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抗日战争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于清王朝的腐
败,受列强侵略奴役,变成了一个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从中国得利最大的,
一个是沙俄,一个是日本。……日本……
一九三七年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打了八年……日本对中国的损害无法估量,
单是死人,中国就死了几千万。所以,算
历史帐,日本欠中国的帐是最多的。
——邓小平
专题二 第三节
考纲
侵华日军的罪行、中国军民的抗日
斗争
课标
列举日军罪行、简述抗日史实、理
解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及抗日战争的
历史地位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
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
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本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 历史原因
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 历史原因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
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
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
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 历史原因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
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为了
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
的准备。……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实行
全面的法西斯化。
——《高中历史教学参考》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 历史原因
2 现实原因
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困境,摆脱经济
危机的冲击;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
膨胀。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 历史原因
2 现实原因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
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
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
裁措施。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 历史原因
2 现实原因
3 有利时机
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
二、日本侵华战争的过程
时间
日本
七七事变
1937.7-1938.10
全面侵华
调整侵华政策
1938.10-1943.12
建立汪伪政府
逐步失败
1944.1-1945.8
无条件投降
中国
全民族抗战开始
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三、全民族抗战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
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4、转折事件:西安事变
5、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
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013北京19题)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
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
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
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
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
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C
(2013重庆8题)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
三、全民族抗战
(二) 全民族的抗战
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
(1)主要战役:
防御阶段:四大会战(凇沪、太原、徐州、武汉)
相持阶段:枣宜会战
反攻阶段:豫湘桂战役
(2)作用:
在抗战防御阶段是主战场,吸引和消耗了大量日
军,为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敌后战场
提供有利条件,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三、全民族抗战
(二) 全民族的抗战
2、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1)主要事件: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
战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作用:
在相持阶段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抗击了日军的
主力,为国民党军队赢得在西南休整的时间,
也为其取得西线滇缅战场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2013四川6题)图1是一幅题为
《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2013全国Ⅱ30题)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
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
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
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
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
三、全民族抗战
(二) 全民族的抗战
3、国际战场的开辟(国):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四、日军侵华暴行
1、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2、七三一部队
3、对敌后抗日根
据地进行“扫
荡”, 实行
“三光政策”
4、占领区 “以华
治华”政策,扶
植傀儡政权;并
进行经济掠夺和
推行奴化教育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
本
停
战
诏
书
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战区日本受降仪式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 胜利原因
1、中国: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进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
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3、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
法西斯战争,必然失败。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 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
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要贡献。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中日两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交往,五十多年的战争,跌
宕起伏。观察下列三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
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试分别对图一、图二两种场景,从战争领导、民众参与、国
际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的原因。
解析:本题是图片材料题,利用图片信息创设了历史情境,对
于反映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三幅图片展开,并要求分析两次中日
战争的不同结局。
答案:(1)图一为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图二
为1945年9月在中国南京举行日军受降仪式;图三为1972年9月在
中国北京,日本首相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2)战争领导:前者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推行妥协退让的反动
政策;后者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中共成为了中流砥柱。
民众参与:前者未能发动和发挥民众作用;后者是实行了全民
族的抗战,中共实行了人民战争路线。
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对于日本侵略的支持与默许,清政府企图
依赖英美“以夷制夷”,外交上陷于被动;而后者建立了反法西
斯同盟,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互相配合与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