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5.1 电磁感应现象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实验一:单从这一实验来分析,可以推测产生感应电流的
原因可能是电流的变化,或者是因电流的变化而导致的线
圈A中的磁场的变化。
实验二:这一实验可帮助我们得到这样的判断,不论用什
么方法,只要使线圈A处的磁场发生变化,线圈A中就会产
生感应电流。
实验三:在这一实验中,磁场并没有发生变化。
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时,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5.2 楞次定律
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企图使它所激发的
磁场来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增加或减
少),这个结论叫做楞次定律(Lenz law)。
从更广泛的角度表述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
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闭合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时,说明回路中存在着某
种电动势,这种因穿过导体回路的磁感应通量发生变化
而出现的电动势叫做感应电动势。对于电磁感应现象可
作更广泛地理解:当磁场变化时,或者导体在磁场中运
动时,在导体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5.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Faraday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 :导体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
d
d
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率
成正比,即 
,也可
dt
dt
d
d
写成  k
, 在国际单位制中,k  1,这样 
dt
dt
电动势和磁感应通量都是标量,有时候为了说明问题
方便,也说到它们的方向,或更确切说是它们的正负。
电动势的方向是相对于回路的某一标定方向而言的,
对于给定的一个回路,可以标定它的绕行方向,如果
电动势 取正值,则说明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回路绕向
相同;如果电动势 取负值,则说明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与回路绕向相反。而磁感应通量是磁感应强度B沿以
回路为边界的曲面的积分,的正负有赖于此曲面法线
矢量n方向的选择。
回路法线方向的确定:对于给定的回路,要首先标定其绕向,
而回路所围曲面的法线方向则要由标定的回路的绕向由右手
定则确定:将右手四指弯曲用以代表选定的回路绕行方向,
则伸直的拇指指向法线n的方向。
根据楞次定律
d
确定 与
的
dt
符号间的关系
d
不论哪一种情况,的符号都与
相反,
dt
d
d
因此,可把 
改写为  
dt
dt
这样,可根据以上规定的符号法则和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同时确定的数值和方向。
在这里,式子右边的负号,实际就是楞次定
律的数学表示。
例如,导线框ABCD平放在纸面内,线框的CD边以速度v
沿着AD和BC边滑动,磁感应强度B垂直于纸面向内,各处
的大小相同,如果CD边长为l,计算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选取回路绕行方向为
逆时针方向
   Blx
d
dx
 
 Bl
 Blv
dt
dt
( 沿逆时针方向)
如果回路不是单匝线框而是多匝的线圈,
那么磁通量变化时,每匝线圈中都将产生
感应电动势。如果线圈是串联的,则
dN
d 1 d  2
 

  
dt
dt
dt
d
d
  (1   2   N )  
dt
dt
 叫做磁通匝链数( flux linkage) (全磁通)
d
如果各匝线圈都相等,则   N
dt
5.4 动生电动势(motional e. m. f.)
在稳恒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
导体不动,因磁场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
导体内自由电子的洛仑兹力:
f   e(v  B )
洛仑兹力是非静电力:
f
 v B
e
k

电动势   k  dl

D
D
  (v  B)  dl   vBdl  Blv
C
C
一般情况下,取一小段导线dl,则d  (v  B)  dl
整个导线中的动生电动势   (v  B)  dl
L
在稳恒磁场中导体两端要有动生电动势产生,
首先要求导体或其一部分速度不为零,另外
导体必须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当导体在非均匀场中运动时,计算动生电动势时必须
考虑到导体的各处磁场是不相同的。
例如图所示,在一长直载流导线旁边,有一长为b
的导体AB与长导线垂直,A点距导线距离为a,现在
使导体在纸面内以速度v向上平移,求动生电动势。
0 I
d   v
dr
2 r
a b
0 I
0 Iv a  b
  = v
dr  
ln
a
2 r
2
a
的方向由B指向A(A点电位高)
导体上各部分的速度也可不同。
如图所示,长为L的导体棒在纸面内绕O点旋转,
角速度为,如有均匀场垂直纸面向外,棒上有
动生电动势产生。
d   (v  B)  dl  lBdl
L
1
2
   lBdl   BL
0
2
的方向由O指向A
例1:P293习题4
0 I
解:B 
,d   (v  B )  dl
2 r
0 I
 0 Iv
d  AB =v
dl cos 
dr
2 r
4 2 r
b+a  Iv
0 Iv b  a
0
 AB =
dr 
ln
b
2 r
2
b
0 Iva
 BC =,  CA  0
2 (b  a)
0 Iv b  a
a
  ABC   AB   BC   CA 
(ln

)
2
b
ba
 ABC沿顺时针方向
例2:一细导线AB弯成直径为d的半圆形,均匀磁场B
垂直于板面向内,当导线绕A点以角速度逆时针方向
旋转时,AB间电动势 AB为多少?
解:半圆形与直径构成闭合回路,   B  S 为常数
d
 整个回路 =0
dt
  AB   BA  0
  AB   BA   AB
( v  B:B  A)
1
  B d 2
2
例3:稳恒磁场B垂直板面向里,导线abc的形状是
3
半径为R的 圆周,导线沿aoc的角平分线方向以
4
速度v水平向右运动,求导线上的感应电动势。
解法1:
d   (v  B )  dl  vB sin


2
dl cos 
 vBRd cos(  )
4
3
2
0

 abc   vBR cos(  )d   2vBR
4

解法2:加根直导线ca
d
 = 0   ca   abc
dt
a
a
c
c
a

 ca   (v  B)  dl   vBdl
 vB  dl  2vBR sin
4
  ca   2vBR
c
  abc
( 方向c  b  a )
 2vBR
5.5 感生电动势(induced e. m. f.)
与涡旋电场
涡旋电场(vortex electric field)或感应电场(induced
electric field):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的电场
涡旋电场与静电场不同,它不是由电荷产生,而是由
变化的磁场产生,它的电力线是一些闭合的曲线,涡
旋电场不是保守场。但对处于场中的电荷也有作用力。
其电场强度 E 与电动势定义中的 K 相当。
旋
如图所示,L为一导体回路,如磁场是变化的,
d
回路中的感生电动势  
dt
 还可表示为 
 k  dl   E
旋
( L)
 dl
( L)
d
  E旋  dl  
dt
( L)
即  E旋  dl  
( L)
d
BdS

dt ( S )
B
当环路不变动时,有  E旋  dl   
dS
t
( L)
(S )
如图所示,在一半径为R的长螺线管中,放一长为L的
dB
金属棒,如螺线管中的电流是变化的,使 为大于零
dt
的常数,计算棒上的感生电动势。
I
B
dB
dB
 d S  
 d S   r 2
t
dt
dt
(S )
(S )
解:
 E旋  dl  2 rE旋 , 
(l )
B
r dB
2 dB
利用  E旋  dl   
 d S 得E旋  2 r   r
 E旋 
t
dt
2 dt
(S )
B
2 dB
r  R, 
 d S   R
 2 rE旋
t
dt
(S )
R 2 dB
 E旋 
2r dt
r dB
在金属棒上任取dl,则d   E旋  dl =
cos dl
2 dt
2
L
1
2
r cos   R  = 4 R 2  L2
4 2
L1
1
2
2 dB
2
2 dB
  =
4R  L
dl  L 4 R  L
0 4
dt
4
dt
(r  R )
当空间还有静电场时,总场强 E  E位  E旋;
静电场是保守场: E位  dl  0
( L)
  E  dl 
( L)
E
位
( L)
  E旋  dl   
( L)
 dl 
E
旋
( L)
 dl 
E
旋
 dl
( L)
B
B
 d S可写作  E  dl   
 d S (1)
t
t
( L)
B
在稳恒条件下,  0,所以  E  dl  0,即为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t
( L)
( 1) 式是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在非稳恒条件下的推广
5.6 电子感应加速器
即使没有导体存在,变化的磁场也在
空间激发涡旋状的感应电场。电子感
应加速器(betatron)是用于加速电子的
装置。
交变磁场的作用
使电子受到洛仑兹力做圆周运动

产生涡旋电场用以加速电子

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电子在恒定的圆形轨道上加速。
mv 2
电子所受的洛仑兹力:evBR 
, 即mv  ReBR
R
1 d
感应电场E  
2 R dt
d (mv)
e 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eE 
dt
2 R dt
e
 d (mv) 
d
2 R
e
开始时,  0,v  0  mv 

2 R
用B表示轨道内的磁感应强度,则   R 2 B
因此mv 
e
2 R

e
2 R
 R 2 B  eR
B
B
 eRBR  BR 
2
2
5.7 涡流与趋肤效应
1.涡流(涡电流)(eddy
current)
大块导体处在变化的磁
场中或相对磁场运动,
内部会出现感应电流称
为涡电流,简称涡流。
在同样的感应电动势下
电阻越大则涡流越小

B
~
涡电流
2. 电磁阻尼(electromagnetic damping)
作用:使摆很快稳定
在某一位置而
不来回摆动
原理:楞次定律
3.趋肤效应(skin effect)
在交流电路里,随着频率的增加,在导线截面上的电流分
布越来越向导线表面集中的现象。
I 0通过导线时,产生B
中心处I 0与I1( 涡电流) 相反
dI 0
当
0 
dt
表面处I 0与I1( 涡电流) 相同
例:垂直于半径为a厚为b的金属圆盘加一均匀磁场,
dB
使磁场随时间变化,  k , k为一常量,已知金属圆盘
dt
的电导率为 ,求盘内总的涡电流。
解法1: =  E旋  dl  E旋  2 r
B
dB
2 dB
2

d
S


d
S



r



r
k


t
dt
dt
(S)
(S)
r k
j   E旋 
2
a r k
 2
jdS  
bdr  ka b
0
2
4
r
 E旋  k
2
 I  
(S)
解法2:   r B
2

d
2 dB
 =r
  r 2k
dt
dt
k r 2 rk
dI  

bdr
R 2 r
2
 bdr
a

0
4
 I   dI 
ka 2b
5.8 互感
两相邻的载流回路,其中任一回路中的电流强度发生变化
时,将在另一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现象
(mutual induction),这一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e. m. f.
of mutual induction)。
12  M 12 I1, 21  M 21 I 2
d 12
dI1
 2   dt  M12 dt
d  21
dI 2
 1   dt  M 21 dt
M 12  M 21  M 称为互感系数,简称互感
( mutual inductance)
互感的单位为亨利(H),实用中用mH、μH
例1:一长螺线管其长度为l  1.0cm,截面积S  10cm2 ,
匝数N1  1000,在其中部密绕一个匝数N 2  20的短线圈,
计算这两个线圈的互感系数。
N1
解:B1  0
I1
l
N1 N 2 S
 12  N 2 B1S  0
I1
l
 12
N1 N 2 S
M
 0
I1
l
 25 106 H
例2:两个共面共心的导体圆环,其半径分别为R1和R2,
R1
R2,计算其互感。
解:B1 
0 I1
2 R1
(大环圆心处)
通过小环的磁通匝链数为:
 12  B1 R2 2 
故互感:M 
0 I1 R2 2
2 R1
 12
I1

0 R2 2
2 R1
5.9 自感
当一个回路中通有电流时,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量也必然
通过回路本身,当回路中的电流变化时,通过回路的磁
通量也要发生变化,在回路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
因回路中的电流变化在回路自身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叫
做自感现象(self-induction),所产生的电动势叫做自感
电动势(e. m. f. of self-induction )。
dI
  LI,   L ,L称为自感系数( self - inductance)
dt
自感系数的单位与互感系数的单位相同,
在MKSA单位制中也是亨利或毫亨、微亨等。
例1:一长为l的密绕螺线管截面积为S,线圈共有N匝,
求自感。
N
解:B  0 I
l
N
磁通匝链数:  NBS  N 0 IS
l

N2
因此,由式  LI 知 L   0
S
I
l
例2:由同轴圆筒组成的长传输线,两圆筒半径
分别为R1和R2,求自感。
0 I
解:两导体间的磁感应强度:B 
2 r
R
0 Il R dr 0
R2
   BdS   Bldr 

Il ln

R
R
2
r 2
R1
R2
 0
L  
l ln
I 2
R1
2
1
2
1
单位长度的自感系数(或分布电感)
0 R2
L0 
ln
2 R1
如取R2  4cm, R1  2cm, 则L0  1.4 10 7 H/m
5.10 两个线圈串联的自感系数
设线圈1的自感为L1,线圈2的自感为L2,它们的互感为M,
计算两个线圈串联起来后的总自感L。
1.顺接
 11  L1 I  12  MI
 22  L2 I  21  MI
总磁通匝链数: =( L1 +L2 +2M ) I

总自感系数:L 
I
 L1 +L2 +2M
2.反接
 11  L1 I  12   MI
 22  L2 I  21   MI
总磁通匝链数: =( L1 +L2 - 2M ) I

总自感系数:L 
I
 L1 +L2 - 2M
3.互感系数与二线圈自感系数之间的关系
当两个线圈中每一个所产生的磁通量对于每一匝来说都相
等,并且全部穿过另一个线圈的每一匝,这叫做无漏磁
(leakage-flux free),是理想耦合。
 11  N11  L1 I1 , 12  N 2 1  MI1
 22  N 2  2  L2 I 2 , 21  N1 2  MI 2
 M 2  L1 L2,故M  L1 L2
一般情况下是有漏磁的,互感系数与两个线圈
的自感系数的关系表示为M  k L1L2
k为耦合系数,0  k  1,只有理想耦合时k  1
5.11 自感磁能和互感磁能
1.自感磁能(magnetic energy of self-induction)
电源克服自感电动势做功dA   L idt
di
 L  L
dt
故dA  Lidi
I
 A   dA   Lidi  12 LI 2
0
0
A '    L idt   L  idi  12 LI 2
I
自感磁能:W自  12 LI 2
2.互感磁能(magnetic energy of mutual induction)
dA1   21i1dt,dA2  12i2 dt


0
0
A  A1  A2     21i1dt   12i2 dt
di2
di1 

   Mi1
 Mi2  dt
0
dt
dt 

 d
I1I 2
M
(i1i2 )dt M  d (i1i2 ) MI1I 2
0 dt
0
 互感磁能 : W互  MI1 I 2

互感磁能可为负值,自感磁能一定是正值。
3.总磁能
在有两个线圈时,磁能包括三部分:两线圈各自的自感磁能,
还有它们之间的互感磁能。
1
1
2
总磁能:Wm  W自1  W自2  W互  L1 I1  L2 I 2 2  MI1 I 2
2
2
由于M 12  M 21  M ,写成对称形式:
1
1
1
1
2
2
Wm  L1 I1  L2 I 2  M 12 I1I 2  M 21I 2 I1
2
2
2
2
1 k
1 k
2
推广到k 个线圈,Wm   Li I i   M ij I i I j
2 i 1
2 ij 1
(i  j )
4. M12  M 21的证明
先建立I1,再建立I 2,并维持I1不变,
I2
W互  A     21I1dt  M 21  I1di2  M 21I1I 2
0
先建立I 2,再建立I1,并维持I 2不变,
同样可算出储存的互感磁能为M 12 I 2 I1
可以说明,互感磁能与建立电流的先后次序无关,
因此M12 I 2 I1  M 21I1I 2
故得M 12  M 21
5.12 LR电路
把开关拨向1:
di
di
产生感应电动势L ,净电动势:  L
dt
dt
di
di
   L  Ri,由上式得L  Ri  
dt
dt
解得:i 

R
 k1e
R
 t
L
,
(k1  e k )
初始条件t  0, i  0代入解得:i 

(1  e
R
 t
L
)
R
从开始发生变化到逐渐趋于稳定状态的过程叫做暂态过程
L
( transient process) 。时间常数 = 是电流从0增加到稳定值
R
的63. 2%所需的时间。当t  5 , i  0.994I 0
当把开关从1拨到2时:
R
 t
di
di
 L  iR 或 L  iR  0,解得:i  K 2e L
dt
dt
代入初始条件t  0, i 

R
,可得:i 

R
e
R
 t
L
LR电路中之所以能出现暂态过程,一是因为
电路受到阶跃电压的作用,另一个原因是电
路本身的内在条件,即电感储能元件所储存
的磁能不能发生突变。
5.13 RC电路与LCR电路
1.RC电路
q
当把开关K拨向1时,电容器开始充电:  =  iR
C
当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电量为C时,充电完毕。
dq
dq q
因为i 
, 所以R   
dt
dt C
充电过程初始条件:t  0时,q  0
 解得q  C (1  e

1
t
RC
)
这时将开关拨向2,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R
dq q
 0
dt C
放电过程初始条件:t  0时,q0  C  解得q  C e

1
t
RC
可见,RC电路充电和放电过程中q按指数规律变化,
充放电过程的快慢由 =RC的大小表示。 =RC称为
RC电路的时间常数。
电容器上的电压uC  q 为:
C
充电:uC   (1  e

1
t
RC
),放电( discharge) :uC   e

1
t
RC
2.LCR电路
di
q  (k 接于1)
电路的微分方程: L  iR   
dt
C 0 (k 接于2)
dq
d 2q
dq q 
将i 
代入,得L 2  R   
dt
dt
dt C 0
非齐次方程( nonuniform equation ) 的通解
=特解  齐次方程( uniform equation ) 的通解
非齐次方程的特解是q  C
R
R2
1
R C
令 = , =

, =
(阻尼度)
2
2L
4 L LC
2 L
齐次方程的通解:
( 1) 当  1时,q  e t ( Ae  t  Be   t ) (过阻尼( overdamping) )
( 2) 当  1时,q  ( A ' B ' t )e  t (临界阻尼( critical damping) )
( 3) 当  1时,q  ke t cos(t   ) (阻尼振荡( damped oscillation ) )
1
R2
式中 =
 2
LC 4 L
第五章
小结
一、电磁感应
d
1、法拉第定律:   
dt
2、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3、动生电动势:  (v  B) dl
(L)
B
d
4、感生电动势:   E旋  dl   
dS  
t
dt
( L)
(S )
二、自感与互感
 =LI

1、自感:
dI




L

dt
dI1

 2  M


=
M
I
 12 12 1

dt
2、互感:



=
M
I
 21
21 2
   M dI 2
 1
dt
3、串联: ( 1) 顺接L  L1  L2  2M ( 2) 反接L  L1  L2  2M
1 2
4、磁能:( 1) 自感磁能W自  LI
( 2) 互感磁能W互  MI1 I 2
2
1
1
2
( 3) 总磁能Wm  L1 I1  L2 I 2 2  MI1 I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