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ZX*******W***W***W***W***W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X**********^X******ZX*******W***W***W***W***W

目
錄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第2節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
第1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畫像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始
皇掃平天下,虎視眈眈,何等雄武。
第1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為何用法家思想治國?
1. 利於統一
 秦以法治國,結果成為戰國七雄之中最富強者
2. 相信法治
 秦始皇相信法治可鞏固政權,又可令人民守法,
防止叛亂
秦始皇為人暴虐
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
人下,得志亦輕食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
語譯:
(尉繚說秦王)他缺
乏仁愛之心而貪權暴
虐,窮困時可禮讓下
人,得志時也可隨意
摧殘人。
秦始皇的性格
與他施政有何
關係?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秦始皇推行怎樣的措施將權力集中到皇帝手上?
1. 確立中央集權
 自定「皇帝」尊號及其他專稱,提高君主權
‧ 皇帝:「朕」
‧ 皇令:「詔」
‧ 皇命:「制」
‧ 印鑑:「璽」
皇位傳之萬世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
之無窮。
──《史記‧秦始皇本紀》
語譯:
我是秦朝的開國皇帝,後世秦皇應以二世三世至於
萬世去稱謂,世世代代無窮盡的一直傳下去。
秦始皇自稱為
「始皇帝」有何
用意?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一不丞安兼廿
之一相。天六
。,狀立下年
歉、號諸,
疑綰為侯皇
者,皇,帝
皆法帝黔盡
明度,首并
量乃大
則詔
咸陽宮遺址出土的詔版及其釋文
詔版上的文字是秦始皇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統一天下後,為統
一法度而下的詔文,其
他度量衡標準器都有這
詔文,可反映秦始皇統
一文物的決心。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1. 確立中央集權
 設立三公九
卿,官員均
由皇帝任免
三公九卿各有自己的
一套機構,處理日常
工作。大事總匯於丞
相,最後由皇帝裁決。
第1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現在天下統一了,要採用甚麼制
度來治理呢?
臣認為應設置郡縣,
由皇上親自任命官吏
治理,罷免權也操縱
在皇上手中,這樣才
能使天下長期穩定。
臣建議分封
皇子到各地
鎮守。
假如你是秦始皇,會
否採納李斯的建議而
推行郡縣制?為甚麼?
王綰
李斯
秦始皇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1. 確立中央集權
 推行郡縣制
度,全國政
權收歸中央
秦代地方政制示意圖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1. 確立中央集權
比較項目
郡縣制
分封制
地方建制
全國土地分為若干郡,
郡下設縣,作為地方行
政機構。
全國土地與人民分封給宗
室、功臣與親戚、貴冑,
讓他們分別建立諸侯國。
地方職權
郡縣長官一般只管民政, 諸侯對封國內的民政、軍
沒有兵權,賦稅必須上 政與財政有自主權,僅對
繳,一切聽命於中央, 王室承擔一定義務。
向中央負責。
中央管治
郡縣直轄於中央。皇帝
掌握最高權力,直接號
令郡縣,實行君主專制
統治。
封國相對獨立。天子被尊
為「天下共主」,與諸侯
的關係主要靠宗法維持。
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免,
領取朝廷俸祿,是為任
免制。
諸侯及卿大夫的爵祿權利
世代相襲,實行世卿世祿
制。
詮選制度
你認為郡縣制
怎樣有利於中
央集權?
秦代郡縣制與周代
分封制比較表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2. 加強管治的措施
秦始皇推行甚麼措施以加強管治,防止叛亂?
 修訂《秦律》,嚴懲犯法的官民
 銷毀兵器,改鑄成大鐘及十二「金人」
 拆除六國險阻,防止人民據險作亂
 遷徙六國富豪於咸陽,有利政府控制他們
遷徙富豪
語譯:
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 (秦始皇強令)遷徙全國十二萬
──《史記‧秦始皇本紀》 戶的富豪到咸陽。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2. 加強管治的措施
 修築馳道以聯
繫各地,加強
對全國的控制,
便利交通運輸
找出咸陽所在,秦代主要的
馳道都是以此為中心,向全
國伸展;另有一條直道,連
接咸陽到九原。
秦代疆域及重要建設圖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2. 加強管治的措施
 焚書坑儒,箝制思想和言論
焚書禁謗
臣(丞相李斯)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
《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曰不燒,黥為城旦。所不
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史記‧秦始皇本紀》
語譯:
臣下(丞相李斯)建議不是秦國史書的全都燒掉。不是國家博士,其他人
藏有《詩》、《書》等儒家典籍,或諸子百家思想的,全部交去地方政府
燒毀。有聚集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事批評現今朝政的滅族。
官吏知情而不報的同罪。頒令後三十日仍未交出燒毀的,處以黥刑並罰做
築城苦役。只有醫藥、卜筮、種植的書不用燒毀。如果想學習法令,可找
官吏為師。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2. 加強管治的措施
焚書(左)坑儒(右)意想圖
你認為焚書坑儒能否有效遏止反對聲音?為甚麼?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3. 發展經濟及文化的措施
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的統一 ,對國家經濟和文化
有何影響?
 統一度量衡,頒行標準的度量衡器
銅量(量器)
高奴石權(衡器)
秦代規定標準的度量衡器由官府負責監製。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3. 發展經濟及文化的措施
 統一貨幣,規
定全國使用銅
錢、黃金
秦代廢除了六國貨幣,
規定以下幣「半兩錢」
為日常交易用的貨幣。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3. 發展經濟及文化的措施
 命李斯制定
「小篆」
統一文字有甚麼好
處?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3. 發展經濟及文化的措施
 統一車軌的闊度,
一車可通行全國
 重農抑商,確立土
地私有制,鼓勵人
民耕織
 整飭各地不良的風
俗,規範人民的行
為
 疏浚鴻溝和開鑿靈
渠,溝通水路運輸
當地有歌謠描述靈渠情況:「興安
高萬丈,水把兩頭流」
靈渠(今廣西興安)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3. 發展經濟及文化
的措施
注意靈渠的位置及其
重要性。
秦代疆域及重要建設圖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為甚麼說秦始皇不只是「守土」的君主?
4. 安邊拓土的措施
 命蒙恬北伐匈奴,收復
河套以南的土地
 連接燕、趙、秦的舊有
城牆,築成「萬里長城」
 南平兩廣一帶的越族,遣
民前往戍守和開發
 用兵西南夷,設立機構管
治,加強中原與西南地區
的聯繫
內蒙古的萬里長城遺跡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的興革措施
4. 安邊拓土的措施
留意秦代長城的位置
及其重要性。
各項重要建設帶來了
甚麼好處?
秦代疆域及重要建設圖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施政的意義及過失
秦始皇對中國的統一及發展有甚麼貢獻?
1. 開創意義
 結束商、周邦國分治的局面,真正統一中國
 施行一系列集權措施,確立政治規模
始皇創制,垂範後世
秦始皇建立萬世帝國的夢想徹底破滅了。不過他創建的帝國制
卻保存了下來延續了二千年,從而成為世界歷史上保持時間最
長的政治制度。在中國後代史書中,秦始皇多以暴君的面目出
現,但今天的中國學者卻公正地認為他是統一中國的功臣。
──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施政的意義及過失
秦始皇對中國的統一及發展有甚麼貢獻?
1. 開創意義
 統一文字和文物制度,有利全國政教劃一
 調遣中原人民開發南北邊地,促進中華民族的
融合和發展
 積極開拓疆土,奠定中國版圖
 修築長城和遣民戍邊,確保國防穩固
第1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長城的修建對邊地的
開墾和邊防的加強起
了積極作用。今天的
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築
的。
今天的萬里長城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施政的意義及過失
秦始皇素有「暴君」之稱,你同意嗎?
2. 主要過失
 賦稅太過繁重,加重人民負擔
竭財奉政
(秦始皇時)男子力耕不足糧饟,女子力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
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其欲也。
──《漢書‧食貨志上》
語譯:
男子終日努力耕種,不能得到足夠的穀物食用,女子日夜盡力紡
織,不能得到足夠的衣服穿著,竭盡天下的物資錢財去應付秦始
皇施政的需要,尚未可以完全滿足他的慾求。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施政的意義及過失
2. 主要過失
 連年大興土木、四出征戰,濫用民力,導致農民破產
秦代各項建設及
用兵的人力花費
統計圖
第1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修築長城
修築陵墓
兵馬俑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秦始皇施政的意義及過失
2. 主要過失
 箝制思想和言論,妨礙思想文化的發展
 以嚴刑峻法治國,牽連無辜的百姓
專任刑罰
至於秦始皇,兼吞戰國,遂毀先王之法,滅禮
誼之官,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
書,自程決事。
──《漢書‧刑法志》
語譯:
到了秦始皇時,併吞六國統一天下,於是毀棄
先王治國的法制,廢除負責禮誼的職官,只使
用刑罰,親自執持文書的工作,日間審案判刑,
夜間批閱奏章,自己定下每天的工作量。
秦始皇「專任刑罰」的
意思為何?
第2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為甚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 社會經濟實力逐漸增強,是建功立業的適當時
機,儒家思想正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漢代盛行用吉
祥語句組成瓦
當的圖案。
「漢併天下」
是漢朝統一全
國的意思。
漢武帝畫像
「漢併天下」瓦當
第2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為甚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儒家思想提倡「尊王」,有助加強君主的統治
尊崇一統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漢書‧董仲舒傳》
語譯:
《春秋》尊崇萬物歸於一統,這是天地必然的常道,也
是古往今來的明理。
大一統的思想怎樣有利君主統治?
第2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為甚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 漢武帝自幼深受儒家薰陶
凡是不在六經裏面的,
跟孔子道理不合的,
都把它截住,不讓它
一起流傳。
董仲舒畫像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加強中央權力的措施
士人政府的建立與中央權力的加強有甚麼關係?
1. 建立士人政府
 興辦太學,設五經
博士,推廣儒學
漢代太學授業畫像磚
(拓片)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加強中央權力的措施
士人政府的建立與中央權力的加強有甚麼關係?
1. 建立士人政府
 下令郡國察舉孝廉,量
才授官
 擢升布衣為丞相,重用
士人
為甚麼漢武帝
如此重視地方
推薦孝子廉吏?
厲行察舉
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
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
──《漢書‧武帝本紀》
語譯:
地方官員如果不推薦孝子,就是
不遵守君主的詔令,應當以「不
敬」論罪。如果不推薦廉者,就
是不能完成職責,應當罷免。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加強中央權力的措施
漢武帝的哪些措施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
2. 鞏固大一統局面
 頒佈《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國勢力
諸侯推恩分封子弟
使諸侯得推恩分子弟國
邑……大國不過十餘城,小
侯不過數十里,上足以奉貢
職,下足以供養祭祀,以蕃
輔京師。而漢郡八九十,形
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其
阨塞地利……。
──《史記‧漢興以來諸侯
王年表》
語譯:
使諸侯推恩分封子弟采邑……大
的諸侯國不超逾十多個城邑,小
國面積也沒有多過數十里,他們
有足夠的賦稅上貢中央,也有足
夠的物資供給祭祀,可以屏藩皇
室。而大多數的郡夾雜在諸侯國
之間,犬牙相錯,控制了險要地
帶,使諸侯王失去地利,不易互
通消息,不能相連出兵……。
為甚麼說漢武帝
的《推恩令》是
朝廷並沒有實行
削藩而諸侯國的
勢力卻自然減弱?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加強中央權力的措施
漢武帝的哪些措施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
2. 鞏固大一統局面
 另組「內朝」,加強皇
權,削弱相權
 全國分十三州部,設刺
史監察地方
漢武帝下《推恩令》,
列侯「人人喜得所願」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加強中央權力的措施
漢武帝的哪些措施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
2. 鞏固大一統局面
 考核「上計」,評
定吏治優劣
 任用酷吏,誅除地
方豪強勢力
豪強地主剝削農民
漢代地主的權力也非常大,其中有
許多是六國的貴族,農民要將收入
二分之一獻給地主,這一類人勢力
大了,當然也要武斷鄉曲。
──勞榦:《秦漢史》
漢代莊園主大宴賓客的場面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加強中央權力的措施
新經濟政策如何針對當時的經濟情況?它能否
令西漢的國力得到發展?
3. 推行新經濟政策
 統一鑄造「五銖錢」,
禁止民間私鑄
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的
五銖錢,歷代繼續沿
用。從漢武帝到唐高
祖,五銖錢流行了七
百多年。
五銖錢(左)及五銖錢範(右)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加強中央權力的措施
新經濟政策如何針對當時的經濟情況?它能否
令西漢的國力得到發展?
3. 推行新經濟政策
 鹽、鐵、酒收
歸政府專賣,
設官管理
漢代釀酒畫像石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加強中央權力的措施
新經濟政策如何針對當時的經濟情況?它能否
令西漢的國力得到發展?
3. 推行新經濟政策
 鹽、鐵、酒收
歸政府專賣,
設官管理
這個畫面再現了漢朝鹽場
作業的情景。
漢代開採鹽井畫像石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加強中央權力的措施
新經濟政策如何針對當時的經濟情況?它能否
令西漢的國力得到發展?
3. 推行新經濟政策
 推行均輸法,使官民
兩便
 創立平準法,平抑物
價,防止商人投機取
利
 徵收「算緡」,並鼓勵
「告緡」,以抑制商人
徵收工商稅對國家
經濟有何幫助?
自報資產徵稅
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貯積諸物,
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
占,率緡錢二千而算一。諸作有租及鑄
,率緡錢四千算一。
──《漢書‧食貨志下》
語譯:
凡是商人、高利貸者,家居貯積的財物
,以及交易的各種貨物,即使未入市籍
,全都要自己申報擁有的資產,每二千
錢抽取一百二十錢交給政府。凡是出賣
勞力的各行手工業者,每四千錢抽取一
百二十錢交給政府。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施政的得失
史家將漢武帝和秦始皇的歷史功績並稱,你同
意嗎?
1. 漢武帝的功績
 獨尊儒術,有利政權的統一
 儒生可以入仕,打破宗室、功臣壟斷官職的局面
 新經濟政策抑制了豪強和富商,整頓幣制,增加
國庫財政收入,經濟實力增強
 儒學成為中國學術思想的正統,其提倡的思想亦
深入民心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施政的得失
史家將漢武帝和秦始皇的歷史功績並稱,你同
意嗎?
1. 漢武帝的功績
 國家轉向文治,
官吏素質提高
為甚麼西漢時「公
卿朝士,名儒輩
出」?
士人參政
漢政府自武帝後,漸漸從宗室軍人商人之
組合,轉變成士人參政之新局面。公卿朝
士,名儒輩出。……自宣帝後,儒者漸當
路(掌理國家樞機)。元、成、哀三朝,
為相者皆一時大儒。……且即庶僚下位,
亦多學者。……讀書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
表現的成績,究竟比貴族軍人和商人們來
得強。
──錢穆:《國史大綱》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施政的得失
2. 漢武帝的主要過失
 漢武帝援引外戚輔政,相
權被削,導致後來外戚擅
權
 新經濟政策與民爭利,打
擊工商業,阻礙其發展
 社會偏重經學,其他學科
發展停滯,中國文化走上
偏狹之路
霍光
霍光於昭、宣二帝期間掌
政,開啟漢代外戚當權的
局面。
第 2 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漢武帝施政的得失
據說漢武帝登泰山祭祀天地
時,覺得難以用文字表示自
己的功績,於是在古登封台
前立無字碑。
無字碑(山東)
第2節
漢武帝的尊儒術
比較項目
秦始皇
思想方面
政
治
方
面
文
化
方
面
經
濟
方
面
漢武帝
以法治國。
以儒治國。
中央政制
重用丞相,賦予大權。
組織中朝,削弱相權。
地方行政
推行郡縣制,嚴密監控
基層。
推恩削弱王國,改郡國
並行制為以郡縣制為主;
加設刺史監督地方。
對待諸子百家
燒《詩》、《書》、百
家語;以吏為師。
罷黜百家,獨尊儒家;
設五經博士教授儒學。
對待儒生
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
重用儒生為官,建立士
人政府。
貨幣鑄造
統一鑄造「半兩錢」。
統一鑄造「五銖錢」。
秦始皇與漢武帝施政比較表
本 課 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