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制发展的挑战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香港政制发展的挑战

香港政制架构与政府管治
周 帆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Tel:21-55665459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港英时期政府管治特征
二、回归后的政制架构
三、回归后的政府管治变化
四、政府管治的挑战
五、问题与思考
一、港英时期政府管治特征
1, 总督为首的官僚行政主导
2,行政立法两局辅政
3,咨询式决策——「行政吸纳政治」
4,官商共治
传统殖民地精英统治
向现代文官主导的咨询吸纳式统治转型
• 1970年代:由精英吸纳走向局部小区吸纳
营造「民意政府」
公务员本地化
成立廉政公署,建立清廉、效率形象
• 1980年代:建立区议会
地方行政改革
提供地区参政渠道
行政改革向政治改革发展
公营部门改革(1989):
开放政府、増加施政透明度
服务承诺、用者导向、服务外判
加强问责
「代议政制」推行(90年代):
行政立法两局「分家」
1991年立法局部份直选
公民社会建设:
行政申诉、私隐保护、
平等机会、人权法案
二、回归后的政制架构
1,政府组织架构(特首-司长-局长-行政会议)
政府组织图
2,立法机构
立法会
区议会
3,法院架构
三、回归后的政府管治变化
1,主权回归,治权延续:原有行政体制、公务系员
系统、法律及决策形式基本不变,政府人员直接
过渡。
2,“商人治港”与管治危机
1997年后经济衰退,政府财力危机
“8万5”计划失误,公共政策危机
“23条立法”撤回,政府管治危机
公务员系统的「效率」与「正当性」危机
“行政主导”
3,政府改革:
行政:公务员体制改革及效率改革;
政治:主要官员问责制(政治任命制)(2002年)
4,“公务员治港”与强政励治
发展经济(基建工程、十大建设、
添马舰、港珠澳大桥、等),
福为民开(藏富于民,减税1%、派糖、社会救助)
沟通政治(策略发展委员会,议员内访、行政
与立法倾)
和谐香港,减少争拗(官员任命,重视民意)
新设副局长与局长助理
加强区议会功能(年度首长会议,
提高薪酬、地区公共工程)
05政制改革议案被否决,政治发展原地踏步
总结:公共政策有效性提高:曾荫权高票赢得
3.25“有竞争的选举”,连任特首
管治效能上升:07年市民满意度
64%,回归后新高
社会民怨下降:回应性增加; 失业率保持3.4%
历史低位区;街头政治抗议人少
亲政府政治势力走强:07年区议会选举,
08年立法会选举37:23
政治议题的分歧依然存在
民主普选是社会的主流民意
法治社会和司法独立得以维护
四、政府管治的挑战
1,经济上落与衰退
贫富分化是社会关注中心,引发政治问题;政治文化是赢
利主导。政制改革要回应社会的经济诉求,有利于繁荣稳定。
2,政党-民选议员-立法会合力上位
民选议员与政党的兴起,成为政制内的主要角色;议会成
为政治生活之主要舞台。
3,政治任命官员与职业文官配合
政府结构分流和合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有权无票”
的认受性。
4,官僚、商界、政界(政党、议员)与公民
社会互为牵制
官商共治被社会指责为“官商勾结”,工商界对立法
会普选有保留。
5,政制外的政治不合作
示威抗议、媒体舆论、民调政治、司法复核、教会干政
6,一国与两制的协调
大陆国家发展战略是大局,香港政制发展要有利于国
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工程。“井水不犯
河水”是不现实的。
7,国际主流社会价值观与反华势力的“和平
演变论”共存
五、问题与思考
问题:
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国两制”如何演译
新政治生态下“行政主导”的运作形式
普选预期下的政党政治前景
立法行政的制约与配合
政制发展两步走之间的衔接
政治团体在政治议题上的妥协
国际化与中国化之间的平衡
思考:
创新思维,提高对政制发展的认知
立足于全球化和政治文明的逻辑,认知和发展高度自治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香港必须迈过推进民主这道坎
1,政制发展要达成香港与大陆双赢:双重目标的有机统一。
防止“去中国化”
2,行政长官向特区与中央双负责:双首长角色的功能发挥。
防止“内地化”
3,选举—政党—议会是民主政治的常态。
防止“对立化”
4,政府施政的目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惠及民众。
防止“泛政治化”
(公共政策认受性的基础)
完
谢谢诸位!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