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已授權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檢視臨床教師制度對新進護理人員的應用及成效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a Preceptorship among New Staff Nurses: A Systematic Review
作 者:陳真美、張怡雅、吳雪菁、林嘉玲
發表者:陳真美/長庚科技大學講師/台灣大學博士生
摘
要
護理人力短缺、高離職率的問題,
已成為全球性的議題。好的臨床教師制
度對於新進護理人員的留任是很重要的
策略。本文採系統性文獻回顧法,目的
在於檢視臨床教師制度運用在新進護理
人員的實證研究,分析臨床教師制度在
新進護理人員訓練之應用策略及其結果
。方法為搜尋Medline等7個中英文資料
庫,搜尋2011年4月30日之前的研究,
經納入及排除條件篩檢後,共6篇符合
條件。回顧的六篇文章結果顯示,介入
的持續時間以3個月至一年為主;介入
措施都是以一對一,臨床教師固定同一
人之方式;課程設計包括運用觀察、回
覆示教、實際操作、事先做好準備及預
習、考試、討論、回應、反思等多元教
學方式;評價的成效包括新進護理人員
的離職率下降、護理專業能力提升、工
作滿意度提昇、人際關係成長等。本研
究結果可以提供今後實施與修訂臨床教
師制度方向之客觀依據。
關鍵詞:臨床教師、新進護理人員、系
統性文獻回顧
前
言
以國內統計數據來看,台北市護理
師公會在2004年調查顯示,新進護理人
員3個月內離職率為32%,一年的離職率
高達58%(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
基金會,2008)。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
公會(2011)針對全台90家醫院進行調
查,發現各級醫院新進護理人員離職率
高達29%,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無法忍
受惡劣的工作環境而離職,其中更是高
達89%醫療機構,都面臨招募困難(梁
、楊,2011)。
回顧國內外文獻,尚無針對護理臨
床教師制度進行現階段的整合。本文的
目的在於回顧檢視臨床教師制度運用在
新進護理人員的實證研究,瞭解臨床教
師制度在新進護理人員的應用及其效果
,作為未來在實務上處理新進護理人員
的問題指引與設計介入方案的參考。
研 究 方 法
本研究以電子化資料庫檢索中華民
國期刊論文系統、CEPS華藝、全國碩博
士論文資訊網、Cochrane Library、
Medline、CINAHL、PubMed等七個資料
庫。依據本文目的,設定納入條件為1.
研究對象為新進護理人員或是護理臨床
教師,不限性別、國籍、種族,依據台
灣護理學會(2010)對於護理臨床教師
的定義,因此本文所指的護理臨床教師
(preceptor)是指服務於醫院並且負
責指導新進護理人員為主;2.以「臨床
教師制度」為介入措施的實驗性或類實
驗性研究;排除條件為1.文獻回顧的文
章;2.運用多種護理措施介入,而無法
解釋護理臨床教師制度介入成效的文章
。
資料庫的限制條件為中文或英文,
搜尋2011年4月30日之前的研究。利用
布林邏輯,輸入關鍵字。綜合七個資料
庫,共計145篇,經由人工閱讀及
Endnote軟體處理後,再依納入與排除
條件,符合篇數共6篇。
研 究 結 果
(一)研究品質
在6篇研究中,皆是採用類實驗前
後測試驗,依據Newman和Roberts(
2002)所提出的五個等級來評價實證性
研究的證據強度,是屬於等級三,佔回
顧文章100% 。
(二)研究對象的特質
新進護理人員平均年齡在21至25歲
,護理臨床教師平均年齡在28至45歲。
臨床教師工作年資認為至少三年以上,
須經至少8-39小時的教學技能訓練。
(三)評價者
針對臨床教師制度評價者有新進護
理人員、護理臨床教師、護理長等類型
。
(四)介入措施及時間
6篇研究中,以一對一,臨床教師
固定同一人之方式介入措施。持續的時
間:3個月至一年。課程設計包括運用
觀察、回覆示教、實際操作、事先做好
準備及預習、考試、討論、回應、反思
等多元教學方式。
(五)介入成效
評價的成效包括新進護理人員的離
職率下降、護理專業能力提升、工作滿
意度提昇、人際關係成長等。
討 論 與 建 議
(一)研究品質
此次文章研究品質佔最多為第三級
,顯現缺乏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故未來
類似的研究可以採用品質較好的等級一
及等級二進行設計。
(二)研究對象
臨床教師制度的關鍵者:護理臨床
教師。一位正向態度之臨床輔導員對留
住剛畢業之護理人員而言具有舉足輕重
的地位(Butler & Felts, 2006;
Komaratat & Oumtanee, 2009),無論
臨床教師之特質、事先應該受訓的課程
內容及時數,建議未來的研究都應該要
納入考量。
(三)介入措施、時間、成效
目前的介入措施都是以一對一教學
課程、臨床教師同一位,明顯的勝過於
由不同的資深護理人員帶領,因為後者
比較沒有連慣性;目前介入的持續時間
以3個月至一年為主,在成效指標方面
絕大多數以問卷呈現,主觀性的成分大
於客觀,未來的效果指標建議可以加入
客觀標準,以評量照護能力的正確性。
研 究 限 制
本文於文獻搜尋過程中,只使用
電腦搜尋並且著重在發表的文章,可
能會造成文獻收集不完整或發表偏差
(publication bias),因此在結果
與推論上仍有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