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 教育关注生活 •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 教育关注生活 •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评 课 : 人 类 重 要 的 营 养 物 质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Slide 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2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3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4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5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6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7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8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9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0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1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2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6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7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8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39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40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41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42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43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44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


Slide 145

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你的期望:学生为什么喜欢你的学科
你的选择:

布鲁纳:

• 所学课程知识的渴望

•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

• 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

• 各种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

• 教授这门功课的教师

外来目标。

• 这门功课的考试成绩
• 课堂气氛的宽松活跃
• 任何学生感兴趣内容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学模式:你怎么看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一些现象

我们究竟在变革什么



教育关注生活



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定教,学案替代教案



教师讲的越少,学生学得越多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书上有的老师不讲



探究、探究、再探究……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叶澜

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 学科教学的整合化



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 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 教学策略的综合化



教学对象的个别化

·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郑金洲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导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一个比较

化学评课的两种视角














理论建构

教学设计的要素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遵从元素化合物、化
学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4个模块。
• 本单元以营养物质为线索,从物质存在、
性质、作用等方面建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
地与学生已有知识具有交叉关系。
• 如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酶的催化
作用等内容,在这里究竟是简单重复、忽略
不讲还是深入理解。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难点:
• 学科知识本身的难点:科学知识本身的也
处在不断的变化,菠菜事件
• 学生认知的难点: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有机
物知识,而各种营养物质多数属于结构复杂
的有机物。看似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中,梳
理出便于学生理解的规律与线索。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进一步突出“蛋白质”的学习,通过蛋白
质内容的细致分析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 一些内容的提出与语言使用不够严谨,问
题创设没有体现学科知识性与问题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基本的科学
事实,知识方面多数在知其然而不必事事知
其所以然,表现为对科学常识的传播。
• 学校教育体现知识性,学习者能够用学科
的专业视角分析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 学生知道蛋白质、糖类十分重要,但并不
知道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如何、化学性质
怎样、对人体具体有哪些作用。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突显化学学科物质表征。尽管学生没有系
统学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材呈现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图和丙氨酸的结构简式。
• 强调科学研究的定量特征。教材展示了各
种营养物质放热量,特别是出现了3次计算:
求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数、奶粉中蛋白质
含量达标计算和脂肪消耗量,体现科学研究
量化特点,强调对原理的细致分析。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化学学科观
• 教师理解化学研究:一类是找出自然界的
规律;一类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无论是哪一类,都体现了化学家造福人类的
基本追求。
•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习以为
常地享受着科学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另一
方面对科学发展中的暂时问题具有异乎寻常
的猎奇心。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 教学建议:
• 以典型问题讨论,突显化学积极意义,同
时向学生传达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的应用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发展,
一些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 如关于甲醛说明:(1)甲醛的结构与性质;
(2)甲醛性质决定它日常生活用途;(3)
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测定甲醛含量;(4)合理
使用甲醛的方法,哪些材料可以取代甲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基本问题

案例分析



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的陈述与考证



科学的普及与学习



化学的正面与反面



情境的分析与综合

评课的维度与建议

教学建议:
• 知识内容的结构化。鉴于本课内容的多样,
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重点。教学最后可以用
表格化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加以整体呈现
• 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通过1个综合性问题链
完成本课的知识巩固:① 提供一份菜谱,指
出营养物质的存在;②定性分析菜谱中饮食
结构合理性;③ 提供适量数据,定量探究食
物中能量分布情况及其合理性。

http://hx.jssjys.com/Html/Article/2786/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孟献华.化学教学,2015,7

一个小结


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

通过外部的和人为的诱因,使材料有兴趣,应该承担加在

教育上的兴趣原理的所有败坏的名声。


单纯活动,并不构成经验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1-142;153

启示

教学设计的要素

 课程中的基本要素(泰勒四原则):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经验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评价结果

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六大基本营养素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在人类
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并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了解一些不良物质及饮食相关对人体的伤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获得知识,学会归纳、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营养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重要作用的学习,让
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2.通过远离有害物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强自我保
健和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这种目标表述,表
面上学习结果全面、
具体,但各个目标之
间有哪些内在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
现三者统一?
• 这种目标仅仅反映
了教学活动的结果,
对教学活动设计缺乏
明确指导。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
(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教学目标

(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维度关系



如何准确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何谓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后(如:学完一个知识点后)应达
到的行为状态进行的具体、明确、详细的描述


学习目标的特点:确定目标能够便于客观评价,只有具体的
、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学习目标层次划分

① “课标”的第二部分说的就是“课程目标”
②在高中“课标”中,每一个模块都有一段
文字……是“课程模块目标”
③“课标”中“标准”或“内容标准”属于
课程内容,是以目标的形式出现的,可称为
“课程内容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经验分类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
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
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
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STS知识及应用;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
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
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
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
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
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
观察、实验、模型、假说、比较、分类、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等等;
问题意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
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学习的兴趣;
探究化学的愿望;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化学三维教学目标解读

情感领域

运动领域

记忆/回忆

接受/注意

理解

认知领域

(Bloom)

认知策略

(Gagne)

(Briggs)

感知

信号学习

归纳思维

反应

启动

刺激—反应学习

演绎思维

应用

价值判断

复杂反应

连锁学习

批判思维

分析

组织

调整

言语联想学习

决策能力

综合

性格化

组织

辨别学习

评价

(Krathwohl) (Simpson)

智慧技能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行为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如何
在教
学中
体现
发展
性的
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表现行为

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建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基本问题

理性视角

教学目标层级结构

基本问题

导入案例

从1个教学目标说起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化学组成
2.了解人体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有机物来
源、产物、对生命活动各自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初步分析营养物质摄入是否均衡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4类营养素组成、来源、作用等的交流、讨论
,学会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2. 通过对营养物质多种性质的学习,形成从众多知识中
提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掌握食品中的化学营养物质知识,以及对科学社
会问题的辩论,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2. 通过平衡膳食宝塔学习,能够自制营养食谱,做到关
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 以过程方法为主线,
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
有效结合,从而使学
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真正成为
理解科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过程。
• 这种教学目标陈述,
不仅实现三维目标的
融合,更重要的是凸
显实现三维目标的途
径,充分发挥教学目
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作用。

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学科本质与教学设计

主要观点


学科本质决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一次网络课堂研讨
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 从发展性评价角度看,如何突出实验活动的多种功能?

教学新时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案例1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问题——QQ记录2012-10-20


我最近在准备初中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复习这堂课

• 初中的知识内容就是认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
、物质的加热、托盘天平的称量、量筒的量取


现在的初步打算是用一个实验统领重要的知识点复习。

• 我现在考虑到的方面是两种意识,两种能力:注意安全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规范准确进行实验能力,仔细观察详细记
录实验现象能力

如何理解化学实验教学

案例1

化学实验目标要素转变

过去的评价重点

现在的评价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记忆

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

制取气体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己制取气体和简单的性质探究

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

对组织性重点内容组块的整体考查

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关键

利用概念分析、说明有关事实和现

字词的是非判断



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在实验活动中考查操作,重视操 作

和细节

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
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案例1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复习课

教学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制定

化学能力

化学思想

化学操作

化学内容

利用科学思想
设计化学实验

对比实验
数据分析
方案反思

初中化学
研究的实验
基本操作

生活相关
实验相关
科学方法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
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教育研究. 2002(5)

作为结论

化学究竟学什么

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
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
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
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
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
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的载体。学生能否牢固
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

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宋心琦,胡美玲. 化学教育, 2001, (9)

学科本质

学科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微课:一个化学发现的过程

学科本质

科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甲烷分子正四面体

人们是如何发现甲烷立体结构的

碳的平面结构分子

科学发明的过程与实践

合成平面结构物质

从科学原理到实际生产

科学研究的意义

为什么进行化学研究

学科本质

化学观念

化学家讲甲烷
网易公开课:甲烷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2/6/M7FQDKARP_M7FQG4F26.html

教学目标

化学究竟学什么

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

方法类的

情意类的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
























案例分析

化学基本知识的价值

8月12日《健康之路》节目,现场请来中国科学院金锋教授。谈
到炒菜放盐先后问题,金教授建议菜出锅前放盐有助于减少盐摄入。
他的解释是:“炒菜过早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氯化钠的氯
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
这段分析,被网友截屏后,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转发量超过
万次。专家不仅没有说清“氯化钠在锅里炒一炒就能分解了吗?”炒
菜晚放盐的理由带出了更多的疑团。







案例简介

如何进行价值辩论

Riverwood居民将进行一次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允许政府在本镇周
围建造氨生产厂。如果你是Riverwood居民,你的选择是什么?
合成氨工厂建设的利弊分析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流行教学方法知多少
选择化学教学方法的考虑要素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生发现的学习方法



谈话法



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



练习法



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实验法



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启发法



现代与传统教学方法



参观法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澄清概念之
间的关系

设计良好的
视听教学

演讲或呈现
教材

学校实验室
实验

大多数常规“研究”
或理智生产过程

记忆乘法口
诀表

运用公式解


试误“迷箱式”的
解决办法

接受学习

指导的发现学习

科学研究

自主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何谓探究教学:

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
进行的种种活动。
——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5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含义:

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
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
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施瓦布,1961年)

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概述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模式:
① 提出问题 ;② 产生假设;③ 验证假设;④ 总结结论

特点:
• 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
• 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的储备,比较适用于数理学科


注意:
• 探究的本质是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思考
• 探究的要点是多种假设提出的可能性与可验证性

基本问题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
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探究

要 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是无机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国外早
有多种方法介绍,并对选用试剂做出定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形成了不能选用生成气体的物质燃
烧测定氧气含量的认知。


美国JCE杂志介绍了一个以棉花纤维为燃烧物进行的实验并
引发争论。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1 创设悖论情景,引发多维反思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烧瓶体积(mL) 进入烧瓶的水(mL)
152
32
152
30.8
204
42.2
204
43.3
302
65.4
302
62.3
308
66.5
308
62.8

氧气含量(%)
21.05
20.26
20.68
21.22
21.66
20.63
21.59
20.39
利用棉花燃烧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图

——A Simplified Determination of Percent Oxygen in Air.
J.Chem.Educ.1998,75,58~59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2 提出多种假说,探究本质原因
(1)棉花燃烧生成物在常温下呈固态,消耗了氧气使得烧
瓶内压强减小
(2)棉花、酒精都是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
消耗的氧气相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烧瓶中压强减少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3 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分析实验
(1)否定假说一和假说二:(C6H10O5)n+6nO2
6nCO2+5nH2O,可以看出每消耗一定量氧气会生成同样体积的
二氧化碳,锥形瓶中的水不会被倒吸入烧瓶中;
(3)假说三:将两支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高度22cm)分别倒扣
入装有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20min后第一支试管中水
面仅上升了1cm(4.5%),第二支试管中液面上升了10cm(45%)。

——基于析因实验方法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
孟献华.化学教学,2004,11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4 重新提出假说,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一:将装置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氧气含量

在35.3%~41.8%之间。提出新的假说:在做实验,燃着的棉花放入
烧瓶时,有热气体逸出


设计对比实验:(1)燃着的棉花缓慢放入烧瓶,测得氧气体积占

35.6%~42.2%;(2)燃着的棉花正常速度放入烧瓶,测得的氧气体积占
19.8%~22.2%; (3)燃着的棉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放入烧瓶时,测得的
氧气体积占16.8%~18.2%。


实验反常的实质原因:在将棉花点燃放入烧瓶的过程中,烧瓶内

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

基本问题

案例2

教学模式概述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能力现状鉴定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1. 能够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

认知
理解
能力

2. 能够提出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
3.能够提出假说,并设计相关对比
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
4. 能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或解释

态度
表现

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与操作等

评价等
单项
评价者

总评
优 良 中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教师
本人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一般教学设计问题

教师引导
① 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反应

学生活动
看书/学案/听讲

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说明原理

观看实验

③ 教师说明注意点,学生阐述实验步骤先后的原因

记录要点

④ 陈述错误操作,学生说明如何改正或引发的后果

寻找唯一正确答案

⑤ 总结:一些选择或填充题

机械练习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下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了?


空气的存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



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设计: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探究性教学问题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基本问题

案例3

空气的组成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教学设计问题

探究问题
① 如何证明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② 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如何测定其中氧气百分含量
③ 设计多种实验,说明其中的原理和现象
④ 演示/分组实验,与标准比较,说明误差产生的原因

⑤ 总结讨论每种方案的实验步骤

学生活动
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的原理学习
设计多种方案交流
提出多种可能
归纳各种数据证据

基本问题

教学启示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目标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运用 运用 运用 发现 发现 发现
方法
事实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概念 程序 原理
讲授
△ ★ ○ ★ ★ ○ □ □ ○ □
演示
★ ○ ○ ○ ○ □ ○ ○ ★ ○
谈话
△ ★ □ ★ ★ ○ □ □ ○ □
讨论
□ △ □ □ ★ □ ★ ○ △ □
练习
○ □ ★ ★ □ ★ □ △ ○ △
实验
★ △ □ ○ △ ★ □ □ ○ ★
★:最好

□:较好

△:一般

○:不定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原则

基础理论








尽可能使讲解具有形象性
突出理论的论证性,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联系生产实际,认识到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培养观点,注意方法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
注意各种直观手段的配合使用

化学概念







日常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影响
充分而利用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讲授概念应该突出概念的关键
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概念体系
结合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化学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注意发挥实验在有机物教学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好有机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知识
结合有机物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运用比较法使概念明确化、知识系统化
结合有机物的特点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有机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

• 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
• 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化学与社会







结合化学生产过程,重点讲清化学反应原理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重点讲清化学生产典型过程
化学生产知识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加强直观教学,课内外的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重视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认知心理学中概念要求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事例从而获得同
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并且要经历学
习者的思维加工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案例5

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学习阶段

认知行为表述

感知阶段

学生有目的地感知典型的化学事物、事例的直观表象

加工阶段

对典型的化学事物实例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取其
本质特征,形成关于概念关键特征表达

初步形
成阶段

将形成的关键特征概括、类比、推广到化学事物的更大
范围,形成概念、做出定义,使概念符号化

联系、
整合阶段

初步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鉴别、等活动,对新形成的概
念进行解释,使新概念和已有概念结构联系作用

运用阶段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概念对化学事物进行概括、
推理、解释、判断,对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案例5

“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感知阶段:氯化钠、蔗糖、泥沙、植物油放入水中
进行外观比较

观察

加工阶段:
4种混合物中由于分散粒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外观;
将外观、均一、稳定性作为分类的关键特征

理解

初步形成概念: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盐酸、石灰水等),反之亦然

应用

联系整合阶段: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等是溶
液,牛奶不是溶液(外观属性与本质属性)

分析

运用阶段: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分析与命名,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综合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化学教育.2004,2

基本问题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2

• 什么是教学情境?
• 为何要创设教学情境?
• 何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基本理念
 2.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

 5.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

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

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

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

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

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

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

问题。

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
出重大的贡献。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 教学情境:经过教师加工的、与教学内容主题相适切的特
殊的事件或场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
得以在其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
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价值

 建构化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 产生化学认知兴趣的源泉

 建立认识世界的化学视角
 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基本问题

教学情境

什么是教学情境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基本问题

情境案例

化学与健康
化学物质与健康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

蛋白质和油脂等)
• 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 导电塑料
• 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
•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教学情境设计要点

 导入情境要点:


教学导入的知识性:反映本学科、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导入的思考性:提供可供学生思考的学科有价值问题



教学导入的教学性:符合学科教育教学教学的理念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1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不含学科问题

1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片断
教师:用PPT呈现图片1——灯火通明的纽约城;图片2——一片漆
黑的纽约城;图片3——人们纷纷涌上街头。
教师:这是一座美丽的不夜城,可是有一天它突然陷入地狱般的黑
暗,恐惧万分的人们涌上街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齐答:停电
教师:对,停电。这就是2003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大停电事件,从
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种物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物质,它是什么?
学生齐答:电
教师:那前面我们学过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那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
其它什么形式的能吗?
学生齐答: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化学能与电能。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2

情境导入案例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2 “氯气”教学片断
教师:播放1——江苏淮安发生液氯泄露事故的有关报道(麦地枯
黄、油菜变白、人畜中毒等);播放2——一战和抗日战争时期“氯气
战”图片,以及氯气在战争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根据上述报道和图片,同学们能总结氯气有哪些性质和危
害?闻氯气的气味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农作物颜色发生了改变?

基本问题

情境分析3

情境导入案例

3 “原电池”教学片断
教师:展示发出悠扬动听音乐声的生日贺卡,拆掉贺卡上的电池
,音乐声戛然而止。再将贺卡与课前准备好的水果电池相连,悠扬动
听的音乐声再次想起。
学生:脸上充满了好奇。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奇中的奥妙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进入“原
电池”的学习。
(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
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对水果电池的原理却没有再涉及)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导入考虑因素

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或直接取材生活
 关联性: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 可接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水平
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 情境中没有学科问题
 情境偏离核心知识
 情境渲染负面影响
 情境创设虎头蛇尾

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案例研究

你如何导入?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燃烧与灭火

案例分析
两种教学思路比较

燃烧与灭火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启示

情境中的化学观念




这些都是与学生有关、能够引发学习兴趣的化学情境
学生应该对化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的学习兴趣



我们是在教科学还是在反科学



如何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经验,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适合用于

教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

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
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
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基本问题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设计过程:

情境设计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1)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表现分析法

学生头脑中的宇宙天体(2)

情境理论

情境如何符合学生水平

从表现分析到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转变原有的“地球中心”认识



学生能够转变关于地球形状的错误认识



学生能够用太阳中心说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生学会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交流问题

学科本质教学维度



评课的不同视角说起



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

什么是课堂问题

• 问题: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
• 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

常见问题:
• 史蒂文斯发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大约要问2~4个问题。
• 弗洛伊研究表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75%是要求学生回答具体事
实的,甚至相当多的部分是直接从教材中援引的。

——认知领域目标下的问题层次设计,化学教育,2004

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统计

• 通过对10节课编码结果的统计,10节课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49
次,平均每节课约提问95次,也就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

提问2.1次。

C3:创造、评
价性水平
7%
C2:理解、推
理性水平
35%

C1:机械、记
忆性水平
58%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的考虑要素

• 关注问题的学科思考价值
• 构建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
• 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 合理运用追问生成新问题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实例

氯 酸钾加 热分 解的常 用催
什么是
化剂是哪一个?
对化学定义、公式、具体
记忆
写出条件
事实和概念的回忆
空 气中主 要有 哪些气 体 ,
……是怎样的
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请 说 明 符 号 “ 2H” 所 代 表
用个性语言对所学知识和 用自己的话说
的意义。
概念进行表述,比较内容
解释原因
理解
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
或事件的异同
利用……判断
物质的溶解度。
应用……
举出三种区分CO2 和H2 的方
将所学到的概念、原理、
依据……

方法、规则等,运用到新
应用
给……分类
除 了氯化 氢和 水 ,还 有什
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举例证明
么物质能形成喷泉

理论建构

课堂提问分类学原理
布卢姆认知领域分类

问题
层次

具体内涵

提问词语

什么因素
分析知识结构、事物间
得出结论
分析
的关系或前因后果
支持自己观点
推测出
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
如何确认
综合 的方式组合,提出相异
如果……会发
假设,完成设计任务等
生什么
你如何看待
依据标准,在诸多选择
怎样处理
评价
中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说出你的看法

实例
为何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相
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反
应,前者的速率大于后者?
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补铁剂
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
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
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
贮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氯
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 问答是课堂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互动交流形式,也是被研究最
多的课题之一。
•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新课程中
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
• 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在6个层次进行分析,
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根据学生的水
平尽可能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教学程序表(片断)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回答方式

课堂引入 由日常生活常识 (1)日常生活中哪种金属最常见或工业生产最多?

学生齐答

(2'25")提问后直接引入 (2)请举出铁在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上的用途。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性质

(3)观看我国年钢产量图,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回顾引入——实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请说出你所了解的铁的 学生补充回答
(铁的物 验验证——总结 物理性质。

指定学生回答

理性质部 应用

(2)铁是否都是银白色的?

学生齐答

分,5'

(3)用手掰铁丝,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15")

(4)两名学生反方向拉铁丝,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齐答
(5)铁能否导电,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学生补充回答

(6)铁常用来做成铁锅,说明铁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补充回答

(7)根据铁的物理性质,说说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化学教育,2010(9)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师生活动分类表
学生为主的行为取 向
项 目

中 立

① 学 生 ②对教师提问做出反 ③ 讲 ④ 实 ⑤提问或追问 ⑥对学生回答 ⑦ 静 止 、
实验

频 次 合 7'15"

应(思考、回答及描 授 与 验 与

作出反馈(补 停 顿 与

述等)

充、评价等) 作业

9'39"

计(")
百 分 比 16.29
(%)

教师为主的行为取向

板书

10 ' 2 ' 5'45"
36"

21.69

展示

3'51"

10.00

8.65

57"

23.8
2

4'27"

6.6 12.92
3

• 通过对本课编码结果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频次计92次,也就
是教师在45钟课堂中每分钟要提问2.07次。
• 师生间借助提问形式进行的活动(活动分类②⑤⑥)占总课时的
44.61%,但这种短时间内多个提问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而不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值得进一步分析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铁的氧化反应”教学片段的提问纪录
提问目的分类
引入式提问









回答方式

(1)在氧气的性质中我们已经知道铁能和氧气发生什么反应?指定学生回答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齐答

(2)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铁是否不发生化学反应?
讲解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3)铁的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定学生回答

(4)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生锈的条件。

指定学生回答

(5)观察一组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结果图,说出你的结论。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

(6)铁生锈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

(7)根据上述实验,铁锈中应该有那些元素?

学生齐答

(8)在海南与吐鲁番盆地,哪里铁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

(9)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试管,再将试管倒扣在 指定学生回答后教

过渡性提问

水面上,一段时间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师补充完整

(10)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怎样防止铁生锈?

学生补充回答

各种提问将课时划分为更小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引入式提问、讲
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以及过渡性提问等,课的进程更加自然、层次结构分明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各类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 问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提出问题类别
1 记忆性问题: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

73

79.35

2 推理性问题:对所接受或记忆的资料分析及整合

16

17.39

3创造性问题: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或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2

2.17

4 评价性问题:根据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从事评价判断或选择

1

1.09

5 常规管理性问题:教学管理中所需使用的话语

0

0

学生给出答案品质(除去教师自我回答或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完全答对

68

94.44

2 答案不完整,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4

5.56

3 答错

0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分析结论


教师对提问进行了精心准备,兼顾了多层次问题的提问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出色,没有出现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



学生能够很快领会教师的提问,并做出教师期望的回应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要求学生回答记忆性问题居多﹙73%﹚,极少有创造性、
批判性问题

一些综合性问题被降低了难度。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不足之处:
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问:
①写出铁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有关现象
②为什么铁能置换酸中的氢

③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发生相似反应,应该有什么现
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实验后观察上述猜测是否正确
⑤比较铁与铜的活泼性。

给你铁、铜、锌三种金属,设计实验并选择必要的试剂比较它
们的活泼性,同时从这些实验中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教师提问行为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提问后的第一等候时间
1 提问后等候时间不足3秒
2提问后适当等候3~5秒
3提问后等候时间15秒以上
4 提问后对特殊问题留有足够时间由学生讨论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除去不要求作答的余72个提问)
1 提问后学生齐答
2 提问后让自愿回答者回答
3 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回答
4 教师自我回答
5 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
教师理答方式
1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
3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 重复学生答案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频 次

百分比

78
12
2
0

84.78
13.04
2.17
0

20
7
35
10
0

27.78
9.72
48.61
13.89
0

13
12
37
10
0

4.16
30.56
51.39
13.89
0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全班52人,提问共计42
人次、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这样能
使学生保持注意、警觉,并增加提问的可靠性。

案例1

铁的性质教学分析

优点: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做出评定性反馈;
• 选择回答学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52人,提问共计42人次、
36人,其中1人回答3次,提问覆盖面69.23%﹚。
不足:
在提问低层次问题时应等候至少3~4秒,需要全面考虑并
提出各种可能答案的提问,应等候15秒以上;
本课绝大多数第一等候时间在3秒以内,极高的回答正确率

只能说明提问本身的封闭性、简单性。这也是教师采用降低课
堂提问难度换取课堂表面成功、保证教学进度的做法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记忆

问题设计脉络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理解

记忆

案例研究

导入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活动导入:
(1)判断下列物质的酸碱性,说出你的理由:
柠檬、杨梅、山楂、橘子、肥皂水、洗衣粉
(2)可利用什么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运用
记忆

案例研究

应用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记忆

案例研究

探究性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记忆

探究设计:常用酸碱度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一数
值即pH,通常为0~14,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
① 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与pH数值的关系
② 说说如何使用pH试纸

综合

案例研究

教学小结问题设计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应用
分析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好的问题链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问题水平

记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如何变化,画
出pH变化曲线图。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会如何变化,
画出pH变化曲线图。
(3)分组通过pH传感器测定,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
同样,用盐酸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过程

运用

分析
应用

案例研究

如何设计综合型问题
问题水平

教学设计问题脉络

记忆


















综合

关于提问

一些结论

• 坚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 有效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工具
• 注意课堂提问的学科相关和难度分布
• 现阶段,尤其注意提高提问的思维含量
• 慎用“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之类的虚词提问
• 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合适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设计启示

多多关注各种学科资源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chemistrybehindthemagic.html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periodictable.html

重要推荐

影视栏目的教育手法

是真的吗

化学与艺术

点击图片链接视频

作为总结

源自一本名著的故事

•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极其成
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备课用
了多长时间?”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
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的。不过,对于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
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它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无数优秀教师的经历表明,
精心备课正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历程。

作为总结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能力模型

 说明:
• 所有网络资源案例尽量提供了出处!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展示仅供学术研讨!
• 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评价仅为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