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为什么河水中间速度大,而靠近岸边 速度小? 第八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课堂提问:为什么河水中间速度大,而靠近岸边 速度小? 第八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八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课堂提问:为什么河水中间速度大,而靠近岸边
速度小?
本章主要内容:
1.导出粘性流体动力学基本微分方程,即纳维尔
---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
2.讨论该方程的个别精确解:二元平板间粘性流动
体的流动问题。
§8-1
粘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式(N——S方程)
与欧拉方程的推导类似,作用于流体微团上
的力有:质量力、压力,粘性切应力。
取一六面体流体微团
1. 流体微团上受力:
表面力:
dz
z
dx
法向应力
切向应力
dy
x
质量力:F  Xi  Yj  Zk
y
pz
pz 
dz
z
 zy 

 zx  zx dz
z
 zy
z
dz
px
 xy
 yx
py
 yz
z
 xz 
dx
dy
 xz
 xz
dx
x
 xy 
px 
 yz 
dz
px
dx
x
 xy
x
dx
 yx 
 yx
y
dy
 yz
y
py 
dy
p y
y
dy
 zy
 zx
pz
x
y
下标1、2 :分别为切应力的位置和切应力的方向
构成点的应力张量,共有九个分量:
 p xx  xy  xz

 yx p yy  yz

 zx  zy p zz





(8-1)
第一个下标:切应力所处于的坐标面
第二个下标:切应力的方向
九个应力分量中,六个切向应力两两相等
 xy   yx 
 yz
 xz

  zy 

  zx 
(8-2)
证明:取单位厚度微团, 通过其形心并平行于
x轴线的力矩平衡关系如下:
pz 
面力是二阶小量,
质量力是三阶小量
对形心取矩,忽略了
质量力引起的力矩:
pz
dz
z
 zy 
 zy
y
dy
z
 yz 
形心
py
 yz
dx
py 
dy
 yz
y
p y
y
dy
dy
 zy
力矩方程为:
pz
y
 yz
 zy
dy
dy
dz
dz
 yz dz   ( yz 
dy)dz    zy dy   ( zy 
dz )dy  0
2
y
2
2
z
2
略去高阶小量后得: yz
  zy
同理可以证明另外两式成立,即
 xz   zx
 yx   xy
应力张量中只有六个分量是独立的。
 p xx  xy  xz

 yx p yy  yz

 zx  zy p zz





(8-1)
2. N-S方程的推导
x方向的平衡方程:
 yx
px
 px dydz  ( px 
dx)dydz   yx dzdx  ( yx 
dy)dzdx
x
y
 zx dydx  ( zx
 zx

dz ) dydx   Xdxdydz
z
  dxdydzax
 xz
 xz

dx
x
 xy
 xz
dz
z
 xy 
dx
dy
x
y
px
p x
px 
dx
x
 xy
x
dx
稍加整理,消去ρdxdydz得x方向的方程式,
DVx
1 pxx  yx  zx
X (


)
Dt
 x
y
z
同理可得y方向和z方向的方程式
 yx
DVx
 zx
1 pxx
 X 
(


)
Dt
 x
y
z
DVy
Pyy
 zy
1  yx
Y 
(


)
Dt
 x
y
z
 zy
DVz
pzz
1  zx
Z
(


)
Dt
 x
y
z
单位质量流体的惯性力
单位质量流体的应力
单位质量流体的质量力
这就是应力形式的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讨论
1.式(8-5)中未知函数:三个速度分量和六个
应力分量,加上连续性方程,只有四个方程,
2.若要求解,需补充方程。
3.应力与变形速度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
流体力学中实验证明,流体微团上的应力与微团
的变形速度成正比。例如由最简单的牛顿平板剪流
dvx
 
dy
(8-6)
某瞬时一方形微团ABCD,经过时间dt后变为棱
形A’B’C’D’ ,微团的剪切变形速度为:
dux
d  dux dt

/ dt 
dt
dy
dy
剪切变形速度与速度
梯度联系起来了
牛顿内摩擦定律暗示着切应力与剪切变形速
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流体的粘性系数μ。
把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广于下图一般的平面
剪切变形就有
d 1 d 2
d
   xy   yx     ( 
)
dt
dt dt
也即
 xy
 yz
 xz

vx v y
  yx   (

)  2 z 
dy
dx


v y vz

  zy   (

)  2 x 
dz
dy


vz vx
  zx   (

)  2 y 
dx
dz


(8—7)
y
B

C’

B’
C

d1
D’
A
d2

D
x
这就建立了切应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即补
充了三个方程。
法向应力与线变形速度之关系:
对于理想流体,在同一点各方向的法向应力
(即压力)是相等的,即px= py = pz = -p
流体微团运动中存在角变形,线变形,即在流
体微团法线方向有线变形速度,它将使粘性流体中
的法向应力有所改变(与理想流体相比),产生附
加法向应力。
将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广,假设附加法向应力
等于动力粘性系数与两倍线变形速度的乘积,得
法向应力的表达式:
vx

px   p  2 
  p  2  x 
x

v y

p y   p  2
  p  2  y 
y


vz
pz   p  2 
  p  2  z 
z

(8--8)
可见,在粘性流体中同一点任意三个互相垂直的
法向应力是不相等的,它们的总和为:
vx vy vz
px  py  pz  3 p  2 (   )
x y z
(8--9)
问题:上式括号内表示什么?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故有:
1
p   ( px  p y  pz )
3
(8-10)
即对于粘性不可压缩流体,三个互相垂直的法
向应力的算术平均值恰好等于理想流体的压力。
将切向应力和法向应力关系式代入(8--5)式得
vx
vx
vx
vx
1 p
 

2
 vx  v y  vz  X 
  v x 
(div v ) 
t
x
y
z
 x
3 x

v y
v y
v y
v y

1 p
 
2
 vx  v y  vz
Y 
  v y 
(div v ) 
t
x
y
z
 y
3 y


vz
vz
vz
vz
1 p
 
2
 vx  v y  vz  Z 
  v z 
(div v ) 
t
x
y
z
 z
3 z

这就是N——S方程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上式最后一项为零。
(8-11)
vx
vx
vx
vx
 2 vx  2 vx  2 vx 
1 p
 vx
 vy
 vz
X
 ( 2  2  2 ) 
t
x
y
z
 x
x
y
z 
v y
v y
v y
v y
 2v y  2v y  2v y 
1 p
 vx
 vy
 vz
Y 
 ( 2  2  2 )  (8--12)
t
x
y
z
 y
x
y
z 
vz
vz
vz
vz
 2 vz  2 vz  2 vz 
1 p
 vx
 vy
 vz
Z
 ( 2  2  2 ) 
t
x
y
z
 z
x
y
z 
N-S方程的矢量形式:
可压缩
v
1

2
 (v )v  F  p  v  (  v )
t

3
(8-13)
v
1
 (v )v  F  p  2v
t

(8-14)
不可压缩
讨论
1.方程(8-12)的求解:
三个速度和压力,加上连续性方程,方程封
闭。但由于数学上的困难,只有少数特殊情况
下有解析解。
2.方程(8-12)为偏微分方程,求解时应给定边
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3. 物面上为无滑移条件(切向速度为零)
与理想流体不同。
§8-2
二元平板间粘性流体的流动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里流过间距为2H的两静
止无限大平行平板。
流动状态:定常层流,无剪切,有压力差驱动。
讨论问题:决定流体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
本问题是N-S 方
程的精确解之一
在上述条件下,流动将是二元的,质量力可略
去不计,N-S方程和连续方程可简化为:
 vx
vx
1
 vy

vx

x

y


 v
vx
1
x
 vy

vx
y

 x
 v v y
0
 x
 x y
 2 vx  2 vx
p
 ( 2  2 )
x
x
y
 vy  vy
p
 ( 2  2 )
y
x
y
2
(a)
2
只要积分上述方程便可求得速度分布
(b)
(c)
ux  V ,
uy  0
(d)
代入(c)得
u
: x  0
所以 V=V(y)
(8--15)
流速仅为y的函数,与x无关,即沿x轴
任何一横截面上,速度分布都相同。
将(d)代入(b)可得:
p
0
y
所以 p  p( x)
(8--16)
压力仅为x的函数,与y无关,即沿x轴的
任何横截面上的压力分布是均匀的,但不同截面
上具有不同的压力。
将(d)式代入(a)式,经移项后可得
d 2u
1 dp

2
dy
 dx
(e)
考虑到(8-13)和(8-14)将偏微分改为常微分
上式左边为y的函数,右边为x的函数,因此
dp
C
dx
(8--17)
(e)式的积分结果为:
1 dp
u
(H 2  y2 )
2  dx
(8--18)
积分应用了物面边界条件:
du
y  0,
0
dy
y  H ,u  0
x轴上速度为最大值,即y= 0,u = umax
所以 umax
1 dp 2

H
2 dx
(8-19)
将上式代入(8-18)式可得
2
y
u  umax (1  2 )
H
(8--20)
速度分布为抛物线规律,这是层流的
重要特性。
讨论:
1.已经求得速度分布,如何求流量?
2.平均速度如何求?
3.最大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如何?
4.由我们已经学到得流体力学知识,如何测量管内
层流流动时横界面上最大速度?
5.实际问题中测得管内最大速度后有何实际义?
6. 由于流体有黏性,就有损失,管内流动损失
表现为哪个流动参量的下降?
结论
无限大两平行平板间不可压缩、无剪切、有压
差驱动的定常层流:
1. 速度分布为抛物线
2. 最大速度为平均速度的2倍
3. 流量可由最大速度之半与过水断面面积之积
得出。
4.流动损失为压力差
N-S方程的精确解之二
无限大平行平板,剪切流动,压力差驱动,定常层流
y
U
u
2h
x
vw0
U 0
不可压连方
动量方程
u v w
u
 
 0,
 0, u  u ( y )
x y z
x
u u u
u
1 p
 2 u  2 u  2u
u v  w  
 ( 2  2  2 )
t
x y
z
 x
x y z
动量方程
简化为
u u u u
1 p
 2 u  2 u  2u
u v  w  
 ( 2  2  2 )
t
x y
z
 x
x y z
 2u 1 p

 const.
2
y
 x
1 p 2
y  c1 y  c2
积分 u ( y) 
2 x
y  h
yh
得
1 p 2
u0
h  c1h  c2
2  x
1 p 2
u U 
h  c1h  c2
2  x
c1  U / 2h
1 p 2
c2  U / 2 
h
2  x
y
U
u
2h
x
U 0
U
1 p
2
2
u( y) 
( y  h) 
h

y


2h
2 x
剪切流动
+
压差流动
+
u
U 1 p
h)
 h   ( ) yh   ( 
y
2h  x
下板表面切应力
u
U 1 p
h)
 h   ( ) yh   ( 
y
2h  x
上板表面切应力
思考问题
u( y)  ?
y
U1
u
x
2h
U2
两板之间的流量,平均速度,能量损失如何
计算?
I believe all of you can do it very well.
例8-1 两平行平板相距h=10mm,上板相对下板
以U=1.5m/s的速度向上运动,垂直距离为1m
的流层两点压力分别为:
p1  250 KN / m
粘性系数和密度分别为:
  0.9pa  s
  1260kg / m
试确定:
1)速度和切应力分布;
2)最大流速;
3)上板上的切应力
3
2
p2  80 KN / m
2
解:
1)
两平板间液体在压差和剪切联合作用下流动,速
度方向与压差方向相反。平板间流动的速度分布
为(x轴平行下板向上):
1 d ( p   gz )
Uy
2
u
(hy  y ) 
2
dx
h
速度分布由如下办法求得:
粘性剪切,压差,重力作用下, 定常二元NS方程简化为:
 vx
vx
 2 vx  2 vx
1 p
 vy
X
 ( 2 
)
vx
2
y
 x
x
y
 x
2

vx
 2 vx  v y
1 p
 vx
 vy
Y 
 ( 2 
)
vx
2
y
 y
x
y
 x
 v
v y
x

0

y

 x
(1)
(2)
(3)
连续性方程化简为:
u x
0
x
即
p
(2)式化简为:
  g cos  
y
ux  f ( y)
(4)
y  h时,p  pa
积分得
p    g cos  ( y  h)  pa
由(1)有
1 p   ux
g sin  

0
2
 x  x
2
 ux
1 d ( p   gH )
所以

2
x

dx
两次积分得 u  1 d ( p   gH ) y 2  c y  c
x
1
2
2
dx
2
积分常数由如下边界条件确定
y  0,ux  0,y  h,ux  U
1 d ( p   gH )
Uy
2
ux 
(hy  y ) 
2
dx
h
这是x轴平行平板向下的速度表达式,如果向上,
则与教材一致。
( p   gz ) 2  250 10  1260  9.8 1  262.36kp a
3
( p   gz )1  80kpa
d ( p   gz ) 80  262.36

 128.97( KPa)
dx
2
所以
128.97 103
1.5
2
u
(0.01y  y ) 
y  566.5 y  71.65 103 y 2
2  0.9
0.01
2)由τ=-μdu/dy可得切应力分布:
du
3
 566.5  143.3 10 y
dy
  509.85  128.97 10 y
3
2)当
解得
du
 0 时速度最大,即 566.5 y  143.3 103 y  0
dy
y  3.95 10
3
所以
umax  566.5  3.95 103  71.65 103  (3.95 103 ) 2  1.12m / s
上板的切应力(y=h=0.01m)
du
 h  
dy
y h
 509.85  128.97 10  0.01  780 Pa
3
例8-2
无限长水平圆管定常层流
z
r0
u (r )
z
r
y

y
x
连续方程
轴对称流动
动量方程
u v w
u
 
 0,
 0, u  u (r )
x y z
x

0

u
u
u
u
1 p
u
v w

   2u
t
x
y
z
 x
动量方程
积分
1 p
1 d
du
2
 u 
(r
)
 x
r dr
dr

或
再积分得 
du
1 p r 2
r

 c1
dr
 x 2
c1
du
1 p r


dr
 x 2
r
1 p 2
u (r ) 
r  c1 ln r  c2
4  x
边界条件: r  0 速度保持有限  c1  0
r  r0 , u  0

1 p 2
c2  
r0
4 x
最后得
1 p 2
u (r ) 
(r  r02 )
4 x
1 p
u (r ) 
( r02  r 2 )
4 l
与以前的结果相同
旋转抛物面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