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Slide 1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2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3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4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5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6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7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8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9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10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11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12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13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14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15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


Slide 16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1. 能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 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用
“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

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副、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平面机构速度瞬心的确定;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难点: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
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运动规律确定:

1)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求机构中任一构件的任一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机构进行位移(或轨迹)分析:确定机构运动所需的

运动空间,防止各运动构件的相互干涉,检验构件上某一点的
运动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通过对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2)确定各构件及构件上某点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
律。

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
常采用的方法:瞬心法、图解法、解析法。
图解法—— 形象、直观、简单。但精度不高,且求
系列位置时需反复作图。
解析法—— 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可分
为直角坐标解析法、矢量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
解析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速度瞬心
当构件i 和构件j 作平面相对运动时,

Ai(Aj)
Bii(B
(Bj))
B

vAiAj

在任一瞬时,都可以看作是绕该两构件某
vBiBj

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 速度瞬心 。
简称瞬心(Pij)。

BiBj

Pij

瞬心 ——重合点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相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绝对瞬心——该点的绝对速度为零。
二、瞬心数目
N= n ( n - 1) / 2

j

三、机构中瞬心位置
1 . 直接成副的构件瞬心的确定(直接观察法)
1

用转动副联接

P12

2
P12

P12



用移动副联接

1

P12



1

2

2

用高副联接

1

2

2 .三心定理

1
P12

2

M

vM1M2

三心定理——三个构件共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同一直

线上。

四、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例1 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原动件2以2等角速回转,及各构件

的尺寸。确定机构的全部瞬心及 4。
解:瞬心数目
N=n(n-1)/2=6
P12 、P23 、P34、P14 (观察法)

P13

P13 、P24 (三心定理)
P13
P13

P34

C

3
B

1

2

3

1

4

3

2

P24

P12

P23

利用绝对瞬心P24

P14

P43

P23

P12
A

ω2

1

v p 24   2  A P24  l   4 D P24  l

 4   2 AP24 D P24

 2  4  AP24 D P24

4

ω4
P14

D

例 2 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构件的长度,曲柄AB
的角速度2,用瞬心法求滑块的速度vc 。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利用瞬心P24

v

P24
2

v C  v P 24   2  l ( AP24 )
方向向左

B

P24

P23

3

P14

ω2

P12

4

A

1



P34

C

例 3 凸轮机构,已知凸轮的角速度2和各构件尺寸。
用瞬心法求从动件3的速度。


确定机构的瞬心数目及位置
共有三个瞬心P12、P13、P23

v p 23  v p 2  v p 3  v 3
v3   2  l P

12

P23

3

K

2

vP23

ω2

P12

瞬心法的优缺点:

1

P23 P13

1)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特别是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速度
分析时较为简单。

2)对构件数目的复杂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使解题
变得很复杂,瞬心可能位于所画图纸之外。
3)不能对机构进行加速度分析 。



§3-3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速度
和加速度分析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理论力学中刚体平面运

动和点的复合运动的两个相对运动原理。
分为两类问题:


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



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

一、 同一构件上两点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各构件的长度和原动件1的角速度1 ,求图中点C、E
的速度vc、vE 和加速度ac、aE,以及构件2、3的角速度2 、3和
角加速度2 、3。

构件上任一点C的运动 =(随基点B)平动 +(绕B基点)转动

ω2

1 .速度分析

vc
方向 CD
大小 ?

=

2

vB + vCB
AB
1lAB

3

B

CB


1

E
1

A

作图步骤:
m/s
1)选定速度比例尺    ( m m )
2) 任取一点p(速度极点)作pb // vB
3) 作vCB的方向线;作vc的方向线。
pbvB bc vCB

vc = vpc vCB = v bc
2 = vCB/ lBC (顺时针)
vE = vB + vEB =
方向 ?

BE
大小 ? √


C

ω3
D

4

b

p

e

c

3 = vC/ lCD (逆时针)
vC + vEC

CE



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ω2

C

2

1)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
绝对速度,方向由p点指向该点(
pbvB )。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
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瞬心点。

3

B

1

E
1

A

D
4

b

2)连接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的
矢量,代表机构中这两点间的相对
速度,其方向与相对速度下标相反
( bc vCB )。

p

e
c

3) ∵ bce ∽BCE,bce为BCE的速度影像。利用速度

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


p’

2. 加速度分析

α2

2

C

ω2

α3

3

B

1

c’’

E

ω3

1

A

D

b’

4

aC

e’

c’

c’’’



a



n
C



aC

 aB  a
ω12 lAB
ω

n
CB
2
2 lBC





aCB

大小 ω32 lCD

方向 CD
CD
BA
C B
选定加速度比例尺 ,作加速度多边形。

aE


大小
方向

aB  a

ω22 lBE
n
EB



EB


 2  a C B lC B


CB



 a EB  aC  a


ω
BE

n
EC
2
2 lCE



EC


 3  a C D lC D



 a EC

CE

加速度多边形的特点 :
α2

2

C

ω2

A

E

1

α3

3

B

1

p'
c''

ω3

e'

c'

D
4

b'
c'''

1)从极点引出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的绝对加速度( p'b' aB),
方向由p‘指向该点。极点p’代表所有构件上加速度为零点。

2)连接加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个代上角标(')点的矢量,代
表机构中两点的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其方向与相对加速度下相
反。
3)∵ b' c' e' ∽BCE,b' c' 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利用加

速度影像当已知构件上两点加速度,则可求出构件上任一点的加
速度。

二、两构件重合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已知:构件长度为lAC、lBC、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逆时针转,
试求:3和3。

1

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运动

2

B

ω1

= 牵连运动 + 相对运动
1 .速度分析
vB2 =
大小 ?
方向 BC

A

3

ω3
vB1 + vB2B1
1lAB
AB

vB2B1 = vb1b2

C


//AB

vB3 = vB2 = vpb2

3 = vB2 / lBC (逆时针)

p
b2
b1

p’

2 .加速度分析
2

1

ak

B

p

ω1

B2B1

α3

3

b2’’

b2

A

ω3

b2’

b1

C

k’


aB2  aB2  aB2
n

大小
方向

ω32 lBC
B C


BC

aB3 = aB2= ap 'b2'


 3  a B 3 l BC

逆时针

 a B1  a B 2 B1 
k

ω12 lAB
BA

2vB2B1
AB

r

a B 2 B1

// AB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