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動機與休閒參與 雲林科技大學 周文祥 「您可以引領馬到河邊,但是您 無法強迫牠一定要喝水」 動機的二個屬性  行為的強度(intensity)而行為的強度則是指 個體完成一個行為時所付出的努力程度。  方向(direction),行為的方向是指個體追求 或避免一個特屬情境的行為。 休閒參與的金三角 autonomy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eedom control 何謂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  是指個體在沒有接受外在任何報酬情況下, 持續參與在一個活動中,而個體投入在活 動中的樂趣與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內在的 動因。 內在動機也可以說是個體在執行一項活動 中,活動本身以及參與過程中的愉悅與滿 足感(Deci,1975;Deci & Ryan,1985)。 內、外在動機的定義  內在動機是指個體 參與一項休閒活動 的目的並非因為接 受任何外在報酬之 故,而是該項活動 讓他感覺到有趣、 好玩和滿足內心的 需要。  外在動機則是指個 體參加某一休閒活 動是受到外來力量 (金錢、名利、地 位、獎盃等)的影 響,當這些外在報 酬消失時,個人參 與該休閒活動的行 為,便會消弱或停 止。 內在動機的主要內涵  第一是自我決定感(felling of selfdetermination)  第二是個體的能力勝任感(feeling of competency)。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內在動機與休閒參與 雲林科技大學 周文祥 「您可以引領馬到河邊,但是您 無法強迫牠一定要喝水」 動機的二個屬性  行為的強度(intensity)而行為的強度則是指 個體完成一個行為時所付出的努力程度。  方向(direction),行為的方向是指個體追求 或避免一個特屬情境的行為。 休閒參與的金三角 autonomy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eedom control 何謂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  是指個體在沒有接受外在任何報酬情況下, 持續參與在一個活動中,而個體投入在活 動中的樂趣與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內在的 動因。 內在動機也可以說是個體在執行一項活動 中,活動本身以及參與過程中的愉悅與滿 足感(Deci,1975;Deci & Ryan,1985)。 內、外在動機的定義  內在動機是指個體 參與一項休閒活動 的目的並非因為接 受任何外在報酬之 故,而是該項活動 讓他感覺到有趣、 好玩和滿足內心的 需要。  外在動機則是指個 體參加某一休閒活 動是受到外來力量 (金錢、名利、地 位、獎盃等)的影 響,當這些外在報 酬消失時,個人參 與該休閒活動的行 為,便會消弱或停 止。 內在動機的主要內涵  第一是自我決定感(felling of selfdetermination)  第二是個體的能力勝任感(feeling of competency)。

內在動機與休閒參與
雲林科技大學
周文祥
「您可以引領馬到河邊,但是您
無法強迫牠一定要喝水」
動機的二個屬性

行為的強度(intensity)而行為的強度則是指
個體完成一個行為時所付出的努力程度。

方向(direction),行為的方向是指個體追求
或避免一個特屬情境的行為。
休閒參與的金三角
autonomy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eedom
control
何謂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

是指個體在沒有接受外在任何報酬情況下,
持續參與在一個活動中,而個體投入在活
動中的樂趣與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內在的
動因。
內在動機也可以說是個體在執行一項活動
中,活動本身以及參與過程中的愉悅與滿
足感(Deci,1975;Deci & Ryan,1985)。
內、外在動機的定義

內在動機是指個體
參與一項休閒活動
的目的並非因為接
受任何外在報酬之
故,而是該項活動
讓他感覺到有趣、
好玩和滿足內心的
需要。

外在動機則是指個
體參加某一休閒活
動是受到外來力量
(金錢、名利、地
位、獎盃等)的影
響,當這些外在報
酬消失時,個人參
與該休閒活動的行
為,便會消弱或停
止。
內在動機的主要內涵

第一是自我決定感(felling of selfdetermination)

第二是個體的能力勝任感(feeling of
competency)。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的本質與區別
內涵
動機型態
內在動機
外在動機
參與目的
參與過程本身就是目的
藉由參與獲得利益
現象的觀
點
參與的過程所體驗到的是
一種愉悅的情緒,如歡喜
、自由和放鬆等
參與過程中會有壓力或緊
張,焦點都置於工作上
報酬型態
藉由參與獲得內在情意的
報酬,如歡樂、愉悅等
希望藉由參與獲得外在物
質的獎賞或期望得到他人
的讚賞、肯定、受歡迎,
或得到名聲等
摘自Vallerand & Fortier(1998)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Intrinsic
NON-INTEGRATED ACTION
Developing
Interests
SELF-INTEGRATED
ACTION
Core Values
Internal Sanctions
Introjected
Identified
自我決定、動機型態與調整型態的關係
Type of
AMOTIVATION
Motivation
Type of
Regulation
Nonregulation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Have to
Ought to
Choose to
Want to
External
Regulation
Introjected
Regulation
Identified
Regulation
Integrated
外在
Quality of
Behavior Nonself-determined
內攝
認同
Regulation
完
成
求
知
Intrinsic
Regulation
整合
Self-determined
體
驗
自我決定、動機型態與調整型態的關係
Type of
AMOTIVATION
Motivation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完
成
Type of
Regulation
Nonregulation
External
Regulation
外在
Quality of
Behavior Nonself-determined
Introjected
Regulation
內攝
Identified
Regulation
Integrated
認同
整合
Regulation
求
知
Intrinsic
Regulation
Self-determined
體
驗
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
認知評價理論是指外在報酬的個體的影響,
端視此項報酬是否形成一項肯定自我能力的
訊息,一項報酬(reward)可以增加也可能減低
個體的內在動機,因為一項報酬具有控制面
(controlling aspect)和訊息面(information
aspect)二個層面的影響。
認知評價理論

控制是指要求一個
人按照某種既定的
方式去行事、思考,
個人沒有選擇的自
由。

訊息是指提供個體
有關自己能力的訊
息,假如這些訊息
是正面的,則可促
進個人的勝任感;
反之,如果訊息是
負面的話,則會降
低個人的勝任感。
內在動機的四種取向




第一為內在動機所引起的行為,大多沒有伴
隨任何外在的報酬
第二,個體在一個活動中的有趣經驗,會促
使個體投入在整個活動中
第三,內在動機所引起的活動是一種最佳的
挑戰狀態並能產生流暢經驗
第四,則是內在動機所引起的行為,建立在
「勝任和自我決定」的本能心理需求基礎上。

Iso-Ahola (1999) 的觀點則認為,休
閒是一種認同(identifies)和內化
(internalizes)的歷程。
休閒具有三種主要範圍

第一是自由的感覺,包含了個體參與活動的自主
性(autonomy),自由(freedom)和控制(control)第內
涵。

第二個向度是勝任感覺(sense of competence)的內
在報酬。

第三個向度是社會經驗和現象,意即參與休閒活
動是一種社會接觸與社會支持的歷程,進而建立
友誼與夥伴關係。
內在動機與休閒活動參與之關係
Sense of
Self-Determinati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ee-Tim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Obligatory Nonwork
Activity Participation
Sens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休閒的變化型態
Type of Motivation
Perceived
Freedom
Extrinsic
Intrinsic
Constrained
Pure Job
Pure Work
Free
Leisure-Job
Pure Leisure
Figure4.1 Neulinger’s “Leisure Paradigm”
Adapted from Neulinger(1981, p.18)
知覺自由(perceived freedom)

意指個體感覺他在從事某項工作時,是經由
自己的選擇和出於自己想要去做的狀態
(Neulinger, 1981)。

所以如何讓個體在從事一項活動時,有選擇
性、有控制感以及自我決定,就可以增加個
體的內在動機與行為強度與持續力。
FREE TO BE – Free time & Free will

休閒參與過程中,造成持續參與並產生樂趣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有選擇的自由(Pelletier,
Vallerand, & Briere, 2001)。

活動過程中所體驗到知覺自由是促進個體持
續參與並養成深度休閒(serious leisure)型態的
重要因素(Eills & Witt, 1987) 。
休閒的四種變化型態

Neulinger認為一項活動,若是出自於個人的
自由選擇,那麼可歸類於休閒的型態中,若
是強迫性的活動,則是非休閒類型。
休閒的四種變化型態

如果一項活動是出自於參與者自由的選擇和
趨向於內在動機,這樣的活動是一種真正的
休閒活動﹙pure leisure﹚。--歡喜作歡喜受

而如果該項活動個人沒有選擇的自由,而他
的動機又是外在動機,這種型態的活動,稱
之為職業(pure job)。-不得不作,生活與生存
休閒的四種變化型態

而當個體參與一項活動,僅有一點點或根本
沒有選擇的自由,但卻是內在動機時,可以
稱之為純正的工作(pure work)。--歡喜作甘願
受

最後的休閒工作(leisure job)則是指個體在參
與一項活動時,其動機是外在動機,但是個
體可以自由選擇。 --樂在工作
內在動機在休閒運動領域上的應用

休閒運動的情境應適當規劃與設計
讓參與者有機會體驗成功的機會,藉以增加參與者
自我勝任能力感覺。(因才而教、適性而教)。

讓參與者與某些重要決策
讓參與者有自我決定與自主性之感覺,允許個體自
我決定和訂定規則以增加個人的責任與參與感。

善加應用身體語言與口頭上的讚許與肯定
訊息的提供肯定支持參與者的表現與行為、增強其
自我能力知覺。

設定多元的目標
依據個體或團體的需要,訂定不同目標難度,並將
目標設定在表現目標上。

休閒與運動的內容與方法宜多樣化和趣味化
導向新的活動,使參與者完全涉入在活動中。

依參與者的能力與條件作為基礎,設定具有挑戰性
的目標
參與者的能力知覺可由設定確實而具有挑戰性的目
標,提昇個體的內在動機。
結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
無所住而生其心 。
我們往往藉由休閒活動的參與,希冀得到一
些外在的獎賞與收穫,也就是「有所住的
心」,也可以說是有所得的心,內心有所住,
便會產生執取的心,一執取內心就被束縛,
內心被束縛就無法體驗到參與本身就是最大
樂趣的來源。
休閒型態的分類



閒逸式休閒(casual leisure)
計畫案休閒(project-based leisure)
深度休閒(serious leisure)
業餘愛好者(amateur)-- 藝術性的活動、科學性的活動、 運動性
的活動、 表演藝術性的活動 。
嗜好收集者(hobbyist)--蒐集者、製造者與修補者、特殊活動參
與者、無競爭比賽的參與者、人文活動熱衷參與者 。
志願服務者(volunteer)--健康、教育、社會福利、休閒、宗教活動、
社區教育、政治活動 。

事實上,深度休閒者與閒逸式休閒者最大的差異,並非活動本身,
而是對活動本身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