调节。
1、双位调节
1-蒸发器;
2-恒温膨胀阀;
3-电磁阀
4-温度控制器;
5-冷室
蒸发器双位调节原理图
2、阶梯式分级调节
阶梯式分级调节的原理图
供水温度与负荷的关系
1-卧式蒸发器;2-电磁阀;3-膨胀阀;4-温度控制器
3、延时分级调节
4、蒸发压力调节
对于多台蒸发器为同一对
象服务的制冷系统,且分
级较多而不宜用阶梯式分
级调节时可采用延时分级
调节。这种调节方法的特
点是控制每台蒸发器停开
的上下限都一样,只是每
台蒸发器的停开都有一定
的次序,并有一定的延时。
多蒸发温度系统中的蒸发压力调节原理图
1-蒸发器;2-正恒压阀;3-常闭型主阀;
4-止回阀;5-热力膨胀阀
5、蒸发器供液量调节
1-蒸发器;
2-浮球液位控制器;
3-电磁阀;
4-手动膨胀阀;
5-液体过滤器
满液式蒸发器的供液量自动调节
原理图
1、双位调节
• 只适用于小型压缩机;
• 压缩机(或制冷机)直接根据被冷却物或空间的温度进行停开控制;
• 为避免压缩机频繁启动,这种调节方法不宜用在负荷变化频繁的场合;
• 控制精度不宜过高,一般为±2℃。
2、控制压缩机运行台数或缸数的调节
压缩机吸汽压力与负荷的关系
1-压力变压器;2-分级步进调节器;
3-三通电磁阀;4-卸载油缸;5-油分配阀
多缸压缩机能量调节
原理图
3、吸汽节流调节
在压缩机的吸汽管路上装上
自动阀门对吸汽进行节流。
并根据蒸发压力的变化来控
制自动阀门的开启度,即控
制吸汽节流的程度。控制方
法比较简单,但能量损失大,
并引起排汽温度升高。不宜用
4、热汽旁通调节
常用于小型制冷机组中,或作
为一种补充调节手段。
调节比较简单,但能量损失大。
热汽旁通到压缩机吸汽口时,
会导致引汽温度过高,不宜用
于压缩后排温太高制冷剂
(如氨)的压缩机中。但可以利
于过热损失大的制冷剂(如氨)
用喷液冷却的方去来弥补热汽旁
的制冷系统中。
通后排汽温度过高的弊端
5、变频调节
• 用改变电源的频率来调节压缩机电机的转速,称为变频调节或变
频控制。
• 优点是可实现无级调节,所控制的参数如温度比较平稳;调节过
程能量损失少。
• 缺点是在变频过程中产生有害的高次谐波。
压力保护
1、压缩机自动保护
温度保护
断水保护
2、蒸发器、冷凝器、
贮液器的安全保护
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是包含全套制冷设备的、制备冷
媒的制冷机组,根据机组所选用的压缩机的形式不同
,包括活塞式冷水机组、螺杆式冷水机组和离心式冷
水机组。冷水机组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又分为水冷
式冷水机组和风冷式冷水机组两大类
• 组成: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热力膨胀阀、干式
蒸发器、自动(或手动)能量调节、自动安全保护装置
分类:
单机头(一台压缩机)
多机头(两台以上压缩机)
按一台冷水机组中压缩机的台数分
整机型冷水机组
模块化冷水机组
按组合形式分
• 组成:
• 螺杆式制冷压缩
机、冷凝器、蒸
发器、热力膨胀
阀、油分离器、
自控元件
• 特点:
1、压缩机运行平稳,
机组安装时可以不
装地脚螺栓;
2、单台制冷量大,适
用于大、中型的空
调制冷系统
螺杆式冷水机组外形图
l-油分离器;2-电机;
3-螺杆压缩机;4-冷凝器:5一蒸发器
• 组成:
•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和调节机构
• 特点:
• 制冷量较大,适用于大型空调制冷系统。
离心式冷水机组
•
•
•
•
组成:
压缩机、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风机、控制柜等
分类:
全封闭涡旋式、全封闭活塞式、全封闭螺杆式、半封闭活塞式、
半封闭螺杆式
• 特点:
• 由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安装灵活,无需制冷机房
风冷式冷水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