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Slide 1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2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3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4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5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6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7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8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9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10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11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12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13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


Slide 14

節儉的矛盾

儲蓄觀點比一比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加時)
結果
評價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基本假設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失業為常態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投資儲蓄理論

挹注與漏損面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古典學派

1. 利率下降,投資與
儲蓄皆增加,均衡
所得增加,失業情
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0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
蓄= EoYo 。

E0
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0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EoYo = E2Y2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I=Io):

I1 S

3.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體
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0
投資不變
( EoYo = E2Y2)
儲蓄不變
( EoYo = E2Y2)

S2
S0

E2

Y2

E0

Y0

I=I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0

1. 原均衡為Eo點,表示
I=S,所決定的均衡
所得為Yo,投資=儲蓄
= EoYo 。

I=I0+iY
E0

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2. 若社會整體儲蓄意願
增加,則原儲蓄曲線
So移至S2,均衡點移
至E2,新均衡點所決 0
定的所得為Y2,投資=
儲蓄= E2Y2 。

I=I0+iY
E2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圖形分析(當儲蓄增加時)
凱因斯學派

假設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 I=I0+iY):

I1 S

S2
S0

3.由上述分析可知,
整體儲蓄增加後
所得減少
(Yo
Y2)
投資減少
( EoYo  E2Y2 )
儲蓄減少
( EoYo  E2Y2 )

I=I0+iY
E2
0

Y2

E0

Y0

Y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結果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利率下降,投資
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
失業情況改善
• 儲蓄對整體經濟
社會有正面影響

• 所得減少
• 投資減少或不變
• 儲蓄減少或不變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儲蓄觀點比一比
 評價

古典學派

凱因斯學派

• 節儉是美德

• 節儉是罪惡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儲蓄觀點的比較彙整
基本假設
分析方法

古典學派
充分就業為常態
投資儲蓄理論

凱因斯學派
失業為常態
抑注與漏損面分析

投資為自發性投資

圖形分析
(當儲蓄增
加時)

投資為誘發性投資
0

結果
評價
備註

1. 利率下降,投資與儲蓄皆增加,
均衡所得增加,失業情況改善
2. 儲蓄對整體經濟社會有正面影響

1. 所得減少
2. 投資減少或不變
3. 儲蓄減少或不變

節儉是美德
節儉是罪惡
凱因斯節儉的矛盾僅發生於有效需求不足時之短期現象,長期充
分就業時不會發生。