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第 12 章 机械的效率
§12.1
机械中的摩擦
§12.2
机械效率和自锁
§12.3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12.4
用
摩擦在机械中的应
§12-1 机械中的摩擦
12.1.1 移动副中的摩擦
1. 平面摩擦
由图所示为滑块1与水平平面2构成的移动副。其各个参数如图,平面2对滑块
1 产生有法向反力N21和摩擦力F21,它们的合力称为总反力,以R21表示。
总反力R21与法向反力间的夹角φ即为摩擦角,
由图可知
F
f .N 21
t an  21 
 f
N 21
N 21
  arctan f
图中R21与v12间的夹角总是一个钝角,故在
分析移动副中的摩擦时,可利用这一规律来确定
总反力的方向,即滑块1所受的总反力R21与其对
平面2 的相对速度v12之间的夹角总是钝 (90o   )
角
。
n

F
Fn
β
1
v12
F21

N21 R21
n
2
2. 斜面摩擦
如下图所示,设将滑块1置于倾角为  的斜面2上,Q为作用在滑块上的铅锤载
荷(包括滑块自重)。下面分析滑块沿斜面等速运动时所需的水平力。
(1) 滑块等速上升
n
R
N
φ α1
F
F
F21
α
v
Q
(a)
2
R
α+φ
Q
n
(b)
当滑块等速沿斜面上升时,如(a)图所示,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
F  Q  R21  0
由于此式中只有F的大小和R21的大小未知,故可做力三角形,如 (b)图示,
可得:
F  Q tan(   )
(2) 滑块等速下降
R’
n
F’
Nφ
α F21
1
vα
Q
F’
2
n
(c)
R’
Q
(d)
若滑块沿斜面等速下滑,如图(c)所示,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 '  Q  R' 21  0
由力的三角形(图(d)所示)可得:
F '  Q tan(   )
如把力F为驱动力的行程称为正行程,把力F’为工作阻力时的行程称为反行程。
则可知,当已列出正行程的力关系式后,可直接把 前的符号改变得到反行程的
力关系式。
当   时,由上式可得F’≤0。这表明只有当原工作阻力反向作用在滑块上,
即工作阻力变成驱动力时,滑块才可以运动。
3. 槽面摩擦
如下图所示即为槽面摩擦的示意图。水平驱动力为F,Q为作用在滑块上的铅
锤载荷,N 21为槽的侧面给滑块的法向反力。
θ
θ
N21
1
N’21
2
Q
(a)
Q
N’21
θ
N21
(b)
根据楔形块在铅锤方向受力的平衡条件(图(b)所示)可得:
Q
Q
N 21 
F21  2 f .N 21  f .
2 sin 
sin 
令
f / sin   f e
则 F21  f eQ, f e 称为当量摩擦系数,它相当于把楔形块视为平滑块时的
摩
擦系数,与之对应的摩擦角 e  arctan f e ,称为当量摩擦角。
一般   90o ,故 f e  f ,即楔形滑块较平滑块的摩擦阻力大。因此常利用楔
形块来增大所需的摩擦力。三角带传动、三角螺纹连接即为应用实例。
12.1.2 螺旋副中的摩擦
螺旋副为一种空间运动副,其接触面是螺旋面。当螺杆和螺母之间受 有轴向
载荷Q时,拧动螺杆或螺母,螺旋面之间将产生摩擦力。
Q
2
n
R12 
v21
2
2
F
1
Q

d1
F
α
Q
1
l
Q
2
n
πd
(b)
d
d2
(a)
螺旋线可以展成平面上的斜直线,如上图(b)所示,这样,就可以把空间问题
转化为平面问题来研究。
1. 矩形螺纹螺旋副中的摩擦
上图所示即为矩形螺纹螺旋副,其中1为螺杆,2 为螺母,螺母上有轴向载荷
Q。现若在螺母加一力矩M,使螺母逆着Q力等速向上运动,则此时相当于在滑
块上加一水平力F,使滑块沿斜面向上滑动。该斜面倾角 为螺旋升角,计算式
l
zp
为:
tan  

d
d
其中l 为螺纹导程,z为螺纹的头数,p为螺距。
根据前面的公式,得
F  Q tan(   )
F 相当于拧紧螺母时需在平均直径d 处施加的圆周力,其对螺旋轴心线之矩即为
拧紧罗姆时的拧紧力矩M,故
M F
d d
 Q tan(    )
2 2
当螺母顺着力Q 的方向等速向下运动时,即放松螺母时,可求得需施加的防
止螺母加速松脱的圆周力为
F '  Q tan(   )
'
而防止螺母松脱的放松力矩 M 为
d d
M '  F '   Q tan(   )
2 2
当    时, M’ 为负值,这意味着若要滑块下滑,则必须施加一个反向力矩,
即M’,此力矩称为拧松力矩。
2.三角形螺纹螺旋副中的摩擦
三角形螺纹和矩形螺纹的区别仅在于螺纹间的几何形状不同,可把螺母在螺
杆上的运动近似认为是楔形滑块沿斜槽面的运动,此时斜槽面夹角为2 ,可得

β
β
N’
fe 
可得:
Q
N’
N’
N’
Q
 f
f
f



arct
an
f

arct
an

e
e
o
sin(90   ) cos 
 cos 



d
Q tan(    e )
2
d
'
M  Q tan(    e )
2
M 
由于 e   ,故三角形螺纹的摩擦力矩较矩形螺纹的大,宜用于联接紧固,
而矩形螺纹摩擦力矩较小,效率较高,宜用于传递动力的场合。
12.1.3 转动副中的摩擦
转动副可按载荷作用情况的不同分为两种:当载荷垂直于州的几何轴线时,称
为径向轴颈与轴承;当载荷平行于轴的几何轴线时,称为止推轴颈与轴承。
1. 径向轴径的摩擦
如下图所示,轴颈1置于轴承2中,设受有径向载荷作用的轴颈在驱动力矩Md的
作用下等速回转。 各参数为法向反力N21,摩擦力F21=f N21=fe Q。
r
Md
Q
ω12
M f  F21r  f eQr
R21
1
2
摩擦力对轴颈形成的摩擦力矩Mf为
N21

由上式可得
F21
Mf
又
R21  Q
M d  R21  M f
由于法向反力N21对轴颈之矩为0,故
M f  feQr  fe R21r  R21
  fer
可以看出  的大小与轴颈半径 r 和当量摩擦系数有关。以轴颈中心O为圆心,
 为半径做圆,此圆称摩擦圆, 称为摩擦圆半径。
2. 止推轴颈的摩擦
轴用以承受轴向载荷的部分称为轴端或轴踵。
取环形面积: ds=2πρdρ
dN=pdS
设ds 上的压强为 p,正压力为:
Q
摩擦力为:dF= f dN = f pdS
1
摩擦力矩:dMf =ρdF =ρf dN =ρfpdS

2
R
M f   fpds  2f
2r
2R
r

R
p 2 d
r
(1) 非跑和的止推轴承, p=常数,则:
dρ
ω
ρ
R
r
p  Q /  ( R2  r 2 )
M f  2f

R
p 2 d = 2 fp( R 3  r 3 )
r
3
2
R3  r 3
 fQ 2
3
R  r2
(2) 跑合的止推轴承
跑合初期:轴端各处的压强 p不相等,离中心远的部分磨损较快,因而压强
减小;离中心近的部分磨损较慢,因而压强增大。
跑合结束:正压力分布规律为, pρ=常数
由于
Q
 pds 2p ( R  r )
R
r
故
p
Q
2 ( R  r )
代入上面推出来的公式

R
Q
d
M f  2fp  d  2f

r
r
2 ( R  r )
R
Rr

fQ
2
§12-2 机械效率和自
12.2.1锁
机械效率的表达形式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可以分为驱动力、生产阻力和有害阻力三种。通常把驱动
力做的力称为驱动功,克服生产阻力所做之功称为输出功,而克服有害阻力所做
的功称为损耗功。
机械在稳定运转期间,输入功等与输出功与损耗功致贺。即
Wd  Wr  Wf
输出功和输入功的比值,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有效利用的程度,称为机械
效率,通常以  表示。
1. 效率以功或功率的形式表达
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
Wf
Wr Wd  W f


 1
Wd
Wd
Wd
将上两式分别除以做功时间,得
Pd  Pr  Pf
Pf
Pr

 1
Pd
Pd
2. 效率以力或力矩的形式表示
F
机械效率也可以用力或力矩之比值的形式来表达。
如右图所示机械传动装置,F为驱动力,Q为生产阻力,
vF 和vQ 分别为F和Q的作用点沿该力作用线 方向的
速度,可知

机械
vF
Q
QvQ
Pr

Pd
FvF
vQ
假设在该机械中不存在摩擦,此机械称为理想机械。驱动力为理想驱动力F0,
对于理想机械有
0 
QvQ
F0 vF
1
从而可求出

QvF F0vF

 F0 / F
FvF
FvF
同理,机械效率也可以用力矩之比的形式表达,即

M F0
MF
从另一角度讲,同样的驱动力F,理想机械所能克服的生产阻力Q0必大于
实际机械所能克服的生产阻力Q,对于理想机械,有
0 
故
Q0vQ
FvF
1
Q0vQ  FvF
将上式代入效率公式,从而可得

同理,也可求得
QvQ
FvF


QvQ
Q0vQ
MQ
M Q0
 Q / Q0
12.2.2 机械系统的机械效率
若干机构或机器联接组合的方式一般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故机械系统
的机械效率也有相应的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1. 串联
1
Pd
1
2
P1
2
P2
Pk-1
3
k
Pk
如上图所示的由k台机器串联组成的机械系统,其总效率为

Pk
P
P P
 1  2    k  1 2 3    k
Pd
Pd P1
Pk 1
2. 并联
如右图所示为 k 台机器并联组成的机械系统,
其输入总功率为
Pd  p1  p2      pk
Pr  p'1  p' 2      p' k
 P11  P22      Pkk
Pd
P1
P2
1
P’1
Pk
1
P’2
1
P’k
所以总效率为
P11  P2 2      Pk k
Pr
 ' 
Pd
P1  P2      Pk
若各台机器的输入功率均相等,则

(1  1      1 ) P1
kP1
 (1 2     k ) / k
若各台机器的效率均相等,则

P11  P2 2      Pk k
P1  P2      Pk
 1
3. 混联
混联是指兼有串联和并联的混联式机械系统,其总效率为
   '  ''
其中 为串联部分的效率, 为并联部分的效率。
'
''
12.2.3 机械的自锁
在机械中会出现无论驱动力多增大,机械都无法运转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机械的自锁。
经过前面所学知识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机械是否发生自锁,与其驱动力作
用线的位置及方向有关。在移动副中,若驱动力F作用在摩擦圆之外,则不会发
生自锁;在转动副中,若驱动力Q作用于摩擦圆之外,亦不会发生自锁。只要组
成机械的某一环节或数个环节发生自锁,则该机械必发生自锁。
当机械出现自锁时,无论驱动力多大,都不能运动,从能量的观点来看,就
是驱动力所做的功永远≤由其引起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即:
η≤0
上式可以用于判断是否自锁及分析出现自锁条件,但这里η已失去一般效率
的意义。仅表明机械自锁的程度,且η越小表明自锁越可靠。
§12-3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机械运转过程中影响其效率的主要原因为机械中的损耗,
而损耗主要是由摩擦引起的。因此,为提高机械效率比采取措施减小机械中的摩
擦,一般从设计方面、制造方面和使用维护方面考虑。
(1)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采用最简单的机构来满足工作要求,使功率传
递通过的运动副的数目越少越好。
(2)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如转动副易保证配合精度,效率高;移动副不
易保证配合精度,效率较低且容易发生自锁或楔紧。
(3)在满足强度、刚度等要求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增大构件尺寸。
(4)设法减少运动副中的摩擦。选用适当的润滑剂及润滑装置进行润滑,合
理选用运动副元素的材料等。
(5)减少机械中因惯性力所引起的动载荷,可提高机械效率。特别是机械设
计阶段就应考虑其平衡问题。
§12-4摩擦在机械中的应
用
机械中的摩擦虽然对机械的工作有许多不利的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其
有利的一面。工程实际中不少机械正是利用摩擦来工作的。
常见的应用摩擦的机构除了第七章介绍的外还有以下几种。
(1)摩擦离合器
摩擦离合器种类很多,最简单的单片离合器,还有多片离合器、锥面离合器、
定向离合器和离心离合器等。 其优点是离合平稳、安全等。
(2)摩擦制动器
摩擦式制动器广泛应用在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有带式和块式制动器。摩擦式
制动器的优点是指东平化、安全。
(3)摩擦联接
螺纹联接即是摩擦联接,为了保证螺纹联接可靠,螺纹采用较小的升角、且
使升角小于摩擦角,而且还采用三角螺纹以增大摩擦力,提高自锁性。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