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磊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李常磊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汇
报
提
纲
一
高校外语教师压力现状分析
二
关于项目申请的建议
三
关于科研论文的建议
四
关于教师自身发展的建议
一、高校外语教师压力现状分析
1、“压力”和压力的形成机制
2、高校外语教师实证研究
1)实证问卷说明
2)教师教学压力
3)教师科研压力
4)学校环境压力
5)教师个人发展压力
3、高校外语教师压力分析
4、高校外语教师压力表现形式
5、高校外语教师压力现状
1、“压力”的概念

压力(stress)也称为“应急”,原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
指物体受到试图扭曲它的外力作用,在其内部产生相应的力。
目前,一般指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重要情景产生
的情绪与生理的紧张反应。

任何人面对重要情景时本能的会产生情绪及心理上的不
适与紧张,这很自然,也很正常。 当压力过度时,则会导致
个体无力承担,身心俱疲,不堪重负。

只有压力在中等水平时,人的动力才是最大的,绩效也
最高。如果压力还没有达到中等水平时,可以适当地增加压
力,以增加人的动力与活动绩效;当压力超过中等水平时,
则有必要减轻压力,以增加动力与活动绩效。
生理学关于“压力”的理论

加拿大著名的压力专家薛利(Hans Selye)于20世纪50
年代提出,该理论也称为“适应综合症理论”,意思是所
有生物体都具有保持体内平衡的驱动力,压力源,如疾病、
过度的工作要求会破坏体内平衡状态,人体就会通过一些
自动化的反应来维持这种平衡。
“压力”的发生机制
薛利将压力描述成三个阶段:
1、警戒反应阶段:人体会出现一个正常水平的防御过程,不同的人可能
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可能会体验到脸发热,有人可能会感到颈部僵硬。
2、抗拒阶段:如果不能控制外界因素的作用,或者由于第一个阶段的反
应没有排除危机,从而使压力仍然存在,人体就会全身性的动员。在
这个阶段会伴随更多的身体症状,如溃疡、动脉硬化、头痛、血压升
高等。
3、衰竭阶段:当压力源非常严重时,人体就会进一步燃尽所有的资源和
能量,抗拒也会一起衰弱,就会面临身心崩溃。
2、高教外语教师的压力调查

为了更好地说明目前高校大学外语教师所面临的压力,
本研究进行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可以清楚地反应高校教
师的压力现状。
1)实证问卷说明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将设计好的问卷发给济南市4所
高校在岗外语教师,当场填写,不记名,当场回收。
研究对象:对济南市4所高校约300名外语教师发放了“高
校外语教师心理压力调查问卷表”,回收了292份,有效
问卷287份。
调查结果与分析:要求教师按“没有压力”、“压力较
小”、“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四个档次分别用
“√ ”表示出来,并按压力因素排序,进行分析。
2)教师教学压力
压力类别
教
学
工
作
压力来源
有效
票数
百分比
(287)
压力排序
课堂教学工作量大
261
91%
1
作业批改量大
231
80.5%
2
教师备课时间长
244
85.1%
5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186
64.8%
4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或兴趣
198
69%
3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低
179
62.4%
6
教育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167
58.2%
7
师生关系紧张
166
57.9%
8
国内通行的考试压力
154
53.7%
9
教师承担的责任多
132
46%
10
指导学生论文、课题多
121
42.2%
11
3)教师科研压力
有效票数
百分比(287)
压力排序
项目申报难
273
95.2%
1
发表论文难
256
89.2%
2
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搞科研
254
88.5%
3
工
缺少科研目标
165
57.5%
4
作
缺少科研团队的支持
134
46.7%
5
压力类别
科
研
压力来源
4)学校环境压力
压力类别
学
校
环
境
压力来源
有效票数
百分比
(287)
压力排序
学校职称评审条件多、限制死
232
80.9%
1
工资、福利待遇低
253
88.2%
2
学校流于形式的检查
227
79.1%
3
学校的考核制度不合理
217
75.6%
4
学校条件差
215
75%
5
学校对教师限制太死
212
73.9%
6
缺乏适当的休闲时间
186
64.8%
7
学校制度朝令夕改
134
46.7%
8
同事之间的竞争激烈
127
44.3%
9
与领导关系不和谐
87
30.4%
10
5)教师个人发展压力
压力类
别
个
人
发
展
有效票数
百分比
(287)
压力排序
为评职称充电
256
89.2%
1
想提高学历
243
84.7%
2
缺少成就感
232
80.9%
3
知识更新加速,需要不断学习
212
73.9%
4
工作得不到认可或尊重
208
72.5%
5
难以获得各种荣誉
198
69%
6
缺乏晋升的机会
123
42.9%
7
担心将来下岗
78
27.2%
8
压力来源
3、大学英语教师的面临的压力
1
教学压力
2
科研压力
3
学历压力
4
职称评聘压力
岗位考核压力
5
6
家庭压力
1)教学压力:课时多
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每周课时为12节,最多的达20节。
其中每周在8课时以下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1.20%,
8-12课时的占34.50%,12-16课时的占40.18%,超过
16课时的占4.12%。应该说教学压力居首。
济南市区四所主要高校外语师生状况说明
济南大学
外语
专业
大学
外语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
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教师人数
47
135
72
77
学生人数
1485+26
1400+400
1456+218
550
周平均课
时
12-14
10-12
8-10
8-10
班级大小
25+25
25-30
30
25
教师人数
72
130
70
75
学生人数
1.6万
1.4万
1.3万
1万
周平均课
时
12-16
12
10-12
8-10
班级人数
45+40
40-50
40+40
45+45
2)科研压力:专业期刊少
外语类核心期刊有: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
与外语教学、外语界、现代外语、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外语学刊、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中国俄语教学、中国翻译、外语电化教学、中国科技翻
译、日语学习与研究, 共计18 种。CSSCI论文发表更难。
2)科研压力:论文发表难
我国外语教师有近12万人,以我国目前从业的外语教
学的教师数量与现有的外语类核心期刊总数比较,若每位
教师(包括教授在内)发一篇,则需要等62年。姑且不谈核
心期刊上每期都会有博导、教授应约的稿件以及学校对专
家的若干要求。
教学指导委员会调查
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 年对全
国 200多所高校的大学英语师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到
2008 年为止的3年中,被调查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共发表
CSSCI期刊论文1035篇,每校每年平均1.6篇;其他省级以上
期刊论文10664篇,每校每年平均16.2篇。
CSSCI一览表
——汪晓莉、韩江洪.“基于实证视角看中国高校外语教师科研现状及发
展瓶颈”,《外语界》,2011年第3期。
2)科研压力:项目申请难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各级各类科
研项目与课题虽然可以单独申报,但机会实际上并不均
等。
英语教师经常要求与其他学科一起评比,结果自然
是各方面悬殊太大,大多以参与者的身份而告终。
2)科研压力:获奖难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我国人文社
科领域的最高科研奖项,每3年评1次,从评奖结果的统计
来看,外语教师所获奖项总数非常少,奖项等级偏低,占
总比重不足3%。
各省市还有一些奖项,但相对也比较少。
3)学历压力:考博难
目前,在我国现有2000多所高校的12万名专任教师中,
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三分之一。有些学校规定硕
士学位教师在数年内必须取得博士学位,否则就转岗。
事实上,我国目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不足十分之一,
即全国高校外语教师不足1.2万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全
部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的青年硕士教师占了近80%。
考博统计

按照每名导师招生1.5名博士研究生计算,全国一年总
共招收的外语类博士研究生不足600人。这个数量相对于全
国12万外语专任教师来说实在太少。按照当前这种招生规
模,需要等待近100年,因而,可以说,绝大多数外语教师
不可能有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4)职称评聘压力
高校教师的职级提升主要是提升职称。外语教师的科
研、论著与其他学科教师逐项比较, 所得到的结果最终是:
对于职称晋升只能是由盼望到失望,最终是绝望。
5)岗位考核压力
一些大学热衷于单一的量化管理,对教学、科研和
人才培养的绩效习惯定量考核,不考虑外语教学的特
点。结果是以发表文章刊物的级别、论文的数量、项
目的层次、获奖的等级等为参数,明确要求、统一规
定。
6)家庭压力
近年来,高校教师收入有了很大改善,但就总体而言,
收入还偏低。家庭生活对教师压力还很大,是重要的压力源。
此外,师资队伍中女教师较多,女性一般来说要承担大部分
的家务,家庭的角色容易和工作的角色发生冲突。
家
庭
压
力
“压力”游戏
1、你是否在假期结束后,有一种极不情愿上课的感受?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2、你是否认认为自己活着很累,有时甚至感到难以承受?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3、你是否感觉缺乏工作自主性,大多是领导让做什么才做什么?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4、你是否觉得自己有很多工作要做,甚至有种被强迫的感受?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5、你是否经常在工作时感到困倦疲乏,对什么事儿都无精
打采?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6、你是否躺在床上后仍感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难以入睡?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7、你是否以前一直很上进努力,而现在却一心想着去休假?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8、你是否会在工作上常常与上级意见不和?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9、你是否觉得自己和同事相处不好,有各种各样的隔阂存
在?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10、你是否在工作中碰到麻烦事时,容易急躁、易怒、甚至
情绪失控?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11、你是否会在意别人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评价?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12、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总是不断重复而且单调乏味?
A、经常 B、有时候 C、从来不
选A得5分,
选B得3分,
选C得1分。
总分为:??
说明:
1、12分一20分:工作压力适当,工作状态不错;
2、21分一40分:已经开始出现了工作倦怠症的前期症状,
要警惕,并加以适当的压力调节;
3、41分一60分:工作状态不佳,长此以往对身心健康和工
作都非常不利,应当引起重视,建议接受心理咨询师的专业
辅导。
4、高校教师的压力表现
(一)工作倦怠
1 、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
由于情绪耗尽而体现出的疲乏和疲倦,当这种
状态持续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难以
再像过去那样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奉献给学生。
工作倦怠表现形式
2、失去同情心(Depersonalization):
表现为我们对学生事务漠不关心、机械、呆板地对待
学生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少再过问
学生的私生活。
工作倦怠表现形式
3、消极个人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我们感觉到,自己工作对学生所做的贡献或奉献水平很低,一年
一年地重复工作,换来的只是年龄的增长和白发的增多,缺少值得
骄傲的工作。
(二)亚健康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为:完好的生理、精神、社
会适应状态,而不是仅仅没有疾病,它将人的生理、心理、
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纳入了健康范畴。 医学家把健康称为
“人体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人体第二状态”。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称
为第三状态,医学上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其特征是患
者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易
集中,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甚至不能正常生活
和工作等。
这些症状可归并为3种类型:生理症状、心理
症状、行为症状。这些由压力导致的症状,不仅
会影响个体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
健康,而且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压力源,
加重压力所造成的消极后果。
(三)慢性病
1、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提高,健康状况逐渐下降,
患病率不断上升。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为
常见病。
2、 随着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的普及,颈椎病、腰
椎病等办公室疾病也在教师身上显现出来。
3、工作太累、运动太少是导致教师不良身体状况
的罪魁祸首。
2012国家统计

目前我国亚健康人群高达 70%, 而且其中
70%左右是知识分子, 而教师人群的亚健康比
率及发病危险是普通人群的 3 倍。
河 南
 被调查对象身心完全健康,占 24. 8%;
 患有某种疾病的占1 8. 6%;
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5 6. 6 %%。
 从调查结果看,河南省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并不乐
观,患病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 3/4 以上。
安徽
 对安徽省省属 14 所普通高校的 336 名具有副教授、教授
或博士毕业的教职工调查发现: 1 /3 左右的调查对象患有疾
病; 近 9 成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 30% 左右的人基本不
参加体育活动. 安徽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令人担
忧,呼吁相关职能部门为该人群减压并采取措施以改善高
校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
(四)消除压力的方法
1、优化学校管理体制
2、改善教师待遇
3、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素质
1)养成良好的心态
2)改变认知策略
3)正确对待自己的压力
汇
报
提
纲
一
高校外语教师压力现状分析
二
关于项目申请的建议
三
关于科研论文的建议
四
关于教师自身发展的建议
二、如何申报社科项目
 (一)社科项目类型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3、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其中包含外语专项
4、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5、其他项目:省教科所、文化厅、软科学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所涉及到的内容
一、数据表

课题名称:!!!!!!!!!!!!!

1) 理论或视角

2)论证要有内容

3)是否有前期研究基础

4)是否属于国家层面

5)是否有时代性

6)不宜过长

7)最好不要用副标题
题目举例
文学题目(2010-2012)
 1、日本明治时期汉文学研究
 2、镜像理论下威廉·福克纳时间艺术研究

3、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
4、韩国战后文学研究

5、当代英国小说中的都市文化困境研究

6、阿列克谢耶夫汉学学派研究
 3、意象派、客体派、黑山派诗学谱系研究
不是太好的题目
1、从“我是谁?”到“我们是谁。”---奥古斯
特•威尔逊戏剧中的身份认同研究
2、重新想象过去——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南方
女性的身份危机与主体建构
3、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美国亚裔文学作品
中“国家属性”的后殖民主义研究
2、主要参加者:课题成员

1)梯队

2)年龄

3)科研基础

4)学历、学科、结构要合理。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1)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本课题论证涉及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文献:
一是新历史主义批评。迈克尔·吉尔默(1985)认为,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商业化,
对浪漫派作品的主题和形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霍桑作品所呈现的主题和形式很大程
度上决定于美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一大的社会历史背景。艾米利·巴迪克(1989)通
过阅读霍桑及其他作家的历史罗曼司后认为,美国历史罗曼司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展
示了“自我”与世界的分离,同时构建起阐释视角、自我身份和道德的相关性,进而
构建起“自我主体”。希利斯·米勒(1991)利用“语言行为理论”解构了霍桑的短
篇小说《教长的黑面纱》,认为它是“对某种能证实但不可表达的事件的一种间接而
隐晦的表达”。查尔斯·斯万(1991)证明霍桑是一位经典的文化历史学家;读者要
理解霍桑至少应懂得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通过考察霍桑的《祖屋传奇》及未完成的
罗曼司,卡吉德米特里欧(1992)从中发现了“现代历史意识”的起源,其描绘的历
史既不是对过去事件的真实记录,也不是对民族神话的宣传,而是对以往记忆的一种
个性或社会性反思;在她看来,霍桑试图表达的并不是将美国描绘成一种类型学的符
号,而是通过历史的可能将其表现为一种政治文化力。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2)
二是意识形态批评。伯克维奇在《“红字”的职责》(1991)中以“海斯特的回归”
为着眼点,联系19世纪中叶美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以及霍桑在《皮尔斯传》中所表达
的党派观,认为海斯特从孤立、反叛走向与他人交往,从与社会的对立走向与社会的
和解这一形象的变化透露出“红字”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从而体现了霍桑的政治
观点或思想倾向。劳伦·伯兰特(1991)从分析《海关》入手,结合《红字》的文本细
节,借助福柯的理论揭示出,霍桑在《海关》中花费大量的笔墨描绘“民族象征”意
在以“反记忆”的策略动摇其霸权,进而完成其“民族身份”的构建。莱斯利·金斯伯
格(1993)认为,霍桑根据希腊神话改编成的童话表面上看是写给孩子的读物,实际
上表达了作者对美国内战前时局的态度,即希望以一种“爱的意识形态”去消解现实
中的各种矛盾,以一种非政治化的方式去解决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政治困境,这既是
作家“渐进”世界观的显现,也是他建构主流政治话语的文化努力。范煜辉(2009)
通过考察小说对历史真实的改写,结合1850年代美国关于《妥协法案》的争论,认为
《红字》蕴含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角逐,显露了霍桑对待《妥协法案》的政治立场,
表达了他政府精英主义的政治乌托邦理想。康斯坦斯·亨特(2009)与前者观点有类似
之处,即认可神权政治的必然性,并认为神权可以有效缓解现代人的物质主义倾向。
尚晓进(2009)通过细读《福谷传奇》发现,福谷乌托邦社团实际上是一出具有鲜明
戏剧意识的田园剧,作家通过催眠术、乌托邦、田园牧歌传统以及黄金时代神话之间复
杂而隐秘的内在联系,对当时的乌托邦运动展开了政治、意识形态和道德等多层面的思
考。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3)
三是文化批评。吉莲·布朗(1990)使用后结构主义理论分析霍桑作品中的家庭生活,认为其作品人物
个体内在性的家庭生活建构与劳动和消费主义密切相关;作为美国19世纪一项重要的政治事件,人们对家庭
生活的重视源于市场和非市场领域之间所产生的差异,也源于由19世纪中期的“占有性个人主义”变形而来
的“自我观念”。多纳·布兰德(1991)通过分析霍桑作品中的“流浪汉”形象发现,霍桑描绘这一形象意
在批评美国正在高度发展的城市现代性和世界主义意识。约翰·多里斯(1993)基于现象学理论全面研读了
霍桑笔下不同类型的“凝视”,认为霍桑借此展现的是“隐喻的现实”以及由感知行为的隐喻特性派生的
“情景主体性”,丁梅斯代尔的逃避凝视表明他了解他者,而科沃戴尔的窥视则是其自我主体性异化的表现。
埃里森·伊斯顿(1996)通过分析霍桑大学毕业至完成《红字》25年间6个不同时期的作品主人公形象来展
示霍桑主体性形成的发展过程。金衡山(2006)通过再审视蔡斯、雷诺兹、伯科维奇有关《红字》的经典评
论以及罗兰·杰弗对小说的重构,从文化批评的角度梳理了不同时期学者对霍桑的认识,实际上也是对西方
《红字》文化批评的小结,意在探讨文化批评的本质和模式。陈榕(2007)认为,霍桑塑造海丝特时,让她
以针线为生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寻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男性意识形态的束缚, 但同
时却也淡化了她形象的颠覆性, 模糊了由她的“堕落”所带来的阶级身份以及性别身份越界的问题。
从研究现状来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的10年,霍桑研究以广义上的文化批评(除上述三点外
,还包括后殖民批评及当代女性主义批评)为主;在新的批评理论还未出现以前,这一批评仍然是未来几年
的研究主流和趋势。
综上,从广义上的文化批评来看,西方学者对霍桑的研究是多视角、深入且成果丰硕的,但还未发现全
面研究霍桑的文化策略的专著出现,这也成为本课题设计的前提;有关霍桑的新历史主义批评为从总体上研
究霍桑的文化策略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框架;意识形态批评和文化批评为本课题的设计论证在方法论上提供
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2、选题意义
1)对课题意义强调过分,项目中过度强调诸如填补空白、
国内独创等字眼;
(2)意义过于宏观;
(3)意义过于庞杂。
建议:对意义有具体说明,如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究竟
有什么意义,或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等。
 (丰富形式;拓展思路;开拓渠道)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
 1. 理论价值:

本课题设计能够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建设以借鉴或启示意义的重要命题,通
过对霍桑作品的文本分析和历史审视,透视19世纪美国工业化社会转型过程中知识
分子的文化干预策略。同时课题把当今中国文学创作及所面临的文化浮躁和焦虑问
题投射到19世纪美国中叶前后经典作家研究之中,揭示了中美两国在工业化进程中
严肃作家所共同面对的深层次文化问题,将对中国当代作家关于雅与俗、主旋律与
娱乐市场、艺术化与平民化、现实题材与历史题材、还原历史与解构历史等各种争
论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 2. 实际应用价值:

(1)本课题借助新挖掘的霍桑文本素材及新的文化视角,凸现中国学者的主体
意识,拓展霍桑的阐释视野。

(2)课题研究成果可用于外国文学研究参考,并可用于高校外国文学的实际教
学;主持人将依托研究专著开设专业选修课。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
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概念:项目包含的主要内容
要求: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分为几部分,几大主题进行论述,
3)最好不要是一本书的框架。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1)
2.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将从下面5个方面展开:
(1)在文化层面上重构19世纪中叶前后的政治语境,通过作品细读及史料考证,探索霍桑面
对当时社会转型、个体与社会冲突、大众心理焦虑、政见分裂、甚至国家解体的文化干预策略。
霍桑通过《红字》把自身的现实生活故事和殖民地时期的历史故事纵向对等写作,体现了具有传
承性和民族性的文化作为协调分裂性政治的话语功能;这种社会政治问题文化化的创作模式试图
创造一种全民共有的虚拟现实情境和生活氛围,把转型时期的各种宏观与微观冲突消解在文化意
识形态的遏制中;霍桑基于外在现实与内在主体心理的象征性横向联系,体现了具有普遍性的个
体心理塑造作为处置现实冲突的遏制功能;这种社会政治问题心理化的创作模式试图通过重塑人
格与道德,进而重塑国民性和民族意识,作为一种“情感纽带”发挥遏制现实冲突的文化心理;
《红字》还强化了国家意识形态和个体利益的冲突与共谋:霍桑积极参与超验主义的文化寻根及
本土文化建构,试图寻找一种新生命伦理、新生活价值及其个体自治与公权遏制的新政治伦理。
(2)通过霍桑的历史题材小说研究,主要以《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为例,探索霍桑运用历
史批判抵制欧洲文化冲击、运用弘扬本土文化传统来创造民族共同性、运用民族想象来支撑国家
凝聚力的文化干预策略。《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集当时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信仰启蒙传统的知
识分子批判意识于一体,作家在肯定历史的传承性中强调历史的批判意识;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
,历史代代相传,影响当代,因此霍桑的历史意识具体表现为一种文化病理学观念:历史写作就
成为一种病理诊断与治疗过程;此病理学观念还孕育了其历史意识中的主体性翻译(遗传)过程
和主体性变异过程:前者通过崇拜和模仿获得延续,后者通过破碎偶像和远离偶像获得解脱,霍
桑则选择了后者作为自己民族历史书写的特殊方式。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2)
(3)通过《玉石雕像》的解读,探索霍桑关于具有全球化语境意味的文化冲突
及协调机制。《福谷传奇》所叙述的、流行于19世纪初中期的乌托邦式社会革新渴
望和各种社会改革模型不仅体现了霍桑的宏观社会改革思想与改革实践,还体现了
其全面的文化策略:既包括外在的习惯、服饰、饮食、仪态、说话方式等的改革,
也包括内在的灵魂、性格、信仰的改革;这种具有完美主义意识形态的改革伦理虽
具有理想主义意味,但也反映了霍桑及当时部分知识分子“修身齐国”的整体性文
化策略;该作品所塑造的各种改革人物脸谱和类型也将进行重点研究,揭示这些由
新教精英所统帅、反映新教乌托邦意识形态的改革实质,探讨在不断加剧的阶级和
种族冲突中维护新教精英的社会霸权和话语霸权的主流文化策略。
(4)通过《福谷传奇》的重读,探索霍桑在文化层面上的社会实践干预逻辑。
《玉石雕像》所描述的正在走向成型的美国文化与作为其母体的欧洲文化(特别是
天主教影响巨大的意大利)是统一中的对立关系,霍桑以几乎全盘否定欧洲的文化
策略突显与母体文化冲突中自身文化的主体地位,但略显微弱的否定话语则体现了
一种文化认同和仰慕心理;该作品所叙述美国与东方文化的冲突则体现了霍桑作为
官员(外交官身份)和学者对“神秘他者”的求知策略。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3)
(5)追溯与总结当代关于霍桑时代“大众期待视野”的研究,重读霍桑代
表性的短篇小说,重点探讨霍桑的文学市场策略。通过阅读其“孤独与隐士
类”短篇,探索霍桑在隐藏与暴露的交替表征中所使用的当时通俗小说叙述
技巧(诸如家庭琐事、性幻想、性越轨及女性身体隐秘);通过阅读其“超
视、心灵感应、意念移物等‘新科学’”短篇,探索其操作读者好奇心的通
俗叙述策略;通过阅读其“招魂论、催眠术、颅相学等神秘主义”短篇,探
索其屈服当时流行的另类改革心态的叙述策略;通过阅读其“宗教先知和人
类毁灭”短篇,探索其屈服宗教狂热读者的叙述策略;通过阅读其“儿童神
话和寓言故事”短篇,探索其面对儿童文学市场的叙述策略。所有上述体现
了霍桑借助通俗趣味拓展自身严肃艺术创作空间的文化策略。
(二)基本思路
解释:对项目进行构思、谋篇布局的思维过程。
要求:1、思路清晰
2、突出研究的科学性
3、可行性
4、针对性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
1.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命题是霍桑在其文学作品中使用怎样的文化策略实现
对19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现实的干预。围绕这一命题,其基本思路如下:
首先,文化策略的梳理与阐释属于广义文化研究的范畴,应充分利
用学术界关于霍桑批评丰富而成熟的研究成果;
其次,在重点关注霍桑主要作品的同时,更应该深度挖掘霍桑童话
及日记、传记等其他作品在其策略表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再次,充分挖掘历史史料与霍桑虚构文本之间的互文性特征来阐释
霍桑的写作动机和目的。
(三)研究方法
概念:项目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方法:1、问卷调查法 2、文本细读法
3、个案研究
4、实验法
5、访谈
6、文献研究等方法
要求: 1、主要用2-3种方法即可
2、稍微有些阐释
3、重点在于应用
4、能抓住方法的重点
5、方法的可操作性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
 2. 研究方法:
 本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立场,从文化策略研究的具体问题出发,以新历史主
义批评、意识形态批评、后殖民批评、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指导,在方法上
采取
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霍桑文化批评的研究文献、霍桑书信、日记、传
记及美国19世纪历史史料等,获取霍桑文化研究的总体认识。
 (2)原文文本细读法。一方面,不是所有的霍桑作品都有中文版本;另一方面,
有中文版本的霍桑作品都出自不同年代的不同译者,都渗入了异质文化的内涵,
因此只有细读原文文本才能真正读出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
 (3)比较研究法。霍桑及其罗曼司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传统的源头之一,既与英国
“老家”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对美国浪漫主义后文学有巨大的影响,因此
比较霍桑与不同时期的作家,能更清晰地洞察其创作策略和目的;同时将其创作
语境与中国当下文学语境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认清中国文学所面临的文化浮躁
与焦虑。
(四)重点难点
概念:重点: 研究中的核心内容;
难点:是研究中难以把握的内容,即研究瓶颈。
要求:
1、一两个即可,不宜过多
2、的确是重点和难点
3、简洁、凸现出来。
举例:纳撒尼尔-霍桑的文化策略研究
 3. 研究重点:
 (1)霍桑罗曼司的文化内涵。
 (2)霍桑通过文学作品干预现实的文化策略类型,包括关于民族想
象支撑国家凝聚力的文化干预策略、在文化层面上的社会实践干预
逻辑、关于具有全球化语境意味的文化冲突及协调机制、文学市场
策略等。
 4. 拟突破的难点:
 (1)如何突破国内对霍桑的传统评价,消解霍桑作品主题与形式的
对立,从罗曼司的体裁定位入手,探讨霍桑罗曼司的意识形态化。
 (2)如何通过霍桑作品研究来对比分析美国与东方文化冲突,并作
出切中肯綮的评价。
(五)基本观点
概念:对项目涉及到的主要问题的看法或观点。
要求:1、观点要鲜明
2、论述有层次性
3、语言简洁
基本观点举例
 (二)基本观点:
 1、福克纳创伤记忆与文化书写可以归结于一种真实或想象的现象,是
战后南方人相信美国内战的突发性对战后南方人带来了文化创伤,由
此引发战后南方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2、美国南方创伤文化既是南方人一种特殊的集体记忆,又是关注南方
现实生活的集中表现,在世界文化交融的20世纪初,战后南方人希望
其创伤文化心理能得到世人的理解和同情。
 3、福克纳将南方人的战前记忆融入到战后南方现代生活之中,再现战
后南方历史和创伤记忆,帮助战后南方人治愈文化创伤,重新树立起
对未来的信心,是其文学创作成功的基础和标志。
(六)创新之处
概念:项目的突破之处。
要求:
 1、创新点不宜过多,应当与项目最终的成果形式相适应。
2、“创新之处”明确提出,自己突破与创新之所在。
3、不宜用大词,如填补国家空白,极大推进理论发展等。
创新之处举例
 1、本课题涉及到战后南方人的创伤情感、创伤心理、文化想
象、文化认同和创伤记忆与文化书写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释
福克纳创伤文化机制,这是目前国内外福克纳研究有待突破的
重要方面。
 2、本课题拟揭示战后南方创伤记忆与文化书写的运行机制、
表现形式、主要内容以及对南方当代社会的影响,这是目前福
克纳研究中最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内容。
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
参考文献适中:
1)要列入几条外文参考文献;
2)尽量反映国内主流性专家的重要成果;
3)不得列入项目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的成果;
4)参考文献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5)参考文献的时代性。
三、完成项目研究的条件和保障
1、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
2、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前期相关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
3、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个人的学术背景(从事本项研究的年限,学术兼职,国外访
学等);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专著;主持的项目;获得的
奖项等。
其他方面
四、经费预算
五、推荐人意见
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预期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不要写太多。有2-3项就可以。
2、最重要的是最终成果,最好是专著,也可以
是调研报告。
3、一般不要是论文集
4、完成时间:一般是二至三年。
在所有的申报项目中,每一个申报项目都要经过5位通
讯评委匿名评审打分,有三个以上的专家通过后:
1、国家社科项目是入围后再提交学科组评审,学科
组评审后再立项。
2、教育部的项目直接立项。
注意事项
1、关于格式;
2、关于字体和字号;
3、关于打印;
4、关于错别字;
5、其他一些事项。
汇
报
提
纲
一
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压力
二
关于项目申请的建议
三
关于科研论文的建议
四
关于教师自身发展的建议
三、关于论文写作的建议
1)研究的基本路径
2)研究视角
3)研究动向
1)研究的基本路径:文献检索

文献综述,即对所从事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现状进行一般
资料性的整理与梳理。通过这样一个步骤可以基本上把握研究
对象的研究现状。
 (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ALIS外文期刊网 )
1)研究的基本路径:选题依据

1、结合自己研究,从熟悉内容出发
2、了解和掌握学术动态
3、大小适宜,宜小不宜大

(教学、文学、语言学、翻译和文化)
1)研究的基本路径:选题方法
1、善于发现新问题
2)恰当的选题
2、交换视角发现新意
3、注重研究新方法
1)研究的基本路径:文献再综述
 1、全面梳理选题相关的类似观点和研究成果
 2、寻找自己受之启发的论点
 3、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点。
1)研究的基本路径:分析论述
 1、要论证,避免空谈,过于宏观。
2、文学研究应注重文本分析,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对论
点进行分析、阐释。
3、注重举例,用事实说话,切忌套话。
4、不要用夸张的富有情感色彩的感性话语。
1)研究的基本路径:修改冷处理

1、充实

2、请人看、提意见、交流

3、修正观点

4、完善体例

5、注意学术规范

6、体例要求

7、文字校对
2) 研究视角
 一、文本研究:

关注当下文学理论发展动向,从全球化和本土视角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英语文学进行系统的阐释,揭示文
本创作、文化形塑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

分析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审美价值,进而把握文化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客观审视
当代英语国家文学的发展轨迹与嬗变趋势。
2) 研究视角
 二、理论观照:

当前理论界关注的全球范围内文本的流通与跨文化影
响、重视跨国界环境的生态批评和强调语言翻译和文化互
动课题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文化研究的成果。

他者、性别、身体、身份等众多文化研究术语已为目
前人文研究建构了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话语网络,提供了
切入文学文本、沟通历史与当下的新路径。
关注当代文学理论的前沿及其走向,又可以某
个或若干文化研究术语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并揭
示它或它们在当代外国文学文学研究领域所形成的
特殊话语机制及其理论意义,从而在方法论的高度
上把握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基本走势。
3) 研究动向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研究内部出现了对传统
经典的挑战,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种族批评研究的
兴起大大深化了文学研究,随后出现的跨国界研究又滋生
了不同研究视角和方法。
3)研究动向
1、聚焦作家研究,拓宽超越国界的批评视野,如文学符号
学研究和文学认知批评等,强调语言学、翻译或跨文化交
流的课题。
 2、研究世界范围内文本的流通与跨文化影响,在新的历史
时期重新塑造美国价值。
 3、对跨国界的环境相互依赖或类同进行生态批评研究,重
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动物的关系。
3)研究动向

学术论文的重点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读者关心
的是论文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是一个问题?前人如何解释,
取得有哪些成就?论文依据的资料有何新意?论证方法是
否得体?论证过程是否严密?有无新颖之处?不能杜撰。
汇
报
提
纲
一
高校外语教师压力现状分析
二
关于项目申请的建议
三
关于科研论文的建议
四
关于教师自身发展的建议
教师自身发展
1、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2、国际国内访学
3、考博
4、自我发展
1、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鼓励教师进修或自学
教师相互学习
行传帮带,不定期举
在不影响教师正常上课
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
的情况下,组织英语教
创造条件让英语教师
办教学经验交流会,
建设进行规划,全面
学理念、语言学、应用
进行国内外访学或进
提高学历层次,要求
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
青年英语教师全部拥
语言学、语言教学、教
行各种形式的自学,
体备课,平时相互听
有硕士学位,在规定
育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多
更新教师的知识面,
的时间内取得博士学
课等形式,都可以减
媒体教育技术等方面的
扩大教师的视野。
位。
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培训。
提高教学效率。
2、国际国内访学
国家留学基金委
山东省教育厅外事处(山东省自筹经费)
山东省教育厅人事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国内和国
外)
其他途径。
3、考博
专业方向(二外,专业课2门)
跨专业方向(英语,专业课2门)
国外学习(托福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资金支持)
4、自我发展
1)自我发展规划
2)立足本职工作
3)参加学术活动
4)超越自我
5)制定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