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魂草時期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還魂草時期

新詩選
(一) 剎那
周夢蝶
(二) 不繫之舟
林泠
席德進油畫名作,描繪周夢蝶,
作於一九七二年。
目次
一、剎那
二、不繫之舟
三、文章結構表
四、語文萬花筒
五、問題與討論
六、延伸閱讀
七、牛刀小試
八、資料來源
剎那
周夢蝶
周夢蝶攝於五十三歲生日
剎那
•
•
•
•
•
題解
作者
文學探究
補充資料
課文賞析
題解
• 出處
• 背景
• 題意
出處
本詩選自《還魂草》。
背景
作者在這本詩集的寫作時期 ,
單純的賣書、談詩、讀《莊子》
和《佛經》等書,經濟狀況雖
然困頓,精神生活卻非常富足, 《還魂草》詩集首頁引
張愛玲的句子:『每一
詩中經常閃爍其生命哲思。
隻蝴蝶,都是一朵花底
鬼魂,回來尋訪它自
己』。
題意
剎那,為梵語的譯音,用來表示時間的短暫,在詩
中指「現在」這個時間點,相對於永恆,剎那稍縱
即逝,確實非常短暫。作者在這首詩中,就時空觀
點上,設定奇特的對比:剎那竟可停駐成永恆,個
體竟能將地球放入胸懷。這樣的小大之辨,來自人
心的一種情感—「愛」,「愛」可破除一切束縛。
詩的語言簡單清晰,卻充滿哲思。
作者
• 沉浸古書天地的青少年階段
• 明星咖啡屋前的擺書攤時期
• 退休後的隱士生活
明星咖啡屋
周夢蝶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河南
省淅川縣人,民國十年生。
師範學校肄業,曾擔任圖書
管理員、小學教員等工作。
來臺後,民國四十八年開始
於臺北市武昌街擺書攤維生
,主要賣詩集等文史書籍,
吸引當時許多嚮往文學的年
輕人,直到六十九年因胃疾
而結束。現專事讀書、寫作。
林柏樑/照片拍攝
沉浸古書天地的青少年階段
• 周夢蝶祖先世代務農,他是遺腹子,由母親含辛
茹苦撫養長大。周夢蝶從小在私塾唸書,先讀《
三字經》等啟蒙書,後則背誦《四書》、《古文
觀止》等,奠立良好的古文基礎。中學時以文言
寫信和日記,閱讀範圍擴至《昭明文選》、《水
滸傳》等,其中最喜歡的《紅樓夢》。
• 周夢蝶在民國三十二年入河南開封師範該校就讀
,後因該校遷回開封而輟學。三十六年又進入宛
西鄉村師範學校,同年加入國民黨的青年軍,三
十七年隨軍來到臺灣。周夢蝶在十七歲就成了家
,育有二男一女,均留在大陸,他隻身來臺。
明星咖啡屋前的擺書攤時期
• 來臺後,民國四十八年開始於臺北市武昌街明星
咖啡屋前擺書攤維生,主要賣詩集等文史書籍,
賣冷門的詩集詩刊、佛禪文史書籍,吸引當時許
多嚮往文學的年輕人,許多人不是來買書的,而
是來與他談話的,瞻仰一下「孤獨國王」的尊容
。樓上的明星咖啡屋又是當時文人詩人的聚會之
地,許多畫家、詩人、小說家、雜誌負責人、舞
蹈家等,如黃春明、白先勇、林懷民、侯孝賢等
人,都曾來此聚談、創作,周夢蝶因此結識了不
少好友。一直到六十九年因胃疾而結束。
周夢蝶與王潤華合影於武昌街書攤
周夢蝶擺書攤
退休後的隱士生活
• 退休後周夢蝶過著隱士生活
,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新店
住處讀書、寫詩,生活清簡
,心靈豐盈,不曾間斷詩的
創作。
• 儘管他已八十餘歲,現在許
多新詩文藝活動的會場上,
仍可見周夢蝶的身影,乾瘦
的身子,一襲灰色或青色長
袍,一根拐杖,飄然而來,
飄然而去。
步行街頭的周夢蝶背影
文學探究
•
•
•
•
•
•
文學特色
詩作主題
詩風演變
形式特點
作品出版
獲獎紀錄
周夢蝶書影
文學特色
• 周夢蝶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由於其處女詩集名
是《孤獨國》,因此人們稱他為「孤獨國王」;
又由於他寫詩精雕細琢、苦苦吟思,詩中充滿禪
味,眾人又給他一個「苦僧詩人」的別號。
• 著名的古典詩學學者葉嘉瑩先生,曾為其寫書序
:「周先生乃是一位以哲思凝鑄悲苦的詩人,因
之周先生的詩,凡其言禪理哲思之處,不但不為
超曠,而且因其汲取自一悲苦之心靈而彌見其用
情之深,……如此「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的
結果,其悲苦雖未嘗得片刻之消融,而卻被鑄煉
得瑩潔而透明。」
詩作主題
• 其詩主題約有六類:
「愛情的滄海」、
「生命的觀照」、
「遙遠的思慕」、
「雪火的矛盾」、
「剎那與永恆」、
「禪意與悟境」。
詩風演變
• 詩風演變歷程可分為三期:
一、孤獨國時期:
苦悶冥想,表現寧靜孤絕之美。
二、還魂草時期:
喜禪用典,特重意象,而持續一味的情苦。
三、約會與十三朵白菊花時期:
顯見詩人將詩的禪境轉化為生命悟境的成熟,
風格漸趨空靈飄逸,幽深靜謐,蘊含無窮趣味。
(以上採自學者曾進豐的歸納)
形式特點
一、充滿音樂性:
善於從自然的節奏中去把握情緒的律動,不拘泥
於外在固定整齊的形式,充滿音樂氣息。
二、活用典故:
周詩裡有許多佛經典故和中國文學典故,然而並
無堆砌或艱深之感,常令人感覺耳目一新。
• 例如:以王維「行到水窮處」為題的詩,他說「
行到水窮處/不見窮,不見水—/卻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轉化困處為自在之境,並將感官擴大為多樣的感
受,趣味十足。
作品出版
• 《孤獨國》
藍星詩社
• 《還魂草》
文星書店 民國五十四年
• 《周夢蝶.世紀詩選》
• 《約會》
民國四十八年
爾雅 民國八十九年
九歌出版社 民國九十一年
• 《十三朵白菊花》
洪範書店,民國九十一年
• 《不負如來不負卿》 (散文集)九歌 民國九十
四年
周夢蝶《不負如來不負卿》作品內頁
獲獎紀錄
•
•
•
•
•
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特別獎(民國五十六年)
笠詩社第一屆詩獎「詩創作獎」(民國五十八年)
第二屆中央日報文學獎特別成就獎(民國七十八年)
第一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民國八十六年)
中國詩歌藝術學會第四屆詩歌藝術貢獻獎(民國八十
八年)
國家文藝獎文學獎評審 贊詞:
周夢蝶的作品無論思想內容及藝術形式,
均能體現東方文化的精髓,與中國美學
的風貌,將禪理與道家的精神,融入閎
遠深沉的詩作之中。另外還指出:周夢
蝶人格風格高度統一,文學哲學渾然一
體,建構出一個完整的心靈世界。
補充資料
•
•
•
•
筆名「夢蝶」的典故
不占面積的僧人
茶莊頂樓的風耳樓
友誼的債
《還魂草》書影及內
頁周夢蝶筆跡
筆名「夢蝶」的典故
• 莊周在夢中幻化為蝴蝶,在天地間遨遊,逍遙自
在,不知莊周是誰。忽然醒來,發覺自己仍是莊
周,後以此比喻人生變幻無常。此典出於莊子齊
物論最後的一段:
「昔者莊周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
!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
夢為胡蝶,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
分矣。此之謂『物化』(指物我界限消解,萬物
融化為一)」。
不占面積的僧人
• 周夢蝶,喜歡讀莊子,喜歡守著清貧的日子,喜
歡讀佛經和紅樓夢,喜歡披著黑衣像披一件袈裟
,喜歡寫詩。他以詩人的身分在塵世修道,終日
聽經參禪,既參悟著生命的本相,也樂於描繪生
活裡的喜怒哀樂。
• 他曾說人類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占面積」的,
另一類是「不占面積」的,他多半屬於後者。因
為周夢蝶的行事低調,欲望不多,生活簡單,朋
友之間,通常扮演「聽者」的角色,所以自言是
不占面積的一種存在。
茶莊頂樓的風耳樓
• 有一段時間,周夢蝶蟄居在武昌街鴻達茶莊的頂
樓儲藏室裡,看管茶葉,有一年,颱風來襲,屋
裡的窗戶被風雨摧毀,他在頹喪之餘,猛然發現
那殘破玻璃的形狀,彷彿是人類的耳朵,他不由
得想起蘇東坡《書晁說之考牧圖後》詩中的名句
:「世間馬耳射東風」(語出李白《寒夜獨酌有
懷》,本作東風射馬耳,比喻對別人的話無動於
衷,或漠不關心。射,射入、灌入)。因而心血
來潮,將此頂樓名為「風耳樓」。此後,還曾以
「風耳樓小牘」來作為報紙文章的標題。
友誼的債
• 民國六十九年,周夢蝶因為胃疾住進榮民總醫院
,術後文友接二連三的來看他,把武昌街的熱鬧
,幾乎移到了榮總的病房。病房裡同時還住著六
、七位病人,他們還以為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子
是何方重要人物,結交竟如此廣闊。對於家人全
在大陸的周夢蝶來說,這些誠摯的友誼是最豐沛
的財富,難怪他寫過這樣的詩句:「此生友誼的
債永遠償還不完,我必須馱著這感謝和淚直到永
遠。」
課文賞析
• 胸懷壯闊,肯定情感
• 與莊子精神相呼應
• 措辭對比,想像奇特
剎 那
• 當我一閃地震慄於
我是在愛著什麼時,
我覺得我的心
如垂天的鵬翼
在向外猛力地擴張又擴張
……
永恆──
剎那詩歌吟唱
剎那間凝駐於「現在」的一
作詞:周夢蝶
作曲:謝順慧
點;
編曲:陳依婷、謝順慧
地球小如鴿卵,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納入胸懷。
音樂來源:李泰祥兒童音樂教育網
http://kids-lth.e-lib.nctu.edu.tw/drupal/node/50
胸懷壯闊
• 短詩中撐開一種前所未有的大視野,心竟能變成
「垂天的鵬翼」,並且還在不斷的向外「猛力地
擴張又擴張」,肯定人心之無限寬廣。
• 辯證時空之小大:
(1)在時間上,永恆竟可瞬間凍結停留在「現在」
,現在即是永恆,短暫得以承載無限。
(2)在空間上,將「我」化作無法想像之大,而地
球,彷如鴿卵,可以輕鬆拾起,放入胸懷。此
處有佛家所謂「納須彌於芥子」的思想,表現
出心念無所阻礙的襟懷。
肯定情感
• 詩中的想像,來自於作者對「愛」的肯定,「愛
」在本詩中,並未被具體描述,它的內涵可能是
男女情愛、廣義的人類情感……作者輕輕帶過,
反而給予我們更大的詮釋空間。
• 人類因有情感而胸懷壯闊。若循此觀點,作者想
透露的訊息也許是:不要拘泥於外在的觀念和束
縛,人類擁有愛的能力,便足以抗衡存在的一切
時空,從而自我肯定。
與莊子精神相呼應
• 本詩化用了〈逍遙遊〉中的典故,隱含莊子之精
神,詩中刻劃之意境也隱然呼應了莊子的論點。
本詩同樣擺脫客觀的束縛,提出一種超越的視野
,但是不同的是,莊子欲破除自我中心,與天地
精神相往來,作者卻仍肯定個體之情感,認為因
為有「愛」才得以超越束縛。可見作者雖嚮往莊
子逍遙之境界,「絕對的精神自由」與「心靈的
無拘無束」卻不是作者最終企求的,人間之愛、
心靈有所牽繫,才是人存在的價值所在。
措辭對比,想像奇特
• 作者刻意選擇「小」「大」對比的措辭,反襯出
小之小、大之大。而小大不過是一念之間,人心
可以自由變化。
• 如形容時間,「一閃地」、「剎那」、「『現在
』的一點」都是極短暫的時間詞,但是因為「愛
」的一念,竟能延長成「永恆」—一種永無止盡
的時間概念。
• 在空間對比上,作者以個體的「心」來對應無限
擴展的「垂天的鵬翼」,突然將空間感提升至充
盈天地,由此「地球」便顯得「小如鴿卵」,可
以再放回個體的「胸懷」。
不繫之舟
林泠
照片來源:編者提供
不繫之舟
•
•
•
•
•
題解
作者
文學探究
補充資料
課文賞析
題解
• 出處
• 題意
• 寫作背景
出處
• 本詩選自《林泠詩集》。
• 此詩集在民國七十一年由洪範書
店出版,是作者的第一本詩集,
書前有楊牧寫的長序,深入分析
林泠詩的風格和技巧,探討其價
值和影響。
• 此集目前已成為臺灣現代詩史的
經典之作,林泠自認這本少作還
有些羞澀的感覺,但是卻不減讀
者的喜愛與支持,其中語言的清
新美麗,今日讀來依然動人。
題意
• 不繫之舟,比喻飄泊不定,語出《莊子.列禦寇
》:「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意思是吃
飽後便四處逍遙,漂浮如一條沒有繩索牽繫的船
)。後來在李白〈寄崔侍御詩〉:「宛溪霜夜聽
猿愁,去國長為不繫舟。」和蘇東坡〈自題金山
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也
可見此典故。本詩題為「不繫之舟」即在暗喻自
由漂流,無所牽繫的狀態。詩中以「不繫之舟」
象徵一種青少年情懷,渴望自由,遨遊人生的浪
漫心情。全詩節奏錯落有致,委婉動人。
寫作背景
• 這首詩寫成於民國四十四年,當時林泠就
讀高中,正面對升學壓力,無法自由的選
擇生活,因此以詩來透露對「不繫」之憧
憬。林泠自嘆成長過程中沒有任何人問她
一句:「妳要幹什麼?」因此〈不繫之舟
〉裡生命往前衝的力量是迷人的,可以彌
補現實中的無奈處境。
作者
•
•
•
•
•
•
•
作家身影
詩人的誕生
早慧的作家
淡出詩壇
第一本詩集
第二本詩集
大事年表
作家身影_1
作家身影_2
林泠獨影
林泠與女兒攝於家門前
詩人的誕生
• 林泠,民國二十七年生,本名胡雲裳,筆名除
了「林泠」之外,民國四十年代曾用「李薺」
在《復興文藝》上發表散文作品。祖籍是廣東
省開平縣,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今隸屬於四
川省重慶市),童年在西安和南京度過,少年
時來到臺灣,成長於基隆。林泠初中就讀於師
大附中,高中則是北一女,兩校的文化不同,
當時的附中較自由,北一女則是較為森嚴,她
原本歷經戰亂後又遷徙的少年孤獨心境,愈趨
疏離。
早慧的作家
• 林泠是天生的詩人,早慧的作家,十五歲開始寫詩,
處女作曾發表在文學雜誌上(根據《林泠詩集》每一
首詩標註的年代,〈流浪人──詩的第一首〉應是她第
一首發表的詩,而詩後的年代標記為「一九五二年五
月,寫於晨操之前,野風三十八期」)。民國四十四
年,她十八歲,便結識了紀弦、鄭愁予等人,隔年參
加「現代派」,成為「現代派」的籌備委員之一。在
這之間,她以一系列的「四方城」組詩嶄露頭角,樹
立自己的詩風。四十六年以後,詩作較少,其為世所
傳頌的詩篇大都完成於二十歲以前。
淡出詩壇
• 從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四十七年赴美,進入維
吉尼亞大學攻讀,並獲得博士學位,其間擱筆近十
年始復出詩壇(根據《林泠詩集》,大部分的作品
完成於民國四十四年到四十六年,之後在民國五十
五年才又有作品)。
• 林泠自取得有機化學博士後,即服務於一家超級跨
國公司,日後擢升為高級主管,主持藥物合成的研
究。事業能成功,因為林泠專注投入於工作之中,
也因此她無暇他顧。「忙碌」,對她來說,還是一
個太過溫和的形容詞。這就是她多年來未寫詩的主
要原因,「也是唯一的原因。」她說。
第一本詩集
• 一直到民國七十一年,才將修訂過
的少作和旅居美國時的作品結集為
《林泠詩集》出版。林泠在專業上
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在職場
三十多年,共發表了一百多篇科學
論文、數部專業著作,擁有七、八
十種專利發明,歷任美國化學界資
深研發主管,並受聘美國衛生總署
為全美醫藥研究方案評審。
第二本詩集
• 從八○年代寫〈非現代的抒情〉一詩開始,林泠詩的
發展有了新的方向,她含蓄、側面的用抒情方式作文
化的批判。大部分的人喜愛林泠的少作的澄澈透明,
彷彿是在與遠方的自己對話,而林泠較後期的詩作則
展現生命無限探索的磅礴企圖,一樣能為讀者開啟一
趟愉快的心靈旅程。
• 詩的格局轉向寬闊的林泠,在民國九十二年出版了新
詩集《在植物與幽靈之間》,秉持她的原本美學觀念
並期待詩藝更上一層樓:「循著一貫『篇章重於字句
』底美學準則,我樂意拋棄了僅剩的裝飾音,以及所
謂的甜意,企求換取更高度的透明和可塑性。」
大事年表_1
1938年:出生於四川江津,童年在西安和南京度過。籍貫廣東
省開平縣。
1952年:發表詩作於《野風》,並結識紀弦等現代派詩人。
1956年:紀弦正式宣告「現代派」成立,林泠名列九人籌備委
員之一。夏天,寫成〈四方城〉組詩,由《現代詩季刊》連載
發表。
1958年: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後赴美。
1961年:〈星圖〉等十二首詩選入《六十年代詩選》,大業出
版。
1959年至1981年:完成學業,結婚生子,進入工業界,負責跨
國公司的研發。著作泰半是科學論文、專利或法人文案。
1982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林泠詩集》,洪範出版。
大事年表_2
1993年:主持「面對詩人:零雨、鴻鴻、陳克華」座談會,由《現代詩》主辦
,於誠品書店敦南店藝文空間舉行。
1995年:赴牛津大學參加廿世紀英詩講習會。〈微悟〉入選「臺北公車詩」。
1996年:入選顧正祥選譯的德譯本《我住在大洋東邊,二十世紀中國詩選》,
由柏林Oberbaum出版。
1999年:擔任「第二十一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決審。
2001年:擔任「第二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決審。
2003年:出版第二本詩集《在植物與幽靈之間》,洪範出版。《在植物與幽靈
之間》獲二○○三年 最佳書獎推薦。擔任「第二十五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
決審。
2004年:擔任「第二十六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決審。10月26-27日於《聯合
報‧副刊》發表〈林泠談詩──斷層的延續〉, 談自己的創作斷層以及轉折。
資料來源:詩路http://dcc.ndhu.edu.tw/poemroad/lin-leng
文學探究
• 詩作特色
• 受到國際詩壇的肯定
• 作品出版
詩作特色
• 品評作家--〈林泠的詩〉
• 選自 楊牧〈林泠的詩〉
〈三月夜〉的婉約優美和純真矜持頗能代表大部分林泠詩的
風格和體裁。這首詩和她絕大部分値得留傳的詩都作於將近
三十年前的臺北,現代主義正在「等得不耐煩」,都急於開
始一次勇敢的文學革命的時代。內心的探索,意象化的有機
結構,和自然流動的聲調節奏是林泠詩的擅長,毫不勉強,
絕無虛假贗偽的痕跡──甚至當她在創造「私有神話」的時
候,帶點隱約朦朧的色彩,但絕不晦澀,因為這些詩是真摯
率性的流露,通過含蓄的暗喻,構成當時臺灣詩壇最動人的
新聲。
林泠的情懷一貫而真實,但付諸文學,卻沖淡於藝術的精巧
鍛鍊中,轉化為傳說和故事,以虛實之間的影象支持一連串
的比喻,左右暗示那些感傷和喜悅,構成為探索的詩,歡迎
和拒絕的心緒,帶著不少幻想,摻和了自覺和矜持,適可而
止。
受到國際詩壇的肯定
• 林泠的作品雖少,質量卻相當的高。〈阡陌〉一
詩被選入國際馳名的企鵝版《世界女詩人選集》
(英國,一九七八年),此書是由柯斯曼、基芙
、韋佛三位知名女作家編選,包羅古今中外最著
名女詩人的作品。入選的世界各國女詩人共有一
百九十二名,包括五十六個國家及四十餘種不同
的文化傳統。中國古今女詩人被選入的共有五人
,她們是朱淑貞、李清照、秋瑾、冰心和林泠。
在世界名家的眼中,林泠的名字和李清照等的名
字並列在一起,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林泠在世
界詩壇上的份量。
作品出版
• 出版書籍
1982年:《林泠詩集》,臺北:洪範。
2003年:《在植物與幽靈之間》,臺北:洪範。
• 期刊、報紙、散篇
1994年:林泠主持、皮諾丘整理〈「現代詩」40週年
座談(3)──面對詩人零雨、鴻鴻、陳克華〉,《現代
詩》22期8月,頁35-45。
1995年:〈構成靈魂的……是幽微的閃爍──簡介詩人
夏默斯‧亨泥(上)〉,《聯合報‧副刊》37版,10月7日
。
1995年:〈構成靈魂的……是幽微的閃爍──簡介詩人
夏默斯‧亨泥(下)〉,《聯合報‧副刊》37版,10月1719日。
2004年:〈林泠談詩──斷層的延續〉,《聯合報‧副
刊》E7版,10月26-27日。
補充資料
• 寫詩是一種解救
• 林泠的自我期許
寫詩是一種解救
• 林泠在十七、八歲時即寫下不少動人的作品,帶
給詩壇驚豔與震撼。十八歲應該還是愛玩耍的年
紀,為什麼她會去接觸詩,創造出一個孤獨又精
緻的文字世界?原來,寫詩對林泠而言是一種解
救。她說:「詩是非常強烈的東西,整個創作過程
都非常強烈,寫的時候也要有非常知性和感性的
力量,才能將它衝擊出來。」而她開始寫作的五○
年代,是一個經過戰亂的疏離時代,全社會專注
於政治與歷史,而少女的林泠也自覺個體的孤獨
,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詩就是她當時找到的一
個出口,用以抵抗孤獨,以及被安排好的未來(
家教和升學)。
林泠的自我期許_1
林泠有一首詩名為「紫色與紫色的」,透露她的內在性格
與創作期許,詩如下:
淺淺的憂鬱
淺淺的激動與寧靜
如同我,在五月,五月的一個清晨
將楓葉的紅與海洋的藍聯想
你曾見過它的形體麼?
那延伸於墻外的牽牛花
像我的詩篇一樣,野生而不羈
而你,你曾聽過它的聲音麼?
在氾濫的無定河邊,水流泠泠……
(接下頁)
林泠的自我期許_2
• (接上頁)作者顯然對春夏交接的五月特別
敏感,不僅用以形容〈不繫之舟〉裡的特別
時刻,在此詩也用來形容自己融合憂鬱、激
動、寧靜等分歧元素的內在性格。除此,詩
中更明白指出「我的詩篇」是「野生不羈」
,不願受拘束的「延伸」、「氾濫」、「無
定」,詩的聲音是「泠泠」(可形容水流清
脆激越的聲音)。這些形容都呼應了〈不繫
之舟〉裡所嚮往的生命情境,同時是否與作
者取筆名為「泠」有關,希望寫自己的詩如
同泠泠水流般,清脆激越。
課文賞析
• 「不繫之舟」的象徵與主題
• 錯落有致的句式節奏
• 二元對比的意涵結構
「不繫之舟」的象徵與主題_1
• 「不繫之舟」象徵著詩人內心對自由的嚮往,將自己
喻為不受任何牽絆的自由體。
• 「不繫之舟」不是真的要隨處漂流即可,而是有所追
求,願意為「目的」這終極意義而航行。
• 「目的」與「不繫」看似矛盾,其實不然。「我」的
本質是愛好自由,期許自我能不為事物所拘執,能享
受漂流的喜悅,因此雖然岸上有繽紛的人間,充滿了
美好的事物,誘引著來往的船隻靠岸休息,我也不能
停留。
• 在第二段可發現「太空遨遊」式的不繫狀態,可能會
使我疲倦,便受到「繫」的考驗。詩中還透露太空的
遨遊是處於睡、醉、昏、迷的狀態,「重新」也暗示
出本來其實是有關聯的,對「不繫」的追求遭遇考驗
。
「不繫之舟」的象徵與主題_2
• 但是這「暫繫」的現象反襯出「不繫」的本質,因為
段落前頭的「也許有一天」,可知目前的「我」仍是
不繫、無所牽絆,仍然甘於不醒,醉於遨遊。
• 到了第三段,開頭重複說「啊,也許有一天」,這也
是未來式,表達「我」的期許。「意志是我,不繫之
舟是我」,意志與行為完全等同,意志充盈了我,我
順任著意志,這是一種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狀態,
近乎古人所言的「任真」。
• 如果繩索用以繫物靠岸,帆桅所以行進方向,現在也
可免去,因為我無所求,只想回到真實自我,在天地
之間隨機漂流。讀到這裡,我們知道,原來所謂的「
目的」就是這種自由的境界,我在一開始便立下志向
,作一隻真正的「不繫之舟」,也唯有此目的,方能
使我停留徜徉。
「不繫之舟」的象徵與主題_3
• 「不繫之舟」象徵著詩人內心對自由的嚮往,將
自己喻為不受任何牽絆的自由體。然而,漫遊於
人生的過程中,難免有所企求,有些眷戀,但是
除了「目的」,我不會停留。所以最後仍回歸到
自由本質的肯定,所以悄悄再從「有涯」離去,
並希望有一天能意志與行為合而為一,成為真正
的「不繫之舟」。
• 即使沒有智慧(可正確判斷),不停泊也不前進
,我仍然要離去,仍然保持「不繫」的狀態。
錯落有致的句式節奏
• 全詩音節錯落有致,使本詩的音色節奏有絕佳的
表達。例如作者為了突出「不繫之舟」的主題,
在首段做了參差的安排,先以短促的音節貫穿前
兩行,再突然將第三行拉長,音節便由短促轉為
悠長,然後冷冷道出:「我是不繫之舟」,語意
截然而強烈。
• 此外,詩人時常使用反覆句法,加強情感,以及
詩歌詠嘆的效果。如首段的「縱然岸旁有玫瑰,
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第二段的「我醒了/
海也醒了」、「悄悄」,第三段的「意志是我,
不繫之舟是我」、「縱然沒有智慧/沒有繩索和
帆桅」。這些反覆讓詩的節奏有了重疊感,如同
詩的韻腳,讀來更別致有味。
二元對比的意涵結構_1
• 詩中的主題建構在全詩最主要的意涵結構「有/無
」之上,作者以「虛/實」交替的手法表現,使得
詩中的「舟」不斷擺盪在「繫/不繫」之間。
• 詩人在想像的場景之中,不停的作出「確定」隨即
「否定」卻又立刻「肯定」的各種話語,充分流露
出少年嚮往自由、飄泊流浪的浪漫情懷,同時透露
與希求安定之間的矛盾衝突。
• 首段第一行的截然否定句(不繫),隨即又補上「
除了目的」的肯定句(繫)。第三行的長句鋪排了
一些「實」,並以「縱然」來假設,第四行便又回
到肯定句的「我是不繫之舟」。
二元對比的意涵結構_2
• 到了第二段,舟是無法在太空裡遨遊的,因此讀者知道
這是一種詩的浪漫遐想,太空也許是海的延伸想像,用
以極力形容那種無所牽絆的場景,並製造出空洞虛無的
氣氛。「我」既不是舟,也不是真的能「不繫」,我只
是在念頭上企求這種人生境界。人間與我的「繫」也隨
即轉回「不繫」。
• 第三段,意志是虛,不繫之舟是實,智慧是虛,繩索與
帆桅又是實,虛實互濟,肯定否定交互出現。
• 因此,全詩便在「繫/不繫」之間,「有/無」和「虛
/實」之間徘徊往返,在嚮往無拘無束的自由和人們求
定的意念之間擺盪,決定了「不繫」,卻又在「疲倦」
時重回人間的「有繫」。從「有涯」到「無涯」,再從
「無涯」返回「有涯」,然後再離去。
文章結構表
語文萬花筒
• 音譯用法—剎那
• 詩中用典—垂天的鵬翼
• 大小反襯之例:
(一)《莊子‧逍遙遊》
(二)佛家語「芥子納須彌」
(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 自無涯返回有涯
音譯用法—剎那
• 梵語音譯,古印度最小的計時單位,本指婦女紡
績八尺線所用的時間,後來在佛經中被用來表示
時間之極短者,有如一瞬間。
•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時極短者,謂剎
那也。」後來便用以形容時間極短暫。
詩中用典—垂天的鵬翼
• 此處化用莊子逍遙遊中的典故: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
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
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
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莊子欲藉著這隻大鵬鳥眼中的世界,將我們拉到
一個從未有過的視野高度,重新反省原有世界中
的各種觀點,進而興起突破自我中心,悠遊於廣
闊的精神天地。
大小反襯之例—《莊子‧逍遙遊》
【原文】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
南有冥靈 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
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
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
乎。
【語譯】
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壽命短的不能了解壽命長的
。怎麼知道是這樣呢?朝生暮死的蟲子不知道一
個月的時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
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小年」。楚國南邊有隻
靈龜,以五百年為一個春季,五百年為一個秋季
;上古時代有一棵大椿樹,更以八千年為一個春
季,八千年為一個秋季,這就是「大年」。彭祖
到現在還以長壽而流聞於世,眾人都想比附他,
豈不是可悲嘆嗎?
大小反襯之例—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有一首著名的詩天真之歌
(Auguries of Innocenc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透過一粒沙子可以看到一個世界,在一朵野花中
存在著整個的天際,將無窮握在掌股之中,一個
瞬間即是那永恆。
意旨:任何一個渺小的東西,都擁有無窮的奧祕
。所以從一粒沙中,也許會有許多的微小生物在
裡頭,自成一個世界;一朵花中如果仔細觀察,
還可以看到宇宙秩序在花心形成的美,勉人要細
心體會萬事萬物。
大小反襯之例—
佛家語「芥子納須彌」
• 佛教認為一切法空,原不相礙,所以芥子雖小,
也能無礙地容納須彌山。
• 芥子,芥菜的種子。須彌,須彌山,梵語sumeru
的譯音,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後為佛教所
採用,指一個小世界的中心。
• 《維摩詰經》中的「芥子納須彌」是流傳很廣的
名句,它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尺度不變性,也就
是說高廣寬大如須彌山者仍可被縮小到能放入芥
子的程度,而須彌山的本質仍然不變。
自無涯返回有涯
指從無止盡的追尋裡返回現實。《莊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
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語譯】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智識是無限的,以
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智識,就會弄得
疲困;既然如此,還要汲汲追求智識,就
會更疲困不堪了。
問題與討論
周夢蝶筆跡
一、周夢蝶在〈剎那〉詩中,認為「愛」能
讓胸懷壯闊、永恆停駐,請試著說明原因,
並提出你的看法。
答:「愛」在本詩中,並未被具體描述,它的內
涵可能是男女情愛、廣義的人類情感(親情、
友情……),甚至是人類對生命本身的感動之
情、人類對自然的愛戀,作者輕輕帶過,反而
給予我們更大的詮釋空間。不管是什麼樣的愛
,愛的力量被描述得如此神奇,可見作者非常
肯定人類具備的感情特質,人類擁有愛的能力
,便足以擺脫一切束縛,超越時空。
二、請說明作者藉由「不繫之舟」來寄寓什麼
樣的自我期許?
答:「不繫之舟」說明了詩人內心對自由的嚮往
,將自己喻為不受任何牽絆的自由體。然而,
漫遊於人生的過程中,難免有所企求,有些眷
戀,但是除了「目的」,我不會停留。所以最
後仍回歸到自由本質的肯定,所以悄悄再從「
有涯」離去,並希望有一天意志與行為能合而
為一,成為真正的「不繫之舟」。即使沒有智
慧(可正確判斷),不停泊也不前進,我仍然
要離去,仍然保持「不繫」的狀態。
三、〈剎那〉說人心像不斷擴張的大鵬之
翼,〈不繫之舟〉則將自己喻為不受牽絆
的舟船,何者較能取得你的共鳴?請說明
理由。
答:請同學自由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 周夢蝶新詩欣賞—〈九宮鳥的早晨〉
• 林泠新詩欣賞—〈阡陌〉
• 余光中新詩欣賞—蠋夢蝶—贈周夢蝶
周夢蝶新詩欣賞—九宮鳥的早晨
染
溼
她
的
裳
衣
也
不
怕
寒
露
遶
紫
丁
香
而
飛
黑
質
,
白
章
一
朵
小
蝴
蝶
闌
闌
珊
珊
,
依
依
切
切
的
猶
似
宿
醉
未
醒
或
鐵
線
蓮
的
葉
子
剝
啄
一
片
萬
年
青
或
者
,
不
經
意
的
就
這
樣
:
你
貼
貼
我
,
我
推
推
你
又
飛
回
;
輕
輕
落
在
橘
紅
色
的
欄
杆
上
飛
了
一
程
子
參
差
其
羽
,
向
樓
外
三
隻
灰
鴿
子
剛
起
床
的
那
邊
四
樓
的
陽
臺
上
早
晨
,
就
一
下
子
跳
出
來
了
九
宮
鳥
一
叫
周夢蝶新詩欣賞—九宮鳥的早晨
九
宮
鳥
一
叫
當
每
天
一
大
早
如
此
婉
轉
,
如
此
嘹
亮
與
真
切
世
界
就
全
在
這
裡
了
於 在 而 一 空 那 在 裸 把
是 洗 興 隻 著 邊 離 給 雪
, 臉 會 小 的 。 女 少 頸
世
淋 花 藤 雞 孩 年 皓
界
漓 貓 椅 冠 右 的 腕
就
正 上 花 肩 早 與
全
與 不 晨 蔥
的 匆
在
日 遠 看 指
忙
這
日 的
裡
春
了
的
掩
映
下
且
毫
無
忌
憚
的
梳
了
又
洗
,
洗
了
又
梳
不
識
愁
的
秀
髮
把
一
泓
秋
水
之
後
,
便
鉤
著
似 頭
的
澆
灌
高
高
低
低
的
盆
栽
先
是
,
擎
著
噴
壺
便
輕
手
輕
腳
出
現
在
陽
臺
上
(
九
宮
鳥
的
回
聲
似
的
)
那
位
小
姑
娘
,
大
約
十
五
六
七
歲
當
九
宮
鳥
一
叫
每
天
一
大
早
不
曉
得
算
不
算
是
另
一
種
蝴
蝶
林泠—〈阡陌〉
(│
│
……
一
片
純
白
的
羽
毛
輕
輕
落
下
來
)
縱它我當
然曾們一
它悄都片
是悄希羽
長下望毛
著落 落
翅。假下
膀是如,
的幸啊
,福,
我也那
們像時
希一
望隻
白
鳥
│
遙以 而 有
望沉 我 一
默們隻
相寧鷺
約靜鷥
,地停
攀寒落
過暄,
那,悄
遠道悄
遠著小
的再立
兩見
個
山
頭
在相我
這遇們
兒。從
,我來
四們的
周畢地
是竟方
注相來
滿遇,
水 打
的 這
田 兒
隴 經
過
你你
我是
平縱
分的
了,
天我
體是
的橫
四的
個
方
位
蠋夢蝶—贈周夢蝶
那
錦
翅
飛
走
,
自
洞
黑
的
口
中
沒
有
什
麼
是
絕
對
的
自
由
,
除
非
可
撫
摸
的
,
一
種
凝
定
的
翩
躚
睜
眼
,
在
現
實
的
催
眠
下
奇
異
地
完
成
就
死
去
,
而
詩
,
夢
的
標
本
夢
是
詩
未
實
現
,
未
實
現
一
半
的
自
由
只
是
,
另
一
半
,
是
詩
不
自
由
的
靈
魂
要
絕
對
的
自
由
。
夢
睡
者
寤
時
,
胡
蝶
就
斂
翅
莊
周
的
午
睡
裡
飛
著
胡
蝶
是
誰
,
又
有
什
麼
區
別
?
是
胡
蝶
,
則
究
竟
栩
栩
是
誰
,
蘧
蘧
那
時
你
不
再
是
你
,
胡
蝶
不
再
余光中
最
周喻 。 基 希
後 周
昔 督 臘
與 也
必 。 。適 者徒人
志
定
不與 莊 以 以
有
知, 周 凡 靈
翅
周不 夢 軀 魂
之知 為 為 為
膀
夢周 胡 蠋 蝶
自
為也 蝶 , ,
你
胡。 , 死 自
的
蝶俄 栩 而 垂
口
與然 栩 成 死
中
,覺 然 蝶 者
飛
胡, 胡 , 口
出
蝶則 蝶 是 中
之遽 也 為 飛
夢遽 , 靈 出
為然 自 魂 。
蠋夢蝶—贈周夢蝶
││
俄
然
,
覺
凡
飛
的
,
必
先
會
爬
行
一
切
美
的
,
必
須
穿
過
一
扇
窄
門
,
一
人
一
次
僅
容
身
而
蠋
啊
,
不
可
忍
的
醜
陋
要
忍
受
無
限
自
有
限
開
始
,
不
朽
,
由
此
去
比
這
一
百
零
這 幾
便 磅
是 ?
自
由
的
意
義
蠋
夢
蝶
。
什
麼
憂
煩
有
更
重
的
重
量
從
公
元
以
前
到
一
九
六
七
自
顱
至
踵
?
武
昌
街
到
廈
門
街
比
這
短
短
的
,
五
呎
三
吋
什
麼
焦
灼
,
什
麼
焚
心
的
焦
灼
更
長
余光中
是
蠋
的
被
棄
,
蝶
的
遁
逃
但
分
裂
不
是
自
由
,
是
減
少
你
是
你
,
你
曾
是
你
,
是
蠋
,
是
蛹
於
是
逍
遙
遊
是
逍
遙
遊
牛刀小試
牛刀小試
Q:〈剎那〉一詩:「地球小如鴿卵,我輕輕地將
它拾起,納入胸懷」關於這段詩意,與下列何句
意旨最切近?
(A)納須彌於芥子
(B)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C)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D)棄我去者,昨日之事不可留,亂我心者,今
日之事多煩憂。
牛刀小試
解答:(A)
詳解:題幹點出「小大之辨」意旨,與(A)相近。
周夢蝶於羅青結婚喜筵上留影
牛刀小試
Q:〈不繫之舟〉寫於民國四十四年,當時林泠就
讀高中,正面對升學的壓力,寫作此詩,最主要
是要表達何者?
(A)對於現實環境的非理性叛逃
(B)嚮往外太空的遨遊經驗
(C)青年對於未來的茫然與無奈
(D)青年執著於理想而全力追求的美好情懷。
解答:(D)
牛刀小試
Q:「當我一閃地震慄於/我是在愛著什麼時,/我
覺得我的心/如垂天的鵬翼/在向外猛力地擴張又
擴張……」以上這一節新詩的內容,下列說明何者
正確?
(A)當人遇到震慄的時候,心會隨著恐懼猛力擴張
(B)當心中有愛時,心如垂天鵬翼,充塞著天地
(C)我一旦察覺有愛的時候,只能隨著震慄的感覺
擴張情緒
(D)當我的心不斷地向外猛力擴張的時候,我必然
愛上了震慄的感覺。
解答:(B)
牛刀小試
Q:(多選)林泠詩集為林泠的首部詩作總集,奠定詩人在
詩界的地位。下列關於林泠的介紹,請選出說明正確的選
項:
(A)自十五歲即開始發表詩作,為早慧型的天才女詩人
(B)其詩作為五、六○年代敘事詩的代表
(C)楊牧曾讚譽她為「當時臺灣詩壇最動人的新聲」
(D)早期詩作以活潑的音響、圓融的意象與少女情懷見長
(E)首部詩集的詩風在詩人中年以後即改變,沒有延續到第
二本詩集之中。
解答:(A)(C)(D)(E)
詳解:(B)抒情詩的代表。
牛刀小試
Q:(多選)關於〈剎那〉一詩的結構、布局與筆
法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寫作手法方面,以奇特的想像與小大之辨為布局
技巧
(B)文中將心比為碩大的鵬鳥,喻其無限寬垠
(C)本詩的語言清朗,充滿哲思
(D)文中化用莊子典故,點出「逍遙」意旨
(E)文中所提的時間觀念,是刻度上的物理時間,是
具體的時間概念 。
牛刀小試
解答:
(A) (B) (C) (D)
詳解:
(E)隱形抽象的時間。
周夢蝶身影
資料來源
• 好站連結
• 圖片出處
好站連結
• 周夢蝶,孤獨國裡的十全老人(周夢蝶專訪)
http://blog.chinatimes.com/essayliu/archive/2006/03/22/48063.
html
• 談周夢蝶詩集《還魂草》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e/eng-hong-hong/seiu/hoan-hun-chhau.htm
• 博客來網路書店林泠詩集介紹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
064439
• 林泠
http://dcc.ndhu.edu.tw/poemroad/lin-leng
• 詩路:台灣現代詩網路
http://dcc.ndhu.edu.tw/poemblog/
圖片來源
•
•
•
•
•
•
•
•
•
P.1 http://news.epochtimes.com/b5/3/7/26/n348552.htm
P.3、12左下、13、40、41、87、92 http://lit.ncl.edu.tw/hypage.cgi
P.6、14右下http://blog.ylib.com/readit/Archives/2006/04/19/36
P.8 http://kitchens.lifestyle.msn.com.tw/restaurant/restaurant-2913.htm
P.9 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bookboom/016/39.htm
P.12左上 http://heavyindustry.spaces.live.com/default.aspx
P.12右 http://www.wretch.cc/blog/Wayfarer12/7083143
14左上下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365
P.16上
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all&key=%C1%D9%BB%E
E%AF%F3&qsub=&page=1&pagecount=25&sort=0&count=11
P.16下http://www.mollie.com.tw/P2-column14.htm
•
•
•
P.20 http://blog.yam.com/cpshyu_yblog/2005/08
P.22、73 http://blog.sina.com.tw/yihwa/article.php?pbgid=12262&entryid=6536
P.33、 P.36:編者自行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