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藍鵲繁殖生物學之研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台灣藍鵲繁殖生物學之研究

台灣藍鵲繁殖生物學之研究
徐景彥*
劉小如
李培芬
台灣大學生態演化所
前
言
台灣特有種,成群體生活。劉小如(1986,1987)描述巢與幼鳥發育、
取食、成群行為及繁殖系統。全世界三百多種鳥採用合作生殖。
觀察其生殖行為,探討其合作生殖行為之特性,幫手的性別、年齡,與繁
殖者的親緣關係等。另可了解藍鵲繁殖生物學之相關訊息,如繁殖成功率、繁
殖失敗之原因等。
研究地點與方法
1997 - 2004年間在陽明山國家公園進行觀察。以針孔監
視器探巢。繫放成幼鳥以辨識個體,以分生技術鑑定性別。
孵卵期每巢每週觀察 1- 2次,每次 1- 3小時。育雛期觀
察頻率同上,每次 2- 4小時。記錄個體餵食次數,個體間互
動,及與其他物種間的互動。另收集子代擴散距離與繁殖年
齡的資料。
結 果
群大小為 7。 由一對繁殖者與未繁
殖個體組成,領域約 54公頃。一夫一妻
制,配偶關係穩固。採合作生殖的巢邊幫
手制繁殖,97%的群在繁殖時有幫手。
兩窩間繁殖成果的比較 N = 15群
第一窩
雄性繁殖者 6歲
雌性繁殖者
窩卵數
7±1
6
雛鳥數
5.1 ± 1.6
3.7
離巢幼鳥數
4.6 ± 1.8
2.9 ± 1.8
開始繁殖的日期
98.8 ± 8.2( 4 月 8 日 )
158 ± 7.9 ( 6 月 7 日 )
雄性幫手 5
歲
雌性遷入者
雄性幫手 3歲
繁殖季為4 - 8月上旬。雌性繁殖者負
雄性幫手 2歲
責孵蛋。窩卵數為 6,孵卵期 17-19天。
雄性幫手 1歲
雛鳥 22- 24日齡可以離巢,離巢幼鳥數為
家族成員結構
4。繁殖成功率為 79.3%。有 29%的群會
繁殖第二次。
幫手幫忙築巢、餵雌性繁殖者鳥與雛 巢失敗的主因 N = 14
幼鳥,驅離入侵者與掠食者。幫手個體貢
盜獵
掠食
獻低於雄性繁殖者,但群內通常有 3- 4個
42.9%
32.1%
幫手,可減輕繁殖者的負擔。
87% 幫手是雄性,為繁殖者的近親。
成幼鳥死亡原因 N = 15
62.4%雄性子代留一年;雌性子代第二年
繁殖季前就擴散(82.8%)。
雄性幫手藉繼承領域或建立自己的領
域來獲得繁殖地位。其他嘗試獲得繁殖的
策略,如雌性遷入者築巢與兩雌鳥共巢。
雄性遷入者
N
車撞死
淹死
掠食者
觸電
26.7%
20%
13.3%
13.3%
6.7%
擴 散
原因
20%
繁殖
(
♀
♂
♀
繼承領域
出生領域附近
平均
(公尺)
0.5
525
2216
240
515
480 - 570
1210 - 4720
160 - 320
320 - 830
2
7
2
4
1210
範圍
0
雄性親鳥
雌性親鳥
成員組成
雄性幫手
雌性幫手
(公尺)
N
♂
♀
繁
殖
♂
♀
繼承領域
出生領域附近
4 - 5Y
3 - 5Y
1 - 3Y
2
6
2
3
2
討
論
Δ幫手的利益
立即直接的利益在增加存活率。間接
的利益是藉幫助行為使親屬子代增加,或
使繁殖者存活率與未來繁殖成功率增加,
讓共通基因流傳。未來直接的利益在增加
繁殖成功率。
孵卵期
♂
± 1.4
25%
3.5
平 2.5
均
餵 2
食
次 1.5
巢數
)
1
散
最小年齡 2Y 1Y
中毒
次
/
小
時
、
擴
氣候
不名
育雛期
± 1.1
子代擴散或繁殖的最小年齡
子代擴散或繁殖領域與出生領域的距離
3
第二窩
1
Δ 合作生殖相關假說
(1)親緣選汰。(2)生態限制,如
棲地飽和,配偶有限。(3)系統發生。
(4)生活史,強調生活史特徵,如死亡率
低。(5)經驗與學習,如狩獵技巧。(6)
對抗掠食者,強調掠食者對繁殖的影響。
(7)群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